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检测器
五种地震检波器

五种地震检波器地震检波器是一种将机械振动转换为电信号的地震勘探专用振动传感器,是槽波地震勘探仪器中接收地震信号的个器件,它的性能会影响地震勘探结果。
煤矿井下地震信号的信噪比较低、波形场复杂、地震勘探条件复杂,因此研制针对于槽波地震勘探的检波器非常重要。
实际勘探中应用为广泛的地震检波器为动圈式地震检波器。
随着技术和方法的不断创新,检波器类型越来越丰富。
我国开展了许多针对地震检波器的应用研究和试验工作,研究了三分量MEMS地震检波器、光学地震检波器、压电式地震检波器、电化学地震检波器等新型检波器。
1、动圈式地震检波器根据资料显示,大部分槽波勘探都是使用动圈式地震检波器,它属于速度型地震检波器。
在使用动圈式地震检波器进行槽波地震探测时,经常检测到一种频率为400Hz 的形似自激振荡或感应干扰的现象。
经研究发现,它是由于两分量速度检波器中检波器芯体的高频谐振引起,术语称之为检波器二次谐振。
速度检波器的二次谐振属于机械谐振范畴,二次谐振现象在各种型号的动圈式地震检波器产品上都存在。
对于精度要求较高的槽波地震勘探而言,这种高频谐振就变得十分有害而不容忽视。
对于检波器的二次谐振现象,可以改用加速度检波器芯体,这样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2、光学地震检波器光学地震检波器主要是利用光波敏感元件的特性研制的,根据传感机理的不同可以分为强度调制型、光纤光栅型、马赫–曾德尔干涉型、迈克尔逊干涉型、萨格纳克干涉型、法布里珀罗干涉型、光纤激光型以及光栅型等,各种类型的光纤地震检波器研究取得了不少实验室及实际应用成果。
光学检波器具有灵敏度高、安全可靠、频带宽、动态范围大、适应性强等优点。
光学检波器有较强的抗电磁干扰能力,是未来地震检波器有可能采用的主要技术之一。
但光学检波器制作工艺难度大、成本高,目前广泛应用于井下槽波地震勘探尚有难度。
3、电化学地震检波器电化学地震检波器是利用电化学原理,将振动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检波器。
近年来,通过技术改进已经成功研制了实用的电化学地震检波器,并实现了产品化。
地震仪的原理

地震仪的原理
地震仪是一种用来检测地震活动的仪器,它的原理是基于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特性。
地震波是在地震发生时由震源处向四面八方传播的能量波动,它们可以通过地震仪来记录和分析,从而帮助科学家研究地震的性质和规律。
地震仪的原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传感器、记录仪和数据分析。
首先,地震仪的传感器是用来感知地震波的设备,它通常由质量较大的振动质量和灵敏的检测器组成。
当地震波通过地面时,地震仪的传感器会受到震动,振动质量会相对于地面保持静止,而检测器则会记录下这种相对位移,从而产生一个与地震波传播特性相关的电信号。
其次,这个电信号会被记录仪记录下来,记录仪通常是一个数据采集和存储设备,它可以将传感器感知到的地震波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并将其存储起来。
这些记录的数据可以反映地震波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传播特性,科学家可以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来了解地震的规模、深度和震源位置等重要信息。
最后,科学家可以通过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从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
他们可以利用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和路径来确定地震的震源位置和深度,也可以通过地震波的振幅和频率来推断地震的规模和能量释放情况。
这些信息对于地震研究和地震预警都非常重要。
总的来说,地震仪的原理是基于地震波的传播特性,利用传感器感知地震波的振动,记录仪记录和存储地震波的信号,然后科学家通过对这些信号的分析来研究地震活动。
