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专题+基础知识之正确使用词语--讲义.

合集下载

正确使用词语(语文基础课件PPT)

正确使用词语(语文基础课件PPT)
Fra bibliotek 03 不看对象
不看对象
• 有些熟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会出 现错误。
• 例:老张对王勇贵的现身说法很满意,认为他的话的 确是抛砖引玉,有先见之明。
• 解析“抛砖引玉”比喻自己先发表的意见或作品很粗 浅,目的是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作品,该词是一种 自谦的说法,只能用于自己,不能用于别人。
04 不分范围
不分范围
• 词语的意义往往有明确的使用范围,应注意范围的大 小,掌握其中的分寸。
• 例:新中国成立前,咱县里一帮官僚狼狈为奸,贪赃 枉法,把地方财政弄得一团糟。
• 解析“狼狈为奸”一般用于两个或一群坏人,不能用 于一大批坏人,范围较小。该句可用“朋比为奸”, 它可用于两个坏人,也可用于一大批坏人。
• 每个熟语由于本身的词义和词性不同,在句中的语法 功能也不同。如果对熟语的语法功能把握不准,就容 易造成功能混乱的错误。
• 例:折扇和信封上面,龙飞凤舞着文艺界几十名委员 风采各异的签名。
• 解析句中的错误是把“龙飞凤舞”这一形容词性的成 语误作动词使用了。
07 谦敬错位
谦敬错位
• 有些熟语是谦词,只能对己;有些熟语是敬词,只能 对人,如果辨别不准,便会犯谦敬错位的错误。
01 望文生义
望文生义
• 熟语的意义是约定俗成的,大多有一定的典故。如果 对熟语意义不仔细辨析,粗枝大叶,一瞥而过,就极 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 例: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 ,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 解析“差强人意”是“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不是 “强人所难”的意思。
02 不明轻重
不明轻重
• 词义有轻重之分,应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选用轻重适 度的熟语,以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正确使用词语-初中语文知识讲解

正确使用词语-初中语文知识讲解

正确使用词语
1.正确使用词语
【考点讲解】
一、知识点讲解
考查特点主要有:
①题型以近义词的辨析为主;
②所选词语多是生活中常见但又易忽视的词语;
③考查重点为同音词、近义词的意义、用法及色彩方面的辨析。

【考点要求】
正确使用实词,其考点要求为:了解词义的变化发展和多义词的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能根据语言环境恰当地使用同义词、近义词和反义词,能根据语言环境准确理解词语的特定意义和临时意义。

正确使用虚词,通常以常见常用的虚词的运用为主,包括关联词、介词、副词和助词等,主要考查对句子的内部结构以及句子之间关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熟语虽然包括成语、习惯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但中考通常偏重于考查成语。

1 / 1。

中考语文知识点:正确使用词语

中考语文知识点:正确使用词语

中考语文知识点:正确使用词语正确使用词语:词语是词和语的合称,包括单词、词组及整个词汇。

正确使用词语就要求掌握初中涉及的汉语词汇含义和正确使用的条件。

主要涉及到近义词的区分,易混易错词语的正确选择,以及实词、虚词等各种词性的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选择。

词语分类:一、从构成方式来看,可以分成:1、单纯词:由一个语素组成词,自由的单音节语素和所有的双音节、多音节语素都可以组成单纯词。

如:山、水、天、地、人、有、土、红、凑;仿佛、苍茫、水果、蜈蚣、琉璃、参差、蹉跎;敌敌畏、阿司匹林、萨克斯、麦克风等;2、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组成的词。

二、从词性来看,可以分成:(一)实词,有实际意义的词,包括: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有人物名词:如学生、群众、老头、妇女、同志、叔叔、维吾尔族、酒鬼等;有事物名词:如笔、杉木、蜗牛、猎豹、奥托、棒球、战斗机、冥王星、思想、中学、物理、过程等;有时间名词:如上午、过去、将来、午夜、三更、甲戊、世纪等;有方位名词:如东南、上面、前方、内部、中间等。

