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二年级下册数学易错点归纳总结

合集下载

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易考点总结

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易考点总结

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易考点总结第一章数据收集整理1,第2页,求总人数就是把人数加起来;没有选择的同学,最有可能选择的是人数最多的那一种。

2,第3页,投票。

一个对勾表示1个数据,一个圆圈表示1个数据,一个正字表示5个数据。

3,第6页6(3),买哪几种水果合理,选择水果时至少两种。

4,第6页6(3),现在每个小长方形表示2份报纸,原来长方形的数目要除以2。

第二章表内除法(一)1,除法解决的是平均分的问题。

它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平均,一种是几个。

24页4题2,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25页6,9题。

3,算除法,想乘法口诀。

有的乘法口诀可以列两个除法算式,有的只能列一个除法算式。

第三章图形的运动1,将一个图形对折,左右两边可以完全重合,我们就说这个图形是(对称)的,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那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画的时候用直尺,画虚线,穿透这个物体。

2,平移后的物体和之前的相比,(形状)相同,(大小)相同,(位置)不同。

3,一些汉字或字母也是轴对称图形。

33页第2题。

第四章表内除法(二)1,比较大小时,先把计算结果标出来,然后根据题意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排列。

注意,排列是算式,不是结果。

40页第3题。

2,应用题中,购物是必考题,仔细看题,列式计算。

42页例3.第五章混合运算1,混合计算要注意脱式计算。

先算哪一步,可以在算式下面轻轻画一条横线。

注意数字和数字对齐,符号和符号对齐。

如果遇到难以计算的两位数加减法时,可以再草稿纸上算出结果,再写到卷子上。

47-49页例题。

2,列式计算。

列式计算要注意,只列一个综合算式,不写单位不写答,而且要脱式计算。

列式时,先要想清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找准关键字(和表示相加,差表示相减,积表示相乘,商表示相除),再进行列式。

3,列综合算式。

先算最上面的算式,再和其他数进行计算,最后直接写出得数。

注意,第一步的算式一定要加上括号。

2022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易错题归纳

2022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易错题归纳

2022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易错题总结归纳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1、有余数除法以的意义:在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有剩余,这样的除法是有余数的除法。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3、除法列竖式计算方法:(1)先写“厂”表示除号。

(2)在除号里写被除数。

(3)除号外面左侧写除数。

(4)把商写在除号的外面,被除数上面,并和被除数个位对齐。

(5)把除数和商的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

(6)用被除数减去商和除数的乘积得结果写在横线下面,与个位对齐。

4、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先想想被除数里面最多有几个除数,再利用乘法口诀试商。

5、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余数=被除数﹣商×除数第二单元时、分、秒1、认识钟面:(1)钟面上最短最粗的针是时针,较短较粗的是分针,最细最长的是秒针。

(2)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

钟面上共有60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

时针走1大格分针走1圈,也就是60小格,1时=60分。

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

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

分针走1小格秒针走1圈,1分=60秒2、认识整时方法: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时针、分针、秒针全部重合的时间是12时,时针和分针成一条直线的时间是6时,时针和分针成直角的时间是3时和9时。

3、认识几时几分方法:时针指在两个数之间,算小数,时针指在12和1之间,算12时,分针指着几,表示几个5分钟。

4、记录时间有两种方法:(1)文字法:如:5时50分;(2)用电子表法记录时刻时,几时就写几,再写“:”,后面写分时要占两位,分针不够整十的,十位要用0占位。

如:8时零5分写作8:055、认识大约几时方法:时针接近几就是几时。

此时,分针一般指在数字12左右。

二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分析

二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分析

二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分析第一单元解决问题错例1题目描述:典型错解:错因分析: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于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有所误解,认为像综合算式48-7+12=53(人)和分式48-7=41、41+12=53(人)两种算式的形式不一样就是两种列式的方法,没有将其与解决问题的思路联系起来,再加上教师在讲授的时候没有有效引导,从而导致这样的错误出现。

教学建议:教师在引导学生认真审题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交流和反馈解题的思路,使学生明确48-7+12=53(人)这个算式中,4第一步48-7就表示转走7人以后班级的人数,再加上12表示转来后现在学生的人数。

