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乡村旅游论文

合集下载

乡村振兴视角下贵州民族村寨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乡村振兴视角下贵州民族村寨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乡村振兴视角下贵州民族村寨乡村旅游发展研究乡村振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战略,旨在改善农村发展状况,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贵州这样一个拥有丰富民族资源的地区,民族村寨的乡村旅游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从乡村振兴的视角出发,重点研究贵州民族村寨乡村旅游的发展。

研究贵州民族村寨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贵州拥有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形成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和旅游资源。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吸引游客前来旅游观光,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贵州民族村寨乡村旅游的发展也能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

贵州拥有独特的民族文化,这些民族村寨是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承载者。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将这些民族村寨打造成为具有特色的旅游景点,吸引更多人了解和体验贵州的民族文化,同时也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贵州民族村寨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助于推动农业升级和产业转型。

农业是贵州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但传统的农业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将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开发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等农业旅游项目,提升农业附加值,推动农业升级和产业转型。

乡村旅游的发展还有助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完善的道路交通、供水供电、住宿餐饮等基础设施,这将促进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

乡村旅游的发展也需要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如医疗、教育等,这将促进农村公共服务的提升。

贵州民族村寨乡村旅游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市场需求和收入分配的问题。

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市场的需求支撑,同时也需要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确保农民能够分享旅游带来的收益。

其次是环境保护和文化保护的问题。

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注意保护环境,避免对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同时也需要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避免旅游过程中的文化冲击。

贵州民族村寨乡村旅游的发展在乡村振兴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贵州省考申论范文

贵州省考申论范文

贵州省考申论范文各位朋友!今天咱们来唠唠贵州省的乡村旅游,这可不得了,简直就是贵州乡村振兴的一把神奇钥匙呢!咱贵州啊,那是山清水秀,风景美得不像话。

以前呢,很多乡村守着这些美景过穷日子,就像守着金饭碗要饭一样。

可现在不一样喽,乡村旅游一搞起来,那真的是乌鸡变凤凰。

你看那些藏在大山里的小村落,以前只有几头牛几只羊陪着,年轻人都跑出去打工了。

现在呢?游客像潮水一样涌进来。

为啥呀?就因为这里有独特的民族风情。

比如说西江千户苗寨,那一排排的吊脚楼,苗家姑娘们穿着漂亮的银饰服饰,跳着欢快的舞蹈,游客哪见过这阵仗,眼睛都看直了。

这就是乡村旅游的魅力,把少数民族文化变成了吸睛又吸金的宝贝。

而且啊,乡村旅游还带动了乡村产业的大发展。

以前农民伯伯就种点粮食作物,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

现在呢?种上了大片大片的水果,什么樱桃、杨梅、猕猴桃,游客来旅游的时候,既能欣赏美景,又能体验采摘的乐趣。

这些水果啊,在路边就能卖掉,还能加工成果汁、果脯,这附加值一下子就提高了。

还有那些传统的手工艺,像苗族的刺绣、布依族的蜡染,以前都快失传了,现在成了游客们爱不释手的纪念品。

那乡村旅游的发展,基础设施也得跟上啊。

以前那路啊,坑坑洼洼的,下雨天出门一身泥。

现在呢?柏油路修到了村口,村里还建起了干净整洁的民宿。

这些民宿可不是简单的住的地方,那是一个个有特色的小天地。

有的民宿把老房子改造得古色古香,睡在里面就像穿越回了过去;有的民宿就在河边,晚上听着潺潺的流水声,别提多惬意了。

不过呢,贵州的乡村旅游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比如说旅游旺季的时候,人太多了,有些地方的服务就跟不上趟。

游客来了想找个厕所都困难,吃饭的地方也乱糟糟的。

还有就是一些乡村旅游开发过度,失去了原来的乡村味道,变得很商业化,游客就不太喜欢了。

这时候啊,就得政府出面来好好规划规划了。

不能光想着赚钱,得把乡村旅游当成一个长久的事业来做。

要在保护环境和发展旅游之间找到平衡,既要让游客玩得开心,又要让乡村美得自然。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贵州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贵州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贵州乡村旅游发展研究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乡村旅游的兴起,贵州乡村旅游发展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热点。

