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期语文学科过程性评价方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学科素质评价方案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学科素质评价方案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学生素质评价方案一、评价内容:模块1:写字。

从本册100个生字中抽取25各字,考查不同的壁画和结构的字,并对学生书写习惯进行评定。

模块2:朗读。

本册教材课文10篇。

模块3:识字。

本册生字中组成不重复出现的的10组词语(每组20个)二、评价形式:模块1:写字。

笔试,书写生字。

模块2:朗读。

转动大转盘,选定朗读篇目。

模块3:识字。

随机抽取一组词语认读。

三、评价标准:模块1:写字。

书写习惯:坐姿和握笔姿势。

书写能力: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字要写得规范、端正、整洁。

具体操作:1、以笔试形式进行,评价标准指向三个方面,一是书写习惯,而是书写能力,三是书写时间。

2、监考教师分别对学生的写字姿势“头正、身直、肩平、足安、一寸距、二指圆、三指齐”七个方面观察,在学生的卷子上对应的表格中注明。

3、书法味的字进行圈起来,达到8个以上为优秀,4—7个为良,1—3个为一般。

模块2:朗读。

优秀: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声音响亮,姿态大方,精神饱满,充满自信。

良好:能做到正确、流利、读错2处以内,声音响亮、姿态大方。

合格:基本能读通顺课文,读错5处以内。

具体操作:1、学生转动大转盘,选定朗读篇目。

做好朗读准备。

2、学生根据篇目朗读,老师提醒学生拿书的姿势、朗读的姿态。

3、老师根据学生朗读情况进行等级评定。

如果第一次读得不好,可以给学生第二次朗读机会。

附件2:朗读篇目:1、《四季》2、《秋天》3、《小小的船》4、《江南》5、《影子》6、《比尾巴》7、《青蛙写诗》8、《雨点儿》9、《明天要远足》10、《大还是小》模块3:识字。

优秀:能正确、响亮地认读,借助拼音认读不超过2次。

良好:能正确地认读,借助拼音认读不超过5次。

合格:基本能认读,借助拼音认读超过5次。

具体操作:1、纸条打印好,分成10组,识字学生随机抽取一组认读。

2、学生认读词语的过程中,出现回生或错误的现象,老师帮助孩子,范读一次,学生跟读。

一年级语文上期评价方案(1)

一年级语文上期评价方案(1)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一年级语文期末评价实施方案郑州市二七区长江东路小学2018年10月9日一年级语文期末评价实施方案评价是课程实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查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结合学校具体情况、上学期评价情况和学生年龄特点,现修订了我校一年级语文上期评价改革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本次修订的评价改革方案以学生自我需要和自主发展为出发点,以促进学生个体的和谐发展、个体价值的自我实现和主体精神的激发完善为目标,通过全方位的评价形式,给每个学生一个发展性的评价,让家长和老师能更清楚的了解孩子目前的语文学习状况和水平,能对孩子今后的语文学习给予更有力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在评价方式上尝试采用分项测查和综合运用相结合的形式,目的是让每个孩子都能更加全面的展示自己,充分体现学语文用语文的思想,让每个孩子的语文学习能力得到幸福的舒展。

二、评价的形式及权重《语文课程标准》把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习分成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写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

根据一年级上册的实际教学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朗读与背诵)、口语交际三个模块采用采取“笔试与口试”相结合、分项测查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更全面的评价,每项测试评定采用等级制,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具体形式如下:1.识字、阅读、口语交际的评价:采用口试的方式进行单项评价;2.写字的评价:采用书写比赛的形式进行单项评价;3.综合运用能力的评价:以能力水平测试的笔试答卷方式进行。

4.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评价:依据过程性评价,结合平时的背诵、课堂作业的完成和课堂整体的表现几个方面对孩子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做出评价。

三、评价目标1.通过平时的书写练习和比赛,提高在四线格与田字格里正确、规范、工整地书写音节和要求会写的字。

一年级语文上册评价方案

一年级语文上册评价方案

一年级语文上册评价方案(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单位: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列子小学时间:2016年9月
(一)学习过程的评价:
1.过程定性评价:(测评时间:平时)
①课堂学习状态(倾听、表达、合作);
②预习情况;
③课内外作业(课堂听写、抄写生字,组词造句)情况;
④朗读背诵情况;
⑤课外实践活动(拓展游戏)情况;
2.利用信息交流平台(微信、班级qq群、米学等)针对学生的特性与家长定期进行交流;
(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
1.分三阶段(1单元,2-3单元,4 -8单元)开展认读,识字、写字大王比赛。