地震仪的发明和使用对于地震研究和地震预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帮助科学家更好地了解地球内部的活动,也为地震灾害的预防和减轻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
地震警报器的原理和应用

地震警报器的原理和应用1. 地震警报器的原理地震警报器是一种用来检测和报警地震的设备。
它通过感知地震震动并将信号转换成可感知的警报声音或光信号来提醒人们地震即将或已经发生。
1.1 感知地震震动地震警报器通常采用加速度计等传感器来感知地震的震动。
加速度计可测量地震波的加速度,一旦地震波的加速度超过设定的阈值,警报器将触发报警。
1.2 转换信号当地震警报器感知到地震震动后,它将通过内部电子系统将感知到的信号转换成人类可感知的警报声音或光信号。
一些地震警报器还可以与其他设备或系统连接,如无线通信系统或自动关闭系统。
1.3 报警方式地震警报器的报警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声音警报器和光信号警报器。
声音警报器通常使用蜂鸣器、喇叭等装置发出高频响声,光信号警报器则使用闪光灯、LED灯等发出强光信号。
2. 地震警报器的应用2.1 民用应用地震警报器在民用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安装在居民住宅、商业建筑、学校、医院等各类建筑物中,用于提醒人们地震即将或已经发生,并帮助人们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如迅速避难、关闭气源等,以减少地震造成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2.2 地震监测与预警系统地震警报器也被广泛应用于地震监测与预警系统中。
地震监测与预警系统是一种利用地震观测数据进行实时地震监测和预警的系统。
地震警报器作为系统的一部分,能够及时感知地震并发出预警信号,以便相关机构和个人可以采取措施减少地震带来的风险。
2.3 工业和科研应用在工业和科研领域,地震警报器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常常用于监测和预警工地、桥梁、电力设施等重要基础设施的地震影响,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和修复。
此外,地震警报器还被广泛应用于地震研究和实验,帮助科学家和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地震活动和地震波传播规律。
2.4 教育和宣传应用地震警报器也被用于教育和宣传活动中。
学校和地震机构可以使用地震警报器进行地震演习和模拟,提高学生和公众对地震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此外,地震警报器在地震安全教育等宣传活动中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提高公众对地震的认知,并增强地震安全意识。
地震勘探-检波器工作原理

地震勘探检波器的工作原理地震检波器的理论基础地震检波器是将地表振动变为电信号的一种传感器,或者说地震检波器是把机械振动转化为电信号的机电装置,以最大的逼真度产生地面运动垂直分量的电模拟。
每一个现代地震检波器都是有机械部分和其相连的具有电负载的机电转换器所组成,地震检波器的电学部分和机械部分组成一个整体。
要求它的振幅——频率响应在有意义的频率内是线性的,相位的响应也是线性的。
根据机电转换原理,可把常用的检测器分为三类:即变磁通式(或动圈式)、变磁阻式、压电式。
由于动圈式检波器的输出电压与线圈相对磁铁的运动速度成正比,这种检波器也叫速度检波器。
我国路上地震勘探工作大部分使用变磁通式的检波器。
根据用途不同,也可把地震检波器分为地面检波器、沼泽检波器和井中检波器等。
一个振动系统,它是由一个质量M ,一个弹簧和一个阻尼器Z 组成,地震检波器的装置如图1-1所示,地震检波器的外壳安置在地面上(或沉没于井中),于是,假设外壳的运动精确地重复着地面运动,外壳上具有伸长系数K 的弹簧悬挂着称为惯性质量的重荷M ,为了使用权惯性质量的振动平静下来,惯性质量中被放在胶质液体中,当外壳和惯性质量M 产生相对位移时,在其电极上造成某个电动热E 。
