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音乐全册(西师版)教案
小学三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西师版)

第一单元:森林音乐会内容结构森林音乐会美丽的大森林欣赏《森林的歌声》(自然之声)歌表演《大树妈妈》欢腾的大森林欣赏《龟兔赛跑》(音乐童话故事)小小音乐剧《龟兔赛跑》我爱大森林欣赏《我们爱森林》(童声合唱)歌曲《小树快长高》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聆听、节奏练习、创编表演等形式,让学生感受森林的美,激发学生对森林的热爱,从而达到教育学生爱护环境的目的。
2知识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十六分音符,进行多声部节奏配合练习。
3能力目标:通过多声部节奏练习,培养学生声部之间的协调能力。
通过歌表演、音乐剧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感受、表现、创编能力。
4音乐与相关文化: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与森林有关的自然知识。
通过音乐剧的表演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戏剧表演的实践教学建议本单元建议用2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美丽的大森林1《森林的歌声》这一内容中包含了两个音乐知识点:认识十六分音符和二声部的节奏练习。
在教学时,可采用幻灯、图画、多媒体课件等形式展示大森林的画面,创设教学情景,以配合《森林的歌声》的欣赏。
听赏后,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说说自己对森林的印象及感受,引入课题。
然后让学生读一读书中“布谷鸟”和“青蛙”按节奏标记的叫声,引导学生分辨四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从而达到认识十六分音符的目的。
对于十六分音符的认识,要求学生不但能从图形上认识十六分音符,并且能从时值上分辨四分音符、十六分音符。
二声部的节奏练习是一个趣味性的练习。
学生在聆听了自然界的声音后,对鸟叫、蛙鸣的声音都有了感性上的认识,然后根据这两种音乐形象进行二声部的演唱练习。
在这里首先要求学生分声部演唱,然后进行二声部的合唱。
这是学习合唱的第一个练习,教师应让学生了解演唱二声部要注意和谐、均衡等知识。
2小学低年级歌曲学习主要采用听唱法进行教学。
在教学时,结合欣赏教学时创设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课件、图片等形式观察大树,并说说大树的用途。
在观察的同时,聆听范唱歌曲《大树妈妈》。
溜溜歌-西南师大版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溜溜歌-西南师大版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溜溜歌》的基本节拍、旋律和整体感觉。
2.发展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对音乐的喜爱和热爱。
二、教学准备1.西南师大版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材。
2.《溜溜歌》音频文件。
3.录音机或电脑。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引入主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非常欢快的歌曲——《溜溜歌》。
”2.播放《溜溜歌》音频,使学生对这首歌曲有初步的感受。
3.让学生自由感受这首歌曲,听音乐,感受它的节奏、旋律、情感。
2. 正式教学1.节奏教学–将《溜溜歌》的节拍和基本的韵律教给学生。
–老师可以利用打击乐器或节拍器等方法教授节奏,帮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音乐。
2.旋律教学–唱一遍《溜溜歌》让学生跟唱,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听力反应速度。
–逐步教授歌曲的歌词和旋律,让学生慢慢地吸收和掌握。
3.整体练习–让学生尝试跟唱整首歌曲,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可以利用歌曲曲调的起伏、音高变化等元素,让学生将歌曲演绎得更加生动有趣。
3. 巩固练习1.分组演唱–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轮流表演歌曲。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表演方式和风格,这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演唱和创作能力。
