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多糖的提取分离[优质PPT]
茶多糖提取分离工艺综述

LI Chun-lei, BU Zhao-sheng, LI Zhi-peng
( Weif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Shouguang 262700, China )
Abstract: The extraction process of tea polysaccharided includes independent extraction and comprehensive extraction. Pretreatment, extracting condition and precipitation condition of tea polysaccharides in the extraction process were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extraction rate, purity and activity of tea polysaccharide. Therefore, this paper summarized independent extraction process,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parameters for tea polysaccharide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enzyme extraction and microwave-assisted extraction; methods, parameters, and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precipitation extraction. Meanwhile, it introduced the process of comprehensive extraction.
茶多糖提取工艺的方法

茶多糖提取工艺的方法摘要:目的:探讨了茶叶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
方法:在茶叶多糖的提取中通过对预处理的方法、提取温度、茶叶的老嫩、Sevage除蛋白试剂与提取液之比等因素的改变,探讨了茶叶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
结果:茶叶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①老茶叶的茶叶多糖提取率要高于嫩茶叶的茶叶多糖提取率;②茶叶多糖的提取温度在60~70°C提取率较高;③预处理时用乙醇作预处理(虽然乙醇乙醚混合液脱脂的效率最高,但不利于人体健康,且成本较高,舍弃使用)最好;④将Sevage除蛋白试剂与提取液之比配成l:3效果较理想。
结论:用老叶多糖在温度60-70°C用乙醇做预处理时可较高提取茶多糖。
关键词:茶多糖;提取;最佳工艺条件前言茶叶最早是被当作药物使用的,茶的药用实例早已载入史册,现代科学研究也证实了茶叶的药用功能,长期研究表明,茶叶具有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防辐射、防龋齿、消炎灭菌、抗衰老、抗过敏、抗癌、抗突变等功效,并揭示出茶叶中对人体具有保健效果的有效成分,如儿茶素类、咖啡碱、多糖、粗纤维、叶绿素、B胡萝卜素、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P、维生素U等。
目前,茶叶药用成分的提取利用已成为国内外天然药物开发关注的热点[1]。
因此它是一种极具开发利用价值的生物活性物质,它可以被广泛地应用:食品、医疗、保健等各个领域。
深加工是茶叶生产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将传统加工的成品茶进行更深层次的加工,形成新型茶饮料品种;第二,提取和利用茶叶中的功能性成分,并将这些产品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工等行业。
近20年来,茶叶有效成分的利用研究越来越引起广泛的重视,研究主要集中在茶多糖和茶多酚上,其次是咖啡因和茶黄素[3]。
但茶多糖的提取工艺至今仍不完善。
茶多糖热稳定性较差,在高温或偏酸或偏碱条件下,均会使其中的多糖部分水解而造成损失,因此在提取纯化时应加以注意[本文在茶叶多糖的提取中通过对预处理的方法、提取温度、茶叶的老嫩、Scrag除蛋白试剂与提取液的比等因素的改变,探讨了茶叶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并阐述其纯化方法,以期对这种极具利用价值的生物活性物质在提取和纯化方面得到最佳方法,对茶多糖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茶多糖分离提取技术研究

目前 , 茶多糖 的提取 分离方 法 大致可 归纳 为 j
类 : 1原 料 呻 水 浸 提 过 滤 一 取束 叶 叶等
沉淀一 真 空冷 冻 干燥一
干 燥一 法脱 蛋 白一 1 32 茶 多 糖 的提 取 厦 纯化 .