本文将从贵州乡村旅游的发展背景、问题分析以及发展路径等方面展开研究,以期对贵州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贵州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亟待改善。

由于地形复杂,贵州乡村旅游的交通不便,导致游客的出行不便利。

贵州乡村旅游的产品开发和服务水平不高,缺乏特色和吸引力。

在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上,贵州还停留在传统的观光旅游阶段,缺乏创新和个性化。

服务质量也亟待提高,缺乏专业的导游和旅行社,导致游客的满意度不高。

贵州乡村旅游的管理和规划不足,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机制。

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贵州乡村旅游的资源开发过度且不均衡。

部分地区的乡村旅游资源过度开发,而其他地区则因为缺乏开发和宣传而被忽视。

针对上述问题,贵州乡村旅游的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和服务质量提升。

借鉴国内外成功的乡村旅游案例,开发具有贵州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

加强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加强乡村旅游的规划和管理。

建立统一的乡村旅游规划和管理机制,合理规划和利用乡村旅游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和资源浪费。

加强宣传和推广,提高贵州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通过各种方式宣传贵州乡村旅游的特色和魅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贵州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但也有着众多的发展机遇。

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产品开发和服务水平、加强规划和管理,可以推动贵州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促进贵州经济的长足发展。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贵州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贵州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贵州乡村旅游发展研究引言概述:乡村振兴是当前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而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份,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改善农民生活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贵州作为中国的贫困地区之一,乡村旅游发展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乡村振兴的背景出发,探讨贵州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贵州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1.1 自然资源丰富:贵州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如壮丽的山水体面、独特的地质地貌等,为乡村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1.2 文化底蕴深厚: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拥有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如苗族、侗族、布依族等,这些文化资源为乡村旅游提供了独特的魅力。

1.3 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贵州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贵州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2.1 旅游设施不完善:部份贫困地区的乡村旅游设施建设滞后,缺乏高品质的酒店、餐饮等服务设施,影响游客的体验和满意度。

2.2 旅游宣传不足:贵州乡村旅游的宣传力度相对较弱,缺乏有效的宣传渠道和手段,导致潜在游客对贵州乡村旅游的了解不深,影响了游客的选择。

2.3 乡村旅游产品单一:贵州乡村旅游产品以自然体面为主导,缺乏多样化的旅游产品,无法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三、贵州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3.1 加大投资力度: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贵州乡村旅游的投资力度,提升旅游设施的质量和数量,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体验。

3.2 加强宣传推广:加强贵州乡村旅游的宣传推广,通过多种渠道和手段,向游客展示贵州的独特魅力,吸引更多游客的关注和参预。

3.3 创新旅游产品:贵州应加大对乡村旅游产品的创新力度,开辟更多具有特色和吸引力的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四、贵州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4.1 建立合作机制:政府、企业和农民应建立合作机制,共同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实现利益共享和共同发展。

乡村振兴视角下贵州民族村寨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乡村振兴视角下贵州民族村寨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乡村振兴视角下贵州民族村寨乡村旅游发展研究贵州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也是中国的少数民族地区之一,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自然资源。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贵州的民族村寨乡村旅游发展具有独特的意义和潜力。

本文将从乡村振兴视角下,对贵州民族村寨乡村旅游发展进行研究。

贵州的民族村寨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

贵州拥有2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如侗族的歌舞、苗族的银饰、布依族的传统乐器等等。

这些民族村寨保存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传统手工艺、节日习俗、民间故事等。

通过乡村旅游的方式,可以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同时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体验贵州的多样文化。

贵州的民族村寨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

贵州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山地省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在贵州的民族村寨中,许多都位于山间或溪流旁边,周围环境优美,风景秀丽。

黄果树瀑布位于黔东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大的瀑布之一,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许多民族村寨还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可以开展生态旅游活动,如森林徒步、溪流漂流等。

然后,民族村寨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

贵州是中国的贫困地区之一,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的收入。

当地产品的销售和当地居民的服务也会得到推动,促进了贵州农村经济的发展。

乡村旅游还可以吸引外地游客,增加旅游消费,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乡村的全面振兴。

