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区构造分析

合集下载

油区构造解析陆内裂陷盆地构造部分1

油区构造解析陆内裂陷盆地构造部分1

第二讲陆内裂陷盆地构造漆家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08年9月提要一.陆内裂陷盆地的形成与演化二.陆内裂陷盆地的结构特征三.变换带的类型与沉积作用方式裂陷盆地的构造特征一、陆内裂陷盆地的形成与演化裂陷作用:引张力作用于整个岩石圈并导致地壳和岩石圈发生大规模的开裂和断陷的地质作用过程,或造就岩石圈伸展构造的既“裂”又“陷”的构造过程,它与英文中taphrogenesis(我国地质文献上也翻译为地裂运动)和rifting的地质涵义相当。

裂陷盆地:裂谷(rift valley)或裂陷盆地(Rift basin)是裂陷作用最具特征的产物,正断层是裂陷盆地的基本构造要素,正断层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决定了裂陷盆地的构造特征及其演化过程。

盆地构造动力学Sengǒr关于“裂谷”分类方案平面分布的几何特征孤立的裂陷盆地(g1)、星状(放射状分叉的)裂陷盆地群(g2)、链状(线性串联的)裂陷盆地群(g3)、丛状(近平行并联的)裂陷盆地群(g4)和网状裂陷盆地群(g5)等5个类型。

板块构造运动与裂陷盆地的关系板内的裂陷(k1)、离散板块边缘的裂陷(k2)、保守(稳定)板块边缘的裂陷(k3)、聚敛板块边缘的裂陷(k4)和三联点裂陷(k5)5类动力学机制主动裂陷(d1)和被动裂陷(d2)两大类。

裂陷盆地主动裂陷盆地被动裂陷盆地板内裂陷(k1):孤立(g1)星状(g2)链状(g3)离散板块边缘的裂陷(k2)稳定板块边缘的裂陷(k3)聚敛板块边缘的裂陷(k4)三联点裂陷(k5)孤立的(g1)链状的(g3)早期有隆起过程(k21):星状(g2)链状(g3)网状(g5)早期没有隆起过程的(k22):星状(g2)链状(g3)斜向拉张的裂陷(k31):链状(g3)丛状(g4)拉分裂陷(k32):孤立(g1)丛状(g4)链状?(g3)走滑撕裂的楔形裂陷(k33):孤立(g1)与俯冲有关的(k41)与大陆碰撞有关的(k42)伸展弧裂陷(k411):孤立(g1)链状(g3)中性弧裂陷(k412):孤立(g1)丛状(g4)链状?(g3)挤压弧裂陷(k412):孤立(g1)丛状(g4)链状?(g3)碰撞裂陷盆地(k421):孤立(g1)链状?(g3)与陆内聚敛有关的裂陷(k422):丛状(g4)孤立?(g1)浮冰状裂陷盆地(k423):孤立(g1)丛状(g4)链状(偶见)(g3)据Sengǒr,1995)主动裂陷作用与被动裂陷作用 主动裂陷作用(active rifting)是岩石圈底下的软流圈热物质主动上涌,并引起整个岩石圈的水平引张。

油区构造分析课程教学自学基本要求

油区构造分析课程教学自学基本要求
【掌握】
1、掌握含油气盆地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掌握伸展盆地的基本类型,了解其基本特征
3、掌握压缩盆地的基本类型,了解其基本特征
4、掌握走滑盆地的基本类型,了解其基本特征
5、掌握克拉通的概念
【重点掌握】
重点掌握 按规模、形态、动力学系统进行的分类
重点掌握 威尔逊旋回的概念和各阶段的基本特征
重点掌握 伸展盆地、裂谷、原洋裂谷、坳拉谷、被动大陆边缘和边缘海的概念
重点掌握压缩盆地、弧前盆地、周缘前陆盆地(两种)和残留洋盆底的概念
重点掌握走滑拉分盆地的概念
上交作业
分析各类盆地的含油气性及含油气远景;
分析压缩盆地和走滑盆地的形成机制
第三章 油区构造样式
第一节 油区构造样式概念
第二节 伸展构造样式
第三节 压缩构造样式
第四节 走滑构造样式
第五节 反转构造
主要内容
一、教学基本要求
2、掌握油区构造分析的主要研究内容,地应力不作要求
第二章 含油气盆地
第一节 含油气盆地的概念
第二节 含油气盆地的类型
第三节 伸展盆地
第四节 压缩盆地
第五节 走滑盆地
第六节 克拉通内盆地
主要内容
一、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
1、了解伸展盆地的形成机制
2、了解压缩盆地的形成机制
3、了解走滑盆地的形成机制
4、了解掌握克拉通内盆地的基本类型
【了解】
1、了解基底构造样式
2、了解基底冲断层与压缩断块
3、了解掌握与冲断作用有关的褶皱
4、了解掌握横推断层
5、了解反转构造的力学机制
【掌握】
1、掌握构造样式的概念、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2、掌握伸展构造样式的概念

