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考博真题《地理信息系统》即《地理学综合》2007~2011
南京大学地理信息系统真题(2015)

南京大学815地理信息系统真题(2015)1. 世界上第一个地理信息系统是在1960年建立的(),它的创建者是被尊称为地理信息系统之父的(),他刚刚于2014年2月去世。
2. 地理信息系统英文全称为(),简称GIS。
3. GIS中的地理坐标格网是地球表面空间要素的定位参照系统。
格网由南北向的()线和东西向的()线组成,坐标源点是()与()线的交点。
旋转椭球体是地球的近似模型,因为地球赤道方向更宽,所以椭球体球心到赤道方向是()轴,到两级方向是()轴。
4. 全球定位系统(GPS)主要由()、()、站和()机三部分组成。
5. 根据变形性质,可以将地图投影分为:等()投影、等()投影、等()投影和等()投影;根据投影面的性质,投影可以分为:()投影、()投影、()和投影;根据辅助几何面与地球表面的位置不同,又可分为:()轴投影、()轴投影和()轴投影。
6. 地理空间数据的存储和管理通常有2种方式:空间数据()和空间数据();ESRI 在ArcInfo软件中使用带拓扑的()文件,在ArcView软件中使用不带拓扑的()文件,在ArcGIS中使用()数据库。
7. GIS属性数据表分为2种类型:一种是()属性表,其中的记录和几何要素一一对应;另一种是()属性表,可以和第一种属性表连接起来使用,表达相关的属性。
8. ()数据表示的是二维表面上地理要素的网格化离散数值,每个网格单元的数值表示要素的一种属性,任何网格单元的空间位置都由它所在的横向的()编号和纵向的()编号来标识和计算。
9. 栅格数据四叉树的存储方式通常有两种:()四叉树和()四叉树,后者使用()码将四叉树的层次关系线性化存储。
10. 仿射变换可以对坐标数据在x和y方向进行不同比例的()、同时进行围绕原点的()、以及()和()。
在实际应用中,仿射变换通常用()个及一以上的已知()来进行几何纠正,并按()法原理来求解待定系数。
11. 空间插值有多种分类方法,利用已知点估算未知点的方法称为()插值法,用已知点的样本来估算未知点的值的方法称为()插值法。
南京大学人文地理学真题分类整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00年:区位论等费用线人口迁移文化源地产业结构信息条件知识经济特别行政区01年:区位老龄化领海城市化文化区行为空间(03年:地理物象地缘政治)02年:人口迁移形式文化区区位民俗国家行为空间聚落可持续发展03年:人口容量城市(镇)体系自然保护区桑基鱼塘城郊型农业宗教景观行为空间创新环境04年:产业结构区域综合体全球城市新劳动地域分工文化地理学地缘政治05年:人口机械增长主导产业内城边缘城市都市型农业基础部门城镇体系意境地图06年:文化景观.郊区化大都市区首位城市.CBD .支柱产业.现代农业.人口密度07年:城市城市化生产者服务业位序-规模法则郊区迁移扩散人口结构经济全球化08年:聚落与城市空间与地方首位分布与位序规模分布郊区与边缘城市形式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09年:文化源地人口结构逆城市化主导产业位序规模法则大都市区可达性迁移扩散10年:城市化生产性服务业时间距离世界城市首位度等级扩散人口生理密度中心服务区11年:时间与空间收敛等级扩散胡庸焕线邻里城市城市形态霍伊特的扇形模式专属经济区二.简答题(15分)00年:1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流向有哪些变化2国际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变化趋势如何3人地关系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01年:1文化传播的主要形式2现阶段我国行政区划调整应考虑的主要原则3旅游业的主要特点4居住区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标准形式02年:1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2城市地域结构三大经典模式的主要内容3当代全球的政治地理格局03年:1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2核心边缘理论的主要内容3文化区概念及分类4城市形态及地理环境的关系04年:1简述城市土地与房地产业的异同点2简述工业化水平、非农化水平的计算方法3简述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4简述中国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过程05年:1简述文化区的基本类型2简述中国流动人口的基本特征3简述中国乡村城镇化的发展阶段。
