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建筑技术
模块化建筑: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核心概念分析

模块化建筑: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核心概念分析第一部分:引言近年来,随着对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环保理念的不断重视,模块化建筑作为一种新兴趋势迅速崛起。
在传统建筑施工中,现场施工的过程耗时、有害物质的释放以及资源浪费等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而模块化建筑作为一种全新的施工技术被广泛应用,其核心概念成为推动这一发展的关键。
第二部分:模块化建筑的定义与特点1. 模块化建筑的定义模块化建筑是指采用标准化设计与生产和组装方法,在工厂内制造各个构件(即模块),然后将这些预制好的构件通过装配式施工技术进行组装而成最终建筑。
与传统现场施工相比,模块化建筑更加高效、环保且可重复使用。
2. 模块化建筑的特点- 内外墙、楼板、管道、设备等构件都在工厂预制完成,提高了施工精度和质量控制,并减少了对现场人员的依赖。
- 模块化建筑具有标准化和模块化的特点,可以根据需要按照特定比例组装,实现快速应用和灵活扩展。
- 通过工厂生产和现场组装相结合的方式,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并降低了施工造价。
第三部分: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核心概念1. 工程模块化工程模块化是指在建筑项目中将各种构件、设备、管线等元素模块化,通过精确设计和预制加工形成可组装的单元,并通过合适的连接方式进行系统集成。
这种模块化能够提高施工效率、质量保证以及整体性能。
2. 预制装配预制装配是指在专门的工厂内,将不同材料、构件或设备进行加工、加固,安装好所需部件后运送到现场进行组合。
这种方法可以减少现场作业时间、降低安全风险、保证质量,并且节约材料与资源。
3. 连接技术连接技术是指在模块化建筑中使用的一系列连接方式与技术,包括焊接、螺栓连接、粘接等。
这些技术可以保证建筑的强度和稳定性,并且需要考虑各种力学、热学、电气等因素。
4. BIM 技术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是一种基于三维模型的数字化设计与管理工具。
通过BIM技术,施工方可以在虚拟环境中对建筑进行全过程控制,从而提高施工效率、降低设计错误,并实现模块化建筑与其他系统的良好协调。
建筑模块化施工技术

建筑模块化施工技术建筑模块化施工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施工方式,它通过将建筑物划分为多个预制模块,并在工厂中进行加工与组装,然后再进行现场安装,以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和改善建筑质量。
本文将介绍建筑模块化施工技术的优势、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建筑模块化施工技术的优势1.1 提高施工效率建筑模块化施工技术将传统的建筑施工方式转变为工厂化生产,模块化构件可以同时进行生产、运输和安装。
这种方式能够避免传统施工中由于天气、材料和工人等问题导致的施工延期,大大提高了施工的效率。
1.2 降低成本由于建筑模块化施工可以实现工厂化生产,有效避免了传统施工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和劳动力成本。
模块化技术可以将建筑结构、管道、设备等工程拆解为多个模块,通过专业工人进行组装,大幅减少了施工过程中的人力和时间成本。
1.3 改善建筑质量建筑模块化施工通过工厂化生产可以精确控制每个模块的尺寸和质量,确保每个模块的标准化和一致性。
同时,工厂化生产还可以提供更好的质量监控和质量保障体系,避免了人为因素对建筑质量造成的影响,从而改善了建筑的整体质量。
二、建筑模块化施工技术的应用领域2.1 住宅建筑建筑模块化施工技术在住宅建筑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模块工厂的预制,可以实现住宅建筑的快速组装和交付。
同时,模块化施工也为住宅建筑的标准化设计和定制化需求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2.2 商业建筑商业建筑中常常需要满足商家对空间的个性化要求,而建筑模块化施工技术可以通过调整模块的组合和设计灵活地满足定制化需求,实现商业建筑高效快速的建设。
2.3 公共设施公共设施包括学校、医院、体育馆等,这些建筑往往需要在短时间内投入使用。
