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新规将取消低价药最高零售限价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调整《国家发展改革委定价药品目录》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2010]429号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调整《国家发展改革委定价药品目录》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2010]429号](https://img.taocdn.com/s3/m/550d6698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79.png)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调整《国家发展改革委定价药品目录》等有关问题的通知正文:----------------------------------------------------------------------------------------------------------------------------------------------------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调整《国家发展改革委定价药品目录》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2010]42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我委2005年印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定价药品目录》(发改价格[2005]1205号),对合理划分药品定价权限,规范市场价格行为发挥了积极作用。
2009年11月,我委会同卫生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了《改革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发改价格[2009]2844 号),同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重新修订了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
根据有关法规及政策规定,我委重新调整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定价药品目录》,现印发你们,请贯彻执行,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新增进入2009年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以下简称《医保目录》)药品通用名称项下的所有处方药剂型,以及所有国家基本药物,增补进入我委定价药品目录。
退出《医保目录》的药品(以通用名称划分),从我委定价药品目录中删除。
我委定价的药品价格管理形式和内容,按发改价格[2005]1205号文件的有关规定执行。
其中,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从政府定价调整为政府指导价,由我委制定最高出厂价格和最高零售价格。
列入我委定价范围的具体药品或种类,见本通知所附《国家发展改革委定价药品目录》。
二、退出我委定价药品目录的药品,纳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价格主管部门定价目录的,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价格主管部门重新制定价格;未纳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价格主管部门定价目录的,实行市场调节价,由企业自主制定价格。
低价药品价格政策解读

低价药品价格政策解读一、背景经典低价药正在绝迹!中投顾问研究总监郭凡礼介绍,目前市场上一些品种的低价药一药难求。
治疗过敏性皮疹、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的扑尔敏,疗效已被肯定,每天的治疗费用才0.07元;治疗胃肠不适、消化不良的大黄碳酸氢钠片,1000片只要4元钱;治疗抑郁症的丙咪嗪,100片价格不足10元;解毒消炎药牛黄解毒片(每盒1元)、解热止痛药去痛片和安乃近片(每片0.02元)、感冒清胶囊(每盒1.8元)、速效伤风胶囊(每盒1.3元)、治疗湿疹的炉甘石洗剂(每瓶2元)、导便的开塞露(每支0.5元)、盐酸金霉素眼膏(每支0.5元)、伤湿止痛膏(每盒1.2元)、助消化的大山楂丸(每盒1.6元)……这些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廉价药品,目前在市场已经很难买到。
为什么患者难以买到低价药?1.医院医生不愿用多年来,公立医院以药养医的经营模式一直被认为是医院药价居高不下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有评论指出‚在“以药养医”的大背景下,医院依然需要靠卖药而不是“出售技术”来赚钱,以保证经营目标和合理利润。
低价药利润低,无法满足医院盈利的需求,因此被淡出市场。
有人认为在目前的薪酬机制下,医生不能合理地从医疗技术劳务中获得报酬,仍然需要开贵药、多开药,确保医院为其发工资、发奖金,同时获得一些灰色收入。
如果存在与低价药目录种类相同但更为高价的品种,医生仍然会给患者开价格高的药品。
(对此不完全认同)2.药企无意生产药企不愿生产低价药被认为是低价药被退市的另一个原因。
综合媒体和网络上的各种报道,记者归纳,所谓药企不愿生产大概基于两方面的压力,一是来自医院。
