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旅游学科

合集下载

大一旅游学知识点第一章

大一旅游学知识点第一章

大一旅游学知识点第一章旅游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涉及到许多关于旅游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知识。

在大一的学习中,我们首先要了解旅游学的一些基础知识和概念,以建立起对旅游学的整体了解。

本文将围绕大一旅游学知识点第一章展开讨论。

1. 旅游的概念和定义旅游是指人们为了休闲、娱乐、文化交流、商务活动等目的而离开日常居住地,临时到达其他地点的行为。

旅游可以是为了满足个体的心理和生理需求,也可以是为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要。

旅游涉及到旅游者、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产业等多个方面的概念。

2. 旅游的分类旅游可以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从旅游的目的地来看,旅游可以分为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从旅游的时间长度来看,旅游可以分为长途旅游和短途旅游;从旅游的性质来看,旅游可以分为休闲旅游、文化旅游、商务旅游等。

3. 旅游的影响旅游作为一种社会经济活动,对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环境产生着广泛的影响。

旅游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但同时,过度的旅游开发也会对当地的资源环境造成破坏,引发文化冲突等问题。

因此,合理开展旅游,平衡好旅游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

4. 旅游的发展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休闲观念的变化,旅游产业正迅速发展。

未来,旅游业将继续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

首先,自由行和个性化旅游将成为主流。

人们对旅游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更加注重体验和个性化的服务。

其次,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将得到更多关注。

人们对本土文化和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逐渐增强。

最后,互联网和新技术的应用将使得旅游产业更加便捷和智能化。

预订机票、酒店、导航等服务将变得更加方便。

5. 旅游的教育和职业发展旅游学作为一门学科,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旅游知识和相关专业技能。

在大学中,学习旅游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旅游的理论、实践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为将来从事旅游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同时,旅游业是一个多元化的行业,从事旅游相关工作有很多选择,如旅游规划、酒店管理、旅行社经营等。

旅游学概论(第二版)第一章 旅游学概述共17页

旅游学概论(第二版)第一章 旅游学概述共17页

旅游对旅游目 的地经济社会及 环境等方面影响
第二节 旅游学的研究对象
(二)旅游学研究的任务 1、阐述旅游的本质与社会属性,揭示旅游活动的产生和发
展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2、研究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3、研究人们出游动机、行为与期望及旅游产品的效用和实
现旅游期望的关系。 4、研究旅游活动对游客和旅游目的地产生的社会效果和旅
(二)旅游的本质属性 1、旅游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 2、旅游是社会政治文化发展的产物 3、旅游是现代社会生活发展的必然产物
旅游学概论
第一节 旅游的含义及特征
三、现代旅游的特征
1、现代旅游活动形态以动静结合为特点 2、现代旅游具有综合的社会性 3、现代旅游具有广泛的文化性 4、现代旅游具有很强的政治性 5、现代旅游具有重要的经济性 6、现代旅游具有突出的大众性 7、现代旅游的发展具有持续性 8、现代旅游具有地域上的集中性 9、现代旅游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10、现代旅游供给出现了现代化和社会化的特点
旅游学概论
第一章 旅游学概述 第二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章 旅游者 第四章 旅游资源 第五章 旅游业 第六章 旅游市场 第七章 旅游对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影响 第八章 WTO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第九章 生态旅游 第十章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第十一章 旅游业危机管理
第一章 旅游学概述
旅游学概论
学习目标
旅游学概论
旅游学概论
悲哉行
第一节 旅游旅的游含媚义年春及,特年征春媚游人。
徐光旦垂彩,和露晓凝津。
• 一、旅游的含义
时嘤起稚叶,蕙气动初苹。
• 旅—古汉语中指在外做客、旅一行朝,阻如旧:国寄,旅万、里旅隔居良、辰旅。途。
• 游—指游玩、游览、游历