借助建筑模块化施工技术,可以迅速完成这些设施的建设,满足公共需求,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效率。
三、建筑模块化施工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3.1 自动化生产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建筑模块化施工技术将越来越多地引入自动化生产。
传统的模块化施工主要依赖人工操作,但自动化生产可以有效提高产能和质量稳定性,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一致性。
模块化技术: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模块化设计与生产

模块化技术: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模块化设计与生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对住房需求的不断增长,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快速、高效的建造方式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其中,模块化设计与生产是实现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关键技术之一。
本文将从模块化技术的概念、优势以及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模块化技术概述在装配式建筑中,模块化技术指将建筑构件依照标准规格制造成预制模块,再通过组合拼装而成。
这些预制模块可以包括墙体、楼板、梁柱等构件,甚至可以包括整个房间或者独立单元。
通过使用模块化技术,不仅能够实现施工周期的缩短,还能提高整体质量和降低施工风险。
二、模块化技术的优势1. 提高施工速度:传统施工过程需要多次浇筑混凝土和砌砖等操作,耗时且工序繁琐,而模块化技术可以将各个构件在工厂内预制完成,现场仅需进行拼装即可,大大缩短了施工时间。
2. 提高质量控制:模块化建筑构件在工厂内进行生产,能够避免受到天气等自然因素的影响,确保每个构件的质量一致。
同时,在生产过程中还可以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和监控,从而提高整体质量水平。
3. 降低施工风险:传统施工存在各种安全隐患,如高空作业、塔吊操作等。
而采用模块化技术后,大部分施工过程都可以在地面上进行,减少了高处作业的风险,并能更好地管理和控制施工现场。
三、模块化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1. 墙体模块化设计与生产墙体是建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采用墙体模块化设计与生产可以实现固定尺寸和标准化设计,提高施工效率。
此外,在墙体模块化过程中还可以预留电线槽和管道空间,为后续的电气和管道安装提供了便利条件。
2. 楼板模块化设计与生产楼板是装配式建筑中最常见的预制构件之一。
采用楼板模块化设计与生产可以减少现场浇筑混凝土的工作量,同时还能够在模块内集成排水管道和电线槽等设施,提高整体系统集成度。
3. 梁柱模块化设计与生产梁柱作为建筑的承重结构,其稳定性和质量要求较高。
通过梁柱的模块化设计与生产,可以实现尺寸规格的标准化,保证每个构件的一致性。
新兴的模块化建筑技术

新兴的模块化建筑技术模块化建筑是一种新兴的建筑结构体系,该体系是以每个房间作为一个模块单元,均在工厂中进行预制生产,完成后运输至现场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组装成建筑整体。
与传统建筑的建造方式相比,其具有可缩短工期、节约人力物力、绿色环保、品质精良等优点。
结合工程实例对模块化建筑的概念、研究现状、结构特点、设计要求以及施工方法等多方面内容进行介绍与讨论。
一、装配式建筑与模块化建筑特征装配式建筑是指预制的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
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并可提高建筑质量。
根据不同的预制程度,装配式建筑的预制单元一般可分为:杆件单元、板体单元和模块单元几种。
对应建筑结构体系即为:直接装配式结构体系、预制大板结构体系与模块化建筑结构体系。
直接装配式结构体系:结构中所有的杆件按设计尺寸切割,主要的开洞也在工厂完成,并以单根杆件形式运至现场,采用螺栓或自攻螺丝连接,均在现场完成。
优点是现场可进行一定修改对工厂设备要求低可用集装箱运输,经济适用于体型复杂的建筑,缺点是现场劳动量相对较大。
