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周边形势与政策__10
形势与政策_第十专题“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测试题(必做)0

形势与政策_第十专题“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测试题(必做)0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1.从1840年开始,中国进入了救亡图存发奋自强的求索时代。
答案:正确2.?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答案:正确3.“一带一路”建设秉承(? ? )原则。
A.共建B.共治C.共享D.共商答案:ACD4.“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变之核心在于(? ?)。
A.国家的强大B.国际权力转移C.制度竞争D.生产力变革答案:B5.中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应对策略是(? ?)。
A..以创新思维塑造变局,以引领命运共同体角色取代一国独大或阵营对抗B.以历史思维把握变局,以文明互鉴取代零和博弈C.以辩证思维应对变局,以全球治理取代大国竞争D.以和谐相处为大局,赢得和美国的贸易往来答案:ABC6.尽管遭遇美国的全方位打压,中国仍需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致力于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
答案:正确7.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中国需要从单纯的经济总量赶超战略转向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战略。
答案:正确8.中国始终做(? ?)。
A.国际秩序的维护者B.世界治理的推动者C.全球发展的贡献者D.世界和平的建设者答案:ACD9.?以“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为主要手段实现走出去本身就是中国发展道路上一个充满风险和不确定因素,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历史进程。
答案:正确10.中国的发展,从一开始就是以外部世界的支持或容许为条件的。
答案:错误。
《形势与政策》我国的周边形势

《形势与政策》——我国的周边形势后面很多内容是从网上找的,没想到一些内容很有深度。
建议删掉几页难讲的。
提纲一、引言什么是周边?二、周边国家的动荡三、政局动荡主要分哪几种类型四、周边国家政局动荡的内因五、周边动荡对中国的挑战严峻而复杂六、中国外交迎难而上应对挑战七、周边外交对中国和平发展越来越重要八、周边外交方针:一脉相传又与时俱进九、应对周边形势新变化的分析与思考十、加快制定“大周边站略”十一、思考题大学生为什么要上《形势与政策》课?(这节内容是我自己写的,老师可以替换或删掉)一、对于老师,这是上面的规定《形势与政策》课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每个学生的必修课,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指出:高校本、专科都要开设《形势与政策》课,本科2学分,专科1学分。
《形势与政策》课具有传达、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在国内外重大时事上的政策、立场、态度上的功能。
二、对于大学生,有助于对社会认知和自我定位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找到自己的社会定位。
三、对于国家,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
大学生是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
《形势与政策》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正确分析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增强其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把握未来,勤奋学习,成才报国。
什么是周边?周边分三个类型:接壤型(小周边),定向或区域型,全球战略型周边(大周边)接壤型:与我国有着直接领土接壤的邻国定向或区域型: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与中亚即全球战略型周边:是在分片经营的基础上,再将四片连为一体,并且向东西两线推进:向东西扩展到里海与波斯湾一线,包括了中亚与中东的有关国家;向东南延伸到大洋洲,包括了澳大利亚与南太平洋岛国。