第一章 旅游学概述

第一章  旅游学概述
现代旅游活动在时间分布上也呈现出分布不均衡的特点,这就是旅 游活动的季节性。
《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四、现代旅游发展的主要特征
1.旅游活动的普及性 2.旅游增长的持续性 3.旅游发展的政府主导性 4.旅游需求的多样性与个性化 5. 旅游电子商务的广泛运用
《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二节 旅游学的研究对象
概括和总结。 第二,从个体角度来说,旅游是人们到异地去进行消闲享乐性的
消费活动。 第三,旅游是一种以个人或家庭行为表现出来的社会经济文化活
动。个人是家庭的元素,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个人或家庭出行的 旅游活动在内容上包括包社会经济、文化领域,同社会诸多方面 有着密切的联系。
《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章 旅游学概述
关键概念:
旅游的定义 艾斯特定义 旅游活动 旅游的六要素 旅游的 本质 旅游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
《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 理解旅游的含义; ● 理解旅游的特征和本质属性; ● 理解旅游活动的性质与类型; ● 掌握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 ● 了解旅游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能力目标 ● 能应用旅游学的学习方法于本课程的学习中。
《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四)旅游活动的特点
旅游是一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涉及面广的综合性社会现象,旅游活动具 有消费性、地域性和季节性等特点。
1.消费性 普遍认为旅游是一种经济产业,是因为旅游活动本身的消费属性。
2.地域性 现代旅游活动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不均衡的特点,这就是旅游活动
的地域性特点。 3.季节性
《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本书对旅游的界定
依据现代旅游发展的客观实际,本书将旅游定义为: 旅游是人们以审美、娱乐和文化需要为目的的,离开 常住地到异国他乡的非定居性旅行和暂时停留中所进 行的具有较高消费特征的社会、文化生活的体验和需 要活动。

旅游学概论——旅游学基础理论与研究方法

旅游学概论——旅游学基础理论与研究方法
第五单元 定义与学科:旅游现象的学术研究 二十一、旅游现象的抽象——定义和评述 二十二、旅游学基础理论和旅游学科研究的恿路与框架 二十三、旅游高等教育和科研的30年——我的另一类经历
参考文献与阅读书目
申葆嘉《旅游学原理》的逻辑体系
• 第一单元 总论 • 第二单元 旅游宏观运行 • 第三单元 旅游微观运行 • 第四单元 旅游运行的接待地影响 • 第五单元 定义与学科:旅游现象的学术研究
对申葆嘉学术思想的分析
研究视角:宏观视角,以群体为出发点 基本观点:
(1)旅游是一种多元化的社会现象。 (2)旅游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 (3)旅游现象起源于工业革命时期。 (4)旅游现象呈现出经济外壳与文化内涵双重 结构,是商品化了的文化。
申葆嘉自述《旅游学原理》
旅游是什么? “旅游是社会现象”,旅游的前身是什么?旅游
,不关注经济
其他著名学者关注的问题及其观点
• 终极之问皆困惑 • 属性体系说不清 • 分支学科都痛苦
终极之问皆困惑——旅游现象的本质
旅游现象是什么:广义与狭义之之争——国际国内皆困惑 广义的定义:艾斯特定义,为国际通用,特点是强调非盈
利,认为旅游本质上是“空间”上的“暂时性”移动,强调 了异地性和暂时性。 代表人物:申葆嘉、保继刚…… 关于异地性与暂时性:概念性定义与技术性定义 问题的症结:旅游与旅行不加区分,于是便有了商务旅游、 探亲旅游、会展旅游、医疗旅游……
于是,旅游学呈 现为一个综合性学科或交叉性学科,而不是一种专 门化的知识体系。
旅游学的当前面貌之二:理论严重滞后失真
– 概念匮乏:学界缺乏归纳概念(概念化)的能力,却有硬造概念 的冲动。
– 命题随意:如:旅游是人类的基本需要 ;旅游文化可以追溯800 万年的历史;新婚旅游在先秦时期就已经蔚然成风……

高中地理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第一节旅游概述课件湘教选修3湘教高二选修3地理课件

高中地理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第一节旅游概述课件湘教选修3湘教高二选修3地理课件

12/7/2021
第十一页,共二十二页。
提示:(1)旅游活动的主体是旅游者。材料中的旅行社、酒店、 机场、空调旅游大巴均属旅游服务业的范畴,黄龙风景区、九 寨沟风景区、藏羌风情均属旅游资源,都是为旅游者这个主体 服务的要素。 (2)旅游者是构成旅游活动的主体,没有旅游者,旅游活动就无 法实现;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客体,是旅游者的主要“消费 对象”,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旅游服务业是旅游活动 的中介体,是联系旅游者和旅游资源的纽带。因此旅游者、旅 游资源、旅游服务业是构成现代旅游活动的三个最基本要素, 三者12/7/之2021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
在郑州市郊,有各式各样的农业生态精品旅游点,如金水 区现代农业示范园、二七区凤凰岛休闲观光园等。这些景点在 休闲、娱乐、消费的基础上,把区域文化、民俗风情、现代技 术融入其中,游客能看到组培苗木生产过程、高档果品保鲜设 施展示等。 (1)材料中描述的旅游类型,按游览区域划分属于国内旅游中的 ________________,按旅游目的划分属于________。 (2)在旅游活动中,市民属于________,金水区现代农业示范园 属于______________。 提示12/7:/202(11)地方性旅游 观光旅游 (2)旅游者 旅游资源
12/7/2021
第五页,共二十二页。
一、判断题 1.旅游是人们在社会文化生活中的一种学习性的活动。( ) 2.旅游服务业是联系旅游主体和旅游客体的纽带。( ) 3.旅游者是旅游业赖以存在的基础。( ) 4.国际旅游一般可分为跨国旅游、洲际旅游和环球旅游等。 () 5.旅游活动的主体是旅游者,旅游的客体是旅游资源,旅游的 中介体是旅游服务业。( ) 答案12/7:/20211.× 2.√ 3.× 4.√ 5.√

