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花灯名字
灯笼

灯笼(笼状灯具)[dēng lóng]中国的灯笼又统称为灯彩,汉族传统工艺品,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春节,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吉利喜庆的氛围。
后来灯笼就成了中国人喜庆的象征。
经过历代灯彩艺人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品种和高超的工艺水平。
从种类上有:宫灯、纱灯、吊灯等等。
从造型上分,有人物、山水、花鸟、龙凤、鱼虫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专供人们赏玩的走马灯。
中文名灯笼外文名Lantern用途照明用具象征团圆起源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造型人物、山水、花鸟、龙凤、鱼虫等目录1词语释义▪读音▪基本解释▪详细解释2灯笼简介3传说4灯笼由来5各地灯笼▪泉州式灯笼▪福州式灯笼▪藁城式灯笼▪ LED灯笼6灯笼种类▪字姓灯▪吉祥灯▪一般型▪书法灯笼▪剪纸灯笼7制作方法▪制作骨架▪制作灯身▪制作光源▪制作方法1词语释义编辑读音dēng long灯笼基本解释【基本解释】[Lantern] 照明用具,有透明的罩防风,通常有支架或提手。
详细解释灯笼(3张)一种笼状灯具。
其外层多以细篾或铁丝等制骨架,而蒙以纸或纱类等透明物,内燃灯烛。
供照明、装饰或玩赏。
《宋书·武帝纪下》:“牀头有土鄣、壁上挂葛灯笼。
”元武汉臣《生金阁》第三折:“可可的我的灯笼刚到门就灭了,那里讨火烧他?”《说岳全传》第十一回:“又一个走堂的小二,拿着一盏灯笼,高高的擎起送考。
”巴金《寒夜》一:“两个灯笼红亮亮地挂在球竿上。
”2灯笼简介编辑灯笼中国的灯笼综合了:绘画艺术、剪纸、纸扎、刺缝等工艺,在中国古代制作的灯彩中,以宫灯和纱灯最为著名。
灯笼与中国人生活息息相连,庙宇中、客厅里,处处都有灯笼。
仔细推算,中国有灯是秦汉以后的事,有纸灯笼又是在东汉纸发明之后。
中国的灯笼,不仅是用以照明,它往往也是一种象徵,吴敦厚说,他以前做新娘灯(即宫灯)就代表婚礼喜庆;竹篾灯则告示这是丧葬场合;伞灯(字姓灯),因「灯」与「丁」语音相同,意味著人丁兴旺。
元宵节花灯介绍范文

元宵节花灯介绍范文元宵节,又称为灯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的正月十五是中国农历新年的最后一天,也是元宵节的开始。
这一天,人们会在家中点亮红色的灯笼,同时在房前屋后园子里挂上各种各样的花灯,形状各异、寓意丰富。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元宵节花灯的知识。
元宵节花灯有着悠久的历史,起初是由民间的宗教祭祀活动演变而来。
最早的花灯是用纸张制作的,后来逐渐发展为使用竹子、木头、丝线等材料制作。
现如今,花灯的制作材料更加多样化,比如彩纸、彩灯、织物等,制作工艺也越来越精湛。
元宵节花灯的形状各种各样,有的花灯形状宛如花朵,有的则如动物、昆虫,甚至还有人物、景物等。
花灯的设计和制作都非常考究,往往有着深刻的寓意。
比如,一种被称为“灯龙”的花灯,就是用竹子和彩纸制作,形似一条长龙,寓意着龙马精神、希望来年万事如意。
此外,还有一种被称为“转莲”的花灯,它以莲花为主题,通过灯光逐渐转动,使得莲花如同绽放在空中,给人以美轮美奂的感觉。
莲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特殊的意义,象征着纯洁和幸福,因此这种花灯也十分受欢迎。
除了形状独特外,元宵节花灯的制作工艺也非常精湛。
制作花灯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其中包括设计、雕刻、彩绘、装饰等。
首先,制作花灯前需要制定一个设计图纸,然后开始雕刻花灯的骨架,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雕琢,确保花灯的形状和比例准确无误。
接下来,将彩纸或者彩灯装饰在骨架上,赋予灯笼更多的色彩。
最后,进行一些装饰,如悬挂彩带、贴上吉祥寓意的剪纸等,使整个花灯更加艳丽炫目。
