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课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案苏教八级下

合集下载

八级语文下册《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课件 苏教

八级语文下册《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课件 苏教

MOMODA POWERPOINT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Fusce id urna blandit, eleifend nulla ac, fringilla purus. Nulla iaculis tempor felis ut cursus.
他以中国女排主教练的身份带队出征,以全胜战绩为2003中国体坛赢得份量最重的世界冠军,他就是以执着感动中国的 陈忠和
2003年11月3日凌晨,衡阳市一栋商住楼突然起火,衡阳市消防支队官兵冒死进行救援,有21名忘我救火的消防官被埋在废墟之中。他们用自己年轻的生命捍卫了他人的生命,捍卫了武警消防兵这个崇高的职业。他们就是以忠诚感动中国的衡阳消防兵
我心目中的学生
讲演的特点:
讲演,是在公众场合就某个问题或事件发表自己见解的口头表达形式。
讲演稿是议论文
结构
开题
主体
结尾
语言富有激情,有感染力
讲演要针对一定的对象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
郭沫若
萧红
现代女作家,黑龙江呼兰人。1930年为反对封建包办婚姻逃离家庭,开始过流浪生活。1932年开始文学创作,1935年出版中篇小说《生死场》,反映在日本侵略者统治下的东北人民的生活与斗争,鲁迅为之作序。1936年曾去日养病,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参,腰背佝偻的老人,但她在实现“但愿人皆健,何妨我独贫”的民间防治艾滋病之路上却迈着坚定的脚步。她就是以博爱感动中国的高耀洁
2003年,他是中国最具有标志性的人物,凭借自身超人的智慧和勇气,成为浩瀚太空迎来的第一位中国访客,证明了人类第241次太空飞行属于中国,他就是杨利伟
感谢您的下载观看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9《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案 (新版)苏教版-(新版)苏教版初中八年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9《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案 (新版)苏教版-(新版)苏教版初中八年


1、完成《自主检测》相关内容。
2、你认为二十一世纪的年轻人应该如何做,“使自己年轻,使中国年轻”?写一段话。
明确:第一、是真理的追求者;第二、是博爱的实践者;第三、是勇敢的战士。
4赏析重要句子的含义:
1、
“使自己年轻”:是对年轻人自身的要求,要求年轻人成为真理的追求
萧红(19l1一1942),是在鲁迅先生培养下成长起来的现代女作家, 代表作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 抗战爆发后,从日本回国参加抗日斗争。1942年病逝于某某,葬在靠近海边的浅水湾,年仅32岁。萧红把一生都献给了人民解放事业,在她身上有着年轻人所应有的精神品质。为了纪念这位年轻卓越的女作家,1948年,一大批某某的、革命的文化人在萧红墓前举行集会,郭沫若在会上作了五分钟即兴讲演。
预习作业
1、完成课前思考。
2、收集萧红的文学常识。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一、情境导入:
清代著名思想家梁启超曾这样热情歌颂少年,他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二、检查预习
五、拓展延伸:
讨论巴金的名言:为了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去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六、小结课文:
语言特色:(l)开题自然,妙趣横生。
(2)观点鲜明,中心突出。
(3)富有哲理,充满激倩。
(4)多用短词,简练风趣。
七、课堂检测。
可以安排仿写。思考角度:人生意义。
联系演讲词的特点来讲。
小组合作探究
补充作用:爱憎分明、思想倾向鲜明
找出最能体现这些精神品质的关键词语。

第29课《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案(苏教版初二下) (5)

第29课《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案(苏教版初二下) (5)

第29课《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案(苏教版初二下) (5)一、教学目标1、了解讲演的特点;2、分析课文的差不多结构、中心;3、依照讲演的特点,写一篇讲演稿。

二、教学重点讲演的特点三、教学手段多媒体四、教学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提炼讲演的特点,并分析课文;第二课时:简介作者、萧红;提点重点字、词;分析课文中重点的句子、段落。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请一位同学进行演讲2、依照已把握的知识,刚才这位同学的演讲体裁能够定什么缘故?3、从这位同学的演讲过程中,我们能够看出讲演应具备哪些条件?讨论后明确:体裁:议论文条件:①、要有针对性;②、结构完整;③、观点鲜亮、集中;④、语言简练、风趣;⑤、感情充沛,富有扇动性。