4简述文化地理学与社会地理学的差异06年:1.简述文化扩散的类型 2.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迁移的特征 3.简述国际新劳动地域分工的主要特征 4.请以图示和文字简要描述城市用地扩张影响下的土地利用模式07年:1简述杜能农业区位论的基本内容 2.简述老龄化社会的人口结构特征,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与要求 3.简要描绘在经济、家庭、种族状况影响下的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模式 4.简述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的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差异08年:1 简述中心地理论的基本内容 2 简述文化景观的构成 3 简述人口迁移的类型 4 简述城市意象的构成要素09年:简述人文地理学中地方(place)的概念简述新中国城市化过程简述大众文化全球化对环境的影响简述链式扩散的特点10年:1人文地理学主要应用领域2简述社会区分析的主要内容3简述当代世界城市化特点4简述对“新城市主义”的理解11年:1简述罗伊特的经济成长阶段论2简述社会区分析的主要内容3简述我国流动人口的连带迁移现象及其主要特征4简述文化区分类的两种思想及其形成的两种文化区的基本特征三:论述题(每题25分)00年:1人口老龄化及其产生的影响2北约东扩和地缘政治3亚欧大陆桥的经济意义01年:1试分析西部大开发中的人地关系协调2分析二次大战后国际人口移动的主要特点及其影响3马汉《海权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现实地缘政治中的表现02年:1试述人地关系的主要理论及其观点2试述经济全球化对传统工业布局的影响3随着经济、技术和社会环境的转变,如何正确理解对城市和乡村的界定03年:1结合实证分析旅游对区域自然及人文社会环境的影响2试论如何通过信息化促进区域城市化04年:1规范描述一个你最熟悉的城市经济区2论述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3论述第四次、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关于“城市人口”定义的变化05年:1简述当今世界工业分布的新变化2结合实例论述大众文化对全球文化景观的影响3以你熟悉的大城市为例,运用大城市空间形态演化的基本原理,论述其形态演化的特征及其可能的演化趋势。
北大南大地理信息系统考研题

[试题集锦]补充几大学校地理信息系统考研题南京师大2002GIS考研试题一.(20分)1.数字地球2.数字高程模型3.虚拟现实4.WebGIS5.空间数据仓库二.简述GIS空间分析的内容。
(20分)三.简述一个应用型GIS建立的步骤及需要重视的问题。
(20分)四.简述GIS的几种主要数据模型,并进行各自有缺点分析。
(20分)五.简述数字地球中的关键技术。
(20分)北大遥感与GIS研究所1998年考研试卷考试科目:遥感概论一、遥感名词解释:(共10题,每题4分,共40分)1. 选择性辐射体2. 电磁波谱3. 漫反射4. 大气窗口5. 中心投影6. 真彩色合成7. 数字地球模型8. 静止卫星9. 瞬时视场角10. 亮度温度二、问答题:(共60分)1. 试述植被、水、岩石、雪的反射光谱具有哪些特点?(10分)2. 试述遥感影像目视解译的解译标志及目视解译的方法。
(10分)3. 试述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及全球定位系统之间的关系。
(10分)4. 设计一个遥感图像处理系统的框架,说明它的功能,并举一应用实例。
(15分)5. 试述可见光、热红外、微波遥感的物理基础及其数据的主要用途。
(15分)北大遥感与GIS研究所1999年考研试卷考试科目:遥感概论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6分)1. 波粒二象性2. 辐射亮度3. 普朗克热辐射定律4. 像点位移5. 合成孔径雷达6. 后向散射7. 太阳同步回归轨道8. 大气校正9. 植被指数10. 遥感信息模型11. 灰度波普12. 独立变量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遥感技术具有哪些特点?2. 推帚扫描(CCD)与光机扫描有何异同?3. 什么是大气窗口?常用于遥感的大气窗口有哪些?三、论述题(其中2、3两题任选一题)(34分)1. 论述气象卫星的特点及其应用范围(16分)2. 遥感图像增强处理有哪些方法?写出其中一种方法的算法(18分)3. 结合自己的专业设计一个遥感应用的实例(包括遥感数据获取、处理及结果)(18分)北大遥感与GIS研究所2000年考研试卷考试科目:遥感概论一、遥感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40分(共12题,可任选做十题)1.热红外遥感2.遥感平台3.成像光谱仪4.电磁波谱5.近极轨卫星6.光谱分辨率7.色调8.边缘检测9.真实孔径雷达10.纹理特征11.辐射传输方程12.数字影像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简述微波遥感机理2、什么是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简述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具体应用。