2.听音乐作画–播放《溜溜歌》音乐,让学生通过听音乐来创作自己的画作。
–可以让学生通过绘画展现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这也是一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
4. 总结环节1.回顾音乐教学过程,让学生自我总结。
2.分享学生的感悟和体会,让学生对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
3.菲度将余下时间,进行一些音乐游戏和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四、教学反思《溜溜歌》是一首非常欢快的歌曲,音乐旋律流畅,配合歌词生动有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音乐教学和创作活动,全面培养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对音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学会了一些绘画和创作技巧,这样的跨学科教学方法更能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
我们爱森林-西南师大版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我们爱森林-西南师大版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了解自然生态,正确对待环境,爱护生态。
3.通过音乐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积极思考,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教学内容本课以《我们爱森林》为主要内容,结合其他相关内容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老师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界的声音,如鸟叫声、拍打声、河水流动等,引导学生进入音乐世界。
2.老师带领学生观察图片,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中的多种生物和植物,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正文环节1.学生跟唱《我们爱森林》歌曲,感受音乐节奏和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学生跟唱《猴子捞月》歌曲,通过歌曲内容,了解自然界中一些有趣的事情。
3.学生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参与制作简单乐器,如鸟哨、风铃等,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4.学生观看配合《我们爱森林》歌曲的动画视频,了解各种生物生活的环境及其特点,培养学生对自然的认知和理解。
5.学生集体分组进行环节联系演练,如钟表练习、节奏练习等,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结环节1.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和收获。
2.学生根据本节课的主题,展开讨论,提出对生态环境的观点和建议。
课堂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仅是在学习音乐,还在学习如何认知自然环境,如何保护自然环境。
同时,本节课还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包括唱歌、制作乐器、观看视频、练习演习、讨论等,充分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和综合能力,也体现了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渗透性。
在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西师版音乐三年级上册教案

西师版音乐三年级上册教案《大树妈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学生体会到母爱的伟大,感受到摇篮曲优美、抒情、柔和的风格。
2.学会用轻柔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自己创编动作进行表演。
3.能准确唱好带有“0”的节奏。
教学重难点1.学会演唱歌曲《大树妈妈》。
2.正确演唱好后八分休止,做到音断气不断。
教学方法听唱法、合作表演法、练习法、启发引导式、竞赛活动……养成教育训练点1.音乐课常规习惯训练。