旅游学基础知识

旅游学基础知识

第一章旅游与旅游学1.1 旅游的概念❖中外学者及研究机构和旅游组织对旅游的定义有多种,其共识如下:❖第一,异地性旅游是人们离开自己的定居地,去异国他乡访问的活动。

❖第二,暂时性旅游是人们前往旅游目的地,并在那里作短期停留的访问活动。

❖第三,综合性旅游是人们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旅游一词可作如下定义:旅游是人们以休闲、愉悦为目的,离开常住地到异地做短暂停留过程中所引起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旅游的本质可以用一个数学公式表示:旅游= 愉悦+ 异地+ 暂时旅游的特点❖旅游的大众普及性❖旅游的审美性❖旅游的异地流动性❖旅游活动的多样化❖旅游的区域不平衡性❖旅游的季节变动性旅游的基本属性❖旅游是一种社会现象❖旅游是一种文化现象❖旅游是一种经济现象❖旅游是一种涉及政治的社会现象❖现代旅游是一项以文化交流为基础,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等许多方面的综合性大众社会活动。

1.2 旅游的构成❖一般认为,旅游活动由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媒体三个要素构成。

❖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旅游活动的客体——旅游资源❖旅游活动的媒体——旅游业旅游的类型❖按地域范围划分可分为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两种基本类型。

❖国内旅游指人们在居住国境内开展的旅游活动,通常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到本国境内其他地方去进行的旅游活动。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WTO)的解释,并不属于本国居民的常住性外国人所在国境内进行的旅游活动亦属于国内旅游。

❖国内旅游可以根据在目的地停留时间,划分为过夜旅游和不过夜一日游。

❖国内旅游又可以根据旅游活动范围的大小,划分为地方性旅游、区域性旅游、全国性旅游三种形式。

国际旅游❖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跨越国界到另一个或几个国家去访问的旅游活动。

❖根据旅游者的流向,又可分为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

❖根据国际旅游的范围大小,又可分为跨国旅游、洲际旅游和环球旅游三种具体形式。

按旅游目的划分❖按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和主要目的来划分,旅游可分为观光型、保健型、公务型、宗教型、购物型、消闲型、求知型、猎奇型等几种主要类型。

《旅游学概论》第一章 旅游概述

《旅游学概论》第一章 旅游概述

第一节 旅游的基本概念
李天元: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任职以外的其它原因离 开自己的长住地前往异国他乡的旅行和逗留活动,以及由此 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旅游一词作为一般日常用语,其含义不包括以商务为代表的事务性外出活 动。但在旅游研究中,差旅事务性活动应纳入旅游概念的范畴,因为: 差旅期间几乎都伴有参观或游览活动 旅游接待国或地区都把因事来访者的消费纳入旅游收入账户 包括联合国在内的众多国际组织都将事务性来访者纳入旅游者的统 计范畴
三、旅游活动的构成
三要素论:
旅游主体—旅游者(主体地位) 旅游客体—旅游资源(客体、对象的地位) 旅游媒体—旅游业(媒介、桥梁和纽带)
六要素论:
吃、住、行、游、购、娱六类活动。
旅游者 (主体)
旅游服务业 (中介体)
三个支柱
旅游饭店
旅行社
旅游资源 (客体)
旅游交通
行宿游食购娱
四、旅游活动的特征
旅游行为特征—文化干涉
旅游者以异乡人的身份前往旅游目的地,他所表现出的 不同文化气息会与当地文化形成反差,一般认为,在旅 游发展的不同生命周期,旅游者对这种文化反差会采取 不同的态度,从顺应到漠视在到干涉。
旅游者对当地文化的干涉表现为两种情况,这两种情况 互为矛盾,一种是旅游者对当地文化的古老、陈旧、落 后表示蔑视,通常,旅游出发地文化属高势能文化,而 旅游目的地文化属于低势能文化,对于高势能文化的 “携带”者——旅游者,往往会为自己拥有的先进文化 感到骄傲和自豪,而对当地文化的表示出傲慢与偏见甚 至干涉。另一种是旅游者极力追捧当地那些极具特色的 民俗文化,并竭力保护即将消失的文化遗产,这种情况 都是旅游者本能的占有意识在旅游文化上的体现。
旅游消费与日常消费不同 由于旅游本身的特征,旅游消费与人们日常生活消费存 在许多差异。

