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整理与复习(1)

合集下载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六《整理和复习“统计”》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六《整理和复习“统计”》

标题: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六《整理和复习“统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4.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统计观念,认识统计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统计的基本概念: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等。

2. 统计的方法:调查、实验、观察等。

3. 统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分析数据、预测趋势、制定决策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际案例导入,让学生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新课:讲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 小组讨论: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运用统计知识解决一个问题,并撰写解题报告。

2. 请学生收集一组数据,计算其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等统计指标。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以及实际案例的分析,让学生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统计观念。

课后作业的布置,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整理统计原理与方法复习题及答案

整理统计原理与方法复习题及答案

整理统计原理与方法复习题及答案(一)判断题 1.统计研究的对象是客不雅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及其联系,而非有关某一个体的具体情况。

() 2.综合分析法是统计研究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基本方法。

() 3.归纳推断法是指统计研究中所采取的从一般到个别,从抽象概括到具体事实的一穰推理方法。

() 4.标记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

() 5.可变标记的存在是划分同质总体的依据,不变标记的存在则使统计研究成为必要。

() 6.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的第一阶段,也是整个统计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前提。

() 7.城镇房屋普查属于一次性调查。

() 8.为掌握开发区土地利用情况而进行的全国开发区规模和土地利用效益调查属于专门调查。

() 9.专门调查是我国按期取得统计资料的基本调查组织方式。

()10.各种普查、典型调查以及大部分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都属于专门调查。

() 11.在现实中,统计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是一致的。

() 12.在进行统计分组时,总体中的任何一个单位有可能同时归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

() 13.分组标识可以是品质标记,也可以是数量标记。

() 14.统计分组既是一种资料整理方法,又是一种统计分析方法。

() 15.变异是指某一指标在各总体单位的表示不完全相同。

() 16.两个有密切联系的属于不同总体的总量指标之比是动态相对指标。

() 17.总量指标的表示形式为有计量单位的统计绝对数。

() 18.标准差系数的功用在于说明同一总体中各标记值的平均离散程度。

() 19.每百户居民拥有的彩色电视机数量是强度相对指标。

() 20.对于各种动态相对指标如环比地价指数、环比物价指数等计算平均值时,应采用算术平均法。

() 21.变异指标可以衡量平均指标的代表性。

() 22.时间数列是将一系列统计指标按时间先后挨次摆列起来的数列。

() 23.在同一数列中,各逐期增长量之积等于累计增长量。

() 24.研究时间数列的目的,在于从动态中发现客不雅现象变更的数量规律性。

(完整版)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之《统计与可能性》部分

(完整版)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之《统计与可能性》部分

上课时间:年月日统计整理与复习(1)教学内容:教材P101-103“整理与反思”“练习与实践”第1-4题。

教学目标:1.学生进一步掌握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一般方法,能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数据,并能根据实际问题和数据的特点恰当地选择统计图或统计表,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进一步了解平均数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2.学生体会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活动过程,感受统计表和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体验收集数据的意义,增强数据分析意识。

3.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知识、过程、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发展学习统计的兴趣,培养从数据的角度观察生活、分析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描述并分析数据。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学过程:一、回顾引入提问:小学阶段我们主要学习了统计的哪些内容?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统计知识,教师选择板书学生回答的内容。

谈话:今天我们要统计内容进行整理与复习。

通过复习,使同学们能系统掌握所学的统计知识,增强数据描述和分析等应用能力。

二、知识梳理1.出示问题:(1)在统计时,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哪些?(2)统计活动中,描述和分析的数据的方法有哪些?(3)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4)你能举例说说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的方法吗?让学生围绕上面问题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2.组织交流,汇报上诉问题。

三、应用练习A B C D E 出勤率是( )。

5.一个圆柱体的底面半径是4分米,高是5分米,它的侧面积是( )平方分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是( )立方分米。

6.一个布袋里装有6个红球,4个蓝球,任意摸一个,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 ),再加( )个蓝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12。