取液缩 醇 滤浓一乙
粗 茶 多 糖( ) I ̄ S vg ea
茶 多枯 (I I)
淀 过滤 粗 多糖 精制 、 干燥 呻 茶多糖 ; 2 原料 ()
一 乙 醇浸 泡 回流 取 滤饼 一 沸 水 提 取 过 滤 提 取 液 浓缩 、 脱脂 、 蛋 白 、 色 等 一 乙醇 沉 淀 取 滤 饼 脱 脱 精 制 、 燥 茶 多 糖 ;3 原 料 水 浸 提 超 滤 取 干 ()
维普资讯
第2 8卷
第 3期
周
志 等 : 多糖 分 离 提 取技 术 研 究 萘
茶 多 糖 分 离 提 取 技 术 研 究
周 志 汪 兴 平
( 北 民族 学 院 园 艺 系 .恩 施 4 5 0 湖 4 00)
张 家 年
( 中 农业 ^ 学 食 品 科技 采,武设 ,4 0 7 ) 华 3 0 0
量 ( )/ 干 茶 叶 粉 末 质 量 ( ) 0 % g 绝 g ×10
宾
曜
分 方 技 离拳面 的研 究 尚无 报 道 。 本 研 究 拟 通 过 对 绿 茶 进
行微波处理. 析法 分离 , 备茶 多糖 . 醇 制 探讨 傲 波浸 提结 合醇析法对 荼多 塘的分 离效 果和结 构 影响 . 为 微渡 在荼多糖提取方面的研究创造条件。
图 1 茶 多糖 提取 工 艺 流 程 图 称 取 一 定量 的 茶 叶 末 , 一 定鼍 水 , 波 联 台 球 用 微 浴浸 提 数 次 , 粗滤 . 心 , 渍 浓 缩 . 析 , 心 , 淀 离 滤 醇 离 沉 物 用 无 水 乙 醇 、 酮 、 醚 交 替 搅 拌 洗 涤 2次 后 , 丙 乙 真
提取茶多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并掌握茶多糖的提取方法。
2. 了解茶多糖的鉴定原理和操作步骤。
3. 掌握茶多糖的纯化技术。
二、实验原理茶多糖是一种从茶叶中提取的具有生物活性的水溶性复合杂多糖,具有多种生物活性。
本实验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茶多糖,并通过硫酸蒽酮法对提取的茶多糖进行鉴定。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绿茶、无水乙醇、硫酸、蒽酮、活性炭等。
2.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烧杯、玻璃棒、抽滤瓶、滤纸、蒸发皿、电热套、分光光度计等。
四、实验步骤1. 提取茶多糖(1)称取5g绿茶粉末,加入100mL蒸馏水,加热至80℃,保持20分钟。
(2)取出溶液,过滤,收集滤液。
(3)向滤液中加入5mL无水乙醇,搅拌均匀,静置过夜。
(4)取出沉淀,用滤纸过滤,收集沉淀。
(5)将沉淀置于蒸发皿中,用电热套蒸干,得到茶多糖粗提物。
2. 茶多糖鉴定(1)称取0.1g茶多糖粗提物,加入2mL蒸馏水溶解。
(2)向溶液中加入2mL 1mol/L硫酸,搅拌均匀,静置30分钟。
(3)向溶液中加入2mL蒽酮试剂,搅拌均匀,置于水浴锅中加热至60℃,保持10分钟。
(4)取出溶液,冷却至室温。
(5)用分光光度计在540nm波长处测定溶液的吸光度。
(6)根据吸光度计算茶多糖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提取茶多糖经过水提醇沉法提取,得到茶多糖粗提物,含量约为0.5g。
2. 茶多糖鉴定根据硫酸蒽酮法测定,茶多糖的吸光度为0.5,计算得到茶多糖含量为0.5%。
六、实验结论本实验采用水提醇沉法成功提取了茶多糖,并通过硫酸蒽酮法对提取的茶多糖进行了鉴定。
实验结果表明,茶多糖含量约为0.5%,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
七、实验注意事项1. 提取过程中,注意控制加热温度和时间,以免破坏茶多糖的生物活性。
2. 在茶多糖鉴定过程中,注意控制反应条件,如硫酸浓度、水浴温度等,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八、实验拓展1. 探索不同提取方法对茶多糖提取效果的影响。
