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成分划分公开课教案2012.5.16
句子成分教案

句子成分教案教案标题:句子成分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句子成分的概念和分类;2. 掌握常见句子成分的特点、作用和识别方法;3. 能够准确区分句子成分,并正确分析句子结构。
教案步骤:一、导入(5分钟)1. 使用一段简单的对话或文章,引导学生回忆并讨论句子的基本组成部分。
2.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句子成分的思考和猜测。
二、讲解句子成分概念(10分钟)1. 观察并分析一些例句,解释句子成分是构成句子的基本单位。
2. 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成分的种类,如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
三、主要句子成分介绍(15分钟)1. 分别对各个主要句子成分进行详细的讲解,并提供相关的例句和语法分析。
- 主语:句子中谈论的主要主体,通常回答“谁”或“什么”。
- 谓语:句子中表达主体动作或状态的关键部分,通常回答“做什么”或“是什么”。
- 宾语:句子中接受动作或影响的对象,通常回答“谁”或“什么”。
- 定语:对名词或代词进行修饰和限定的成分,可以是形容词、副词、介词短语等。
- 状语:对整个句子或某个成分进行修饰的成分,可以是副词、介词短语、从句等。
四、句子成分辨析和练习(15分钟)1. 设计一些句子成分辨析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分析句子并选择正确的句子成分答案。
2.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熟练识别和区分各种句子成分。
五、巩固和拓展(10分钟)1. 综合练习:提供一些复合句或长句进行分析和划分句子成分。
2. 拓展练习:要求学生尝试用不同的句子成分来改写或丰富给定的句子。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句子成分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并进行相关知识的巩固与深化。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澄清疑惑,并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教案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练习中对句子成分的辨析和运用能力;2. 学生回答问题、参与讨论、完成练习和作业的表现;3. 通过小组合作或个人演讲等形式,学生展示对句子成分的理解和应用。
教案拓展:1. 根据学生水平和学习进度,可逐步引入其他句子成分,如宾语补足语、主语从句、名词性从句等,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讨论;2. 引导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留意句子成分的运用,提高语言表达和分析能力。
划分句子成分(教案)

划分句子成分一、句子成分及其划分符号:1.主语2.谓语3.宾语4.定语5.状语6.补语二、如何划分句子成分第一步可先从句子中分出主语部分与谓语部分;第二步再找出主语部分的中心词与谓语部分的中心词第三步分析有沒有宾语及定语、状语、补语等各种成分。
例句:1、我家的猫最怕陌生人。
我家的猫最怕陌生人。
我家的猫.最怕.陌生人。
(我家的)猫[最]怕陌生人。
2、祖父正在找五十年前的照片。
祖父正在找五十年前的照片。
祖父..正在找.五十年前的照片。
祖父 [正在]找(五十年前)的照片。
三、句子成分划分方法归纳:1.主语:一般由名词、代词充当2.谓语:一般由动词、形容词充当3.宾语:一般由名词、代词充当4.定语:用在主语、宾语前面,起限定作用5.状语:用在谓语前面,起修饰作用6.补语:用在谓语后面,起补充作用例如:1、(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
2、[一大早],(勤奋的)同学们[就安静地在教室里认真地]复习(各门)功课。
3、今天星期五。
四、成分口诀: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定语常在主宾前,谓前状语、谓后补。
五、分析下列句子:1、车间//[已经]完成了(全年)的任务。
2、(薄薄)的轻雾//浮起<在池塘里> 。
3、乔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
4、我//[已经]读<过><两遍>了。
5、天气//[比屋子里]冷得<多>了。
6、 (绿色开花)的植物//有(庞大)的根系。
六、练习:划分下列句子成分。
1.一切生物都离不开食物。
2.会变色的花很多。
3.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4.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5.一斤苹果五角钱。
6.小李这个人性格非常好。
7.爷爷一句话都没说。
8.。
句子成分教案