博士入学考试《地理信息系统》试题整理

博士入学考试《地理信息系统》试题整理模拟试题一一、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20 分)1.地理信息系统2.TIN 模型3.元数据4.信息二、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40 分)1.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
2.简述栅格数据及其主要编码方式。
3.格网 DEM 分析的主要应用。
4.根据下面示意图,给出其的矢量数据结构编码。
三、分析题(每题 20 分,共 40 分)1.论述点、线、多边形数据之间的叠加分析的内容和方法。
2.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论述一个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实例。
模拟试题二一、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20 分)1.地理数据2.空间索引3.DTM 与 DEM4.GIS 互操作二、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40 分)1.矢量数据结构与栅格数据结构的转换算法。
2.简述空间数据误差来源与数据质量控制方法。
3.3S 集成的作用和意义4.下面两个多边形图层 A 和 B,图中标注的是多边形的属性,请画出 A 与 B 两个图层 Overlay 的结果图层 C 的示意图,并标注属性,其中 C 的属性为C=A+B 。
三、分析题(每题 20 分,共 40 分)1.为了完成城市道路拓宽改建分析,论述需要那些空间数据,并描述在 GIS 支持下的分析流程。
2.结合某具体领域(如区域规划、环境监测、土地利用、公共卫生等)进行应用 GIS 总体设计与项目实施。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考试试题一参考答案* 本答案仅供参考。
试题尤其是问答题较为灵活,重点要关心考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一、名词解释1.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
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学科,是描述、存储、分析和输出空间信息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另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技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2.TIN 即不规则三角网(Triangulated Irregular Network),是一种表示数字高程模型的方法。
地理信息系统考博试题整理1

2005年空间数据库:是某一区域内关于一定地理要素特征的数据集合。
空间数据结构:1、矢量2、栅格3、属性数据1、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有两部分。
一方面,地信是一门学科,是描述、存储、分析和输出空间信息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交叉学科。
另一方面,地信是是一个技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百度:地理信息系统可以被简单地定义为用于采集、模拟、处理、检索、分析和表达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2、数字地球:能嵌入海量地理数据的,对地球进行多分辨率、三维的一种再现3、地址匹配地址匹配是将文字性的描述地址与其空间的地理位置坐标建立起对应关系的过程。
地址匹配服务按照特定的步骤为地址查找匹配对象。
首先要将地址标准化;然后服务器搜索地址匹配参考数据,查找潜在的位置;根据与地址的接近程度为每个候选位置指定分值,最后用分值最高的来匹配这个地址。
4、元数据描述数据及其环境的数据。
在地理空间数据中,元数据说明了数据的质量、内容、状况和其他特征的背景信息。