对比分式48-7=41、41+12=53(人)不难发现,二者的解题思路是一样的,从而告诉学生解题思路相同的算式是相同的方法,激发学生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问题,如48+12-7=53,先求出转来后的班级人数,再求转走后的班级总人数。

错例2题目描述:校园里有22盆菊花,月季花比菊花多13盆,两种花一共有多少盆?典型错例:错因分析:通过学生的做题,可以分析出造成学生错误的原因大致有两个:首先是学生审题不够仔细,对于问题没有认真分析,想当然的拿两个已知的数字22和13相加;其次学生对其中的数量关系不够明确,没有认真分析其中的两个已知条件以及要求的问题,特别是“月季花比菊花多13盆”这个中间条件分析得不够透彻,以至于不知其所以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题目,认真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知道要想求“两种花一共有多少盆”这一问题,必须知道月季花和菊花各多少盆,从而顺着问题去找。

学生进而从已知的条件中知道菊花有22盆,但月季花需要借助“月季花比菊花多13盆”这一中间条件去求,从而知道月季花可以用“22+13”这一式子表示,找到了两个必须的条件,“两种花一共多少盆”学生就可以列式22+13+22=57(盆)。

因此在此类知识上,引导学生对于已知条件和数量关系的分析是今后教师教学的重心。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易错点四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易错点四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易错点四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知识讲解: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理解“最多”与“至少”的含义,并用“进一法”确定问题的答案。

有一点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有余数的解决问题都需要“进一”的,需要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避免形成思维定势,学会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易错题举例:39个小朋友坐船游湖,每条船最多可以坐8人,至少需要几条船?错解: 39÷8=4(条)……7(人)答:至少需要4条船。

错因分析:学生没有考虑剩余的7人,还需要再坐1条船。

所以答案应该是39÷8=4(条)……7(人) 4+1=5(条)思路点拨:列出算式后,还要考虑余数,确定需不需要用“进一法”才能解决问题。

练习强化:1.一本60页,明明每天最多看7页,需要多少天才能看完?2.有52只,每个鸟笼里装6只,至少需要多少个鸟笼?没装满的鸟笼里有几只?3.每瓶2元,小红用15元最多可以买几瓶?4.一(1)班53名同学去春游,每辆车最多坐9人,至少需要租几辆车?5.小白兔种了47个萝卜,每次拔7个,至少要拔几次才能全部拔完?6.有25个三轮车车轮,最多可以装多少辆三轮车?7.文具店开展“六一”优惠活动,6元的“买二送一”。

王华有15元,他可以买到几本?8.一件衣服要钉5个扣子,28个扣子可以钉几件衣服?9.一根绳子长25米,先剪下8米做一根长跳绳,剩下的每2米做一根短跳绳。

最多可以做多少根短跳绳?还剩多少米?10.建筑工地上有26吨水泥,每次运走3吨,至少要运几次才能全部运完?参考答案1.60÷7=8(天)……4(页) 8+1=9(天)2.52÷6=8(个)……4(只) 8+1=9(个)3.15÷2=7(瓶)……1(元)4.53÷9=5(辆)……8(人) 5+1=6(辆)5.47÷7=6(次)……5(个) 6+1=7(次)6.25÷3=8(辆)……1(个)7.15÷6=2(本)……3(元) 2+1=3(本)8.28÷5=5(件)……3(个)9.(25-8)÷2=8(条)……1(米)10.26÷3=8(次)……2(吨) 8+1=9(次)一、培优题易错题1.用0、2、4、6组成三位数【答案】解:246,264,240,260,460,406,420,402,640,620,604,602 【解析】2.在下面图形的“?"处,应该是哪一个图形?【答案】,剩下的图形是②号。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完整版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完整版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复习总结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1、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2、用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的情况。

3、根据统计图表可以做出一些判断。

4、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表格。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一、平均分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二、除法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照从前往后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读法不变。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求商的方法:(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等于被除数。

四、解决问题1、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总数÷每份数=份数被除数=商×除数总数÷份数=每份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数除=被除数÷商2、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1、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

