诗词格律怎样记忆平水韵

合集下载

怎样掌握平水韵的规律?

怎样掌握平水韵的规律?

怎样掌握平水韵的规律?问题:怎样掌握平水韵的规律?前言平水韵当然有一定的规律,但是对现代人用平水韵作诗来说,不足以辨认出所有字的平仄与韵部。

所以如今作诗,基本上还是要通过查询来解决问题。

平水韵两个难点,一是四声,二是韵部如果说规律,有几处可以注意一下。

一、韵部1、无法区分的韵部平水韵106个韵部,很多韵部如一东二冬,在我们看来韵母一样却分成两个韵部,这就比较麻烦。

解决的办法几乎没有,主要靠查询。

这些韵部大多是邻韵,也就是做古体诗可以通押的韵部。

但是作格律诗只有首句押韵才可以用邻韵。

例如:(一)“东、冬”为一类。

(二)“支、微、齐”为一类,“支微”较近,它们与“齐”较远。

(三)“鱼、虞”为一类。

(四)“佳、灰”为一类。

(五)“真、文、元、寒、删、先”为一类。

其中“真文”、“元文”、“寒删”、“删先”、“先元” 较近;而“真元”、“寒先”、“元删” 较远;至于“真寒”、“寒元”、“文与删先”、“先与真文”原则上不能认为是邻韵。

(六)“萧、肴、豪”为一类。

(七)“庚、青、蒸”为一类,“庚青”较近,它们与“蒸” 较远。

(八)“覃、盐、咸”为一类。

以上是王力先生在《汉语诗律学》中归类的邻韵。

但是要注意,(八)“覃、盐、咸”韵母是an,但是和“元、寒、删、先””不是一类。

这几组韵部,对我们来说几乎没有规律可循,作诗多了,可能会记住一些,但是解决不了问题,所以还是要以查询为主。

另外还有独用的韵部【侵】:侵寻浔临林霖针箴斟沈心琴禽....很难和【真】、【文】区分。

【麻】韵:麻花霞家茶华沙车....和【佳】韵中的部分很难区分:佳差崖涯....不过这些韵部常用字少一些。

2、易于记住的韵部容易记住的韵部有【歌】:歌多罗河戈阿和[和平]波科柯..... 【尤】:尤邮优忧流旒留骝榴刘由油游猷悠攸牛.........这两个韵部的字,可以借助汉语拼音来分辨。

可以看出来,大部分的韵部是很难分辨的。

二、平仄以上,仅仅是说的平声韵部。

背平水韵的方法

背平水韵的方法

背平水韵的方法
背诵平水韵的方法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了解平水韵的结构:平水韵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韵书,按照韵母的不同音调分为平声、上声、去声三类,每类又继续细分成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

平水韵的拼音标注是根据古汉语的发音规律而来的,需要通过学习了解其中的规律和特点。

2. 分类记忆:将平水韵的韵目进行分类记忆。

首先可以逐个记忆平声韵目,找一些简单易记的例词作为代表,帮助记忆。

然后再逐个记忆上声韵目和去声韵目,注意区分它们的特点和音调。

3. 制作记忆卡片或表格:将平水韵的韵目和对应的拼音以及音调写在卡片或表格上,反复读取并背诵,可以通过写出拼音和音调的方式来巩固记忆。

4. 多读多背:反复朗读和背诵平水韵的韵目和示例诗句,可以通过朗读和背诵的方式增加记忆效果和熟悉感。

5. 分段记忆:分段记忆是记忆长文本的有效方法,将平水韵的韵目分成若干段进行记忆,先记忆第一段,再逐渐添加后续段落。

6. 练习应用:背诵平水韵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应用到写诗、词或创作中,可以通过练习写诗、词来运用平水韵,加深记忆和
理解。

7. 不断复习:平水韵是一个庞大的体系,需要长期的复习和记忆才能够熟练掌握,建议制定复习计划,定期回顾和复习平水韵的韵目和规则。

记忆平水韵需要不断地反复练习和背诵,只有不断地熟悉和运用,才能够掌握好平水韵的规律和应用。

写格律诗口诀,好记易懂!

