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古文运动(节选) 》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练习:5《张中丞传》后叙 Word版含解析 (1)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练习:5《张中丞传》后叙 Word版含解析 (1)

没有“时乘”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出版的《陈独秀的最后岁月》一书第168页有一段文字是这样写的:在重庆沈尹默见了陈独秀,作了一首诗赠他:声名晦已久,不挂齿颊间。

时乘逐入市,曲尽宜归山。

诗句中的“乘”应是“乖”。

“乖”是一个多义字,有“违背、背离”的意思。

“时乖”,是说时运不顺。

元稹的《遣悲怀》中一诗就有“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之句,“百事乖”就是百事不顺。

沈尹默写给陈独秀诗中的“时乖”的“乖”,也是“不顺利”之义。

一个原本轰轰烈烈的中共创始人,沦落到了颠沛流离的境地,这就是所谓时运不济,命途多舛。

“时乖”写成“时乘”,就让人不知所云了。

因为“乘”虽有多个意思,但与“乖”不相通。

——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吴均平走近作者相关知识中国史传文学是中国历史文学的一部分。

从文学的角度看,它是以历史事件为题材,重在描写历史人物形象的文学作品;从史学的角度看,它是通过运用文学艺术的手段,借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描述,来表达一定历史观的历史著作。

史传文学具有真实性、艺术性、概括性和通俗性的特点。

识记字音饿羸.(léi)沮遏..(jǔ è)嵩.(sōnɡ)帙.(zhì) 须髯.(rán) 蜉.蚁(fú)一、基础考查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A.蚍蜉..(pí fú)卓.效(zhuō)遁.迹(dùn) 宝藏.(zànɡ)B.书帙.(zhì) 勉强.(qiánɡ)羸.弱(léi) 污垢.(ɡòu)C.雨霁.(jì) 嵩.山(Sōnɡ)沮.丧(jǔ) 睢.阳(suī)D.秩.序(chì) 载.重(zài)遏.制(è) 髯.客(rǎn)解析:A项,“卓”读zhuó。

B项,“强”读qiǎnɡ。

D项,“秩”读zhì,“髯”读rán。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练习 Word版含解析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练习 Word版含解析

一、基础考查1.下列加点词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万物之逆.旅也(nì)B.古人秉.烛夜游(běnɡ)C.开琼筵.以坐花(yán)D.飞羽觞.而醉月(shānɡ)解析:选B。

“秉”读“bǐnɡ”。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万物之逆旅..也逆旅:旅舍,客舍B.百代之过客..也过客:旅客,旅行者C.况阳春召我以烟景..烟景:春天烟柳美景D.大块..假我以文章大块:大块的土地解析:选D。

大块:大自然。

3.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典故一项是()A.古人秉烛夜游B.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C.罚依金谷酒数D.飞羽觞而醉月解析:选D。

A项,出自《古诗十九首》:“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B项,引用了“大小谢”的典故。

C项,引用了晋石崇宴客洛阳金谷涧园,赋诗不成者罚酒三觞的典故。

D项,描写的是当时作者行酒如飞、醉于月下的乐事,不是典故。

4.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修辞的一项是()A.浮生若梦,为欢几何B.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C.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D.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解析:选B。

A项,运用了比喻、反问两种修辞;B项,仅引用典故;C项,运用了对偶、拟人两种修辞;D项,用了比喻、拟人两种修辞。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李白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人秉.烛夜游 秉:拿着 B .大块假.我以文章 假:借给 C .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惭:惭愧 D .不有佳咏,何伸.雅怀 伸:伸张 解析:选D 。

2021年高中语文同步练习(粤教版选修 唐宋散文选读)第1单元 4百丈山记(含答案)

2021年高中语文同步练习(粤教版选修 唐宋散文选读)第1单元 4百丈山记(含答案)