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成轴对称图形的汉字:一,二,三,四,六,八,十,大,干,丰,土,士,中,田,由,甲,申,口,日,曰,木,目,森,谷,林,画,伞,王,人,非,菲,天,典,奠,旱,春,亩,目,山,单,杀,美,品,工,天,网,回,喜,莫,罪,夫,黑,里,亚。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常考、易错题集锦(附答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常考、易错题集锦(附答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一、填空题1、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如果余数是5.除数最小是()。

如果除数是5.余数最大是()。

2、一个数除以8商7余数是7.这个数是()。

3、(?)÷6=6……?。

被除数最大是()。

4、(?)÷(?)=7……6。

被除数最小是()。

5、比较数位相同的两个数大小时,我们首先比较()位上的数。

6、一个数最高位是千位,这个数是()数。

7、用3、4、7能组成()个不同的三位数。

8、被除数和除数相同,商是()。

被减数和减数一样多,差是()。

9、表示物体质量一般用()和()作单位。

一只兔子大约重3()。

10、由7个千和85个十组成的数是(),这个数的最高位是()位。

11、1、3、7、13、()、31、……。

12、40÷5表示把()平均分成()份,还可以表示()里面有()个()。

13、笔算加减法都要把()对齐。

14、用7、0、0、9组成四位数,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读数时,只读一个零的是()、()、()和()。

一个零也不读的是()和()。

15、与7999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16、豆浆机原价是398元,现价是288元,便宜了约()元。

17、8个碗,14根筷子,可以分给( )位客人。

18、从45里面连续减去5,减()次还剩5。

19、从63里面连续减去9,减()次还剩0。

20、一个数的最高位是万位,它是一个()位数。

21、在一个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里,如果除数是7,余数最大是()。

22、写出4998后面的第3个数是()。

23、写出两道商是6的除法算式()、()。

24、在一道除法算式里,除数和商都是7,余数是3,被除数是()。

25、一个鸡蛋的重量比一个西瓜的重量()得()。

26、“神州8号”升空时()现象,“神州8号”绕地球飞行是()现象。

27、由9个千,5个一组成的数是(),这个数读作()。

28、从3、7、8、9、0中选择,组成的最大四位数是(),最小的三位数是(),两数的和是(),两数的差是()。

二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集锦

二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集锦

二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集锦一、填空题1、与除法有关的问题(1)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2)把12个桃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4个,列算式是(),读作()在这个算式中,12是(),表示();3是(),表示();4是(),表示()。

求商用的乘法口诀是()。

(3)看图写除法算式(4)24连续减8,减()次的结果是0。

(5)45里面有()个9. 32里面最多有()个6.(6)32÷4=8,在这道算式中,被除数是(),除数是(),商是()。

读作:(),求商用的口诀是()。

(7)48里面最多有()个9.2、混合运算(1)在综合算式中,如果只有加减或者只有乘除,要()计算;如果有加减运算又有乘除运算,要先算(),再算();有小括号的要()。

(2)根据下面的算式,写出综合算式。

32+24=56 56÷8=7 综合算式是26+34=60 90-60=30 综合算式是42÷6=7 5×7=35 综合算式是9×4=36 54+36=90 综合算式是(3)二年级一班有男生32人,女生16人,把他们平均分成6个小组,每个小组有多少人?列综合算式是()3、有余数除法(1)在有余数除法中,余数一定比除数()。

(2)一个数除以6,如果有余数的话,余数可能是()。

(3)用小棍摆下面的图形,如果有剩余,可能是()根。

(4)10月份有30天,合()个星期,余()天。

(5)39个小朋友坐船过河,每条船坐8人,至少要()条船。

(6)□÷7=□……□,在这道算式中,余数最大是()。

(7)□÷□=5……3,在这道算式中,除数最小是(),这时被除数是()。

(8)□÷8=6……□,被除数最大是()。

(9)……照这样的规律摆下去,第20个图形是(),第22个是()。

(10)△÷○=6……1,其中○是最大的一位数,这是△是()。

4、万以内数的认识(1)最大的三位数是(),最小的三位数是();最小的四位数是(),最大的四位数是();最小的五位数是()。

《易错题》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专题培优)