2.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和演唱习惯。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从前,有一棵大树,个子长得好高,每天都举着茂盛的叶子为小花、小草们遮风挡雨,大家都叫他大树妈妈。
有一天,一只迷路的小鸟找不到妈妈了,他疲倦地停在大树妈妈的手臂上,急得呜呜地哭。
大树妈妈说:“别哭,别哭,孩子,我就是你的妈妈!”大树妈妈用树叶做成了一个温暖的摇篮,随着风儿摇呀摇,在大树妈妈的怀抱里,小鸟甜甜地进入了梦乡!听,大树妈妈微笑着为小鸟唱起了摇篮曲,多么温柔、多么好听。
小鸟幸福的笑了。
二、学唱新歌1.引导学生看歌曲插图提问:大树妈妈的枝叶可茂盛了,两只小鸟在大树妈妈的怀抱里睡着了,如果你是这只小鸟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我们为大树做过什么?2.律动练习(小鸟飞)。
3.按节奏读歌词。
4.听全曲,感受歌曲的情绪。
5.请学生跟着录音轻声哼唱歌曲。
6.分句模唱法解决难点。
7.完整跟师的琴唱歌唱,记忆歌词。
8.师反馈教学效果(强调休止符)。
9.引导学生处理歌曲大树妈妈轻柔的唱这歌,小鸟们睡着了,那我们应该怎样唱这首歌呀?10.学生跟琴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三、分组创编,角色表演(1)学生分小组合作编排歌表演。
(2)邀请各组上台表演(小组成果展示,评出最佳表演奖和最佳创意奖。
)(3)全班表演。
(4)老师引导学生自评、互评。
四、课堂小结《小树快长高》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认真的学会演唱歌曲《小树快长高》,通过节奏的对比练习,认识八分休止符和四分休止符。
能力目标:能用充满童趣、天真的动作进行表演。
大家都来采金秋-西南师大版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大家都来采金秋-西南师大版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课程背景本节课是西南师大版三年级音乐上册的第一课,主要教授儿童民歌《秋天来了》,介绍秋天的景象和变化,引导孩子们对秋天的认知和感受,同时提高儿童的音乐欣赏和表现能力。
二、教学目标1.让孩子们初步认识秋天的景象和变化;2.能够听懂、哼唱儿童民歌《秋天来了》;3.培养孩子们的节奏感和音乐表现能力;4.促进孩子们的个性和情感的发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先引导孩子们回忆夏天和秋天的不同,通过图片、简单动画或者互动游戏等方式,让孩子们感受到秋天的气息和变化。
2. 介绍民歌《秋天来了》播放民歌《秋天来了》,引导孩子们听音乐,感受节奏、旋律和情感,并通过对歌曲的解读,向孩子们介绍秋天的景象和变化。
同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工具,展示秋天的美景和万物变换,引发孩子们的兴趣。
3. 唱歌通过伴随楼梯或打拍子的方式,教师引导孩子们跟着民歌《秋天来了》唱歌,初步练习孩子们的节奏感和音乐表现能力。
4. 探究乐器秋天的气息总是让人感到清新和愉悦,这时候,我们可以用乐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师可以向孩子们展示各种乐器,比如钢琴、小提琴、吉他、萨克斯等,让孩子们了解乐器的种类和特点,感受音乐的魅力。
5. 创作表演在孩子们了解了乐器和音乐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孩子们进行创作表演。
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方式:1)编写歌曲,唱出自己的心声;2)演奏乐器,展现自己的才华;3)合唱,共同呈现音乐的美好。
通过创作表演,可以让孩子们在音乐中享受快乐,并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情感。
四、教学心得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孩子们不仅初步了解了秋天的景象和变化,也学会了一首美丽的民歌《秋天来了》,并通过唱歌、探究乐器、创作表演等多种方式,提高了孩子们的音乐欣赏和表现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孩子们的个性和情感的发展。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孩子们的听、说、唱、演的综合能力训练,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快乐成长。
小节、小节线、终止线-西南师大版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小节、小节线、终止线-西南师大版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小节的概念在乐谱上,小节是分割乐曲的最基本单位,以垂直方向划分,每个小节内的所有音符节奏和强弱的变化,都应该符合节拍的规则。
