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七大手法简介
QC七大手法相关知识简介

QC七大手法相关知识简介1. 质量控制〔QC〕简介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简称QC〕是一种通过测量和监控产品或效劳的特性,以确保其符合规定质量标准的方法。
QC主要包括七大手法,即直方图、折线图、箱线图、散点图、质量控制图、因果图和脑力激荡法。
下面将对这七大手法进行逐一介绍。
2. 直方图直方图是一种通过将数据分组并显示为柱状图来展示数据分布的可视化工具。
它可用于显示连续变量的分布情况,并帮助判断数据是否服从某种特定的概率分布。
直方图可以直观地展示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和偏斜程度。
3. 折线图折线图是一种连接数据点的图形展示方法,常用于显示随时间变化的信息。
它通常用于展示连续数据的趋势和变化模式。
折线图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理解数据的变化趋势,识别周期性模式和异常值。
4. 箱线图箱线图〔Box Plot〕是一种用于显示数据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和异常值的可视化工具。
它以五个统计量〔最小值、下四分位数、中位数、上四分位数和最大值〕为根底绘制一个矩形箱体,并用线表示异常值。
箱线图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数据的分布形态和离群值。
5. 散点图散点图是一种以点的形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图形展示方法。
它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线性关系、趋势或聚集。
散点图常用于发现异常值、识别异常情况和检测数据的相关性。
6. 质量控制图质量控制图〔Control Chart〕是一种用于监控过程稳定性和识别异常情况的工具。
它通过绘制样本数据的统计量,如平均值或范围,以及控制限来帮助我们判断过程是否在统计控制下。
质量控制图常用于质量管理和过程改良。
7. 因果图因果图〔Cause and Effect Diagram〕,也称为鱼骨图或石川图,是一种用于分析问题根本原因的图形工具。
它以一个问题为中心,将可能导致该问题的多个因素分别列在鱼骨的骨架上。
因果图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问题产生的多个可能原因,并通过分析和改良这些因素来解决问题。
QC新七大手法简介

QC新七大手法简介
质量管理新七种工具是日本质量管理专家于70年代末提出的,主要运用于全面全面质量管理PDCA循环的P(计划)阶段,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技术方法,整理和分析数据资料,进行质量管理。
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法主要运用于生产过程质量的控制和预防,新的七种质量控制工具与其相互补充。
1.亲和图法
从浑沌的状态中(未知、未经验的领域、将来的问题)将所收集到的语言资料, 根据其相互间的类似性(亲和性)来分类,将问题明确化。
2.关联图法
对于各种复杂性原因缠绕的问题,针对问题将原因群展开成 1 次、2 次原因,将其因果关系明朗化,以找出主要原因(必须采取对策的重点项目)。
3.系统图法
为了达成所决定的目的与目标,依“目的——手段”系列做有系统的展开,以寻求最适当手段及策略的方法,又称树形图或家系图。
4.箭形图法
以达成的目的必要实施事项(作业、手段等) 为主体,依时间序列的顺序,连结成网状的箭形图,而订定最适当的日程计画,有效率地管理进度。
5.过程决定计划图法
针对计划的实施, 随着事态的进展而设想各种结果和问题,制定出能获得理想结果的过程。
6.矩阵图法
利用一元性的排列,找出其相对因素,探索出问题之所在、问题形态;也可从二元性关
系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构想。
7.矩阵数据解析法
又称为主成分分析法,是多变量解析法中的一个解析方法。
可将矩阵图中排列之从多数据作整理及预测,为新QC七大手法中唯一的数值资料解析法,多用于市场调查及工程问题之解析。
QC七大手法完整版介绍

QC七大手法完整版介绍七大质量控制手法是指通过一系列工具和技术来管理和控制产品或项目的质量,确保其达到预期的标准和要求。
以下是七大质量控制手法的完整版介绍:1.散点图:散点图是一种用于显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图表。
通过将两个变量的取值绘制在坐标轴上,可以观察到可能的相关性。
散点图可以用于分析数据,发现可能的关联和异常点,并帮助确定合适的控制措施。
2.流程图:流程图是一种图形化表示过程的工具。
通过绘制不同步骤和决策之间的连接,可以清晰地展现整个过程的流程和逻辑。