我国周边形势及外交政策

我国的周边环境在大体上是稳定的、积极的、和谐的。
在一定程度上,多方都在各个问题上进行了合作。
当然局部地区也存在着争端冲突,领土主权矛盾,但是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亚洲地区政治经济形势总体保持稳定,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上升,亚洲国家的群体性崛起已成为影响国际形势走向的突出要素。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近年着力提升同亚洲国家关系,基本实现与亚洲国家高层交往全覆盖。
去年,习近平主席4月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10月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访问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
李克强总理首访选择印度、巴基斯坦,9月出席中国-东盟博览会并会见东盟5国领导人,10月出席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并访问文莱、泰国和越南。
我们与印尼、马来西亚关系升格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提升与文莱、斯里兰卡合作关系,同印度实现半个多世纪以来两国总理首度年内互访,同巴基斯坦实现两个月内两国总理互访。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我国与东亚、南亚国家外长以上互访约70次,双多边场合会谈会见约300人次,签署合作协议超过200项。
外交政策上我们切实践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全面推进与周边国家合作,睦邻友好再上新台阶。
亚太地区形势总体稳定,但也存在一些热点敏感问题。
去年以来,由于日方在钓鱼岛问题上制造“购岛”闹剧,中日关系持续面临严重困难。
我国和周边邻国需要高度警惕,坚决阻止日本右翼势力开历史倒车,维护东亚地区来之不易的和平稳定大局。
我国一贯主张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在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的基础上发展长期健康稳定的中日关系。
在朝韩方面,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维护半岛和平与稳定,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问题,这是我国坚定不移的立场。
而事关我国根本利益的南海岛屿主权问题。
我国的一贯立场是,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对于有关当事方围绕南沙群岛的岛礁争议及在南海部分海域的划界争议,应由直接当事方通过谈判妥善处理、和平解决,在争议解决前可以“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我国周边形势与政策讲解

我国周边形势与应对政策周边地区在中国外交的总体布局中处于“首要”地位,但当前中国周边地区的多个国家政局动荡不定,多个地缘方向滋生乱局,周边不稳趋于常态化、持久化、复杂化与联动化。
周边动荡加剧对中国构成诸多严峻挑战。
中国的周边国家大部分属于发展中国家,少数属于发达国家,按其政治体制、所处社会发展阶段与“稳定程度”,可大致分成“成熟民主国家”、“转型国家”与“问题国家”三大类,周边国家政局动荡也因此分为三种情形,即所谓“成熟民主国家”的政局演变、从所谓“威权体制”转向“民主体制”的“转型国家”的“转型阵痛”和西方所谓的“问题国家”的政局混乱。
这三种国家政局动荡也对中国带来了不同的影响。
政局波动具有周期性、规则性、暂时性与可控性、确定性相对较大的“成熟民主国家”的政局演变,对中国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对华政策与双边关系的调整变化;政局动荡具有中期性、常态性、不确定性与风险较大的从所谓“威权体制”转向“民主体制”的“转型国家”的“转型阵痛”,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是双边关系变化与地缘政治经济利益易受冲击;而政局动荡具有长期性、系统性、突发性与高度不确定性的西方所谓的“问题国家”的政局混乱,对中国国家安全与周边和平稳定的潜在影响极大。
政治经济社会问题与各种根深蒂固矛盾,以及大国争夺激烈等其他因素导致中国周边动荡。
周边形势动荡不安尤其是不少国家政局不稳,给中国带来复杂影响,同时周边动荡也给中国的和平发展带来一系列严峻挑战。
针对这些影响和挑战,中国外交迎难而上、应对挑战,充分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风范。