预制大板结构体系:结构中带骨架的墙板、屋面板及屋架均在工厂用专用模具预制成型,并运输至现场进行组装。
这种体系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质量易于控制,自动化程度较高,现场工作量小但相对运输费用高,现场需要提升设备。
模块化建筑结构体系:结构以单个房间作为一个模块均在工厂进行预制,并可在工厂对模块内部空间进行布置与装修。
然后运输至现场通过吊装将模块可靠的连接为建筑整体。
模块化建筑结构体系预制化比例高,可节约人力、物力,减少工期、绿色环保。
据统计,预制大板结构体系的预制比例可打60%左右,而模块化建筑结构体系的预制比例一般可达85%以上,其中完全工厂制造的模块化建筑的预制比例可高达95%,仅剩余的5%工作为现场基础施工与模块安装的连接工作。
二、模块化建筑的工程实例英国伍尔弗汉普顿学生公寓——建筑共25层,于2009年8月完工,共820个模块在8个月内安装完成,总建造耗时12个月左右,该建筑是目前已完工的最高的模块化建筑。
模块化建筑施工工艺的优势与挑战

模块化建筑施工工艺的优势与挑战概述:随着现代化建筑需求的增加和时间成本的压力,传统的建筑施工方式逐渐受到限制。
模块化建筑是一种采用预制组件进行装配,实现快速、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技术。
本文将探讨模块化建筑施工工艺所具有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
一、优势1.1 极大的时间节省模块化建筑采用预制组件,在工厂内生产并完成大部分构件加工,然后将这些构件运至现场进行快速安装。
相较于传统施工方式,模块化建筑不仅减少了室内外施工时间,还能同时进行多个流程,并在短期内完成整个项目。
这种高效率可极大地缩短项目周期,提高生产力。
1.2 质量控制更加严格由于预制构件在设备完善的工厂内制造,因此可以通过精确控制生产环境、自动化操作及高度规范化程序来确保产品质量。
比如,在条件恒定且无风雨干扰的环境下,使用大型机器设备进行生产和组装,避免了受气候影响而导致的质量波动。
这种先进的工艺保证了模块化建筑的统一性和可靠性。
1.3 资源节约与可持续发展模块化建筑经过精准计算和设计,在预制构件生产过程中能够减少材料浪费。
此外,在施工现场减少了废弃物、粉尘等对环境的污染。
模块化建筑还可以采用可再生材料,如木材、竹子等来实现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1.4 灵活度高、适应性强模块化建筑可以灵活地根据需求进行定制,并且易于改造和升级。
在商业用途中,企业能够根据销售季节或市场需求的变化快速调整产品款式和数量,从而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提升竞争力。
此外,利用混凝土楼梯、外墙砖等组件化部件,也使得后期公共设施维修更加便捷。
二、挑战2.1 初始投入成本高与传统建筑相比,模块化建筑在初始设计和生产阶段的周密规划与模型制作上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力资源以及先进的设备。
这增加了项目的开始成本。
然而,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模块化建筑工艺的成本预估正在逐渐下降。
2.2 运输和安装复杂性由于模块化结构通常是组件式、大规模生产,要求进行远距离运输。
运输中可能会遇到道路限制、交通拥堵等问题,且对运载工具有占用空间、承重能力等特殊要求。
模块化建筑系统的施工技术与工艺要点

模块化建筑系统的施工技术与工艺要点一、引言模块化建筑系统是指采用工厂化生产模式,将建筑构件制造成标准化的模块,然后在现场进行组装和连接的技术。
该系统具有工期短、质量可控、环境友好等优点,在现代建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模块化建筑系统的施工技术与工艺要点,以便读者深入了解这一领域的最新发展。
二、模块制造1. 模块设计:在进行模块制造之前,需要根据项目需求进行详细的设计工作。
包括结构设计、外观设计以及内部设备布置等方面。
2. 材料选择:模块的材料选择对于整个建筑质量和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材料应具备轻质、高强度和防火阻燃等特点。
3. 制造过程:模块的制造通常分为三个主要步骤:预处理材料、构件制造和组装调试。
预处理包括切割、焊接等工序,构件制造则是按照设计图纸进行生产,并通过质检确保产品合格。
三、模块安装1. 场地准备:在进行模块安装前,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充分准备。
包括场地平整、基础施工以及临时设施的搭建等工作。
2. 组装与连接:根据设计图纸和组装说明,将制造好的模块运至现场,并按照先后次序进行组装。