写格律诗口诀,好记易懂!

写格律诗口诀,好记易懂!【格律诗口诀】格律诗中平仄明,声律关系要弄清。

佩文古韵为依据,平上去入在其中。

句内平仄相间错,联内平仄要对应。

两联之间粘相处,一韵到底应平声。

律诗起承接转合,中间两联对仗行。

一三五可约不论,二四六字声分明。

基本句式仅四种,举一反三功倍成。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格律虽严可拗救,孤平犯忌错不轻。

两仄一平夹中间,一定要救按律行。

孤平拗救共两种,本句对句两类型。

本句自救仄平脚,三拗五救很轻松。

上句如是平仄尾,对句必为仄平声。

小拗五字可不救,大拗六仄下五平。

仄平韵脚救五字,本上两句全救清。

特殊句式仄仄脚,互换五六两字通。

律诗基本四要素,韵声粘对必须明。

精通基本规则后,可学李杜进诗城!注:本口诀以七言为例,同样适合五言。

如'小拗五字可不救,大拗六仄下五平'就变成'小拗三字可不救,大拗四仄下三平'。

另;关于'一三五可约不论,二四六字声分明。

'虽不严谨,但对初学者还是应记住的。

A,B,C,D共四种基本句式。

例如;写仄起平收入韵式七绝,那么就参照如下B式句的'BDAB',(前四句)如写律诗就为'BDAB十CDAB'(全句)如写五绝及五律,就去掉每句前两字既可。

如A式句,就为'(仄)仄平平仄'(A式)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平平仄仄平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平平仄仄平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B式)B:(仄)仄平平仄仄平 D:(平)平(仄)仄仄平平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平平仄仄平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平平仄仄平(C式)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平平仄仄平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平平仄仄平(D式)D:(平)平(仄)仄仄平平 B:(仄)仄平平仄仄平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平平仄仄平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一:《韵》佩文古韵为依据,平上去入在其中。