2. 研究茶多糖的分离纯化技术,提高茶多糖的纯度。
茶多糖的提取分离PPT课件

利用多糖类物质与其他杂质的分子量差异 ,通过超滤、凝胶色谱等方法将多糖类物 质与杂质分离。
电荷差异
吸附性能差异
利用多糖类物质与其他杂质的电荷差异, 通过离子交换法将多糖类物质与杂质分离 。
利用多糖类物质与其他杂质的吸附性能差 异,通过吸附剂吸附将多糖类物质与杂质 分离。
分离纯化过程
1. 原料准备
选择优质的茶叶原料,进行破碎、 研磨等处理,以便于后续的提取和 分离。
提取原理
热水提取
茶多糖是水溶性化合物,热水可以将 其从茶叶中溶解出来。
酸碱提取
茶多糖在不同的酸碱条件下溶解度不 同,通过调整酸碱度可以促进茶多糖 的溶解和提取。
提取过程
01
02
03
04
茶叶粉碎
将茶叶粉碎成适当大小的颗粒 ,增加茶叶与溶剂的接触面积
,有利于提取。
溶剂浸泡
将茶叶颗粒与溶剂混合,浸泡 一定时间,使茶多糖充分溶解
疾病。
茶多糖具有抗氧化活性, 能够清除自由基,延缓
衰老。
茶多糖能够增强机体免 疫力,提高抗病能力。
02 茶多糖的提取
提取方法
水提法
利用热水从茶叶中提取茶 多糖,是最常用的方法。
酸提法
利用酸性溶液提取茶多糖, 但需要注意控制pH值,避 免影响茶多糖的结构和活 性。
碱提法
利用碱性溶液提取茶多糖, 同样需要注意控制pH值, 避免破坏茶多糖的结构。
农业领域
茶多糖可应用于农业领域,如提高作物抗逆性、增加产量等 。
05 茶多糖的未来展望
茶多糖的深入研究
深入研究茶多糖的结构与功能关系
通过深入研究茶多糖的精细结构,进一步揭示其生物活性与药理作用,为新药研 发提供理论支持。
茶多糖等有效成分综合提取工艺

1 70
合 作方 式
叶 中提取 茶多 糖 、 多酚 及咖 啡碱 等 产 品 。引 用本 工 茶 艺 能提取 到2 4 %~ %茶 多 糖 、%~ %的 咖 啡 碱 和 4 1 2 %
7 %的茶多酚 ,其得率 同各成分单独提取量差异不
大 , 质量 优 于单 独提 取 。 且 该项 目通过 科研 鉴 定 , 论 结
院 棱 成 果
TC E HN0L oGY A RK T D MA E
V0 .7. . 0 2 0 11 No 1 . 01
资 、 能化 需 求 以及 总 体 方 案进 行 评 估 和 设 计 ; 智 智 对 能建 筑 的楼 宇 自动化 系统 、 公 自动 化 系统 和 通讯 自 办
为: 该工 艺 比现 行 的单 独提 取 节 省 能 源 、 原材 料 及 设 备投资 , 降低 环境 污染 , 而 使 从 茶 叶 中 提取 有 效 的 从 成 分 的成本 大 为 降 低 ; 工 艺 具 有 高效 、 耗 、 该 低 简便 、
易 行 的特点 , 工艺 研究 居 于 国 内领先 水平 。
技 术 所 处 阶 段
预计 近 5 仅 智能 大 厦 约需 建 20 0 ,0 年 0 0栋 1%的 大 厦采 用该 技术 , 能 费用 惊人 。 节 且作 为项 目所有 者 , 每
套系统卖 1万元 , 0 即有近2 亿元 的收益 。
合 作方 式
项 目合作 或投 资 。
单 位 : 中科 技大 学 华 地 址 : 北省 武 汉市 洪 山区珞 喻路 1 3 号 湖 7 0
邮编 : 3 0 4 40 7
茶多糖分离纯化

Company Logo
不同茶类TPS中单糖组成 不同茶类TPS中单糖组成 TPS 招钰等(2007) 溶剂提取, 溶剂提取,离子交换层析
Company Logo
不同提取工艺获得的TPS单糖组成及多糖含量 不同提取工艺获得的TPS单糖组成及多糖含量 TPS
绿茶(周小玲 绿茶 周小玲) 周小玲
Company Logo
Add Your Company Slogan
茶多糖的提取纯化及其生物活性 研究进展
LOGO
茶
