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第八单元导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24 羿射九日

人教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24 羿射九日

24《羿射九日》导学案24羿射九日[教学目标]1.会认“射、值”等13个生字,会写“觉、值”等8个生字。

2.能根据表格提示的内容讲故事。

3.默读课文,做到不指读。

能就自己觉得神奇的内容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难点]1.识记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并就自己觉得神奇的内容和同学交流。

2.能够复述羿射九日的故事。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重点)2.能根据表格提示的内容讲故事。

(难点)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吗?今天我们再来读一个神话故事。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自主阅读课文,标注自然段,圈画课后生字词。

2.全班交流: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3.教师小结学生学习生字的方法:(1)借助图画猜读生字:射、熔、裂、窜、腾(2)比较识字:直——值/坚——艰/家——稼(3)组词识字:炎(炎热)庄(村庄)滋(滋润)三、默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1.默读课文,借助表格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默读要求:不出声,不指读)故事的起因十个太阳炙烤着大地,人类的日子很艰难。

故事的经过羿射下了九个太阳,留下了最后一个。

故事的结果大地上重新现出了勃勃生机。

2.指名读第1-3自然段。

3.读了这三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4.指名反馈。

(很久以前,世界上有十个太阳。

后来这十个太阳一同出现在天空中,给人类带来了灾难。

)5.思考下列问题:(1)太阳是怎样值日的?(每天天快亮时,扶桑枝头的太阳就坐上两轮车,开始从东往西穿过天空。

)为什么是从东往西穿过天空?(2)十个太阳每天轮换,给大地万物带来光明和温暖。

如果十个太阳一同出现,会怎样呢?(学生自由讨论)(3)出示干旱、沙漠等图片,帮助学生理解以下内容。

①十个太阳像十个大火球,炙烤着大地。

(解释“炙烤”的意思)②禾苗被晒枯了,土地被烤焦了,江河里的水快要蒸干了,连地上的沙石好像都要熔化了。

(理解“熔化”的意思)(4)人类的日子非常艰难,那该怎么办呢?同学们有什么办法帮助人类吗?(学生自由讨论)四、指导写字1.出示生字,认读生字。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导学案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导学案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导学案本单元的研究目标包括认识33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文章主旨,激发学生对祖先创造文明的赞美和向往,对大自然的崇敬以及对神话故事的兴趣。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认识33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文章主旨。

课时分配本单元共分为三节课,分别是《祖先的摇篮》、《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羿射九日》,每节课时长为2个课时。

内容简介祖先的摇篮》是一篇诗歌,用儿童的眼光追想古老的原始森林,表达了对古老的原始森林——人类祖先的摇篮的赞美、向往之情。

《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用活泼俏皮的语气讲述了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一切按自然规律运行时的美好景象,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遵循自然规律,让万物按自然规律自由运行的美好愿望。

《羿射九日》是一篇神话故事,讲述了XXX一心为百姓着想,英勇射掉九个太阳的故事,体现了他为百姓着想,为民除害的大无畏精神。

教法与学法在教学中,学生可以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研究生字,提高识字组词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从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通过本组课文的教学,有意识地激发学生自主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探寻古代文明之类。

第一节课《祖先的摇篮》在本节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制作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的方式,让学生预课文,并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1.学生能够认识7个新字和写出9个字。

2.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教学环节:研究任务一:初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 (10分钟)自主探究环节】1.学生观看课件,了解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在哪里。

2.学生一起朗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合作探究环节】1.学生成对互读或领读“我会认”里的7个生字。

