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 何其芳 教案

合集下载

何其芳秋天教案

何其芳秋天教案

何其芳秋天教案一、教学内容1.《何其芳秋天》的基本情节2.秋天的色彩特征3.何其芳秋天的意义二、教学目标1. 阅读《何其芳秋天》,理解秋天的色彩特征;2. 体会何其芳针对秋天的深刻意义。

三、教学重点1. 掌握何其芳秋天的基本情节;2. 理解何其芳秋天的意义。

四、教学准备1. 适当的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可以教导学生理解文本;2. 一份简单的讨论话题,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表达;3. 一些有关秋天的图片,提高学生的视觉感受。

五、教学过程(一)活动一:介绍《何其芳秋天》1. 分析文本:阅读文本,了解基本情节;2. 回答问题:问答环节,学生回答一些有关何其芳秋天的问题;3. 合作探究:结对探究,两个学生一起讨论何其芳秋天的内涵;4. 总结收尾:总结归纳,与学生共同总结部分重点讨论点。

(二)活动二:展示秋天的色彩1. 了解秋天:欣赏视频,出示一些秋天的影像;2. 秋天传达:研究图片,给学生展示有关秋天的图片;3. 激发讨论:开展讨论,围绕秋天的色彩,引出学生的讨论;4. 加深印象:收尾反思,让学生就秋天的色彩进行深入的反思思考。

(三)活动三:体会何其芳秋天的意义1. 设置话题:讨论话题,出示一份有关何其芳秋天的讨论话题;2. 展开讨论:组内话题,分组形式,学生小组内细致讨论并畅所欲言;3. 情境体验:体验活动,让学生体验何其芳针对秋天的深刻意义;4. 结果总结:结果总结,让学生根据自身讨论情况总结重在观点,找出结论。

六、教学评价1. 运用问答式的互动,结合图片,激发学生对《何其芳秋天》的理解;2. 根据讨论内容,引出何其芳秋天的意义;3. 针对话题,组织合作学习,促进学生思维讨论;4. 体验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秋天的感受;5. 结果总结,让学生总结何其芳秋天的意义。

《秋天》教案15篇

《秋天》教案15篇

《秋天》教案《秋天》教案15篇作为一名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秋天》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秋天》教案1一、教学目的:1、能有感情地朗读进而背诵全诗。

2、品味诗意,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3、能以“秋天”为题,学写一首小诗。

二、教学重点:(教学目的1)三、教学难点:(教学目的2)四、教学设想:以多媒体画面切入,充分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激发他们自己感悟诗意。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引秋:导入新课,激发兴趣(由秋天的景色或秋天的诗引入)。

(二)诵秋:1、请一个学生朗读全诗,其他同学听字音是否准确;2、生评;3、师读生听(听节奏、听感情)(出示多媒体配乐画面);4、生评,师随机点拨;5、全班饱含感情地齐读;6、向同桌大声朗读自己喜欢的诗句;7、向全班同学朗读自己所知道的描写秋景的诗文。

(三)品秋:1、以4人为一组,探究全诗。

可以研究老师揭示的问题,也可互问互答(出示问题);2、汇报探究结果;3、仔细聆听诗人的深情絮语,看看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了哪些画面(由学生朗读);4、请同学们说出自己头脑中浮现的画面。

(四)写秋:1、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秋天的认识,也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或者画一幅画(出示音乐);2、请同学们读出自己的诗或展示自己的画;3、请同学们伴着音乐一起歌唱秋天(出示配乐画面、生齐背诵)。

《秋天》教案2教材解读《北大荒的秋天》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

作者以饱满的感情和浓郁的色彩,为我们描绘了北大荒令人心醉的美景,展示了北大荒的劳动者辛勤耕耘的成果,勾勒了一幅独具魅力的北大荒的秋景图。

引导学生在品味文章语言的过程中感受北大荒秋天的景色之美、物产之丰,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之难点。

设计理念1、探究式阅读教学理念。

秋天(何其芳)教案

秋天(何其芳)教案

秋天(何其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秋天》。

(2)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内容,把握作者表达的情感。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欣赏和分析现代诗歌的基本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秋天景色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秋天》的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内容,把握作者表达的情感。

3.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抽象意象的理解和把握。

2. 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欣赏。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诗歌《秋天》。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何其芳及其作品《秋天》。

(2)学生齐读诗歌《秋天》。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a. 诗歌《秋天》描绘了哪些景色?b. 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各组派代表进行分享和总结。