对于中国外交与中国崛起而言,周边外交与周边工作具有无比重要性。
周边地区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和平发展、最终崛起与民族复兴具有特殊重要性,是中国对外维护与拓展国家利益的关键所在,其局势稳定与否也将直接关系到中国国内的发展。
因此,中共明确提出“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并加快制定“大周边战略”,对周边形势出现的新变化,以“四片经营”为基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形势与政策之中国周边形势分析

形势与政策纵观中国最近几年周边形势,大多是与日本,与菲律宾之间的领海主权和岛礁主权的争议问题,与印度之间的领土争议问题,具体表现在钓鱼岛、黄岩岛、与印度的西南边界之争,其中争斗比较激烈的是中印边境问题,两国还曾为此发生战争,中国的周边形势可谓不容乐观,近来以领海争端比较突出。
进入21世纪,中国的经济与军事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相应的,中国的周围国家都会感到一丝的不安,尤其是日本,在美国的撑腰下,到处散布中国威胁论的言谈,丑化中国的国际形象,对于此,中国政府还曾多次警告。
其实,我觉得,中国有没有对世界的其他国家构成威胁,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我们国家并没有在任何时候去侵略一个国家。
相反的是日本,近几年来不停地参拜靖国神社,其行径严重伤害亚洲人民的感情,我们都知道,靖国神社是用来祭拜在二战中牺牲的日本军官,对于这样一个侵略行径,日本不仅到现在还没有彻底醒悟过来,反而鼓动全日本对这样的所谓“英雄”祭拜,二战之后,日本一直都没有反省他们自己所犯的罪行。
如今,当钓鱼岛问题再次被提出来之后,日本政府却又否认了搁置论,我个人是比较赞同当时在70年代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搁置论,当时是从中国的国民情况考虑的,中国还没有实力去和一个海上强国去抗衡,但是在现在,中国完全有能力去保护自己的国家主权不受到侵害,我们的海上实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拥有了自己的航母,建立了自己庞大的海军战队,对于一切侵略行径,我们有能力去阻止,不仅是日本,对于南海的岛礁,南亚好多国家已经窥探好久,如果我们再不出手的话,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南海国家卷进来,到时候南海问题将会更加的复杂化,是时候去做一件杀鸡儆猴的事情去维护自己的国家安全,对于中国和菲律宾之间的黄岩岛问题,可以说是菲律宾自己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本来黄岩岛就没有任何的争议,上世纪九十年代菲还承认黄岩岛是中国的领土,09年菲才通过立法加紧对黄岩岛的实际控制,其目的非常的明显,黄岩岛附近拥有大量的自然资源,而国际法规定的专属经济区,远远大于岛礁所具有的实际价值,其实在黄岩岛问题上可以说菲是丑态百出,几年前的菲律宾国家地图中并没有将黄岩岛划归自己的国家,现在又说黄岩岛属于自己国家,这纯粹是子虚乌有,最近又发生了菲政府官员枪击中国渔民事件,其目的就是给中国政府发出警告,但是又自认为自己不是中国的对手,只得在渔民身上出出气,之后又向中国政府赔礼道歉,其蓄意挑衅行为是完全无视中国政府,还有很多中间人士,比如马英九,认为可以对中日争议区域的资源实现共享,这点我是完全不赞同的,实现资源共享,这完全就是弃国家主权于不顾,如果中国要与其他国家去资源共享,实际上就是间接承认了这些岛礁存在争议问题,我们要坚决捍卫国家领土完整,坚决否定任何关于分裂国家的主张。
《形势与政策》我国的周边形势

形势与政策学院:班级:姓名:学号:我国外交应如何应对周边国家形势的新变化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周边政治格局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安全问题就像一条V形热点线,呈放射性特点,在北部、西部、南部、东部和东南部都存在着不安全因素。
V形线的左端是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大陆线,有中亚五国问题,阿富汗冲突、印巴冲突、印中争端等问题;V形线右端是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海洋线,有日俄北方四岛之争,日韩的竹岛(独岛)之争、朝鲜半岛之争、中朝黄海大陆架之争、中日东海大陆架之争和钓鱼岛之争以及南中国海之争等。
面对周边环境的动荡局势,面临如此艰巨而又严峻的挑战,中国外交必须做到冷静应对周边外交,妥善处理中国外交,让自身处于积极主动的位置,步步为营。
在制定方针上,必须以大局观出发,以事实为依据,进行客观的分析,积极促进和谐周边稳定发展。