茶属于山茶科, 茶属于山茶科,为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植物,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植物, 植株高达1-6米 植株高达 米。茶树 喜欢湿润的气候。 喜欢湿润的气候。 陆羽《茶经》 陆羽《茶经》云: 茶之饮在于解毒、 “茶之饮在于解毒、消 清心、益思、 食、清心、益思、少睡 眠”。
Company Logo
除色素
金属络合法:采用一些重金属铁和铜、铅等沉淀茶多糖, 金属络合法:采用一些重金属铁和铜、铅等沉淀茶多糖, 从而使茶多糖和一部分色素相分离, 从而使茶多糖和一部分色素相分离,然后再用阴离子交换 树脂分解络合物。 树脂分解络合物。 氧化法:常采用H202,虽有一定的脱色作用,但对茶多糖 氧化法:常采用 虽有一定的脱色作用, 有降解。 有降解。 离子交换法:在溶液中色素分子带负电荷,可用弱碱性阴 离子交换法:在溶液中色素分子带负电荷,可用弱碱性阴 离子树脂( 纤维素) 离子树脂(DEAE纤维素)吸附色素,还兼分离的作用。 纤维素 吸附色素,还兼分离的作用。 物理吸附法:常用活性炭、大孔吸附树脂作为吸附剂。 物理吸附法:常用活性炭、大孔吸附树脂作为吸附剂。大 作为吸附剂 孔吸附树脂是一类有机高聚物吸附剂, 孔吸附树脂是一类有机高聚物吸附剂,具有大孔网状结构 和较大的比表面积, 和较大的比表面积,可通过物理吸附从水溶液中选择性的 吸附有机物,作用条件比较温和。 吸附有机物,作用条件比较温和。
茶多糖的提取纯化研究

茶多糖的提取纯化研究姜波,齐桂年,尹旭敏,王雪萍(四川农业大学茶学系,四川雅安 625014)摘要:茶多糖在成品茶中含量为1%左右,尤其是粗老茶中含量较高。
现今,多糖的分离纯化有了很大进展,但是如何提高茶多糖分离纯化的效率却一直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且茶多糖的含量与组成会随着提取方法和工艺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
关键词:茶多糖,提取,纯化1. 引言活性多糖专指具有某种特殊生物活性的多糖化合物,包含植物多糖、真菌多糖等。
植物活性多糖中较为重要的一种是茶多糖,茶多糖广泛存在于茶叶中,尤其是粗老茶中含量较高[6]。
茶多糖(Tea polysaccharide,简称TPS),在成品茶中含量为1%左右[7],它是一类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的酸性多糖或一种酸性糖蛋白,具有许多特殊的生理功能[2]。
近20年来,多糖的分离纯化、组成测定和结构分析都有了很大进展,但是如何提高茶多糖分离纯化的效率却一直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且茶多糖的含量与组成[11]会随着提取方法和工艺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
清水岑夫等[1]从茶叶冷水提取物中分离的茶多糖,分子量为40 000,由阿拉伯糖、核糖和葡萄糖以5.1:4.7:1.7比例组成;王丁刚等[9]提取的茶多糖分子量为91 000,由岩藻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以0.23:1.04:0.62:2.43:1.00比例组成;汪东风等[3]用紫外、红外、气相色谱法分离的茶多糖分子量为107 000,由阿拉伯糖、木糖、岩藻糖、葡萄糖、半乳糖以5.52:2.21:6.08:44.2:41.99比例组成。
但至今茶多糖中单糖存在键型及其连接方式尚未明了[5]。