乐曲中一般是按照4或者3等整数个小节组成一个乐段的。
二、小节线的标志小节线就是在小节之间画的线,表示小节的结束和开始。
小节线可以是直线,也可以像弯月形的符号。
小节线的作用就是帮助乐手更好的掌握节奏和乐曲的流程。
三、小节线与终止线的区别小节线和终止线都可以划分乐曲的基本单位,但是它们的作用却不一样。
小节线是用来分割乐曲的,表明小节的开始和结束;终止线则是用来结束乐曲或者章节的。
终止线通常在各大乐章的末尾出现,有多种形式,例如单一的垂直线、大括号和三角形符号等。
终止线的出现意味着乐曲的结束,乐手们也要根据乐谱的指示做出相应的动作,例如,停止演奏或者做出特定的结尾动作。
四、小节线的记谱方法小节线是划分乐曲的基本单位,为了使乐手们更好地掌握乐曲的节奏变换,我们在记谱时一定要标注明确的小节线。
1.在纸上画一条竖直的小节线,线的长度应该超过一个小节长度;2.小节线的两端都要用“/”或者“//”符号标记,表示小节的开始和结束;3.根据小节的长度,小节线的条数也会发生变化。
下面举例说明具体的标记方法:例如,下面是一小节4/4拍的记谱方法:|四分音符 1 2 3 4| 四分音符 1 2 3 4 | 四分音符 1 2 3 4 | 四分音符 1 2 3 4 |上面的例子中,每个小节的开始和结束都用了“|”符号和“/”符号进行标记,乐手们就可以更清晰地掌握每个小节的奏响节奏。
五、小结在乐谱中,小节线和终止线都是非常重要的划分符号,可以让乐手们更好地掌握乐曲节奏和变化。
在记谱时,一定要标注小节线,以便乐手们更好的掌握每个小节的节奏。
以上就是关于小节、小节线和终止线的介绍,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理解音乐知识。
老鸟小鸟-西南师大版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老鸟小鸟-西南师大版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乐理知识:认识音符,掌握音符的节奏与长度,学会简单读谱;2.学会欣赏音乐:了解音乐的形式,能够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3.培养学生表演音乐的兴趣:通过情节节奏的训练,使学生对音乐有更深的体验,并自己动手创作小曲子;4.拓宽音乐知识面:介绍一些西方音乐作品和民间音乐。
二、教学内容1. 认识音符•介绍各种常见的音符: 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半音符。
•用乐器演奏出各种音符的声音,并演示出它们的长度。
2. 学习简单的乐谱•教授简单的乐谱如《我爱你中国》等,让学生了解如何识谱和简单的弹唱技巧。
•引导学生自己选定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并自学如何弹奏和演唱。
3. 学习西方音乐•通过聆听欧洲古典音乐作品,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等,让学生了解西方音乐的传统和特点。
•介绍西方民间音乐,如爱尔兰民歌《山丘》等,让学生了解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音乐世界。
4. 培养学生表演音乐的兴趣•在整个课程中,增加鼓励学生尝试演奏和表演的环节,让学生动手实践。
•引导学生自己创作小曲子,鼓励发挥创意,展现个人特色。
三、教学方法1.演示演奏法,示范演唱法2.互动问答法,讨论法3.创意性教学法,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参与实践4.视听教学法,音乐欣赏和声音辨认能力锻炼四、教学流程第一节:认识音符1.导入:播放一段音乐,引导学生聆听了解音乐基础知识的必要性。
2.知识讲解:介绍各种音符类型及音符的长度,让学生了解音符的基础知识。
3.练习:播放不同长度的音符,让学生快速判断音符的长度,并做出对应反应。
第二节:学习简单的乐谱1.导入:询问学生是否喜欢音乐,能否演奏一些乐器,并与学生分享自己喜欢音乐的原因。
2.知识讲解:教授简单的乐谱,如《我爱你中国》等,让学生了解如何识谱和简单的弹唱技巧。
3.练习:学生自己选择一首简单的歌曲,尝试弹唱和演奏。
第三节:学习西方音乐1.导入:放一段西方音乐曲目,引导学生聆听和讨论西方音乐怎样表达情感。
西师大版音乐三年级上册《黄葛树下有我家》教案

西师大版音乐三年级上册《黄葛树下有我家》教案一. 教材分析《黄葛树下有我家》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的四川民歌,歌曲节奏欢快,旋律优美。
歌曲描绘了黄葛树下的美丽景色和孩子们在树下快乐生活的场景,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这首歌曲旨在让学生感受四川地方特色,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学会了识谱、唱歌和简单的音乐欣赏。