浅谈《平水韵》格律诗的写作技巧

浅谈《平水韵》格律诗的写作技巧

浅谈《平水韵》格律诗的写作技巧技巧一、组词写诗、写词、写文章都是写作。

写作就是一种文字的组合游戏,组合好了,读起来就通顺。

组合美了就有了意境。

写《平水韵》格律诗,就是按照格律的要求进行字的组合。

在掌握了格律诗的格律之后,组词就是写诗的关键。

由于《平水韵》格律诗总是仄仄或平平交替出现,所以两字的组词就是写诗的关键,并且两个通声调的字组词就是写格律是必须做好一件事情。

要多练习、积累两个仄声字和两个平声字组词。

字的平仄可以通过《平水韵》的韵表查阅。

如果是新韵和和通韵,就按现代汉语的读音在组词。

在组词时要避免犯以下几点错误:一、平仄错误组词时要搞清楚每个字的平仄,特别是多音字。

比如“观”,观看是平声,道观是仄声。

如果不注意很容易出律。

二、顺序错误有些词的两个字是有先后顺序的,不可颠倒,颠倒了就失去词的意思,比如把“开车”变成“车开”,虽然都是平平,但“车开”就没有意义。

三、词无意义两字组成的词要有意义,不能只为了平仄。

比如“在在”,虽然是仄仄,但这个词无任何意义。

四、忌讳生僻格律诗忌讳生僻字,同样忌讳生僻词,一些不常用的词尽量少入诗。

五、忌讳编造组词时尽量用字典里和人们文章中常用的词,忌讳自己编造词语。

比如,“树板”就是对应“木板”的一个编造词语。

技巧二、句头格律诗的每一句第一个字为句头。

从格律诗平仄关系来看,第一个字没有单平和单仄的。

都是和第二个字形成“仄仄”或“平平”。

也就是说每句的开头两个字要是一个词组。

如果第一个字和第二个字不是一个词组,那就是孤头。

比如“向雷锋学习”和“为人民服务”,“向”和“为”就属于孤头。

写诗时要避讳出现孤头现象,否则会影响阅读感受,会有不顺畅的感觉。

孤头的词组排列如下:仄(仄平)(平仄)——孤头平(平仄)(仄平)——孤头仄(仄仄)(平平)——孤头平(平平)(仄仄)——孤头技巧三、句腰大家都知道,律诗有腰的说法,一般是指第三四句和第五六句两幅对仗句。

其实在格律诗的每一句中都有一个句腰。

平水韵的押韵规则

平水韵的押韵规则

平水韵的押韵规则
1. 平水韵可有意思啦!它规定相同韵部的字才能押韵呢。

比如
“东”“风”“中”,这些字就都在“一东”韵部呀。

2. 哎呀呀,平水韵里还有个特别的,韵部不能随便乱用哟!像“江”和“阳”就不能混着押韵呀,这可不能弄错呢。

例如“江”字不能和“长”字押韵,虽然读起来好像可以,但在平水韵里不行哦。

3. 你知道吗?平水韵还分上平声和下平声呢!“麻”“波”都是上平声,“先”“盐”是下平声。

就像“花”和“华”是上平声可以押韵,“贤”和“绵”是下平声能押韵呀。

4. 哇塞,平水韵对写诗作用老大了!好多古诗都是遵循平水韵的呀。

像李白的诗“云想衣裳花想容”,“容”字就和“红”“浓”等字押韵呀,多么美妙。

5. 嘿,平水韵还有个神奇之处,有些字现在读着不押韵,但在平水韵里是押韵的哟!比如“斜”和“家”,在诗里就可以押韵呢,多神奇呀!
6. 平水韵要求可严格啦!但要是掌握了多有成就感呀。

就好比你搭积木,按照规则搭好了,那多棒呀!比如“青”“亭”“经”按照平水韵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呀。

7. 平水韵真的是诗词创作的好帮手呢!学会了它,你就能更好地欣赏和创作诗词啦。

就像有了一把钥匙,能打开诗词的大门呀。

比如
“忧”“流”“秋”符合平水韵的押韵规则,让诗更有韵味呀。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平水韵是诗词创作中非常重要且有趣的规则,掌握它能让我们更好地领略诗词的魅力。

平水韵平仄表

平水韵平仄表

平水韵平仄表篇一:平水韵是一种中国古典韵书,广泛应用于诗词创作。

平仄是平水韵中最基本的韵部之一,是指音韵的阴阳平、上声、去声和入声。

下面是平水韵平仄表,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平水韵的平仄规律。

平仄表平声仄声上声去声入声阳平阴平上声去声阴平阳平去声入声平水韵平仄表的口诀为“平声平道莫低昂,仄声仄路莫猖狂,入声短促急收藏”。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平水韵平仄表的特点:1. 平水韵平仄表以平声为主,平声是阴阳之分,即阳平和阴平。

平声的特点是平和舒缓,发音清晰,是诗词中最常用的声调。

2. 仄声包括上声、去声和入声,其中上声和去声都是不平不仄的声调,而入声则是短促有力的发音,往往用来表现诗词的急促感和韵律感。

3. 平水韵平仄表的规律性很强,可以根据平仄表的规律来推断出诗词中每个字的平仄。

拓展:平水韵是中国古典诗词的重要韵书之一,对于学习中国古典诗词的人来说,掌握平水韵的平仄规律是非常重要的。

平水韵平仄表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平水韵的平仄规律,还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中国古典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篇二:平水韵是一种汉语韵书,广泛用于诗词创作。