4)空间数据的元数据包含哪些信息?空间元数据是指在空间数据库中用于描述空间数据的内容、质量、表示方法、空间参考和管理方式等特征的数据,地理空间信息中的元数据(简称空间元数据),通过提供地理空间信息的这些特征资料,来达到实现地理空间信息的有效管理和合理共享的双重目的。
5、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P9四部分构成: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地理数据或空间数据和系统管理操作人员。
其核心部分是计算机系统(软件和硬件),空间数据反映GIS的地理内容,管理人员和用户决定系统的工作方式和信息表示方式。
(参见)功能包括:1)数据采集与编辑:数据的获取,如手扶跟踪数字化仪,自动扫描输入与遥感数据2)数据处理:数据格式化、转换、概况。
数据格式的转化、比例尺变化等。
3)数据存储与检索4)数据的查询与分析:空间查询时最基本的功能,空间分析是核心功能5)图形显示与交互目前空间信息的录入主要有两种方式,手扶跟踪数字化和扫描矢量化。
南京大学地理信息系统考试

南京大学的地理信息系统试题南京大学地理信息系统2007年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空间数据引擎2、空间索引3、网络GIS4、数字地形分析5、正射影像二、论述题1、试述空间数据模型与空间数据结构的联系和区别。
2、什么是GIS的体系架构?GIS的体系架构是如何演化的?3、阐述GIS数据组织的主要方式,以及它们的特点。
4、阐述当前GIS辅助地学分析的优点和缺点,指出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思路。
5、阐述当前电子政务系统的特点及发展趋势,说明GIS如何在电子政务系统中发挥作用。
6、你知道google earth吗?阐述google earth的特点,说名google earth使用了哪些关键技术。
南京大学地理信息系统2006年考研试题一、名词解释1、GIS应用模型2、数字地球3、栅格游程编码4、关系数据库二、论述1、GIS中的缓冲区有点、线、面的缓冲区三种。
试分别举一例说明其在地学中的应用。
2、栅格数据的矩阵存储形式和DEM矩形格网数据的异同,举例说明3、矢量多边形数据的拓扑关系、TIN数据的拓扑关系、网络数据的拓扑关系分别有哪些,举例说明4、南京紫金山上的松林感染了松毛虫病,已知单位面积用药量,设计一个方案比较精确的计算出总的用药量,要求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等的详细步骤。
南京大学地理信息系统2005 试题及解答1、请将下列栅格矩阵数据结构转换成相应的游程编码数据结构和线性四叉树数据结构的压缩存储形式。
游程编码数据结构(长度,属性值):(5,2),(3,3),(2,4),(5,2),(3,3),(2,4),(5,2),(4,3),(1,4),(5,2),(5,3),(4,2),(6,3),(2,2),(2,1),(6,3),(1,2),(7,1),( 2,3),(2,1),(2,5),(5,1),(1,3),(1,1),(3,5),(5,1),(1,3),(9,1),(1,3)线性四叉树数据结构(MD码,深度,属性值):(0,2,2),(16,4,2),(17,4,3),(18,4,2),(19,4,3),(20,3,3),(24,4,2),(25,4,3),(26,4,2),(27,4,3),(28,3,3),(32,3, 2),(36,4,2),(37,4,2),(38,4,1),(39,4,1),(40,4,2),(41,4,1),(42,4,1),(43,4,1),(44,4,1),(45,4,1),(46,4,5),(4 7,4,5),(48,3,3),(52,3,3),(56,3,1),(60,3,1),(64,3,4),(68,3,0),(72,4,3),(73,4,4),(74,4,3),(75,4,3),(76,3, 0),(80,2,0),(96,3,3),(100,3,0),(104,4,3),(105,4,3),(106,4,1),(107,4,3),(108,3,0),(112,2,0),(128,4,1),( 129,4,5),(130,4,1),(131,4,1),(132,4,5),(133,4,5),(134,4,1),(135,4,1),(136,3,0),(140,3,0),(144,3,1),( 148,3,1),(152,3,0),(156,3,0),(160,2,0),(176,2,0),(192,4,1),(193,4,3),(194,4,1),(195,4,3),(196,3,0),( 200,3,0),(204,3,0),(208,2,0),(224,2,0),(240,2,0)二、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多边形的矢量数据结构转换为对应的栅格数据结构时,1、为什么会存在两种不同的转换算法?即基于弧段的栅格化算法和基于多边形的栅格化算法。
南京大学1995—2011年地理信息系统GIS考研真题剖析

南京大学1995年考研试题一。
名次解释(20)1。
地理信息系统2。
全球定位系统3。
数据结构4。