《油区构造解析》3-油区构造解析

《油区构造解析》3-油区构造解析
围压:围压的增大,岩层承受构造应力的能力增 强,岩层强度增大,但是岩层的韧性也增大。
温度:随着温度的增高,岩层承受构造应力的能 力减弱,即强度减小,同时岩层的韧性也增大。
应变速率:应变速率愈高,岩层强度愈大,岩层 的脆性也增大。
流体和溶液作用:流体或溶液可以使岩层发生软 化,使岩层强度降低,也可能使岩层韧性增强 (?)。
破裂实验
实验表明,岩石发生剪切破裂时破裂面 与最小主应力轴的夹角为:
θ=45°-(φ∕2) 岩石破裂与剪切应力有关,但也与正应力 有关
破裂准则
不同应力状态下岩石破 裂时破裂面在应力莫尔 圆上的点构成应力莫尔 τ 圆的包络线,称为破裂 包络线。
破裂包络线的方程可以 表示为:τn=C+μiσn
应变轴e1始终与最大压应力轴
纯剪切变形
σ1一致、最大主伸展应变轴e3
始终与最大张应力轴σ3一致。
原始状态
简单剪切变形:指岩石沿着单个
剪切应力方向发生剪切变形,总
体变形中的最大主收缩应变轴e1
与最大压应力轴σ1、最大主伸
展应变轴e3与最大张应力轴σ3
不一致,在变形过程中向同一方
向偏转。
简单剪切变形
τ
σ3
应力莫尔圆
与主应力平面垂直的任意截面上的应力方程是 一个圆的方程,称为“应力莫尔圆” (Mohr’s circle)。
τ
τ
τ max
(σ ,τ )
σ3
2α σ1
σ3
σ2
σ1
σ
σ
τ max
有关应力的一些基本性质和各种特殊 的应力状态
截面法线方向与主应力方向夹角为45°的 截面上的剪应力最大
角应变也称为剪应变 (shear strain)

油气田构造分析简答题

油气田构造分析简答题

油⽓⽥构造分析简答题1、⽐较转换断层与平移断层的异同平移断层转换断层1 错动沿整条断裂发⽣相互错动仅在两中脊间进⾏2 越错越远中脊间距离可以不变3 错动向某⽅向进⾏两中脊间与平移断层逆⽅向进⾏4 位于⼤陆板块内部,构成板内应变型式的⼀部分分隔不同的板块,构成板块边界5 终⽌于分⽀断层或弯向⼀盘的断弯突然终⽌于特殊的伸展或缩短构造上6 位移量变化,中段⼤,向终点⽅向递减⾄零位移沿断层全长相等7 位移量⼩于断层长度20% 位移量⽆限制8 标志层间的距离不断加⼤错断的标志层之间的距离稳定不变9 常由⼏条平⾏断层构成⼀组,每条位移⽅向均⼀致转换断层常单条出现,如有另⼀条平⾏产出,其位移⽅向可以⼀致也可以相反10 运动⽅向与标志层的错移⽅向⼀致运动⽅向与标志层的错移⽅向相反11 整个带上均有剪切活动只有⼀段有剪切滑动并有地震12 两侧均有断层岩或动⼒变质只有⼀侧有断层岩或动⼒变质2、根据断层伴⽣或派⽣的⼩构造(压性构造如褶皱和逆断层,张性构造如正断层或张节理)来判断断层两盘的相对错动⽅向,判断断层的性质。

