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文化

合集下载

海宁千灯镇:浙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海宁千灯镇:浙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海宁千灯镇:浙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海宁千灯镇位于中国浙江省海宁市,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小镇。

它以传统灯饰制作而闻名,被列为浙江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千灯镇的灯饰制作技艺源远流长,代代相传,成为当地人悠久的文化传统。

历史千灯镇的灯饰制作起源可以追溯到明朝。

当时,千灯镇的居民开始制作各种各样的灯笼来庆祝农历新年和其他重要节日。

随着时间的推移,艺术家们开始创造更加精美和独特的设计,使千灯镇的灯饰制作逐渐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

特色千灯镇的灯饰制作以其独特的工艺和精美的设计而闻名。

这里的艺术家们运用传统的手工技艺,制作出各种形状和大小的灯笼、灯饰和彩灯。

他们使用高质量的纸、丝绸和竹子等材料,经过精心剪裁、装饰和组装,打造出栩栩如生的灯饰作品。

千灯镇的灯饰作品在造型和图案上非常多样化。

一些作品以传统的中国文化元素为主题,如龙、凤、鸟、花卉等,在设计和制作中体现了传统的祝福和吉祥寓意。

另外,一些现代化和创意设计的灯饰作品也开始在千灯镇制作,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为人们带来新鲜感。

保护与传承作为浙江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海宁千灯镇正致力于保护和传承其独特的灯饰制作技艺。

政府部门加强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和法规,确保千灯镇的传统工艺能够得到恰当的保护。

此外,千灯镇也积极推动文化传承和教育活动。

一些传统灯饰制作的大师被邀请到当地的学校和社区,传授他们的技艺和经验,培养年轻一代的艺术家。

千灯镇还定期举办展览和文化活动,向公众展示灯饰制作的艺术魅力,增强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海宁千灯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代表了当地的传统和文化,也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它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创造力和艺术才华,体现了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除此之外,千灯镇的灯饰制作还对当地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越来越多的游客和观光者被吸引到千灯镇,欣赏和购买灯饰作品,为当地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海宁潮文化的调查报告

海宁潮文化的调查报告

海宁潮文化的调查报告摘要:本报告对海宁市的潮文化进行了调查研究,旨在深入了解海宁市潮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并分析其对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通过实地走访、访谈以及文献资料的搜集,我们了解到海宁潮文化以其独特性和创意性在当地产生广泛的影响力,不仅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还为社会发展带来积极的推动力。

第一部分:引言1.1 背景潮文化作为当代年轻人文化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正在世界范围内快速发展。

海宁作为中国的一个小城市,同样拥有独特的潮文化特点。

通过本调查报告,我们希望了解海宁市的潮文化发展情况,并对其影响进行深入探讨。

1.2 目的本报告的目的是调查研究海宁市的潮文化,揭示其在经济、社会和文化领域的影响,并为当地政府和相关机构提供合理的决策和发展建议。

第二部分:海宁潮文化的渊源与特点2.1 渊源海宁的潮文化源于本地的特定地理和历史背景。

作为一座沿海城市,海宁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并长期以来依赖纺织业作为经济支柱。

这种特殊的产业背景为海宁市的潮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基础。

2.2 特点海宁市的潮文化以时尚、创意和互动性为主要特点。

年轻人追逐时尚,追求个性化,激发了创新和创意的大量涌现。

与此同时,潮文化也注重互动性,通过线上和线下的各种活动,促进年轻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第三部分:海宁潮文化的影响3.1 经济影响海宁潮文化对当地的经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年轻人对时尚、创意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服装设计、文化创意产业等。

市场的扩大带动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

3.2 社会影响潮文化的兴起改变了海宁市的社会风貌,培养了年轻人的独立思考和个性发展能力。

同时,潮文化的推动使得年轻人更加注重文化交流,形成了社交网络和群体认同感。

3.3 文化影响海宁的潮文化丰富了当地的文化内涵,为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

年轻人通过创作、演出和展览等方式,将潮文化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了文化的创新和传承。