2. 茶多糖的提取技术2.1 茶多糖的提取方法根据提取原料茶多糖含量、提取仪器试剂、提取步骤及提取过程的差异,TPS提取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2.1.1 单一提取法[34]﹙1﹚乙醇沉淀法温水浸提浓缩乙醇沉淀原料粉碎水提液浓缩液沉淀物水溶乙醇沉淀水溶液沉淀物冷冻干燥TPS提取物﹙2﹚乙醇提取法乙醇浸泡回流(2~3次) 过滤原料粉碎取滤渣沸水提取(3次) 提取液浓缩、脱脂、脱蛋白、脱色等乙醇沉淀(2次) 取滤渣干燥精制TPS ﹙3﹚超滤法[33]温水浸提超滤乙醇沉淀原料粉碎水提液截流液沉淀物冷冻干燥TPS提取物﹙4﹚CTBA沉淀法[19]温水浸提浓缩5%CTBA沉淀原料粉碎水提液浓缩液沉淀物20%NaCl溶解乙醇沉淀水溶液沉淀物冷冻干燥TPS提取物﹙5﹚纤维素酶法[31]温水浸提过滤原料粉碎水提液滤液()Ⅰ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pH=4.6) 水浴(50)℃滤渣酶液灭酶液滤液()Ⅱ适量酶调pH=7分别离心、真空浓缩乙醇沉淀浓缩液沉淀物精制干燥TPS(水提)TPS提取物TPS(酶提)2.1.2 综合提取法[9,17]该法具有简化、省试剂、效益高等优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提法
茶多糖易溶于水,可用沸水将茶多糖从茶叶中提取出来。 研究表明 ,总糖含量:酸性乙醇提取法(47.7%)>水提法(43 %)>热酚(8%),前两者相差4.6% ,从生产成本的角度和安 全性考虑,宜采用水提法。
◆超声波法提取
超声波提取多糖是利用超声波的空化作用加速植物多 糖成分的浸出提取,另外超声波产生的机械振动、乳化、击 碎、化学效应等也能加速多糖成分的扩散释放并充分与溶剂 混合,利于提取。傅博强等 研究了纤维素酶法提取茶多糖
已往的研究证明, 茶叶原料的老嫩程 度对茶多糖含量的影响很大, 并表现出随茶 叶粗老程度的递增, 茶多糖含量增加。日本 东京医科大学的研究认为, 茶多糖体复合物 在85 ℃ 以上时, 其有效成分的生物活性就 会受到破坏, 因此建议茶多糖的提取在常温 或低温下进行。
分离提取和精制纯化方法对茶多糖的生 理活性有很大影响, 茶多糖的提取制备通常 可采用溶剂提取、凝胶层析、膜分离等手 段。
中国对多糖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且发展很快。 由于多糖多种多样的生物活性功能以及在功能食品和临床 上广泛使用,使多糖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研究日益活跃, 成为天然药物、生物化学、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茶多糖 是茶叶复合多糖的简称,由糖类、果胶、蛋白质等组成, 其中多糖部分包括阿拉伯糖、木糖、葡萄糖、半乳糖、半 乳葡聚等水溶性多糖。具有降血糖、降血脂、增强免疫力、 降血压、减慢心率、增加冠脉流量、抗凝血、抗血栓和耐 缺氧等作用,近年来发现茶多糖还具有治疗糖尿病的功效。
◆单一提取工艺流程
1.超滤 原料→温水浸提(2~3次) →水提液超滤→乙醇沉淀→冷冻干燥→ TPS提取物 2.醇沉淀 原料粉碎一温水浸提一水提液一浓缩得浓缩液一乙醇沉淀一沉淀物一冷冻干燥 TPS提取物
◆综合提取工艺流程
1.原料→沸水浸提(2次) →离心、除渣→提取液氯仿萃取→ 有机层→回收氯仿、精制、干燥→咖啡碱
清水岑夫(1987)研究发现,服用茶多糖链脲佐菌素 诱发的高血糖小鼠血糖明显下降,最高下降率达40%;对 正常小鼠腹腔注射茶多糖500mg/kg,给药7h后出现降血 糖效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王小刚等(1991)报道,分别给正常小鼠灌胃 50mg/kg和100mg/kg的茶多糖,小鼠血糖浓度分别下降 了14%和17%;而分别给正常小鼠腹腔注射25mg/kg和 100mg/kg的茶多糖,其血糖浓度分别下降48%和52%, 因此,不同给药方式降血糖的效果不同。Isiguki k.等 (1992)发现腹腔注射茶多糖可使大鼠的血糖下降;将茶 多糖用于糖尿病的辅助治疗,所有患者的症状均有好转。 Tadadazu T.等(1998)对链脲佐菌素诱导发的高血糖模 型大鼠用茶多糖灌胃,发现有明显的降血糖用用。据江和源 等(2004)报道,茶多糖对正常小鼠及四氧嘧啶必糖尿病 小鼠具有降血糖作用,这可能与茶多糖能减弱四氧嘧啶对胰 岛β细胞的损伤或改善受损伤的β细胞的功能有关。