〔二〕、新课教学1、引入:依据以上讲演条件,我们今天来学习郭沫假设的«在萧红墓前的讲演»。

2、〔具体感知〕听课文朗读录音,要求学生边听边摸索:本文分不在哪些地点表达了以上我们所讲的特点?〔讨论〕讨论后明确:①、要有针对性:年轻的朋友们。

②、结构完整:第一部分〔1—4段〕开题;第二部分〔5—11段〕主体;第三部分〔第12段〕结尾。

③、观点鲜亮集中读4、5两个自然段,回答以下咨询题:A、这二节阐述了一个什么咨询题?明确:年轻人的内涵。

B、什么是年轻人?明确:一个人的年轻不年轻,并不是专看生理上的年龄,而要紧的依旧看精神上的年龄。

C、〝年轻人之因此为年轻人〞那个地点的年轻人是从什么角度去阐述的?明确:年轻的精神的角度。

D、年龄和精神的辩证关系是什么呢?明确:〝年轻精神〞充分的,虽老而不死;〝年轻精神〞丧失的年虽轻而人已死了。

E、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明确:正反对比论证。

读7-10自然段,回答以下咨询题:A、年轻精神的品质特点有哪些?找出最能表达这些精神品质的关键词。

明确:第一、是真理的追求者;第二、是博爱的实践者;第三、是勇敢的战士。

B、如何来明白得〝一张白纸〞和〝倒下去赶忙跳起来?明确:〝一张白纸〞:比喻思想纯真,毫无成见。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案(新版)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案(新版)苏教版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从年龄上看,你们都是年轻人,十五、六岁,花一般的年龄。

但从精神上看,你们算不算年轻人?怎样才算年轻人呢?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郭沫若于I948年在萧红墓前的一次即兴讲演中,就“年轻人”这个话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在萧红基前的五分钟讲演厂看看郭沫若是怎样来论述这个话题的,同时也来感受一下郭沫若先生那充满激倩、富有哲理、幽轼风趣的讲演特色。

(板书课题,作者)二、简介讲演讲演,是在公众场合就某个问题或事件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口头表达形式。

作为议论文的样式之一的讲演的特点是:面对一定数量的听众,公开发表个人的观点;话题集中,中心突出,结构完整;语言简洁明快,充满感情,富有鼓动性。

三、简介萧红及作者郭沫若萧红(19l1一1942),是在鲁通先生培养下成长起来的现代女作家,原名张乃莹,黑龙江呼兰人。

幼年丧母;寂寞的童年养成她恬矜、孤独、矜持、倔强的性格。

1930年为反抗澍建包办婚姻,离家出走,开始了流亡与挣扎的人生征途。

1932年开始文学创作。

1934年与芾军一道到上海,得到鲁迅的鼓励和帮助,从事革命文艺运动。

1935年出版中篇小说《生死场》,奠定了萧红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抗战爆发后,从日本回国参加抗日斗争。

1942年病逝于香港,葬在靠近海边的浅水湾,年仅32岁。

萧红把一生都献给了人民解放事业,在她身上有着年轻人所应有的精神品质。

为了纪念这位年轻卓越的女作家,1948年,一大批民主的、革命的文化人在萧红墓前举行集会,郭沫若在会上作了五分钟即兴讲演。

郭沫若(1892~1978),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和著名的革命活动家。

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

笔名沫若。

清光绪十八年九月二十七(1892年11月16日)生于四川乐山沙湾镇。

幼年入家塾读书,1906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先学医,后从文。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导学案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导学案苏教版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1.体会本文构思的巧妙及正反对比的手法。

2.理解文中论述的“年轻精神”的品质,并发扬这种品质。

●重点:体会本文构思的巧妙及正反对比的手法。

1.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知识卡片,请你帮着补充完整。

剧作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

屈原》《王昭君》等。

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2.查找资料,补充下面的文体知识。

讲演,是在公众场合就某个问题或事件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口头表达形式。

讲演的特点是:面对一定数量的听众,公开发表个人的观点;话题集中,中心突出,结构完整;语言简洁明快,充满感情,富有鼓动性。

3.给加点字注音。

反诘.(jié) 人溺己溺.(nì) 舐.干(shì) 雄辩.(biàn)感慨.(kǎi) 木乃伊.(yī)4.结合语境,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1)大家假如要反诘..我:“你向我们作五分钟的讲演,为什么叫我们沉默五分钟呢?”反诘:反问。