民族村寨乡村旅游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的提升。

许多贵州的民族村寨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缺乏基础设施的支持,并且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也有待提高。

民族村寨乡村旅游需要更好地保护和管理文化和自然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和商业化。

要重视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避免文化的虚假表演和商业化。

贵州的民族村寨乡村旅游发展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通过发展民族村寨乡村旅游,可以保护和传承贵州丰富的文化遗产,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推动当地乡村的全面振兴。

要克服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提升、文化和自然资源保护等问题,实现可持续的乡村旅游发展。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贵州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贵州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贵州乡村旅游发展研究一、引言乡村振兴是中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份,旨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和促进农村社会进步。

贵州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

本文旨在研究乡村振兴背景下贵州乡村旅游的发展情况,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

二、贵州乡村旅游的现状1. 自然资源优势贵州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如壮观的喀斯特地貌、丰富的水资源和独特的植被,为乡村旅游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基础。

2. 文化资源优势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拥有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如苗族、侗族、布依族等,这些民族文化成为乡村旅游的重要吸引力。

3.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贵州在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道路、酒店、景区设施等,为游客提供了便利的旅游环境。

三、存在的问题1. 旅游产品单一贵州乡村旅游产品以自然景观为主导,缺乏多样化的旅游产品,无法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2. 旅游营销不足贵州乡村旅游的营销手段相对落后,缺乏有效的宣传和推广,导致知名度不高,吸引力有限。

3. 乡村旅游管理不规范部份乡村旅游景区管理不规范,存在环境保护问题和服务质量不高的情况,影响游客体验和形象。

四、发展对策1. 多样化旅游产品贵州乡村旅游应加大对特色旅游产品的开辟力度,如民族文化体验、农家乐、乡村体验等,增加旅游产品的多样性。

2. 强化营销推广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新兴渠道,加大对贵州乡村旅游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知名度和吸引力。

3. 完善管理体系加强对乡村旅游景区的管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提升服务质量,提供更好的游客体验。

4. 加强合作与交流与其他地区和国家开展乡村旅游合作与交流,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提升贵州乡村旅游的发展水平。

五、结论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贵州乡村旅游具备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但仍面临着旅游产品单一、营销不足和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为了推动贵州乡村旅游的发展,应加大对多样化旅游产品的开辟,强化营销推广,完善管理体系,并加强合作与交流,以提升贵州乡村旅游的发展水平,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论贵州乡村旅游的发展

论贵州乡村旅游的发展

摘要:本文就贵州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意义和如何促进贵州乡村旅游的发展创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期能够为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关键词:贵州;乡村旅游;意义;对策一、贵州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意义最近几年,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乡村旅游是以乡村地域及农事相关的风土、风物、风俗、风景组合而成的乡村风情为吸引物,吸引旅游者前往休息、观光、体验及学习等的旅游活动。

独具特色的民俗民族文化是乡村旅游的灵魂,乡村旅游满足人们享受田园风光、回归自然、体验民俗的愿望。

在贵州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当地农民找到了致富门路。

各地靠近城市和有旅游资源优势的农村,都不同程度地搞起了乡村旅游。

随着人流、物流、信息流等各种资源的流动,广大农民空闲的房屋、剩余的劳动力、自产蔬菜水果等,都派上了用场,不少农民靠办“农家乐”盖起了小洋楼,购买了小汽车,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

乡村旅游具有劳动密集型的特点,农村富余劳动力,无论男女老少都比较容易找到适合自己干的事情。

凡是乡村旅游发展较好的农村地区,村民很少有人到外地打工的,在外学习的学生和复员军人也都愿意回到家乡工作,并且大量吸纳了周边村寨和外地劳动力,使富余劳动力就业离土不离乡。

西江千户苗寨、兴义万峰林、平坝天龙屯堡、安顺旧州古镇等地居民,大多从事与乡村旅游相关的餐饮、交通,向导等工作,既照顾了家庭,又实现了就地就业,经济收入大大提高。

(二)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带动贵州旅游特色产品生产与销售.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促进旅游特色产品的生产与销售。

