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成因与防治论文

合集下载

《2024年浅谈雾霾天气成因及治理措施》范文

《2024年浅谈雾霾天气成因及治理措施》范文

《浅谈雾霾天气成因及治理措施》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雾霾天气频繁出现,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雾霾不仅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还对交通、农业、能源等多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了解雾霾天气的成因,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对于保护环境、维护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雾霾天气的成因及治理措施进行浅谈。

二、雾霾天气的成因1. 自然因素(1)气象条件:静风、逆温等气象条件容易导致污染物在低空积聚,形成雾霾。

(2)空气湿度:高湿度有利于雾的形成,而低湿度则有利于霾的形成。

2. 人为因素(1)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废气等是雾霾形成的主要来源。

(2)交通排放:汽车尾气、机动车排放的颗粒物等也是雾霾的重要组成部分。

(3)生活污染:建筑工地、道路扬尘、农村生物质燃烧等也是雾霾的来源之一。

三、治理雾霾天气的措施1. 调整能源结构(1)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2)控制煤炭消费:严格限制高污染、高耗能行业的煤炭消费,提高煤炭利用效率。

2. 加强工业污染治理(1)严格执行环保法规:对排放超标的工厂进行严厉处罚,并责令其限期整改。

(2)推动工业绿色化: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环保设备,减少污染物排放。

3. 控制交通排放(1)推广新能源汽车:鼓励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减少传统燃油车的数量。

(2)优化交通结构:发展公共交通,提高公共交通的覆盖率和便捷性,减少私家车出行。

4. 增加绿化面积(1)城市绿化:加大城市绿化力度,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吸收空气中的污染物。

(2)植树造林:在农村和山区种植更多的树木,提高森林覆盖率,减缓雾霾天气的影响。

5.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1)开展环保宣传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2)倡导绿色生活方式:鼓励公众采取绿色生活方式,如节约用电、减少浪费等。

四、结论雾霾天气的治理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2024年论雾霾天气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范文

《2024年论雾霾天气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范文

《论雾霾天气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篇一论雾霾天气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一、引言近年来,雾霾天气逐渐成为我国许多城市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

雾霾不仅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对人体健康、交通、农业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雾霾天气的成因、危害以及防治措施进行详细论述。

二、雾霾天气的成因雾霾天气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工业生产、汽车尾气等排放的污染物是雾霾形成的主要来源。

其次,城市绿化不足、道路扬尘等也是造成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

此外,气候条件如静风、逆温等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进一步加剧了雾霾天气的形成。

三、雾霾天气的危害1.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雾霾天气中的污染物可吸入人体肺部,对呼吸道、肺部等产生严重影响,引发各种疾病,如支气管炎、哮喘、肺癌等。

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儿童、孕妇等群体,危害更为严重。

2. 对交通的影响:雾霾天气能见度低,影响交通安全,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3. 对农业的影响:雾霾天气中的污染物会附着在植物表面,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导致农作物减产。

四、防治雾霾天气的措施1. 源头控制:加强工业污染、汽车尾气等污染源的治理,推广清洁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

2. 城市绿化:增加城市绿化面积,种植能够吸收污染物的植物,提高城市绿化率。

3. 改善气候条件:通过人工影响天气等手段,改善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气候条件。

4.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5. 政策法规: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法规,加大对违法排放行为的处罚力度,推动企业自觉遵守环保法规。

6. 区域联防联控:实施区域联防联控策略,协同治理雾霾天气,共同保护环境。

五、结论雾霾天气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对人类健康、交通、农业等方面产生了严重影响。

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源头控制污染物排放、加强城市绿化、改善气候条件、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制定政策法规以及实施区域联防联控等多方面入手。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减少雾霾天气的发生,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

《2024年雾霾的成因和治理》范文

《2024年雾霾的成因和治理》范文

《雾霾的成因和治理》篇一雾霾的成因与治理一、引言近年来,雾霾问题日益严重,频繁出现在我国各大城市,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雾霾不仅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因此,探讨雾霾的成因和治理方法,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二、雾霾的成因1. 自然因素(1)气候条件:静稳天气、逆温等气象条件有利于污染物在空气中滞留,形成雾霾。

(2)地理环境:地形地貌、植被覆盖等因素也会影响雾霾的形成。

2. 人为因素(1)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粉尘、废气等污染物是雾霾形成的主要来源之一。

