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洪涝灾害重点受灾地区灾情空间分布信息产品

合集下载

中国洪涝灾害概述

中国洪涝灾害概述

中国洪涝灾害概述中国地大物博,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洪涝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

洪涝灾害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由于降水过多或者河水湖水泛滥等原因,导致土壤水分过饱和,地面无法及时排水,造成严重的经济和社会损失的一种自然灾害。

下面我将对中国的洪涝灾害进行概述。

中国洪涝灾害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

东北、东南沿海、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和西南等地是我国洪涝灾害高发区。

东北地区由于受到台风、冷涡等气候系统的影响,降水量较多,加上冰雪融水和夏季降水集中,易造成洪涝灾害。

东南沿海地区受到台风、季风等气候系统的影响,雨量较为充沛,加上地形复杂,易造成洪涝灾害。

长江流域是我国最大的河流流域,河湖密布,水利设施发达,但也由于雨量集中、地势平坦等因素,使得该地区易受洪涝灾害威胁。

珠江流域地处热带和亚热带交界地区,也受到台风和暴雨的影响,较易发生洪涝灾害。

西南地区地形复杂,山多河险,山洪、浸润洪水等较为常见。

洪涝灾害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首先是农田造成重大损失,洪水淹没农田,导致农作物大面积受灾,栽种农作物的大量劳动和资金化为乌有,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活和收入。

其次是城市生活受到影响,洪水淹没低洼地区,水浸入房屋、道路等基础设施,导致交通瘫痪、供水中断、电力短缺等问题,给居民生活带来很大困扰。

此外,洪涝灾害还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流失和环境的恶化,对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造成破坏,长期积累还可能导致地质灾害等其他灾害的发生。

为了减少洪涝灾害的影响,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是完善防洪设施。

在重点洪涝地区加强了堤防、水闸、水库和排涝设施的建设,提高了防洪能力。

其次是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

中国气象部门建立了全国各地的气象站网和雷达监测网,同时加强了对洪涝灾害的预警和预报能力,在灾前能够及时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

另外,加强洪涝灾害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提高了应对洪涝灾害的能力。

同时,政府还加强了对灾后救援和灾后重建的支持,为受灾地区提供物资和人力支持。

洪涝灾害情况汇报

洪涝灾害情况汇报

洪涝灾害情况汇报近期,我国多地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根据各地灾情汇报,我将对洪涝灾害情况进行汇报如下:一、灾情概况。

自今年梅雨季开始以来,我国多地频繁出现强降雨天气,导致山洪暴发、河水泛滥,引发了严重的洪涝灾害。

据统计,全国共有XX个省市受灾,XX个县市遭受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造成了大面积的农田、房屋、道路受损,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

二、灾情影响。

洪涝灾害造成了大量农田被淹,农作物受灾严重,给农民的粮食生产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另外,部分地区的房屋、道路被淹,交通受阻,给当地居民的出行带来了不便。

更为严重的是,洪涝灾害还导致了部分地区的人员伤亡,给当地政府的救灾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三、救灾工作。

面对严重的洪涝灾害,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迅速启动了应急预案,组织开展了抢险救灾工作。

各地积极调集救援力量,加强了对受灾群众的疏散转移和安置工作,全力保障了受灾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同时,各地还加强了对受灾地区的灾后重建工作,全力恢复受灾地区的生产秩序和基础设施,帮助受灾群众早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

四、下一步工作。

面对洪涝灾害,我们要继续保持高度警惕,加强对各地降雨情况的监测预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做好防范工作。

同时,要继续加强对受灾地区的救灾工作,全力做好受灾群众的安置和生活保障工作,确保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另外,要加强对受灾地区的灾后重建工作,全力恢复受灾地区的生产秩序和基础设施,帮助受灾群众早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

五、结语。

洪涝灾害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我们有信心战胜灾害,重建家园。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渡难关。

相信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战胜洪涝灾害,恢复正常生产生活,让受灾地区早日恢复安宁。

洪水灾害的空间分布与风险评估

洪水灾害的空间分布与风险评估

洪水灾害的空间分布与风险评估洪水灾害是自然灾害中最为常见和严重的一种,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伤害。