7.一组数据15、25、30、18、22、27、19、21的中位数是( ) 8.若23 X=14Y ,则X :Y=( ):( )。

如果Y=24,则X=( )。

9.有100个图形按 ……的顺序排列,排列在倒数第3个的是( ),其中一共有( )个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习题1-知识归纳整理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习题1-知识归纳整理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习题(一)A. 古典概型挑选题1. 在所有两位数(10-99)中任取一两位数,则此数能被2或3整除的概率为 ( ) A. 6/5 B . 2/3 C. 83/100 D.均不对2. 对事件A,B.下列正确的命题是 ( ) A .如A,B 互斥,则A ,B 也互斥B. 如A,B 相容,则A ,B 也相容C. 如A,B 互斥,且P(A)>0,P(B)>0,则A.B 独立 D . 如A,B 独立,则A ,B 也独立3. 掷二枚骰子,事件A 为闪现的点数之和等于3的概率为 ( ) A.1/11 B . 1/18 C. 1/6 D. 都不对5. 甲,乙两队比赛,五战三胜制,设甲队胜率为0.6,则甲队取胜概率为( ) A. 0.6B. C 35*0.63*0.42C. C 350.63*0.42+C 45*0.64*0.4D .C 35*0.63*0.42+C 45*0.64*0.4+0.656. 某果园生产红富士苹果,一级品率为0.6,随机取10个,恰有6个一级品之概率( ) A. 1B. 0.66C . C 466104.06.0D.(0.6)460.4)(7. 一大楼有3层,1层到2层有两部自动扶梯,2层到3层有一部自动扶梯,各扶梯正常工作的概率为 P ,互不影响,则因自动扶梯不正常不能用它们从一楼到三楼的概率为( ) A.(1-P )3 B. 1-P 3C . 1-P 2(2-P )D.(1-P )(1-2P )8. 甲,乙,丙三人共用一打印机,其使用率分别p, q, r ,三人打印独立,则打印机空暇率为( ) A. 1-pqr B . (1-p )(1-q )(1-r ) C. 1-p-q-r D. 3-p-q-r 9. 事件A,B 相互独立, P(A)=0.6, P( A B )=0.3, 则 P(AB)=( ) A . 0.15 B. 0.2 C. 0.25 D. 0.110. 甲,乙各自射击一目标,命中率分别为0.6和0.5,已知目标被击中一枪,则此枪为甲命中之概率 ( ) A . 0.6 B. 0.3 C. 0.5 D. 0.55 11. 下列命题中,真命题为 ( )A. 若 P (A )=0 ,则 A 为不可能事件知识归纳整理B .若A,B 互不相容,则1BA P )=( C.若 P(A)=1,则A 何必然事件D.若A,B 互不相容,则 P(A)=1-P(B)12. A,B 满足P(A)+P(B)>1,则A,B 一定( )A. 不独立B. 独立C. 不相容 D . 相容13. 若 ( ),则〕〕〔=〔)P(B)-1P(A)-1B A P( A. A,B 互斥 B. A>B C. 互斥,B A D . A,B 独立14. 6本中文书,4本外文书放在书架上。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整理与复习统计课件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整理与复习统计课件

3、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小试牛刀
3.右表是我国土地利用类型 的大致构成情况。
(1)耕地占可利用土地面积的 百分之多少? 耕地占可利用土地的13.5%。
(2)请选用合适的统计图表示出上表中的相关信息。
耕地
返回
举一反三
1.填空。 (1)常用的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 )、
( 折线统计图 )。 (2)( 条形 )统计图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 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 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 只保留文字。在此录入上 述图表的综合描述说明。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 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 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 只保留文字。在此录入上 述图表的综合描述说明。
(2)已知参加跳高的人数是30人,
全年级参加三项体育活动的
总人数是( 120 )人,参加跑
40%
步的人数是( 48)人,参加打
球的人数是( 42)人。
3.超市一天的收益中,服装类占35%,烟酒 类占30%,文化用品类占20%,糖果类占1 0%,药类用品占5%,如果超市一天的收 益是5500元。算一算,每类用品分别收益 多少元?
举一反三 1.填空。 (3)要表示数是增减变化的情况,用( 折线 )统计图
比较合适。 (4)要表示各部分同总数之间的关系,需要绘制
(扇形 )统计图。
2.下面是某校六年级同学参加三项体育活动人 数的统计图。 (1)参加跳高的人数占全年级人
数的( 25% ),打球人数占全
年级人数的( 35 )%,跑步的 人数占全年级人数的( 40% )。
点击此处添加标题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在此 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描述说明。