(2)交通排放:汽车尾气、柴油机排放等是雾霾形成的另一重要原因。

(3)生活污染:生活垃圾、农村焚烧等也是形成雾霾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三、雾霾的治理针对雾霾的成因,我们需要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治理,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治理方法:1. 减少污染源排放(1)加强工业污染治理:严格实施环保法规,加大企业污染治理力度,提高工业污染排放标准。

(2)控制交通排放:推广新能源汽车,优化交通结构,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3)改善生活环境: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禁止农村焚烧等行为。

2. 增加环境容量(1)植树造林: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裸地扬尘。

(2)水体治理:保护水源地,减少水体污染,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3)建设生态屏障:在重点区域建设生态屏障,减少污染物扩散。

3. 提高治理技术(1)加强科技创新:加大对环保技术的研发力度,推广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备。

(2)智能化监测:建立智能化的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实时监测空气质量,为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3)区域协同治理:加强区域间的协同治理,共同应对雾霾问题。

四、结论与展望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我们可以有效地减少雾霾的形成和扩散,改善空气质量。

同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雾霾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

我们应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创新治理技术,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2024年雾霾天气的成因、治理与预防》范文

《2024年雾霾天气的成因、治理与预防》范文

《雾霾天气的成因、治理与预防》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雾霾天气已成为我国许多城市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

雾霾不仅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还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因此,深入了解雾霾天气的成因、有效的治理和预防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雾霾天气的成因、治理与预防进行探讨。

二、雾霾天气的成因雾霾天气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大气中悬浮颗粒物的增加是导致雾霾的主要原因。

这些颗粒物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汽车尾气、建筑施工等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

其次,气象条件也是影响雾霾形成的重要因素。

如静风、逆温等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导致污染物在大气中积聚,从而形成雾霾。

此外,城市绿化不足、道路扬尘等也是导致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

三、雾霾天气的治理针对雾霾天气,我们需要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治理。

首先,政府应加强环境保护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严格控制工业生产、汽车尾气等污染源的排放。

同时,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对违法排放污染物的企业和个人进行严厉处罚。

其次,推广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如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煤炭消耗,从而减少污染物排放。

此外,加强城市绿化,提高城市植被覆盖率,有助于吸收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减轻雾霾天气的影响。

四、雾霾天气的预防预防雾霾天气的发生,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如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鼓励公共交通出行,减少汽车使用等。

其次,加强环境保护教育,让公众了解雾霾天气的成因和危害,学会如何预防和应对雾霾天气。

此外,政府应加大对环保科技的研发和投入,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为治理雾霾天气提供技术支持。

五、总结雾霾天气是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进行治理和预防。

首先,我们要了解雾霾天气的成因,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其次,政府应加强环保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大对环保执法力度的投入,对违法排放污染物的企业和个人进行严厉处罚。

《2024年雾霾天气的成因、治理与预防》范文

《2024年雾霾天气的成因、治理与预防》范文

《雾霾天气的成因、治理与预防》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雾霾天气已经成为我国许多城市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

雾霾不仅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还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因此,了解雾霾天气的成因、治理与预防措施,对于保护环境、维护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二、雾霾天气的成因雾霾天气主要由细颗粒物(PM2.5)等污染物组成,其成因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粉尘等污染物是雾霾天气的主要来源之一。

2. 汽车尾气: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汽车尾气排放的污染物也是雾霾天气的重要来源。

3. 气象条件:静稳天气、逆温等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消散,使得污染物在空气中积累,形成雾霾天气。

4. 城市绿化不足:城市绿化不足、裸土裸地多等因素也会导致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增加,从而加剧雾霾天气的形成。

三、雾霾天气的治理针对雾霾天气的成因,需要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治理:1. 强化工业污染治理:加大对工业企业的排放监管力度,严格实施排放标准,减少工业污染物的排放。

2. 推动绿色出行: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骑行、步行等低碳出行方式,减少汽车使用,降低汽车尾气排放。

3. 改善气象条件:通过人工增雨、增加城市绿化等方式改善气象条件,促进污染物的扩散和消散。

4. 实施区域联防联控: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协调,共同应对雾霾天气,实现区域环境质量的整体改善。

5. 加大科技投入:研发和应用环保技术,提高污染治理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

四、雾霾天气的预防除了治理外,预防雾霾天气的发生也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1.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责任感,引导公众养成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

2. 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建立完善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及时掌握空气质量状况,为治理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3. 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向绿色、低碳、循环方向发展,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2024年论雾霾天气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范文

《2024年论雾霾天气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范文

《论雾霾天气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篇一论雾霾天气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一、引言近年来,雾霾天气已经成为全球许多城市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