4. 诗歌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秋天》,分析其艺术特色。

(2)学生分享自己的欣赏心得。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秋天》的主题思想、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6. 作业布置(1)学生课后背诵诗歌《秋天》。

7. 板书设计秋天(何其芳)主题:丰收、收获、美好情感:热爱、赞美、向往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艺术特色:意象丰富、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六、教学拓展1. 对比阅读教师提供其他描写秋天的诗歌,如《秋日》(辛弃疾)、《秋夜》(鲁迅)等,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分析不同诗人对秋天的描绘和情感表达。

2. 写作练习(1)学生以“秋天”为主题,进行自由写作,可以是一段话、一篇文章或者一首小诗。

(2)学生互相交流写作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秋天》教案(15篇)

《秋天》教案(15篇)

《秋天》教案(15篇)《秋天》教案1活动目标:1、感知音乐节奏,学唱歌曲。

2、学用响板给歌曲伴奏。

活动重点:感知音乐节奏,学唱歌曲。

活动难点:能用响板进行伴奏。

活动准备:PPT、响板人手一个,音乐。

活动过程:1、感知音乐的节奏。

(1)秋天到了,看树叶慢慢的变黄了,都飘落下来了,看。

(视频)(2)树叶是怎么飘落下来的呀(动作),那我们一起来跟树叶一起来吧!(教师示范,再师幼共同跟这音乐拍手打节奏)。

(坐着)(音乐)(3)树叶飞来飞去好像的样子好像在跳舞一样,那我们一起也来跟着树叶来跳个舞吧,看老师的样子(示范)(搭肩叉腰)(音乐)(4)树叶飞来飞去都落到哪里去啦(地上)那我们一起来捡捡树叶吧!提起我们的小篮子,准备好了(捡——放——捡——放)(音乐开始)。

2、学唱歌曲。

(1)师:宝贝们,听,哪里传来了好听的声音呀?在唱什么呀?(播放音乐)(2)你听到了什么?那我们再来仔细听一遍,(教师清唱)(3)图谱学歌词。

你听清楚了吗?秋天呀秋天呀,树叶到处飞呀飞,树叶到处飞呀飞,秋天呀秋天呀,秋天多可爱。

(4)那我们一起来学学这首好听的歌吧?(看图谱唱一遍)(5)教师点评,再唱一遍,(6)加上动作,演唱一遍。

3、打击乐伴奏。

(1)老师想到了一个好办法,能让这首歌曲更加好听,看,它是谁呀?(出示响板)(2)现在请小朋友来唱歌,老师来用它来给你们伴奏。

(伴奏2遍)(3)用它来伴奏,我们的歌曲是不是变的跟好听了呢,现在我们一起来伴奏吧(伴奏2遍)。

结束后点评孩子的表现。

(4)现在请几个宝宝上来跟和老师一起来用它来伴奏,其他的小朋友来唱歌好吗?(伴奏2遍)结束后点评孩子的表现。

(5)在请所有的宝宝来一边唱歌,一边伴奏。

(伴奏2边)(6)现在请想上来表演的宝宝都上来表演。

我们下面来做观众。

4、结束:今天我们听到了美妙的音乐,学到了好听的歌曲,又给好听的歌曲伴奏了,学到了这么多的东西,现在我们好听的歌曲唱给托班的弟弟妹妹们听吧。

《秋天》优秀教案与板书设计(通用6篇)

《秋天》优秀教案与板书设计(通用6篇)

《秋天》优秀教案与板书设计《秋天》优秀教案与板书设计(通用6篇)《秋天》优秀教案与板书设计【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3、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课时分配】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现在我们这儿正值什么季节?(秋季)你能回忆起我们以前学过的关于秋的诗句吗?(枯藤老树昏鸦、霜叶红于二月花……)在文人那里,秋天是忧伤的、哀怨的、令人顿生惆怅。

可在劳动者的眼里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是喜庆的日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何其芳的《秋天》。

二、范读课文,注意下列问题1、找出诗中一共描写了几种景物?2、思考这几种景物组成了几幅画面?3、通过画面的描绘,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明确:1、诗中写了露珠、伐木声、幽谷、镰刀、背篓、竹篱、瓜果、江面、冷雾、网、乌桕叶、桨、草野、蟋蟀、溪水、牛、牧羊女。

2、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3、抒发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4、略。

三、品读诗歌,体会诗歌意境1、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2、你最喜欢这首诗中的哪些词语或句子,为什么?答案参考: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飘”字贴切传神。

伐木声与清晨、露珠等意象构成一幅清净润泽的有声画。

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秋天》教案(通用9篇)