句子成分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句子的基本成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和宾补。
2. 能够正确识别句子中各个成分,并分析其句法功能。
3. 能够根据句子成分的不同组合,准确构造句子。
二、教学重点1. 各个句子成分的定义和特点。
2. 主语、谓语、宾语和宾补在句子中的位置和功能。
三、教学难点1. 主语和宾语的区分。
2. 宾语和宾补的区分。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相关语法教材及练习题。
2. 教具:黑板、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通过一些例句引导学生回忆句子的组成部分,并引出句子结构中的成分。
例句:1. 我吃了一个苹果。
2. 他正在看电视。
3. 我们班级的学生考试成绩很好。
通过引导学生讨论,解释上述例句中的主语、谓语和宾语。
步骤二:讲解句子成分的定义和特点1. 主语:句子中表达动作的主体。
- 特点:通常在谓语动词之前,回答“谁”做了什么。
- 例句:小明爱读书。
2. 谓语:句子中表达动作或状态的关键词。
- 特点:通常跟在主语之后,用来描述主语的动作或状态。
- 例句:小明在读书。
3. 宾语:句子中动作的承受者或影响者。
- 特点:通常跟在谓语动词之后,回答“谁”或“什么”被动作所影响。
- 例句:小明在读书(读什么)?4. 宾补:句子中补充说明宾语的内容或情况。
- 特点:一般位于及物动词之后,用来对宾语做进一步说明。
- 例句:他们选他为队长。
步骤三:分析句子成分的句法功能通过一些例句,引导学生分析句子成分的句法功能。
例句:1. 狗追赶老鼠。
- 主语:狗(执行动作的主体)- 谓语:追赶(动作)- 宾语:老鼠(受动作影响的对象)2. 他们选他为队长。
- 主语:他们(执行动作的主体)- 谓语:选(动作)- 宾语:他(受动作影响的对象)- 宾补:队长(对宾语的补充说明)步骤四:练习与拓展在黑板上列出一些句子,要求学生识别和分析其中的句子成分。
练习题:1. 你喜欢吃苹果吗?2. 昨天晚上他们开了个大派对。
3. 玛丽把礼物送给了她的朋友。
句子成分 教案

句子成分教案教案标题:句子成分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句子成分的概念和基本分类。
2. 学生能够识别和分析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宾语和补语等成分。
3. 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句子成分进行句子分析和改写。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白板、黑板或电子屏幕以及相应的书写工具。
2. 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如教材、练习题、电子资源等。
3.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以及教师分发的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个包含主语、谓语和宾语的句子,引出本节课的话题。
2. 教师概述句子成分的概念,并对其重要性和作用进行简要介绍。
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主语、谓语、宾语和补语的定义和基本特点。
2. 教师通过详细例子来说明主语、谓语、宾语和补语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简单的句子,带领学生识别和分析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宾语和补语。
2.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问和解答相关问题,并进行必要的纠正和指导。
四、练习活动(15分钟)1. 教师分发练习题,要求学生通过识别句子成分的方式完成题目。
2. 教师在完成后进行讲解和答疑,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五、知识拓展(10分钟)1. 教师分享一些句子改写技巧,提醒学生在句子中使用适当的句子成分进行改写。
2. 教师给出一些实例,让学生通过改写来加深对句子成分的理解和运用。
六、总结与反馈(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关问题供学生思考和回答。
2. 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教师给予适当的答复和反馈。
拓展活动:1. 学生可自主查找更多例子,进行句子成分的分析和改写练习。
2. 学生可参考相关教材和网上资源,拓展对句子成分的了解和运用。
教学辅助技术:1. 使用电子设备或电子屏幕,展示相关的教学素材和练习题。
2. 在教学过程中,可使用互动白板或投影仪等设备,直观展示句子结构和句子成分的相关知识。
评估方式:1. 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题完成情况以及对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估。
句子成分划分教案

句子成分划分教案教案标题:句子成分划分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句子成分的概念和作用。
2. 学生能够准确划分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宾语、表语和定语。
3. 学生能够在阅读和写作中正确运用句子成分划分的知识。
教学重点:1. 理解句子成分的定义和作用。
2. 掌握主语、谓语、宾语、表语和定语的划分方法。
3.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句子成分划分的实践。
教学难点:1. 区分主语和表语的划分方法。
2. 判断复杂句中的句子成分。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英语语法教程》、白板、标记笔。
2. 学生准备:学生课本、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1. 教师向学生解释句子成分的概念和作用,并给出几个例子,引发学生对句子成分划分的兴趣。
2. 教师提问学生,询问他们对句子成分划分的了解和困惑。
Step 2: 主体教学1. 教师通过教材《英语语法教程》中关于句子成分划分的相关知识,讲解主语、谓语、宾语、表语和定语的定义和划分方法。
2. 教师通过示范划分句子成分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划分方法。
3. 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和讨论一些复杂句中的句子成分划分,帮助学生解决划分上的困惑。
Step 3: 练习1. 学生个人练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句子,尝试划分句子成分,并在笔记本上完成练习。
2. 学生小组练习:学生分组,互相交流并纠正彼此的句子成分划分,加深对划分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3. 教师进行课堂巡视,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
Step 4: 总结和拓展1.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句子成分划分的要点和难点,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2. 教师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划分句子成分,并在下节课上进行检查和讨论。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包括划分的准确性和理解程度。
2.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和正确率。
3. 学生对句子成分划分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课堂讨论和提问进行评估。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更多的阅读和写作练习,巩固句子成分划分的知识。
句子成分分析教案

