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投稿全攻略

合集下载

sci投稿一般经历的步骤

sci投稿一般经历的步骤

sci投稿一般经历的步骤
1、确定期刊
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研究方向和成果,查找合适的期刊,然后选择合适的SCI期刊进行投稿。

2、阅读投稿指南
在选择期刊后,作者需要仔细阅读期刊的投稿指南。

投稿指南包含了期刊的要求、格式和投稿流程等重要信息。

3、准备论文
根据期刊投稿指南的要求,作者开始准备SCI论文。

包括撰写论文、整理图表和数据、核对引用等工作。

4、投稿在线系统
许多SCI期刊都采用在线投稿系统。

作者需要注册账号,并按照系统提示逐步完成投稿。

5、提交稿件
在完成论文准备后,作者将稿件通过在线系统提交。

6、等待审稿
投稿后,期刊编辑将对论文进行初步审查。

如果论文符合期刊要求,将进入同行评审阶段。

7、同行评审
同行评审是SCI论文投稿的重要环节。

经过同行专家的评审,期刊编辑将作出接受、修改或拒稿的决定。

8、回复意见
如果论文需要修改,作者需要根据审稿意见进行修改,并提交修改后的稿件。

9、发表论文
经过多轮审稿和修改后,如果论文被接受,期刊将通知作者并进行发表。

SCI论文发表流程及注意事项

SCI论文发表流程及注意事项

SCI论文发表流程及注意事项1.投稿前的准备工作1.1期刊的选择➢途径一:下载最新的SCI论文影响因子表,输入相关领域的关键词,可以查出不同的期刊结果和对应的IF值;➢途径二:根据平时所阅读的相关文献,进行不同期刊的选择和筛选;➢途径三:老师根据你的工作(创新程度、完整性等)指定相关的投稿期刊;➢在较大范围内确定投稿期刊之后,分别进入各期刊的主页面,点击“Submit your Article”,仔细查看期刊的“Guide forAuthors”,包括该杂志的“Aim and Scope”, “Paper Type”等,确定最终的投稿期刊。

1.2 文章格式调整确定投稿期刊后,在文章结构和表达基本没有问题的情况下,查看所选期刊的“Article Structure”进行逐一修改,主要包括: ➢Word limitation➢Running title (不是所有杂志都需要)➢Title➢Author names and affiliations➢Corresponding author➢Present or permanent address➢Abstract➢Graphical abstract/Research highlights (不是所有杂志都需要)➢Keywords➢Text and acknowledgements➢Tables and Figures captions➢References➢Nomenclature and units1.3 投稿前需准备的材料文章格式完全修改好以后,发给相应作者(主要为通讯作者和对该文章做出重大贡献的其他作者)进行审阅(最好包括文章的投稿信(Covering letter)),在同意和确定无误后进行后续的材料准备和投稿工作。

投稿所需材料如下:➢Covering letter (介绍文章的重要意义和创新性,是该文章能否进入实审阶段的有力保障,特别重要);➢Graphical abstract (图形摘要,你需要给出1张能代表全文的图,并给出合适的说明(不是所有杂志都需要));➢List of three potential reviewers (几个途径:①课题组推荐在国内外熟悉的同行专家;②在平时阅读文献、实验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试着和国内外的专家写E-mail,慢慢熟悉后可以推荐其为审稿人;③在论文中重点介绍某个教授/参考某个教授许多文章,可以将其推荐为审稿人);➢Manuscript (修改后的正式稿,一般为2倍行距、左端添加连续行号、全文中间对齐(有的杂志需要左对齐));➢Tables (表题置于表上方,三线表,每个表单独占一页)➢Figures (所有的图题按照次序写成一个Figure Caption文档,每个图单独占一页,图一般为EMF或者TIF格式文件(>200dpi))。

sci论文投稿流程及时间

sci论文投稿流程及时间

sci论文投稿流程及时间科学论文投稿流程及时间。

科学论文的投稿流程及时间是科研工作者们必须要了解和掌握的重要知识,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科学论文的投稿流程及时间安排。

1.选择期刊。

首先,科研工作者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的期刊。

在选择期刊时,要考虑期刊的学术水平、影响因子、审稿周期、投稿要求等因素,以确保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够得到充分的展示和认可。

