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思维导图)素材 华东师大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0课 知识结构思维导图 (11张)

唐朝进入鼎盛
经济的繁荣
曲辕犁与筒车; 蜀锦冠全国、越窑邢窑、唐三彩闻名世界; 长安国际性大都会
盛 唐
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民族交往与交融 唐太宗被尊奉为“天可汗”
气
象
开放的社会风气 风气开发、兼容并蓄、尚武之风盛行一时
多彩的文学艺术 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
书法家:颜真卿、欧阳询 画家:阎立本、吴道子
忽必烈 行汉法 行仁政 不嗜杀
元朝建立 1271年 忽必烈
元朝灭南宋 1276年 文天祥、陆秀夫 抗元
元朝统一全国 1279年
玄奘西
游天竺
西
《大唐
西域记》
唐朝对 外友好
往来
东
日本遣唐使来华唐朝
文化传播到日本
鉴真东渡日本
文化 发达 国力 强盛
对外 政策 开明
交通 便利
开元盛世
承 上 启 下
贞 观 之 治
唐朝建 立618
李李
武
唐
世
则
玄
渊民
天
宗
907年朱温建立后梁 唐朝灭亡
北宋建立 960年 赵匡胤 结束中原和南方分裂割据
从 李渊
建立唐朝 618年 长安
贞
吸取隋亡教训、勤政任贤;完善三
观 之
唐太宗
“贞观之治”
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完善科举严格考查官吏政绩;减轻
治
人民负担。
到 开
武则天
发展科举、创立殿试、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基础。
元 唐玄 盛宗 世
“开元盛世”
重用贤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 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建立:581年 杨坚 长 安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ppt (共28张PPT)

形成局面 贞观之治
政启开元 治宏贞观
发展经济, 改革税制
重用贤能, 重用官吏考 核
开元盛世
他身边还有长孙无忌、李靖、尉迟敬德、高士廉等能人。
魏征
长孙无忌
2.贞观之治
(3)革新措施:
在政治上: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 权及决策程序;②制定法律,减轻刑罚;③增 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 成为最重要的科目;④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 绩。
在经济上:①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②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贞观政要》
意识到了人民力量的强大,吸取了隋亡的教训
2.贞观之治
房玄龄
(2)用人方面:
杜如晦
虚心纳谏、任用贤才: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
。魏征死后,唐太宗痛惜失去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镜子”。唐太
宗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当时朝中人才济济,房玄龄善于谋略,
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
(贞观初期,洛阳以东直至沿海)茫茫千里,人烟断
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贞观政要》
(经过唐太宗的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
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
—《资治通鉴》
唐太宗(627年-649年)统治的贞观年间,政
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 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大明宫》剧照
唐太宗的治国措施
教育上: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唐朝时中央设国子监、太学等学校以培养人 才
国子监是唐朝的中央官学,在当时
的教育体系中可算是“最高学府”。由于 国子监里的学馆均为官办,学生一经入学, 衣食住行等所有费用均由唐朝政府提供。
七年级历史下册目录思维导图知识点结构图都在一张纸上2018年最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目录思维导图知识点结构图都在一张纸上2018年最新人教版,1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2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3 盛唐气象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5安史之乱与唐朝衰 6北宋的政治7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8金与南宋的对峙9宋代经济的发展10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11元朝的统治12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13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14明朝的统治 15明朝的对外关系 16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17明朝的灭亡 18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 19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20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21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隋朝的灭亡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女皇帝武则天开元盛世经济的繁荣民族交往与交融开放的社会风气多彩的文学艺术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女真族的崛起金灭辽与北宋南宋的偏安农业的发手工业的兴盛商业贸易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蒙古灭西夏与金元朝的建立与统一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繁荣的都市生活宋词元曲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发达的中外交通明朝的建立朱元璋强化皇权科举考试的变化经济的发展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科技名著明长城和北京城小说和戏剧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清朝对全国的统治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巩固西北边疆清朝的疆域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闭关锁国政策《红楼梦》昆曲与京剧艺术隋文帝(杨坚)581年夺北周建隋朝长安为都,废除门第,用考试选人才。
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隋炀帝:1开通大运河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全国的统治。
影响: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是一条贯通南北的大动脉。
消极影响: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速隋朝的灭亡。
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人教版第一章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2课 从“贞观之治” 到 “开元盛世