(测评时间:平时)
认读比赛:以小组为单位,随机展出课本上的音节拼读,学习委员检查各组掌握情况。

(读错不超过三个发奖)。

识字比赛: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检查同学识字组词掌握情况。

掌握(不认识的字不超过三个)发奖。

写字大王比赛:以全班集中分阶段听写的形式,合格者(错字不超过三个)评奖。

识字、写字比赛不合格者,将与家长取得联系,在一周后,另行评比,直至合格。

2.开展看图识字比赛。

(测评时间:期末)
在8单元教学结束后,可以在全班开展一次看图识字比赛。

印发30张图片,
15分钟内完成即合格,按学生识字速度和质量评奖。

没按时完成的学生要跟踪检验,调查是认知问题还是速度问题。

帮助每个学生达到合格。

设计者:张花瑞。

一年级上期语文学科过程性评价方案说明

一年级上期语文学科过程性评价方案说明

一、评价目的:语文学科过程性评价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语言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评价内容:1.听力表达能力:包括听懂教师的讲解、朗读短文并理解其中的内容,以及根据听到的指令完成相应的动作等。

评价方法:通过平时课堂上的听力训练和小组活动观察学生的听力表达能力。

2.口语表达能力:包括正确发音、流利朗读短文和表达自己的意见等。

评价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观察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3.阅读理解能力:包括理解课文内容、理解简单故事、阅读简单说明等。

评价方法:通过课堂上的阅读理解训练和课外阅读观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可以提供简答题、选择题等方式进行评价。

4.书写能力:包括正确握笔、书写字母和汉字等。

评价方法:通过课堂上的写字练习和作业纠错观察学生的书写能力,教师可以提供练习册和作业进行评价。

5.语言组织能力:包括句子的正确构造、语法使用和文段的连贯性等。

评价方法:通过课堂上的写作训练和口头表达观察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教师可以提供写作任务和口头表达的机会进行评价。

三、评价方式:1.观察评价:教师通过课堂观察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表现,记录下每个学生的优点和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2.小组活动评价: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观察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书面评价:教师通过考试、练习册和作业等形式评价学生的语文能力,并给予相应的评价和建议。

四、评价标准: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评价标准相对宽松,注重发现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并针对学生的问题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

五、评价记录与反馈:教师可以采用评价记录表的形式,记录学生在每个评价内容上的表现,并及时与学生和家长进行交流与反馈,指导学生的学习和进步。

六、评价结果的应用:评价结果应作为教学的参考依据,为教师提供合理的教学方案和个别化的辅导措施,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一年级语文学科过程性评价方案

一年级语文学科过程性评价方案

一、评价目标1.通过过程性评价,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2.培养学生的基本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3.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提高文学欣赏能力,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4.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评价内容1.听力理解能力:对学生进行日常生活中常见事物的名称、故事情节、听写等方面的评价;2.口语表达能力:通过学生的讨论、课堂发言、小组合作等情况,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学生的课外阅读、课内阅读等方面,评价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能力;4.写作能力:评价学生的作文、写字等方面的表达能力;5.文学知识和文化素养:评价学生对于古代诗词、童话故事等文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

三、评价方法1.考察与训练相结合:在学习过程中,设计一些能够考察学生语文能力的任务和活动,通过这些任务和活动的实施,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并对其进行评价;2.个别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在日常学习中,对学生个别的听说读写等方面进行评价,同时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活动,观察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3.观察评价与记录评价相结合: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及时进行评价,同时也可以通过学生文化素养、阅读理解能力等方面进行记录评价,制定个别化的学习计划;4.评价方式多样:可以采用教学观察、学生自评、同伴评价、书面评价、口头表达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以便更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

四、评价依据1.学生的学习表现:根据学生的听说读写表现情况进行评价;2.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价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包括合作态度、协调能力等;3.作业和考试成绩:对学生完成的作业,以及考试成绩进行评价和记录;4.学生的自我评价:通过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自我评价。

五、评价结果的运用1.及时调整教学方法:通过对学生的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针对性地进行教学;2.提供个别化辅导:根据学生的评价结果,制定个别化的学习计划,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3.为家长提供参考: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家长,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共同协助学生提高;4.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评价结果的反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年级语文课评价方案

一年级语文课评价方案

一年级语文课评价方案1. 背景在语文课程中,评价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评价的目的不仅是对学生研究情况进行了解,还可以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并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改进。