《易错题》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专题培优)

一、选择题1.余数是4的算式是()。

A. 36÷8B. 10÷4C. 18÷6A解析: A【解析】【解答】选项A,36÷8=4……4,余数是4;选项B,10÷4=2……2,余数是2;选项C,18÷6=3。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题意,先利用乘法口诀口算出结果,然后根据余数选择。

2.每条船限乘6人,32人去划船,至少需要租()条船。

A. 5B. 6C. 7B解析: B【解析】【解答】32÷6=5(条)......2(人);5+1=6(条)。

故答案为:B。

【分析】人数÷每条船限乘人数=船坐满的条数+余下人数;船坐满的条数+1=至少需要租船条数。

3.5名老师带40名同学去公园划船,如果每条船限乘6人,他们至少要租几条船?()A. 7 B. 8 C. 9B解析: B【解析】【解答】(40+5)÷6=7(条)……3(人)7+1=8(条)故至少要租8条船。

故答案为:B。

【分析】先计算出老师和学生的总人数,再用总人数除以每条船乘的人数,若能整除,则商就是所租船数,若有余数,则”商+1“为所租船数。

4.9.8除以2.9的商是3时,余数是()。

A. 11B. 0.11C. 1.1D. 0.1C解析: C【解析】【解答】9.8-2.9×3=9.8-8.7=1.1.故答案为:C。

【分析】余数=被除数-商×除数,据此解答。

5.循环小数5.678678.…的小数部分的第十位上的数字是()。

A. 6B. 7C. 8A解析: A【解析】【解答】解:10÷3=3……1,所以第十位上的数字是6。

故答案为:A。

【分析】循环小数5.678678.…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就循环,循环节是66.在□÷6=32 …○中,余数不可能是()A. 4B. 5C. 7C解析: C【解析】【解答】余数必须小于除数,故余数不可能是大于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复习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1、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用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的情况。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一、平均分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
(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二、除法
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读法:通常按照从前往后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读法不变。

3、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就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求商的方法:
(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用乘法算式求商。

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的被除数。

四、解决问题
1、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
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商、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
(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
1、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

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成轴对称图形的汉字:一,二,三,四,六,八,十,大,干,丰,土,士,中,田,由,甲,申,口,日,曰,木,目,森,谷,林,画,伞,王,人,非,菲,天,典,奠,旱,春,亩,目,山,单,杀,美,春,品,工,天,网,回,喜,莫,罪,夫,黑,里,亚。

2、平移:当物体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并且物体的方向不发生改变,这种运动是平移。

只有形状、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图形通过平移才能互相重合。

X K b1. C om
3、旋转: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一、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求商方法:想“除数×()=被除数”,再根据乘法口诀计算得商。

二、解决问题
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都用除法计算。

第五单元混合计算
一、混合计算
二、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新课标第一网
1、想好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

2、可以画图帮助分析。

3、可以分布计算,也可以列综合算式。

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一、有余数的除法
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最大的余数小于除数1,最小的余数是1。

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一、1000以内数的认识
1、10个一百就是一千。

2、读数时,要从高位读起。

百位上是几就几百,十位上几就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0,就读“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3、写数时,要从高位写起,几个百就在百位写几,几个十就在十位写几,几个一就在个位写几,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写0占位。

4、数的组成:看每个数位上是几,就由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组成。

二、10000以内数的认识
1、10个一千是一万。

2、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与1000以内的数读法和写法相同。

3、最小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 最小三位数是10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

三、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1、整百、整千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把整百、整千数看成几个百,几个千,然后相加减。

(2)先把0前面的数相加减,再在得数末尾添上与整百、整千数相同个数的0。

2、估算
把数看做它的近似数再计算。

新|课 |标|第 |一| 网
第8单元克和千克
克和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

计量较轻的物品的质量时,通常用“克”;计量较重的物品质量时,通常用“千克”作单位。

1千克=1000克、1千克=1公斤、1公斤=2斤、1斤=500克、1斤=10两、1两=50克
估计物品有多重,要结合物品的大小、质地等因素。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推理时,先根据条件确定必然情况,再用排除法确定其他情况。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