它记录了现代汉语中的十四个声母和十个韵母,并对这些声母和韵母分别规定了平仄。

下面是平水韵平仄表: | 平声 | 仄声 || --- | --- || 清 | 声 || 微 | 声 || 鱼 | 声 || 虞 | 声 || 真 | 声 || 元 | 声 || 先 | 声 || 仙 | 声 || 侵 | 声 || 覃 | 声 || 咸 | 声 |在平水韵中,平仄是指声母和韵母的相对位置。

清声是指声母为清辅音,微声是指声母为微声,鱼声是指声母为鱼韵,虞声是指声母为虞韵,真声是指声母为真韵,元声是指声母为元韵,先声是指声母为先韵,仙声是指声母为仙韵,侵声是指声母为侵韵,覃声是指声母为覃韵,咸声是指声母为咸韵。

下面是平水韵平仄表的拓展内容:1. 平水韵的平仄规定了许多特定的韵脚和韵母,这些韵脚和韵母在诗词中常常被使用。

平水韵格律诗入门:巧记入声字

平水韵格律诗入门:巧记入声字

平水韵格律诗入门:巧记入声字惜缘分享:日月、出入、得瑟、得失、学习、积极、北国、博客、哭泣、独立、孤独、曲折、碧落、黑白、合适、激烈、压迫、特色、特别、叔伯、合适、得瑟、竹笛、药物、剥削、骨肉、熄灭、吃粥、角逐、恶毒、吃喝、物质、玉足、摘菊、拾级、袭击垃圾发达决裂芍药德育馥郁、脱落、阅读、结束、绰约、笔力、铁石、一粒、七滴、十拍、稀薄、锡泊、立急、福禄、索得、雪雹、屋阁、失窃、石壁、熟悉、祝福、掬月、畜牧、发帖、陌客、塔迹、速答、拆木、赤脚、涉猎、积蓄、失色、获得、集合、拾取、插肉、六叶、值得、直接、白术、色泽、雀跃、策略、佛曰、脱壳、竹席、出息、嘿嘿、活泼、职责、活剥、热血、宅室、伐木、刹轴、夺杀、薄弱、鸭脖、锡箔、掠夺,热烈、突发、叭哒、泼辣、滑雪、刮骨、铁袜、啧舌、不敌、吸血、踢脚、墨迹、扎脚、忒绝、作乐、竹节、灭绝、卡尺、缺角、劫色、击节、结实、捉鳖、食肉、橘汁、咽泣、咽泣、缺乏、匿食、发掘、罚没、竭力、这侧、籍册、菊饰、格式、绿穑【se】、刻责、魄力、博学、昨日、寂寞、法乐、压抑、石穴、阔别、稷谷、鄂足、逸术、沸溢、合叶、失策、麦博、夹克、烁石、矍铄、辍笔、秃木、最酷、醵集、局促、褥毒、攫夺、谲数、秘密、踱出、诀别、活泼、错落、若木、目录、酌别、错噩、肋翼、肋膜、蹶角、聒杀、食餮、业绩、锲轴、格律、错愕、澈漠、骨骼、噎咽、阶级鹤雀哲学悦色翮翼折叠蜇毒画烛、墨客、掐法、瘠墨【ji mo 节俭、刻薄】、粟粒、忒拽、急煞、玉镯、服饰、孑孓(小虫卵)、约法、卓越、决裂、职业、龌龊、独酌、麦霸、抉择、刻挈、亵狎、鹿膝、石斛、恶劣、貉貊、谒急【ye 告急】、捏着、轹谷、踩裂、发疟(yao)【打摆子】、鸽鹊、箬【ruo】竹、蒻(ruo)席【香蒲】、躇择、射猎、炙灼、叶腋、渎职、续曲、触摸、虢国、剥削、揭发、结发、隔壁,格局,嫡侄、织饰、的确、雳霹、越狱、拔擢、获悉、割脉、玉帛、契阔、蹩脚、洁癖、结束、屈辱、克拉、压抑【昨日】【寂寞陌客】很【寂寞】在【画室】【学刻】【绿竹】,【虢国】夫人告诉他一个【秘密】,有人【黑夜】【直接越狱】不成,想【吸血割脉】,被她的【嫡侄】看到了,【特别罚】他【赤脚】坐在【竹席】上【掰脚吃鸭脖】,这人觉得受了【屈辱】很【失落】居然【一直哭泣】。