本评价方案旨在为一年级语文课程提供一个有效的评价方法。

2. 评价目标- 了解学生阅读、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情况。

- 评估学生对课堂研究的态度和参与程度。

- 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并促进研究动力的提升。

3. 评价内容和方法3.1 阅读能力评价- 听读评价:教师给学生朗读一段文字,学生跟读并记录成绩,如准确度、流利度等。

- 阅读理解评价:提供一篇短文,学生阅读后回答相关问题,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2 写作能力评价- 作文评价:给学生提供一个话题,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评估学生的写作水平、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 语法评价:选择几个语法知识点,要求学生用正确的语法完成相关练,以评估学生的语法掌握情况。

3.3 语言表达能力评价- 口语评价:设置小组对话、角色扮演等活动,评估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 演讲评价:选取几个学生进行短暂的演讲活动,评估学生的演讲能力和表达能力。

3.4 研究态度和参与程度评价- 课堂参与评价:观察学生上课时的表现,包括回答问题、讨论参与度等,评估学生的研究积极性和参与程度。

- 作业评价:评估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情况和作业质量。

4. 评价记录和分析- 教师应将每次评价的结果进行记录,可以使用评分表格、学生成绩单等形式。

- 根据评价的结果,教师可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调整,以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通过以上评价方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阅读能力以及学习态度和参与程度。

同时,也可以为教师提供科学依据,指导他们的教学和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一年级语文评价方案

一年级语文评价方案
3.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促进自我提高。
4.家长评价:家长参与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关注学生的成长。
六、评价标准
1.识字与写字:掌握《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一年级汉字数量,正确书写,无错别字。
2.阅读与欣赏: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对课文进行简单分析。
3.写作:文章结构完整,内容充实,表达清晰,用词恰当。
4.口语交际:能主动参与讨论,用普通话进行交流,表达清楚,具有初步的交际能力。
5.综合实践:参与语文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评价方法
1.过程性评价: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课堂提问、实践活动等途径,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表现。
2.终结性评价:采用笔试、口试、实践操作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1.评估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知识掌握、技能运用和情感态度。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提高学生的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能力。
4.促进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四、评价内容
1.识字与写字: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正确书写,了解汉字的基本结构。
2.阅读与欣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美。
二、评价原则
1.科学性:评价内容和方法应符合一年级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确保评价的科学性。
2.全面性:评价应涵盖语文学习的各个方面,充分体现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3.多元性: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反馈性: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学生、家长和教师,以指导教学改进。
三、评价目标
3.建立评价档案,记录学生语文学习的成长过程。
本评价方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未尽事宜,由学校评价工作小组负责解释和调整。希望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推动一年级语文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一年级语文学科过程性评价方案

一年级语文学科过程性评价方案

1.观察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日常表现,了解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积极程度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情况。

可以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情况、与他人的交流表达能力、写作水平等来评价学生的语文能力。

2.任务评价:设计一些具体的任务给学生完成,以评价学生在不同语文能力层面上的表现。

可以包括听力训练、口语表达、阅读理解、写作等任务。

通过评价学生在任务中的完成情况和表现,来了解他们的语文能力的发展情况。

3.作品评价: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可以是一篇小故事、一首诗歌、一幅画作等。

通过评价学生的作品来了解他们的语文表达能力、创作能力以及想象力等方面的情况。

4.作业评价:评价学生对于课堂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学习态度的表现。

可以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来评价他们的书写规范、语法使用、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作业的完成情况等。

5.口头评价: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口头评价,及时给予他们一些肯定和鼓励,并指出他们在语言表达和思维逻辑等方面的不足之处,以促使他们进一步提高。

此外,在一年级语文学科过程性评价中,还应特别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个性差异评价: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较大,在评价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方式,避免过多强调比较和竞争,注重培养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潜能。

2.考查方式多样化:不仅仅要注重笔试和作品评价,还可以通过口头表达、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形式来进行评价,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3.综合评价:将上述的不同方面评价结果进行综合,给予每个学生全面的评价,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发展潜力。

总之,一年级语文学科过程性评价方案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作品创作能力等方面的情况,通过观察、任务、作品、作业和口头评价等多个途径来评价学生的语文能力,同时注重个性差异评价和考查方式多样化,实现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学科一年级学业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为了突出语文课程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应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

二、评价的原则
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加强形成性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

教师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档案资料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客观的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与不足,并提出建议。

2、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重视定性评价(赏识性原则)
在学生学习语文的日常生活中,以赏识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对学生成长中的行为和心理变化,教师和家长应给予积极、理解、欣赏、关注的态度进行评价。

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对个性发展处于优势的群体,给予积极地评价,促使学生在更多地方面发展;对于某些方面处于弱
势的群体,更要给予关注,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其主动参与评价。

3、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生态成长共同体互相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多元化原则)。