在地震勘探检波器中,主要应用各种感应转换器,在感应转换器中,根据电磁感应,将机械振动变成电震荡,感应机电转换器可以作为与质量M 紧密相连的线圈和与外壳相连的永久磁铁之和(或者反过来),线圈在磁铁的磁场中移动时,在线圈内就发生电动势,转换器线圈内阻在内的某个电阻Z 与转换器两极相连。
可以把地震检波器作为机电系统来研究,这里,某个激发函数()t ζ——例如外壳(地面)对固定读书系统的位移速度,作用于这个系统的输入端,在地震检波器的输出端发生从其电学部分中的负载电阻取得的某个变化的电压()t U ,地震检波器数学模型应该确定这些值之间的关系。
地震检波器的数学模型 为了建立地震检波器的运动数学模型,先讨论其中的作用力。
详细WZG系列介绍工程地震仪

详细WZG系列介绍工程地震仪
QC44--WZG-24A、48A、96A工程地震仪是在QC44-WZG-24、48工程地震仪基础上研制,并继承其所有优点,采用进口箱体及触摸屏技术,美观、牢固、操作极为便捷。
仪器利用锤击、电火花或爆炸等作为激发震源,勘探深度从几米到数百米,也可使用延时功能,获取更深部地层的地震资料。
非常适用于反射、折射、面波勘探、桩基检测、地脉动测量、地震映象、震动测量及波速(剪切波)测试等方面的地震工作,广泛应用于水利、电力、铁路、桥梁、城建、交通等领域工程地质勘探方面,也能用于石油、煤田、铀矿及地下水等领域资源勘探方面。
主要特点及功能
一、主要功能
瞬态多点瑞雷波勘探
浅层反射测量
浅层折射测量
波速(剪切波)测量
多波高密度地震映像
桩基检测
土建工程质量检测
场地常时微动测量
震动爆破测量
二、应用范围
1.地基、路基与基础工程检测
地基、路基空洞调查和溶岩勘探
第四系覆盖层分层
地基土类型划分和病害地质体调查。
地震仪参数

地震仪参数地震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地震活动的仪器,它可以记录地震的震源、震级、震中等信息。
地震仪的参数是指在测量和记录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参数,包括传感器灵敏度、采样率、频率响应等。
本文将介绍地震仪的常见参数及其影响。
1. 传感器灵敏度传感器灵敏度是指地震仪对地面振动的检测能力。
一般来说,传感器灵敏度越高,地震仪对微弱的振动信号就越敏感。
传感器灵敏度通常以电压输出或位移输出来表示,单位为V/m/s或m/V。
在选购地震仪时,需要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传感器灵敏度。
如果需要监测小幅度的地壳运动或近场地震活动,应选择高灵敏度的地震仪;而对于远场大型地震活动,则可以选择较低灵敏度的地震仪。
2. 采样率采样率是指地震仪每秒钟采集数据的次数。
较高的采样率可以提供更多细节的地震波形信息,但也会增加数据存储和处理的负担。
采样率一般以赫兹(Hz)为单位。
在选择地震仪的采样率时,需要考虑到所监测地震活动的频率范围。
根据奈奎斯特定理,采样率应至少为被测信号最高频率的两倍。
例如,如果需要监测10 Hz以下的地震活动,则采样率应至少为20 Hz。
3. 频率响应频率响应是指地震仪对不同频率地震波形的响应情况。
它描述了地震仪在不同频段内是否存在放大或衰减现象。
频率响应通常以分贝(dB)为单位。
在选择地震仪时,需要根据监测需求选择合适的频率响应范围。
如果需要监测较低频段(如0.1 Hz以下)或较高频段(如100 Hz以上)的地震活动,则需要选择相应范围内具有平坦或适当放大/衰减特性的地震仪。
4. 动态范围动态范围是指地震仪能够记录和处理的信号幅度范围。
较大的动态范围可以记录较大幅度的地震波形,但也会增加数据存储和处理的难度。
动态范围通常以分贝(dB)为单位。
在选择地震仪的动态范围时,需要考虑到所监测地震活动的幅度范围。
一般来说,地震仪的动态范围应能够覆盖预计监测到的最大地震活动幅度。
5. 噪声水平噪声水平是指地震仪在没有地震活动时所记录到的背景噪声水平。
地震仪工作原理

地震仪工作原理地震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地震活动的仪器。
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测量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的传播速度和振动方向来判断地震的性质和规模。