游程编码5。
DIME文件二。
试以实例说明空间数据的基本特征及其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方法(15)三。
试述在PCARC/INFO中一个信息存储层(coverage)的生成步骤及使用的相应命令。
(15)四。
试以城市某一子功能的应用为例,简述建立运行gis的方法和步骤。
(25) 五。
简述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及其地学应用。
(25)南京大学1996年考研试题一。
名次解释(20)1。
地理信息系统2。
数据库管理系统3。
四叉树编码4。
边界代数算法5。
数字插值与拟合二。
试以实例说明空间数据的基本特征及其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方法。
(15) 三。
试写出矢量和栅格数据结构的模式,并列表比较其优缺点。
(20)四。
简述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并试以实例说明其在地理学中的应用。
(25) 五。
以城市地籍管理为例,简述建立运行gis的方法与步骤。
(30)南京大学1997年考研试题地理信息系统:1、试根据建立多边形的右转算法和左转算法原理,写出由有向线段组成的多边形区域的定义(15分)。
2、试描述GIS中的2维(2-D)、2.5维(2.5-D)、3维(3—D)和4维(4-D)空间数据系统的概念,并说明其各自的应用对象或领域。
(15分)3、设两回事个输入数据层(如图)的A、B、D分别表示属性类别数据的代码,图中有阴影的象元表示没有被正确分类的象元。
试问,通过GIS的逻辑“交”(AND)和逻辑“并”(OR)运算后,得到的输出数据的精度有何不同。
(20分)4、简述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并试以实例说明其在地理学中的应用。
(25分)5、试以城市地下管网信息管理为例,简述建立运行GIS的方法和步骤。
(25分)南京大学1998年考研试题一、试解释以下名词(20分)1、地理信息科学(Geoinformatics)2、数据库管理系统3、四叉树编码4、数字插值与拟合5、多媒体技术二、GIS空间数据可按行政界线、图幅或面向对象的方法进行组织,试以实例说明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及面向对象方法的特点。
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考博专业真题

《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部分:
1、简述三种风化作用的关系
2、大气圈各层分布高度及主要特征
3、中国沙漠/沙地分布的特征
4、冰川有哪些类型,其发序的先后顺序是什么?
5、南亚季风的形成原因及特征
6、中国地貌格局的特眯及其对环境有哪些控制作用
7、全球变暖的争论何在。
《地理学综合》地理信息系统部分(我没做,但看数少也抄下来了):
名词解释:云计算、地图投影、物联网、地理国情
简答:1、GIS软件存在问题
2、GIS技术有哪些
3、何谓数字城市
论述:1、GIS软件的发展过程
2、GIS的研究方向
《自然地理学》:
1、东亚季风对我国洪涝灾害的影响
2、农业生态系统的性质和特点
3、LUCC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4、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我国东部海岸地貌和沉积作用有哪些影响
5、新构造运动对黄土高原环境变迁的影响
6、(比较长,抄最后)请你从河湖关系的认识谈谈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利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降低成本,共享地理信息资源。
23. 数字区域(2006): 数字区域是把某区域范围内每一点(用地理坐标确定)的信息数字化,并集中组织、处理和 管理,形成一个区域数字信息系统,从而为区域社会、经济、环境永续发展提供数字信息服 务。 24. 时态 GIS(2006):
坡度分析(Slope) 坡向分析(Aspect) 通视与遮挡分析(Visibility & Shade) 淹没分析(Flood) 面积与体积计算(Area & Volume) 等值线自动生成(Contour) 空间统计分析(Statistics) 8. 简述基本的 GIS 空间关系。(2009) 顺序关系,是指空间目标在空间中的某种排序,如前后、左右、上下、东西南北等。 度量关系,是指用某种度量空间的度量尺度来描述空间目标之间的关系,如距离等。 拓扑空间关系,是指拓扑变换下的拓扑不变量,如空间目标的邻接与关联关系等。 空间相似关系,是指空间目标几何形态上的相似或空间目标(群)结构上的相似。 空间相关关系,是指两个地理目标之间存在的某种互为因果的关系。 9. 简述 GIS 测试。(2009)
