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飞跃老人院》解读优秀PPT
《飞越老人院》影评解说文案_《飞越老人院》:梦想张扬,感动略缺

《飞越老人院》解说文案_《飞越老人院》:梦想张扬,感动略缺.中国剧情电影《飞越老人院》,于2012年上映,由张杨导演,张杨霍昕编剧,影片讲述了故事发生在一个民营的老人院里,老葛和其他老人的生活像一潭死水,无论谁踏进这里,都会闻到一股死亡的气息,直到有一天,老葛的朋友老周也加入到他们当中。
老周乐观开朗、幽默大方。
为了令自杀未遂的老葛振作,同时也让其他老人不再浑浑噩噩地过日子,他组织大家做更有意义的事情,借助老人们喜欢的电视节目,唤醒大家沉睡的勇气和参与精神,组织大家一起排练节目去北京参加比赛。
老人们充满热情地集体排练、在排练中相互逗趣、设计逃离老人院,驾车“飞越”驰骋公路。
人生的热情再一次被点燃,生命的层层意义也被逐步揭开……等到如愿以偿登上了梦想的舞台,但他们谁也不知道,外表健康、乐观幽默的老周已经到了生命的终点……。
张杨导演的这部《飞越老人院》,在题材上和许鞍华导演的《桃姐》撞车,两者遭遇,比较也就难免。
有趣的是这两部关注老人的作品在人物设定上似乎有意区分,张杨的作品中虽然有老葛、老周两位主人翁,故事的主题更像是一出老人群戏,老葛、老周只是拎出来单独表现家庭关系的;许鞍华的作品是可以说是桃姐一个人的独角戏,在许鞍华的镜头里以女性角度居多,而张杨导演选择了以男性老人角度为主,这或许是导演本身的性别差异的缘故。
两者不变的都是对老人充满关爱的人文关怀以及对年老的思考。
相比于《桃姐》的细腻情感和隐忍克制,张杨导演的《飞越老人院》动静则要大得多,情感表达也更为“张杨”。
片头字幕时的一通老人院中老人群像画面,就直勾勾的把年老景象塞到观众的意识中,年迈体老,形容枯槁,导演对于老年的生理展示毫不避讳。
然后不无恐吓意味的将一句“有一天我们也会变老的”标语既隐约又大大咧咧的亮出来。
在未讲故事之前就。
《飞越老人院》影评解说文案_《飞越老人院》: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飞越老人院》解说文案_《飞越老人院》: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中国剧情电影《飞越老人院》,于2012年上映,由张杨导演,张杨霍昕编剧,影片讲述了故事发生在一个民营的老人院里,老葛和其他老人的生活像一潭死水,无论谁踏进这里,都会闻到一股死亡的气息,直到有一天,老葛的朋友老周也加入到他们当中。
老周乐观开朗、幽默大方。
为了令自杀未遂的老葛振作,同时也让其他老人不再浑浑噩噩地过日子,他组织大家做更有意义的事情,借助老人们喜欢的电视节目,唤醒大家沉睡的勇气和参与精神,组织大家一起排练节目去北京参加比赛。
老人们充满热情地集体排练、在排练中相互逗趣、设计逃离老人院,驾车“飞越”驰骋公路。
人生的热情再一次被点燃,生命的层层意义也被逐步揭开……等到如愿以偿登上了梦想的舞台,但他们谁也不知道,外表健康、乐观幽默的老周已经到了生命的终点……。
一帮七八十岁的老同志们,风风火火的走过各种多样人生以后,无论是被迫无奈还是主动自愿,都被寄托在一家老人院中度过最后的生命之路。
无论他们有怎样事业有成的家人和大逆不道的儿女,当被封闭在狭小的老人院时,却都在经历着同样的生活方式和体会着各种无趣。
但这并不能表示他们只剩下死寂的心灵,他们依旧怀揣梦想向往激情。
开开车兜兜风参加活动看看海,尽管这对于年轻人来讲是再普通不过的一些琐事,却已经成为他们求之不得的一次历险。
影片就是在讲述这样一群怀揣梦想的老同志们的疯狂故事,就算被严重警告儿女劝阻,也不能阻止他们突破丛丛阻碍去参加一档策划已久的综艺节目,展示自己的老年精神和快乐生命来为自己最后的人生历程画上完美句点。
片中的各种感悟和逗趣桥段,不仅汇集了《遗愿清单》和《奶奶强盗团》式的幽默调侃,还加入了大量具有本土特色的家庭伦理关系。
埋怨父亲的儿子,被蒙蔽真相的孙子,隐忍不言。