流程图可以帮助识别可能的瓶颈和错误,并优化流程,提高效率和质量。
3.直方图:直方图是一种用于显示数据分布情况的图表。
通过将数据按照一定的范围进行分类和统计,并用条形图表示各个范围内的频率,可以直观地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和偏差。
直方图可以用于分析数据质量,检测异常数据和确定控制上限和下限。
4.控制图:控制图是一种用于监控过程稳定性和质量的统计工具。
通过绘制过程数据点的变化趋势和控制限,可以追踪过程的中心线和变异范围,及时发现和纠正异常,确保过程在可控范围内。
控制图可以用于实时监控和改进过程质量。
5.因果图:因果图是一种用于分析问题根本原因的工具。
通过将问题细分为各个因素,并挖掘这些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可以找到问题的本质原因。
因果图可以帮助识别和解决问题的潜在因素,指导改进措施的制定。
6. Pareto 分析:Pareto 分析是一种按重要性排序的方法,用于确定改进工作的优先级。
通过将问题或缺陷按照发生频率或影响程度进行分类和统计,并用累积百分比曲线表示,可以快速找到重要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Pareto 分析可以帮助决策者集中精力解决最重要的问题,提升整体质量。
7.效果图(雷达图):效果图是一种用于比较和评估多个指标综合表现的图表。
通过将不同指标的取值绘制在雷达图上,可以直观地比较各个指标的相对优劣,并找到改进的方向和重点。
效果图可以用于综合评估产品或项目的质量表现,制定改进措施和目标。
质量管理的qc七大手法详细介绍

质量管理是现代企业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而在质量管理中,QC七大手法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
本文将详细介绍质量管理的QC七大手法,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了解和知识。
一、整理(Seiri)整理是指清除不必要的物品,只留下必要的物品。
在质量管理中,整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浪费,使生产过程更加流畅。
只有把生产过程中的“无用之物”清除出去,企业才能更好地进行质量管理。
二、整顿(Seiton)整顿是指合理地安排必要的物品,减少寻找物品的时间。
在生产过程中,整顿可以让工作场所变得整洁、清爽,让员工能够更加高效地工作。
通过整顿,企业可以减少错误和浪费,提高产品的质量。
三、清扫(Seiso)清扫是指使工作场所保持清洁。
在质量管理中,清扫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降低工作场所的事故率,减少杂物对生产过程的干扰,保障产品的质量。
四、清洁(Seiketsu)清洁是指使工作场所保持整洁、清爽。
在质量管理中,清洁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生产效率,让员工在一个整洁的环境中工作,有利于保障产品的质量。
五、遵守纪律(Shitsuke)遵守纪律是指要求员工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做好本职工作。
在质量管理中,遵守纪律可以保障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有利于提高产品的质量。
六、标准化(Seiketsu)标准化是指建立符合国家标准和企业要求的生产工艺流程,加强操作规范。
在质量管理中,标准化可以保障产品的质量和一致性,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七、自律(Jishu)自律是指员工自觉遵守标准化操作规程,保障产品的质量。
在质量管理中,自律可以提高员工对质量的重视程度,保障产品的质量和企业的声誉。
总结起来,质量管理的QC七大手法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涵盖了生产、管理、人员培训等多个方面,能够有效地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在质量管理中应当重视QC七大手法的实施,不断优化和提升生产管理水平,使产品质量得到更好的保障。
QC七大手法有哪些

QC七大手法有哪些在质量管理领域,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简称QC)是一种常用的管理方法,用于确保产品或服务符合质量要求。
为了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可以使用一系列的手法来控制和监测质量。
本文将介绍QC 七大手法,包括:1.物理检验2.外观检验3.抽样检验4.统计控制图5.测试和验证6.校准和校验7.过程改进1. 物理检验物理检验是通过对产品的物理属性进行测试和评估来判断产品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例如,对于电子产品,可以通过测量尺寸、重量、电压等物理指标来进行检验。
