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一带一路热点:关于丝绸之路的5道材料题

合集下载

2018年中考历史热点《一带一路》专题复习练习及答案

2018年中考历史热点《一带一路》专题复习练习及答案

2018年中考历史热点《一带一路》专题复习练习一、综合题1.敦煌壁画为我们了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连环画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一个渠道。

(1)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张骞出使西域,起到了怎样的作用?(2)图2反映的是丝绸之路商旅图,商旅往来进行贸易的货物有哪些?这些商人为传播文化做出了怎样的贡献?(3)图1和图2之间有着怎样内在的联系?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与西域的毛皮、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中国历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丝绸之路路线中的两处的名字。

说出一位开辟或维护这一“要道”的功臣。

我们从他们的身上学到了那些优秀品质?(2)材料二体现了丝绸之路的双向交流,哪些物品、技艺、文化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中国?中国的哪些物品、技艺、文化传到了西方?(各举两例即可)(3)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什么意义?3.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

学完丝绸之路后,701班历史小组开展主题为“丝绸之路的古与今”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史书记史】材料一《汉书·张骞传》载:“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1)材料一中的“然骞凿空”指的是什么事情?【看图说史】材料二(2)结合所学知识,请将材料二图中丝绸之路路线中的A、E两处填写完整。

【材料析史】材料三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以至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国。

(3)请你谈谈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地位?(4)古丝绸之路上美丽富饶的新疆,古时称西域。

西汉政府为加强对西域的管辖,设置了什么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该设置说明了什么?【今人沦史】(5)结合材料回答,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什么现实意义?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带一路专题阅读(附答案)

一带一路专题阅读(附答案)

- 1 -一带一路专题阅读现代文阅读一:宏观视野下的丝绸之路公元2世纪中叶,张骞受汉武帝派遣凿空西域,开通丝绸之路。

早在张骞之前,东西方通道已有雏形。

商周玉器是通过“玉石之路”从新疆和田运来的。

《管子》多次谈到“月氏之玉”,也许就是从这条“走私”路上贩运来的。

张骞之后,丝绸之路才真正建立和发展起来。

先秦时期,玉石之路上的商品往来具有私人贩运性质,贩运的主体可能是西戎民族。

秦穆公称霸西戎,对于东西贸易开拓有一定促进作用。

秦朝及汉初,匈奴几乎垄断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也垄断了通道贸易。

汉武帝凭借祖父几代休养生息政策积累起来的国力,果断采取反击匈奴政策,才有张骞的出使。

张骞来到大月氏(今阿富汗),引起他注意的是蜀地的竹制品和纺织品。

当地人告诉他,这些物品是从印度来的。

由此,张骞不经意间就发现了经四川、云南到缅甸而至印度的商贸通道。

张骞第二次出使,携带了更多的物品分送出使诸国,虽不算官方贸易,却促进了西域诸部族和邦国来华。

这些外邦来使,与其说是向风慕义,不如说是为了经贸往来。

继汉武帝建立河西四郡后,昭宣时代和东汉王朝致力于建立西域地区军事管理体制——西域都护,从而保障了这条贸易通道的畅通。

唐朝设立安西四镇和伊西北庭都护府,对葱岭东西地区的羁縻府州实行了有效的控制,从而使唐朝的丝绸之路,比之于汉代有了长足发展。

可以说,汉唐时代的国力强盛,是丝绸之路得以建立、巩固与发展的先决条件。

值得提出的是,葱岭以西的道路建设,早在汉代官方开通丝绸之路之前,古波斯帝国和亚历山大帝国时期,就有相当水平。

在张骞打通西域而建立起从中原经新疆至大夏的商路后,中亚原有道路网中的主要干线便成为丝绸之路的西段,从长安横贯中亚、西亚到欧洲,构成了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

陆上丝绸之路担当东西贸易的商人主要是月氏、匈奴人。

关于边境贸易,《洛阳伽蓝记》记载了前来北魏“四夷馆”贩货的“商胡客贩,日奔塞下”,把来华贸易的热闹情景表现无遗。

外商来了之后,“乐中国土风,因而宅者,不可胜数”。

一带一路50题及答案

一带一路50题及答案

一带一路50题及答案关于丝绸之路的古往今来你又都知道哪些?1、广义的丝绸之路指的是()。

A.陶瓷之路和茶叶之路B.古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C.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D.茶马古道和河西走廊2、“丝绸之路”这个名称其实是由()的地理学家李希霍芬首次提出。