有报道指出,根据国家规定,医院可在购进药价之上最高加价15%卖给患者,由于一些廉价药利润低,因而医院会考虑进价格更高的药品,从而获得更大的绝对利润。
这也就造成廉价药被生产出来后没有市场。
另一方面的压力则来自于同行的恶性竞争。
一些中小药企往往在招标过程中过分压低药价,甚至以牺牲药品质量为代价,报出远低于药品成本的价格,导致大型主流药企退出竞争,无法将其生产的一些低价基本用药推向市场。
国家计委关于完善药品价格政策改进药品价格管理的通知-计价格[1998]2196号
![国家计委关于完善药品价格政策改进药品价格管理的通知-计价格[1998]2196号](https://img.taocdn.com/s3/m/387961ca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5b.png)
国家计委关于完善药品价格政策改进药品价格管理的通知正文:---------------------------------------------------------------------------------------------------------------------------------------------------- 国家计委关于完善药品价格政策改进药品价格管理的通知(一九九八年十一月三日计价格〔1998〕219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物价局(委员会):为进一步推进药品价格整改工作,遵照国务院的要求,现将完善价格政策、改进药品价格管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适当放宽部分药品销售利润率为鼓励企业研制开发新药、促进技术进步和调整产品结构,适当放宽《药品价格管理暂行办法》中部分药品销售利润率的规定。
(一)列入新药分类管理范围的一、二类药品,自国家批准正式生产之日起,前3年销售利润率从宽掌握。
在国内首家生产但未列入新药分类管理范围的普通药品,在明显低于同种进口药品或进口分包装药品价格的前提下,前3年销售利润率从宽掌握。
上述两类药品。
从第4年起,要按国家规定的销售利润率作价。
(二)列入国家新药管理范围的药品,在国家新药保护期不变的情况下,新药保护期结束后5年内仍可执行原利润率规定,即一、二、三、四、五类新药自国家批准正式生产之日起分别在13年、11年、9年、8年、8年内仍可按新药分类利润率作价。
期满后,按普通药品利润率的规定执行。
(三)国外已批准生产但未列入一国药典、处在原发明国专利保护期内的原料药及其制剂,属卫生部批准进口在国内使用并按四类新药批准生产的,化学药品原料药销售利率率为30%,其制剂销售利润率为20%。
符合上述条件的中成药制剂销售利润率为20%,生物制品销售利润率为35%。
已超过原发明国专利保护期的,按四类新药销售利润率执行。
(四)已达到GMP标准并取得中国药品认证委员会认证证书的企业生产的普通化学药品、生物化学药品的销售利润率,原料药为15%,制剂为11%;普通生物制品和中成药销售利润率分别为23%和15%。
药品短缺现象频发倒逼医药价格改革

药品短缺现象频发倒逼医药价格改革伍世恒;吴秋云【摘要】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体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药品经常出现短缺现象,为推行现行医药价格改革,应对常用药品短缺现象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以保障药品供应。
该文从我国药品生产、流通、供应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医疗机构常用药品短缺原因及其与医药价格改革之间的关系,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措施和建议,为缓解我国的药品短缺现象提供参考。
%Drugs are used for the prevention,treatment and diagnosis of human diseases,and for regulating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of human beings,which adapt to the disease or functional indications,usage and dosage of material,due to various reasons shortages often occur phenomenon. In order to carry out the current pharmaceutical price reform,we should take the corresponding preventive measures to cope with the phenomenon of shortage of drugs and guarantee the supply of drugs.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drug production, circulation and supply in China,this study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shortage of drugs in medical institution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and the reform of medical price;also it puts forward relevant measures as references to alleviate the drug shortage phenomenon.【期刊名称】《中国药业》【年(卷),期】2016(025)010【总页数】3页(P1-3)【关键词】药品供应;短缺;价格;改革【作者】伍世恒;吴秋云【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医院,广东广州 510120;广东省中医院,广东广州5101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54治疗同一种疾病的药品多种多样,但疗效不同,价格相差很大,在医疗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必然会出现药品短缺现象,这给患者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1-2]。