这一过程需要保证准确度和稳定性,避免出现误差和变形。
3. 条件调试:完成模块的基本组装后,需进行相关系统的调试工作。
例如电气系统、水暖系统等,确保各项功能正常运行。
四、质量控制1. 施工监理:在模块化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监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负责监督施工进展、材料使用以及施工质量等方面。
2. 质检标准:为了确保模块化建筑产品达到相关质量标准,需要建立相应的质检标准和流程。
包括外观质检、尺寸偏差检查、材料强度测试等。
3. 整体评估:除了针对单个模块进行质量控制外,还需对整体建筑进行评估。
包括性能测试、抗震检测以及隔热效果等方面的评估。
五、安全保障1. 施工安全:在模块化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问题必须得到充分重视。
施工现场应设立合理的警示标志和隔离措施,对施工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并加强日常巡查。
模块化建筑施工关键技术深度剖析

模块化建筑施工关键技术深度剖析一、引言模块化建筑是一种相对传统建筑方式具有明显优势的新兴建筑形式。
它以工厂预制和特定基础设施上的装配为主要手段,通过提高施工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实现了快速、可持续的建筑发展。
在模块化建筑中,有几项关键技术不容忽视。
二、CAD与BIM技术在模块化建筑中的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与建筑信息模型(BIM)作为数字化设计工具,在模块化建筑中起着重要作用。
CAD可以帮助设计师将具体构件进行精确绘制,并为后续生产提供准确的图纸依据;BIM则能够实现三维虚拟模型的创建与管理,实现协同设计和施工管理。
这两个技术使得模块化建筑从设计到施工环节都能够更加高效和精确地完成。
三、材料选择与控制在模块化建筑中,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
首先,采用符合标准规范的材料能够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其次,选择符合环保要求的材料能够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在模块化建筑中,常用的材料包括钢结构、混凝土、玻璃等。
通过合理选择和控制这些材料,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和美观度。
四、智能化施工与监控技术智能化施工与监控技术是实现模块化建筑高效施工和质量控制的关键。
其中,智能化施工包括预制件生产自动化、装配自动化以及设备信息管理等方面;而智能化监控则通过传感器技术对建筑物的不同部位进行实时监测,以保障施工质量和安全。
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模块化建筑从施工到后期维护都更加便捷和可靠。
五、环境适应性设计模块化建筑一大特点是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
环境适应性设计考虑了土地利用、风险评估、资源利用等多个方面,以实现最佳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例如,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可以通过外保温材料的更换来提高建筑的保温性能;在地震易发区,采用更加牢固的构造模块来增强抗震能力。
因此,环境适应性设计是模块化建筑中需要重视的一项关键技术。
六、交付和运营管理模块化建筑交付后的运营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对于公共设施类建筑,如学校、医院等,良好的运营管理有助于提供更好的服务和维护。
模块化建筑技术及应用教案

模块化建筑技术及应用教案一、教案概述1. 教学目标:理解模块化建筑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了解模块化建筑技术在房屋建设中的应用;掌握模块化建筑技术相关术语和工序;培养学生对模块化建筑技术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对模块化建筑技术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学生培养对模块化建筑技术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 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操作法。