语文·选修2/唐宋散文选读(粤教版)4百丈山记朱熹诗歌赏析泛舟朱熹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译文:昨天晚上,江河里的春水顿时涨起来了,这使得大战船漂浮在水面上犹如一根羽毛那样轻了.往日少水时,多少人花费了多少力气也不曾移动巨船一尺一寸,如今好了,船可以自由自在地航行在河流当中.赏析:此诗以泛舟作比喻,深含哲理.一方面可用来比喻悟道时豁然贯穿的自在快乐,一方面也用来比喻行事在时势未到时的盲动无益,和时机成熟时的畅通无阻.文言积累买椟还珠楚人有卖某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缉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者,未可谓善鬻珠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译文:楚国有个珠宝商人,到郑国去卖珠宝.他用木兰制作了一只盒子,用桂和椒所调制的香料来薰盒子,用美玉来装饰,用翠鸟的羽毛来连缀.有个郑国人买了盒子,却把盒里的珠子还给了楚人,这个人可以说是善于卖匣子,不能说是善于卖珠子啊.一、根底考查1.以下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石磴.(dènɡ)淙.淙(zōnɡ)鸟瞰.(kàn) 清澈.(cè)B.潺.潺(chán) 峭.壁(qiào)璀璨..(cuǐ càn) 殚.数(dān)C.博闻强识.(shí) 数.说(shǔ)瀵.涌(fèn) 庵.庙(ān)D.罅.隙(xià) 拾金不昧.(wèi)水声溅.溅(jiān) 沟壑.(hè)解析:A项,"淙〞读 "cónɡ〞; "澈〞读 "chè〞.C项,"识〞读 "zhì〞.D项, "昧〞读 "mèi〞.答案:B2.下面各项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左控.垂崖控:临B.然前瞰.涧水瞰:俯视C.水旱祷焉.焉:语气词D.不可殚.数殚:尽解析:C项,焉:兼词,在这里.答案:C3.以下句子中加点字,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为哪一项() A.日光烛.之B.旦起下.视,白云满川C.石梁跨于其上.,皆苍藤古木D.天下云.集响.应解析:A项 "烛〞,名词作动词,照;B项 "下〞,名词作状语,向下;D项 "云〞 "响〞,像云彩一样,像回声一样,都是名词作状语.答案:C4.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A.⎩⎪⎨⎪⎧至|是那么亦穷.矣觉宇宙之无穷. B.⎩⎪⎨⎪⎧ 终夕潺潺 久而益.蹦老当益.壮 宁移白首|之心C.⎩⎪⎨⎪⎧ 然前瞰涧水 后临.石池州司临.门 急于星火D.⎩⎪⎨⎪⎧十余级|乃得度.乡人凿石容磴以度.解析:C 项 ,临:面对/到达 ,动词;A 项均为 "尽头 ,穷尽〞;B 项均为 "更加〞;D 项均为 "通过〞 .答案:C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5~12题 .登百丈山三里许 ,右俯绝|壑 ,左控垂崖 ,叠石为磴. ,十余级|乃.得度 ,山之.胜盖自此始 . 循.磴而.东 ,即得小涧 ,石梁跨于其上 ,皆苍藤古木 ,虽.盛夏亭午无暑气 .水皆清澈 ,自高淙下 ,其声溅溅然 .度石梁 ,循两崖曲折而上 ,得山门 .小屋三间 ,不能容十许人 .然前瞰涧水 ,后临石池 ,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 .门内跨池,又为石梁,度而.北,蹑石梯数级|入庵.庵才老屋数间,卑庳迫隘.,无足观,独其西阁为胜.水自西谷中循石罅奔射出阁下,南与东谷水并注池中.自池而出,乃.为前所谓小涧者.阁据.其上流,当水石,峻激相搏处,最|为可玩,乃壁其后无所睹.独夜卧其上,那么枕席之.下终夕潺潺,久而益悲,为可爱耳.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 .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低,亦皆历历在眼.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叠,不可殚.数.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假设飞浮来往,或涌或没,顷刻万变.台东径断,乡人凿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那么亦穷矣.余与刘充父、平父、吕叔敬、表弟徐周宾游之,既皆赋诗,以纪其胜.,余又叙次其详如此.而最|其可观者,石磴、小涧、山门、石台、西阁瀑布也.因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呈同游诸君,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年月日记.(一)5.对以下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叠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磴:石台阶B.循.磴而东,即得小涧循:顺着C.阁据.其上流据:拥有D.老屋数间,卑庳迫隘.隘:狭小解析:C项,据:占据,位居.答案:C6.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叠石为磴 十余级|乃.得度自池而出 乃.为前所谓小涧者B.⎩⎪⎨⎪⎧山之.胜盖自此始那么枕席之.下终夕潺潺 C.⎩⎪⎨⎪⎧ 循磴而.东又为石梁度而.北D.⎩⎪⎨⎪⎧虽.盛夏亭午无暑气虽.好游者不能穷也解析:B 项均为 "助词 ,的〞 .A 项 ,乃:副词 ,才/副词 ,是 ,表判断 .C 项 ,而:连词 ,表修饰/表顺承 .D 项 ,虽:连词 ,虽然 ,表转折/连词 ,表假设 ,即使 .答案:B7.