平水韵30个平声韵部背诵口诀

平水韵30个平声韵部背诵口诀

平水韵30个平声韵部背诵口诀平水韵是汉语韵书之一,共有30个平声韵部。

对于想要学好古诗词、写好文章的人来说,掌握平水韵是必不可少的。

下面介绍30个平声韵部,背诵口诀,让大家轻松掌握。

1. 束戛韵——一首歌,莫与听,南山太白积雪盈。

2. 幽侯韵——侯,国之贵,境内平静福绵绵。

3. 平灰韵——灰,点燃火,昼夜分明柔和鸡。

4. 青鸟韵——青鸟去,别离多,思念归来绿阴多。

5. 凭陵韵——陵前泪,何时尽,唯有愁人感离恨。

6. 清微韵——小河流,石上落,人生短暂何足道。

7. 平鱼韵——鱼儿游,水中乐,日暮归来乡思发。

8. 平虞韵——虞姬舞,燕歌酒,浮光掠影人生短。

9. 蒸登韵——登高山,望远方,终生不悔错落忙。

10. 青蒲韵——蒲叶起,水中生,古风荡漾不可触。

11. 覃韵——田里面,耕作多,丰收年年喜气多。

12. 荠荠韵——小荠菜,清香扑,餐桌之上滋味好。

13. 添韵——长安道,人来往,热闹非凡几千万。

14. 温韵——清温润,暖阳光,大地苏醒万象新。

15. 祭韵——祀祖先,陈供品,报答恩情早已成。

16. 支脂韵——铅字印,书写情,吟诗作画静心听。

17. 豪韵——英雄豪杰,威严重,古今名人尽神功。

18. 歌韵——丝竹之音,歌唱曲,欢声笑语人心畅。

19. 魂韵——生死之间,魂不灭,精神力量永不败。

20. 谷韵——黄河畔,谷物丰,粮食之源日益强。

21. 嚴韻——凌霄之上,云遮眼,仙境之间梦难眠。

22. 果韵——果实累,盘中美,食欲口感舒畅情。

23. 山韵——雪峰耸,山面秀,登山赏景真享受。

24. 覺韵——春花秋月,夏虫冬雪,四季变换情无限。

25. 錫韻——锡盆里,饭菜熟,团圆之日真幸福。

26. 蒸韵——蒸汽腾,火鼎热,美食之中大饱口福。

27. 登韵——长江岸,烟波起,独立天地任风雨。

28. 豊韵——黄河畔,五谷丰,食物之源天然浓。

29. 娘韵——儿女情,母爱重,亲情之间甜蜜蜜。

30. 宵韵——夜深人静,宵夜食,不想睡手边夜茶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记忆平水韵《平水韵》要想全部记忆下来,必须依靠死记硬背。

查询一个字所在的韵部,当然也不是全无章法可循,比如一个字的韵母今音读作ong,那它必在上平一东、上平二冬之中;一个字韵母今音读作ang,那它必在上平三江、下平七阳之中;一个字韵母今音读作i、ei、ui或ai(除却入声字),那它必在上平四支、上平五微、上平八齐、上平九佳或上平十灰之中……以上这些简单的规律,我们只要多读多看,是逐渐可以摸清的,但具体这个字在哪一韵部,还是必须要依靠背诵。

此外,《平水韵》也并非中古汉语的实际面貌,它只是在中古汉语的基础上编写的一本以规范作诗平仄用韵为目的的韵书,比如江、阳两韵,元、先两韵等,在中古汉语口语中实际已经相通,但是由于韵书束缚,又不得不在作诗时明确区分,所以《平水韵》也并不等于中古汉语。