飞越老人院影评

飞越老人院影评飞越老人院影评(一)《飞越老人院》因为片名的相似度,令人不免会想到《飞越疯人院》。
不可否认张扬的这部电影在某些方面模仿了米洛斯;福尔曼的《飞越疯人院》,也大有借助之前米洛斯这部电影的知名度来提升自己电影醒目度的用心。
老人院和疯人院一样,居住的都是一群边缘人。
这群边缘人相同点都是缺乏自理能力,或是说在世人眼里“有碍于社会”,因而像“垃圾”被一样被收集到一个“院子”里,在这里接受“照顾”与“管制”。
这种老无所依的悲苦状况在许鞍华的《桃姐》里面已经上演过一遍了,相比于张扬用“快餐式”的剪辑把老人们的种种不堪生活形态快速拼接在一起一晃而过,虽有点“触目惊心”但并没有引起人多大不适;许鞍华用的是赤裸裸的长镜头,慢慢地摇过那群老人,刻意地把他们“垃圾”一样的状态表现出来,真实得让你不忍细看。
不论是疯人院或老人院,都有一个坚硬强势、自我为中心的女性,在疯人院里是护士长,在老人院里是女院长,她们共同的特点是把这群在“管辖内”的人当成儿童,或是说刻意弱化成儿童。
无疑女院长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以护士长为“原型”,有一个镜头表达了这种强烈的相似性:老人们围成一圈,女院长穿着洁白的工作服,坐在这个圈子中心位置,为老人们读报,这和疯人院里疯人们开会时的情境惊人相似。
《飞越疯人院》里,像是男导演和男演员们的一种合谋,影片把女护士长刻画成一个恶魔般的对男人进行“阉割”的形象,表达了男人对女人微妙的一种恐惧心理;但在《飞越老人院里》,虽然这个权威/束缚的角色依旧由女性担任,但这个女性的性别意味明显弱化了许多,她所代表的,更多是制度和社会对老年人的态度与观念。
片子的一大主题也就显现出来了:不论是飞越疯人院还是飞越老人院,实质上都是飞越儿童院。
疯人院里因为有尼克尔森扮演的麦克墨菲对这种状况洞若观火并不断尝试带领“疯子们”去突破这重重堡垒,而使“飞越”有了理性的带领;老人院们的老人似乎也觉察到自己被儿童化的窘况,因而寻求突破,或是说“成长”。
《飞越老人院》分析

《飞越老人院》分析分析影片中的角色1.谁在自我认知方面存在问题?有哪些表现?老葛:出现尿失禁,觉得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那一霎那觉得自己老了,儿子孙子也没有关心自己的,生活了一辈子,到头来一无所有,意欲自杀。
2.谁的认知功能出现障碍?有哪些表现?李老太太:遗忘,选择性失忆,把老周当作自己的老伴,只记得一些美好的过往、小便不记得脱裤子3.影片中老人的生理老化表现分别有哪些?①选角时听力下降,误听②锻炼时行动缓慢笨拙③表演时摔倒脖子扭伤④牙齿稀落⑤吃饭需要被人喂着⑥喝水要用奶瓶4.影片中的角色面临的家庭关系问题有哪些?有什么表现?①老周与女儿的失散:老周有一个女儿,嫁到日本之后就失去了联系,失联七八年②老葛与儿子的误解:因为利益关系,儿子和老周断交,不让老周见孙子5.优势视角分析影片中的角色。
这部电影里的老人是一个大家眼中的弱势群体,可是他们虽然在生理上不如从前,心理上却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热爱自由和生活,他们有自己的烦恼,虽然被忙碌的孩子们冷落在老人院里,可他们心系子女渴望温馨的家庭生活,渴望化解跟子女的矛盾。
老周即使身患重病,每天病痛缠绕,脸上永远写满了乐观、快乐,他组织大家一块参加有意思的游戏活动,让影片开头一个个死气沉沉的老人脸上重新焕发了生命的光彩,但是院子永远是一个无形的牢笼,为了继续人生的梦想,为了在生命的最后的时光里活得自由,过得精彩,老周带领大家偷偷开始了一段开着破旧巴士去天津参加表演的旅程。
6.用老年社会工作相关理论,如脱离理论、活动理论、标志理论、社会损害、社会重建理论等,解释影片角色的行为①老林想要参加游戏,但是因为坐在轮椅上双脚站不起来,主动要求做指挥(活动理论)②老葛生无可恋,想要结束生命,老周发动大家为老葛做了床,做了床上用品,看到这一切,老葛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哭得像个孩子,这让他又看到了生的希望,感受到了老人们抱团取暖的温暖。