第四部分:海宁潮文化发展的现状与挑战4.1 现状目前,海宁市的潮文化正在快速发展。

海宁的民间故事

海宁的民间故事

海宁的民间故事
海宁的民间故事——盐官潮神的传说
在风景秀丽的浙江海宁,有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民间故事,那就是关于盐官潮神的传说。

这个故事流传了数百年,成为当地人心中的一部分,也是他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之情的体现。

相传在古代,海宁一带经常遭受海潮的侵袭,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为了祈求平安,当地的居民开始祭拜潮神,希望他能保佑他们免受海潮的侵害。

而在盐官镇,有一位年轻的书生,名叫林文,他学识渊博,心地善良,深受百姓爱戴。

有一天,林文在海边散步时,忽然发现一条巨大的鱼从海中跃出,它的眼睛里闪烁着神秘的光芒。

林文心中一动,觉得这条鱼非同一般,于是上前仔细察看。

就在这时,鱼突然开口说话,告诉林文它是潮神的使者,特意前来寻找一位有德行的人担任潮神的使者,保护百姓免受海潮之害。

林文听后,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这一使命。

自那以后,林文开始致力于研究海潮的规律,以及如何防止海潮侵袭。

他日夜勤奋,终于发现了一种能够预测海潮的方法。

每当海潮即将来临时,他都会提前通知百姓做好防范措施,从而避免了无数灾难。

人们纷纷感激林文的恩情,将他尊称为“潮神使者”。

为了表达对潮神使者的敬意和感激之情,当地百姓在盐官镇修建了一座庙宇,供奉潮神和林文的塑像。

每年农历的特定日子,人们都会聚集在庙宇里,举行盛大的庙会活动,祈求潮神保佑他们平安顺遂。

这个传说流传至今,已经成为海宁民间文化的一部分。

它不仅体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之情,也传递了团结互助、勇于担当的精神。

每当人们提起盐官潮神的传说时,都会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

对海宁的评价

对海宁的评价

对海宁的评价
海宁市位于浙江省北部,是一个美丽的小城市,被誉为“中国
针织之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下面是对海
宁的评价:
1. 纺织业发达:海宁市是国内纺织业的重要基地之一,以生产高品质的皮革、织物和针织品而闻名。

这些产品品质好,样式独特,深受国内外市场的喜爱。

2. 优美的风景:海宁市位于江浙沪三角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城市周边有着湖泊、河流和农田等美丽的风景。

同时,海宁还有一些历史悠久的古镇,如乌镇和西塘,保留着独特的古建筑和传统文化,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

3. 丰富的文化资源:海宁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文化,是典型的江南水乡风情。

这里有许多古老的建筑、庙宇和古代文化遗址,展示了海宁丰富的文化底蕴。

海宁还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有着很多佛教寺庙,吸引了众多信徒和游客前来朝拜。

4. 发展迅速:近年来,海宁市经济发展迅速,城市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完善,商业中心和住宅区不断拓展。

这使得海宁成为一个宜居和宜商的城市,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投资。

综上所述,海宁市具有独特的纺织产业、优美的自然环境、丰富的文化资源和迅速发展的经济等优势。

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许多游客和投资者,被公认为是一个宜居宜游的城市。

海宁三大特色文化作文

海宁三大特色文化作文

海宁三大特色文化作文Haining, located in Zhejiang Province, is famous for its three distinct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 Qiantang River Tide Watching, Leather Satchel Craftsmanship, and Shadow Puppetry. 海宁市位于浙江省,以钱塘江涌观潮、皮具工艺和皮影戏三大独特文化特色而闻名。

The Qiantang River Tide Watching is a traditional event that has been observed for over 2000 years. 当地人每年都会聚在钱塘江岸边等待这一壮观的自然现象。

The Leather Satchel Craftsmanship, on the other hand, is a traditional handicraft that has been passed down through generations. 这种皮具工艺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设计风格而著称。

Lastly, the Shadow Puppetry in Haining has a history of more than 200 years. 皮影戏在海宁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当地人最为喜爱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之一。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preservation, the local government has launched various initiatives to protect and promote thesecultural treasures. 从文化保护的角度来看,当地政府出台了各种措施来保护和促进这些传统文化的传承。