2.准备投稿材料。

在投稿之前,科研工作者需要准备好投稿所需的材料,包括论文原稿、作者简介、研究成果的重要性和创新性说明等。

在准备投稿材料时,要注意材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确保能够为期刊编辑和审稿人提供足够的信息来评估自己的研究成果。

3.在线投稿。

大部分期刊都支持在线投稿,科研工作者可以通过期刊的官方网站或投稿系统进行在线投稿。

在进行在线投稿时,要认真填写投稿信息,并按照期刊的投稿要求上传投稿材料,确保投稿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审稿和修改。

投稿后,期刊编辑将安排专家对论文进行审稿。

审稿周期一般为1-3个月不等,在此期间,作者需要耐心等待审稿结果。

一旦收到审稿意见,作者需要认真阅读审稿意见,并按照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论文。

修改后的论文需要重新提交给期刊编辑进行再次审稿。

5.录用和发表。

经过若干轮的审稿和修改,如果论文最终被期刊录用,期刊编辑将通知作者,并安排论文的排版和发表。

一般来说,论文发表后,期刊会向作者寄送发表证书和作者版刊。

总的来说,科学论文的投稿流程是一个相对复杂和漫长的过程,需要作者耐心等待和不断完善。

在投稿过程中,作者需要严格遵守期刊的投稿要求,认真对待审稿意见,以确保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够得到充分的展示和认可。

同时,作者还需要合理安排投稿时间,以确保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够及时发表。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科研工作者们更好地了解科学论文的投稿流程及时间安排。

SCI论文写作与投稿详细讲解教程

SCI论文写作与投稿详细讲解教程

SCI论文写作与投稿详细讲解教程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全球知名的科学引文数据库,是科研界评价学者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

因此,撰写并投稿SCI论文是每个科研人员的重要任务。

本篇教程将详细讲解SCI论文的写作与投稿步骤。

1.研究题目选择选择一个有创新性和重要性的研究题目是撰写SCI论文的第一步。

选择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了解该领域当前的研究进展和前沿问题,并确定自己的研究问题。

2.文献综述在撰写SCI论文之前,进行一次全面的文献综述是非常重要的。

阅读并理解与自己研究领域相关的已发表的SCI论文,并作出总结和分析。

这有助于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和方法,以及发现新的研究问题。

3.研究设计与实验在确定了研究方向和问题后,开始进行研究设计和实验。

严格的实验设计和合适的方法选择是确保研究结果准确性和可重复性的关键。

4.数据分析与结果呈现完成实验后,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和结果的呈现。

使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将结果以图表和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评估。

5.写作论文6.论文修改与润色7.选择期刊选择合适的期刊投稿是确保SCI论文发表成功的关键一步。

了解期刊的发表范围和要求,找到与自己研究内容相关的期刊,并仔细阅读该期刊的投稿指南。

8.提交论文9.审稿与修改10.发表与传播以上是SCI论文写作与投稿的详细讲解教程,希望对需要投稿SCI论文的科研人员有所帮助。

当然,写作与投稿SCI论文需要耐心和毅力,也需要良好的学术素养和科研能力,因此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

sci投稿注意事项

sci投稿注意事项

sci投稿注意事项(实用版)目录1.SCI 投稿前的准备工作2.选择合适的期刊3.投稿过程中的注意事项4.修改和完善稿件5.投稿后的跟进正文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的 SCI 期刊上,不仅可以提高个人声誉,还能推动学术领域的发展。

但是,在投稿过程中有许多需要注意的细节,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SCI 投稿的注意事项。

首先,我们要做好投稿前的准备工作。

确保自己的论文符合 SCI 期刊的要求,如论文格式、字数限制、图表规范等。

同时,我们还需要对论文进行严格的审阅,确保没有语法、拼写和逻辑错误。

其次,选择合适的期刊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需要对各个 SCI 期刊进行充分的了解,包括其影响因子、投稿周期、审稿流程等,以便选择一个与自己研究领域和论文质量相匹配的期刊。

在投稿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投稿系统中需要填写的信息要准确无误,特别是作者联系方式和邮箱地址,以便编辑和审稿人能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