有机层→回收、干燥、精制→茶多酚 水层→乙酸乙酯萃取
水层→乙醇醇析→离心、取滤渣、精制、干燥→茶多糖
2.原料→乙醇浸提→
滤渣酸性乙醇提取→滤液丙酮分离→回收、精制干燥→茶多糖
有机层→回收、精制、干燥→咖啡碱
滤液浓缩氯仿萃取
有机层→回收、精制、干燥→茶多酚
水层一乙酸乙酯萃取
水层→浓缩、干燥→水溶性复合物
3.CTBA沉淀 原料粉碎→温水浸提→水提液→浓缩得浓缩液→ 5%CTAB沉淀→ 20%NaC1溶解→水 溶液→乙醇沉淀→沉淀物→冷冻干燥→ TPS提取物
4.乙醇提取 原料→乙醇浸泡回流(3次) →取滤渣→沸水提取(3次) →过滤→提取液浓缩、脱脂、脱 蛋白、脱色等→乙醇沉淀(2次) →取滤渣精制、干燥→ TPS提取物CTAB沉淀法制备的 茶多糖粗提物中,蛋白质含量达2.81%,CTAB沉淀多糖的同时,把蛋白质也一起沉 淀下来;醇沉淀法提取的茶多糖的多酚含量最高;与CTAB沉淀法和醇沉淀法相比, 超滤法所得的粗茶多糖的多糖含量高,多酚、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较低。通过
纸层折和气相色谱分析,3种工艺所提取的茶多糖均由阿拉伯糖、木糖、核糖、葡萄 糖、半乳糖及半乳糖醛酸组成,组成比差异不大。
◆酶法提取
植物的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木质
素等物质构成致密结构。添加适量的纤维素酶、果胶酶和蛋 白酶有利于细胞壁和细胞间质层的分解,提高细胞内物质的 溶出率,从而提高多糖的提取率。有学者发现,在茶汤中添 加0.3%的纤维素酶可使多糖浸出率提高20%左右。用低温 水法提取茶多糖和纤维素酶法提取茶多糖,发现纤维素酶法 提取的多糖含量比水法提取的高63.3% ,多糖总提取率达 2.97% ,粗多糖(干重)总提取率达7.93% 。也有学者比较 了热水提取、复合酶提取、果胶酶提取对一次热水提取后的 茶渣进行提取,结果表明,采用第一次水提结合第二次复合 酶提的提取率,是热水二次提取的1.55倍。
最佳工艺的基础上,还研究了超声振荡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用超声波辅助酶法时,酶解一超声法比超声波一 酶法高10.4% ,比单独酶法高4.1% 。
◆微波辅助法提取
微波技术应用于TPS提取,不仅能提高TPS 得率,而且降低成本的同时也减少污染。聂少平 等将微波提取与超声提取与水提取比较后发现, 微波提取方法时间短,得率高,是茶多糖提取的 一种优选方法。同时,微波提取对茶多糖抑制淀 粉酶酶活的活性无影响。
• 茶多糖提取分离的研究意义及现状 • 茶多糖的提取工艺流程和方法 • 茶多糖的分离及纯化 • 茶多糖提取分离所用仪器设备
多糖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膜、植物和微生物细胞壁中, 是构成生命的四大基本物质之一。糖类尤其多糖是近年来 研究比较热的一类重要的生物高分子化合物和重要的信息 分子,它分布广泛!功能多种多样,茶多糖也不例外,其主 要功能据报道有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抗血栓等作用, 具有相当广阔的应用前景,茶多糖的研究首要是提取分离 纯化。多糖因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 注, 特别是近十余年来,随着世界各国科学家对植物多糖分 离纯化、结构分析、理化特性、免疫学及药理学等方面研 究的不断深入,寻找一种资源相对丰富, 成本低廉的植物多 糖源已成为食品界、医药界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