⼤型断层:正断层:地层缺失,新地层压⽼地层逆断层:地层重复,⽼地层压新地层①擦痕:两盘相对运动时在断层⾯上划下的刻痕,反应两盘真实的运动轨迹。

钉头痕:由⼤⽽深的⼀端和⼩⽽浅的⼀端组成的擦痕,断层对盘由深的⼀端向浅的⼀端运动②牵引褶皱指⽰该盘运动⽅向与褶皱弧形弯曲突出相⼀致,反牵引褶皱则相反③阶步:正阶步由缓坡⾄陡坡为对盘运动⽅向,反阶步则相反④张裂隙与断层⾯所交锐⾓指⽰本盘运动⽅向劈理⾯与断层所交锐⾓指⽰对盘运动⽅向⑤断层带内透镜体长轴⽅向与断层⾯所交锐⾓(位于断层带内)指⽰对盘运动⽅向⑥断层带内褶皱与断层所交锐⾓(位于断层带内)指⽰对盘运动⽅向3、⼤陆边缘有主动⼤陆边缘和被动⼤陆边缘两种,被动⼤陆边缘有安第斯型和西太平洋型,各有什么特点?安第斯型⼤陆边缘特征:此种⼤陆边缘有海沟、俯冲带以及陆侧的钙碱性⽕⼭弧。

油区构造分析

油区构造分析

一,填空1、伸展正断层可分为 ;板式断层、铲式断层、坡坪式断层;2、冲断层系组合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叠瓦冲断层系、双层冲断层系、反向冲断层系3、根据主冲断层在冲断层系中的位置,可将叠瓦冲断层系分为;前缘冲断层系’后缘冲断层系4、前陆褶皱—冲断层带从后缘造山带到前缘盆地具明显分带性,可划分、叠瓦冲断带、异地推覆带、反向冲断带、弯滑褶皱带、前缘向斜带5、由于走滑断层倾向分量不同可以分为、正花构造、负花构造6、在裂谷盆地中,半地堑发育,一般有三套沉积层序,即:前裂陷期层序、同裂陷期层序、后裂陷期层序7、含油气盆地内部一级构造单元包括、隆起、凸起、坳陷8、石油勘探中所提到的重点解剖,主要指解剖二级构造带,具体内容包括 ;构造形态、发展历史、形成机制;9、潜山的基本类型包括、断块山、褶皱山、残山10、坳陷型盆地中的二级构造带,通常比断陷型简单一些,大体上呈下面的顺序排例:由边缘至中央至边缘:斜坡带→断鼻带→背斜带→断鼻带→、斜坡带。

11、含油气盆地是油气、生成、运移、聚集、保存的基本单位。

12、依据盆地基底卷入情况和局部构造的类型,通常将二级构造带归纳为;盖层构造带、基岩潜山构造带;13、断层的封闭机理主要有、涂抹作用、碎裂作用、成岩胶结作用14、裂缝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相似露头法、岩心研究法、测井识别法、分形法15、依据板块构造和地球动力学,可将含油气盆地分为;伸展盆地、压缩盆地、走滑盆地;D、克拉通盆地16、区域应力场从引张到同方向挤压体制的变化称为:;区域应力场从挤压到同方向引张体制的变化称为:负反转17、R.C.Selley将盆地分;地貌盆地、沉积盆地、构造盆地;;18、在冲断作用下发育的褶皱构造主要有、断弯褶皱、断展褶皱、断滑褶皱19、反转构造的力学机制包括;重力因素、重力滑动与块体旋转、深部岩浆活动、挤压和扭压作用20、大洋演化胚胎期典型代表东非裂谷,幼年期的典型代表为红海,成年期的典型代表为大西洋,衰退期的典型代表为太平洋,终了期的典型代表为地中海,遗痕期的代表为雅鲁藏布江。

油区构造解析—理论与实例分析1-构造解析的基本原则方法

油区构造解析—理论与实例分析1-构造解析的基本原则方法




构造族系与构造样式
影响构造变形样式的主要因素
1)
地层的力学性质(相对能干性、层序的厚度及垂向结 构变化、是否能发生层间滑动) 岩层变形与地层形成的年代关系
2) 3) 4)
主动的变形机制
变形与地表的关系(未影响到地表、地表变形并发生 剥蚀和充填、断层露出地表) 先存构造的影响 边界位移(指构造族系位移场内部的局部位移和构造 族系未考虑的边界位移)等。
在地质平衡剖面概念约束下用合理的构造解释模型去推 测未知的构造要素 在建立完整的地质构造三维解释模型的基础上,用反演 方法复原构造变形过程 位移矢量确定构造变形类型,建立变形场,在此基础上 分析动力学原因