《秋天》教案(通用9篇)

《秋天》教案〔通用9篇〕《秋天》教案篇1教学目的1、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秋天的天气、颜色、味道等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通过对天气变化的观察,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导入:走过清冷的冬季,踏过明媚的春季,度过炎热的夏季,秋姑娘穿着美丽的金色长裙轻盈的走来。

秋天是美丽的,秋天是优雅的,阵阵凉风吹过,漫天树叶在林间飞舞,给大地铺上了一层软软的地毯,踩在上面非常舒适,这是秋姑娘送给我们的礼物。

(配乐)1、赏秋景请欣赏美丽的秋天,丰收的秋天,多彩的秋天。

2、欣赏秋姑娘伴随着秋姑娘的脚步,秋天悄悄的降临了!捡起一片飘落的黄叶,我发现——秋天到了!望着天空南飞的大雁,我惊奇——秋天到了!摘下一只金黄的香梨,我跳跃——秋天到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5课,秋天到了。

二、寻找秋天的足迹1、找秋天。

老师就请你们坐上这列快乐而神奇的小火车,带你们一起去找秋天,快乐吗?看,这列快乐的小火车两边都有大大的窗户(师在黑板上出示一列小火车),小朋友可以透过窗户欣赏到美丽的秋天,不过,要坐稳了,我们的火车要启动了。

呜——咔嚓——咔嚓……火车开啰(播放音乐秋游歌曲)2、秋天的天气。

①、(音乐轻)师:哇,今天的天气真好,蓝天是那么的蓝,瞧,几朵白云舒适地飘来飘去(出示白云),它们呀,都祝小朋友能快快乐乐地找到秋天题)②、秋天的天气与夏天的天气有很大的不同。

(出示“秋天的天气”),那秋天的天气和夏天的天气有什么不一样的?生自由交流。

(师提示:秋天的风凉,早晨有雾,气温下降,早晚冷,中午热,天气枯燥等特点)老师提醒:秋天的天气是早晚比拟凉,我们要及时添加衣服,小心感冒!通过记录天气,它能帮助我们准确的理解天气情况,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增减衣服,带好雨具了。

3、秋天的颜色。

①(音乐轻)师:秋姑娘穿着五彩的衣服,从田野里走来,从森林中走来,从草地上走来,她的笑容,像鲜花一样盛开。

秋天教案(3篇)完整版

秋天教案(3篇)完整版

《秋天教案》秋天教案(一):《秋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 10 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4.能用一些优美词语来描绘自己观察到的秋天。

二、养成教育训练点:抓住文中抒情这条线索,让学生透过朗读、想象,去感知语言之美,感悟秋意之美。

三、教学重点1.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初步领略诗歌简洁的语言中的意蕴,并能抓住其中的一幅景象说一段话。

四、教学时间: 2 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 个生字,并能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稍带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初步理清诗歌的条理,并学习第一小节。

二、教学设计:(一)揭示课题激情导入1、板书课题:秋天2、看到这两个字,你想到了些什么词语?(秋高气爽秋风红叶秋水长天秋风萧瑟秋虫啾鸣秋实累累秋桂飘香霜叶知秋秋雨绵绵秋风习习枫林尽染落叶萧萧秋山如洗一叶知秋春华秋实秋菊傲霜秋风落叶)3、教师适当讲解上面词语的意思。

4、你眼中的秋天是怎样的呢?你能用几句话来描绘一下吗?当然你也能够选用上面的词语。

5、有一位山东作家,他叫王宜振。

他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

1975 年开始发表作品。

主要创作儿童诗歌,也写童话和儿童故事的。

出版有儿歌集《摇篮里的歌》,儿童诗集《秋风娃娃》《献给中学生的一束诗》《献给少男少女的诗》。

我们来看看在这位大孩子的眼中,秋天是怎样的。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学生自读圈画(具体要求:①读通、读顺句子,读准字音。

②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③选取一到两个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它的意思。

)2、检查预习:2.检查自读状况①指名学生朗读诗歌。

为诗歌标出小节。

(主要检查读通、读顺、读准确的目标达成度)②你能选取一个词语来说说它的意思吗?注意:老师不是叫你当词典的传声筒,老师要看你是否真懂了。

3、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能够包括词语、句子等各种问题)4、老师要提出一个很有挑战性的问题,来看看同学读了这么几遍书后有些什么收获。