以下各句对文章的阐述 ,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这篇游记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方式 ,引导人们去游览百丈山的胜景 .B.文章第2段以 "涧〞为中|心,贯穿着水的描写,详写涧水美的形貌和作者由此而萌生的审美情趣.C.作者认为山庵,壁其后缺乏观,游人不必前往.D.山门伴水,枕席卧闻水韵,但时间长了更加悲伤,不过终究是可爱之景.解析:C项文中作者认为没有什么可看的,但并未说游人可不必前往.答案:C8.将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答案:(涧中)水流清澈,从高处急速流下,发出淙淙的流水声.](2)独夜卧其上,那么枕席之下终夕潺潺,久而益悲,为可爱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答案:唯独在夜里睡在西阁楼上,枕席下面就整夜都响着潺潺的流水声,听久了更感到悲凉,这种情境令人觉得可爱罢了.(二)9.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于林薄.间东南望薄:迫近B.日光烛.之烛:照耀C.不可殚.数殚:尽D.既皆赋诗,以纪其胜.胜:胜景解析:A项,薄:密林.答案:A10.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达百丈山 "最|可观〞的一组是()①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②一峰独秀出③皆假设飞浮来往④下临峭岸,深昧险绝|⑤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叠,不可殚数⑥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A.①②④B.①②③C.③④⑤D.④⑤⑥解析:①是最|后记小结之用;⑥此句不是写百丈山自然景观的,是介绍祠堂的作用 .答案:C11.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这是一篇以刻画山水景物见长的游记.作者没有把笔墨花在记述出游的时间、行程上面,而是着力于描写百丈山的优美风景,抒发对百丈山的喜爱.B.第1段作者侧重在表现其壮美的一面,云海起伏,峰峦绵亘,他选择了独特的视角,把百丈山各种姿态的美展现了出来.C.接着作者以固定的景点,用黄昏和清晨两个不同时间的景观,构思两幅图画,进一步渲染了壮美的特征.前者突出的是色彩绚烂美;后者凸现的那么是云海的变幻美.D.作者以自己的审美判断,对 "最|可观〞与 "未可睹〞的景物进行描绘.对它们 "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目的之一是为了 "告夫欲往而未能者〞.解析:D项 "它们〞错误,应为 "可观者〞.答案:D12.将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叠,不可殚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答案:太阳迫近西山,在余晖横斜照耀之下,群山或紫或翠,重叠相映,数也数不尽.(2)台东径断,乡人凿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答案:石台东面,小路断绝| ,乡里的人在山壁上凿出石级|为路,用以行走,并且在它的东面修造祭神的祠堂,天旱或水涝时在这里向神佛祈祷.三、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7题.朱熹张栻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父松字乔年.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 "天也.〞熹问曰: "天之上何物?〞松异之.就傅,授以?孝经? ,一阅,题其上曰: "不假设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年十八贡于乡,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主泉州同安簿,选邑秀民充弟子员,日与.讲说圣贤修己治人之道,禁女妇之.为僧道者.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访白鹿洞书院遗址,奏复其旧,为?学规?俾.守之.会浙东大饥,宰相|王淮奏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即日单车就道.复以纳粟人未推赏,评职名.纳粟赏行,遂受职名.即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其征,及至| ,那么客舟之米已辐凑.熹日钩访民隐,按行境内,单车屏.徒从,所至|人不及知.郡县官吏惮其风采,至|自引去,所部肃然.凡丁钱、和买、役法、榷酤之政,有不便于民者,悉厘而革之.于救荒之余,随事处画,必为经久之计.有短.熹者,谓其疏于为政,上谓|王淮曰: "朱熹政事却有可观.〞庆元二年,沈继祖为监察御史,诬熹十罪,诏落职罢祠,门人蔡元定亦送道州编管.四年,熹以年近七十,申乞致仕.五年,依所.请.明年卒,年七十一.(有删节)13.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讫:终了,完毕B.为?学规?俾.守之俾:并且C.单车屏.徒从屏:使……退避D.有短.熹者,谓其疏于为政短:诋毁,指摘解析:B项,俾:使.答案:B14.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独端坐以.指画沙|王好战,请以.战喻B.日与.讲说圣贤修己治人之道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C.