元宵节花灯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向往和希望。
每逢佳节,人们举家欢聚,赏花灯,一起感受节日的氛围。
尤其是在夜晚,星星点点的花灯犹如天空中的繁星,给人一种热闹而又神秘的感觉。
而在现代社会,元宵节花灯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
总之,元宵节花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一直承载着人们的祝福和希望。
元宵节赏花灯的来历及意义_元宵节看花灯的寓意

元宵节赏花灯的来历及意义_元宵节看花灯的寓意正月十五赏花灯是人们过元宵节的一个习俗,但是大家知道元宵节赏花灯来历吗?元宵节赏花灯的寓意是什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元宵节赏花灯的来历及意义吧!元宵节赏花灯的意义民间在除夕供奉老天爷时要设立“天地堂”。
人们在院子里扎一小棚,棚里面小桌上立着“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的神位;神位前摆着香炉、供品,还挂着一盏灯笼,灯笼代表姜太公的席位。
据说姜太公当年封神时,别人都封了,就是忘记了封自己,自己没有席位只好和老天爷坐在一起。
灯笼与神有关,所以也赋予很多象征意义。
古时候,人们为了驱逐黑暗的恐惧感,于是灯笼衍生为具有驱魔降福、祈许光明之意。
在闽南语中“灯”与“丁”发音相近,所以灯笼也用来求子添丁,求取功名,求得避邪平安。
由于避难回家的日子正是元宵节,从此以后,每年这一天,人们便以放天灯的仪式来庆祝,所以又称天灯为“祈福灯”或“平安灯”。
其后逐渐演变为向上天祈福许愿的民俗活动。
天灯上写满了心里的各种祈愿,希望天灯能上达天庭,带给人无限的希望和光明。
元宵节赏花灯来历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
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
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
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
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
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
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
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元宵节闹花灯的传说简介

元宵节闹花灯的传说简介引言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它在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庆祝。
这一天被视为中国农历新年的正式结束,标志着春节的最后一天。
元宵节有许多传统活动,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闹花灯。
在闹花灯的活动中,人们赏花灯、猜灯谜、吃汤圆等,为节日增添了更多乐趣。
闹花灯的习俗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传说和故事。
传说一:消除瘟疫的传说元宵节闹花灯的传说之一是与消除瘟疫有关。
相传在古代,有一种名叫“瑞雪球”的瘟疫在农历十二月下旬肆虐。
该瘟疫会使人们病倒甚至死亡,给社会带来无尽的痛苦。
一位名叫张灯的医生发现了一个对抗该瘟疫的方法。
他创造了一种特殊的花灯,使得灯光可以发出一种消瘟的能量。
他向人们传授了制作这种花灯的方法,并把这种方法传承下来。
从此以后,人们在元宵节这一天制作和点亮花灯,以庆祝消除瘟疫带来的好运。
传说二:纪念爱情的传说元宵节闹花灯的传说之二是与纪念爱情有关。
相传,在古代的某个年代,董永和七仙女相爱并结婚。
然而,婚后不久,董永被招为官员,与妻子分离。
董永深爱妻子,每年元宵节都会点起一盏花灯祈求团圆。
七仙女也会在天上点亮一连串的花灯作为回应。
这个浪漫的传说渐渐传颂开来,成为元宵节闹花灯的传统。