物理检验可以直观地反映产品的实际性能和质量水平,是质量控制的常用手段之一。
2. 外观检验外观检验是通过对产品的外观特征进行检查,以判断产品是否存在表面缺陷、污染或其他不良情况。
外观检验可以通过肉眼观察或借助辅助工具(如放大镜、显微镜等)来进行。
外观检验尤其适用于对产品外观要求高的行业,如汽车、家电等。
3. 抽样检验抽样检验是根据一定的抽样方法,从批量生产中随机抽取一部分样品进行检验。
通过对样品的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可以推断整个批次产品的质量情况。
抽样检验可以有效地节约时间和成本,同时又能提供可靠的质量判断结果。
4. 统计控制图统计控制图是一种基于统计方法的质量控制工具,用于监控和管理一个过程的质量。
通过将过程的质量参数反复测量,并将测量结果绘制在控制图上,可以判断过程是否处于统计控制状态。
统计控制图可以及时识别出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5. 测试和验证测试和验证是通过执行已定义的测试计划和验证方案来验证产品是否符合规格和需求。
测试和验证涉及对产品的功能、性能、可靠性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测试和评估。
通过测试和验证可以发现产品的潜在问题,及早进行修正,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要求。
6. 校准和校验校准和校验是对测量设备和工具进行校准和验证,以确保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校准是通过调整设备或工具的参数,使其与已知标准一致。
QC七大手法详细讲解

目录
CONTENTS
• 特性要因图法 • 柏拉图法 • 层别法 • 查检表法 • 散布图法 • 控制图法 • 直方图法
01 特性要因图法
定义与特点
01
定义
特性要因图法,也称为鱼骨图 ,是一种用于表示因果关系的 图形工具,通过将问题的结果 (特性)与可能的原因(要因 )关联起来,帮助分析者系统 地研究和分析问题。
使用步骤
1. 确定变量
明确需要分析的两个变量,例如尺寸和不良 率。
2. 收集数据
收集相关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绘制散布图
将数据绘制在散布图上,通常使用笛卡尔坐标系 。
4. 分析关系
观察散布图上的点分布,分析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
5. 判断关联性
根据散布图中点的分布情况,判断两个变量是否 具有关联性。
绘制控制图
根据收集到的数据,绘制控制图,包 括中心线、上控制限和下控制限。
监控与分析
在控制图上标记数据点,观察数据点 的分布情况,分析生产过程的稳定性。
异常处理
当发现异常数据点时,及时采取措施 进行调整和改进,确保生产过程的稳 定性和产品质量。
实例分析Βιβλιοθήκη 实例某生产线上生产一种电子元件,通过控 制图法监控其电阻值。
6. 监控与评估
对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监控 和评估,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
5. 制定改进措施
针对关键因素制定相应的改进措 施,并实施。
4. 确定关键因素
根据柏拉图的分析结果,确定对 质量影响最大的关键因素。
实例分析
在某生产线上,产品不合格率较高,通过柏拉图法分析发现,主要原因是 原材料质量不稳定和生产设备老化。
QC七大手法

QC七大手法QC七大手法QC七大手法包括检查表、层别法、XXX、因果图、散布图、直方图和控制图。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质量控制过程中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并制定改进计划。
一、检查表检查表是一种逐项检查并记录问题点的方法。
它可以用于点检、诊断、工作改善、满意度调查、考核、审核、5S活动和工程异常分析等方面。
实施检查表的步骤包括确定检查的项目、频度和人员,制定检查表,依检查表项目进行检查并记录,要求责任单位及时改善问题,检查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改善效果进行确认,定期总结并持续改进。
二、层别法层别法是将大量数据或资料按相互关系进行分组加以层别的方法。
它可以和XXX、直方图等手法结合使用,也可单独使用。
实施层别法的步骤包括确定研究的主题,制作表格并收集数据,将收集的数据进行层别,比较分析并确定改善项目。
三、XXXXXX是在层别法的基础上将已确定的项目从大到小进行排列并加上累积值的图形。
它可以帮助我们找出关键问题、抓住重要少数和有用多数。
XXX适用于记数值统计,可分为分析现象用XXX和分析原因用XXX两种分类。
XXX的作用包括降低不良的依据、确定改善目标、找出问题点和确认改善效果。