平水韵的速记方法摘至/舍得讲座晚上好,各位。

我们今晚来说一下“平水韵”,不主要说它的历史,少来谈它的意义,只说如何熟悉的它。

说方法,没有特别的“巧”可言,只有在自己的努力之下,才能探索出所谓的“窍门”来。

我根据我以前的讲义来和大家随便聊聊,针对的谈话目标,是愿意熟悉平水韵,却对如何熟悉比较比较吃力并苦恼的朋友。

不感兴趣的,则说声抱歉了,要占用你们一点群聊的时间了。

小提示:希望喜欢古典诗词的朋友手里都有一个《平水韵》表,没有的,可去百度搜一下,然后自己保存起来,随时翻用。

)《平水韵》的历史渊源我们在这里就不做一一考究了,但使用它是我们今天学习古典诗词的前提。

今天着重说的,是如何对它的熟悉和掌握。

我在这里介绍的,是一些学习并辨识古韵的方法和学习体会。

毕竟,《平水韵》的发音与现在的普通话发声有所区别,重点中的重点,就是对入声的掌握。

现在汉语里只有平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而古韵里原来是有四声的,平、上、去、入。

今天缺的那一声,就是“入声”。

我们学习的第一步,就是要把这“入声”给找回来。

只有把它找回来,我们才有可能认识诗词中要求的平仄,才有可能去对仗,去押韵,才有可能完成我们对近体诗格律规律的掌握。

记得前些日子教一位朋友学习近体诗,也是从最基础的声韵开始的。

说了半天他也没搞明白这平平仄仄的区分,也不懂这平时普通话里的平音,怎么就被划到了仄音里去了。

这时,我忽然问他,你老家是哪里的,他说是福建的。

我说这太好的,于是我找了些现今已经被派入平声里的入声字,比如“白、竹、笛、蝶、德、合、盒”等字,让他用普通话读一遍,再用他们老家的方言口音读一下,让他体会,用他老家福建的话试试,和普通话的发音区别在哪读了几个,他乐了。

他感觉到了,老家的话对这字的发音,就是仄。

再找几个入声字,他读来还是仄声。

我说,你占大便宜了,想学近体诗,熟悉古音入声这关,你通过了!要读古诗,要写近体诗,或填词,你就用老家话去选字判平仄好了。

为什么他这么快就通过了我们甚至几年都难过的音韵关只须几分钟的工夫。

当然这得向历史要答案了。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平水韵》,其实就源于中原古音,前几天我说了,在中国音韵学的分类里,秦汉以前属于上古音,晋唐乃至宋末,属于中古音。

元以后属于近古音。

唐诗宋词起源乃至鼎盛的时期,就是以中古音为基石的。

我们今天手里拿到的这个《平水韵》就是集那时的音韵学大成而汇编整合出来的。

它伴随着那些历史上的名流名篇名句,流传到了我们今天。

闽南话,也叫台语,它还有个名称叫做“河洛语”晋代和唐朝的时候,在中原很多人避难到福建,然后在福建闽南很多人到台湾去,所以,这些地区受后来文化的波及很小。

把当时的官话,也就是河洛语给带了过去,保留至今。

这些地区的语言,实际上成了我国古汉语的“活化石”。

据考古资料考证,所谓“河洛语”,其实就是河南洛阳的语言,不是今天的,而是唐时的前后。

洛阳长期以来是中国古代王朝的国都,这里当时的“河洛话”相当于官方语言,如今天的普通话。

唐朝的官方语言就是现在的“闽南语”,换个说法,李白、杜甫这些诗人都会讲闽南语。

这些在他们的诗歌中都能体现,这也就是为什么用闽南语读唐诗反而更押韵的原因了。

所以,“中古音”,也叫“中原古音”,不仅有时间上概念的划分,也有地域方面的标识意义。

古典诗词,闽南人有天然的口音优势,可是象我们这些非闽南语地区的人怎么办我本人就是典型的“北方佬”,说话一口北方的“大碴子”味,我们又去上哪找那个“入声”呢想强记吧,那里有多少汉字啊,得费老劲了。