句子成分分析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句子成分的基本概念和种类;2. 能够准确识别和分析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3. 能够正确划分句子的成分结构,理解句子的语法功能和意义。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教辅资料、示例句子;2. 学生准备:学习笔记、纸和笔。
三、教学过程Step 1:引入句子成分的概念(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句子成分的概念,例如:“在我们日常的交流中,有哪些词语可以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这些词语在句子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Step 2:介绍句子成分的种类(10分钟)教师通过教辅资料或者黑板上的示例句子,介绍句子成分的种类,并向学生解释每种成分所包含的内容。
主要的句子成分种类包括:1. 主语:句子中执行动作或者被描述的人、事、物;2. 谓语:表达动作、状态或者存在的核心词语;3. 宾语:动作的承受者或者动作的对象;4. 定语:修饰名词或代词的词语;5. 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或者副词的词语;6. 补语:对主语或宾语进行补充说明的词语。
Step 3:分析句子成分实例(15分钟)教师以实际的句子为例,指导学生分析句子中的各个成分。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句子,先识别出主语和谓语,然后逐步引导学生分析出其他的成分。
Step 4:练习句子成分分析(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分析划分句子成分。
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选择适当难度的题目,逐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Step 5:小组活动(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对话或篇章,通过分析划分出句子中的成分,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Step 6:巩固与拓展(15分钟)教师提供更复杂的句子,要求学生进行成分分析,并进一步拓展课堂讨论。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引导他们思考句子成分在阅读和写作中的重要性。
Step 7:归纳总结(10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课堂内容,归纳总结句子成分的种类和特点,并强调句子成分对句子意义和结构的影响。
句子成分教案设计

句子成分教案设计一、教案概述本节课主要介绍句子成分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句子结构,准确识别句子中的各个成分。
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互动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句子成分的概念和作用;- 掌握句子成分的基本分类;- 能够准确识别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句子分析和理解能力;- 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态度;-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互动交流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 句子成分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的识别。
四、教学难点- 句子成分的灵活运用;- 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句子结构。
五、教学准备- 篇幅较短的文章或句子给学生分析;- PowerPoint课件;- 小黑板或白板;- 教学素材或练习题。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教师用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句子的组成成分,如:“我们明天去公园。
”请问这个句子有哪些部分?2. 知识讲解(15分钟)- 通过PPT展示句子成分的基本分类,并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讲解每个成分的作用和例句。
3. 案例分析与讨论(20分钟)- 教师给学生分发篇幅较短的文章或句子,要求学生自行分析句子成分,并用小黑板或白板呈现自己的分析结果。
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纠正错误、分享正确答案。
4. 整合概括(10分钟)-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整合概括,总结出每个句子成分的共同特点和不同点。
5. 练习训练(20分钟)- 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对句子成分进行辨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6. 拓展延伸(10分钟)- 教师扩展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分析复杂的句子结构,提高语言表达的层次和准确性。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句子划分教案