然后,学生认真研究“我会写”的9个生字。

2.学生小组交流自己的学字情况。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导学案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导学案
3.灵活积累运用新出现的好词和好的句式。
(三)展示汇报:学生按照以下步骤展示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1说说哪个词语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注意比喻句、疑问句、及动作描写的词句)
2.分角色朗读,读出张衡的可爱。
3.灵活积累运用新出现的好词和好的句式。
四、学习板块二: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对子交流。
3.展示汇报。
1.自主学习:学生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2.合作交流:把课文难读部分读流利。
3.展示汇报:学生读难读的句子。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爱迪生的什么故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爱迪生的聪明可爱,有多动脑、多动手、善发现的意识。
2.积累、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二、明确目标
2.有感情的读一读。
3.灵活积累运用新出现的好词和好的句式。
(三)展示汇报:学生按照以下步骤展示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1说说哪个词语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
2.有感情的朗读。
四、学习板块二:读一读4—5自然段,看看课文用了哪些好的词语句子来描写爱迪生怎样救他妈妈的?
(一)自主学习:
学生自读课文,围绕问题圈划好词佳句。
(二)合作交流:
1.小组内说一说哪个词语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
2分角色朗读。
(三)展示汇报:学生按照以下步骤展示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1说说哪个词语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
2.分角色朗读。
3.积累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
个人添
补调整
武鸣县城厢镇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科导学案
主备人:黄杏芬审核人:使用者单位:使用者姓名:
1.自主学习:学生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八单元《克与千克第2课时解决实际问题》导学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八单元《克与千克第2课时解决实际问题》导学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八单元《克与千克第2课时解决实际
问题》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熟练掌握克与千克的换算方法。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导入引思
小明平时喜欢帮助妈妈买菜,今天他去市场买了500克的土豆和200克的茄子,他还想再买200克的青椒,问他一共买了多少克的蔬菜?
三、新课呈现
1. 克与千克的换算
•克(g)是小单位,千克(kg)是大单位。

•1千克 = 1000克,即1千克等于1000克。

2. 解决实际问题
•例题1:小明买了3千克的土豆和5千克的苹果,他一共买了多少克的蔬果?
3. 计算方法
•先算出每种食物的克数,然后将所有食物的克数相加得到总克数。

四、解题探究
请同学们结合例题1,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1.小华买了2千克的香蕉和4千克的橙子,他一共买了多少克的水果?
2.小红买了500克的鱼和300克的虾,她一共买了多少克的水产品?
五、拓展练习
1.根据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自行设计两道克与千克的换算问题。

2.请同学们互相交换题目,互相解答,然后互相核对答案。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克与千克的换算方法,并通过实际问题进行了练习。

•希望大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提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本次《克与千克第2课时解决实际问题》导学案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课下继续加强练习,掌握这部分知识。

二年级下第八单元导学案

二年级下第八单元导学案

二年级下第八单元导学案容走进科技世界主备教师余金秀教材分析张衡在远古的汉朝“数星星”之后,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预测地震的“地震仪”。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在幼小的时候就表演出超凡的智慧,用镜子聚光救了妈妈。

让孩子们津津乐道的恐龙竟然会跑到书本上来。

阿德乘坐飞船到火星上去旅游,那可是小家伙们最感兴趣的事情了。

我们感叹编写教材者的韬光眼界、匠心别具。

但实验教师在整体把握这组教材的前提下,在具体教学时,请大家不要忽视语文的本质──发展学生的语言。

语文课要姓“语”,不要把语文课上成科学课、常识课。

学情分析1、认识56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悟。

3、培养学生对科学感兴趣,用智慧的目光去观察、发现身边的科学。

4、用正确的默读方法进行阅读是教学的难点。

主要内容29课《数星星的孩子》、30课《爱迪生救妈妈》、31课《恐龙的灭绝》、32课《阿德的梦》(略读课文)《语文园地八》三维目标1、认识56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

2、引导学生尽量自己去认字,在认字中发现规律,掌握了一定的认字规律。

方便今后的认字学习。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朗读中理解和积累词句。

4、培养对自然界的一些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

引导学生科学幻想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认识56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悟。