不说三十部的约四五千字的平声部分需要记了,只入声就有二千左右字,一篇二千字的文可以很容易背下来,这些互相独立的文字的堆集,可就难记了。

其实,现今对我们影响最大的,造成最大的障碍的也是“入声”,北方人根本就不认识这入声为何物。

我向来反对苦记硬背一些东西,即使枯燥无味如《平水韵》表,我也主张去找点窍门。

投机取巧,其实并不总是贬义的词,死记硬背,才是很傻的事儿呢。

别的不说了,咱学近体诗,要快乐地学,要轻松地学。

仅仅一个“入声”便扫了千百万人学习的兴趣,仅仅一个“入声”便使我们对近体诗望而却步,进而畸形畸变为什么新韵,这是不应该的。

那么,怎么来记住这些入声字呢不想累个半死去记,也不想放弃它而追求新韵,那就要想办法了。

其实,网络上也好,学术界也好,关于入声的辨别方法是有很多在流传的。

但是这么多方法,都需要我们再去掌握一些其他的知识,比如反切,比如去借用什么汉语拼音的声母或韵母的组合来辨别它。

好累好累,有这工夫,还不如去死记硬背几个字呢。

不是说这些方法不好,而是说,对于初学者来说,那无疑在入门的道路上,又多设了一道门。

说是帮咱们入门快,其实这往往反而让我们心生烦躁,望而生畏。

比如要说起“反切”,有几个人知道“反切”为何物呢说起字母辨别法,谁又耐烦去记哪些和哪些的组合才是入声呢有记这组合的工夫,咱都记住好几个入声字了。

我的建议是,先去熟悉一些入声字,咱先掌握起来再说。

至于其他方法,在熟悉了一部分之后,再去研究一下,那将是更有效率的。

抛掉那些理论上的指导,我们就用最直接,最简单,最原始的办法去找窍门吧。

什么最直观的当然是图形,图形对记忆来说是最直观了。

那么我们就从通过字的形状来记住那哪字是入声字。

比如,我们知道“白”字入声,那么,几乎所有含有白字的字,几乎都是入声。

例如“泊、粕、伯、柏、帛、舶、箔、珀……”等等(泉字除外)。

这样,我们记住一个“白”字,是不是等于记住了一大片“泊、粕、伯、柏、帛、舶、箔”这一类的字,根本无须去单个记它,一看这字里含有个“白”字在里面,那不管他现在读什么音,先把它扔到入声这口袋里再说了。