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及发展变化的词。

有行为动词:如跑、唱、喝、敲、吆喝、盯、踢、闻、听、摸;有发展动词:如生长、枯萎、发芽、结果、产卵;有心理动词:如喜欢、恨、气愤、觉得、思考、厌恶;有存现动词:如消失、显现、有、丢失、幻灭;有使令动词:如使、让、令、禁止、勒令;有能愿动词:如会、愿意、可以、能够、宁可;有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有判断动词:如是、为、乃。

3、形容词:表示事物性质、状貌特征的词。

有表形状的:如大、高、胖、瘪、细、壮;有表性质的:如甜、好、香、漂亮、圆滑、机智、单调;有表示状态的:如快、浓、满、多、迅速、悄悄。

4、数词:表示事物数目的词。

有确数词:如1、2、3、一、二、三、壹、贰、叁、二分之一、3.4.5;有概数:如几、一些、左右、以下、余;有序数:如第一、第二、老大、老三、初九、初十。

5、量词:表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

高考语文复习《正确使用实词》讲义课件PPT

高考语文复习《正确使用实词》讲义课件PPT
“冷僻”和“生僻”都指“不常见的”,前者 偏重于“名称、典故、书籍”等,后者更重于词 语、文字。结合语境,“八股文”作为一种文化 现象的存在,绝不能仅仅理解为简单的字词了。
总结:
5、 注意词语的词性和 语法功能
巩固练习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
组是( B )
⑴在总统选举投票现场门外,
着各大新
闻媒体的上百名记者。这些记者都在等待接受
“缉查犬”的检查,以探明是否携带武器。
(2)这里出产的 绿茶久负盛名,要仔细 才
能领略到它的 妙处。
⑶曹操四言诗的雄浑,陶渊明田园诗的恬淡,
如何正确使用实词
一、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横线上。 1、商业广告不同于公益广告,其主要目
的就是为了 B 。(A、盈利 B、营利)
2、前线的_A_早已沉寂,但_ B_的阴影
仍然笼罩在人们的心头。 (A、战事 B、 战争)
“盈利”同“赢利”,指赢得利润,重 在结果;“营利”指谋求利润,重在过 程。两词义的侧重点不同。根据语境③ 句选“营利”。
正确使用词语
考点解析:
词语是能够自由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正确 地使用词语,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
词语包括一般实词、虚词和成语。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1)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 语境中的意义,(2)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其中不 仅有词语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还有是否使用得 好的问题。 历年高考试题表明,在“正确使用词语(包括 成语)”的考点中,近义词的运用、成语的运用 是必考点,虚词的运用是常考点。
④句应填“以至”,因为“以至”表程度的加深, “以致”表示由(不好)的原因形成不好的结果;
总结: 4、 注意词语习惯搭配
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横线上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实词和虚词的概念及分类。

2. 掌握实词和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搭配。

3. 能够正确辨别和运用实词和虚词,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二、教学内容1. 实词的分类及用法: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数词、量词等。

2. 虚词的分类及用法:介词、连词、助词、叹词、问词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实词和虚词的分类、用法及搭配。

2. 教学难点:虚词的辨析和正确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实词和虚词的概念、分类及用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例句,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实词和虚词。

3. 练习法: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实词和虚词的概念及分类。

2. 新课内容:讲解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及搭配,分析典型例句。

3. 课堂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辨别和运用实词和虚词。

4.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实词和虚词的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评估他们对实词和虚词的理解程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评估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作业提交评估他们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制作包含实词和虚词分类、用法及搭配的PPT,辅助教学。

2. 练习题库:准备一系列实词和虚词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3.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书籍、网络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本专题共计10课时,每周1课时。