评价标准:优:识字写字(汉语拼音)正确率90%以上,书写规范整洁端正。

良好:识字写字(汉语拼音)正确率80%以上,书写较规范整洁端正。

合格:识字写字(汉语拼音)正确率60%以上,能书写端正。

待合格:识字写字(汉语拼音)正确率60%以下。

考试只是课程评价的一种方式,本方案将探求将考试与其他评价方式有机结合,灵活运用。

改变笔试作为唯一的考试手段,过分注重量化的局面。

评价的主体由教师发展到教师、学生、伙伴、家长相结合。

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4、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本阶段的知识结构,抓重点,突出重点,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系统性原则)。

评价将采用平时评价、阶段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将评价的发展性有机的结合起来,平时评价与《小学生素质报告单》的终结性评价有机的结合起来,避免出现两层皮的现象。

三、评价的内容及操作
评价标准:优:识字写字(汉语拼音)正确率90%以上,书写规范整洁端正。

良好:识字写字(汉语拼音)正确率80%以上,书写较规范整洁端正。

合格:识字写字(汉语拼音)正确率60%以上,能书写端正。

待合格:识字写字(汉语拼音)正确率60%以下。

语文形成性评价表每单元一次,分为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来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见评价工具)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经历评价的过程中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1、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第一步。

评价的主要内容是:1)、是否喜欢语文。

2)、课堂参与度。

3)、是否喜欢读课外读物。

评价标准:优:喜欢上语文课,积极参与,乐于课外阅读;
良好:比较喜欢上语文课,看课外书;
合格:一般
待合格:不喜欢,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
这项主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同伴、自己对学生观察、评价。

2、学习习惯
主要从学生的读写姿势,课堂上专心听讲、积极发言,课外阅读,复习、预习,完成作业的情况,读书做记号,铅笔字等方面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优:习惯好,自觉完成学习任务。

良好:较好,基本能做到自觉完成学习任务。

合格:各方面表现一般。

待合格:学习习惯还有待进一步养成。

3、识字、写字
评价的内容有:1)汉语拼音;2)认识每一课所学的生字;3)认真书写作业;4)每一课的生字;5)借助汉语拼音识字。

6)书写整洁、端正、规范。

评价标准:优:读背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能够正确理解词句;会默读。

良好:朗读背诵课文较正确流利;能够正确理解词语,。

合格:在他人指导下,读背课文,较正确,流利。

待合格:在他人指导下,读文情况仍较差
4、阅读
阅读主要重在语音、语调、阅读理解思维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评价的内容有: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背、分角色读课文。

2)学习默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3)凭借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知道课文的大意,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

评价的方法:评价的方法:每一课都由老师检查每个学生的朗读与背诵,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作上标记并在书上盖上小印章,说明已背诵。

5、口语交际
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情感态度、语言的连贯。

评价的内容有: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
懂别人说的一段话,一件事,能转述基本内容,2)观察后能用普通话表达观察,3)能用普通话完整、连贯的回答问题,4)愿意与人进行口语交际,态度大方,口齿清楚,有礼貌。

评价标准:优:普通话流利准确表达,能认真听别人讲话;
良好:普通话较流利准确表达,能较认真听别人讲话;
合格:基本能用普通话表达,基本能认真听别人讲话;
待合格:普通话表达困难,没有认真听别人讲的习惯。

这项内容要在学生日常学习中观察和集中抽测一起进行。

6、写话练习
评价内容:1)内围绕一个内容写一两句话。

2)能掌握四种句式陈述句、疑问句、设问句、感叹句。

3)掌握写话的基本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4)能把句子写通顺,会使用简单的标点符号。

评价标准:
优:能围绕话题叙述,用词准确,语句通顺合理,能运用词语积累,准确的写出自己的感受。

良:能围绕话题叙述,用词较准确,语句较通顺合理,能运用词语积累,准确的写出自己的感受。

合格:基本能围绕话题叙述,用词准确,语句通顺合理,能运用词语积累,准确的写出自己的感受。

不合格:不能围绕话题叙述,用词准确,语句通顺合理,能运用词语积累,准确的写出自己的感受。

7、综合性学习
评价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要重视学生平时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搜集、观察、合作等综合能力。

评价的内容有: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的问题。

评价标准:优: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有探究与创新意识。

良:能较好运用多种方法,有探究与创新意识。

合格:基本能够运用,有探究与创新意识。

待合格:运用多种方法,探究与创新意识还有待加强。

评价的方法:由老师在平常的学习中观察记录,给学生的综合性学习做上记号,考察时进行综合评定。

8、书面检测
书面考试也是评价内容之一,因此每个单元的考试内容也纳入了评价之中,这个成绩由老师评定。

每单元一张测试卷,期末取测试的平均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