其次,投稿时需遵循期刊的投稿要求,如投稿格式、投稿费等。

最后,在投稿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沟通,遇到问题要及时与期刊编辑部联系。

投稿后,我们还需要对稿件进行修改和完善。

在收到审稿意见后,要认真阅读并分析审稿人的意见,对论文进行相应的修改。

对于拒稿的论文,我们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分析原因并进行改进,以便将论文发表在更合适的期刊上。

最后,投稿后的跟进也是非常关键的。

我们需要密切关注投稿状态,与期刊编辑部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审稿进度,以便在第一时间得知审稿结果。

总之,在 SCI 投稿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诸多细节,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选择合适的期刊,并在投稿后及时修改和完善稿件。

SCI论文发表十大技巧2

SCI论文发表十大技巧2

SCI论文发表十大技巧21、SCI 论文没那么难要熟悉你的专业,实验方法。

要尊重结果,实事求是面对结果。

下笔之前多看看文献,尤其是国外近期文献。

相信只要是正确实验得来的结果都是可以解释的,是可以发表的。

对于初写者,「抄写」不可避免,妙在「抄写」技巧。

同类性质的研究文章,撰写格式大同小异,所以,格式可以「照抄」。

常用句型可灵活「抄」用。

有些描述性、结论性的句子在读懂的情况下尽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和总结。

但千万不可照抄未读懂的原句,否则,小则笑话百出,大则断送文章前程。

尽量使用你熟悉的词汇。

不要故意使用华丽、少用或罕见词汇。

要舍得投入精力和时间。

文章写成后,一定要请导师、老板、共同作者或者同事审阅。

如果在语言方面没有把握可以联系US Top Ten Editing公司进行母语润色哦。

2、如何投稿论文投向哪份杂志其实还是有学问的。

一般视课题的新颖及创造性、实验结果的完整及可靠性和论文写作质量而定。

如果你有足够的时间(1 年以上)等,最好先投比你的目标杂志更高的杂志。

这些杂志要么直接拒稿,要么送审后退稿(极少数直接收稿)。

前者一般不到一周完成,后者1-2 个月。

所以即使拒稿,你不会有任何损失,反而有可能收到非常有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

如果你没有时间等,想让论文一次中的,又不愿「下嫁」你的大作,那么就要费心选择了。

首先要正确判断你文章的内容及水平,在从资料库查找相关专业的杂志。

再根据杂志刊名,杂志内容,IF 及年发表量等选择。

3、如何选择审稿人许多杂志编辑希望你推荐3-4 名审稿人,并很可能向你推荐的审稿人发审稿邀请。

所以推荐审稿人还是有学问的。

建议:推荐国外发过与你结果、结论相似文章的作者。

推荐你论文中曾引用论文的作者。

推荐你或你老板认识的同专业的教授、副教授。

在国际有些影响的国内学者也可以,这些学者在国内不一定是「牛」人,但深受国外学术界尊重。

4、关于撤稿有作者投稿后因种种原因需要撤稿,但又担心编辑不高兴,甚至会被打入黑名单。

如何向SCI杂志投稿选择期刊

如何向SCI杂志投稿选择期刊

如何向SCI杂志投稿选择期刊
投稿到SCI杂志是很多学术研究人员的目标,因为SCI杂志被广泛认可为学术成果的高度权威度和可信度。

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您选择合适的SCI期刊并进行投稿。

1.了解自己的研究领域:首先,您需要了解自己的研究领域,以便找到与您的研究最为相关的SCI期刊。

这能确保您的研究专业性强,同时也能提高您的稿件被接受的机会。

4.参考同行评议意见:与同事、导师和其他专家讨论您的研究,听取他们对SCI期刊的建议。

他们可能会根据他们的经验和专业知识给出有价值的意见。

5.研究期刊的重要性和影响因子:了解期刊的重要性和影响因子是选择合适SCI期刊的重要因素之一、影响因子可以反映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引用率,更高的影响因子可能会使您的研究更受关注。

6.逐步提高目标期刊的选择:如果您刚开始投稿,您可以首先选择那些与您的研究有关,并且接受率较高的期刊。

一旦您开始在较低层次的期刊发表论文,您可以逐步提高自己的目标期刊,以增加对高水平SCI期刊的成功投稿机会。

7.阅读期刊的投稿指南和要求:在向期刊投稿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期刊的投稿指南和要求。