2. 教学安排:按照实词和虚词的分类及用法进行授课,每节课重点讲解一种词性,并结合练习巩固。

九、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实词和虚词的笔记。

2. 完成练习题,加深对实词和虚词用法的理解。

3. 自主查找相关资料,拓展对实词和虚词的认识。

高考语文复习:正确使用词语+课件111张

高考语文复习:正确使用词语+课件111张

扣压:扣留下来不给办理,信件、材料
交换:资料、意见、位置
交流:文化、思想、人才
A.肤浅 ---用于认识、理解等
B.浮浅 ---用于作风、学识等
我对戏曲的了解很 。 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戒骄戒 躁,求真务实,努力克服脱离 群众的 官僚主义作风。
A.防止 --制止坏事发生
B.防治 --疾病等,已发生
新加坡总理吴作栋呼吁民众理
如:从“落、圆、明、上”四个字中选 一个填入“月( )星满天”的空缺处。
7、留意语境解释和限制
在句、段中往往有对词义起一定 的解释和限制作用的内容,从这些解 释和限制的内容就可以推知词义,由 词义可以找到恰当的词语。
有人说,运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可以产生不同的 效果。[ ]使文句整齐,[ ]使文意流动;[ ]使文 章增加一泻千里的气势,[ ]使文章产生一唱三叹 的节奏;[ ],文章自有活泼之趣,[ ],文章会 有古雅之风。
解政府
“非典”蔓延的措施。

“非典”,昨天上
午,市文化局通过各区县文化主管
部门,向歌舞娱乐及网吧场所发出
紧急通知。
1.经过世代的筛选, 至今的骨肉果菜,水
陆珍奇,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易于消化吸收。


2.眉山苏氏一门才俊当然不错,而”苏小妹三
难新郎”纯属虚构,然而这个浪漫故事却至
今 。( )
A、流传 B、留传
鼓舞—鼓动—煽动 成果—结果—后果 谋取 —牟取 语体色彩:小气—吝啬 吃饭—用餐
生日—诞辰 爸爸—父亲 死亡—弥留
(1)他这种勇于承认的精神值得大
家 。(

A、效尤 B、效仿
(2)a、我14岁就离开了 ,参
加了革命。(

高考语文复习: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课件

一致,语境褒则褒,语境贬则贬,中性语境则使用中性词,否则容易造
成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的错误。有些成语的感情色彩褒贬分明,在运用
时要注意。
两“明确”避免褒贬误用
3、用错对象成语有的指自然界,有的指人类社会;有的指个体,有 的指群体。其适用对象具有特定的“方向性”或“针对性”:有的专用 于男女或夫妻之间,有的只适用于某一领域。如果对成语所适用的对象 或范围缺乏了解,便会出现张冠李戴、用错对象的问题。用错对象是成 语题常见的考查角度之一,在解题时,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两“分清”避免用错对象
(二)辨析虚词的角度虚词的考查主要涉及连词、介词和副词在动态语境中使用情况 的辨析,偶尔也涉及助词的使用。
辨析角度
举例
看词性异同
词性不同,虚词的语法功能就不同。只有把握 好词性,才能做到准确使用虚词
①刚才——刚刚(名词) —偶尔(形容词)
(副词)②偶然— (副词)
关联词语在使用中有着固定的搭配关系,一般
4、谦敬错位谦辞是人们在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必不可少的 谦虚的言辞,只能对己。敬辞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只能用于 师长、上级等。成语也有谦辞、敬辞之分,如果分辨不清,就可 能导致谦敬错位。谦敬错位是成语题常见考查角度之一,答题时 应注意。
5、语意重复句子上下文中已有与成语意思相同的表述,导 致成语语意与上下文重复。在辨析成语时,一定要准确把握成 语的含义,同时注意视察前后文字,判断是否出现语意重复的 错误。语意重复是成语题常见考查角度之一,答题时,应从以 下方面入手。
例词 分析 词汇 较大 词语 较小 供养 多指供养,多用于晚辈对长辈
示例 英语词汇 “高考”是个词语 供养老人
抚养 指爱惜并教养,多用于长辈对晚辈 抚养孩子

专题08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核心素养精讲讲义)(解析版)

专题08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核心素养精讲讲义)(解析版)

专题08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核心素养精讲讲义)(解析版)【考纲解读】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E级(表达应用)。