浅谈海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策

浅谈海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策

浅谈海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问题和对策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与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创新能力、文化教育事业进程、国民消费水平等均密切相关。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创立,面对着工业化完成后产业升级的客观要求,不少西方发达国家不约而同将产业发展的重点从传统的制造业转向高附加值的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已被公认为是引领新经济发展、提升一个国家和地区国际竞争力的新兴支柱产业。

海宁,历来被赋予人文底蕴深厚、文化源远流长的美名,以“潮文化、灯文化、名人文化”三大文化享誉海内外。

如何合理利用海宁丰富的文化资源,做好“海宁制造”到“海宁创造”的转型文章,做好传统产业和文化产业的结合文章,做好文化产业到文化创意产业的升级文章,已经成为摆在海宁面前的一个刻不容缓的历史性转折。

结合海宁实际,对我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进行了一些粗浅思考,现抛砖引玉,以期深度探讨。

一、充分了解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时代背景所谓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新兴产业,它有三个特征:一是具有高知识性特征,二是具有高附加值特征。

三是具有强融合性特征。

我省文化创意产业分为产业设计、信息软件、建筑景观、文化传媒、咨询策划、创意农业6个大类,11个行业,涉及38个国民经济行业小类。

(一)海外发展。

在当今世界,创意产业已经从一种理念转化成为巨大的市场经济价值,在全世界每天创造出220亿美元的价值,并以5%的速度递增,而美国则达到14%,英国达到12%。

纵观全球,发达国家的众多创意产品、创意服务、创意营销和创意产业模式,吸引着全世界的眼球,构成了一股巨大的创意经济的发展浪潮,各国的创意产业以其各自独特的产业价值取向、领域和方式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未来发展和竞争市场的制胜法宝,展现出创意产业全球蓬勃发展的热烈景象。

浙江海宁历史沿革

浙江海宁历史沿革

浙江海宁历史沿革海宁是良渚文化发源地之一。

据考古资料证明,距今6000-7000年间,在海宁土地上已有先民生息。

在春秋战国时,海宁是越、吴、楚武原乡、隽李乡、御儿乡属地。

秦时在海盐县、由拳县境内。

东汉建安八年(203)陆逊在此任海昌屯田都尉并领县事。

三国吴黄武二年(223),析海盐、由拳盐官县,属吴郡,隶扬州,为海宁建县之始。

唐武德七年(624)并入钱塘县,贞观四年(630)复置盐官县。

元元贞元年(1295)升盐官州,天历二年(1329)改名海宁州。

明洪武二年(1369)降为海宁县,属杭州府。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复升为州。

民国元年(1912)改州为县,直属浙江省,民国37年(1948)属第一行政督察区。

1949年5月解放,建海宁县,属嘉兴专区。

1958年10月海盐县并入海宁县,到1961年12月复建海宁县。

1986年11月,撤海宁县,设海宁市,属嘉兴市。

历史上海宁县治长期在盐官镇。

抗日战争期间,曾先后迁移袁花一带乡间及县境以外,抗战胜利后设于硖石镇,后还治盐审镇。

1949年6月,县人民政府移驻硖石镇。

据散见于典籍金石部分的记载,唐以前有二市、三镇、七乡、七里、四村。

宋咸淳间(1265-1274),县辖6乡。

元初有10乡,后并为6乡。

明时有6乡,统3镇32都。

清雍正六年(1728),设6乡、4镇和市都、安都、石都、上下都。

宣统二年(1910),有1城、2镇、5乡共8个自治区。

民国初沿袭清制,后推行村里制、保甲制,行政区划多次变动。

民国34年(1945),全县4个区、55个乡镇;民国35年缩编为44个乡镇;民国36年又调节器整为25个乡镇。

1949年6月,县人民政府建7个区、25个乡镇。

1950年改为6个区、68个乡镇。

1956年撤销区建制,设22个乡、68个乡镇。

1958年10月实行人民公社,海盐县并入海宁,合建13个人民公社。

1959年,恢复5个镇的建制。

1961年5月,调整公社规模,设7个镇、37个公社;12月,海宁、海盐分县,海宁置24个公社、5个镇。

观摩海宁村级文化走亲感想

观摩海宁村级文化走亲感想

观摩海宁村级文化走亲感想最近,我有幸参观了浙江省海宁市的一些村级文化活动,感受到了一些独特的文化魅力。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些我对这些文化活动的感受和体验,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海宁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农村,由于地处江南水乡,其文化传统历史悠久,充满异彩纷呈的民俗特色。