如:赤水市利用“十丈洞”“四洞沟”“燕子岩”等得天独厚的资源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使当地的竹扇,竹工艺品成为广大游客喜爱纷纷购买的旅游商品。

而都匀、凤冈等地,利用当地的茶叶资源,开展乡村旅游,不仅发展了当地的旅游业,同时使茶叶成为旅游热销品。

再如雷山县,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大力宣传雷山银球茶、苗族手工银器等,使它们成为了游客喜爱的旅游商品;丛江县发展乡村旅游大力带动了当地土特产“丛江香猪”的生产与销售;还有威宁县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带动了当地特色产品“苦荞茶”“威宁火腿”的生产与销售等。

旅游学论文 浅析贵州乡村旅游的发展

旅游学论文 浅析贵州乡村旅游的发展

旅游学论文指导老师:题目浅析贵州乡村旅游的发展系别日语系年级专业 08级日语班姓名 xxx学号2011年8月目录引言 (1)【摘要】 (2)【关键字】 (2)1.村旅游的相关认识 (2)1.1乡村旅游的基本概念 (2)1.2传统及现代乡村旅游 (3)2 乡村旅游的市场开发 (3)2.1乡村旅游开发的意义 (3)2.3乡村旅游需求趋势 (3)3贵州乡村旅游 (4)3.1观赏乡村景观 (5)3.2参与农事活动、感受农家生活 (5)3.3体验乡风民俗 (5)4.贵州乡村旅游市场的特点和需求 (5)5. 贵州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对策 (6)5.1田园风光的旅游产品 (6)5.2参与型的农家乐旅游产品 (7)5.3体验乡风民俗的旅游产品 (7)结语 (8)【参考文献】 (9)致谢 (10)引言所谓乡村旅游,是指依托乡村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而开展的旅游活动。

现代城市生活的快节奏,让许多生活在城市的都市人感到生活的压力,体验轻松惬意的生活成为了城中人的迫切渴望。

贵州省乡村旅游的项目开发,是世界银行和世界旅游组织的首度合作,世界银行向贵州省提供贷款,发展乡村旅游。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其产品的开发必将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的规模、方向和未来。

贵州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如何在发展过程中既保持与国际接轨也体现贵州本土的特色,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摘要】乡村旅游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是今后一段时期贵州旅游发展的主旋律。

本文从乡村旅游的基本概念和本质特征入手,就贵州乡村旅游的市场特点和消费需求进行了分析,将贵州乡村旅游产品分为三大类型,即体现田园风光的旅游产品、参与型的农家乐旅游产品、体验乡风民俗的旅游产品。

【关键字】乡村旅游贵州乡村旅游市场贵州乡村旅游产品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旅游消费观念也发生着重大的变化。

越来越多的人们出游的动机都是以追求心神的宁静、人与自然的和谐、健康快乐的休闲游憩、体验不同地域特色的民风民俗为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乡村旅游发展对策与探讨——以黔东南为例院 (系) 旅 航 学 院___专 业 _ 旅游管理(导游方向)___ 年 级 09级导游班______学生姓名 ____章 燕 红___________ 学 号 __ 200914020054_ _____指导教师 ____左 伟__________填表日期 ____年 月_ 日____目 录内容摘要......................... ................. . (1)1.乡村旅游概述.......................... . (2)1.1乡村旅游的概念...................... (3)1.2乡村旅游的特点.......................... . (5)1.3发展乡村旅游对黔东南的意义.............. . (5)2.贵州黔东南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 (5)2.1特殊地质地貌构建的自然景观......... (6)2.2 多民族构建的文化原生性 (6)2.3历史文化的厚重型 (7)2.4独特的天然避暑型气候 (7)2.5乡村民居形式多样 (7)3.贵州黔东南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8)3.1对乡村旅游层面理解不深,概念混乱 (8)3.2宣传力度不够 (8)3.3缺乏市场规划和产品策划 (8)3.4开发产品特色少、雷同多 (8)4.黔东南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对策与建议 (9)4.1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统一规划 (9)4.2划分旅游项目,开发精品旅游产品.. (9)4.3挖掘文化性......... (10)4.4整合营销,打造乡村旅游品牌 (11)4.5开发客源市场及做好宣传 (11)4.6实施规范管理,加强乡村旅游的制度化建设 (12)5.结束语 (13)成果申明 (14)致 谢 (15)参考文献 (16)贵州省乡村旅游发展对策与探讨——以黔东南为例章燕红内容摘要:乡村旅游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是今后一段时期贵州旅游发展的主旋律。