秋天(何其芳)教案

秋天(何其芳)教案

《秋天》(何其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秋天》。

(2)理解诗歌《秋天》的主题,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3)了解作者何其芳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和意象美。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秋天的独特情感和审美观念。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时光的积极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秋天》的朗读与背诵。

(2)诗歌主题的理解和分析。

(3)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的掌握。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意象和意境的把握。

(2)欣赏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和意象美。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时光的积极情感。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2. 运用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4. 运用欣赏法,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和意象美。

5.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通过朗读、写作等实践活动中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秋天》的朗读录音。

(2)作者何其芳的生平介绍及创作背景资料。

(3)相关诗歌鉴赏的理论资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秋天》。

(2)查阅作者何其芳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秋天》的朗读录音,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妙音韵。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提问:“秋天”这个季节给你带来了哪些印象和感受?2. 学习诗歌内容(1)学生自读诗歌《秋天》,感受诗歌的意境。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落叶”、“秋虫”、“田野”等。

(3)讨论诗歌的主题,提问:诗歌《秋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 欣赏诗歌语言美、情感美和意象美(1)教师引导学生从语言、情感、意象等方面欣赏诗歌的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天何其芳教案
教学目的:
⒈能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⒉让学生理解秋天的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⒊学习“牛、山”两个生字,能准确、工整的书写。

教学准备:
⒈制作课件。

⒉学生准备头饰。

⒊学生在课前了解秋天有哪些特点。

教学过程:一课时
一、导入,复习。

⒈听音乐。

(放节奏鲜明、欢快的音乐)
⒉导语:秋天到了,几个小伙伴一起来到了野外,他们正欣赏着秋天美丽的景色。

请小朋友们戴起头饰,集体把课文准确、流利地朗诵一遍,让老师也来欣赏这美丽的秋天吧。

(生集体朗读。


⒊课文一共分为几个自然段?文中有哪几个小动物呢?
(生齐答。


⒋过渡:小鸟在天空中飞翔,小牛整天在田里劳动,小鹿喜爱在山坡树林间玩耍,他们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样的呢?小朋友要先来看哪一个小动物说的话呢?
二、朗读课文,分析课文。

⒈学习小鸟的话。

(电脑出示小鸟的话。


⑴指名朗读这句话。

⑵师师范朗读。

请小朋友找一找,老师读时哪些词语是重读的。

⑶指名找重读。

(电脑出示。


⑷理解什么是“碧蓝”。

碧蓝:
秋天,天空总是那么高,那么蓝,那么美,这就是秋天的一个特点。

(师板书:天--蓝)
正因为秋天有这样的特点,所以我们在读这个段的时候,要重读“蓝色的”和“碧蓝碧蓝”。

(电脑出示重读部分)
⑸生练习如何有感情的读这个句。

师指导。

⑹检查练习效果。

⒉学习小牛的话。

(电脑出示)
⑴指名读。

要求学生找出要重读的部分。

⑵理解“金黄”。

金黄:
师:秋天的田野是金黄的,为什么呢?因为田里的庄稼都成熟了,稻子、麦子都变成了金黄色,农民伯伯们都忙碌起来了。

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师板书:田--金)
我们在读的时候,要重读“金色的”和“金黄金黄”。

(电脑出示重读部分)
⑶生各自练习。

⑷男女生分组比赛读。

⒊学习小鹿的话。

(电脑出示)
⑴生各自练习,自己找出重读的部分。

⑵指名朗读,师分析指导。

(电脑出示重读部分)
⑶理解“火红”。

火红:
师:秋天还有一个特点,那就秋天枫叶会变红,特别是满山的枫树叶子都变红了,远远望去,整座山好像都燃烧起来了,火红火红的,美极了。

⑷集体朗读。

⒋学习第四段。

⑴师指板书讲解:秋天的天空很美,它碧蓝碧蓝的;秋天的田野很美,它金黄金黄的;秋天的山林很美,它火红火红的。

小朋友们喜欢秋天吗?我们来夸夸秋天吧。

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就是夸赞我们的秋天的,我们来看一看。

(电脑出示第四自然段。


⑵指名朗读。

师分析指导。

⑶出示重读的部分,再指名朗读。

⑷齐读。

⒌课文的四个自然段我们都学完了,现在请小朋友们把这四段连起来读一读。

⒍过渡:光会读还不行,我们还要会背才行。

三、背诵课文。

⒈师帮学生理清顺序。

⒉看电视。

⒊生练习。

⒋指名背诵。

⒌集体背诵。

四、说秋天。

师:秋天除了我们在课文学习过的,还有哪些特点?(生说后,师评点小结。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