4. 教学准备:教学讲义、电子设备、实物模块化建筑样板等。
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展示,引起学生对模块化建筑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模块化建筑技术的探索欲望。
2. 讲授模块化建筑技术基本概念和特点(15分钟)解释模块化建筑技术是指利用预制模块来进行房屋建设的技术,介绍模块化建筑技术的特点包括:工厂化生产、快速、环保、节能等。
3. 分组讨论和总结(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模块化建筑技术的优势和不足,并在讨论后进行总结。
4. 模块化建筑技术在房屋建设中的应用(20分钟)讲解模块化建筑技术在住宅、商业建筑和教育机构等领域的应用实例,并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优势和不足。
5. 实践操作(30分钟)将实物模块化建筑样板提供给学生,让他们进行模块的组装和拆解操作,体验模块化建筑技术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方法。
6. 学生分享和评价(15分钟)学生将自己的操作经验进行分享,并相互评价和交流,提出改进的建议。
7. 小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相关的阅读作业,鼓励学生深入了解模块化建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三、教学方式与评价方法1. 教学方式:本教案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和实践操作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对模块化建筑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评价方法: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操作,观察学生对模块化建筑技术的理解和应用情况,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可以根据学生的活动表现、小组讨论的质量和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评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块化建筑技术简介
模块化建筑是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建筑思想与建筑技术的结合。
在当代高技术条件下思考空间问题,模块化建筑节约资源,在材料和物理性能方面多样化,体现了时代设计的简洁和功能性,在较大程度上能解决目前存在的空间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选择这个方向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现代建筑,不管是塔楼还是板楼,都是框架式的。
未来的建筑则更多是拼插模块式的,期间将更多的体现仿生学的元素。
在自然界中,蚂蚁、蜜蜂都是天然的建筑师。
以白蚁为例,它们建筑的蚁穴可高达几米,不仅非常坚固,而且功能复杂,冬暖夏冷,即使人类建筑师也望尘莫及。
未来的建筑将更多地吸收动物、昆虫在建筑巢穴时体现出的生态、环保方面的特点。
更多地着重于小生态环境的建设,体现人工智能的特点。
未来的建筑将是单元体结构,如同一个个火柴盒,但又不局限于四边形的方体。
每个单元体可以是多边形的,呈现不同的形体构造。
这些利用特殊新型节能材料修建起来的单元体,将通过插件,拼插焊接在一起。
这一过程有些类似于搭火柴盒,或是儿童搭建、拼插积木玩具。
而通过这种方式形成的建筑类似城堡(可以参考碳元素示意图,来考虑其拼接的方式和形成的特色)。
在不同形状单元体间形成的空间,将用于绿化,种草皮,或是各种观赏性植物,盆栽等。
由此,整个建筑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生态群。
这种设计结构不仅满足了人们对自己房间不同形状的要求,而且可能增
加更多的绿化空间。
我们知道,现在通常建设一个小区,假使需要3亩地的话,可能要预留1亩作为绿地与公共空间。
而未来的这种魔块式建筑在单元体间即形成了许多空间,这些空间的合理运用,将节约土地。
更重要的是它将绿地分散在建筑的不同层面不同空间,提高了绿地的使用效率,更好地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而且建筑也更美观。