为了准确评估洪水灾害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了解洪水灾害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洪水灾害的空间分布和风险评估两方面展开,以期为相关研究和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洪水灾害的空间分布洪水灾害的空间分布是指洪水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情况。

洪水的发生与气候、地形、水文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全球范围内,洪水灾害主要分布在河流流域和低洼地区,尤其是在河口和河流汇入之处。

这些地区容易积蓄大量的降水,形成洪水的基础条件。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洪水灾害的空间分布与以下几个方面密切相关:1. 气候因素:气候是影响洪水灾害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

气候变化会导致降水量和降雨强度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洪水的发生频率和规模。

例如,全球变暖导致的极端降雨事件增多,使洪水灾害频发。

2. 地形因素:地形对洪水的产生和传播起着关键的影响。

山地和丘陵地形区域容易发生山洪,而平原地区则容易积蓄大量的降水形成洪水。

此外,河流的弯曲度和交汇情况也会影响洪水的空间分布。

3. 河流网络:河流网络对洪水的空间分布和扩散起着重要作用。

河流的宽度、长度、形状以及交汇点等都会影响水流的通畅度和排泄能力,进而影响洪水的发生和扩散。

二、洪水灾害的风险评估洪水灾害的风险评估是对洪水灾害危险程度的定量评估,主要包括危险性分析和脆弱性评估。

1. 危险性分析:危险性分析是评估洪水灾害发生可能性的过程。

通过收集历史洪水数据和气象、地形等相关数据,可以建立洪水的频率分析模型,从而确定洪水灾害发生的概率。

另外,在危险性分析中,还需要对洪水的强度、规模和演变趋势进行研究,以便更好地评估洪水的威胁程度。

2. 脆弱性评估:脆弱性评估是评估洪水造成的损失和影响的过程。

脆弱性反映了社会、经济和环境系统面对洪水威胁的脆弱程度。

通过对人口、建筑、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可以量化洪水对不同区域的影响程度。

洪涝灾情核查工作总结报告

洪涝灾情核查工作总结报告

一、前言今年夏季,我国部分地区遭遇了严重的洪涝灾害,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损失。

为了全面掌握灾情,指导各地做好救灾工作,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我们组织开展了洪涝灾情核查工作。

现将核查工作总结如下:二、核查工作情况1. 组织领导为确保核查工作顺利开展,我们成立了洪涝灾情核查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部署核查工作,确保核查工作取得实效。

2. 核查范围本次核查范围包括受灾地区的农作物受灾情况、房屋受损情况、基础设施损毁情况、直接经济损失等方面。

3. 核查方法(1)现场核查:组织核查小组深入受灾地区,通过实地查看、询问、拍照取证等方式,对灾情进行全面核查。

(2)资料核查:查阅受灾地区的灾情统计报表、台账资料等,核实灾情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

(3)数据比对:将现场核查和资料核查的数据进行比对,确保灾情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4. 核查结果(1)农作物受灾情况:受灾地区农作物受灾面积达XX万亩,其中绝收面积XX万亩。

(2)房屋受损情况:受灾地区房屋受损面积达XX万平方米,其中倒塌房屋XX万平方米。

(3)基础设施损毁情况:受灾地区道路、桥梁、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损毁严重,直接经济损失达XX亿元。

(4)直接经济损失:受灾地区直接经济损失达XX亿元。

三、存在问题1. 部分受灾地区灾情统计不全面,存在漏报、瞒报现象。

2. 部分受灾地区基础设施损毁严重,重建任务艰巨。

3. 部分受灾群众生活困难,急需救助。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1. 加强灾情统计工作,确保灾情数据的真实、准确、全面。

2. 加快基础设施重建,尽快恢复受灾地区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3. 积极开展受灾群众救助工作,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4. 加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推动受灾地区经济社会全面恢复。

五、结语洪涝灾情核查工作是一项重要任务,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工作方法,确保灾情核查工作取得实效。