(一) 周边外交凸现重要性周边地区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和平发展与民族复兴具有特殊重要性,是中国对外维护和拓展国家利益的关键所在,其局势稳定与否也将直接关系到中国国内的发展。
因此,周边外交具有无比重要性。
其重要性有三个方面:1、国家安全方面:周边地区是维护中国国家安全、捍卫中国主权统一与领土完整、开展反分裂斗争的主战场,是防御外敌入侵的前沿,是中国御敌于国门之外的缓冲带与战略屏障。
2、中国政治与对外战略方面:周边地区是中国国际政治利益的重要区域,是中国崛起成为世界大国不可逾越的环节与必经之地,是中国与其他力量中心打交道的主要平台,是中国对外展示实力与施加影响的主要场所,是中国对外发挥国际作用的主要地区,是中国担当“负责任大国”力所能及的主要舞台。
3、经济方面:周边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外贸市场,是中国海外能源供应与资源保障的主要地区。
中国周边外交的主要目标之一便是,为中国集中精力于国内经济发展创造一个基本安定的周边环境,使其不干扰与分散中国的主要精力,并尽量避免被卷入周边地区的战乱与动荡之中。
中国周边形势及外交政策

二、中国周边形势分析
边界战乱对中国安全形势的影响
●冲突造成难民潮,扰乱邻国的边境秩序 ●容易引起新的军备竞赛
●加剧地区动荡,对南亚、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与 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二、中国周边形势分析
西线热点问题主要集中在:
“三股势力”对于中国新疆的渗透 阿富汗战乱
“三股势力”对于中国新疆的渗透 ——“7.5”事件 2009年7月5日发生的新疆 ◆新疆“7.5”事件是
“克什米尔”之争
“克什米尔”是“查谟和克什
米尔”的简称,被用来泛指包 括克什米尔谷地、查谟、蓬奇、 吉尔吉特、俾路支斯坦和拉达 克的广大地区。 克什米尔地区由两个国家分治: 巴基斯坦控制了西北部地区 (自由克什米尔和克什米尔北 部地区),印度控制了中部和 南部地区(查谟-克什米尔 邦)。 巴基斯坦将整个克什米尔地区 视为有争议的领土,而印度则 援引其宪法证明克什米尔地区 为印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合作,积极推进地区经济一体化,与亚洲各国实现 共同发展
三、中国周边外交政策
㈡继续推进区域合作机制建设,增强自身在国 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影响力
上海合作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于2001年6月15日简称上合组织, 前身是“上海五国”会晤机制。共有中国、俄罗 斯联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 坦五个成员国以及蒙古国、伊朗、巴基斯坦和印 度四个观察员国
内容提要
1
中国周边环境概论
2
中国周边形势分析
3
中国周边外交政策
一、中国周边坏境概论
相邻14个:朝鲜、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 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蒙古国,阿富汗、巴基斯坦、 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隔海相望6个: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 菲律宾、日本、韩国 中国的陆地边界全长约2.28万公里,大陆海岸线 长1.84万公里,另有岛岸1.4 万余公里,海岸线总 长超过3.2 万公里。
形势与政策论文—我国周边形势

形势与政策论文—论我国当前周边形势进入21世纪,中国周边地区形势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
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的存在与发展使周边地区形势呈现出总体稳定与局部动荡并存的局面。
与此同时,周边安全环境在地缘方向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表现为“陆稳海动、陆缓海紧”和“北稳、南和、东紧、西动”的不同态势。
在外部因素中,台海问题,南海争端,中印边界争端,朝鲜半岛问题等,一直都是威胁着我国的安全,其中,美国是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最主要因素。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近两百年来最好的发展时期,能否抓住这个机会,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周边的国际形势。
本次论文我就对中国的周边地区形势进行简要分析。
中国周边地区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文化类型多元化存在,民族宗教问题异常突出,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的地区。