旅游学概论第一章绪论课件

旅游学概论第一章绪论课件

• 例4:目的定义( 上世纪50年代)
奥地利维也纳经济大学旅游研究: “旅游是暂时在异地的人的空余时间 的活动,主要是出于修养;其次是出 于受教育、扩大知识和交际的原因的 旅行;再是参加这样或那样的组织活 动,以及改变有关的关系和作用。 (强调旅游的基本目的是消遣和增长 知识)
• 例5:供需定义
•◎什么是旅游?
考证
• 关于“旅”,《周易》中有旅卦,唐代学者孔颖达在 《周易正义》中解释“旅”字是这样说的:“旅者, 客寄之名,羁旅之称。失其本居而寄他方,谓之 为旅。 ”
• ——旅卦是《易经》第56卦火山旅(旅卦)依义顺时,属下下卦。象曰:飞鸟树上垒窝巢, 小人使计举火烧,君占此卦为不吉,一切谋望枉徒劳。
• 例2:综合性定义( 1942年)
• 瑞士学者汉沃克尔和克拉普夫:旅游 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逗留而引起 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 致长期定居,并且不会牵涉任何赚钱 的活动。(强调旅游必将产生经济和 社会关系,即旅游的综合性内涵。上 世纪70年代为“旅游科学专家国际 联合会AIEST”所采用,又称“艾斯特” 定义)
• 例3:流动定义( 1974年)
• 英国的伯卡特和梅特列克:“旅游发 生于人们前往和逗留在各种旅游地的 活动,是人们离开他平时居住和工作 的地方,短期暂时前往一个旅游目的 地运动和逗留在该地的各种活动。” (强调旅游的本质特征异地性和暂时 性)
• 英国里考瑞什:“旅游是人的运动, 是市场的运动而非一项产业的运动, 总之,是流动人口对接待地区及其居 民的影响。(强调旅游活动的本质是 人的流动以及旅游对东道社会的重要 影响)
1980,美国密执安大学的伯特·麦金 托什和夏西肯特·格波特:“旅游是
在吸引和接待旅游及其访问者的过程 中,由于游客、旅游企业、东道政府 及东道地区的居民的相互作用而产生 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强调 旅游引发的各种现象和关系,即旅游 的综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旅游学科
.
本章纲要
• 了解旅游学的发展过程 • 了解旅游专业和职业机会 • 掌握旅游系统理论 • 理解旅游活动是旅游学科的逻辑起点 • 初步了解旅游学概论覆盖的主要内容 • 了解旅游学两大研究传统
.
1.1 初涉旅游专业
• 什么叫旅游学? • 什么是旅游活动?
• 春游,踏青 • 参观博物馆、展览馆 • 探亲访友 • ……
.
旅游专业与职业机会
为何设置旅游专业并进行旅游研究和 专业教育?
• 旅游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活动 • 旅游是一个就业容量很大的雇主 • 旅游是很多地方的经济支柱产业
.
• 旅游职业具有复杂的技术要求需要旅游教 育来保障
• 旅游对人类具有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多 方面影响
.
• 旅游学理论体系本身不成熟,但旅游专业 的标准化目前已经受到世界各国旅游教育 领域的重视
.
• 从整体上对人类旅行行为进行观察分 析,对各种目的产生的旅游现象进行探讨 研究的学问,就是旅游学要解决的问题。
.
• 旅游研究不仅仅是一门经济方面或企 业管理方面的学问,而是围绕着旅游活动 这一个现象而系统展开的跨学科、多学科 的一组学问。
.
旅游学的发展
• 旅游研究最早集中在经济学领域。 • 1928年,意大利的马里奥蒂的《旅游经济
知识为核心的、多学科共同研究为支撑的 旅游活动整体知识体系,能在各级公、私 旅游相关部门、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管 理工作的中高级专门人才。
.
学习旅游专业,毕业以后有哪些职业机会?
• 旅游直接相关部门(如旅游城市、旅游区、 旅行代理、接待酒店、旅游电子商务、目 的地营销、旅游教育)
.
• 旅游活动关系紧密的餐饮、娱乐、航空、 交通、会展、房地产乃至金融、保险等第 三产业部门
• 近年来,不少学者提出要用无边界研究方 法(cutting-edge research)来理解旅游研 究。
.
中国旅游研究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才 真正开始逐步出现并形成规模,尽管其理 论水平在总体上距离国际水平还有一定差 距,但是近年来的发展已经呈现快速增长 势头,表现为:
• 旅游研究成果数量急剧上升 • 在旅游研究质量上
.
• 1960年代,首先是社会学家在旅游与社会 发展关系上展开了研究活动,在学术上出 现了“旅游社会学”和“旅游人类学”的概念 。
.