下面将详细介绍地震仪的工作原理。
1.地震波的传播地震波是由地震源释放的能量在地球内部传播所产生的振动。
地震波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纵波和横波。
纵波是一种沿着传播方向震动的波,而横波是一种垂直于传播方向震动的波。
这两种波在地震仪中的检测方式有所不同。
2.地震仪的组成地震仪通常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质量块、弹簧和传感器。
质量块是地震仪的主要部分,用于测量地震波传播时的振动。
弹簧用于支撑质量块并使其恢复到平衡位置,以便能够检测到地震波的振动。
传感器用于转换振动信号为电信号。
3.检测纵波振动当地震波中的纵波振动到达地震仪时,质量块会跟随地震波的振动而产生相应的位移。
弹簧受力使质量块回到平衡位置,并产生一个与位移成正比的力。
这个力被传感器检测到,并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
4.检测横波振动与纵波不同,横波在地震仪中的检测方式稍有不同。
地震仪通过将纵向振动转换为横向振动来检测横波。
通常,地震仪使用一种叫作质量支撑绳的装置将纵向振动转换为横向振动。
这时,质量块会产生横向运动,其位移会被传感器检测到并转换成电信号。
5.转换和记录数据检测到的振动信号通过传感器转换成电信号后,需要通过适当的电子设备来记录和分析。
地震仪通常会配备一台数字转换器来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将其存储在计算机中以供分析。
6.数据分析地震仪记录下的地震波数据可以用来研究地震的性质和规模。
根据不同的地震波传播速度和振动方向,可以计算出地震波的传播路径、地震源和地震波的能量释放等重要参数。
这些参数有助于了解地震的原因、地震区的地质特征以及可能的地震危险性。
总结:地震仪通过将地震波的振动转换为电信号来测量地震活动。
通过检测纵波和横波的振动,地震仪能够提供有关地震性质和规模的重要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地震预测、地震监测和地震防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地动仪的原理

地动仪的原理
地动仪是一种用来检测地震活动的仪器,它的原理基于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引起的地震振动。
地动仪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质量在弹簧上悬挂的测量质点、记录或显示振动的仪表和固定在地面上的支撑结构。
当地震波通过地面时,地动仪的支撑结构会受到振动的影响,而质点由于惯性原理,会保持相对平静。
这样,地面上的振动会转化为质点的相对运动,这个相对运动可以通过电子传感器或光学传感器来检测和测量。
传感器将质点的运动转换为电信号或光信号,然后通过放大器或其他电子装置进行信号处理和转换。
这些信号可以被记录或显示出来,以提供对地震活动的测量和监测。
地动仪的灵敏度取决于质量的大小和弹簧的刚度。
一般来说,质量越大,地动仪的灵敏度越高,可以检测到更微小的地震活动。
此外,地动仪所处的环境也会对其灵敏度产生影响,如地面的震动、温度变化和其他环境噪音等。
地动仪的工作原理基于牛顿的第二定律,即质点所受到的合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通过测量质点的运动和加速度,地动仪可以提供有关地震活动的重要信息,如震级、震源位置和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等。
总之,地动仪的原理是通过测量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引起的地震振动来检测地震活动,从而提供对地震的测量和监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磁耦 隔离
STM
加速度信号由MEMS加速度传感器采集
经过仪表运放的信号调理后输入24 位A/D 转 换器
A/D 转换器经过SPI 通信接口输出经转换的 数字信号,
通过磁耦隔离芯片,将SPI 输出的数字信号传 至微控制器