构造解析的思路
原则——物质平衡

图形学和几何学平衡原则
– 3D形态的2D表述时图面结构的合理性 – 变形前后构造几何学的平衡
构造解析的主要内容是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解 析三方面。几何学解析是构造解析的基础,通过系 统分析地质构造中各种几何要素之间的关系来揭示 其构造运动学过程,进而揭示地质构造的形成机制 和演化过程。

构造解析思路

直接、间接地识别构造形态,精细描述构造的三维几何 学特征(在资料解释、归纳、综合基础上的构造制图)
构造相关性定量解释

“地质平衡”约束下的构造要素的相 关性分析与解释
– 逆冲断层相关褶皱轴面倾向分析 – 地堑构造的平衡分析 – 用断层相关褶皱推测拆离断层面形态
构造解析的思路
构造演化的定量分析与解释

剖面结构分析、厚度比较分析方法
– 不整合面分析—事件时间的厘定 – 同生构造:断层EI图解,Δd/d图解
2.

油区构造解析4挤压构造

油区构造解析4挤压构造

A A’
小型褶皱断裂带
小型褶皱断裂带
中型褶皱和逆冲断层
大型西太平洋褶皱断裂带
大型褶皱冲断带全球分布
4.冲断带褶皱的断裂组合样式——逆冲推覆构造带是挤压性构造
样式的基本类型,进一步可分为单冲型、背冲型、对冲型和楔冲型。
单 冲 型
单 冲 型
对冲
楔冲
单冲构造
单冲构造
单冲构造 晚期伸展构造
准噶尔盆地南缘阿尔巴萨依-AN8538 地震剖面图
逆冲构造剖面特征
北天山南缘——吐哈盆地北缘
逆冲构造剖面特征
逆冲构造剖面特征
盆地内部挤压冲断
盆地内部单向逆冲 逆冲构造剖面特征
盆地内部单向逆冲 逆冲构造剖面特征
盆地内部背冲、对冲 逆冲构造剖面特征
我国挤压盆地剖面结构模式
塔里木盆地库车 地区过南、北秋 里塔格背斜的地 震反射剖面
逆冲构造剖面特征
昆仑山山前
逆冲构造剖面特征
昆仑山北缘——祁连山南缘
逆冲构造剖面特征
盆地内部单向逆冲 逆冲构造剖面特征
盆地内部单向逆冲 逆冲构造剖面特征
















盆地内部单向逆冲
盆地内部背冲 逆冲构造剖面特征
盆地内部背冲 逆冲构造剖面特征
盆地内部对冲 逆冲构造剖面特征
第三节 挤压构造样式
一、挤压构造基本特征 二、挤压构造系统 三、近地表逆冲断层、挤压褶皱实例 四、盆地区挤压构造特征
一、挤压构造带基本特征
1.挤压构造组成要素是: 褶皱和逆冲断层。
2.露头区逆冲断层——断面产状和形态 小型逆冲断层