很快的融入到了这一群体中来。
(社会重建理论)6.对福利院的工作人员的行为和心理进行分析。
《飞跃老人院》影评——夕阳当红更需陪伴doc

夕阳当红更需陪伴——影评《飞越老人院》前段时间看了《飞越老人院》,对老人这个群体在现代生活的境遇颇有感触,今天又看了《桃姐》,忽然想到家中的爷爷和外婆,那苍老的面孔、两鬓雪白、步履蹒跚的身影在脑海中挥之不去,于是敲打键盘写下这篇影评,写下关于《飞越老人院》的观后感。
在《飞越老人院》中,虽然是一群老年人的冒险行动,却像是一部青春励志片,影片在得到不错的票房的同时,对关爱老人这个经常被社会呼吁的话题重新搬上荧幕,使观众在走出电影院的时候,得到的不仅仅是视听上的享受,还有对老人这个群体的重新认识。
老人特别害怕的就是寂寞,身边没有亲人的陪伴是他们心底的痛。
若不是万般无奈,谅是谁也不想住在老人院中的。
影片的开头,镜头在一个个老人之间闪过,吃饭需要被人喂着,喝水要用奶瓶的,在阳光下打着瞌睡的,静静的坐在浴室发呆的,暖色调的画面,缓慢前进的镜头,悠扬充满时间感的背景音乐,独特的电影造型语言让观众的心随着电影情节的发展前行。
接着镜头中央出现一扇生锈的把手伴,并随木门徐徐关上的声音,不是故事的结尾,而是故事刚刚开始。
暗示着老人院里的生活与外界脱轨,老人与外界的分离。
在《飞越老人院》中因为各种原因聚集在一起的老人,每个人心底都有不想去触及到伤痛和无奈。
影片中老葛提着包裹捧着兰花,他对“儿子”说:“我能把这盆兰花带着吗?”就算是再婚,他是这个家的主人,这种关系不知在什么时候倒换过来,或许是为了面子,就连带着一盆兰花他也要征询得他们的同意,为老人在这个社会的境遇埋下凄惨的基调。
老葛去孙子的婚礼却遭受儿子的冷脸,到敬老院因为人多没有空床位便搭了张建议的木板睡下了,晚上小便失禁一个人默默的在水龙头下洗脏床单。
忽然间辛酸留下眼泪,自杀未遂被老周劝下,对着老周,他内心的压抑终于随着泪水一起喷发出来。
“我这辈子怎么混成这个样子了啊!老了,老了,连一张自己的床位也没有。
”再次将老人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辛酸表现的淋漓尽致。
在电影里,老人院院长和老人的家人们成了故事前进的阻碍力量,他们从安全及其他方面多方阻挠老人们的天津之行。
《飞越老人院》影评解说文案_稚嫩而矫情的中学生作品

《飞越老人院》解说文案_稚嫩而矫情的中学生作品.中国剧情电影《飞越老人院》,于2012年上映,由张杨导演,张杨霍昕编剧,影片讲述了故事发生在一个民营的老人院里,老葛和其他老人的生活像一潭死水,无论谁踏进这里,都会闻到一股死亡的气息,直到有一天,老葛的朋友老周也加入到他们当中。
老周乐观开朗、幽默大方。
为了令自杀未遂的老葛振作,同时也让其他老人不再浑浑噩噩地过日子,他组织大家做更有意义的事情,借助老人们喜欢的电视节目,唤醒大家沉睡的勇气和参与精神,组织大家一起排练节目去北京参加比赛。
老人们充满热情地集体排练、在排练中相互逗趣、设计逃离老人院,驾车“飞越”驰骋公路。
人生的热情再一次被点燃,生命的层层意义也被逐步揭开……等到如愿以偿登上了梦想的舞台,但他们谁也不知道,外表健康、乐观幽默的老周已经到了生命的终点……。
三年来,第一次感觉我买了一张坑爹的电影票;有生以来,第一次有了开场十分钟就想走人的奇妙感觉;喜欢电影以来,第一次让微博给蒙了,上映之前,该片在微博上得到了业内同行的“交口”称赞,包括尊敬的贾老师。
正因为以上所述的这么多第一次,我不得不提升了我那本以为很严谨的选片标准,对于我来说,《飞越老人院》确实是一部怪咖的“里程碑”式的国产电影。
《飞越老人院》到底有多烂?我只能这么说,你对它的期望有多高,它就有多烂。
其实,我对《飞越老人院》的期望并不高,我只是希望这是一部稍微接点地气的国产电影。
是的,没错,就这么简单。
很多人看了《桃姐》之后,都会有一种感慨:原来香港的敬老院也这么乱。