本文以贵州黔东南为例,从黔东南乡村旅游的优势入手,分析黔东南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一些的问题,提出黔东南乡村旅游的对策和建议,从而使黔东南乡村旅游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乡村旅游 黔东南 发展对策Discussion on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in Guizhouprovince and Countermeasures---T aking Qiandongnan as an exampleZhang YanhongContent abstract: Rural tourism is a new tourism form which produces along with the social economy development, is the main them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Guizhou for a period of time.In this paper, taking Guizhou of Qiandongnan as an example, Analysis of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Qiandongnan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of Qiandongnan rural tourism,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so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Qiandongnan rural tourism better.Key words: Rural tourism Qiandongnan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全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旅游业以其发展速度快、综合经济效益高、产业带动力强的产业优势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具有活力的产业,二十一世纪被称为旅游世纪。

实施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国家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把旅游业确定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西部地区将获得更多的市场机遇和政策机遇。

我国己经明确提出力争2020年建成旅游支柱产业。

这种趋势为乡村体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大环境。

黔东南民族文化非常独特、优秀,传承至今,仍基本保持原貌,原汁原味。

在黔东南,从民族村寨、民居建筑,到民族服饰、民族饮食;从民族节庆、民族习俗、民族歌舞、民族绘画,到民族思想、民族观念,都风格独特,极具观赏和审美价值。

借着国家日益发展的大势,黔东南发展乡村旅游具有极大的意义。

1.乡村旅游概述早在19世纪,乡村旅游因现代人逃避工业城市污染和快节奏生活方式而在西方发达国家发展起来。

随着20世纪50年代以后旅游业的迅速扩展,乡村旅游更是蓬勃发展,其引起了学者们的极大兴趣,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我国现代乡村旅游的发展较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因而我国乡村旅游研究与国外乡村旅游研究现状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和差距。

国内在对乡村旅游的设计、开发模式和区际影响等方面都有所涉及,但大多停留在定性分析上,定量研究不够;针对全国、各省区宏观范围的描述和分析多,深入细致的案例研究少。

就国内乡村旅游的研究热点——乡村旅游的开发来看,大多文献停留在对开发地旅游条件的宏观评价、开发意义、开发设想、思考等方面,具体的案例研究数量不够。

即使在有限的案例研究中,由于缺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加之统计资料的不足和研究方法的欠缺,致使大多数研究成果的深度不够,甚至可信度都成问题。

对乡村旅游的研究主要是运用社会学、统计学、经济学、心理学、行为学和地理学研究的方法,以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层次分析法、图表法和比较法等为主。

国内对乡村旅游的研究与地理学和历史学的结合比较紧密,而同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等相邻学科的结合研究较少,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多为定性研究成果。

只有极少数学者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的案例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定量研究成果[1]。

由于国内外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各自的兴奋点颇不相同,在研究理念上也有较大差异。

从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内容的不同侧重点可以看出,国内偏重于“物”的研究,国外更偏重于“人”的研究;国内更关注乡村旅游开发带来的经济利益以及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国外关注旅游对整个社区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重视乡村旅游与社区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重视乡村旅游发展中女性问题研究,重视当地居民对发展旅游态度的研究,强调当地人应参与旅游管理,分享权利和旅游带来的利益,即提倡公平、公正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旅游观”,重视研究在发展的同时如何保护当地独特的文化传统和自然环境,认为这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2]。

1.1乡村旅游的起源与概念旅游活动[7]。

国内有关乡村旅游的定义较多,何景明和李立华认为狭义的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

乡村旅游的概念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发生在乡村地区,二是以乡村性作为旅游吸引物,二者缺一不可。