传说三:抵御邪灵的传说元宵节闹花灯的传说之三是与抵御邪灵有关。
相传古代有一种凶恶的瘟神名叫“夜魔”,会在夜晚捉走人们的生命之火。
这使得人们夜晚如临大敌,生活在恐怖之中。
然而,在一次元宵节的夜晚,一位名叫刘邦的将军率领士兵们燃起了大量的花灯,创造了如白昼般明亮的景象。
夜魔被花灯的光芒所惊吓,再也不敢走近人们的家园。
由此,人们在元宵节点亮花灯,希望以此抵御邪灵的骚扰。
结论元宵节闹花灯的习俗源自多种传说和故事,这些传说反映了人们对瘟疫、爱情和邪灵的恐惧,以及对幸福、团圆和安宁的渴望。
闹花灯习俗不仅在中国流传广泛,也吸引了国际上越来越多的人们。
在元宵节这一天,人们欣赏美丽的花灯,猜灯谜,共享节日的快乐和喜庆。
希望通过本文介绍,读者能更好地了解元宵节闹花灯的传说背景和意义。
元宵节的传统民俗中的花灯巡游

元宵节的传统民俗中的花灯巡游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其中最为独特而引人注目的要数花灯巡游了。
花灯巡游是元宵节的一大特色,不仅具有观赏性,更富有文化内涵。
一、花灯巡游的历史渊源花灯巡游起源于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据史书记载,元宵节这一天,人们会点亮各种形状的灯笼,挂在门前,祈求来年平安顺利。
渐渐地,这个习俗演变成了花灯巡游,逐渐融入民间艺术与娱乐活动之中。
二、花灯巡游的形式与特点花灯巡游是以各种精美的花灯为主要表演元素的庆祝活动。
这些花灯形态各异,包括了动物、人物、神仙、传统文化等丰富多样的主题。
这些花灯不仅造型精美,而且灯光艳丽,给人一种神秘而又幸福的感觉。
三、花灯巡游的意义与传承花灯巡游不仅仅局限于观赏与娱乐,更具有深远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首先,花灯巡游体现了中国人民传统的审美观念与艺术造诣。
其次,花灯巡游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花灯巡游通过世代相传,承载着民间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认同。
四、花灯巡游的地域差异中国广大的地域使得各地的花灯巡游形式各异,具有各自的特色。
北方地区的花灯巡游以庙会活动为主,人们会聚集在庙会上观看花灯展示,并且还会有各种表演活动。
南方地区,特别是江南水乡,花灯巡游更加热闹喜庆,舞龙舞狮等表演形式更为多样。
五、花灯巡游的现代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花灯巡游在现代得到了不断的创新与发展。
如今,人们还可以在现场观赏到激光灯效果的花灯、造型逼真的机器人花灯等。
这些现代化的元素为花灯巡游增添了更多的视觉享受,也吸引了更多的人来参与和欣赏。
六、花灯巡游的传统与现代结合尽管花灯巡游在现代有了更多的创新,但它仍然坚持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无论是花灯造型的设计,还是节目的表演形式,都在传统元素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
这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使得花灯巡游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充满吸引力。
元宵节的花灯创意设计

元宵节的花灯创意设计元宵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都吸引着无数人们的关注和热爱。
而其中最具特色的莫过于花灯了。
作为元宵节的代表之一,花灯以其美丽的外观和寓意丰富的造型深受人们喜爱。
为了让元宵节的花灯更加独特、富有创意,以下是几种花灯创意设计的介绍。
一、动物花灯动物花灯的设计在元宵节花灯中非常常见,因为动物代表着吉祥、祥瑞和幸福。
比如龙灯、鸟灯、兔灯等,它们的造型栩栩如生,给人一种亲切感和喜庆感。
可以选择传统的动物造型,也可以结合现代元素创造新颖的动物花灯。
二、花卉花灯花卉花灯以其精致的造型和绚丽的色彩,在元宵节期间常常成为人们的关注焦点。
可以将常见的花卉如牡丹、菊花、桃花等制作成花灯,也可以将各种鲜艳的花朵进行创新组合,形成独特的花灯效果。