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大陆的敬老院更乱!有多乱?上视频网站搜一下,你现在还能听见老人们被敬老院护士折磨时的那一阵阵凄凉的惨叫声,看似个别的极端的现象,其实极端的现象往往是各种乱象的集中表现,这种不人道。
论《飞越老人院》中老年人情怀

论《飞越老人院》中的老年人情怀摘要:《飞越老人院》是一部“疯狂的青春励志片”。
导演张杨通过朴实平静的镜头语言寻找着现实生活中所缺失的情感,并借此呼吁人们去关注身边的老年人,以促使更多的导演去用电影的方式向广大观众展现生活中的美与丑来体会最亲近的人的欢欣与痛楚。
关键词:《飞越老人院》温情老人梦老年人主题《飞越老人院》是母亲节前上映的影片,是张杨导演的作品。
他是要通过电影来展示被大家忽略的老年人的梦想与激情。
张杨给自己的这部新片定义为“疯狂的青春励志片”,其实,这部影片的宗旨并不全在服务老年人,更在提醒周围的年轻人:是否应该关注身边的老年人,让他们渡过一个安享的晚年,陪他们一起去追求属于他们的老年梦。
一、老人梦的体现《飞越老人院》是一部鼓励老年人去追求、实现梦想的电影。
这其中充满了亲情,友情;欢笑,悲伤和泪水。
其实总的看来,影片的主线是丧失老伴儿的老葛在帮助即将离世的老周去实现梦想。
但事实上,是两个人的互相帮助,才使得在结局时两位老人梦想的共同实现。
影片的开始,被分为两条线:老周在老人院里为其他老年人带来欢乐;老葛则在老伴去世后失去了自己的家。
两个人深厚的友谊促使老葛去投奔了老周。
于是两个老年人追求梦想的故事也就由此展开:老周用自己的热情点燃了这群孤独的老人,而老葛则帮助病重的老周带领这群70岁以上的老人们踏上了参加超级变变变的旅程,生命的意义逐渐的体现了出来。
与此同时,老葛也被老周的热情感染了,重新树立起了对生的希望,也在老葛创造的机会中和自己的儿子、孙子冰释前嫌。
影片中,两位老人的梦想无非就是和自己的儿女子孙们在一起,三世同堂,安度晚年。
这也正是导演的用意所在:告诉观众,一家人的团聚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父亲这一主题是张杨作品的惯用主题,这也是现实生活中张杨与父亲所面对的问题。
《飞越老人院》作为他同父亲张华勋的和解之作,也体现出了他的最真实感受。
每个人都会老去,但等到年老时才发现再也没有机会和亲人在一起时,是不是一切也为之已晚?老人们的梦想总是寄托在儿女身上,因此更应该由儿女们去帮助实现。
《飞越老人院》分析

分析影片中的角色1.谁在自我认知方面存在问题?有哪些表现?老葛:出现尿失禁,觉得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那一霎那觉得自己老了,儿子孙子也没有关心自己的,生活了一辈子,到头来一无所有,意欲自杀。
2.谁的认知功能出现障碍?有哪些表现?李老太太:遗忘,选择性失忆,把老周当作自己的老伴,只记得一些美好的过往、小便不记得脱裤子3.影片中老人的生理老化表现分别有哪些?①选角时听力下降,误听②锻炼时行动缓慢笨拙③表演时摔倒脖子扭伤④牙齿稀落⑤吃饭需要被人喂着⑥喝水要用奶瓶4.影片中的角色面临的家庭关系问题有哪些?有什么表现?①老周与女儿的失散:老周有一个女儿,嫁到日本之后就失去了联系,失联七八年②老葛与儿子的误解:因为利益关系,儿子和老周断交,不让老周见孙子5.优势视角分析影片中的角色。
这部电影里的老人是一个大家眼中的弱势群体,可是他们虽然在生理上不如从前,心理上却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热爱自由和生活,他们有自己的烦恼,虽然被忙碌的孩子们冷落在老人院里,可他们心系子女渴望温馨的家庭生活,渴望化解跟子女的矛盾。
老周即使身患重病,每天病痛缠绕,脸上永远写满了乐观、快乐,他组织大家一块参加有意思的游戏活动,让影片开头一个个死气沉沉的老人脸上重新焕发了生命的光彩,但是院子永远是一个无形的牢笼,为了继续人生的梦想,为了在生命的最后的时光里活得自由,过得精彩,老周带领大家偷偷开始了一段开着破旧巴士去天津参加表演的旅程。