禁女妇之.为僧道者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D.五年,依所.请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解析:B项,介词,对,向/介词,跟,同;A项均为 "介词,用〞;C项均为 "之,助词,取消主谓结构独立性〞;D项均为助词,附在动词前,构成 "所〞字结构.答案:B15.以下六句话中全都表现朱熹 "善于处(理|政)务〞的一项为哪一项()①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②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③宰相|王淮奏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④复以纳粟人未推赏,评职名⑤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其征⑥随事处画,必为经久之计A.①③④B.②④⑥C.①⑤⑥D.②③⑤解析:②表朱熹重视教育,③为|王淮奏请让朱熹改任他职,④表朱熹的耿直、倔强性格.答案:C16.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朱熹从小就聪明过人,刚能讲话时所提出的问题就让父亲觉得惊奇.后来跟从老师学习?孝经? ,他就用 "不假设是,非人也〞这句话说明了自己的人生志趣.B.朱熹对教育非常重视.在同安县任职时,他挑选本县德才优异的人作为自己的学生加以教育.在南康军任知军时经常到郡学里去与学生讲论学问,他还重修了白鹿洞书院.C.朱熹政绩显著,曾得到皇帝肯定.他能采取灵活合理的措施应对灾荒,帮助百姓渡过难关.他还能做到只身一人深入民间,察访百姓疾苦.D.朱熹在庆元年间被监察御史沈继祖上书诬告十罪,结果皇帝却免掉了沈继祖的职务,取消了他的俸禄,连沈继祖的学生蔡元定也遭到流放.解析:D项,被免职的应是朱熹,蔡元定应是朱熹的学生 .答案:D17.将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答案:C他每有时间便到州郡的学校里去,找一些学生来,和他们讲论学问.(2)会浙东大饥,宰相|王淮奏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即日单车就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答案:C适逢浙东地区发生大饥荒,宰相|王淮上书请求改任朱熹为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并要他马上单人赴任.(3)郡县官吏惮其风采,至|自引去,所部肃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答案:C州县的官吏们害怕他的严峻作风,一听说他到来,有些人甚至|自动弃职逃走;于是,他所管辖的境内,风纪肃然.参考译文: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徽州婺源人.他父亲朱松,字乔年.他从小就聪明过人,刚能够讲话时,父亲指着天告诉他说: "这就是天.〞朱熹问道: "天的上面是什么?〞父亲觉得十分惊奇.到他入学跟从老师读书时,老师教他读?孝经? ,他看过一遍,就在书上写道: "不能这样,就不能算作一个人!〞他曾经和一群小孩子在沙上玩耍,单独一人端端正正坐着用手指在沙地上画,别人一看,原来是一幅八卦图形.十八岁那年,他参加乡贡考试合格,后来考中了绍兴十八年的进士.在出任泉州同安县的主簿期间,他挑选本县德才优异的人当自己的学生,每天给他们讲授古圣先贤讲求自身修养和治理人民的学问,他还下令禁止妇女出家当尼姑道士.淳熙五年,朱熹被任命为南康军知军 .朱熹到任后,为百姓兴利除害.正逢那一年很久没有下雨,出现旱灾,朱熹非常重视救济饥荒的处置措施,救活的百姓很多.事情结束后,朱熹奏请朝廷按照规矩奖赏主动献纳粮食救荒的人.他一有时间便到州郡的学校里去,找一些学生来,和他们讲论学问.还找到了白鹿洞书院的遗址,奏请朝廷重新修复,并亲自制订?白鹿洞书院学规? ,让学生们遵守.适逢浙东地区发生大饥荒,宰相|王淮上书请求改任朱熹为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并要他马上赴任.朱熹以朝廷对南康军主动献纳粮食救荒的人没有给予奖赏,辞谢了这一职务,等到朝廷的奖赏颁发后,他才受职赴任.他接受任命后,随即写信到其他州郡,招募米商,蠲免他们的商税,要他们运粮食到浙东救灾.等他到任时,外地舟船运来的米已经堆积如山.朱熹每天出外调查访问人民的疾苦,走遍浙东全境,都是单人独车,不带随从,所到之地,人们都不知他是什么人.州县的官吏们害怕他的严峻作风,一听说他到来,有些人甚至|自动弃职逃走;于是,他所管辖的境内,风纪肃然.但凡丁钱、和买、役法、榷酤这一类政事,只要有对百姓不方便的地方,朱熹全部予以改正、革除.每次在救济灾荒之后,他都要按照实际情况规划处置,必定作长久之计.有人攻击朱熹,说朱熹不好好处(理|政)务,皇帝对|王淮说: "朱熹处(理|政)务的成绩却大有可观.〞庆元二年,沈继祖任监察御史,上书诬告朱熹,罗列了朱熹十大罪状,皇帝下诏免掉了朱熹的职务,也取消了朱熹的祠官俸禄,朱熹的学生蔡元定也被流放到道州,在地方官吏监管下居住.庆元四年,朱熹以自己快满七十岁为理由,申请退休.庆元五年,皇上同意了他的请求.庆元六年,朱熹逝世,享年七十一岁.四、能力迁移18.(得)以下各项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此余之所得.也(?游褒禅山记?)(得到,获得)B.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希望)C.似诉平生不得.志(?琵琶行并序?)(实现,成功)D.此言得.之(?六国论?)(适宜、得当)E.吾得.兄事之(?鸿门宴?)(副词,必须,应该)解析:B项,得:能够,可以.答案:B19.