这些指南通常包括投稿议题、格式要求、字数限制、引用格式等重要信息。

确保您的稿件满足所有要求,以避免被拒稿。

总的来说,选择合适的SCI期刊需要根据您的研究领域、目标读者、期刊目标和影响因子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确保您的研究与目标期刊的范
围和要求相匹配,并仔细遵循投稿指南,有助于提高您的稿件被接受的机会。

SCI论文选刊与投稿全攻略

SCI论文选刊与投稿全攻略

SCI论文选刊与投稿全攻略一、拟投期刊的选择:(1)选用SCI收录期刊。

目前SCI收录核心刊3000种,加上增补期刊约5600种。

研究者可事先将SCI中自己感兴趣的期刊找出来备用。

(2)利用SCI收录期刊的影响引子(Impact Factor)来选择期刊。

期刊的影响因子是该刊前2年发表的文献在当前的平均被引次数。

《科学》、《自然》影响因子很高,SCI收录中国期刊影响因子都在1.00以下。

期刊影响因子愈大,有用信息愈多。

作者可根据期刊的影响因子排名决定投稿方向。

(3)利用学科带头人的影响或国际学术交流的条件,物色最了解中国学术研究、信任中国学者的那部分期刊投稿。

SCI选用的期刊中约1 / 3为美国期刊,因而要注意选美国期刊。

二、如何准备投稿?选择适合刊物投稿:从杂志homepage下载Instruction for Author,按投稿要求,如投稿份数、论文体例、长度、图表、参考文献引法、配图说明(Figure legends)等,逐条遵循。

Letter to editor-in-chief : ①声明文稿权转让;②未一稿多投,和在稿件未作出决定前不准备一稿多投;③所有列出作者均对文稿有确切贡献;④文稿内容真实,无作伪;⑤所有作者均已阅读文稿,且同意送稿;⑥通信作者地址、电话、Fax、e-mail;⑦通信作者签名。

勿一稿多投。

Title page 的式样如下:Peroxisome Proliferation-Activated Receptor-g Ligands Ameliorate Experimental Autoimmune MyocarditisZuyi Yuan, MD, PhD; Yan Liu, MD; Yu Liu, MD; Jijun Zhang, MD; Chiharu Kishimoto, MD, PhD*; Yanni Wang, MD; Aiqun Ma, MD, PhD; Zhiquan Liu, MD.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First Hospit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61, China; *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Graduate School of Medicine, Kyoto University, Kyoto 606-8501, JapanFirst author's surname: YuanRunning head: PPARg ligands ameliorate myocarditisSupported by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30170371)Address correspondence to:Zuyi Yuan, MD, PhD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First Hospit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No.1 Jiankang Road, Xi'an, Shaanxi 710061, ChinaTel: +86-29-532-4021 Fax: +86-29-5263190E-mail: zuyiyuan@三、向国外生物医学期刊投稿需注意A. 期刊选择:英文生物医学期刊种类繁多,选择一本恰当的期刊并非一件易事,然而这是论文得以发表的一个重要环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CI投稿过程总结、投稿状态解析、拒稿后处理对策及接受后期相关问答综合荟萃目录(重点是一、二、四、五、六):(一)投稿前准备工作和需要注意的事项、投稿过程相关经验总结(二)SCI期刊投稿各种状态详解及实例综合(学习各种投稿状态+投稿经历总结)(三)问答综合篇(是否催稿、如何撤稿、一稿两投及学术不端相关内容等)(四)如何处理审稿意见(回复意见、补实验、润色、重整数据、作图及调整、申辩及其他)(五)Reject 或者Reject and resubmit后的对策和处理(六)稿件接受后期相关问题(作者信息、地址版权、单行本、彩图费、版面费、如何汇款、清样相关等)(七)进阶篇(如何选投SCI杂志、各专业方向期刊选择、SCI写作经验)(一)投稿前准备工作和需要注意的事项、投稿过程相关经验总结1)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的区别: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通常是实际统筹处理投稿和承担答复审稿意见等工作的主导者,也常是稿件所涉及研究工作的负责人。

通信作者的姓名多位列于论文作者名单的最后(使用符号来标识说明是Corresponding author),但其贡献不亚于论文的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往往指课题的总负责人,负责与编辑部的一切通信联系和接受读者的咨询等。