五年级数学(上),统计与概率,整理与复习

五年级数学(上),统计与概率,整理与复习

统计与概率整理与复习整理教师:刘新民一、基础知识回顾 (一)可能性1. 确定性事件和不确定性事件。

事件的发生有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确定发生的事件用“一定”或“不可能”来描述,不确定发生的事件用“可能”来描述。

2. 判断可能性的大小的方法。

可能性的大小与个体的数量有关,个体在总数中所占数量越多,出现的可能性就越大,个体在总数中所占数量越少,出现的可能性就越小。

二、例题讲解例、在一个不透明的盒子里放着4红、1蓝5枚棋子(棋子除颜色外,其余都相同)任意摸出一枚棋子,摸出哪种棋子的可能性大?分析与解答:由于可能性的大小与个体的数量有关,个体在总数中所占数量越多,出现的可能性就越大,个体在总数中所占数量越少,出现的可能性就越小。

红棋子在总数中有4颗而蓝棋子只有1颗,所以任意摸出一枚棋子,摸出红棋子的可能性大。

三、考点练习 (一)填空。

盒子里有除颜色外,其余都相同的15个红球和5个红球。

1. 任意摸一个,摸到( )球的可能性大,摸到( )球的可能性小。

2. 反复摸50次,摸出之后放回去,可能摸到( )球的次数多,摸到( )球的次数少。

3. ( )摸到黑球。

(二)选择。

1. 长大后,我( )长到15m ;我( )坐上航天飞船,到太空转一圈。

2. 今天下雪,两天后( )下雪。

ABC3. 一块积木的6个面上分别写着数字1,2,3,4,5,6,抛出后,朝上的数字()是3,()是9。

(三)判断。

盒子里有25个红球,8个黄球,2个白球(球除颜色外,其余都相同),小林和小丽从中任意摸一个。

1. 小林和小丽摸出的红球的可能性最大。

()2. 小林肯定能摸出红球。

()3. 小丽不一定能摸出红球。

()4. 小林和小丽摸出白球的可能性最小。

()(四)按要求涂颜色。

使指针指向红色区域的可能性大,使指针指向黄色区域的可能性指向黄色区域的可能性小。

大,指向红色区域的可能性小。

(五)下表是一个小组的同学做摸球游戏的记录。

(共摸20次)1. 盒子里可能()球多,()球少。

四年级数学上册整理与复习(1) (2)

四年级数学上册整理与复习(1) (2)

4.填空: 34012008读作( 三千四百零一万二千零八 ); 一个数由4个亿和2个千组成,这个数是 ( 四亿零二千 ),读作( 400002000 ), 约等于( 4 )亿。
4.填空
69□790≈69万 □可以填:0、1、2、3、4 148□9872500≈149亿 □可以填: 5、6、7、8、9
年份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在校学生数/人 105640027 103315122 100714661 99407043 99263674 96958985
近似数/万人 10564 10332 10071 9941 9926 9696
用“四舍五入” 法求近似数, 精确到万位。
1334000读作:一百三十三 万四千。
1000000000读作:十亿。
先读万级,再读个级,各级 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其他数位上有一个或连续几 个0,都只读1个0。
3.你会读、写横线上的数吗?
我国最大的青少年校外活动营地占地面积3735200平方 米,其中水域面积1334000平方米,国家投资近 1000000000元,营地内有勇敢智慧区、科学探索区、 生活实践区等八大园区,种植了十万棵树和一百二十 万株花木,铺设了十七万平方米的草坪。
2011年 16170000 31740000 6290000
550000 760000
2012年 30930000 39430000 24060000 3190000 2850000
⑵分别比较2010年和2012年各省、直辖市少年儿童读物总印刷 数量,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5490000>12260000>10020000>650000>640000
整体回顾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统计专题复习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统计专题复习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统计专题复习
本文档旨在对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统计专题进行复总结,帮
助学生巩固重要知识点并提升解题能力。