(乃)对以下各句中的 "乃〞字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①陈胜吴广乃.谋曰②假设事之济,此乃.天也③家祭无忘告乃.翁④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⑤断其喉,尽其肉,乃.去⑥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⑦天下胜者众矣,而霸者乃.五A.①④相同,⑥⑦不同B.①②④相同,⑥⑦不同C.①④⑤相同,②⑦相同D.①③不同,②④相同解析:①副词,于是,就;②副词,是;③代词,你的;④副词,于是;⑤副词,才;⑥副词,竟;⑦副词,只,仅仅.答案:A20.(句式类型)以下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B.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D.是社稷之臣也解析:C项为状语后置句;A、B、D三项均为判断句.答案:C21.(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的问题.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饲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单独回.(1)这首|咏梅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答案:运用了衬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是注重环境的衬托和情感的渲染来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2)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答案: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假设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才单独离开.22.(语言运用)为下面的新闻拟一那么标题.不超过15字.本报讯昨日,福建省同安县工作人员在同安区洪塘镇一处温泉泉眼附近撤除旧房时,在地基下无意发现一块石碑,上面的题字疑似宋代大理学家朱熹的真迹.文史专家称,如果石碑确为朱熹真迹,将有极高的研究价值.这块石碑风化严重,通体微黑,碑高约150 cm ,宽约60 cm ,厚约11 cm ,正面可见碑刻 "天下第|一泉- -朱熹〞字样,有些小字无法识别.同安文史专家颜立水看了石碑照片后,查阅了相关资料.他表示, "天下第|一泉〞的字迹与翔安小盈岭的 "同民安〞相似,但又不同.从风化程度上来看,并不像近年刻的,可惜石碑没写具体年号,如果有,就能区分是不是朱熹所题了.颜立水说,在厦门,目前有史料可考的温泉始于明代,宋代那么没有记载.发现 "天下第|一泉〞石碑的地方,在民国版?同安县志?里记载为 "小崎温泉〞,之前的记载还有待查阅.朱熹在同安任职时,留下30多处石刻,绝|大多数都是摩崖石刻,仅 "郭岩隐安乐窝〞一处是碑刻;如果此次发现的碑刻确为朱熹所题,将有极高的研究价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答案:(例如)福建同安发现疑似朱熹碑刻真迹.不要自欺欺人原文: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 ,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 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那么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大学?)译文: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品德低下的人在私下里无恶不作,一见到品德高尚的人便躲躲闪闪,掩盖自己所做的坏事而自吹自擂.殊不知,别人看你自己,就像能看见你的心肺肝脏一样清楚,掩盖有什么用呢?这就叫做内心的真实一定会表现到外表上来.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曾子说: "十只眼睛看着,十只手指着,这难道不令人畏惧吗?〞财富可以装饰房屋,品德却可以修养身心,使心胸宽广而身体舒泰安康.所以,品德高尚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评析:要做到真诚,最|重要,也是最|考验人的一课便是 "慎其独〞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谨慎,简而言之,就是人前人后一个样.人前真诚,人后也真诚,一切都发自肺腑,发自内心,发自我全部的感官,就像手脚长在我自己身上一样自然自如,一样真实无欺,而不是谁外加于我的 "思想改造〞,外加于我的清规戒律.这是从正面来说.从反面来说, "假设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自欺欺人,掩耳盗铃,总有东窗事发的一天 .。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种树郭橐驼传》《石钟山记》同步练习(含解析)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种树郭橐驼传》《石钟山记》同步练习(含解析)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种树郭橐驼传》《石钟山记》同步练习(含解析)《种树郭橐驼传》《石钟山记》综合训练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种树郭橐驼传郭橐驼①,不知始何名。