本考点涉及:成语、熟语、实词、虚词、惯用语等,以成语为主。

(1)综合近五年新课标考情,呈现两大特点:一是以成语考查为主。

二是对于成语着重于词义轻重、范围大小、适用对象、褒贬色彩等方面的考查。

(2)一改以往高考词(成)语命题独立辨析的形式,将词(成)语放在阅读文段中,强化整体阅读,不只考近义成语的辨析,还考查了一般词语的辨析。

对考生在具体语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语文核心素养】语言文字运用的考查体现了学科素养中的“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言语经验,发展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语言建构与运用”有三个明显特征:一是积累性,强调对日常语言现象的积累和梳理;二是情境性,凸显语言在具体环境中的实际运用能力、生活到语文学习的迁移能力;三是交际性,语文与生活的“同圈关系”,使得语言的交际性特点明显。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这一考点对该素养的呈现:(1)积累汉字、汉语现象,体会其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

(2)在语境中解读词汇,理解语义,注重语言的差别性。

【考情分析】本考点为新课标全国卷必考内容,主要考查近义词语及近义成语的辨析。

【知识体系】一、实词辨析(一)从意义方面辨析1.看词义轻重有些近义词的意义虽然是相近的,但是在表现事物的某些特征或程度上有轻重之分:有的适用于重要的、较大的事物,有的适用于一般的事物;有的表示的程度深、性质重,有的表示的程度浅、性质轻。

例1、欧盟委员会负责环境事务的委员亚内兹·波托奇尼克近日在接受专访时表示,欧洲许多政策正朝着循环经济的方向努力。

在全球环境与气候合作中,中国是值得欧盟________(信任信赖)的实力伙伴,中欧应携手致力于全球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知识之正确使用词语主讲教师:涂洁北京八十中语文高级教师主要考点梳理一、考查范围1、实词2、虚词3、熟语二、考查目的检测常用实词(包括熟语)和常用虚词的使用能力三、考查重点易混词语语境意义的辨析和运用(一)正确使用实词一、定范围词义范围的大小不同,通过留同析异,确定词义适用的范围,来推断出正确的选项。

二、明色彩词语的色彩主要指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感情色彩分褒、贬、中三种。

语体色体分书面语和口头语。

三、辨轻重词义所表现的程度有轻重之分,比如“束缚”与“禁锢”,都有受到约束限制之义,但前者在词义程度上就要轻一些。

四、试搭配词往往在搭配对象上有差异,比如“充足”与“充沛”,“充足”的搭配对象大多为实在的东西,如“弹药充足”等,而“充沛”的搭配对象多为较抽象的东西,如“体力充沛”“感情充沛”等。

五、析词性根据词性可以判断某词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确定词的语法功能,有利于辨析近义词。

例如“代表”与“代替”,“代表”既有名词性又有动词性,由于有名词性,它可以充当主语,又可以充当宾语;由于有动词性,又可以充当谓语。

“代替”是动词,不可以做主语和宾语。

易错小题考考你选词填空(1)囊括、包括A、本词典共收词6万多条,_______了现代汉语绝大多数语词。

B、在2003年春季运动会上,这个队_______了田赛的全部冠军。

(2)勾通、沟通A、国际互联网传递着世界的最新消息,它_______了各国文化,使愈来愈多的人相互了解。

B、原中共河北省委书记程维高的秘书李真,滥用手中的权力,上下_______,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大肆侵吞国家财产,收受巨额贿赂。

(3)信任、信赖A、他永远是一个能够以诚相待的值得_______的同志。

B、共产党是给他们指出前进道路的最可________的灯塔。

(4)留传、流传A、经过世代的筛选,_______至今的谷肉果菜,水陆珍奇,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易于消化吸收。

B、眉山苏氏一门才俊当然不错,而“苏小妹三难新郎”纯属虚构,然而这个浪漫故事却至今_______,多少说明古今人们对苏氏一门的偏爱。

(5)勉励、勉力A、北京和东北的两位历史学教授都在回信中_______他执著追求,并向他介绍了一些考研必读书目和学习方法。

B、乡邻的冷言冷语,生活的艰难困苦,都没有动摇他考研的决心,他在逆境中_______苦学,终于在40岁考上了重庆师院历史系研究生。

(二)正确使用虚词虚词,是指现代汉语中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但起着帮助造句的作用的词。