文章的成果是属于通讯作者的,说明思路是通讯作者的,而不是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仅代表是你做的,且是最主要的参与者!通信作者标注名称:Corresponding author,To whom correspondence should be addressed,或The person to whom inquiries regarding the paper should be addressed.若两个以上的作者在地位上是相同的,可以采取“共同第一作者”(joint first author)的署名方式,并说明These authors contributed equally to the work。

2)作者地址的标署:尽可能地给出详细通讯地址,邮政编码。

有二位或多位作者,则每一不同的地址应按之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列出,并以相应上标符号的形式列出与相应作者的关系。

如果第一作者不是通讯作者,作者应该按期刊的相关规定表达,并提前告诉编辑。

期刊大部分以星号(*)、脚注或者致谢形式标注通讯联系人。

3)挑选审稿人的几个途径:很多SCI杂志都需要作者自己提出该篇论文的和您研究领域相关的审稿人,比较常见的是三名左右,也有的杂志要求5-8人。

介绍几个方法:①利用SCI、SSCI、A&HCI、ISTP检索和您研究相关的科学家;②文章中的参考文献;③相关期刊编委或学术会议的主席、委员;④以前发表的类似文章的审稿人;⑤询问比较熟识的一些专业人士;⑥交叉审稿,邀请以前的作者;⑦若是团队序贯研究,斟酌考虑自建期刊审稿人专家库。

PS: 如果有熟悉的同领域的专家,可以推荐一两位为宜(若你全部推荐熟人也无可厚非,但编辑基本不会全部考虑,可能对你还有点特殊“眼色”了)。

考虑推荐自己文章的参考文献作者较为常用,当然,如果你是负面引用的话,务必慎重了。

4)重视审稿人较为关注的问题,对照修改自己的稿件最后定稿①有的审稿人特别重视是否有比较明确的假说和意义凸显点存在(我之前投shock有位审稿人就是抓住这个不放,重投杯具原因之一就在于此);②论证是否合乎逻辑,讨论和结论是否合理;③参考文献引用是否妥当;④内容是否新颖、重要;⑤文字表达是否正确、简明、清楚;⑥实验描述部分是否清楚并且能被读者重复、实验数据是否真实、可靠;⑦论题是否适合于相应的期刊;⑧图表的使用和设计是否必要、规范、清楚;⑨摘要、引言、体例是否合适。

5)合理应用一些小技巧:①了解所投杂志刊登文章的主要方向,投其所好;②阅读目标期刊的征稿说明,按要求逐一修改;③参考文献要有1-2篇来自该期刊或者审稿人;④请在该期刊发表过较多文章的同行或朋友修改一下文章。

6)稿件及其相关材料准备Manuscript.doc、Tables.doc、Figures(多大多数杂志要求tiff格式,少数可接受jpg等)、Cover letter,有时还有Title page、Copyright agreement、Conflicts of interest等(二)SCI期刊投稿各种状态详解及实例综合(学习各种投稿状态+投稿经历总结)1.Submitted to Journal 刚提交的状态——新手请看这里!!!一般的步骤是这样的:网上投稿-Submit a manuscript:先到每个杂志的首页,打开submit paper一栏,先以通讯作者的身份register一个账号,然后以author login身份登录,按照提示依次完成:Select Article Type、Enter Title、Add/Edit/Remove Authors、Submit Abstract、Enter Keywords、Select Classifications、Enter Comments、Request Editor、Attach Files,最后下载pdf,查看无误后,即可到投稿主页approve submission或直接submit it。

总结提示语:对于投稿之前和提交确认投稿过程,这里还需要对投稿新手强调以下几点。

因为这些小问题被编辑评个低印象分不划算,被打回也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一条条说来:1)大多数系统是要求word投稿正文内容的,pdf多不为接受格式。

但也有很少数要求用pdf 格式的,务必注意细看稿约。

2)文献格式是否按拟投杂志标准要求核准?有的投稿系统是可以直接检查的。

3)引用文献条数是否符合该杂志要求?有的杂志不特别要求,有的还是非常重视的。

如我之前投shock杂志,编辑和一位审稿人都提到参考文献不要超过35条。

如果你文章写完后,能够适当精简文献条数,那么,请删减几条吧。

4)很多系统要求勾选同意一些如伦理道德的声明文件5)提交后可能会有一个小栏目提示对提交图片的质量做了初步审查(不合格的最好重新作图再上传)6)绝大多数投稿完成后需要view submission和最后确认(approve submission)。

view submission 就是要求你再整体看看投稿填写的这些资料信息+cover letter+正文+图片表格,所生成的pdf全文是否满意、合格,也是你投稿完成前最后一次检查的机会了。