• 1970年代末,出现了对旅游现象进行有组织、有 目的的多学科综合研究,旅游研究达到新的阶段 。由贾法利(Jafari)在1974 年创办并主编的《 旅游研究纪事》每卷都有一期专辑,分别以旅游 社会学、旅游地理学、旅游管理学、旅游教育、 旅游人类学、旅游与政治科学等为主题。
• 旅游者的旅行占全球旅 行的一半;
威尼斯旅游者和本地人 比例达89:1
南非世界杯约31万人次 观赛,收益36亿兰特;戛 纳电影节每年吸引至少6 万影界人士和20万游客, 创造2亿欧元直接经济价 值;马尔代夫旅游收入占 总收入88%;
黑龙江省三亚市
我国人均出游率1.5次, 韩国9次,美国4次,日本 7次;
.
• 1991年《旅游研究纪事》(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提出了“旅游社会科 学”(Tourism Social Science)概念,出 版了《旅游社会科学》专辑,对旅游各分 支学科的研究成果进行了阶段性总结。
.
• 1980年代开始,一些学者提出旅游研究不 仅要采用多学科研究方法(multidisciplinary research),而且要进一步采 用跨学科研究方法(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作(fieldwork)、现场访问(site visits )、案例研究(case study)、生产实习 (internship)
.
• 在本科阶段,学生要努力使自己有更多机 会接触旅游活动、旅游行业和旅游管理的 实践
• 在理论研究、应用理论、技能培训三方面 综合平衡
.
• 旅游高等教育学科设置的目标主要是: • 培养具有以旅游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专业
• 服务性行业 • ……
.
旅游专业毕业生的职业机会(据. Pearce,2005,有修改)
我国提出2015年旅游就业规模增至1亿人左右
• 2008年8月27日 来源:新华网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旅游局、人力资源
和社会保障部、商务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 日前联合发布《关于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就业的 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到2015年,我国要形成就 业与产业协调发展的机制,旅游就业规模从目前 的6000万人增加到1亿人左右。
讲义》,从经济学角度对旅游现象作了系 统剖析和论证,得出的一个结论是:旅游 活动是属于经济性质的社会现象
.
• 1935年,德国学者葛里克斯曼《一般旅游论》, 从旅游现象的发生渊源、基础、性质和社会影响 等深层次的关系中进行探索,指出旅游研究包括 对旅游现象的基础、发生的原因、运行的手段、 性质及其对社会影响等问题的研究,是范围非常 广泛的领域,需要从不同学科去研究而不是只从 经济学的角度去考察
例如英国 对旅游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质量保障提出了 旅游学科标志的要求
.
• 旅游教育的交付( delivery of education )意思是:
• 如何将一门学科的知 识内容和理论方法更 有效地传播到学生手 中,使得学生能高效 地接受和付诸应用。
.
如何学习旅游学?
• 旅游学是一门具有较强应用性的学科 • 除了课堂室内教学过程,非常需要野外工
.
• 1942年,瑞士的汗泽克尔等出版的《旅游总论概 要》, “旅游现象本质是具有众多相互作用要素 和方面的复合体,这个复合体是以旅游活动为中 心,与国民、保健、经济、政治、社会、文化、 技术等社会中各种要素和方面相互作用的产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在这个基础上,亨齐克等提出了旅游现象 多方位、多层面的结构思想,并且认为, 需要通过多学科综合进行研究的见解
.
• 交通 • 住宿 • 旅行社 • 著名的旅游目的地 • ……
.
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产业
2020年全球国际旅游者 会达到16亿人次,中国将 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 地和第四大出境国;
中国旅游业产生了11% 的国内生产总值和2亿个 工作岗位,解决了8%的就 业;
旅游对住宿贡献率超过 90%,民航铁路80%,文 化娱乐50%,餐饮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