再引申一下,百字里就有个“白”字,含有“百”字的字,也都是入声,比如陌。

同样,我们再看一个“曷”字,它也属于“入声”,根据上面的推论,那我们只要见到任何字里,含有这个“曷”字,立即毫不犹豫地判定它为仄音字(入声)。

比如“喝、褐、渴、羯、揭、遏、葛……”等等,这样省事多了吧一个“曷”字,又让我们记住了一大片字啊,只须看它的字形,简单又方便。

其实,不止上面这两个字,有这种情况的,相当的多,那么,对于我们的记忆入声字,是不是也是更方便了再看这个“只”字,它是属于入声字。

那么,我们依旧去找含有这个字的其他字“织、识、帜”。

我们看几个,记住几个就算几个!再看这个入声“卖”字,一样一样的道理:“读、赎、犊、渎、牍、椟、黩……”。

再再看这个“合”---鸽、塔、答、蛤、合、盒……;“副、富、福、辐……”。

那么,我们就总结一下这个规律:形声字有入声的几乎都是入声字。

这一类的,我们多找几个,别嫌烦,找出一个就揪出一大片。

说到这,我们就可以体会到,根据字形去辨别入声字,是不是比一个个去死记简单的多了记住一个字,就可以记住一大串乃至一大片。

而且,我们这时也没用任何其他理论知识啊,只是用我们的眼睛,这就是直观记忆法(俺取的名)。

至少,我们可以省力了许多,至少,我们先记住这一大片再说。

还有一些我们常用的,比如“竹、笛、得、德、石、托”等等,用的多了,记住一个是一个,根本不需要去死记的。

入声的取消,其实是被派入现在国音的一二三四声里去了。

这里,顺便再简单介绍一些字,看他们怎么被派进去的,也顺便帮大家熟悉一下,看多了,印象就有了:入声字派入今音第一声(阴平)的有:屋、哭、缩、屈、曲、积、绩、迹、失、湿、七、戚、漆、匹、忽、八、脱、杀、缺、约、托、激、黑…入声字派入今音第二声(阳平)的有:竹、筑、服、福、幅、熟、叔、塾、足、族、卒、局、读、孰、觉、质、实、疾、伐、罚、竭、杰、达、活、哲、极、急、息……入声字派入今音第三声(上声)的有:谷、谷、毂、卜、角、笔、乙、骨、发、葛、铁、帖、脚、窄、尺、……入声字派入今音第四声(去声)的有:木、录、目、若、弱、陆、鹿、腹、欲、玉、乐、日、术、物、勿、没、莫、月、越、阔、略、悦、落、鹤、壁、毕、赤、色……现在三四声里的入声,不需要去另记关于根据拼音方法来记忆“入声字”的,今天不另做介绍了。

跨越音韵障碍最根本的方法是什么其实还是”反切“之法。

这是辨别中古四声之呼法的正途。

这里介绍一下什么是“反切”。

什么是反切读音法呢其实很简单----就是两字连读而成一音,取前字为声母(子音)下字为韵母(母音)。

这两个字的读音慢点读呢,是两个音,急促一点读它,就成为一个音儿了。

这样切音的方法,就是传说中的“反切法”。

我们只简单介绍一下。

用作反切的两个字,前一个字叫“反切上字”,简称“切上字”或“上字”,后一个字叫“反切下字”,简称“切下字”或“下字”。

被注音字叫被反切字,简称被切字。

举例:“田”字---“徒年”切,“偶”字---“五口”切,“妻”字---“千西”切,“扭”字---“你有”切,“兼”字---“基添”切,“租”字---“尊乌”切,“庚”字---“歌亨”切等等……截止到清末时为止,所有韵书都是由“反切”为注音法的。

比如《唐韵》、《广韵》、《集韵》、《辞源》、《辞海》、《康熙字典》等等。

所以,了解这些,对于学习中国古典文化,是有很多意义的。

平水韵入声字记忆法(转载)要想学好作对联,要想学习古典诗词,那么就必须认识并熟悉《平水韵》。

这是学习古典格律文学必须掌握的,这是基础中的基础。

不识古韵,是永远跨不进古典诗词真正的殿堂的。

古诗配古韵,古典又雅气,这是很有道理的。

在中国的声韵学中,将中国的古音分为上古音、中古音和近古音。

中古音之时代界定,是自魏晋南北朝起,至唐宋时期。

这也是近体诗的起源和兴盛时期,近体诗的体裁流传了下来,同样,伴随它的专有诗韵也同样传了下来。

南宋时平水的刘渊,将这类可以同用的韵进行合并,成了107韵,后人渐为106韵,所以被称为《平水韵》,一般叫做“诗韵”。

所以,唐朝时虽然没有《平水韵》,但我们看唐时的近体诗,也都是符合平水韵的。

《平水韵》历经千年而不衰,它本身实际上已经是古典诗词体裁的专用韵了(《词林正韵》的根据也是《平水韵》)现代写作近体诗,规定是以《平水韵》为默认韵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