微控制器通过触屏接受命令,将数据转换为 实时波形显示在LCD 显示屏上,或者将数据 存储在TF 卡内
1. 高灵敏度:1V/g 2. 大加速度测量范围: ±2g 3. 大动态范围:120dB 4. 低频响应:DC~500Hz 5. 双电源供电:供电电压 为±6V ∼ ±15V 6. 低功耗:13mA(±6V 工作时)
7. 工作温度范围:-20°C ∼ +60°C
MSCA3002
系统硬件设计总体框图
采用集成了驱动芯 片的显示面板LCD 实现地震波采集系 统的数据显示功能 ,触屏控制功能, 面板中包含了液晶 屏和触摸屏的驱动 电路,具体使用 LIL9320 芯片驱动 液晶屏,通过 ADS7843 实现液晶 屏的触摸功能
存储模块是数据采集系统不可或缺的部分,主要 用于存储采集到的地震波数据以供将来分析或备 份使用
地震检波器
——MEMS加速度传感器 石雪松
研究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地震波数据采集在生 产实践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地震波数据采集的实际应用主要包括地 震预警,地震勘探,建筑物抗震检测, 管道安全监测,振动源识别和物体的落 点定位等方面。
地震预警:利用天然地震波中P波传播 速度更快,先于有交大破坏性的S波和 面波到来的特点,根据采集的P波信息 数据较早的确认地震的发生。
2.5V 精密 电压基准
模拟电源 数字电源
TF 储存 卡
差分输出 仪表运放
24 位 AD 转换器
磁耦隔离
STM32
MEMS 传感器
系统电源
LCD 触屏
发展
传感器的发展过程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检测单一频率信息向 宽频带方向发展。
1875年,意大利首次研究出两分向地震仪; 1881年,日本开发了三分向地震仪; 1906年,俄罗斯首次研制第一台电磁式地震仪; 1922年,扭力地震仪出现; 1930年,变阻式地震仪产生; 1976年,瑞士研制第一台数字化地震仪, 1994年,蔡亚先等研制了JCZ-1甚宽频带数字地震仪 近代,MEMS传感器进入主流
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
地震预警
LCD 液晶显示屏显示地震波加速度波形和长 短时平均值比(STA/LTA)变化曲线。连续将 计算出的长短平均比(Rate)与预设阈值( THR)进行对比,检测P 波是否初至,一旦检 测到P 波初至信号,立即在LCD 上标出到时 ,并启用固定窗AIC 准则计算P 波精确到时 ,并在LCD 上标出精度到时位置。同时不断 的将采集到的加速度值存入TF 卡内的指定文 件中。
MEMS加速度传感器
微机电系统(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 MEMS)将微型 传感器、微型执行器、信号处理器、控 制电路等等集于一体的微型器件。体积 小,重量轻,灵敏度高,动态范围大等 优点。便于地震波采集结点的微型化, 智能化,有利于采集系统的系统集成和 现代嵌入式技术的应用。
地震勘探:即利用人工震源产生地壳振 动进而产生地震波,地震波会在各岩层 分界面发生反射和透射,通过使用地震 采集系统采集数据,推断出地质构造图, 确定各矿藏的位置。
地震预警原理
P 波震相的初至通过实时采集的地震波 数据,配合长短时平均比(STA/LTA) 算法进行识别;在检测到P 波到来之后 ,通过固定时间窗的AIC 准则估计出 更为准确的P 波的震相到达时刻。
谢谢观赏
使用精密电压源芯片输出+2.5v 电压作为信号调 理电路差分信号的共模电压和模数转换芯片的基 准电压
精密电压基准芯片REF5025,其温漂最高达3ppm/°C 精度达到0.05%,最大输出电流为±10mA
采集频率50Hz 采样率(0~30Ksps)和信号放大倍数(1~64 倍)编程可调
图为colibrys 公司生产 的工业级地震测量专用 电容性加速度传感 器Sf1500sa,其动态 范围达到120dB,灵敏 度达到2.4v/g,宽信 号频率响应范围在 0~2000Hz。
工作原理
系统硬件设计总体框图
2.5V精 密电压 基准
模拟电源 数字电源
TF储存卡
差分输 出仪表运
放
24位 A/D转 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