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六种。

近年来高考中主要考查连词、介词、副词、助词。

一、虚词的作用虚词的表达功能是不可忽视的。

(1)语法作用1、修饰(如副词)2、连接(如介词、连词)3、附着(如助词)(2)修辞作用虚词用得好,语句可表达得准确严密、委婉、曲折,起到很好的帮助表达的作用,并且能够提高表达效果。

二、虚词使用中的常见错误1. 副词使用中的常见错误(1)自相矛盾如:这件古董价值至少在三万元以上。

(2)词性不明如:他常常写小说,偶然也写诗。

(3)重复赘余如:请观众出场时不要互相拥挤。

(4)用法不明如:他们打算逐渐推进教育综合改革。

2. 介词使用中的常见错误(1)介词滥用如:有的人在看问题的方法上是错误的。

(2)介词脱漏如:《大明宫词》在塑造一代女皇武则天的形象(方面)有重大突破。

(3)介词误用如:今年要以(把)再就业问题作为重要任务。

(4)介词位置不当如:经过他三年的苦心研究,终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3. 连词使用中的常见错误(1)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如:即使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风格,但同时代的作品总还会有某些共同特点。

(2)误用关联词语如:学校决定,先评出班级的先进个人,从而评选出学校的先进个人。

(3)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如:至于我报考师范院校是既定的,哪所学校放在第一志愿,还没做最后决定。

(三)正确使用熟语熟语,是指语言中定型的词组或句子。

熟语包括:①成语;②谚语;③格言;④惯用语;⑤歇后语。

熟语一般有其比较固定的结构,使用时不能随意改变其组织。

一、考查范围(成语)包括:1、词义的深浅轻重;2、词义的范围大小;3、词义的具体性和概括性;4、词语的适应对象(包括尊卑关系);5、词语的感情色彩;6、词语的搭配对象;7、词语的词性和语法功能;8、词语的语体风格;9、语境不当造成语病等。

二、熟语1. 谚语谚语是广为流传的通俗简练而寓意深广的固定语句。

谚语喻事明理,多为定型的直言常语。

如:春雨贵如油瑞雪兆丰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天下乌鸦一般黑2. 格言格言是沿用已久的富有劝诫、启发、教育意义的短句。

格言多带文言成分,少有辞格,一望而知其意。

如:有志者,事竟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 惯用语惯用语是口语中常使用的一种定型化的具有抽象意义的短语,它同成语一样,作为一个语言单位来使用。

如:敲边鼓钻空子打游击闭门羹定心丸现成饭栽跟头三下五除二八九不离十一退六二五不管三七二十一4. 歇后语歇后语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生动形象且诙谐有趣的口头语言。

歇后语分前后两部分,前后为引注关系。

类似一个谜语,前一部分是谜面,后一部分是谜底。

歇后语可以分为两类:①比喻性歇后语;②谐音性歇后语。

①比喻性歇后语喻义歇后语,其前一部分是比喻或历史传说,后一部分是意义解释。

两部分之间或形象类推,或逻辑推论,联系密切。

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水中捞月——一场空周瑜打黄盖——愿打愿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②谐音性歇后语谐音性歇后语前一部分是个隐语,后一部分用同音成分换用的方式,造成一语双关。

如:打破沙锅——璺(问)到底小葱拌豆腐——一青(清)二白和尚打伞——无发(法)无天上鞋不用锥子——针(真)好三、成语使用中的主要错误类型1. 望文生义成语的特点之一是意义的整体性,不能从字面上理解其意义。

2. 张冠李戴每个成语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对象,若使用不当,张冠李戴,就要闹出笑话。