3、培养学生对科学感兴趣,用智慧的目光去观察、发现身边的科学。

4、用正确的默读方法进行阅读是教学的难点。

总课时数24课时xxxx学年度第二学期语文导学案集体备课成员李海霞赵海平余金秀王风花夏凤玲郭艳飞单元主备教师使用教师第八单元余金秀课型讲读教学手段时间年月日教学前设计课题29、数星星的孩子学习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理解生词。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情趣和蕴含的道理。

3、了解张衡之所以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是因为他从小就爱好天文,善于观察和思考,具有刻苦钻研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同步导学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 第一课时 克和与千克的认识

《同步导学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 第一课时 克和与千克的认识

第一课时克和与千克的认识1、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认识到质量单位与时间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实践生活中非常有用的。

4、重难点: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认识到质量单位与时间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形成质量观念。

知识导入星期天,小明和小丽陪妈妈来到超市购买生活用品,经过一番挑选,妈妈购买了一桶食用油和一包饼干,到底有多重呢?这时候,数学天使的声音响起来:“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小明和小丽听后,感到一阵迷惑,到底什么是克与千克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探究一下吧!知识讲解知识点一:克的认识例1我发现1个2分的硬币约1克。

我知道计量比较轻的物体,常用“克”(g)作单位。

1个2分的硬币约1克。

温馨提示我们常用天平来测量比较轻的物品。

用天平来称物品时,需要用砝码。

用天平称重时,把所要称重的物品放入天平左边的托盘,在右边的托盘中放上适当的砝码,让天平平衡后,右边托盘中砝码的重量就是所要称重物品的重量。

知识点二:千克的认识例1 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kg)作单位。

我发现把两袋盐放在一起称,两袋盐的重量正好1000克,所以千克与克的关系是:1千克=1000克。

我知道1千克=1000克温馨提示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秤有台秤、弹簧秤等等,用这些秤称东西时,都要先观察秤面,秤面上的指针指向什么刻度,就代表被称的物品有多重。

知识探究克与千克单位的互化1千克=1000克例 3 在○里填上“>“、“<”或“=”.4000克○40千克 805克○8千克500克6800克○6千克800克 1千克○100克我发现4000克<40千克 805克<8千克500克6800克=6千克800克 1千克>100克易错分析易错题判断:1千克棉花比1千克的铁轻。