在我国周边地区,世界上人口过亿的10个国家有7个是在这个地区。
既有经济发达程度较高的日本和韩国、新加坡等新兴工业化国家,也有贫穷落后的老挝、蒙古、孟加拉国、阿富汗等,经济发展差距很大。
民族和宗教问题上的冲突激烈,因民族和宗教问题引发的地区性恐怖事件时有发生。
此外,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上,既有社会主义国家,也有民主共和制国家和君主立宪制国家,还有宗教神权国家,佛教文明、儒家文明、伊斯兰文明和基督教文明等世界上几大文明体系都能在这个‘地区找到很多的支持者和信奉人群。
(一)中亚五国与中国安全中亚五国独立后,由于中亚显要的地缘战略地位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使世界各国势力在中亚的角逐使中亚的政治局势更加不稳,另一方面也使中国西北边疆的安全环境复杂化。
战后,推行霸权政策的美国在阿富汗建立亲美政权,以及在中亚个别国家建立军事基地,抑制俄罗斯的复兴,阻止伊斯兰原教有旨主义的扩展,遏制中国的崛起。
(二)俄罗斯与中国的安全横跨欧亚大陆的俄罗斯,从沙俄时期到至今,一直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邻国和影响中国国家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从地缘政治上,中俄之间有漫长的边疆线,从综合国力上看,俄罗斯仍是世界性大国,并有可能再度成为“世界超级大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主改造”战略,激化干涉与 反干涉矛盾,加剧周边动荡
美国在中国周 边持续实施“民主 改造”的“终极目 的”是围堵所谓 “威权大国”中国 和俄罗斯
(5)周边资源与能源争夺加剧
各方围绕陆地能源输 送管道建设与海上战略通 道安全展开复杂博弈
周边“海权”角逐升温,海洋形势日趋复杂
各方围绕 “海洋权益”与 “制海权”展开 较量,致使岛礁 归属、专属经济 区与外大陆架划 分等海洋争端更 趋复杂
保持前沿军事存在:美国在亚太的军事部署大体呈三线配置: (1) 岛屿锁链——东北亚、东南亚基地群 (2) 监控哨和中转站——关岛、澳洲地区基地群 (3)指挥中枢和本土防御前哨——夏威夷、阿拉斯加基地群
5、周边乱局严重掣肘亚洲经济一体化,影 响中国的周边区域合作政策实施与推进
东盟一体化
泰国等东盟某些成 员国的政局紊乱
温家宝总理同韩国总统李明博 先后进行了约4个小时的深谈
中国始终坚持兼听 则明与以事实为依据, 反复强调冷静与克制, 敦促南北双方切实负责 和以大局为重,强调对 事件真相的调查应坚持 客观、公正、充分与第 三方参与的原则,反对 仓促武断、鲁莽行事与 挑衅滋事。
(二)中国周边外交政策和方针
1、改革开放前
20世纪50年代由中 国与印度、缅甸等共同 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其主要成就之 一是中国与大部分接壤 邻国明确划分了边界。
2、从改革开放到20世纪末期
“睦邻外交”大发展,中国 率先摆脱了国际“冷战”格局 的羁绊,不以意识形态“划线 ”,改善了与有关邻国的关系 ,最终与所有邻国实现了关系 正常化,并为集中精力于改革 开放与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总体 上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
•冷静观察 •果断决策
2、针对伊朗核危机加剧之势
中国将原则性与 灵活性高度统一
3、针对缅甸即将举行的“大选” 与中缅边境不稳态势
中国不干涉别国内政, 尊重缅甸主权和领土完整, 祝愿缅甸稳定、团结、发 展。
——温家宝
4、针对“天安号”事件引发的朝鲜 半岛骤然紧张局势
中国冷静周旋、多 方协调,苦口婆心、劝 和促谈,尽最大努力维 护东北亚和平。
国
巴基斯坦
主要伙伴
中亚地区
邻国:俄罗斯与中亚五国 挑战: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威胁
加快制定“大周边战略”
◆强化“周边是首要”与“维稳”、“维权”并举的意识 ◆适时制定“大周边战略” ◆坚持“东西兼顾”、“陆海并举”和“传统与非传统安全 统筹”方针 ◆对症下药,强化危机管控,维护正当权益 ◆有效应对大国地缘角逐,夯实地缘战略依托 ◆与时俱进、调整与发展“不干涉内政”原则 ◆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
3、进入新世纪
• 2002年,与邻为善、以邻为伴 • 2003年,睦邻、安邻、富邻 • 2004年,周边是首要 • 2005年,和谐世界 • 2006年,统筹国内国际两个 大局、互利共赢、以人为本
4、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
政治上更有影响力 经济上更有竞争力 形象上更有亲和力 道义上更有感召力
(三)应对周边形势新变化,加快制定 周边大战略
1.当前我国周边形势发生了哪些新变化?