(1)材料一中的话是谁说的?这表明他悟出了什么道理?在他 执政之后,出现了怎样的统治局面?
唐太宗。道理:表明唐太宗认识到人民的力量,注重减轻人 民的负担。统治局面:“贞观之治”。
(2)材料二反映了武则天统治时期对什么的重视?她又是如何做 的呢?
对人才选拔的重视。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 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 C )1.(2019娄底)某皇帝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古 训,在治国过程中轻徭薄赋,广纳贤才,虚心纳谏,开创 了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盛世局面,史称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返回
( D )2.“吾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 如其有才,虽仇不弃”反映了唐太宗 A.勤于政事 B.善于纳谏 C.节俭治国 D.唯才是用
(3)贞观时期推行一系列革新的措施,政治上,进一步完 善 三省六部制 ;制定法律,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严格考 察各级官吏的政绩;在经济上,注重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 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 展,历史上称之为“ 贞观之治 ”。
二、女皇帝武则天(政启开元, 治宏贞观) 1.治国措施:打击敌对官僚贵族;发展科举制,创立
失 喜功;统治残暴 ,激起多处农民起义 又广建宫室,赋
等
,给国家和人民带来 税日益加重,社
不小的损害
会矛盾有所加剧
谢谢观看
( )1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的图表,从中可分析出这一图 表与下列哪一事件无关
A.隋文帝的励精图治 B.“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C.武则天统治期间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 D.唐玄宗时,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A
( D )14.乾陵武则天陵墓前立有著名的“无字碑”,传说是武 则天想让后人来评定自己的功过是非。以下对她的评价不正 确的是 A.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C.大力发展科举制度 D.重用姚崇、宋璟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备课素材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贞观之治”是本课的重点。
这一重点的突破可依据这样一条线索:“开明思想——有利措施——社会状况”。
首先,通过君臣论治的一些史实和唐太宗的一些名言来分析唐太宗开明治国思想的形成是“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前提条件;其次,通过表格的方式罗列与总结唐太宗时期的一系列治国措施,体会其开明政策的实施;再次,通过一些史料表述贞观时期的社会状况,这些状况符合了一个治世局面的标准,因而被命名为“贞观之治”。
2.女皇帝武则天是本课的又一重点。
这一重点的突破可从《无字碑》图片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去探究女皇帝一生的经历与统治措施,并将她在位时期采取的措施与唐太宗在位时期采取的措施进行比较,从而总结出武则天在位时期的统治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从而正确评价武则天。
3.“开元盛世”是本课的又一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填充图片和动手绘制图示的方式,对“开元盛世”的原因、表现等进行了解和掌握。
把唐朝放在整个封建社会中去认识,从而引导学生分析盛世出现的原因及实质。
4.评价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是本课的难点。
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评价一个人物,往往会带有感情色彩,从“好”或“坏”出发,从而不能客观地分析,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使学生能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即把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与条件中,注意历史人物的阶级性和时代性,运用历史唯物主义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去评价,看其对历史发展尤其是对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要一分为二地评价,防止以偏概全。
1.知识网络学习法:比较隋文帝、隋炀帝、唐高祖和唐太宗等君主登上帝位的方式。
图示如下:2.总结归纳学习法:总结中国历史,明确朝代更替的规律。
如总结秦亡汉兴和隋亡唐兴的相似之处。
秦隋都是在完成统一后很快灭亡的朝代;秦隋后期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灭亡的原因都是统治者残暴,政治黑暗,滥用民力,人民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汉唐的兴起都是因为统治者吸取前朝的教训;汉唐两朝都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并且都成为影响当时世界的大国;汉唐两朝初期的统治者都勤于政事、发展生产,都整顿吏治、任用贤臣。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0课 知识结构思维导图 (11张PPT)

和兵变政移
利于政权稳固和社会安定
1115
金 与 南
女真 族 崛起
年 阿骨 打 建立 金
金灭 辽 1125 年
金灭北 宋 1127年
宋 的
1127年 赵构建立南宋 定 都 临安
对 南宋 峙的
偏安
岳飞抗金 郾城大捷 宋高宗秦桧 杀害岳飞
宋金和议 宋金对峙局
面形成
农业 的发
宋展
代 经 手工 济 业的 的 兴盛 发
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3)造船业:广州泉州明州水平很高,领先世界;北 宋东(京1)郊宋外代,最建大有的商业都市:开封和杭州
(2世)界都上市最繁早荣的船表坞现;:南店宋铺海增船加配;备了先进的指南 针。 早市夜市出现;草市出现;商品琳琅满目。
(3)海外贸易: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主 要港口设置市舶司;
南宋外贸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4)最早的纸币:交子 出现在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
成吉思汗 统一蒙古
1206年
蒙古灭西夏
元 1227年
朝 蒙古灭金 1234年
的
南宋与蒙古灭对峙 40多年
统 忽必烈 行汉法 行仁政
治 不嗜杀
元朝建立 1271年 忽
必烈
元朝灭南宋 1276年 文天祥、陆
秀夫 抗元
元朝统一全国
1279年
书法家:颜真卿、欧 阳询
玄奘 西游 天竺 西 《大 唐西 域记》
唐朝 对外 友好 往来
东 日本遣唐使来 华唐朝文化传 播到日本 鉴真东渡日本
文 化对 发 外交 达 政通 国 策便 力 开利 强明 盛
开元 盛世
承 上 启 下
贞 观 之 治
唐朝 建立 618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课件