药品自主定价课件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 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 按照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 府作用的要求,逐步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药品价格形 成机制,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药品价格的直接干预。 坚持放管结合,强化价格、医保、招标采购等政策的 衔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同步强化医药药品费自主用定和价 价格行为综合监管,有效规范药品市场价格行为,促 进药品市场价格保持合理水平。
药品自主定价
机制,正面引导市场价格秩序。对价格欺诈、价格串通和垄 断行为,依法严肃查处。
此外,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加强对药品生产、 流通、使用的全过程监管,切实保障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
四、加强组织实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 推进药品价格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统一思想,加 强领导,周密部署。各地要制定具体实施细则,细化政策措 施,确保改革取得实效。各有关部门要强化协作配合,加强 对地方改革工作的督促指导,确保改革扎实有序推进。
去年国家发改委公布了530种,江苏省又公布了181种共711 种药品列在低价药品清单中。
2.低价药目录将不断补充完善:
设立低价药品清单目录目的就是解放这些药品定价权,保护
企业生产积极性,从而保护老百姓能买得到、用得上价廉物美
的药品。今后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补充。
药品自主定价
3.年底前公立医院药品全部按进价卖
(二)专利药品、独家生产药品,建立 公开透明、多方参与的谈判机制形成价格。
(三)医保目录外的血液制品、国家统 一采购的预防免疫药品、国家免费艾滋病抗 病毒治疗药品和避孕药具,通过招标采购或 谈判形成价格。
(四)药品自主定价
(五)其他药品,由生产经营者依据生 产经营成本和市场供求情况,自主制定价格。
处方药管理升级:2024年最新政策解读

处方药管理升级:2024年最新政策解读引言2024年,我国针对处方药管理进行了一系列的升级措施。
这些新政策的实施对医疗行业以及广大患者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2024年最新的处方药管理政策进行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些政策的内容和影响。
1. 政策背景处方药管理一直是我国医疗行业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对健康的需求不断增加,对处方药管理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因此,2024年政府决定对处方药管理进行全面升级,以更好地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和医疗质量。
2. 新政策的主要内容2.1 处方药限制销售根据新政策的要求,2024年起,部分处方药将限制销售。
具体来说,这些处方药只能在医院门诊或合法药店出售,禁止非法销售和网络销售。
同时,购买这些处方药需要提供有效处方和联系明,以确保患者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2.2 电子处方推广为方便患者就医和用药,新政策提出推广电子处方的使用。
通过电子处方,患者可以在医院开具处方后,直接在药店购买相应药品,避免了传统纸质处方的时间和精力成本。
同时,电子处方可以更好地记录患者的用药情况,为医生提供参考依据,提高医疗质量。
2.3 建立处方药数据共享平台为了实现对处方药的全面监管,新政策要求建立处方药数据共享平台。
该平台将汇集各地医院和药店的处方药销售及用药情况,形成全国性的数据库。
通过该平台,相关部门可以实时监控处方药的销售和使用情况,快速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问题。
2.4 开展药品信息公示为增加药品信息透明度,新政策要求药店公示处方药的相关信息。
患者在购买药品时,可以通过查看药品包装上的二维码或扫描设备,了解药品的产地、生产厂家、有效期等信息。
这样一来,患者可以更好地判断药品的质量和真实性,提高用药安全。
3. 政策影响3.1 提升患者用药安全新政策的实施将有助于提升患者用药安全。
通过限制处方药销售渠道,并要求提供有效处方和联系明,可以有效降低非法渠道和盗窃、滥用处方药的风险。
同时,电子处方和药品信息公示的推广,也使患者更加了解药品的真实情况,避免买到假药或过期药。
国家为何取消药品最高限价