这种由大量细颗粒物组成的空气污染现象,不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也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雾霾天气的成因、危害以及有效的防治措施。

二、雾霾天气的成因雾霾天气的形成主要源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静风、逆温等气象条件,这些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

人为因素则主要包括工业排放、汽车尾气、建筑扬尘等。

这些污染物在大气中积累,形成雾霾天气。

三、雾霾天气的危害1.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雾霾天气中的细颗粒物可以深入肺部,甚至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长期暴露在雾霾环境中,可能导致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2. 对交通安全的危害:雾霾天气能见度低,影响交通安全,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3. 对生态环境的危害:雾霾天气会导致植物生长受阻,破坏生态平衡。

4.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雾霾天气会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四、防治雾霾天气的措施1. 源头控制:通过加强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等污染源的治理,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这包括实施严格的环保法规,推广清洁能源等。

2. 绿色出行:鼓励人们使用公共交通、骑行或步行等低碳出行方式,减少私家车出行,从而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3. 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提高城市的绿化覆盖率,可以有效地吸收大气中的污染物,改善空气质量。

4. 气象调控:利用气象手段,如人工增雨等,降低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

5. 监测与预警:建立完善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实时监测空气质量,及时发布雾霾预警信息,使人们能够提前采取防护措施。

6. 科普宣传:加强公众的环保意识教育,使人们认识到雾霾天气的危害和防治的重要性,引导人们养成环保的生活习惯。

7. 区域协同治理:由于空气污染具有跨区域性,因此需要各地区协同治理,共同应对雾霾天气。

《2024年雾霾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范文

《2024年雾霾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范文

《雾霾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雾霾问题逐渐成为我国乃至全球关注的焦点。

雾霾不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还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影响。

因此,对雾霾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有效的治理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雾霾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二、雾霾成因分析1.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是雾霾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气象条件如静风、逆温等会导致空气流动性差,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此外,气候干燥、降水减少等也会加剧雾霾的形成。

2. 人为因素(1)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是雾霾的主要来源之一。

(2)交通排放:机动车尾气排放的颗粒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污染物也是雾霾形成的重要因素。

(3)农业活动:农业活动产生的扬尘、氨气等也会对雾霾的形成产生一定影响。

(4)生活污染:生活垃圾、建筑工地扬尘等也是雾霾的来源之一。

三、治理对策1. 调整能源结构,推广清洁能源调整能源结构是治理雾霾的重要措施之一。

应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减少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依赖。

同时,加强对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监管,推动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

2. 控制交通排放,提高车辆尾气排放标准交通排放是雾霾的重要来源之一。

应加强对机动车尾气排放的监管,提高车辆尾气排放标准,推广新能源汽车,鼓励绿色出行方式,减少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

3. 加强城市绿化,提高空气质量城市绿化是改善空气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应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增加绿地面积和植被覆盖率,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自净能力。

同时,加强对建筑工地的管理,减少扬尘污染。

4. 强化法律法规,严格执法监督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是治理雾霾的重要保障。

应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管和执法力度。

同时,加强对环保意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四、结论雾霾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2024年雾霾的产生机理及防治对策措施研究》范文

《2024年雾霾的产生机理及防治对策措施研究》范文

《雾霾的产生机理及防治对策措施研究》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雾霾问题日益严重,成为我国许多城市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

雾霾不仅影响空气质量,还对人类健康、交通出行、农业生产等方面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研究雾霾的产生机理及防治对策措施,对于改善环境质量、保障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二、雾霾的产生机理雾霾是由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组成,主要包括PM2.5、PM10等细颗粒物。

其产生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自然因素:气象条件是影响雾霾产生的重要因素。

如静风、逆温等气象条件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容易导致雾霾的形成。

此外,沙尘暴等自然现象也会加剧雾霾的严重程度。

2. 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粉尘等污染物是雾霾的主要来源之一。

特别是煤炭、钢铁、化工等行业的排放,对PM2.5等细颗粒物的贡献较大。

3. 交通排放:机动车尾气排放是城市雾霾的主要来源之一。

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在大气中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二次污染物,进一步加剧雾霾的严重程度。

4. 生活污染:生活垃圾、秸秆焚烧等行为也会产生大量的细颗粒物,对雾霾的形成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防治对策措施针对雾霾的产生机理,我们需要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以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空气质量。

具体措施如下:1. 政策法规: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法规,加大对工业排放、交通排放、生活污染等方面的监管力度。

同时,加强政策引导,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

2. 能源结构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依赖。

推广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降低能源消耗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