油区构造解析课件 9底辟构造:Diapirs+structure

油区构造解析课件  9底辟构造:Diapirs+structure

盐滑脱
The primary salt weld recognized in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the line emphasizes the tectonic disharmony associated with the bottom of the salt layer. The overburden and sub-salt strata show quite different deformations. Salt roller
撒哈拉穹窿——理查德构造
理查德构造——相当于非洲之眼的眼球
非洲之眼是晚白垩纪碱性岩浆热液上 侵,沿灰质白云岩陆架的环状同生断 裂上侵,引发地表穹隆侵蚀和热液卡 斯特作用,由此而形成一个直径40公 里的眼珠状构造。
岩浆上侵穹窿?
含岩盐盆地的盐丘是是最常见的一类底劈构造,与油气关系密切。 世界含盐盆地分布
压扭性盐构造
Fig. 13- Compressive strike-slip structures (faulted conical-folds) induced by reactivation of fracture zones are frequent in South Atlantic margins. Loeme salt (Kwanza and South Congo basins) forms often the core of anticline structures. Similarly, the Oligocene unconformity is uplifted and locally eroded before being fossilised by Tertiary deepwater deposit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1、伸展正断层可分为 ;板式断层、铲式断层、坡坪式断层;2、冲断层系组合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叠瓦冲断层系、双层冲断层系、反向冲断层系3、根据主冲断层在冲断层系中的位置,可将叠瓦冲断层系分为;前缘冲断层系’后缘冲断层系4、前陆褶皱—冲断层带从后缘造山带到前缘盆地具明显分带性,可划分、叠瓦冲断带、异地推覆带、反向冲断带、弯滑褶皱带、前缘向斜带5、由于走滑断层倾向分量不同可以分为、正花构造、负花构造6、在裂谷盆地中,半地堑发育,一般有三套沉积层序,即:前裂陷期层序、同裂陷期层序、后裂陷期层序7、含油气盆地内部一级构造单元包括、隆起、凸起、坳陷8、石油勘探中所提到的重点解剖,主要指解剖二级构造带,具体内容包括 ;构造形态、发展历史、形成机制;9、潜山的基本类型包括、断块山、褶皱山、残山10、坳陷型盆地中的二级构造带,通常比断陷型简单一些,大体上呈下面的顺序排例:由边缘至中央至边缘:斜坡带→断鼻带→背斜带→断鼻带→、斜坡带。

11、含油气盆地是油气、生成、运移、聚集、保存的基本单位。

12、依据盆地基底卷入情况和局部构造的类型,通常将二级构造带归纳为;盖层构造带、基岩潜山构造带;13、断层的封闭机理主要有、涂抹作用、碎裂作用、成岩胶结作用14、裂缝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相似露头法、岩心研究法、测井识别法、分形法15、依据板块构造和地球动力学,可将含油气盆地分为;伸展盆地、压缩盆地、走滑盆地;D、克拉通盆地16、区域应力场从引张到同方向挤压体制的变化称为:;区域应力场从挤压到同方向引张体制的变化称为:负反转17、R.C.Selley将盆地分;地貌盆地、沉积盆地、构造盆地;;18、在冲断作用下发育的褶皱构造主要有、断弯褶皱、断展褶皱、断滑褶皱19、反转构造的力学机制包括;重力因素、重力滑动与块体旋转、深部岩浆活动、挤压和扭压作用20、大洋演化胚胎期典型代表东非裂谷,幼年期的典型代表为红海,成年期的典型代表为大西洋,衰退期的典型代表为太平洋,终了期的典型代表为地中海,遗痕期的代表为雅鲁藏布江。

21、拉张盆地:裂谷,断陷-坳陷盆地,原洋裂谷,坳拉谷,被动大陆边缘,边缘海盆地22、挤压盆地:弧前盆地;残留洋盆地;前陆盆地;23、板块俯冲是指一个岩石圈板块的全部或一部分向下潜入相邻的另一个岩石圈板块之下,包括A型俯冲、B型俯冲和C型俯冲三种类型。

24、盆地内部构造单元划分按基底起伏分类一级:盆地;二级:坳陷、隆起;三级:凸起、凹陷;四级:洼陷、突起;五级:断裂带、背斜带。

25、古潜山构造根据核部山体的构造特征可进一步分为:断块山;褶皱山;残山。

根据控制古潜山形成的断层组合形态,可进一步细分为三类:单段式古潜山;断阶式古潜山;地垒式古潜山。

26、断层生长指数:为下降盘的岩层厚度(H1)与上升盘同一岩层厚度(H2)之比。

Q=H1/H2,Q越大,反应断层位移的速度也越大。

27、底辟构造的基本结构要素一般包括三个部分:底辟核、核上构造和核下构造。

28、底辟核物质组成的类型:盐底辟、泥底辟和岩浆底辟;29、底辟核的形态类型:枕状、柱状、蘑菇状30、断层封闭理论及封闭机理:岩石断面两侧岩层和断面物质的排驱压力是决定断层是否封闭的主要因素。

排驱压力的差值越大,则断层的封闭性将会越好。

31、封闭介质所能支撑的烃柱高度取决于:1)储层与封闭介质间的排驱压力差;2)油水密度差;3)水动力或静水压力条件。

32、断层封闭机理:1)泥岩涂抹作用;2)碎裂作用;3)成岩胶结作用33、裂缝的成因及类型划分岩石力学成因分类:(1)剪破裂裂缝;(2)扩张破裂裂缝;(3)拉张破裂裂缝34、裂缝的几何关系分类按裂缝与主构造(褶皱断层)的关系分类:1)横向缝;2)纵向缝;3)斜向缝。