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

驼闻之曰:“甚善。

名我固当。

”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

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他植者则不然,根拳②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

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

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吾又何能为哉?”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

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

吾小人辍飧饔③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

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

”传其事以为官戒。

选自《柳宗元集》注释:①橐(tuó)驼:骆驼。

这里指驼背。

郭橐驼因驼背而得名。

②拳:拳曲,伸展不开。

③飧(sūn)饔(yōng):飧,晚饭。

饔,早饭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阶段综合测评3(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阶段综合测评3(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阶段综合测评(三) (第五单元)(教师用书独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其责人也详.(详细)怠者不能修.(进修)B.小挫益厉.(发奋自厉)故虽并.天下(兼并)C.能以兵尝.敌(试探)彼将强.与吾角(勉强)D.则拳蹙..而不遂(弯曲,皱缩)则何虑不跨两汉、轶.三代(超过)C [C项,强:偏偏,偏要]2.下面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B.多才与艺人..也C.至于..李唐,不可遍举D.一静可以..制百动D [“可以”意义同现代汉语。

A、B、C三项是古今异义词。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是( )例句:此用长短..之术也A.尺棰.当猛虎B.详,故人难于为善.C.则谗谀者自远.矣D.内.以欺于心B [B项与例句均为形容词作名词。

A、D两项为名词作状语。

C项为形容词用作动词。

] 4.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 )例句:闻古之.人有舜者A.得吾说而存之.B.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C.有之.而不用D.辍耕之.垄上B [B项,助词,的。

A项,代词,它。

C项,代词,贤才。

D项,动词,到,往。

]5.下列句子中,不属于状语后置句式的一项是( )A.不责人以细过B.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C.马踶不已,坠于地,伤焉D.争道长乐坂下C [A、B、D三项均属状语后置句。

A项,正常语序为“不以细过责人”;B项,正常语序为“泰山于前崩而色不变”;D项,正常语序为“(于)长乐坂下争道”。

]二、阅读理解(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9分,每小题3分)与宁静的乡村相比,城市是一种结构复杂、功能多样的矛盾组合体。

一方面,它是理性的,人们必须遵守的法规、程序等不胜枚举;另一方面,它又是感性的,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色彩、声音、味道以及不透明的心理活动。

这两方面既相互交织,又相互排斥,使城市不断陷入困境,同时也激发出城市特有的活力。

2019-2020学年语文苏教版选修实用阅读训练:第19课 唐宋古文运动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语文苏教版选修实用阅读训练:第19课 唐宋古文运动 Word版含解析

一、基础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姑且.(qiě)绿.阴(lù)暂.时(zhàn) 野心勃.勃(bó)B.间.断(jiān) 书页.(yē)辰.钟(chén) 痴.态可掬(chī)C.增.加(zēnɡ) 旅.客(lǔ)昼.夜(zhòu) 阴阳潜.移(qiǎn)D.神秘.(mì) 感慨.(kǎi)渺茫.(mánɡ) 血.气旺盛(xuè)答案:D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意趣踌躇天真烂漫野心勃勃B.圆滑谦让热涨冷缩围炉拥衾C.屡次凭窗阴阳潜移情头意合D.刑笞口碑饥寒交迫珠联碧合答案:A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有人说日本汽车比德国汽车更舒适,也有人说德国汽车比日本汽车更稳重,但这________只是个人的不同感受,购车人还是要亲自驾驶一下才能作出判断。

②世界上生产维生素C最先进的两步发酵法技术是由我国发明的,由于制药成本大大降低,迫使两个国际药业巨头“辉瑞”和“罗氏”也不得不________这一技术。

③终于回到了魂牵梦萦的故乡,再次走上熟悉的大街小巷,________想起许多童年的往事。

A.毕竟沿用难免B.毕竟采用不免C.究竟沿用不免D.究竟采用难免答案:B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俗话说,隔层肚皮隔条心,在婆婆面前,我是一个谨慎的媳妇,这么多年来与婆婆相.敬如宾...,从没有红过脸。

B.那次在南宁,突然发现站在面前的是当年和我同在一个村插队的老朋友,虽然二十多年没见,我们仍一见如故....。

C.近几年,黄河、岷江的部分河段多次出现枯水现象,面对这种江河日下....的情况,人们已开始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问题。

D.“渐”的本质是“时间”。

时间我觉得比空间更为不可思议....,犹之时间艺术的音乐比空间艺术的绘画更为神秘。

答案:D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近日,国家发改委宣布,自12月1日起解除年初成品粮及粮食制品、食用植物油、猪肉和牛羊肉及其制品、乳品、鸡蛋等食品类商品的临时价格干预措施。