简答题 1. 简述地理信息获取技术(2011)
野外观测技术 测量技术 调查统计(属性数据),来源于各类调查报告、实测数据、文献资料、解译信息等 遥感技术(影像数据),主要来源于卫星遥感和航空遥感,包括多平台、多层面、多种 传感器、多时相、多光谱、多角度和多种分辨率的遥感影像数据,构成多源海量数据 地图数据,来源于各种类型的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 2. 简述 GIS 互操作(2011) 1) 互操作含义
系统测试--内容: GIS软件包括基础型、专用型和专题应用型三种类型,不同类型的GIS在开发过 程中涉及的功能、方法和着重点均存在巨大的差异。 GIS软件测试应着重从系统运行环境、软硬件体系支撑结构、系统各项功能指标、 系统综合性能指标四个方面来进行GIS测评。 系统测试方法:
10. 简述 GIS 空间建模过程(2008) GIS 空间建模主要是运用数学语言、地理知识和程序设计工具,对地理信息(如地理现象、 地理数据等)加以翻译和归纳。地理空间模型经过演绎、求解及推断过程,给出数学上和地 理上的分析、预报、决策或控制,再经过翻译和解释回到现实世界中,完成实践-理论-实践 的循环。如果检验结果是正确或可行的,即可用于 GIS 分析和操作,否则,就要重新考虑 翻译、归纳过程,修改地理空间模型。
点与多边形的叠合(point-in-polygon overlay) 线与多边形的叠合(line-in-polygon overlay) 多边形与多边形的叠合(polygon-on-polygon overlay)
Union:C 取 A、B 所有的区域内 A 的特征加上 B 的特征。
Identity:C 取 A 的区域内 A 的特征加上 B 的特征。
出重要的科学规律或规划决策的具体方案。
9. 关系表法(2009):
关系表法是早期发展的一种空间关系表达方法,即用关系表来显式地表达和记录结点、弧段与面域之间的 拓扑邻接、拓扑关联等关系。
10. 时空过程(2009):
TGIS 的任务就是对多时态及时空数据库(也称历史数据库),以动态的方式来描述时空目标的时空过程。 时空过程实质是一系列沿时间轴的时空目标的变化过程
TGIS 通过将时间概念引入到 GIS 中,分析空间信息随时间的变换,描述系统在某时刻、时段或沿时间轴变 化的过程,可以重现过去或预测未来状态,挖掘和发现系统沿时间变化的规律。
25. 数字地球(2005): 26. GIS 互操作(2005):(同简述 2) 27. 虚拟现实(2005): 28. 时态数据库(2005):
系”的双重特性。地学信息图谱是由遥感、地图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与数字地球的大量数字信息,经过图形思维与抽象概括,
并以计算机多维动态可视化技术,显示地球系统及各要素和现象空间形态结构与时空变化规律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同时这种空
间图形谱系经过空间模型与地学认知的深入分析,可进行推理、反演与预测,形成对事物和现象更深层次的认识,有可能总结
4. 如何实现地理信息共建共享?(2010)
5. 简述 GIS 软件质量及实现质量保证的方法(2010)
质量特性:
GIS软件质量可以从软件需求(包括GIS用户需求)、开发准则、其它需求三方面 进行评价。
GIS软件质量是各种特性的复杂组合体,它与软件的特性是密切相关的,讨论GIS 软件的质量,问题最终要归结到定义软件的质量特性。
STDB 是时态数据库与空间数据库的结合,即对空间数据库赋予时态特征,是 TGIS 的组织核心。
29. 地理信息(2004): 地理信息是指表征地理圈或地理环境固有要素或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 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 30. 地理信息系统(2004): GIS 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 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31. 拓扑数据结构(2004): 32. E-R 模型(2004):
人们通常采用软件质量模型来描述软件质量的特性。这些模型的共同特点是把软件 质量特性定义为分层模型。在这种分层模型中,最基本的特性称为基本质量特性, 它又可以由一些子质量特性来定义和度量。
常用的软件质量评价模型主要是McCall软件质量评价模型和ISO软件质量评价模 型。
6. 常用的 GIS 设计方法有哪些?请分别简述(至少 3 种)(2010) 7. 简述 GIS 基本分析方法。(2009)
Intersect:C 取 A、B 公共区域内 A 的特征加上 B 的特征。
Erase:C 取 A、B 非公共区域内 B 的特征。
Update
4. 定位-配置分析(2011):