为了保护和传承海宁的文化遗产,当地政府不断开展各种村级文化活动,如民间艺术展览、传统手工艺品展示和表演、农耕文化体验等。

这些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参加,成为了海宁文化的一大亮点和独特的风景。

在观摩这些村级文化活动时,我最深刻的感受是,这些活动不仅仅是展示传统文化,更是在讲述一个珍视自己传统并尝试融入现代社会的历程。

这种过程体现了文化的转型,是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我看到了当地居民们对传统文化的珍爱和继承,并且在创新和融合中不断推进传统文化的发展。

我参观的第一个文化活动是一场传统手工艺品展览。

在展览中,我看到了许多传统工艺品,如刺绣、剪纸、高跷和扇子制作等,它们不仅在造型和构造上充满了艺术感,更蕴含了深刻的文化内涵。

何首乌剪纸、苏绣和蚂蚁森林制作用现代工艺进行创新,在传承的同时注入了新的活力,让传统工艺品有了更多元化的发展。

之后,我参观了一场农耕文化体验活动。

活动现场设置了古代农具的展览和讲解,也有民俗文化表演和土地祭祀仪式等。

在这里,我收获了许多丰富的体验,如插秧、挑水等农耕活动,我在体验这些活动时感受到我和祖先们之间的沟通,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受到了这些古老文化的价值。

最后,我参观了一场民间艺术表演。

表演节目包括了传统的杂技、歌舞和相声等。

我看到了艺人们的表演技巧和才华,也感受到了海宁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这里,我注意到了表演中的一些创新元素,如灯光和声效等,这让传统杂技表演在保留传统之余更加生动、精彩。