3. 工业污染治理:加强对工业企业的排放监管,推动企业进行污染治理设施的建设和改造。

对于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实施更加严格的排放标准,确保达标排放。

4. 交通管理:加强交通管理,限制高排放车辆的行驶,推广新能源汽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雾霾的成因与防治
摘要:
历史数据表明,近50年来中国雾霾天气总体呈增加趋势,且持续性霾过程增加显著。

从空间分布看,霾日数呈现东部增加西部减少趋势。

其中,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增加最快。

从今年春天开始,我国中东部地区逐渐出现轻雾天气,随着时间的推移,轻雾、雾和霾的范围逐渐加大、程度逐渐加剧;特别是北京天津等地雾霾连续数日,严重的影响了市民的生活质量。

而霾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对人体和生态环境都有很严重的影响。

对此,我决定对雾霾成因和其成分分析及防治问题进行研究,从而建立解决此类问题的模型。

关键词:雾霾成因防治PM 2.5环保
正文:
历史数据表明,近50年来中国雾霾天气总体呈增加趋势,且持续性霾过程增加显著。

从空间分布看,霾日数呈现东部增加西部减少趋势。

其中,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增加最快。

今春开始,我国中东部地区逐渐出现轻雾天气,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轻雾、雾和霾的范围逐渐加大、程度逐渐加剧;特别是北京天津等地雾霾连续数日,严重的影响了市民的生活质量。

而霾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包括数百种大气化学颗粒物质。

如矿物颗粒物、海盐、硫酸盐、硝酸盐、有机气溶胶粒子、燃料和汽车尾气等,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都有很严重的影响。

那么,雾霾的成因是什么?对环境和人体有何影响?对于我们居民来说,应如何防治?政府及相关环保部门应如何应对?我们对化石燃料燃烧而产生的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氮氧化物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的防治有什么深刻的认识?
1.雾霾的成因
由于我国中东部地区冷空气势力较弱;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风力较小;大气层结构稳定;一些地区受降水和地面水汽蒸发的影响,使得近地面空气的相对湿度越来越大,却极少降雨;在这种稳定的天气形势下,空气中的污染物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都不容易向外扩散,使得污染物在大气的浅层积聚,从而导致污染的状况越来越严重。

这些是雾霾天气持续的自然因素,而人为方面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大气污染物排放负荷巨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3)》指出,社会化石能源消费增多造成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逐年增加,是我国近年雾霾天气增多的最主要原因。

2010年,我国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排放总量都超过2200万吨,位居世界第一,工业烟粉尘排放量为1446.1万吨,均远超出环境承载能力。

在2012年全世界燃烧的70亿吨标准煤中,中国就烧了36亿吨,占了51%,排放出的废气可想而知。

并且冬季取暖北方大部分地区燃煤量大幅增加,导致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急剧上升。

受大气环流及大气化学的双重作用,城市间大气污染相互影响明显,相邻城市间污染传输影响极为突出,以北京为例,PM2.5气体的产生大约有30-40%来自原始排放,20-30%来自大气中的光化学转化,30-40%来自区域输送。

京津冀近周边的沙尘层引发污染,输送至本地,与本地的污染大陆性气溶胶混合,加重了污染。

而汽车尾气污染问题也不能忽视,此外大气污染物的排放还包括居民生活(烹饪、热水),以及地面灰尘。

2.雾霾的影响
雾霾对公路、铁路、航空、航运、供电系统、农作物生长等均产生重要不良影响。

雾、霾会造成空气质量下降,影响生态环境,其中直接有害人体健康的主要是PM2.5,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而在雾霾天气时,城市中空气污染物不易扩散,空气中往往会带有细菌和病毒,极易导致传染病扩散和多种疾病发生。

雾中水分的作用加重了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物质的毒性,危害人体健康。

尤其冬季遇雾、霾天气时,若空气污染严重可能形成烟尘或黑色烟雾等毒雾,严重威胁人的生命和健康。

3.雾霾的防治
对雾霾的治理,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

PM2、5等微粒,是污染大气的主要‘物质,也是很好的凝结核。

而大气中的水分,具有吸收、粘结、固定‘微粒’的功能。

因此,人工向空中输送“水分”,改善区域小气候,是净化大气、影响成云致雨的天气形势,是治理区域大气污染的有效方法。

人工主动干预生态天气系统,以大气运动为条件,水分为因子,从水循环的‘水分’开始调控;降落地表的宏观水分,增加地表面的湿度,固定粉尘;水汽蒸发的微观‘水分’,增加大气的密度,改变空中大气的物理状态;地理空间的宏观、微观‘水分’,加大天地之间的‘物理量’,形成天地之间降水的‘同位素’条件交互耦合反馈成云致雨的天气系统。