花卉花灯不仅可以增添节日氛围,还可以展示中国花卉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民俗花灯民俗花灯是元宵节花灯中的一种特殊类型,这些花灯常与元宵节的民俗活动相结合,体现出浓厚的地方特色。
比如灯船、灯车、灯戏等,它们不仅仅是装饰物,还承载了传统的习俗和审美观念。
民俗花灯的设计要注重细节和历史文化的表达,可以通过技艺精湛的手工工艺来展现。
四、童趣花灯在元宵节的花灯设计中,也可以运用童趣的元素,制作出适合儿童欢乐的花灯。
比如可爱的卡通人物、风筝、小动物等,它们充满活力、色彩丰富,让孩子们在元宵节中体验到更多的快乐。
这样的花灯设计需要关注孩子们的兴趣和想象力,加以创造性的发挥。
五、创新花灯在传统元宵节花灯的设计中,也可以加入现代元素,进行创新的设计。
比如利用科技手段增加互动性,使花灯与观众产生互动;利用灯光效果和音乐音效,创造出更加震撼人心的场景。
这样的创新设计能够吸引更多的青年人和外国友人参与元宵节的庆祝活动。
以上是几种元宵节花灯创意设计的介绍,每种设计都有其独特之处,旨在让元宵节的花灯更具观赏性和艺术感。
希望这些创意设计能够丰富元宵节的庆祝形式,让人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元宵节的街上花灯样式繁多有什么灯

元宵节的街上花灯样式繁多有什么灯元宵节花灯的种类:1、宫灯。
宫灯,是中国驰名世界的特种手工艺品。
宫灯因多为皇宫和官府制作和使用,故有此名。
宫灯的造型十分的丰富,有四方、六方、八角、圆珠、花篮、方胜、双鱼、葫芦、盘长、艾叶、眼镜、套环等许多品种,尤以六方宫灯为代表。
宫灯的制作也是十分复杂的,主要用雕木、雕竹、镂铜作骨架,然后镶上纱绢、玻璃或牛角片,上面彩绘山水、花鸟、鱼虫、人物等各种吉祥喜庆的题材。
上品宫灯还嵌有翠玉或白玉。
2、走马灯,走马灯古称蟠螭灯秦汉、仙音烛和转鹭灯唐、马骑灯宋,汉族特色工艺品,亦是传统节日玩具之一,属于灯笼的一种。
它是花灯艺术中一类独特的观赏灯种其声誉传遍海内外,常见于元夕、元宵、中秋等节日。
灯内点上蜡烛,烛产生的热力造成气流,令轮轴转动。
轮轴上有剪纸,烛光将剪纸的影投射在屏上,图象便不断走动。
因多在灯各个面上绘制古代武将骑马的图画,而灯转动时看起来好像几个人你追我赶一样,故名走马灯。
走马灯内的蜡烛需要切成小段,放入走马灯时要放正,切勿斜放。
轮下点燃蜡烛,热空气上升,引起空气对流,使轮子转动,纸像也就随之转动,画面连续不断,动感很强,引人入胜。
3、兔子灯,兔子灯为三头并列共一体,中间的头很大,俗称兔婆,两边的头较小,故称细兔子。
用竹篾作骨架,以红、白、绿纸糊成,中插灯芯,点燃后提着走。
相传这是有人盼子心切,以兔子会生子为象征,有多子多孙的意思,流传至今。
4、荷花灯,荷花灯古代是闽南地区男女青年在元宵节上互相赠送的礼物,有丰富寓意。
后来通常在元宵期间被赠送给新婚夫妇,送上一对花灯,据说祈福可以生下健康的胖娃娃。
5、龙灯,中国是龙的故乡,中华民族以龙的传人自居。
龙灯,亦称龙舞,是中国民间灯饰和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中国许多地区。
龙是五瑞兽之首,龙文化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图腾文化。
龙灯前有龙首,身体中间的节数不等,但一般为单数,每节下面有一根棍子以便撑举。
每节内燃烧着蜡烛的就称为龙灯,不燃蜡烛的称为布龙。
元宵花灯灯光璀璨各具特色

元宵花灯灯光璀璨各具特色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中国农历的第一个月圆之夜。
在元宵节的晚上,各地会点亮灯笼,丰富多彩的花灯营造出璀璨夺目的景观。
这些花灯不仅仅是为了装饰,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色。
第一节:传统花灯——技艺传承传统花灯是元宵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以前的花灯大多采用红纸、薄木片等材料制作,制作过程繁琐,需要经验丰富的手工艺人才能完成。
这些花灯形态各异,有动物、人物、花草等等。
例如,兔子花灯象征着团圆和祥和,龙灯则寓意着祥瑞和权威。