( )错误解答:√分析与解答:无论棉花还是铁,都是1千克,重量是一样的,或许在外观上是有差别的,但是本题比的是重量,所以1千克棉花与1千克的铁一样重。

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第八单元教案

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第八单元教案

教学要求1, 会认"撒"等9个生字,会写"勺"等12个生字.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张衡之所以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是因为他从小就爱好天文,善于观察和思考,具有刻苦钻研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三、教学重难点1, 学会本课的生字.2, 读中感悟课文内涵,理解重点语句,激发学生情感.四、教学准备乐曲磁带五、教学安排两课时六、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并资料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情景导入:(播放歌曲《闪烁的小星》).师生伴随着美妙的乐曲,双手戴着金色的星星手饰一起做律动并共唱歌曲.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星星吗你们知道天上的星星有多少颗吗古代有一个小孩和我们一样喜爱星星,他还曾经认真地数过天上的星星,你们想认识他吗 (板书课题)2、资料交流:(屏幕出示人物图片张衡)谈话: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人吗 (生:张衡)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与他有关,请大家把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在全班交流一下,让我们一起走近张衡.(学生交流中,教师出示地动仪及相关图片,便于学生理解)(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认读生字.1, 教师配乐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给课文划分自然段.2,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朗读通顺流利.遇到不认识的字用喜欢的方式解决,可以请教小伙伴,查字典,资料或询问老师.3, 多种形式认读生字(1)学生在课文中找到生字娃娃读给同位听,比一比谁读得最好.(2)生字闯关游戏:(a)第一关:大屏幕展示带有拼音的生字,学生排火车领读生字,如果读对,智慧鸟就会把生字的拼音带走.(b)第二关:摘星星.大屏幕展示动画星星,在每颗星星的背后都藏着一个生字,学生选择摘自己喜欢的星星,只要读准星星背后的生字并会组词,星星就会变大飞来.(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过渡:同学们刚才表现真棒,生字宝宝都禁不住有份礼物要送给大家呢!(教师屏幕出示闪烁的星空图)请大家欣赏.1,学生说说看到画面有什么感受.用波浪线划出课本中描写美丽星空的句子.(屏幕显示句子: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自由读,教师范读,指名读.1 比较句子(1)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2)晚上,天空有许多星星.(学生体会第一句把星星比作无数珍珠,把夜空比作碧玉盘,恰到好处,星星在美丽星空的衬托下显得更加迷人了.第二句,叙述简单,不够形象.)区分比较,齐读,共同体会.4, (出示: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一颗,两颗"后面是什么标点符号指名加标点.对比读:"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让学生体会:用逗号停顿的时间较长,表示张衡一边数一边想,一边数一边记,张衡数星星多认真呀!5,学生随张衡一起做动作数星星,数到几十颗,学生谈感受.(从感性上体会到数星星的难,从而对张衡,刻苦认真的态度产生敬佩之情.)6,师:这么刻苦认真的孩子,一直数到几百颗,让我们来夸一夸他吧!指名读,齐读第一段. (四),学习课文2,3段(屏幕出示课文)1,男女生分角色读奶奶和张衡的话,说说奶奶和张衡对星星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同位交流,指名说.(奶奶认为星星是杂乱无章的,张衡认为星星之间的距离是不变的,可以数得清)2,学生再自读奶奶的话,从中还可以体会到什么("傻孩子"说明奶奶对张衡很疼爱,"又"说明了张衡是经常数星星的,他从小就对天体现象有浓厚的兴趣,所以他不止一次这样做,一直在坚持不懈)3,你同意谁的观点(看来你们和张衡一样有信心.)小组讨论交流张衡的话,抒发自己的看法与体会.(从"总是"感受到张衡的善于观察,积极思考.张衡不仅数星星,也注意到了星星的运行规律.可见他刻苦钻研)4 小组练习朗读课文,学生展示.(五),学习4,5段1.默读第4自然段,看看爷爷说了几次话.用横线划出来.(屏幕出示第4自然段)2.指名读爷爷的第一次话,说说爷爷同意谁的观点,他告诉了张衡什么知识师:正像爷爷所说,我们的祖先把天上的星星分成一组一组的,并分成88个星座3.齐读爷爷的第二次话(出示北极星和北斗星的动画).让学生根据爷爷的话找出北斗星和北极星.4.出示投影,说说两组句子有什么不同.a) 那七颗星,连起来像一把勺子,叫北斗七星.b) 那七颗星是北斗七星.(第二句话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北斗星比作勺子,使句子更生动,具体了.)5.齐读第4自然段,再指名说说北斗星和北极星的运行规律.6.张衡听了爷爷的话后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从书上找出有关的句子读读.(引导学生体会"一夜,几次,果然,慢慢的"等词,表现出张衡的认真,善于观察,执着)7,功夫不负有心人,张衡长大后有了突出的成就,我们来夸夸张衡吧!(齐读第五段)张衡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与他小时侯数星星有什么关系?(六),扩展延伸1, 学了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收获说说文中最能打动你的地方.2, 补充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学生自由读,指名朗读(欣赏而已,不求甚解)板书设计数星星张衡———————————天文学家(汉朝人)坐,靠,仰,指,数(刻苦钻研)喜爱,认真,不怕累教学反思:这堂课,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运用多种有趣的教学方式教学,创设氛围,巧拨善引,促使他们质疑问难,独立探究,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和思维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但由于我和学生们对材料的收集不够全面,以至有个别环节仍有遗憾.30、爱迪生救妈妈(一)复习词语、揭示课题1、导入新课幻灯片出示“突然、直打滚、急性阑尾炎、来不及、环顾四周、迟疑、连连说、团团转、一溜烟、明晃晃、斥责、委屈、又急又气、恍然大悟、夸奖”这些词语,以指名读、小组读、齐读等各种方式复习,最后其他词语消失,只保留“又急又气、恍然大悟”两个词。