句子划分教案教案标题:句子划分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句子的基本结构和成分。
2. 学生能够准确划分句子成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等。
3. 学生能够通过划分句子成分来理解句子的意思和语法结构。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句子的基本结构和成分,划分句子成分的方法和技巧。
难点:理解复杂句子的成分划分,如含有从句的句子。
教学准备:1. 教材:包括相关的语文教科书和练习册。
2. 教学辅助工具:黑板、彩色粉笔、图片等。
3. 教学素材:包括一些简单和复杂句子的例句。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图片或简单句子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了解句子的基本概念。
二、讲解1. 介绍句子的基本结构和成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等。
2. 通过例句讲解句子成分的划分方法和技巧,如找谓语动词、找主语等。
三、练习1. 让学生通过划分句子成分来理解句子的意思和语法结构。
2. 给学生一些简单和复杂句子的练习,让他们尝试划分句子成分。
四、巩固1. 综合练习: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划分句子成分,并解释每个成分的作用。
2. 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册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句子划分的重要性和方法。
2. 鼓励学生多加练习,提高划分句子成分的能力。
教学反思:1. 针对学生在划分句子成分时容易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
2.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延伸:1. 可以通过阅读一些优秀的文章或作品,让学生感受句子成分划分在实际语言运用中的重要性。
2.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创意写作,让他们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授课人:莱西市城关中学解凤霞
课题:语法复习专项训练
——句子成分的划分及运用
课型:复习课
【复习目标】
1、能够准确划分句子成分。
2、能灵活运用句子成分知识修改病句。
【复习重、难点】灵活运用短语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教师点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出示目标
1、由一组练习导入
2、出示本节课目标:
二、知识回顾:
(一)1.句子的成分及其表示方法:
主语= 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 补语< > 2.划分句子成分,首先要研究句子的主干,句子的主干一般是由主语或主语中心语、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宾语或宾语中心语组成的。
3.句子的主干一般有两种形式:
①.写人格式:“谁”+“干什么”
②.写物或事格式:“什么事”或“什么物”+“怎么样”
练习一:第一题A组
知识点拨:
划分句子主干应注意以下问题
1、句子的主干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2、句子的主干一般是由主语或主语中心语、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宾语或宾语中心语组成的。
主语和谓语一定有,宾语不一定有。
3、划分句子主干时,谓语中心词前有否定词语(不、没、没有)的句子,要把否定词语放在主干中;
4、中心语是并列短语时,要把整个并列结构作为同一句子成分。
5、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或短语指同一事物时,要作为同一个句子成分。
练习二:第一题B、C组
思考:
B组的主语与A组有什么不同?
C组的谓语与A组的谓语有什么不同?
知识点拨:
1、主语和宾语一般由名词、代词及名词性短语来充当。
2、动词、形容词及其短语、主谓短语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做主语和宾语:
3、谓语一般由动词、形容词,以及动词、形容词性短语充当。
4、名词性词语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做谓语:句子是说明日期、节气、时令的;
5、主谓短语可以做谓语。
6、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和能愿动词。
如“喜欢、盼望、认为、觉得、讨厌、
爱、恨、怕,想,认为,懂得,明白,了解,说,感到、感觉、明白、看到”等,一般后边的成分全为宾语。
(二)复习修饰语:
知识回顾:
1、句子的修饰成分是:定语、状语、补语。
2、定状补在句子中的位置:
3、一个完整的句子的基本格式是:
(定)主〔状〕谓〈补〉(定)宾
4
注意:
1、定语的排列顺序一般是:(1)表示领属的词语;(2)表示指示或数量的词语;(3)表示性质、状态的词语
2、状语:
副词、形容词经常作状语,表时间、处所的名词经常作状语,一般名词不作状语。
介词短语常作状语。
表时间、处所、目的的名词或介词短语作状语时,可以放在主语的前边
区分补语和宾语:
其一,推敲两种概念,从回答问题入手。
宾语是动词中心语的支配对象,补语是对动词、形容词中心词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份,根据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知道宾语是动词的连带成分,它与动词之间是被涉及与涉及的关系,回答的是“谁”或“什么”一类的问题;而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边的连带成分,它与动词、形容词之间是补充和被补充,说明和被说明的关系,回答的“怎么样”的问题。
例如:(1)他打球。
(2)他打〈输〉了。
例(1)中,“球”是“打”涉及的对象,回答“什么”的问题,所以是宾语:例(2)中“输”是补充说明“打”的结果,回答的是“怎么样”的问题,所以是补语。
其二,依词性类别判定。
宾语作为动词所涉及的对象,经常用名词、代词或其他名词性短语来充当;而补语则经常用形容词、动词、介词结构或其他动词、形容词性的词语来充当。
例如:
(1)他看书。
(2)他看〈完〉了。
(3)他看什么?(4)他看得〈很认真〉。
(5)他去新华书店。
(6)他来〈自南方〉。
以上(1)(3)(5)句子分别以名词、代词和名词短语来充当宾语,而(2)(4)(6)句则以动词、形容词或介词结构充当补语。
其三,用“得”字检验。
我们知道,结构助词“得”是补语的标志。
如:
他笑得〈非常天真〉;
这花香得〈很〉;
他说得〈怎么样〉?
但是,如果“得”字不作为结构助词而作为独立词素出现时,我们就不能混
为一谈。
如:他懂得这事。
你值得学习。
这些句子中“得”字与其它词素结合而成一个不可分割的词,故而不是补语的标志,它后面的成份是宾语。
五、通过划分句子成分,我们常常会发现句子中常见的一下语病:
(一)搭配不当。
常见的有
1.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
2.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3.主语与宾语意义上搭配不当。
4.定语、状语、补语和中心语要搭配
(二)成分残缺。
常见的有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
病句修改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