传统花灯凝聚了民间文化和手工艺人的智慧,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第二节:现代花灯——科技与创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花灯制作逐渐与科技相结合,呈现出更多元、更丰富的特色。
现代花灯制作常常采用塑料、玻璃、金属等材料,结合LED灯具,使花灯的变化更多样,效果更加绚丽夺目。
一些花灯甚至能够通过故事配乐、机械运动等技术来展示更具表现力的场景。
科技的进步为花灯艺术带来了新的可能性,提升了节日氛围和观赏体验。
第三节:地方特色花灯——各具特色中国各地的元宵花灯各具特色,展示了不同地域的文化底蕴和民族风情。
例如,四川乐山的“醉美娇船”花灯,通过精巧的制作和灯光的照射,营造出一种梦幻的氛围;南京的“壁灯”则利用南京壁画的艺术手法,将壁画与灯光结合,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花灯形式和制作工艺,这些花灯艺术代表了不同地域的独特风貌。
第四节:文化传承与传统习俗元宵花灯的璀璨多彩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元宵节是一个传统习俗的集合,在这一天,人们会吃汤圆、赏花灯、猜灯谜、舞龙等。
这些习俗承载着对团圆、幸福和繁荣的追求,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在现代社会,人们通过参与和传承这些传统习俗,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
总结:元宵花灯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融合了传统和现代、技艺和科技、文化和美学。
花灯的灿烂夺目让人们感受到节日的喜庆和热闹,同时也表达出对幸福、团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元宵节花灯名字篇一:元宵节花灯介绍元宵节花灯介绍元宵节是传统的灯节。
每到这时,各式花灯高悬街头。
胜芳花灯多以亭台禽鱼虫花卉的题材制做。
雄县以染色纸缀以各色华丽细条制成,鲜艳夺目。
花灯,又名"彩灯",是我国传统农业时代的文化产物,兼具生活功能与艺术特色。
花灯起源自汉武帝于农历正月十五日于皇宫设坛祭祀当时天神中最尊贵的太一神,由彻夜举行,必须终夜点灯照明,此为元宵节点灯的开端;在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土後,由于道教神仙术与佛教燃灯礼佛的虔诚互相结合,每到正月十五夜,城乡灯火通明,士族庶民,一律挂灯,形成一个中西合璧的独特习俗。
花灯起源于汉代,盛于唐代,到了宋代遍及民间。
我国历代花灯的制作十分讲究,品种繁多。
如明朝画家唐寅有诗云:“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心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到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隋朝炀帝时,元宵节期间赏灯活动热闹磙磙,夜夜笙歌,通宵达旦,张灯遂逐渐发展为元宵节的重要活动。
元宵节花灯唐朝治世因社会升平,经济富庶,花灯更是大放异彩,盛极一时,活动规模相当浩大,观灯人潮万头攒动,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卒,无不出外赏灯。
玄宗时亦延续西汉弛禁制度,京师长安更在元宵节前後三夜取消宵禁,扩大实施「放夜」,方便人民赏灯,唐以後花灯便成为元宵节的重要标帜。
两宋时期国势虽然积弱,此项文化因得到皇室的大力倡行而益加发扬光大,使宋朝成为花灯发展的另一重要历史阶段。
明清两朝赏灯热潮未减,坊间更出现灯市,贩售各种花灯,式样繁多,争相竞秀中国人元宵节迎花灯的习俗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全国各地种类繁多,灯式不一,各有流行。
台湾花灯,俗称「鼓仔灯」,因早期制作时多形似锣鼓而得名,流行的种类有走马灯、骰子灯、圆灯、关刀灯等。
由於闽南语「灯」与「丁」同音,故一般将提灯、闹灯视为人丁旺盛的佳兆。
台湾习俗中,妇女在元宵节穿梭於灯下,祈求来年得子(男)、添丁;在台湾北部桃竹苗客家庄里,男丁从农历正月十一日起到家庙挂灯,称为「起灯」;谐音「起丁」,为新生男丁入族的仪式之一,涵意深远流长。