但部分学生对地方民歌可能较为陌生,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听、唱、动、玩等多种形式,感受音乐的魅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感受四川民歌的风格特点,培养音乐欣赏能力。
2.学会《黄葛树下有我家》这首歌曲,并能用欢快的情绪演唱。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和音高。
2.学会歌曲中的四川方言词汇。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让学生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引导学生跟唱。
3.互动法:分组进行歌曲演唱,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游戏法: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歌词、图片、视频等。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音乐游戏等。
3.乐器:吉他、钢琴等(可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黄葛树下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
同时,简要介绍四川民歌的特点,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5分钟)播放《黄葛树下有我家》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绪。
教师范唱歌曲,引导学生跟唱。
3.操练(10分钟)教授歌曲中的方言词汇,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
然后,分组进行歌曲演唱,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此过程中,教师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和演唱错误。
4.巩固(5分钟)开展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所学知识。
例如,教师播放歌曲片段,学生迅速找出对应的词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上册音乐全册(西师版)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小树快长高》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认真的学会演唱歌曲《小树快长高》,通过节奏的对比练习,认识八分休止符和四分休止符。
能力目标:能用充满童趣、天真的动作进行表演。
情感目标:能积极的、自愿的热爱环境、保护环境。
教学内容:学习歌曲《小树快长高》。
教具准备:风琴、录音。
教学过程:一、导入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到美丽的小花园,请大家帮助小精灵找一找美丽的春天吧!2、小朋友,你们都找到了什么?3、小朋友,你们的表演引来了小鸟,引来了美丽的春天,小树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瞧!它们正向你们示意、为你们歌唱呢!二、发声练习1、呼吸练习:吸气时腹部涨开,处于饱的状态,保持在横隔膜处,然后呼出体外,发出一个“思”音。
然后随着教师的手势进行练习腹肌弹力。
2、“lu”的发音练习:教师给出固定音高,让学生发出“lu”音来,要求音要准,音量不宜重,不能发重音来。
3、1=C - G 2/45 4 │3 - │3 2 │1 - ┃lu lu lu lu lu lu三、教师范唱教师边弹琴边唱《小树快长高》,学生体会歌曲。
四、歌曲体验1、用“沙、哩、啦、叽”等跟唱歌曲的旋律。
2、朗读歌词。
3、教师再唱一遍歌曲。
4、学生学唱歌曲。
5、同唱歌曲。
五、节奏练习:1、××××│× - │,认识八分休止符:02、×× 0 ×│× 0│,认识四分休止符:03、找歌曲《小树快长高》乐谱中的四分休止符和八分休止符。
4、再次感受音乐中的休止符的作用。
六、小结《大树妈妈》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孩子们回味妈妈的爱,体会到母爱的伟大,感受到歌曲优美、抒情、柔和的风格,培养学生尊敬长辈、爱妈妈的情感。
2、学会用轻柔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自己进行动作表演。
3、能准确唱好带有“0”的节奏。
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歌曲《大树妈妈》,并通过唱、演表现出对妈妈的无限深情。
教学难点:正确唱好后八分休止。
教学内容:一、组织教学1、教师面带笑容,师生问好歌。
2、在《小雨沙沙》的律动中进入课堂。