实施XXX的步骤包括收集数据,用层别法分类,计算各层别项目占整体项目的百分数,将分好类的数据进行汇总,由多到少进行排列并计算累计百分数,绘制横轴和纵轴刻度,绘制柱状图和累积曲线,记录必要事项并分析XXX。
以上是QC七大手法的简介及实施步骤,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AXXX的纵坐标分为左侧和右侧,左侧表示数量或金额,右侧表示数量或金额的累积百分数;XXX的横坐标表示检查项目,按影响程度大小从左到右排列;C绘制XXX时,根据各项目数量或金额出现的频数,在左侧纵坐标上画出直方形,将各项目出现的累计频率在右侧纵坐标上描出点,并按顺序连接这些点成线。
要点:1.XXX要留存,将改善前和改善后的XXX排在一起,以评估改善效果;2.分析XXX只需要关注前2~3项;3.分类项目不要太少或太多,5~9项最合适;4.如果各项目分配比例相似,XXX就失去意义,应从其他角度收集数据再进行分析;5.XXX是管理改善的手段,而非目的,如果数据已经清晰明了,就不需要制作XXX;6.如果其他项目大于前面的项目,必须进行分析,检讨其中是否有原因;7.XXX的分析主要目的是从获得情报中显示问题重点并采取对策,但如果第一项项目难以解决或花费太大,则可以从第二项项目着手。
QC七大手法

QC5: 直方图制作的步骤
决定组数的一般准则
样本数n
组数k
n<50
5~7
50=<n<100
6~10
100=<n<150
注意:查检表的格式及内容,要让使用者最方便使用及最易记录为最高原 则。
QC3:散布图
定义﹕
以纵轴表示输出(Y),以横轴表示输入(X)﹔用点表示出分布形态,根据分布 的形态判断对应数据X、Y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图型,称为散布图。
目的﹕
判断一组成对的计量数据之间是否有相关性
QC3:散布图制作的步骤
1:搜集相对应输入输出数据,至少三十组以上, 并且 整理写到数据表上,如下例。 下列数据表示铸造工程所使用铸砂混合树脂(粘剂)﹐ 树脂量(%)对砂抗折力强度(kg/cm2)的关系
7~12
n>=150
10~20
QC5: 直方图制作的步骤
6. 决定组距的组界及组中点
决定组距: 组距=全距/组数 在本例中,由于样本个数为50 现决定使用7组。而在Step 4 所算出之全距为0.19,因 0.19/7=0.0271..,由于数据之有效位数为0.01,因此组距设到小数点下二位即可,所以 令为0.03。
QC七大手法
QC1:层别法
定义: 即将多种多样的数据根据分析者不同目的需要分 类成不同的类别. 目的﹕使数据按类别显得具有差异性,以方便分析.
QC1:层别法
层别法的使用 • 在搜集数据之前就应使用层别法,以避免数据中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門內的5S推動干事,請用查檢表做出你部門的5S每日查檢表.
METHOD 2 柏 拉 圖
柏拉圖的由來 意大利經濟學者PARETO分析其國家經濟結構, 發現國民 所得的大部分集中於少數人。 美國質量專家朱蘭博士將其應用到品管上,創出了 “Vital Few, Trivial Many”(重要的少數,瑣細的多數)的 名詞,稱為“柏拉圖原理”. 也就是常說的80:20原理
二. 決定期限,搜集資料 依期間, 發生順序, 項目, 次數記入分析表
三. 按項目別統計數據
不良率%=不良數/總檢查數×100% 影響度%=不良數/總不良數×100% A. 項目依據數據大小順序排列,不要超過4~6項 B. 求累計不良率及累計影響度 C. 其他項若太大或太高時必須再檢討
數據與圖表
一.何謂數據
就是根據測量所得到的數值和資料等事實. 因此形成數據最重要的基本觀念就是:
數據=事實
二.運用數據應注意的重點:
1.收集正確的數據 2.避免主觀的判斷 3.要把握事實真相
三.數據的種類
$
NO-GO
GO
FAIL
PASS
Electrical Circuit
x1 x2 x3 x4 x5 x6 x7 X
7.有符合正確、簡潔、清楚的原則?
簡潔的詞句運用具有畫龍點睛之效 字體搭配要凸出,佈局要簡單一目瞭然
METHOD 1
查檢表
定義: 為了便於收集數據,使用簡單記號填記並予統 計整理,以作進一步分析或作為核對,檢查之 用的一種表格或圖表.
查檢表
123 45 A // / / B / //// / // C / // /// D // // /
品管人員教材
QC七大手法簡介
品保部 賀修學 X10版
分機: 8686 最后一次修正日期﹕2015/10/08
《QC七大手法簡介》QC活動常用的圖表
查檢表
123 45 A // / / B / //// / // C / // /// D // // /
直方圖
柏拉圖 管制圖
魚骨圖
機器 物料 人員
品 質 特 性
Caliper
Time TEMPERATURE
a
b
X
三.數據的種類
A.定量數據:長度.時間.重量等測量所得數據,
也稱﹕計量值;
B.定性數據:以缺點數,不良品數來作為計算標
準的數值稱為﹕計數值 四.整理數據應注意的事項
1.問題發生要採取對策之前,一定要有數據作為依據. 2.要清楚使用的目的. 3.數據的整理,改善前與改善后所具備條件要一致. 4.數據收集完成之后,一定要馬上使用.