一、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1. 数据的来源:可以通过实地观察、调查问卷、文献资料等方
式收集数据。

2. 数据的分类整理:根据数据的性质和特点进行分类整理,如
按照数量、性别、年龄等进行分类。

二、数据的表达和分析
1. 图表的制作:常用的图表有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根据
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图表进行表达。

2. 图表的分析:通过观察和分析图表,了解数据的规律和趋势,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三、数据的描述和总结
1. 中心趋势度量:用均值、中位数、众数等指标描述数据的平
均水平和集中程度。

2. 离散程度度量:用极差、方差、标准差等指标描述数据的分
散程度和波动情况。

四、概率和统计问题的解决
1. 概率的计算:概率是指某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通过计算概
率来解决相关问题。

2. 统计问题的解决:根据提供的问题和数据,通过应用统计学
原理和方法进行问题的解答和分析。

以上是对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统计专题的复习总结。

希望通
过复习和理解这些知识点,同学们能够在数学学习中更加游刃有余,取得更好的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6课时统计整理与复习(1)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下P101~103“整理与反思”“练习与实践”第1~4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掌握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一般方法,能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数据,并能根据实际问题和数据的特点恰当地选择统计图或统计表,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进一步了解平均数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2.学生体会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活动过程,感受统计表和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体验收集数据的意义,增强数据分析意识。

3.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知识、过程、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发展学习统计的兴趣,培养从数据的角度观察生活、分析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描述并分析数据。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引入
提问:小学阶段我们主要学习了统计的哪些内容?
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统计知识,教师选择板书学生回答的内容。

谈话:今天我们要统计内容进行整理与复习。

通过复习,使同学们能系统掌握所学的统计知识,增强数据描述和分析等应用能力。

二、知识梳理
1.出示问题:
(1)在统计时,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哪些?
(2)统计活动中,描述和分析的数据的方法有哪些?
(3)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4)你能举例说说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的方法吗?让学生围绕上面问题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2.组织交流,汇报上诉问题。

三、应用练习
1.做“练习与实践”第1题。

学生读题后,提问:这三道题各可以怎样收集数据?追问:你能再举出几个通过调查收集数据的例子呢? 2.做“练习与实践”第2题。

学生自由读题后,
提问:你能说说六年级男生仰卧起坐成绩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分段的
人数吗?让学生根据六年级三班测试成绩记录单,整理数据并填写统计表。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整理的方法,以及成绩状况分析。

3.做“练习与实践”第3题。

出示折线统计图,学生理解图意,说说图中知道的数据。

提问:你能回答书上的三个问题吗?先独立思考,再把想法与同桌交流。

同桌交流后集体反馈,说说怎样从图中看出来的。

提问:从统计图中,你还了解到哪些信息?
4.做“练习与实践”第4题。

(1)出示扇形统计图。

提问:仔细观察扇形统计图,你能估一估每个节目的播音时间大约占每周播音时间的百分之几吗?
学生尝试估一估,指名回答,说说自己的想法。

(2)出示第(1)题,学生独立思考。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3)出示第(2)(3)(4)题,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出思考的过程。

(4)提问:上面的数据还可以用什么统计图来表示?
先在小组里讨论,再在书上画一画。

小组讨论后学生各自画出统计图,然后集体交流,展开部分学生的统计图,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用条形统计图,你是怎样想的。

(5)比较:扇形统计图里的扇形大小表示什么?
条形统计图里的条形表示什么数量?
你从条形统计图里知道了些什么?
四、全课总结
谈话:说说你的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