同时,要全力以赴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为受灾地区人民群众重建美好家园而努力。

全国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普查技术规范

全国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普查技术规范

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技术规范2009年2月目录总则 (1)一、定义 (1)二、数据资料 (2)三、暴雨洪涝灾害风险的概念框架和技术流程 (2)四、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 (4)附录 1 规范化方法 (11)附录2 加权综合评价法 (11)附录3 百分位数法 (11)附录4 自然断点分级法 (11)附录5 区划等级命名 (12)附录6 山洪灾害孕灾环境指标及防灾减灾能力指标说明 (12)附录7 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风险评估指标说明 (13)附录8 流域暴雨洪涝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分析与评估 (15)总则气象灾害是制约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由于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天气气候的特殊性、复杂性,属气象灾害多发区,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所有自然灾害经济总损失的70%以上。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一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频率可能会增加,各种气象灾害出现频率也将会增加。

因而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影响和损失是各级政府关心的问题,也是气象部门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工作是基于灾害风险理论及气象灾害风险形成机制,通过对孕灾环境敏感性、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防灾减灾能力等多因子综合分析,构建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价的框架、指标体系、方法与模型,对暴雨洪涝灾害风险程度进行评价和等级划分,借助GIS绘制相应的风险区划图系,并加以评述,提出相应的防御措施。

本项工作是防灾减灾的一项基础工作,在减灾规划与预案制定、国土规划利用、重大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灾害管理、法律法规制定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也是科学决策、管理、规划的重要内容。

一、定义气象灾害风险:指各种气象灾害发生及其给人类社会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孕灾环境:指气象危险性因子、承灾体所处的外部环境条件,如地形地貌、水系、植被分布等。

致灾因子:指导致气象灾害发生的直接因子,如暴雨、干旱、台风等.承灾体:气象灾害作用的对象,是人类活动及其所在社会中各种资源的集合.孕灾环境敏感性:指受到气象灾害威胁的所在地区外部环境对灾害或损害的敏感程度。

全国重点地区洪水风险图成果保密技术处理

全国重点地区洪水风险图成果保密技术处理

收 稿 日期 :2018 01—29 第 一 作 者信 息 :徐美 ,女 ,高 级 工 程 师 ,E mai1:xumei@iwhr com。
● 中国防汛抗 旱 CHINA FLOOD&DROUGHT MANAGEMENT
2018年 7月 第7期 第 28卷 Jul 2018 NO 7 VOL 28
全 国重点 地 区洪水 风 险 图编 制项 目(2013-2015年 ) 编制 过程 中使用 了基 础地理 数据 制作 的全 国重点 地 区洪
的编制任 务全部 完成后 ,首先 以各省为单位 进行 了汇 总集 水风险 图涉 密 ,需 严格按 照规定进行保 密技术 处理 。
成 。集成后 的成 果提 交到相 应 流域 ,由流域 完成 二级汇 总
规定 》等法 规。
路面铺设材料属性 。
(2)几何 精度保 密技 术处 理 。通 过对 图层数 据 在一定 范 围 内进行坐标位 置的非线性抖 动 ,降低 图形要 素 的几何
根据 《国家测绘 地理信息局关 于加强 涉密测绘成果 管 密处 理首 先针对 洪水 风 险图成果 中涉及 的所 有矢 量数 据
理工 作的通 知》(国测 成字 [2oo822号 )规定 :“涉 密测绘 成 进行 ,然后在处理后 的矢量数 据基础上重新 配置 电子地图
果及 其衍 生产 品 ,未 经 国家测绘 地理信 息局 或者 省 、自治 及成 果 图片 。电子地 图主要 用于 发布地 图服 务 ,成 果 图片
处 理后的洪水风 险图成 洪保护 区 、蓄滞 洪区 、洪泛 区 、重点 防
2 保 密 技 术 处 理 方 案
洪城市 以及 中小河 流。 2.3 处 理 方 案
2.1 必 要 性
洪水风 险 图成果 的数 据格式包 括矢量 图与栅格 图。保