花灯通常分为吊灯、座灯、壁灯、提灯几大类,它是用竹木、绫绢、明球、玉佩、丝穗、羽毛、贝壳等材料,经彩扎、裱糊、编结、刺绣、雕刻,再配以剪纸、书画、诗词等装饰制作而成的综合工艺品,也是我国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品。
地方戏曲【花灯】。
清乾隆中叶,由于昆明商业发达,外省会馆、行业会馆纷纷建立,各地流行的戏曲声腔和戏班也随之而来。
为适应地方语言习俗,经历代艺术的加工改造,明清小曲与民歌小调逐步结合,形成了昆明花灯。
早期演出是与会火(社火)结合。
会火由灯会(灯班)组织举办,于春节、元宵等节日期间活动,演出前要举行"迎灯神"仪式,并由管事向各处投送灯帖。
演出队伍由写有"太平花灯"的大灯和写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字样的各形彩灯领队,随后依次是过山号和文武乐队、狮灯龙灯队、武术杂耍队、高跷、旱船、跑驴、秧歌、秧老鼓、霸王鞭及彩装的剧中人物或"鹬蚌相争"、"大头宝宝戏柳翠"等故事人物,沿途表演,向接了灯帖的人家祝贺。
此种"贺灯"边走边演,称之为"过街灯"。
以后发展为在村镇街道广场演出,被称为"簸箕灯"。
节目有本地的花灯小戏《打枣竿》、《金纽丝》、《倒扳桨》等,以及移植的明清小曲《城乡亲家》、《瞎子观灯》、《打渔》、《朱买臣休妻》等剧目。
经整理,已挖掘出传统曲调1200多首,大体包括情节简单的舞蹈、歌剧、小故事剧三种形式。
随着时代的进步,剧目不断创新。
在抗日战争时期组成农民救亡灯剧团,演出《张小二从军》、《新四郎探母》等新题材剧目。
如今,新剧目同传统剧目穿插演出,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传统戏曲。
中国花灯的种类篇二:关于元宵节的花灯诗句关于元宵节的花灯诗句《上元竹枝词》(清)符曾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元夕影永冰灯》(清)唐顺之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
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
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
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
《元夕无月》(清)丘逢甲三年此夕无月光,明月多应在故乡。
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客中过上元节》熊亨瀚大地春如海,男儿国是家。
龙灯花鼓夜,长剑走天涯。
七律.十三元(上元节)月色蒙胧灯火喧,星光闪烁映兰轩。
天台午夜莲花宴,楼宇春光桃李园。
吾蘸江头挥墨宝,君遨瀚海领清源。
添诗共贺新年好,做赋温馨度上元。
生查子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水兰花慢元宵感旧段成己金吾不禁夜,放箫鼓,恣游遨。
被万里长风,一天星斗,吹堕层霄。
御楼外、香暖处,看人间、平地起仙鳌。
华烛红摇勒,瑞烟翠惹吟袍。
老来怀抱转无聊。
虚负可怜宵。
遇美景良辰,诗情渐减,酒兴全消。
思往事,今不见,对清尊、瘦损沈郎腰。
惟有当时好月,照人依旧梅梢。
永遇乐李清照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瑕,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云鬟雪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忆秦娥朱淑真弯弯曲,新年新月钩寒玉。
钩寒玉,凤鞋儿小,翠眉儿蹙。
闹蛾雪柳添妆束,烛龙火树争驰逐。
争驰逐,元宵三五,不如初六。
元夜即席韩元宵清景亚元正,丝雨霏霏向晚倾。
桂兔韬光云叶重,烛龙衔耀月轮明。
烟空但仰如膏润,绮席都忘滴砌声。
更待今宵开霁后,九衢车马未妨行。
鸳鸯湖棹歌之七十四朱彝尊曲律昆山最后时,海盐高调教坊知。
至今十棒元宵鼓,绝倒梨园弟子师。
元夜朱淑真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春风。
新欢入手愁忙里,旧事惊心忆梦中。
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