总之,海宁的村级文化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体验。

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传统文化的精华,更是在其传承过程中引入了新元素和新思路,不仅仅是简单的传承,而是文化与现代环境的融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12-18
3
文化积淀下的海宁
海宁人杰地灵,名人辈出。自唐至清末,海宁 共有进士366人。孕育了东晋学者干宝、唐代诗 人顾况,宋代女词人朱淑真,明代戏曲家陈与效、 史学家谈迁,清代大学士陈元龙,诗人查慎行, 数学家李善兰及近代一大批名人。 众多品位高、影响大的名人,为海宁积淀了名 人文化的独特领域。
23
2011-12-18
2011-12-18
请欣赏
24
至20世纪 三四十年代 50年代
• 海宁境内尚有戏班20多个,剧目达300余个, 演员120多人
• 浙江省文化部门为组建剧团赴京演出,经调 查全省惟海宁尚存技艺精湛的皮影老艺人
时至今日
• 仅存的几位老艺人年岁均逾七旬,后继乏人
渐渐衰落的海宁皮影戏
2011-12-18 34
2011-12-18
35
海 宁 皮 革 城
海宁中国皮革城, 是中国皮革界规模最
大、影响最广、 最具竞争力优势
的专业市场,全国皮 革业龙头市场。 海宁中国皮革城 是一座大型现代化专 业市场,外墙采用铝 塑板和玻璃结构相结 合的装饰,线条流畅, 富有时代感,与皮革 城广场融为一体,成 为海宁的标志性景观。
2011-12-18
26
“ 九 陌 联 灯 影 “硖石灯彩”是海宁民间艺 术的奇葩,源于秦代,盛于 唐宋。与“硖石灯彩”相随 的“灯会”、“灯展”自南 宋以来,在民间历代相沿, 蔚然成风。
2011-12-18
27
。 海细称 宁, 硖良 石宵 镇迎 的灯 民盛 间况 元, 宵享 。 灯有 ,
灯 灯
32
源自海宁的硖石灯彩以独特的针刺工艺见长,集诗词、书法、绘画、篆刻、 源自海宁的硖石灯彩以独特的针刺工艺见长,集诗词、书法、绘画、篆刻、 金石、刺绣等艺术门类之大成,寓诗情画意于内。 金石、刺绣等艺术门类之大成,寓诗情画意于内。 针工技法
八 字 技 法
刻工技法 画艺技法
拗工技法
结彩技法
糊工技法
扎工技法
2011-12-18 41
2011-12-18
42
2011-12-18
5
王国维
• 王国维(1877年— 1927年),字伯隅、 静安,号观堂、永观, 汉族,浙江海宁盐官 镇人。清末秀才。我 国近现代在文学、美 学、史学、哲学、古 文字、考古学等各方 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 子,国学大师。
2011-12-18 6
治学三境界
2011-12-18
治学三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谈到了治 学经验,他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 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2011-12-18
4
海宁近代名人篇
国学大师 诗人 军事理论家 佛学大师 学者、书法家 训诂学家 教育家 铁道学家 红学家 戏剧家 王国维 徐志摩、穆旦 蒋百里 太虚、印顺法师 张宗祥 张宗祥 郑晓沧 徐骝良 吴世昌 沙可夫 植物学家 电影艺术家 漫画家 科学家 翻译家 作家 作家 古画鉴定家 篆刻书画家 香港实业家 钱崇澍 史东山 米谷 沈鸿 许国璋 金庸 陈学昭 徐邦达 钱君陶 查济民
裱工技法
2011-12-18
33
在唐僖宗乾符年间,硖石灯彩已誉满江南, 南宋时被列为朝廷贡品。民国二十三年的硖 石元宵节灯会曾轰动江浙沪。灯会结束后, 硖石灯彩在上海黄金大戏院展出,后将部分 精品运至法国巴黎万国博览会展出并获奖。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硖石灯彩多次在 北京、南京、沈阳、淄博、香港、台北等地 和喀麦隆、新西兰、希腊等国家展出,均受 到高度赞誉。 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1-12-18 28
“ 去 年 元 夜 时 , 花 市 灯 如 昼 月 上 柳 梢 头 , 人 约 黄 昏 后 ” ,
灯乡
“硖以灯名。灯不在 灯节,在正二月、二 三月之交。不悬于市, 不架为山。小者持之 手,悬诸竿,大者数 人肩之,周一市,故 俗名之曰:‘迎灯’。 灯不年年有,即有, 不年年盛;即盛,不 年年同。”--《铁如 意馆碎录――硖琐记》
2011-12-18 31 请欣赏
现代最著名的硖石灯彩工艺 大师孙惟君(1917.7.10— 1998.11.8)字芹如,出生中医世 家,在前人制灯基础上总结出了 硖石灯彩“八字技法”,被誉为 全能灯彩艺人” “全能灯彩艺人”。1995年 被评为浙江省民间艺术家。并培 养了一大批制灯骨干。
2011-12-18
2011-12-18
22
发展历程
• 海宁皮影戏演绎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 文献表明始于南宋,清朝末期最为盛行。南宋建都 临安(今杭州)不久,即有北方皮影艺人到临安戏场 (当时称为瓦舍)演出影戏。海宁地近都城,皮影戏 很快在境内传播。先是达官贵人、上层人士在寿庆、 喜期、丧吊、宴会时请艺人演皮影戏。清光绪年间, 朝廷下令禁止在阀门演出,皮影戏一度衰落,艺人 大多转务农业。他们在乡间传统节日和民间婚丧喜 事中演出,逐渐为乡闾喜爱,又趋繁荣。皮影戏流 入民间后,成为发展过程中的鼎盛时期。然而,如 今作为世界非物质遗产的皮影戏却面临着后继无人 的尴尬处境。
2011-12-18 18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 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 台。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 杀敌回
2011-12-18
19
“中国国际钱江观潮节” 农历八月十六到八月十九。 每年在海宁盐官举办的 中国国际钱江观潮节,在 继承传统观潮风俗的基础 上,还增加了;丰富多彩 的大型歌舞和传统民俗风 情展示活动,再现了古代 沿江百姓祭潮治患、喜庆 安澜的恢弘场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11-12-18
20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海宁皮影戏
海宁皮影戏自南宋传入,即与当地的“海塘 盐工曲”和“海宁小调”相融合,并吸收了“弋 阳腔”等古典声腔,改北曲为南腔,形成以“弋 阳腔”、“海盐腔”两大声腔为基调的古风音乐。 同时将唱词和道白改成海宁方言,成为民间婚嫁、 寿庆、祈神等场合的常演节目。再则,海宁盛产 蚕丝,民间有祈求蚕神风俗,皮影戏也因长演 “蚕花戏”,称作“蚕花班”。
2011-12-18
海宁,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全
40
展望未来
海宁的文化底蕴丰厚, 潮文化、灯文化和名人 文化,这三大海宁文化还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加强 文物以及传统文化的保护。 海宁西接杭州,南濒钱塘江,北靠上海。市、 镇、村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地理环境优越。 在皮革,家纺,经编,太阳能光伏等几大优势产业 发展下,经济一定会持续的快速发展。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海宁将成为长三角地区具有 丰富文化内涵和较大影剧院响彻云霄力的文化旅游 名市。
2011-12-18 25
再 度
2006年5月20日, 海宁皮影戏经国 务院批准列入第 一批国家级非物 质文化遗产名录。
崛 起 的 海 宁 皮 影 戏
老艺人郎自立正在向小 学生授艺
“这些娃儿挺聪明,我肚里有老戏300多出,只要他们 喜欢学,我一定教会他们,让他们接班!”
今年11月27日,中 国皮影戏列入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非物质文 化遗产代表作名 录”
2011-12-18 17