人工水汽,随着气流上升运动,紊乱扩散混合,增加空间大气的密度,水分发生随机性的自组织的混沌的内外潜热的交换,复杂多变的温度、气压的变化,连续的物质、能量的转化,混乱的热力结构、动力结构和势能、动能的改变,通过涨落,空气中水分在“露点”饱和、凝结、相变,沾附在凝结核上,产生云滴或冰晶,涌现出新的“信息”物质的云
层结构,水分子从无形体的微观气态水混乱运行的形态,到宏观实体物质降水粒子的状态转化。

以人工主动干预的科学技术手段,空中水分降尘,成云致雨、降水净化大气的机制。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空气中总悬浮颗粒数,改善雾霾天气,达到治理的目的
对政府而言,加强环保立法,完善法律制度才是解决包括雾霾在内的大气污染的根本途径。

可以修改《环境保护法》及《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相关环保法律。

改善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

大力推广新型能源,提高环保意识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从能源消耗产业结构的关系考察,2011年我国能源消耗总量为34.8亿吨标准煤,其中70%是工业部门消耗的,24.3亿吨,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为61.9亿吨。

其中,冶金、建材、火力发电、石油炼化、化工、重型装备制造等六大行业消耗的能源又占工业总能耗的79%。

所以工业废气排放是形成雾霾的主要源头。

为此,国家一定要加大对工业部门的监管力度,在保证经济高效快速发展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使用,或加大对燃料燃烧废气的加工和处理,降低化石燃料占一次能源的比重,增加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

从工业布局考察,我国的重化工业主要集中在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

华北地区高耗能的钢铁工业的比重过高,仅河北省的粗钢生产能力约占全国的六分之一,而且中小钢铁企业数量多,能耗高。

所以,必须优化钢铁工业布局,减少华北地区的钢铁产能,逐步关停那些能效低,污染大的中小型钢铁企业。

提高燃料使用效益,从而降低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废气排放。

减少空气中氮氧化物的含量,以减轻雾霾对城市和人体的影响。

另外对于汽车废气这一污染的主要原因,强制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可以明显改善尾气排放对大气造成的的污染。

其中三效催化剂(TWC)法是净化汽车尾气的有效手段。

贵金属(Pt、Pd、Rh)搭载在Al2O3或蜂窝陶瓷上,添加适当的助剂,如La、Ce、Ba等能够同时除去机动车尾气中的HC、CO和NO三种污染物的催化剂称为三效催化剂。

其中Pt、Pd对CO、HC的氧化脱除具有高活性,而Rh具有对NO优良的催化还原作用,它能选择地将N0还原为N2而抑制NH3的生成。

目前有91%的Rh用于三效催化剂的制备,Rh资源相当匮乏,所以无Rh催化剂是现今研究的一个主要目标口引。

要使三效催化剂同时有效地脱除HC、CO和NO,必须
把空燃比A/F控制在氧化还原计量比14.6附近,此时三种污染物的脱除率可达9O%以上。

当空燃比较低时,CO、HC净化不完全,空燃比较高,导致NOX的转化率下降。

尾气的处理同样治标不治本,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出行,使用清洁能源汽车才能从源头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4.雾霾天气的自我防护
雾霾天气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可戴棉质口罩来预防呼吸道受雾天“污染”。

外出归来及时清洗脸部及裸露皮肤,也可清水冲洗鼻腔。

雾霾天气尽量减少去人多地方,一些地方空气流通差易造成呼吸系统疾病交叉感染。

雾霾天气晨练除了可以导致呼吸系统疾病亦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出现;
此外,平时多饮水、清淡饮食、多进食新鲜的蔬菜水果,坚强锻炼,增强免疫力。

5.雾霾天气频发对我们的启示
全国性的环境问题,不断地健康警示,无一不是大自然母亲在向我们发出警告。

我们若想要健康的生活,就必须善待环境,我们想要和谐社会,就必须要有一个和谐的自然,环境问题说到底都是人的问题,人的问题最后总要归结于教育和法制,环境保护需要全民重视,需要全民参与
参考文献:
【1】成都气象学院.气象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0.
【2】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
【3】段再明.解析山西雾霾天气的成因[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1,42 【4】黄仲涛耿建铭.工业催化.第二版.2006年8月第2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