分析供给系统与需求系统的空间行为相互作用,实现网络结构的优化。根据需求系统分析供给点,则是结 点选址分析(Location)。根据供给系统分析需求分配点,则是配置分析(Allocation)。比如,城市燃气输 送系统布局;报刊亭布点。同时寻求供给点和需求分配点,则是定位-配置分析(Location-Allocation )。
5. 数字地形模型(2010): 6. Grid GIS(2010):网格 GIS 是一个开放的软件框架,它由若干种标准服务、服务协议
等组成。标准服务则由一个或多个不同存在形态的构件来实现。所以网格 GIS 的基本 组成是构件和服务协议。 7. 数字城市(2010):
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大规模存储技术为基础,以宽带网络为纽带,运用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 理信息系统、遥测、仿真-虚拟等技术,对城市进行多分辨率、多尺度、多时空和多种类的三维描述,即利 用信息技术手段把城市的过去、现状和未来的全部内容在网络上进行数字化虚拟实现。
缓冲区分析(Buffer) 泰森多边形分析(Thiessen Polygon) 15. GIS 测试有哪些方法?简述之(2007)(同简述 9) 16. 多边形 A(假设为圆)与多边形 B(假设为矩形)叠合,用图表示 Union、Identity、Intersect、
Erase、Update 的结果。(2006)(同解释 3) 17. 什 么 是 结 点 选 址 分 析 ( Location )、 配 置 分 析 ( Allocation )、 定 位 - 配 置 分 析
空间提取分析(Extract):空间选取分析(Select)、空间截取分析(Clip)、空间析取分 析(Split)
空间叠合分析(Overlay)(同解释 3) 空间邻近分析(Proximity):
距离分析(Distance)
缓冲区分析(Buffer)
泰森多边形分析(Thiessen Polygon) 空间 3D 分析(Surface)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 其基本思想是将系统开发看作工程项目,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工作,它认为虽然各种业务信息系统处理 的具体内容不同,但所有系统开发过程都可以划分为六个主要阶段(系统开发准备>>调查研究及可行性研 究>>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维护和评价)。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工作内容,完成本阶段的工作 以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 原型法 面向对象设计方法
8. 地理信息图谱(2010):
地学信息图谱是陈述彭院士等前些年提出的新概念与新方法。地学信息图谱其实是地图学更高层次的表现形式与分析研究手段,
是由地图和地学图谱进一步发展而成,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图”主要是指空间信息图形表现形式的地图,还包括图像、图解等
其他图形表现形式;“谱”是众多同类事物或现象的系统排列,是按事物特征或时间序列所建立的体系。图谱兼有“图形”与“谱
11. 从基础信息调查评价、政务管理、社会信息服务三个层面简述数字行业的核心内容 (2008)
12. 如何实现 GIS 质量保证?(2008) 13. 简述 GIS 空间建模方法(2007) 空间建模的方法有很多,传统的空间建模方法有理论分分析法、类比分析法、数据分析法、 量纲分析法、人工假设法、数理统计法、灰色理论法、图解法、模拟法、差分法等;新的地 理建模方法则有基于对象的建模方法、分形方法、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模糊数学方法等。在 实际建模过程中,一般综合使用多种方法。 14. 什么是空间邻近分析(Proximity)?有哪些手段?(2007) 距离分析(Distance)
名称解释 1. 空间拓扑关系(2011): 空间拓扑关系描述的是基本的空间目标点、线、面之间的相邻、邻接、关联和包含关 系。GIS 传统的基于矢量数据结构的结点-弧段-多边形,用于描述地理实体之间的连通 性、邻接性和区域性。这种拓扑关系难以直接描述空间上虽相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地理信息的标准化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地理信息资 源的开发、利用和共享。地理信息标准化的基本内容有:统一的名词术语内涵、统一的数据 采集原则、统一的空间定位框架、统一的数据分类标准、统一的数据编码系统、统一的数据 组织结构、统一的数据记录格式、统一的数据质量含义 3. 空间叠置分析(201. 空间析取分析(Split)(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