【高中议论文阅读】“唐代古文运动的胜利”阅读答案

【高中议论文阅读】“唐代古文运动的胜利”阅读答案

【高中议论文阅读】“唐代古文运动的胜利”阅读答案一般论述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唐代古文运动的胜利,是我国散文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它打垮了骈文的长期统治,开创了散文的新传统。

韩愈、柳宗元是司马迁以后最大的散文作一般论述文阅读(9每个子问题得3分分)唐代古文运动的胜利是中国散文发展的转折点。

它打破了骈文的长期规律,创造了新的散文传统。

韩愈和柳宗元是继司马迁之后最大的散文作家。

他们在理论上奠定了散文创作的基础,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创作实践中树立了榜样。

他们创造了一种摆脱刻板印象、遵循语言自然音节、自由表达的写作风格。

他们不仅恢复了散文的历史地位,还普及了散文的实用范围,使散文在传统的书籍写作之外,找到了一个广阔的花园,在日常生活中表达自己的风景、抒情和志向。

中唐时代,传奇小说和古文并兴,二者是互为影响的。

古文运动解放了文体,使着意好奇的传奇家,得到更自由的表现形式,因而促进了传奇小说的发展;传奇小说的题材和表现方法,也给古文家以借鉴,因而也有利于古文运动的推广和成功。

韩愈、沈亚之都是把二者统一起来的。

他们既提倡古文,也写作传奇小说。

第二页共8页但是,从晚唐五代到北宋初,古文运动实际趋向衰落,骈文恢复了统治地位。

原来古文运动,就形式说,是对骈文的革新运动。

但是骈散文之间并无绝对严格的分界线。

韩柳古文并未废除骈词俪句固不必说;在韩愈提倡古文,反对““粗话”的当时,裴度就持反对的意见,以为“写作和写作的区别在于气势的高度和思想的深度,而不是篇章和句子的裂缝以及音韵的浪费(《寄李翱书》)换句话说,本文关注的是思想内容,而不是骈文的形式。

完全从形式的角度反对骈文,意义不大。

裴杜也批评韩愈恃其绝足,往往奔放,不以文立制,而以文为戏”从韩愈古文的内容来看,这是一种批评。

当时古文运动的广泛影响,与韩柳散文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密切相关。

韩流之后,社会矛盾进一步发展。

不仅诸侯国和城镇分离主义者的分裂是无法弥补的,而且还爆发了一场伟大的农民起义。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唐宋散文选读(粤教版练习):第一单元第1课小石城山记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唐宋散文选读(粤教版练习):第一单元第1课小石城山记含答案

第1课小石城山记你“少时陈力希公侯,许国不复为身谋",然而“永贞革新"的失败使你被贬南夷,辘辘南行的车轮辗碎了你峨冠博带的梦。

但是,岭南的瘴疫并不能将你击倒,你尽自己微薄之力造福永州百姓。

你打了井、办了学、放了奴婢,在这片蛮荒之地营造出一片绮丽的风景.你以一带罪之身,化身为绵绵细雨,无声无息地滋润着岭南万物.在你身后是一个但求无愧于心的灵魂,是祖国边陲的一抹绿意,细雨湿衣看不见,浸润万物显芳华.(选自百度文库)美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方。

字体赏美文也说柳宗元江南春小时候读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总是疑问,天上下雪,江上结冻,怎么能够钓鱼?我开始怀疑柳宗元是不是诗人。

随着我对文学的了解,我对柳宗元佩服起来:诗要虚实结合.柳宗元不愧是中唐诗笔,非《江雪》不能表达柳宗元的心情:孤寂、无奈、凄冷、事业难就。

只有悟透《江雪》才能读懂柳宗元.柳宗元只在世间生活四十七个春秋,但是他却与韩愈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韩愈并称韩柳.柳宗元散文凄厉泣丽.散文是作者心声,是作者心底的泪.《捕蛇者说》《童区寄传》《种树郭橐驼传》《愚溪记》《石城山记》柳宗元这些散文如云锦亮丽,如明月明亮,如长江澎湃,如太阳绚烂。

江南春每次读柳宗元这些散文,恨自己不能够认识柳宗元。

柳宗元这些散文有的激烈如火光,有的凄哀似丧亲,有的愤慨如天怒。

柳宗元一生是部戏剧,高潮扣人心弦;柳宗元的一聊生、社会黑暗!这就是柳宗元,文不讨当政者喜,人不讨皇帝欢,人民却喜欢!(选自散文吧,有删改)【课内挖掘】(一)面对僻远、冷落、荒凉的边境,回望那浮云遮望眼的长安,自己满腔尚未实现的抱负在忧患之中渐渐沉淀成对当地百姓浓烈的爱。