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导学案

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导学案

杜村小学导学案单元八课型新授主备人赵亚银授课时间内容数星星的孩子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情趣和蕴含的道理。

3.学习张衡从小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品质。

重点识字、写字,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张衡从小善于思考、观察的好品质。

难点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导学过程个性修改第一课时一、切入举偶1.情景导入:课件演示(夜空、闪动的星星、《小星星》乐曲)。

师生随着课件演示,共唱歌曲。

启发:同学们,你们喜欢星星吗?你们知道天上的星星有多少颗吗?古代有一个小孩和我们一样喜爱星星,他曾经认真地数过天上的星星,你们想认识他吗?(板书课题)2.资料交流:(出示人物图片(张衡)谈话: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人吗?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与他有关,请大家把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在全班交流一下,让我们一起走进张衡。

二、对话平台识字1.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标出生字和词语,借助拼音和工具书以及上下文,读准发音,了解含义。

2.游戏识字:采用“小星星亮起来的”的游戏方式,检查识字情况,重点进行生字的正音和识字记字的方法交流。

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识字记字体验,教师相机点拨重点字音和结构上的注意事项,同时引导学生进3.组内互读课文,进一步巩固识字成果,了解课文大意。

写字1.出示“我会写”中的生字“勺、斗、玉、组、数、睡”。

指读,组词。

2.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找出难写的部分,交流书写中应注意的事项。

3.教师示范书写“数、睡”两个字。

强调重点笔画的写法。

如:“数”字左上方的“米”字最后一笔的变化;“睡”字右边几个“横”笔画的长短变化等。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组织全班评议。

朗读1.分组互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推选出“阅读小能手”,准备在全班朗读。

2.组间朗读比赛,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互评,交流体会。

3.读书交流:在读书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第二课时对话平台复习1.出示“小星星”字词卡片,组织学生认读字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激趣导课,展示目标
使用教师调整栏
检查复问。
1.检查词语的朗读。
2.用上“张衡、汉朝人、著名、天文学家”来练习说话。然后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3.过渡:张衡长大以后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跟他小时候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从他数星星的故事里来了解一下张衡这个人。
二、自主学习,积极思考
朗读感悟。
张衡喜欢数星星吗?请你认真轻读课文,边读边想,哪些语句看出张衡喜欢数星星。
2.学习2、3、4段。
课文2、3、4段中也有许多语句告诉我们,张衡喜欢数星星。找到了吗?
4.把生字放回课文,看看大家是否比第一次读得好了。指名分节读课文,其余同学倾听,听听把课文读通顺了吗?
5.再次读了课文后,你知道哪几个自然段写张衡小时候的事?哪几个自然段写他长大了的事?
三、组内展示,合作交流,
学习最后一段
出示句子:这个数星星的孩子名叫张衡,是汉朝人。他长大以后刻苦钻研,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
余金秀
课型
讲读
教学手段
时 间
年 月 日
教 学 前 设 计
课题
29.数星星的孩子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理解生词。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情趣和蕴含的道理。
3.了解张衡之所以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是因为他从小就爱好天文,善于观察和思考,具有刻苦钻研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情趣和蕴含的道理。
3.了解张衡之所以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是因为他从小就爱好天文,善于观察和思考,具有刻苦钻研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学 习
重难点
1.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使学生懂得张衡为什么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
学 习 之 旅
2.在我国汉朝,有一个爱数星星的孩子,他说,天上的星星,能看得见就能数得清。他数星星发现了什么秘密呢?我们来学习《数星星的孩子》。
3.板书课题:数星星的孩子。多音字:数(shǔ、shù)。
4.从课题中你知道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吗?(在“孩子”下加着重号)读课题,写这个孩子的什么事?(“数星星”下加着重号)读课题。
六、教学总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课要点,教师评价(小组、个人)等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语文 导学案
集体备课成员
李海霞 赵海平 余金秀
王风花 夏凤玲 郭艳飞
单 元
主备教师
使用教师
第八单元
余金秀
课型
讲读
教学手段
时 间
年 月 日
教 学 前 设 计
课题
29.数星星的孩子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理解生词。
1.学习第一段。
从“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感悟星星很多,星星很美,星星很亮。张衡喜欢这美丽的星空。(怎么读?)
从“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体会张衡一直数星星的认真、耐中找找其中的动词。
连起来读一读。
4.你想怎么读这一段话?(自由读、指名读
四、探究拓展,实践运用,反思提高
指导书写,及时纠正
1.重点指导“睡”的笔顺,观察“离”在田字格中位置。其他的字,指导学生自主探究书写规范美观的方法。
2.学生书写“睡、离、距、钻、研、数”教师巡视,纠正写字姿势。
五、达标检测(当堂训练)
书写“睡、离、距、钻、研、数”
《语文园地八》