赏灯那得工夫醉,未必明年此会同。
篇三:元宵节闹花灯作文元宵节闹花灯作文元宵节到了,祝你今后的日子像黑芝麻元宵般健康,像桂花元宵般香甜,像五仁元宵般丰富,像豆沙元宵般细腻延绵。
吃下这碗元宵你将永远幸福!下面应届毕业生网小编分享关于元宵节闹花灯作文,欢迎阅读!篇一:元宵节观花灯今天是正月十五,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元宵节,少不了的就是吃元宵和观花灯。
经过我们大家的商议后,决定:先观灯展再吃汤圆。
就这样,我们便出门观花灯了。
一路上,我们边唱着奶奶教我和姐姐的歌谣:“正月十五月儿明---正月十五月儿明,家家户户闹花灯,走马灯,凭气转,转出一片好风景。
”边欣赏着路旁色彩绚丽的花灯。
这花灯一个比一个漂亮,一个比一个富有新意。
我根据它们的形态、寓意,为花灯们取了属于各自的名字:这是威武无比的“二龙戏珠”灯;这是乖巧可爱的“玉兔捣药”灯;这是美丽迷人的“龙凤呈祥”灯;这是逆流前进的“鲤鱼跳龙门”灯;那是“五彩斑斓龙舟”灯??还有两个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最富创意的“古代迎亲”灯和“诗情画意山水”灯。
要说两个花灯最富新意一点也不夸张,因为其它的灯做得再好,不过也就是些龙啊凤啊之类的,没有什么令人眼前一亮的创意,我刚刚所提到的两个灯与其相比起来难道不彰显新意吗?况且,“古代迎亲”灯和“诗情画意山水”灯做工相当精致。
先说前者,无论是乐队还是新郎官都栩栩如生,透过花轿薄薄的窗纱,还可以清晰的望见新娘盖头上漂亮的金色绣花。
并且,唢呐手“吹”响手中的唢呐,嘹亮且美妙的声音渲染了一种喜庆的气氛。
再看后者,“连绵不绝”的“山”上有许多小猴子、小绵羊在嬉戏玩耍。
山下,有“一望无际”的草地与潺潺的流水,小狗在草地上打滚儿,几只猩猩躺在地上,静静地欣赏迷人的月亮?在山头的后面有一只老虎用贪婪、凶残的眼神望着它们,好像在伺机向这些可爱的动物们发起进攻。
怎么样,这花灯是不是很漂亮?观完花灯,天色已晚,于是,我们便回家了。
回到家中,妈妈为我们每个人都煮了一碗花生汤圆,边吃汤圆边回想起过世的奶奶教给我的另一个歌谣:“正月里来正月正,正月十五挂花灯,耍狮子舞大龙,圆圆的汤圆碗里盛,你一口我一口,甜美的生活好心情。
”只觉得嘴里的汤圆更加香甜了。
篇二:正月十五闹花灯元宵节那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了人山人海的时代广场,欣赏那些精制的花灯。
我看见哈密市市中心美丽的瓜乡少女,手捧一个大而诱人的哈密瓜站在由哈密瓜堆成的宝塔上。
宝塔下,五个福娃拥抱着她,在绿油油的草地上嬉戏玩耍。
我们继续往前走,突然一个庞然大物映入我的眼帘。
我定睛一看,原来是一条巍然屹立的巨龙。
这条巨龙足有20米长,1米宽。
龙的眼睛是用明亮的电灯制成的,龙头还可以自由摆动,真是栩栩如生。
我们再往前走,望见凯旋门门前的一个花灯门真是色彩迷人,给凯旋门又添了几分姿色。
我们穿过有两个瓜乡少年搭成的门就进入了福娃长廊,它前面的两只一粉一蓝的小老鼠吸引了我,我顾不得欣赏福娃花灯和妈妈的叫喊,连忙跑过去要看个究竟。
哦!原来是小老鼠在开派队呢!而且由刚才那两只小老鼠来跳旋转舞,多么有趣啊!不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红旗杆旁,前面一个灯笼形式的花灯更是美不胜收,而且在最后面告诉我们:哈密会永远和谐永远美好!虽然花灯不多,但我从精致的花灯中感受到它象征着哈密在奔腾飞速的发展!我相信,哈密的明天将会更美好;奥运会在北京举办的会非常成功!今年是奥运年,所以我希望我们中国的奥运金牌拿的是最多的!让我们为奥运健儿喝彩吧!篇三:元宵节为什么要闹花灯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庆典元宵节,又称灯节。
古时候,一到过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普天同庆。
当时挂灯于门上,除了节日期间照明之外,多是为了增添节日气氛。
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很多民俗活动是和灯连在一起的,至元宵节这天人们不光吃元宵,观灯、赏灯也是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