PS:有的新手可能不注意这点,提交后就不管了,还开开心心以为自己投稿成功,殊不知结果邮箱里一直没有收到投稿后的邮件回执和稿号,直到最后纳闷几天了才回去看系统状态。

2.Manuscript received by Editorial Office文章到了编辑手里了,证明投稿成功3.With editor 若投稿时未要求选择编辑,则先到主编处,主编会分派给副主编或者其他编辑。

这当中就会有另两个状态:I)Awaiting Editor Assignment指派责任编辑II)Editor assigned是把你的文章分给一个编辑处理了。

III)Editor Declined Invitation 如果编辑接手处理了就会邀请审稿人了。

总结提示语:一般情况下,投稿(submit)状态后一个星期内会出现编辑处理稿件(with editor)这个状态。

很多老外编辑很不能理解中国人喜欢催稿,绝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不会像国内某些期刊一样能拖上一年半载再给屁大点修回意见。

要适当给编辑一点时间处理,他们也很忙的。

不要轻易催稿,也有人因为催稿而立马收到杯具消息——不知是编辑不耐烦了,还是一种巧合。

当然,如果submit四个星期后网上投稿系统还没出现with editor状态信息,就要询问主编了,要注意委婉用语。

不过要注意,也有期刊没有with editor状态。

4. with editor后送审可能有的2种状态(Decision Letter Being Prepared或Reviewers invited):总结提示语:Ⅰ)Decision Letter Being Prepared 就是编辑没找审稿人就自己决定了,一般而言此时很危险。

一可能是英文太差,需要语言润色。

二可能是内容太差。

除非被大牛们直接接收。

Ⅱ)Reviewer(s) invited 找到审稿人了,就开始审稿5. Under review 此过程的等待较为漫长。

当然之前各步骤也可能很慢,要看编辑的处理情况。

总结提示语:这个过程也不要轻易催稿,一般都是已邀请审稿人和已送审等过程中。

如果被邀请审稿人不想审,就会decline,编辑会重新邀请别的审稿人。

我之前一篇SCI投inflammation research 初审就用了四个半月,而且还是中途催稿两次。

之后小修两次,不符审稿人口味,8个月杯具了,那时心情万分沉重难受。

6. Required Reviews Completed 表示审稿意见已经返回给编辑。

总结提示语:这个状态大多情况下不会持续太久,几小时到几天为多,基本上根据最初投稿后分配的稿件编号数量可以预测到这个过程的处理时间。

稍安勿躁,安心等待吧。

7. Evaluating Recommendation 评估审稿人的意见,随后你将收到编辑给你的decision8. Decision in process 等待稿件处理意见总结提示语:这时候应该全部审稿人意见回来了,编辑开始斟酌意见、处理稿件。

有的稿子评价都很好,一般都很快就决定accept或者小修;有的稿件审稿评价均很差,则无一例外会reject;值得重视的是:相当一部分情况是等待时间一周以上的,多是由于审稿人意见不统一,有好有坏,这时候编辑可能会自己决定此文章的命运,可能充分尊重审稿人意见而拒稿(这种情况处理也很快的),可能编委会讨论决定是再修(major revision可能性较大,否则就直接Reject),也可能会找一位审稿人。

这时要根据不同的状态而出现等待时间不一了。

9. Minor revision/Major revision 小修或大修。

至此问题一般不会太大,充分尊重审稿人和编辑的意见。

总结提示语:能有条件就尽量补实验,是在不行就认真考虑理由申辩,但谦虚谨慎的语气必不可少。

毕竟大修的也存在一定的拒稿率,而小修的绝大多数是能够最后搞定的。

10. Revision Submitted to Journal 又开始了一个循环。

11. Accepted 接受(这是最开心的时候了)目前需要做的事有:1).享受accept后的小幸福和快乐2).了解稿件接受后期的其他相关问题主要有:作者信息和地址的准确性、版权转让、校样proof、单行本、版面费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