诘,追问。

(2)他如饥似渴地请人指教,虚心坦怀..地受人指教。

坦怀:开诚相见;敞开胸怀。

(3)他富于弹性,倒下去立刻跳起来,碰伤了舐干血迹,若无其事....。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一样,形容不动声色。

(4)作你们青春的畅泳..。

畅泳:畅快地游泳。

(5)他大公无私,好打抱不平,实切实地有着人饥己饥....的怀抱。

....、人溺己溺人饥己饥、人溺己溺:把别人挨饿看作自己挨饿,把别人被淹没看作自己被淹没。

比喻设身处地,急他人所急,替他人着想。

5.自读课文,根据下面图示填空。

问题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什么是“年轻精神”?请从文中找出具体表现这一品质特征的关键词语。

示例:第一,是真理的追求者。

关键词语:毫无成见、如饥似渴、虚心坦怀、学习一切。

第二,是博爱的实践者。

关键词语:大公无私、打抱不平、切实为人民服务。

第三,是勇敢的战士。

关键词语:不怕艰苦、倒下跳起、舐干血迹、牺牲自我。

(这里的动词“跳”用得相当好。

“跳”指通到挫折或失败后立即做出恢复前进状态的反应,速度快,力量大,生动地展现了勇敢者的形象。

第29课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案苏教八级下

第29课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案苏教八级下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学目标:1、理解和发扬“年轻精神”。

2、体会郭老的语言艺术。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理解和发扬“年轻精神”。

2、体会郭老的语言艺术。

教学难点:1、体会郭老的语言艺术。

教学方法:1、讨论法;2、读写结合法;3、分工合作法。

教具准备:投影片一框。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

1、课前板书: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2、读题、析题、了解作家。

(1)读课题两遍。

(2)你读懂了什么内容?事情一一讲演地点一一萧红墓前时间五分钟(3)这是一个不完整的句子,谁能补上演讲者、听众,说一句完整的句子。

(4)你知道作家以及关于他的情况吗?(郭沫若,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

原明郭开贞,四川乐山人。

代表作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王昭君》等。

)3、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内容?(讲演的内容)想读吗?真的想读吗?4、先不忙读书,让我们大胆的猜测以下,不!应该是分析一下,如果我们站在烈士墓前,会对到场的听众讲些什么?从对墓中人的感情、和对听众的希望角度去想。

(①怀念和哀悼烈士一一萧红作家。

②赞扬萧红的崇高精神③激励听众继承烈士的遗志,踏着烈士的足迹,革命事业进行到底。

)二、学生读课文,印证一下。

学生读后,让学生简单说一说,是否和猜测、分析的一个样?(注意:表扬学生的善于思索。

)三、交代学习目标,明确阅读任务,确定阅读时间,结成攻关小组,读思画议。

(投影)1、阅读目标:自读课文,品析10个字:哀志佩蔑情理正反庄谐引导:围绕这些字,深入阅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简要谈谈你的理解就是佩服、崇敬的意思 ④蔑:就是轻蔑、瞧不起之意。

⑤情: 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丰富的情感崇敬、怀念、愤恨的情感。

⑥理:关于年轻的哲理⑦⑧正和反是指作者在讲演中举的正面事例⑩谐:就是幽默、诙谐、引人发笑的 志 二组解决:理 四组解决:反分钟,各组开始比赛,看哪组率先完成。

学生读书、讨论,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情。

29《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案(苏教版初二下册)

29《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案(苏教版初二下册)

29《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案(苏教版初二下册)1. 了解讲演和讲演的特点,了解对比论述的方法,诘、舐两字。