6.用老年社会工作相关理论,如脱离理论、活动理论、标志理论、社会损害、社会重建理论等,解释影片角色的行为①老林想要参加游戏,但是因为坐在轮椅上双脚站不起来,主动要求做指挥(活动理论)②老葛生无可恋,想要结束生命,老周发动大家为老葛做了床,做了床上用品,看到这一切,老葛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哭得像个孩子,这让他又看到了生的希望,感受到了老人们抱团取暖的温暖。
很快的融入到了这一群体中来。
(社会重建理论)6.对福利院的工作人员的行为和心理进行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
• 《老人院》是《向日葵》父子亲情的延续,是 《向日葵》在21世纪的续写,是向阳步入中 年之后与父亲关系的写照。
20
草原的辽阔与之前在老人院封闭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 实现了老人们内心上的飞越,是内心的呐喊。 影片达到高潮。
21
4 故事情感主线
• 老葛与儿子之间的矛盾根源——房子(片中3 处涉及房子),折射出当下的社会热点。
• 矛盾无法化解,阻止祖孙相见
• 通过“大逃亡”,老葛实现飞越,并化解祖孙 之间的误会。(麻雀的故事)
《向日葵》、《落叶归根》、《无人驾驶》
3
关于张杨和父亲
• 张杨年少叛逆,父子关系紧张(可参照《向日 葵》中各种写照)
• 上大学,为自由,远离家乡,远赴广东 • 虽现在和父母关系缓和,但沟通仍有障碍 • 多是父母给张杨打电话,张杨不主动,沟通依
赖短信(张父的客串是父子二人曲线沟通)
综上 ,家庭经历导致了父子情的话题一直贯穿 于张杨的电影之中
• 《老人院》由《向日葵》中父亲对于儿子的视 角转向儿子表达对父亲的爱,对父亲的关怀。
• 《老人院》公路上的向日葵可以理解为是对于 《向日葵》中向日葵的呼应。
16பைடு நூலகம்
镜头以中近景呈现老人,接着镜头缓慢拉伸,出现了门 框,门框把老人限制在一个封闭的空间内,显示了他们 的孤立,镜头继续拉伸,出现了老人们的子女,他们在 另一件屋子,与自己的父母相对。展现的是双方的对立, 关系的紧张。
17
后半部分:公路
• 类似于公路片
• 在影片的后半段,影片的叙事由老人院的封 闭环境转入到了外界辽阔的空间环境,呈现出 一种开放式叙事。
质朴。 《老人院》直接的情感辐射,用“老顽童”式的青春烂
漫向现实社会发出嘹亮的呐喊,展现老人内心世界的积 极向上,向往自由。视角新颖独特,想法大胆创新
24
较之于《桃姐》存在的不足:
• 感情表达:夸张、煽情(泪点设置明显,比如 孙子出场多是泪流满面。台词过满。)
• 人物刻画:人物内心细节铺垫不够,导致人物 塑造起来过于夸张,表演成分重,显的不真实。 (老周与女儿,桃姐中打电话与麻雀的故事)
• 影片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部分。 前半部分 :老人院内 后半部分:大草原,公路
13
前半部分
• 故事集中于老人院内,空间相对狭小封闭,为 封闭式叙事
• 叙事内容是老年人在老人院中的生活,但是导 演抛却老态龙钟,动作迟钝,更多的是采用轻 松活泼的动态叙事模式,表现老人们积极参与 比赛,展现“老顽童”青春的一面
10
老人们团结互助并实现大逃亡,驾车“飞越”, 驰骋公路。这场“逃亡”使老人们的心重新青 春飞扬起来,人生的热情再一次被点燃,生命 的层层意义也被逐步揭开……
11
等到老葛和儿子关系缓和,矛盾化解,大家如愿以偿 登上了梦想的舞台,外表健康、乐观幽默的老周已经 到了生命的终点……
12
3 空间叙事结构
FULL CIRCLE 《飞越老人院》的文本分析
1
分析步骤
• 张杨简介以及张杨父子关系 • 《飞越老人院》 • 对比《桃姐》、《向日葵》 • 总结
2
一、张杨是谁?