而新形建筑材料的运用,不仅使房屋更加坚固,而且其独特的保温作用,将减少房间温差的变化,减少对空调、取暖设备的依赖,更节能、环保。
津巴布韦哈拉雷伊斯特盖特中心的建筑师米克·皮尔斯(Mick Pearce)研究了白蚁巢穴凉爽的“烟囱”和“隧道”。
皮尔斯将白蚁巢穴的建筑理念用于33.3万平方英尺的伊斯特盖特中心建筑上,使得建筑比一般的建筑更凉爽,而且比一般的建筑节能90%。
建筑物上的巨大的烟囱犹如白蚁巢穴一样,可以在夜晚吸收凉爽的空气用以降低楼板的温度。
而在白天,楼板也可以保持凉爽,从而减少了空调的使用时间。
模块化建筑体系
结构以单个房间作为一个模块均在工厂预制,并可在工厂对内部空间进行布置和装修。
然后运输至现场通过吊装将模块可靠的连接为建筑整体。
模块化建筑结构体系预制化比例高,可节约人力,物力,减少工期,绿色环保。
模块化建筑的工程实例
1、英国伍尔弗汉普顿学生公寓——建筑共25层,于2009年8月完工,共820个模块在8个月内安装完成,总建造耗时12个月左右,该建筑是目前已完工的最高的模块化建筑。
2、美国纽约布鲁克林34层住宅大楼——建筑面积34万平方英尺,是最大的预制模块化建筑。
大厦有350套公寓,其中一半是中低收入人群买得起的住房。
60%的建筑将在工厂里制造,估计将制造大约950钢框架模块。
该建筑已于2013年3月开始动工。
3、以远大公司建造的长沙新方舟宾馆[1] 为代表,整个的盖楼过程简直像是堆积木,类似于搭火柴盒,或是儿童搭建、拼插积木玩具。
这座6天完工的“新方舟宾馆”位于湖南长沙,在2010年6月就已竣工,整体搭建使用了46个小时,装修用时90个小时,使用了“模块化建筑技术”,号称抗震能力达9级。
“远大低碳新方舟综合示范楼”,位于长沙县经开区远大城园区内西侧。
该工程为一栋模块式全钢结构,地上15层,地下1层。
占地面积610.83平米,设计面积9861.09平米,高度为50米。
抗震等级为9级。
“比传统混凝土建筑更抗震,室内空气比室外洁净20-100倍,墙窗彻底隔热,确保室内恒温[1] 。
外墙有100毫米以上保温层,节能80%左右,传统混凝土建筑50年时间就要检测,而这种钢结构建筑只要做好防腐,可用数百年。
如此之快的速度是由于盖楼采用纯钢结构,所用结构材料皆已在搭建之前便已准备完毕,只需像搭积木那样将其一一拼接即可,有如此速度不足为奇。
在上海世博会上,远大便早已露过一手,远大馆采用同
样地建筑方式,一天之内搭建完毕,可见模块化建筑技术的效率。
值得称赞的是整个施工过程中的规划与管理,在数台吊车、运送材料及拼接的施工过程中,任何一环出现延误便会拖累整个工程。
钢结构的优点在于强度和韧度都很高,抗震性比传统钢筋混凝土建筑要好,但造价同样也要高出许多。
另外钢结构建筑对于防火来说不及混凝土建筑,典型的例子便是美国的世贸大厦,同样采用全钢结构,结果在高温焚烧下发生整体倒塌的惨剧。
因此,该类建筑一定要注意防火。
4、迪拜旋转塔
旋转塔是由意大利非建筑师戴维·菲舍尔(David Fisher)设计的一座位于迪拜的世界首个风力发电的旋转摩天大楼,也被称为“舞动的摩天大楼”。
它除了包括办公区域、居民住宅以及一个豪华酒店,迪拜塔还将在第124层设置观景台,让游人从约440米高处饱览迪拜风光。
每一层楼都能以不同速度360度旋转,大楼风貌多变,不同时间、天气下,会显现出不同色彩。
“迪拜旋转塔”高约420米,是80层的综合大楼,20层以下是办公建筑,21层到35层的六星级酒店,36到70层是豪华公寓,最上面10层是别墅。
各个楼层之间都安装风力涡轮机,每一层都可以以不同速度独立自由旋转360度。
迪拜摩天大楼总共安装79个风力涡轮。
豪华公寓内设游泳池,探出式阳台可赏全方位美景。
此外,大楼的居民们可以通过特快汽车电梯将自己的座驾放在公寓中。
动感大楼
还装有太阳能板,为自己或邻近的建筑物提供电力。
换句话说,整座大楼所需的能源都是自给自足的。
旋转塔的独特之处不仅在设计工艺上,还将“搭积木”的游戏科学运用。
施工方式号称建造工艺全球首创,大楼落成后将是第一座完全由预先定制部件建造的大楼,这一建筑方法被称为“Fisher法”。
大楼的每一层将在意大利南部阿尔塔穆拉市一间厂房内预先组装好每一个单元,配备所有水电系统以及从地面到天花板、浴室、厨房、储藏室、灯具和家具等全部装修,再运到现场组装,将成品盒子屋的水暖等管道与大楼的中心体连接,使用类似于军用飞机用来空中加油的系统,让持续选装的房间水暖畅通。
中央的固定水泥主干大约2天能建一层,估计需要104天就能完工。
电梯、楼梯就建在这中心体内,除了一般的载人电梯,还别出心裁的配备了特快汽车电梯,住户可以将私人座驾停在公寓内。
电梯装有声控系统,听到声音将自动打开,带您直达公寓的专用停车场。
这样先进的技术,可以保证大楼在极短时间内完工。
也正是这些高端技术的支持,预计达芬奇旋转塔总建筑费高达7亿美元。
住宅装修因需而异,建筑工地清洁环保,没有噪音、臭气和灰尘。
因为85%是在工厂定制,只有15%是在现场建造,所以建筑工地因人少而降低管理成本,施工时间缩短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