于是,他用爱来承担浓重的忧愁,他兴办学堂、禁止巫术、垦荒屯田、种树植株、推广草药,他深谙边疆的百姓更苦,边境更需要发展。

几年的时间里,他在柳州做出了大量功绩。

他自己甘为愚人,任劳任怨,把忧愁留给自己,把爱毫无保留地献给了柳州的百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宋古文运动(节选) 》阅读练习及答案所谓“古文”,是对骈文而言的。

先秦两汉的散文,特点是质朴自由,以散行单句为主,不受格式拘束,有利于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

自南北朝以来,文坛上盛行骈文流于对偶、声律、典故、词藻等形式,华而不实,不适于用。

唐玄宗天宝年间至中唐前期,萧颖士、李华、元结、独孤及、粱肃、柳冕,先后提出宗经明道的主张,并用散体作文,成为古文运动的先驱。

韩愈、柳宗元则进一步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古文理论,并写出了相当数量的优秀古文作品,成为唐代古文运动的代表。

韩愈、柳宗元倡导古文是为了推行古道,为了复兴儒学。

所以,他们的古文理论都把明道放在首位,不过韩特别强调儒家的仁义和道统,柳则主张“以辅时及物为道”。

显而易见,韩、柳所倡导的古文运动,在文学上是利用复古的旗帜从事文学革新,推动文学前进。

中唐古文运动,虽然在当时文坛上取得了胜利,但骈文并未就此匿迹,晚唐以后,它还在继续流行。

五代到宋初,浮靡华丽的文风再度泛滥,前蜀牛希济在他的《文章论》中曾提出:当时文章“忘于教化之道,以妖艳为胜”。

宋代的古文复兴,要到欧阳修倡导之后,才形成一场运动。

欧阳修凭借其政治地位,大力提倡古文,带动了一支写作队伍。

他的同辈苏洵,学生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苏轼门下又有黄庭坚、陈师道、张耒、秦观、晁补之等人,都是古文能手,各树旗帜,扩大影响,从而使宋代古文运动达到波澜壮阔的地步。

宋代古文运动的主要特点,第一是主张明道,第二是不高谈学习先秦两汉而直接取法韩愈。

因此,宋代古文,进一步奠定了韩、柳开创的新的书面语言的基础,更有利于表达思想,也更便于为人们接受,发扬了他们开创的新的散文传统的精神。

明人朱右把欧、曾、王、三苏六家与韩、柳合称为“八先生”,茅坤编选了(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宋古文,取得了分庭抗礼的地位。

明代宋濂、唐顺之、王慎中、归有光等人以及清代桐城派、阳湖派古文之所以取得一定成就,追根溯源,无一不是受到唐宋古文运动的启发或影响。

唐宋古文运动,可说是中国散文发展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15.下面选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韩愈、柳宗元利用复古的旗帜倡导古文运动,从事文学革新,推动文学前进的目的,是推行古道,复兴儒学。

B.流于对偶、声律、典故、词藻等形式,华而不实,不适于用的骈文并未因为古文运动的兴起而匿迹,晚唐以后,乃至宋初,它们仍有市场。

C.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人,在欧阳修的带领下,取法韩愈,各树旗帜,使宋代古文运动取得了与唐代古文运动分庭抗礼的地位。

D.韩愈、柳宗元各自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古文理论,韩愈特别强调儒家的仁义和道统,柳宗元则主张“以辅时及物为道”。

16.结合选文,概括唐代古文运动的起因和过程。

(6分)
17.选文划线处引牛希济《文章论》“忘于教化之道,以妖艳为胜”,有什么作用?(6分)
参考答案:
15.D(“各自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古文理论”中“各自”错。

) 16.①南北朝以来,文坛上盛行骈文(1分),华而不实,不适于用(1分)。

②古文运动的先驱提出宗经明道的主张(1分),并用散体作文(1分);③韩愈、柳宗元提出完整的古文理论(1分),并进行古文创作(1分)。

(共6分)
17.批判五代到宋初浮靡华丽的文风再度泛滥的现象(2分),有力说明唐代古文运动还没有彻底革除骈文的流行(或写“虽然中唐古文运动在当时文坛上取得了胜利,但骈文并未就此匿迹’’给2分),为下文交代宋代古文运动的产生做伏笔(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