2.我国周边国家及地区政局动荡的内因与外因分别 是什么?
3.为什么说南海问题更为复杂?你对解决这个问题 有什么想法?
1.《深化务实合作 维护和平稳定——
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次会议上的讲话》 胡锦涛,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2010年6月11日
2.《巩固睦邻友好 增进相互信任 促进务实合作》
武大伟,2009年12月23日,经济日报
3.《中国国际战略的历史演进与基本经验》
宫力,人民网理论频道,2009年10月26日
2、邻国政局动荡、极端与恐怖势力 猖獗严重威胁中国的海外利益
2010年4-6月 吉尔吉斯斯坦政局 突变,给中国在吉 商人造成巨大财产 损失,并引发了中 国政府大规模的撤 侨行动。
3、周边乱局为某些大国“介入” 提供了可乘之机
•美国对中国周边“趁火打劫”与加大渗透
•日本、鲜等 “地缘支点”国家政局持续不稳
地缘战略利益
占领伊拉克与阿 富汗、遏制伊朗、 渗透巴基斯坦
“打通”西亚、 南亚与中亚
强化美韩、美日 同盟
对西太平洋第一、 第二“岛链”军 事部署加快重组
加紧“重返”东 南亚,对缅甸 诱压并举
力图构筑多层次 战略打击与纵深 防御体系
今年7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河内关于 南海问题的讲话,进一步对中国周边进 行煽风点火。
(2)国内经济社会贫富分化严重,国 际金融危机更是激化社会矛盾
贫富差距不断拉大 社会矛盾趋于尖锐 弱势群体激烈抗争
金融危机
经济大幅下滑 失业问题严重 社会动荡加剧
(3)“三股势力”与部族民族矛盾作祟
以“基地”组织为 首的国际恐怖主义继续 活跃于西亚、南亚、东 南亚与中亚
(4)大国在中国周边加紧争夺,激化了 周边国家国内矛盾
澳大利亚
100% 80% 60% 40% 20% 0%
俄远东油气资源仍将是中国进口的 一大重点
周边地区对中国的国家 安全、和平发展、最终崛起 与民族复兴具有特殊重要性
全球 澳大利亚
(三)周边动荡对中国的挑战
1、周边乱局“外溢效应”直接危及中国 的沿边经济发展与安全
2009年8月缅甸 军政府大举进剿缅北 少数民族地方武装, 导致数万难民逃往中 国云南境内。
•大国加紧角逐中国周边油气与矿产资源
4、中国与邻国的既有领土与海 洋权益争端更趋复杂
中国邻国
对华“危机感”与 “紧迫感”加深
对华政策的“两面性”
美日同盟
美国
日本
VS 中国
日美 《联合声明》 把“台湾问题”作 为共同关心事项。
美国在亚太地区的联盟体系:《美日安全条约》、《美韩共同 防御条约》、《美菲共同防御条约》、《美澳新条约》
“拖后腿”
吉尔吉斯斯坦 政治“变天”
考验
中日韩与 东盟经济合作 中国与 东盟自由贸易区
上海合作组织
6、中国周边“大国责任”压力不断上升
眼中钉
问题 国家
西方 国家
对“问题国家” 无理要求中国放弃
施加影响
“不干涉内政”原则
二、中国的周边政策
(一)中国外交迎难而上、应对挑战 1、针对吉尔吉斯斯坦政局突变
两面性
东北亚地区
●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
●将中国的正常崛起视为挑战其霸权地 位的主要战略威胁 ●美国的战略盟国 ●中国周边外交战略中可以争取的对象
●大力发展中韩关系
●积极化解矛盾、缓解危机
东南亚地区
邻国:东盟10国 挑战:南海问题
南亚地区
邻国:印度与巴基斯坦
挑战:悬而未决的中印边界 争端
中 竞争者 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