• 男,北京人
• 1988年于广州中山大学中文系毕业,再转往 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1992年毕业
• 毕业分配到北京电影制片厂任导演。
• 第六代导演 • 作品:《爱情麻辣烫》、《洗澡》、《昨天》
• 与前半部分情绪、色彩等方面形成反差 基调高亢激昂,内心的呼喊与释放
18
一众老人开着一辆破旧的大巴车行驶在空旷的内蒙古 大草原,老人们对于自由的向往与渴望,终于挣脱了 束缚,得以实现。 马群的狂奔象征着老人们激昂的内心。
19
老人们开着大巴车与年青人们(廖凡等饰)在公路上 飙车,显示出老年人充满活力,不服输的生活态度。
14
影片主调是温暖,愉快的,但是这背后的背景却并不明 朗。老人们用欢笑掩藏着内心的苦楚。
15
在院长的严管之下,老人院犹如一个牢笼,禁锢着老人 们想要飞翔的心。老人们唯一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方 法——参加比赛,也因练习中两位队友受伤而遭到院长 和儿女们的阻挠。老人们一边打“游击”,一边策划 “出逃”。
• 众明星客串:廖凡、陈坤等情节设置不足,食 之无味,弃之可惜。 不如《桃姐》中徐克、洪金宝等真实身份客串, 话中话出彩
25
自己跟自己比
•
26
《向日葵》VS《老人院》(父子情)
• 《向日葵》以历史脉络为主线,呈现的中国式 父子冲突与和解,以1976、1987和1999三年作 横截面(即向阳的童年、青年、成年),勾勒 出了北京一对父子30多年间一路紧张但偶有温 情的关系,母亲一直扮演中间调停人的角色。
• 老葛与孙子间 的矛盾化解,以孙子为纽带, 修补了老葛与儿子之间的亲情。
22
三、对比
23
《桃姐》 VS 《老人院》 ( 题材类似)
• 个体 VS 群体 《桃姐》是对主仆感情的表达,侧面展现老人院生活现
状 《老人院》是对老年人群体的关注,正面表达老人的内
心呼喊,文化思考意味鲜明。
• 淡如菊的细节描写 VS 夸张、疯狂、张扬的表达 《桃姐》写意的表达,原生态的展示,使人感受到一种
4
二、 《飞越老人院》
5
1 《飞越老人院》的主题
• 追梦——关注老年人群体,聆听老 年人内心的独白(对亲情的渴望, 渴求被关爱)
• 父子亲情(三代人、 两对父子)
• H:\飞越老人院\《飞越老人院》特辑\《飞越老人院》特辑.flv
6
2《飞越老人院》讲的啥?
• 故事发生在一个民营的老人院里
7
老葛,老伴去世,与儿子关系不佳,无家可归。 初到老人院,生活不适应,使得老葛压抑,情 绪低落,几欲自杀
8
而老人院中其他老人 也各有各的不快和苦 衷。老人们在老人院 中犹如坐牢,限制颇 多,很不自由,又无 亲人关心,内心孤苦。
9
老葛的朋友老周乐观开朗, 幽默大方。 为了令自杀未遂的老葛振 作,也让其他老人不再浑 浑噩噩地过日子,更是为 了实现自己心中夙愿,他 组织大家自创节目,到天 津参加比赛,唤醒大家沉 睡的勇气和参与精神。当 计划受阻时,与老葛策划 了大逃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