海宁潮雄奇壮观,这是由于 太阳、月球对地球的吸引力和杭 州湾特殊的喇叭口地形所形成的。 当月球面向地球时,月球产生的 引力使海水抬起,形成涌潮,当 月球背向地球时,地球自转的离 心力大于吸引力,而使海水再次 外鼓,再加上太阳的吸引力,就 形成农历每月初一、十五日的大 潮日。
2011-12-18 29
“ 叠 玉 千 丝 似 鬼 工 , 剪 罗 万 眼 人 力 穷 ”
硖石灯会,自古以来,多数在清明节前后举 行,是为了祭奠社稷之神――大禹、秦始皇 神, 行 灯会 , 以 ,硖石灯 , 是来自 , 栆 ,枫 , 大 是 以
灯彩的起源
2011-12-18
30
元宵灯会
万灯齐放光彩
徐 志 摩
2011-12-18
12
2011-12-18
13
2011-12-18
14
2011-12-18
15
八 月 十 八 潮 , 壮 观 天 下 无
2011-12-18
大 潮 滚 滚
16
海宁潮
• 海宁潮又称钱江潮,是世界一大奇观,钱江潮 以其磅礴的气势和壮观的景象闻名于世,以 “一线横江”被誉为“天下奇观”。 • 世界上有两大涌潮现象:一处在南美洲亚马逊 河的入海口;另一处则在中国钱塘江北岸的海 宁市。海宁潮,又称钱江潮,由来已久,是世 界一大自然奇观。据传观潮之风,始于汉而盛 于宋,南宋起便把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定为观 潮节。
2011-12-18
39
回眸过去
国百强县,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才子 之乡、文化之邦、皮革之都。 2008年位列21名,2010年入选福布 斯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第91位,福布斯25 佳县级市第16位,2011年9月23日《福布 斯》杂志9月23日评选出2011中国大陆最 佳县级城市25强,海宁市位列第11位 (浙江第3位),总排名第78位。2010年 11月,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
2011-12-18
36
陈阁老宅
陈元龙,字广陵,号乾斋,世 称广陵相国,亦称海宁相国, 清代相国(宰相)又称阁老, 故其故宅俗呼“陈阁老宅"。 陈元龙(1652—1736)字广陵, 号乾斋,浙江海宁人,清朝大 臣。
2011-12-18 37
徐志摩故居
2011-12-18
38
海神庙
海神庙俗称庙官。在海 宁市盐官镇东。清雍正八年 (1730)三月浙江总督李卫奉敕 建造海神庙。 陛四出七级,廊柱、台 阶、石栏板全部用汉白玉精 琢而成。石栏板上还雕刻龙 虎花鸟云水之纹。像这样高 大精美,用这么多汉白玉石 作建材的殿宇、至少在浙江 还找不出第二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