3、发声练习。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讲故事,创设意境课a、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大树妈妈》。
b、师: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故事中的大树妈妈是怎么的。
c、师:请听《大树妈妈》伴奏并做动作,出示课题:《大树妈妈》。
2、解决歌曲中的节奏难点通过拍打节奏使学生掌握较难的节奏类型。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上的节奏,我们现在玩一个打“节奏”的游戏,要求打的准确。
教师示范:a、X O X O喳喳b、X X X X喳喳喳喳c、X O X X |X . X|喳喳喳小鸟X O X X |X — |喳喳喳喳d、X X X X|X O X O|喳喳喳喳喳喳X X X X|X—|喳喳喳喳喳三、歌曲新授1、有感情的范唱歌曲“大树妈妈”。
2、学唱歌曲。
(1)播放多媒体课件。
a、听歌曲,想一想:大树妈妈是怎样哄小鸟睡觉的大树妈妈是怎么保护小鸟的b、跟教师朗读歌词,边读边拍手表演。
(2) 随着音乐的旋律哼唱。
a、师教学生旋律,师弹旋律学生用“wu”模唱。
b、师弹旋律,老师教学生唱歌曲。
c、完整跟老师的琴演唱。
(3)我们应该怎样唱这首歌呀?(4)学生跟琴用轻柔的声音,演唱采用不同的表演方法演唱。
四、拓展知识激发学生情感倾听歌曲《我的好妈妈》。
1、师:我们一起带着什么感情去演唱歌曲《我的好妈妈》。
2、师:我们通过学习歌曲,大家懂得了什么道理3、妈妈每天干活这么辛苦,你们想对妈妈说些什么,你们又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妈妈?引导学生一起对自己的妈妈说“妈妈我爱你”并让学生画一些贺卡送给妈妈。
五、课堂小结《黄葛树,山茶花》教学内容:学习二声部歌曲《黄葛树,山茶花》。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习二声部合唱,注意掌握合唱中的音准。
2、能力目标:通过音乐童话导师的创编表演,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大胆想象、自信表演的能力。
教具准备:风琴、录音教学过程:(一)发声练习1、呼吸练习:吸气时腹部涨开,处于饱的状态,保持在横隔膜处,然后呼出体外,发出一个“思”音。
然后随着教师的手势进行练习腹肌弹力。
2、“lu”的发音练习:教师给出固定音高,让学生发出“lu”音来,要求音要准,音量不宜重,不能发重音来。
1=C 4/43 34 5│5 4 3 2│1 1 2 3│3 . 2 2 -│3 3 4 5│5 4 3 2│1 1 2 3│2 . 1 1 - lu..........(二)音阶练习以1为低音按序唱音阶:1 2 3 4 5 6 7,7 6 5 4 3 2 1。
(三)二声部练习。
1、分组练习,注意第二组(第二声部)的二声部节奏:前两拍休息,后两拍念节奏。
2、配合练习(四)学习歌曲《黄葛树,山茶花》1、欣赏范唱《黄葛树,山茶花》2、学习歌词。
3、教师范唱歌曲。
4、跟师跟琴学习歌曲。
5、用“lu”演唱全曲。
6、用“lu”的方法和音量来演唱歌词。
,教师唱二声部。
要求:不出重音,不喊叫,要互相配合,协调统一。
(五)巩固练习1、改写第一句和第二句歌词,赞美自己的家乡,然后进行演唱。
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黄葛树,山茶花》。
(六)童话剧表演《黄葛树的故事》1、教师讲述。
2、抽生讲述。
3、抽学生两人表演。
4、学生分三组分别表演。
(自己设计一点情节,自己编导)5、师生评价,鼓励。
(七)小结:家乡的龙门阵很多,你知道自己家里还有些什么龙门阵?家乡的黄葛树也很多,它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的快乐和幸福,我们要珍惜它,爱护它,保护它。
《黄葛树下有我家》教学内容:学习歌曲《黄葛树下有我家》。
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学习黄葛树坚韧顽强、随遇而安、默默奉献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态度。
2、认知目标:通过欣赏、歌曲演唱,感受川渝地方音乐的风格,特征。
教具准备:风琴、录音、打击乐器、课件。
教学过程:(一)发声练习1、呼吸练习:吸气时腹部涨开,处于饱的状态,保持在横隔膜处,然后呼出体外,发出一个“思”音。
然后随着教师的手势进行练习腹肌弹力。
2、“lu”的发音练习:教师给出固定音高,让学生发出“lu”音来,要求音要准,音量不宜重,不能发重音来。
3、开口闭口练习1=C - G 2/41 3 3 5│5 i i 5│5 3 3 1│1 - ┃a i a i a i a(二)学习歌曲《黄葛树下有我家》1、看课件,欣赏图片,初赏音乐。
2、谈感想,说出对黄葛树的印象。
3、跟师学唱歌曲。
4、抽生检查:小组唱、男女唱、抽生唱、合唱。