1、认识56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
2、引导学生尽量自己去认字,在认字中发现规律,掌握了一定的认字规律。方便今后的认字学习。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理解和积累词句。
4、培养对自然界的一些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引导学生科学幻想的意识。





1、认识56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悟。
3、培养学生对科学感兴趣,用智慧的目光去观察、发现身边的科学。
4、用正确的默读方法进行阅读是教学的难点。
总课
时数
24课时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语文 导学案
集体备课成员
李海霞 赵海平 余金秀
王风花 夏凤玲 郭艳飞
单 元
主备教师
使用教师
第八单元
二、自主学习,积极思考
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范读全文。知道写了谁?写了张衡的什么事?
2.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自读、正音,并划出它们在课文中的词语。
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认读情况,要求看到生字,就能脱口说出它在课文中组成的词。
3.出示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在哪里见过这个字,并说说是怎样记住它的。
学 习
重难点
1.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使学生懂得张衡为什么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
学 习 之 旅
一、激趣导课,展示目标
使用教师调整栏
启发谈话,导入课文。
1.小朋友们,你们数过星星吗?请几个小朋友描述一下满天星星的情形,感受到夜空的美丽和星星之多。这么多星星一闪一闪的,你数得清吗?(有条件的可用动画)
1.自由读。
2.指名读,读了这一节你知道了什么?相机与学生交流使之明白:
汉朝:中国古时候的一个朝代,离我们现在有一千八百多年。
天文学家:研究天上的太阳、星星、月亮这些天体分布在哪儿,怎么运行的专家,叫天文学家。
钻研:非常认真、非常细心地研究,不怕苦、不怕难。
3.用上“张衡、汉朝人、著名、天文学家”来练习说话。
盐池县长城希望小学教师单元备课
单 元
第八单元
内 容
走进科技世界
主备教师
余金秀




张衡在远古的汉朝“数星星”之后,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预测地震的“地震仪”。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在幼小的时候就表演出超凡的智慧,用镜子聚光救了妈妈。让孩子们津津乐道的恐龙竟然会跑到书本上来。阿德乘坐飞船到火星上去旅游,那可是小家伙们最感兴趣的事情了。我们感叹编写教材者的韬光眼界、匠心别具。但实验教师在整体把握这组教材的前提下,在具体教学时,请大家不要忽视语文的本质──发展学生的语言。语文课要姓“语”,不要把语文课上成科学课、常识课。




1、认识56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悟。
3、培养学生对科学感兴趣,用智慧的目光去观察、发现身边的科学。 4、用正确的默读方法进行阅读是教学的难点。




29课《数星星的孩子》、30课《爱迪生救妈妈》、
31课《恐龙的灭绝》、
32课《阿德的梦》(略读课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