35、按裂缝与岩层产状的关系分类:1)走向缝;2)倾向缝;3)斜向缝;4)顺层缝。

36、按裂缝与层面的夹角(裂缝倾角)分类:1)垂直缝( 75º ~90º);2)高角度斜交缝(75º ~45º);3)低角度斜交缝(45º ~15º);4)水平缝( 0º ~15º)。

37、背斜相关裂缝评价方法:构造曲率法。

38、反转构造类型:区域应力场从伸展转变为同方向挤压体制下所产生的构造,称为正反转构造;反之则是负反转构造。

39、在冲断作用下发育的褶皱构造主要有三种:断弯褶皱、断展褶皱、滑脱褶皱,是重要的油气圈闭构造。

40、构造样式的分类依据形成盆地动力学划分出:伸展构造样式、压缩构造样式和走滑构造样式41、压缩构造构成要素:逆断层、褶皱及冲断-褶皱带二、名词解释1、含油气盆地:具备成烃要素、有过成烃过程并已发现有商业价值油气聚集的沉积盆地。

2、裂谷:它是指具有陡而长的两壁平行的沉降谷。

3、压缩盆地:是指由挤压作用形成的盆地,或者受逆冲断层控制的断陷盆地。

4、油区构造样式:是指含油气地区具有相同或相近成因和形态特征的地质构造组合。

5、双重构造:由顶板冲断层、底板冲断层、连接冲断层和夹于其间的冲断夹块组合而成6、正花构造:是在压扭性应力场情况下形成的,其主要特征是扭动带内断片向上散开,向深处收敛变窄变陡,主断层及分支断层多具逆滑距,撒开的断层间具地垒断片,地层表现为背形。

7、反转构造:由区域构造应力场改变而使先期构造力学性质(如正断层与逆断层)或构造类型(如隆起和拗陷)向相反方向转化的现象;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叠加构造。

8、底辟构造:又称为挤入构造,是指地下较深处的密度相对较小的高塑性岩层或岩体在重力作用下向上或刺穿上覆岩层而形成的一种构造。

9、断层封闭性:系指断层封闭流体性能的大小。

10、断弯褶皱:是断层弯曲褶皱的简称,是冲断岩席在断坡上滑动而产生的褶皱。

11、沉积盆地:是指沉积岩或沉积物分布的地区。

12、裂陷盆地:是由岩石圈受拉张而伸展、减薄形成的裂陷或裂陷-坳陷盆地。

13、二级构造带:由位置相邻的、有一定成因联系的正向局部构造所组成,属于盆地内部二级正向构造单元。

14、断滑褶皱:是发育在顺层滑脱面上或冲断面上的褶皱。

15、前裂式冲断作用:其顺序是腹陆向前陆扩展,较新的冲断层发育于较早冲断层的下盘,且其倒向与较老冲断层相同。

16、生长背斜:是在盆地普遍沉陷的背景上,局部地区发生褶皱的背斜构造,它一面沉积,一面褶皱隆起。

17、坳拉谷:是三叉裂谷系中面向大洋被遗弃的一臂裂谷。

18、边缘海盆地:位于大陆与岛弧之间或岛弧与岛弧之间的盆地。

19.构造样式:同一期构造变形或同一应力作用下所产生的构造总和。

20、反转构造:由区域构造应力场改变而使先期构造力学性质(如正断层与逆断层)或构造类型(如隆起和拗陷)向相反方向转化的现象;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叠加构造。