唐太宗在位23年, 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 济得到恢复发展,百姓生 活有所改善。这一时期的 统治政策和治国成效史称 “贞观之治”。
(3)在唐太宗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 覆舟。”
——《贞观政要》
(1)主观原因: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 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你知道出现这些景象是因为 唐玄宗采取了哪些措施吗?
重用贤能 厉行改革
重用姚崇、宋璟等贤臣
政治
整顿吏治,裁撤冗员
经济 文教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盛唐景象
唐玄宗的统治
①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②任人唯贤,整顿吏治
开元年间,社会稳定,经济空前繁 荣,国力强盛,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史称“开元盛世”。
请大家利用5分钟时间:
自主阅读教材,理解教材内 容,初步归纳出本节课的知识点, 并标注在教材中。
目标导学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唐朝的建立:
唐高祖李渊
李渊(566—635年),唐朝的开国君主。 李渊世代显贵,被授予北周唐国公爵号,后被 隋文帝封为弘化留守兼领潼关以西的军事指挥 大权。隋朝末年,杨广昏庸无道,天下大乱, 于是李渊运筹帷幄,起兵太原,定鼎关中。公 元618年,李渊称帝,改国号唐,定都长安。 随后翦灭群雄,统一全国。在位期间,以隋朝 制度为蓝本,重新建立中央及地方行政制度, 颁布均田制、租庸调制,重建府兵制,为唐代 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后传位于次子李世民,自 称太上皇。贞观九年崩,死后庙号高祖。
统治措施 (1)政治: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2)文教: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 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七年级(初一)下册历史思维导图+重点知识梳理

⑤科技、文化成就显著;⑥中外交流加强。
辽 北宋
西夏
大蒙 蒙古 古国
西夏 蒙古 金
金 元
耶律阿保机 元昊 完颜阿骨打
赵匡胤 (宋太祖)
赵构 (宋高宗)
金 辽 金 北宋 南宋
元 大都 南宋
统一 全国
成吉思汗
意义
(铁木真)
忽必烈 (元世祖)
岳飞抗金
蒙古 (1271建元)
文天祥、陆秀夫抗元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重要依据。
⑤人民的辛勤劳动
经济重心南移过程
从黄河流域移至长江流域 江南地区不断在开发
北方
南方 北方 南方
北方 南方
魏晋南北朝 奠定南移基础
唐中期 开始南移
南宋 南移完成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六、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宋元大都市:北宋开封、南宋临安、元大都
宋
繁华的都市生活
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商 ①商业城市的发展: 开封、杭州;经商打破空间、时间限制
业
②纸币的出现: 北宋四川出现“交子”(世界最早), 大大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
海 1、著名大商港? 广州、泉州
外 贸
2、最远去到哪?
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易 3、管理机构? 市舶司
货郎图 与唐都长安相比,宋朝商业区在空间分布上有什么变化?
目的 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经济:募役法、方田均税法、
主要
农田水利法
措施
军事:保甲法
①政府财政收入有所增加; ②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③军队素质有所提高。
失败 标志
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
败因 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盛世”
626年,李世民即位, 次年改年号“贞观”
背景
勤于政事,虚心纳谏, 治国
知人善任
思想
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经 济上减轻人民劳役,鼓励生 治国
产,军事上击败东西突厥 措施
Hale Waihona Puke 贞观 之治政治清明,经济发展, 国力强盛
表现
举措 励精图治,重用贤能,锐意改革
开元 盛世
锐意 改革
政治上,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经济上,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文化上,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结果
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
思维导图
图示贞观之治
唐朝建立
唐太宗 即位
虚心纳谏 知人善任 减省刑罚 完善科举 减轻劳役 完善三省六部制 反击东、西突厥
贞观 之治
唐高祖 李渊
唐太宗 李世民
建立唐 朝(618
年)
贞观之治
武则天 贞观遗风
唐玄宗统 治前期
开元盛 世
贞观之 治
从“贞观之
治”到“开
开元 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