(三)小结:边看课件边提示:你家有没有黄葛树黄葛树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坚韧顽强、随遇而安、默默奉献的精神)我们对自己的家乡有一种什么情感(热爱之情)。
《鹰》教学内容:学习歌曲《鹰》(合唱)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接触外国优秀少儿歌曲,掌握合唱的基本方法;2、认识力度记号:渐强、渐弱、中强、中弱,并了解力度记号在音乐中的作用。
教具准备:风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发声练习:(1)抬头张嘴,张嘴吸气:伸手贴胸,手摸下巴,抬头张嘴,张嘴吸气。
(2)哈欠张嘴,张嘴吸气:自然打哈欠,深吸一口气,使上腭有一丝凉气,保持悬挂,想象还有气不断地进入体内。
(3)惊吓张嘴,张嘴吸气:突受惊吓,张嘴吸气。
(4)开笑肌,笑着唱:ma me mi mo mu2、合唱练习准备:i. 5 5 -│0 0 0 0│i 5 5 -│5 - - -┃la la la la la la0 0 0 0│6 3 3 -│6 3 3 -│3 - - -┃la la la la la la二、学习新歌1、导入:三毛到日本留学了,他很爱唱歌,他来到一所小学,听见了一首非常优美的少儿歌,你听:2、学生初听歌曲《鹰》(合唱)。
3、教师介绍歌曲。
4、学习歌词,理解词义。
雄鹰飞起来了,是因为它有一身好的本领,从小在妈妈的培养教导下,学习掌握了一身硬功夫,才飞翔在蓝天上。
我们也要飞翔,飞翔在祖国的蓝天上,必须学习掌握好科学文化知识,将来飞翔在太空、飞翔在宇宙。
5、教师演唱歌曲(分高低声部演唱)。
认识高低两个声部。
6、学习歌曲《鹰》。
三毛感觉这首歌太美了,他也想学习,你们想学唱这首歌吗?教师领唱,学生跟着学习。
认识力度记号:渐强、渐弱、中强、中弱。
掌握力度记号在音乐中的作用。
7、巩固练习。
分组、抽生演唱。
三、合唱练习1、教师指挥合唱,让学生学会看教师的手势。
2、学生指挥,教师伴奏。
四、练习1、用线条表示《鹰》音乐的起伏变化,并唱一唱,还要求说出你的感受。
2、欣赏《鹰》,用不同的颜色和不同的线条来表示不同的情绪和不同的速度。
五、小结:我们今天到了日本,学习了日本歌曲《鹰》,我们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将来真像雄鹰一样飞翔在蓝天上,把祖国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
《亲爱相融》教学内容:学习集体舞《亲爱相融》。
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不同国家的优秀歌曲及相关文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通过学习歌曲和创编活动,指导学生用优美的声音进行演唱和创造性的表演。
教具准备:风琴、录音。
教学过程:(一)介绍卡莱尔(二)欣赏音乐《亲爱相融》听音乐,边听边跟着音乐动起来。
可以是划拍、可以是体态动作。
(三)学习集体舞蹈《亲爱相融》——匈牙利1、复习巩固四三拍的含义。
2、跟着录音熟悉音乐,边哼唱边划拍。
3、学习集体舞蹈动作。
(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舞蹈《亲爱相融》,希望同学们能够相亲相爱,亲爱相融,共同建立深厚的友谊。
《秋天来到了》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充分的感受秋天的收获与喜悦之情。
2、能够正确的理解歌曲的情感态度。
3、熟练地演唱表演音乐《秋天来到了》。
4、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懂得珍惜劳动成果,愿意与别人分享劳动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熟悉节奏型,可以熟练的打出节奏。
2、能够按节奏型熟练地朗诵歌词。
3、理解体会丰收的喜悦,懂得珍惜劳动成果,愿意与别人分享劳动的快乐。
教学用具:多媒体、PPT课件、电子琴。
教学目标:1、让学生充分感受秋天的收获与喜悦之情。
2、指导学生学唱、表演《秋天来到了》,可以完整的理解歌曲的的风格和情绪。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懂得珍惜劳动成果,愿意与别人分享劳动的快乐。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感受四季、感受秋天、感受丰收喜悦。
1、导入。
今天老师听到学多在欢呼下雪了,那是因为冬天来了。
今天呀,老师就带领大家穿越时光重新回到春天,开始温故浏览一年四季的美好画面。
2、欣赏四季图画。
师:在欣赏之前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个关于颜色的游戏,大家连连看他们分别属于哪个季节吧(金黄色、五颜六色、雪白色、浓绿色)生:秋季,春季,冬季,夏季(力求学生用颜色去充分的感受季节的变迁)师:同学们非常棒!接下来让我们迫不及待的看看四季的景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