国家为何取消药品最高限价院系:经济管理系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生姓名:刘柄成学号:15991068任课教师:李菁2016年 5月 25日关键词:低价药品;取消最高零售价;低价药品清单一、国家取消药品最高限价的背景原因国内许多低价药接连出现了“一药难求”的局面,低价药现状令人担忧,其导致原因诸多,如原材料产量减少、原料药供应不足,临床用药更新换代等原因均对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质量标准的提升和原材料、人工等价格的不断上涨,制药企业生产成本逐年上升,但在招标压价以及零售价格不能灵活上调的影响下,导致部分药品价格有少许虚低,甚至出现“中标死”等现象,在社会以及人民群众中引起了较为广的泛关注自去年 8 月广东公示基药低价目录,国家发改委紧随其后,发布了《关于改进低价药品价管理有关问题通知(征求意见稿)》,文件显示,发改委在酝酿制定低价药品的明细目录,试图取消原定最高零售价,改为在“日使用费用范围”内由生产企业自主定价。
该文件一共列出 890 个品种剂型纳入低价药品清单,原定于去年底发布目录清单,但一直都被群众戏称为“传说”。
于是,在今年三月份举办的的两会期间,低价药备受关注,有代表建议,对临床常用且价格低廉的基本药物,不纳入集中采购范围,国家实行“由四统一”管理,即统一目录、统一价格、统一定点生产或招标生产、统一配送的管理,实行医保全额报销使用。
4 月,洛阳会议传出消息,国家卫计委欲缩减低价药目录品种,多数与会代表认为890 个品种剂型太多、“化药 3 元、中药5 元”的标准过高。
紧接着,8部门突发《关于做好常用低价药品供应保障工作的意见》。
《意见》对包括一批经典老药在内的常用低价药品从改进价格管理、完善采购办法、建立短缺药品储备、加大政策扶持等方面明确了保障常用低价药品生产供应的政策措施,但备受业界关注的目录清单和价格管理办法并没有出台。
日前,低价药目录终于在众人的翘首期盼中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国家计委关于改革药品价格管理的意见-

国家计委关于改革药品价格管理的意见正文:---------------------------------------------------------------------------------------------------------------------------------------------------- 国家计委关于改革药品价格管理的意见(2000年7月20日)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促进药品市场竞争,降低医药费用,让患者享受到质量优良、价格合理的药品,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改革药品价格管理提出以下意见:一、调整药品价格管理形式。
根据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药品价格实行政府定价和市场调节价。
实行政府定价的药品,仅限于列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药品及其他生产经营具有垄断性的少量特殊药品(包括国家计划生产供应的精神、麻醉、预防免疫、计划生育等药品)。
政府定价以外的其他药品,实行市场调节价,取消流通差率控制,由经营者自主定价。
随着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法律法规逐步完善,要逐步减少政府定价的种类、数量的,进一步扩大市场调节价的范围,以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二、药品价格管理要引进市场竞争机制。
政府定价原则上要按社会平均成本制定,对供大于求的药品,要按社会先进成本定价。
要规范销售费用率和销售利润率,使经营者能够合理补偿成本并获得合理利润。
流通环节的进销差率和批零差率合并计算,实行差别差率,并逐步调整流通差率总水平。
政府定价药品,由价格主管部门制定最高零售价格。
药品零售单位(含医疗机构)在不突破政府制定的最高零售价格的前提下,制定实际销售价格。
市场调节价药品,由生产企业根据生产经营成本和市场供求制定零售价。
药品批发、零售单位(含医疗机构)要在不超过生产企业制定的零售价格的前提下,制定药品实际销售价格。
三、建立药品价格管理的灵敏反应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新规将取消低价药最高零售限价
非独家的药品进入基药目录后还需要在招标中再次竞价,且竞争惨烈。
有些最高限价较低的基药由于在招标过程中过度压价,甚至出现中标死的情况。
国家近日出台新规,称要取消低价药品的最高零售限价,这或将改变低价基药中标死的窘况
虽然有些药企不遗余力地进入基药目录,但进入基药目录并不见得是件好事,这还得看药品的价格和利润空间。
基药市场两极分化非常严重。
独家的药物品种,只要进入基药目录就赚钱;非独家基药品种,进入基药目录后还需要进行二次竞价,竞争异常惨烈。
北京药品代理商李冠宇表示。
2008 年以来,国家为了改变药价虚高等状况,推出了基本药物制度,并对进入基本药物目录的药品价格进行控制,设立最高限价。
但是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不少药品并非独家药物,且最高限价本身就比较低,药厂由于议价能力差导致中标价格过低从而停止生产的状况并不少见,这种情况被业界称为中标死。
不久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8 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做好常用低价药品供应保障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要求改进低价药品价格管理方式,取消针对每一个具体品种的最高零售限价,允许生产经营者在日均费用标准内,根据药品生产成本和市场供求状况自主制定或调整零售价格,保障合理利润。
低价基药濒死
目前来看,基药的价格并非市场定价,而是由国家发改委制定基药全国零售指导价格;各省再通过招标形成统一的采购价格,这一采购价格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