2. 初步学会按讲演的差不多结构分析课文,体会对比论述的方法,明白得言简意赅的语句。

3. 感受〝年轻精神〞,并以此自励。

[教学过程]第一教时[教学要点]结构、主题。

1. 导入新课:什么是讲演?〔单元提示〕公众场合是指:。

简介萧红〔注释〕简介郭沫假设。

2. 录音朗读:在萧红墓前作不多许多的五分钟讲演,对我们来讲如何样?对诗人、社会活动家郭沫假设呢?请一同学计时。

摸索:紧扣什么话题来讲演?3. 组织讨论:主题、结构。

1) 烈士墓前讲演,语调是凝重低沉的,但我们分明感受到了地底岩浆的奔突、炉中黑煤的燃烧!郭沫假设先生的感情之火,是在为谁燃烧?第四自然段末句。

郭老起初是预备如何样讲的?为何改变打算?〔某先生的讲话:颂扬了萧红女士光辉的一生,但何为年轻人,该从萧红女士身上汲取什么呢?令人摸不着头脑。

〕2) 如何样判定年轻人呢?请用〝不能……,而要……〞的句式归纳。

第六自然段:〝因此,……年龄〞。

判定的标准有两个,可偏废吗?〔不是专看,而是〝要紧的看〞〕具体如何讲呢?第六自然段末句〔两个〝死〞〕。

真是如此吗?男生齐读第五段。

那个地点有几个短语:〝老顽固〞、〝老腐败〞、〝活的木乃依〝,这些人的共同点是顽固、保守、逆历史潮流而动。

请举实例讲明之。

〔保守派、流氓地痞、贪官污吏、卖国贼……〕〝‘年轻精’充分的,虽老而不死〞,确实吗?请女生齐读第六自然段第一句。

请举实例讲明之〔古今中外,也可举教材显现的〕。

«春秋左传»:〝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有年轻精神,就能立德、立功、立言。

那么,怎么讲什么是〝年轻精神〞呢?指名读第7~10自然段。

讨论,教师板书,学生整理笔记。

如何样追求真理呢?〔毫无成见、如饥似渴、虚心坦怀〕举实例:追求救国真理、科学真理……〝博爱〞具体是指:。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


《女神》创作想象之丰富奇特,抒情之 豪放热烈堪称诗界一绝。它所具有的无 与伦比的浪漫主义艺术色彩将是照彻诗 歌艺术长廊的一束耀眼光芒;它的灼人 的诗句就像喧嚣着的热浪,轰鸣着狂飙 突进的五四时代的最强音。
天狗

我是一条天狗呀! 我把月来吞了,
我把日来吞了, 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 我把全宇宙来吞了。 我便是我了!
写作特点
情:爱憎分明
情理交融的语言
生理年龄与精神年龄的辩证关系
构思巧妙
就地取材——营造气氛——提出话题 ——阐明特征——小结升华 具有年轻精神
特征鲜明,
正反对比
失掉年轻精神
褒贬分明
读了本文后,你觉得你最难忘、最需要学习、 最需要发扬的是什么?它的实质是什么?它的 特征是什么?特征的各自侧重点是什么?
三(12)收束全文,号召大家向“年轻精神”饱满的青年 学习,深化主题。
本文演讲的思路
五分钟演讲 追念萧红为解放事 业奔走一生 年轻精神如何看待 勉励青年朋友
沉默五分钟
年轻人的话题
年轻精神的品质
自由赏析

结构 段落 句子 词语 可就运用的方法,表达的内容和体现出 来的情感等方面进行赏析。



为了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 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 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巴金) 无一事而不学,无一时而不学,无一处 而不学,成功之路也。 (朱熹) 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 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爱因斯坦)
小试身手

新时代的“青年精神” 青年行为浅谈
结尾的作用

收束全文,勉励青年,深化主题------使 自己年轻,使中国年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
教学目标:
1、理解和发扬“年轻精神”。

2、体会郭老的语言艺术。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理解和发扬“年轻精神”。

2、体会郭老的语言艺术。

教学难点:
1、体会郭老的语言艺术。

教学方法:
1、讨论法;
2、读写结合法;
3、分工合作法。

教具准备:投影片一框。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前板书: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
2、读题、析题、了解作家。