《QC圖表製作前考慮要點》
1.先確定目的何在?
目的要明確
2.要掌握的資料為何?
數據應特性固定,前後一致,具正 確性、活用性
3.有那些可以用的數據?
直單位及刻劃要合理, 注意完整性
4.閱讀的對象是誰?
要簡單,不要使用太多顏色或記號
5.以後使用是否方便,經久可用?
要求標準化
6.實用性為何?
實用第一,美觀次之
功用: 通常是利用查檢表來了解現狀或收集數據以 作分析之用.
查檢表種類: 一.記錄用查檢表 : 零件不良點檢…. 二.點檢用查檢表 : 設備保養….
記錄用查檢表
• 主要用於不良主因,不良項目,工程分布和缺點位置的記錄用查 檢表.
• 制作方法: (1)決定所要收集的數据及希望把握的項目. (2)決定查檢的格式;如縱欄列入決定分類項目,橫欄記入期 間或作業者. (3)決定記錄形式;常用棒形記號[冊],一般用的[正]字記號, 以及圖形記號[○, △, ] 等. (4)決定收集數据的方法;由何人收集,期間多久及檢查方法.
項]等. 3.點檢有順序要求時需注明編號,依順序排列. 4.點檢表必須確實毫無遺漏. 5.必須點檢的項目,盡可能以機械,制程人員等層別之.
查檢表制作程序:
一. 明確目的所在 二. 決定查檢項目 三. 決定抽樣方法 四. 決定查檢方式 五. 設計表格實施查檢 六. 記下資料相關條件
功用:
通常是利用查檢表來了解現狀或收集數據以作 分析之用.
定義: 根據搜集的數據,以不良原因,不良狀況,不良項目, 不良發生的位置,客戶抱怨種類,或安全事故等項 目別分類,計算出各分類項目所占之比例按照大 小順序排列,再加上累積值的圖形. 柏 拉 圖
功用: 柏拉圖在使用時,最主要是用來設定改善的目標. 制作步驟:
一. 確定資料的分類項目 結果分類: 不良項目, 場所, 工站 原因分類: 材料, 機械, 設備, 作業者
範例1﹕
一.記錄用查檢表:
電視故障狀況查檢表
查檢項目 期間
畫 沒有畫面 面
沒有彩色
電 天線老舊 波
天線方向
沒有聲音
其他
合
計
二月 74
三月 62
四月 64
合計 42 9 29
一, 用於確認作業實施,設備實施情形.預防發生不良,確 保安全時用.
二, 制作方法: 1.將須點檢的項目逐一列出,並空出要記入記號的空欄. 2.須點檢的項目是[非做不可的工作],[非檢查不可的事
Graph圖表
圖表的功用: 利於多種複雜現象相互比較可供分析研究用 費甚少時間可得明確的概念 對於專門知識不足的人,亦可得到了解 表示事務間關係時,圖表較文章可以使 閱者印入腦海 利於演講,宣傳或廣告時,予閱者深刻印象 可供預測用
圖表的必備條件, 能把握全體------應一看即能完全 了解全體的狀況 簡單明瞭,迅速了解,正確的判斷,浮現對策
方法
環 境 其它
散布圖
X R
層別法
QC 七 大 手 法
第一招:查檢集數據 第二招:柏拉抓重點 第三招:魚骨追原因 第四招:直方顯分布 第五招:管制找異常 第六招:散布看相關 第七招:層別作解析
《手法》
以現實合理之眼光來觀察產生不良情形 之現場的現物, 所謂【3 現主義】
現地, 現物, 現況
通過改善的手法與教育﹐做到“不接受 不良品﹐不制造不良品﹐不后流不良品” 的品質【3 不政策】
范例2﹕
二﹑點檢用查檢表
機台:R12
項次
日期 1
2
3
4
項次
1
A
2
B
3
C
X
4
D
保
養
人 124 124 124
審核
398 398 398
說明: 良好 X備用
METHOD 1 練習
一﹑現某生產線為了了解產品外模部位外觀不良的 實際情況﹐收集了三天的資料﹐4月25日刮傷8條﹐ 變形11條﹐臟污5條﹐縮水2條﹔4月26日刮傷12條﹐ 變形9條﹐臟污7條﹐縮水3條﹔4月27日刮傷6條﹐變 形15條﹐臟污9條﹐縮水1條﹔請依據以上數據制作 一張查檢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