1.2.乡村旅游的特点乡村旅游根据其独有的方式,有以下的特点:①游乐行为的体验性。

乡村旅游所具有的、让游客参与到乡村生产、生活的某一过程,通过观察、模仿、习作,让游客得到满足感、自豪感、成就感的主要特点。

② 产品文化的高品性。

乡村旅游已属于稳定性较强的主要旅游方式之一。

其最稳定的客源主体是受教育水平较高、经济条件也很好的人。

因此,乡村旅游也是一种具有高文化层次的旅游活动。

③客源市场的城市。

乡村旅游的客源是生长在城市,对农村、农业和农民情况比较陌生的城市居民。

客源市场的城市性是乡村旅游的重要特征。

④旅游发展的持续性。

乡村旅游区一般都是抵抗外界干扰能力较差、稳定性较差的生态环境脆弱地区。

1.3.发展乡村旅游对黔东南的意义黔东南乡村旅游不仅丰富了旅游活动的内容,扩大了旅游容量,而且带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加速了农民脱贫致富,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①研究少数民族落后地区经济发展思路;②发挥乡村资源旅游功能;③保护文化遗产和资源环境[8]。

2.贵州黔东南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黔东南乡村旅游资源十分独特、丰富。

黔东南境内神奇的山光水色、森林植被、奇石异洞、飞瀑流泉、生物资源、地质遗迹、旅游气候等自然生态资源都是大自然经过长时间演化而成,其多样形态特征、原始生态环境都具有不可代替性、不可再生性和不可移植性。

世界旅游组织认为:黔东南是旅游资源品位最高、质量最好且最集中的地区;是不同类型且最具多样性的旅游资源富集地;是对境外游客最具吸引力的地区;是民族文化旅游的旗舰;是为高素质人群所准备的丰富宴席。

所有这些都为黔东南发展乡村旅游创造了条件。

2.1特殊地质地貌构建的自然景观自治州地处云贵高原向湘桂丘陵盆地过渡地带,根据地层岩石和地质外营力作用,境内可划分为岩溶地貌区和剥蚀、侵蚀地貌区。

黔东南州自然风光神奇秀丽,人文景观绚丽多彩,民族风情浓郁迷人。

以阳河和云台山为代表的山水名胜风光迤逦、婀娜多姿;以凯里、台江、雷山为代表的苗族风情和以黎平、从江、榕江为代表的侗族风情民风浓郁、民俗古朴;还有施秉杉木河、黄平野洞河、剑河温泉、岑巩龙鳖河等景点,构成黔东南多姿多彩的旅游景观,黎平高屯天然石拱桥和述洞侗族独柱鼓楼、榕江车江八宝寨古楼等世界之最已列入吉尼斯记录。

遮天蔽日的亚热带森林,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又使其成为理想的避暑胜地。

2.2多民族构建的文化原生性黔东南共有民族节日三百多个,每逢节日,人们身着重彩密锈的花衣,披戴各式各样的银饰,唱山歌、飞歌、情歌、大歌、跳芦苼舞、铜鼓舞、木鼓舞、板凳舞、吹芦苼、弹牛腿琴等等,叫人眼花缭乱。

再加上拦路酒、拦寨洒、拦门酒等别具风格的接侗寨鼓楼、风雨桥,身在其中,处处令人心醉神迷,被称为“一部活的民族艺术大词典”。

2.3历史文化的厚重型黔东南州是苗族侗族聚居较集中的民族自治地方,历史悠久,民族文化源远流长。

有不可移动的文物700多处,民族文物十分丰富。

特别是以镇远青龙洞、黄平飞云崖和从江增冲的侗族鼓楼、黎平地坪侗族花桥为代表的名胜古迹,记载了黔东南文化空间环境发展的历史,底蕴丰厚,堪称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2.4独特的天然避暑型气候黔东南的气候属亚热带湿润气候。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气温在14-19℃之间,雨季明显,降水较多,年降雨量在1000-1600毫米,日照年均约1200小时,无霜期长,为260-220天,南部地区无霜期平均为310天。

四季皆宜旅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