21、超覆:地壳下降,沉积盆地的水体逐渐扩大,沉积范围也逐渐扩大。

在盆地的内部,沉积物按正常的层序沉积。

而在盆地的边缘地带,越来越新的沉积地层依次向陆地方向扩展,逐渐超越下面的较老地层,直接覆盖于周缘的剥蚀面上,形成不整合接触,称为超覆。

22、退覆:特点在于其上超点逐步向深水方向的前下方转移,它代表了海水不断下降、盆地逐渐萎缩的过程。

23、长垣:实际上是背斜带的一种,属于同沉积构造,一群三级构造被一个统一的构造线所圈闭则形成长垣。

24、生长构造:指在沉积过程中发育的构造,也称同沉积构造,即在沉积过程中边沉积边发育的构造。

25、生长断层:一边发生断裂运动,一边发生沉积作用的断层,称为生长断层。

26、龟背构造:两个或多个盐底辟核大致同步生长时,盐底辟核之间的盐上层可以发展成为一种下凹上凸的龟背构造。

27、底辟构造:是一种特殊的褶皱,是地壳深部塑性岩层在构造力或浮力的作用下向上流动,以至刺穿或部分刺穿上覆岩层,使上覆岩层拱起形成的构造。

28、叠瓦冲断构造样式:指冲断作用依次发育,形成叠瓦状断层组合。

29、双重逆冲构造:是逆冲推覆构造中具有普遍性的重要结构型式,由顶板逆冲断层与底板逆冲断层及夹于其中的一套叠瓦式逆冲断层和断层夹块组合而成。

30、走滑构造样式;指岩石圈或地壳在剪应力作用下产生的各种构造变形样式。

三、简答题1:伸展半地堑的演化及其特征伸展半地堑按其结构可分为旋转半地堑、滚动半地堑和复式半地堑三种。

在演化过程中,三演化序列,即旋转半地堑-->滚动半地堑-->复式半地堑序列。

旋转半地堑受板式正断层控制,内部沉积体呈楔形,沿断层倾向超覆尖灭,是伸展构造的初期样式,多个旋转半地堑可组合成多米诺式半地堑系。

滚动半地堑受铲式正断层控制,地堑基底呈弧形弯曲,是伸展构造中期的样式。

复式半地堑受坡坪式正断层控制,发育两个或多个洼陷,洼陷之间常隔以断坪隆起或中央构造带,是伸展构造晚期的样式。

2、拉分盆地形成的动力学背景:(1)释压弯曲断层旁拉分作用;(2)雁列断层间拉分作用;(3)走滑断层终端拉分作用;(4)分支断层间拉分作用;(5)在挤压背景下,顺走滑断层发生块体逸脱,产生的拉分作用;(6)网(辫)状断层系内拉分作用;(7)扭动带或剪切走廊带内块体旋转,产生的拉分作用。

3、逆牵引构造形成的必要条件。

:(1)断层条件:区域性的引张应力场决定了断层的性质,即形成逆牵引构造的断层都是属于同生正断层。

(2)岩性条件:在一条较长的断裂带内,如果这条断裂带穿过各种类型的岩系剖面,只有遇到以泥岩占优势的剖面时,才发育着逆牵引构造。

(3)产状条件:在岩层接近水平时,断块在重力作用下向下塌落,最易形成逆牵引构造。

4、古潜山成因划分为几个阶段?根据构造运动的发展过程,可将古潜山的成因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古潜山主要受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影响。

第二阶段,埋藏之后又被构造运动所改造。

不整合是古潜山形成的基础,大断裂是控制古潜山构造带分布的主要因素。

第三阶段,一般表现为古潜山被埋藏的深度加大。

5、逆牵引构造与油气的关系1)有利的部位;2)有“三一致”的富集关系;3)良好的储集层;4)保存条件好。

6、生长背斜的基本特征有哪些1)上缓下陡;2)上下构造形态不吻合;3)岩层厚度由轴部向两翼变厚;4)顶部岩性粗,翼部细7、生长背斜与油气关系:1)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储集层;2)古隆起带上有长期发育的圈闭构造,并且又具备储油物性的有利相带,是油气高产富集的场所;3)古隆起鞍部易形成岩性油气藏;4)有利于形成构造、岩性及地层等多种类型的油藏。

8、伸展盆地构造的基本样式,伸展型断陷盆地的剖面的构造样式分为四种类型:1)由非旋转平面式正断层控制的“地堑与地垒”;2)由旋转平面式正断层控制的“多米诺式半地堑系”;3)由铲式正断层控制的“半地堑”或“滚动式半地堑”;4)由坡坪式正断层控制的“复试半地堑”;9、伸展构造与油气关系1)裂陷作用多幕式发展,控制沉积的旋回性2)裂陷作用控制沉积体系的分布3)半地堑断陷次级构造样式有序分布总之,裂陷伸展盆地具有良好的生、储油条件,并有众多的圈闭类型,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