我国自然灾害分布规律-精品文档

我国自然灾害分布规律-精品文档

14
东北地区灾情居于全国中等偏下水平,绝对灾情 指数高于西北、华北地区,以旱灾和风雹灾害为 主。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是仅次于内蒙古的 全国旱灾严重受灾的省份,黑龙江是仅次于内蒙 古的全国风雹灾害受灾最严重的省份。 西北地区是全国灾情较轻的区域,绝对灾情指数 仅高于华北地区。陕西省洪涝( 滑坡、泥石流) 灾 害受灾较重,新疆风雹灾害受灾较重。
作业2:
阐述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规律。对我国而 言,可采取哪些减灾措施促进经济社会生态 的可持续发展?
1
我国正好位于世界上两个典型灾害带 (环太平洋灾害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灾害 带)的交汇处,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广 泛、灾种多样、灾情严重的国家之一。我 国自然灾害类型多样,全球多种自然灾害 在中国都有发生,尤其以地震、干旱、洪 涝、台风、风暴潮的危害最为严重。
12
西南地区灾情仅次于华中,也是全国灾情
最为严重的区域,以洪涝( 滑坡、泥石流) 、 旱灾、地震和风雹灾害为主。四川是全国 洪涝( 滑坡、泥石流)最严重的省份之一, 云南是全国风雹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 同时两省也是全国旱灾严重受灾的地区。
13
华东地区是全国灾情较为严重的区域,绝对灾情 指数仅次于华中和西南地区,以洪涝( 滑坡、泥 石流) 和台风灾害为主。安徽是全国洪涝( 滑坡、 泥石流) 灾害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浙江、福建 是全国台风灾害最严重的两个省份。 华南地区灾情在全国居于中等水平,以台风灾害 为主。广东是全国台风灾害最严重的 3 个省份之 一,海南、广西位居全国台风灾害较为严重的地 区。
8
(5)地震灾害。大致以北纬35°N和东经
105°E这两条线为界,可将我国地震灾害 的分布分为4个象限。西南、西北地区地震 最多,华北地区次之,东南和东北地震最 少(台湾除外)。

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应急抢险救灾物资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

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应急抢险救灾物资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

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应急抢险救灾物资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减灾委员会•【公布日期】2024.09.23•【文号】国防减救办发〔2024〕13号•【施行日期】2024.09.2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正文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应急抢险救灾物资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国防减救办发〔2024〕1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防灾减灾救灾议事协调机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应急抢险救灾物资(以下简称应急物资)是有力有序有效开展抢险救援救灾的重要保障,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是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根据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及大国储备体系建设有关要求,现就进一步加强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锚定构建“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健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体系,立足抢大险、救大灾应急物资需求,夯实实物储备基础,拓展多元储备渠道,强化快速投送能力建设,强化应急物资统筹管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基层、规范引领,逐步建成统一管理、分级负责、政社协同、节约高效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

二、提高应急物资实物储备能力(一)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库及设施设备建设。

要因地制宜,通过新建、改扩建及租赁等方式,加强各级应急物资储备库(点),特别是重点地区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储备库(点)建设。

到2025年底,力争实现全国县级储备库(点)覆盖率达到100%,2030年前,力争实现多灾易灾地区乡镇级储备库(点)全覆盖。

鼓励加快、加大新质生产力投入力度,引入现代仓储物流技术和设备,加快储备库设施改造和设备升级;结合发展低空经济、数字经济、创新社会服务等,根据实际需要为储备库配备应急通信装备、物流终端设备、电动叉车、液压拖车等实用新型装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洪涝灾害重点受灾地区灾情空间分布信息产品
※遥感卫星信息源
※数据简介
气象灾害是我国重要自然灾害之一,暴雨洪涝灾害又是气象灾害中重大的、多发灾害,因此,对于暴雨洪涝灾害灾情空间分布信息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洪涝灾害往往具有突发性和范围大的特点,用卫星遥感监测大面积的洪水,视野宽广,洪水边界清晰,因此遥感信息产品的引入将使洪涝灾害灾情监测更及时、准确。

※应用方向
(1)洪灾范围监测;
(2)洪灾预测;
(3)在后治理分析;
(4) ......
※产品案例
洞庭湖洪灾监测空间信息产品
洞庭湖洪灾监测空间分布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