(1)读课题两遍。

(2)你读懂了什么内容?
事情——讲演地点——萧红墓前时间
——五分钟
(3)这是一个不完整的句子,谁能补上演讲者、听众,说一句完整的句子。

(4)你知道作家以及关于他的情况吗?(郭沫若,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

原明郭开贞,四川乐山人。

代表作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王昭君》等。


3、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内容?(讲演的内容)想读吗?真的想读吗?
4、先不忙读书,让我们大胆的猜测以下,不!应该是分析一下,如果我们站在烈士墓前,会对到场的听众讲些什么?从对墓中人的感情、和对听众的希望角度去想。

(①怀念和哀悼烈士——萧红作家。

②赞扬萧红的崇高精神③激励听众继承烈士的遗志,踏着烈士的足迹,革命事业进行到底。


二、学生读课文,印证一下。

学生读后,让学生简单说一说,是否和猜测、分析的一个样?(注意:表扬学生的善于思索。


三、交代学习目标,明确阅读任务,确定阅读时间,结成攻关小组,读思画议。

(投影)
1、阅读目标:自读课文,品析10个字:
哀志佩蔑情理正反庄谐
引导:围绕这些字,深入阅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①哀:怀念、哀悼②志:志向、想做什么样的人③佩:就是佩服、崇敬的意思④蔑:就是轻蔑、瞧不起之意。

⑤情: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丰富的情感崇敬、怀念、愤恨的情感。

⑥理:关于年轻的哲理⑦⑧正和反是指作者在讲演中举的正面事例和反面事例。

⑨庄:庄重⑩谐:就是幽默、诙谐、引人发笑的意思。

2、分工:一组解决:哀志二组解决:佩蔑
三组解决:情理四组解决:庄谐
五组解决:正反
3、确定完成任务的时间:分钟,各组开始比赛,看哪组率先完成。

学生读书、讨论,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情。

四、师生集体讨论:
1、理解十个词:
哀:怀念、哀悼沉默志哀
志:做有“年轻精神”的人:①真理的追求者
志:做有“年轻精神”的人:②博爱的实践者敬佩
③勇敢的战士
佩:萧红作家为人民解放事业献身的精神具有“年轻精神”——斗争到底,虽死犹存。

蔑:无“年轻精神”的人:老腐败、老顽固、活的木乃伊、狗
腿子、死鬼(岂止是轻蔑,更是对这种人的唾骂、憎恶)
情:哀佩蔑爱国——使中国年轻(含义:三座大山重负,堪若老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推翻三山,建立新中国,使祖国繁荣昌盛。


理:生理年龄与精神年龄的辨证关系——哲理
正反对比:①萧红老腐败、老顽固、活的木乃伊、狗腿子、死鬼
②有“年轻精神”的人无“年轻精神”的人
庄:哀悼怀念之情,叫人感染,“年轻”哲理叫人深思,谁会发笑。

谐:沉默五分钟沉没胜于雄辩
老腐败、老顽固、活的木乃伊、狗腿子、死鬼——我们仿佛看到郭老在内心深处的嘲笑。

2、小结任务完成情况,表扬学生。

3、让学生个10个字添上一些字,连成5个词组,看谁连的又快又好。

教师先示范一组。

(哀志——亦哀亦志)
(亦哀亦志亦佩亦蔑亦庄亦谐情理交融正反对比)
4、齐读所填词组。

师评:这些短语,充分赞美了郭老这篇讲演稿,也充分显示了郭老这位大文豪的大家风范(——板书:大家风范)。

5、读了本文,你觉得你最难忘、最需要学习、最需要发扬的是什么?(发扬“年轻精神”)教师:让“年轻精神”永存(——板书:
精神永存)。

五、小练笔。

1、师:我们应该怎样发扬“年轻精神”呢?请联系我们的中学声的理想、生活、学习、人生、克服困难等写一些激励你自己或者勉励别人的话语。

可以是一两句话,格言式的,可以是三两段式杂谈,如果你愿意,长篇大论也行。

2、学生写话,教师巡视指导。

3、习作交流。

六、学生总结。

让学生简单说说这一节课的收获和体会,教师适当指导学生说得条理一些。

七、齐读板书。

(下课)
八、板书设计: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
亦哀亦志亦佩亦蔑
郭沫若五分钟讲演亦庄亦谐情理交融
大家风范
正反对比“精神”永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