3. 不辨色彩有两种情况应注意,一是特定语境中的褒义词贬用,或贬义词褒用;二是词语本身兼有褒、贬两种色彩。

后者如“标新立异”“登峰造极”“左右逢源”“如虎添翼”等。

4. 自相矛盾有些成语在运用中,它自身的意义与句子其他部分表达的语意不是一回事,前后矛盾。

5. 不分轻重句中的成语与上下文描述的情景相比,夸大其辞,轻重失调,大词小用,言过其实。

6. 不合逻辑有些成语从意义上看似乎符合句意,但从逻辑推理角度推敲则存在问题。

7. 不当修饰成语的修饰不当主要表现在修饰语中心词之间搭配。

8. 对象不合9. 称谓或谦恭误用一些成语沿用下来,已烙下古代文化的印记,有的用于谦称,有的用于敬称。

前者如“雕虫小技”“千虑一得”“贻笑大方”“敝帚自珍”,后者如“鼎力相助”“如坐春风”等。

课后拓展练习注:此部分为老师根据本讲课程内容为大家精选的课下拓展题目,故不在课堂中讲解,请同学们课下自己练习并对照详解进行自测.题一: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2012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各领域的明星登台献艺,________打造了一桌盛况空前的向春晚三十年致敬的“年夜饭”。

(2)待在那个无电、无路而又十分闭塞的,到处都是牛粪、猪粪、狗粪、鸡粪的小山村里十多天,________要把人憋死了。

(3)当年日本侵略者疯狂地________我们的家园,激起了全中国人民强烈的仇恨和反抗。

A.联合简直蹂躏B.联合几乎践踏C.联袂简直践踏D.联袂几乎蹂躏题二: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前一阵子各地疯狂________的房价成为来京的代表委员们讨论最多的话题。

(2)治理足坛腐败是个系统工程,不能指望反腐工作组短期一整,一切问题就都能解决。

必须要建立长效机制,完善规章制度,才能________足坛的假赌黑。

(3)为学生减负,不只是学校单方面的事,________整个社会的事情。

因此,必须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

A.提升遏止而是B.攀升遏止还是C.攀升阻止而是D.提升阻止还是题三: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我们也曾拜倒在英国国王的宝座下,恳请他出面________,制裁国会和内阁中的残暴者。

(2)若再要点些________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

(3)某节电空调在山东市场的零售份额实现了环比翻番,牢牢________了山东市场的首位。

A.干涉景致占领B.干预景致占据C.干预景象占据D.干涉景象占领题四: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有人说日本汽车比德国汽车更舒适,也有人说德国汽车比日本汽车更稳重,但这________只是个人的不同感受,购车人还是要亲自驾驶一下才能作出判断。

(2)世界上生产维生素C最先进的两步发酵法技术是由我国发明的,由于制药成本大大降低,迫使两个国际药业巨头“辉瑞”和“罗氏”也不得不________这一技术。

(3)如果看了时下一些渲染情爱或暴力的小说、电影以后,就盲目地去模仿文艺作品中某些人物的偏激行为,只能说明这些读者没有足够的________能力。

A.毕竟沿用鉴赏B.毕竟采用鉴别C.究竟沿用鉴别D.究竟采用鉴赏题五: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针对吉尔吉斯斯坦动荡局势,有关专家指出,吉尔吉斯斯坦“郁金香革命”后,经济、民生和腐败等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导致________不断扩大并最终引发骚乱。

(2)中国外交部4月13日对“日方称中国海军直升机在其海域附近飞行是‘危险行为’作出”________,称“有关海域是公海”。

(3)有关干群关系的调查数据令人困惑:大多数公众对干群关系“没有感觉”,而55%的公务人员认为干群关系“很融洽”。

为何在对双方关系的认识上,出现如此大的________?A.事态回应偏颇B.事端回复偏差C.事态回应偏差D.事端回复偏颇题六: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国务院发表声明称,必须采取更为严格、更为有力的措施,认真落实中央确定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坚决________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情势。

(2)去年九月份以来,我国西南地区遭受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水电资源告急,国家媒体报道,贵州水电站日均发电量________99%。

(3)经全体抢险人员8天8夜的艰苦奋战,山西王家岭矿难抢险救灾工作创造了中国________世界矿难史上抢险救灾的生命奇迹。

A.遏止锐减乃至B.遏制骤降甚至C.遏止骤降甚至D.遏制锐减乃至题七: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面对光怪陆离....的现代观念,他们能从现实生活的感受出发,汲取西方艺术的精华,积极探索新的艺术语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