A.美国B.日本C.德国D.意大利3、汉朝时,丝绸之路的终点大秦是当时的()。

A.古希腊B.古印度C.古罗马D.古埃及4、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运输工具是()。

A.牦牛B.骆驼和马C.帆船D.鸽子5、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称为()。

A.西域B.大秦C.安息D.身毒6、《凉州词》一诗里“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提到“玉门关”在今天的哪个省?A.山西B.新疆C.陕西D.甘肃7、关于古丝绸之路的地名,下列哪一组对应是不正确的?A.长安——在今陕西西安B.阳关——在今河南洛阳C.安息——今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D.大月氏——今阿姆河流域8、中国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是中国通往哪里的著名商路?A.西亚和欧洲B.日本C.朝鲜D.东南亚9、汉代哪位皇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10、张骞曾()次出使西域,为中西文化的交流做出贡献。

11、公元前()年,两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

12、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了下列哪位人物出使西域?A.张骞B.甘英C.班超D.班固13、“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是下列哪位人物出使西域?A.张骞B.班超D.霍去病14、班超在西域时曾派甘英出使大秦,然而甘英到达下列哪个地区后未能继续前进?A.波斯湾海岸B.好望角C.孟加拉湾沿岸D.阿拉斯加湾沿岸15、166年,当时的哪个国家派使臣访问洛阳,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首次直接交往?A.大秦B.安息C.大宛D.乌孙16、汉元帝时期,下列哪位女子出塞和亲,为边塞和平与安定做出了贡献?A.西施B.王昭君C.文成公主D.蔡文姬17、张骞出使西域后从西域传入中原的几种植物不包括下列哪一种?A.石榴B.小麦C.葡萄D.核桃18、张骞出使西域后,中原的很多技术也传到了西域,但是不包括下列哪一个?A.铸铁B.开渠D.制图19、一位汉代富商到西域经商,归来时为家人带回一件西域特色礼品,最有可能是下列哪一个?A.丝绸B.茶叶C.汗血马D.漆器20、占城稻在()引入我国并迅速在江南地区推广。

时政热点:“一带一路”专项练习

时政热点:“一带一路”专项练习

“一带一路”专项练习一、【背景材料】2015年3月28日,为推进实施“一带一路”重大倡议,让古丝绸之路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以新的形式使亚欧非各国联系更加紧密,互利合作迈向新的历史高度,中国政府特制定并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愿景与行动指出,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的倡议,也是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愿望。

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国愿与沿线国家一道,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契机,平等协商,兼顾各方利益,反映各方诉求,携手推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

“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

二、【多维视角】1、文化生活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古丝绸之路为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宝贵启示?(1)文化具有多样性。

在文化交流过程中,尊重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重要途径,加强经济贸易往来,有利于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3)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相互了解,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建设和谐世界。

(4)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我们既热情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和借鉴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2、经济生活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1)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客观要求。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利于促进生产要素在沿途各国间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丝绸之路试题

丝绸之路试题

一、综合题1.(1)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张骞出使西域,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答: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作用: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并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2)图2反映的是丝绸之路商旅图,商旅往来进行贸易的货物有哪些?这些商人为传播文化做出了怎样的贡献?答:货物:丝绸、漆器、茶叶、香料、玻璃、宝石等等贡献:促进了东西方经济的文化交流(3)图1和图2之间有着怎样内在的联系?答:联系: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西汉与西域的联系,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与西域的毛皮、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中国历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丝绸之路路线中的两处的名字。

说出一位开辟或维护这一“要道”的功臣。

我们从他们的身上学到了那些优秀品质?答:A 长安; E 欧洲;张骞(班超);不畏艰辛,报效祖国,无私奉献(2)材料二体现了丝绸之路的双向交流,哪些物品、技艺、文化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中国?中国的哪些物品、技艺、文化传到了西方?(各举两例即可)答:中亚的骏马、葡萄,印度的佛教、医药,西亚的金银器制作技术、天文谠、数学等传到中国;中国的四大文明、养蚕丝织技术以丝绸织品、茶叶等传到西方。

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什么意义?答:有利于中外经济与文化交流。

3.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

学完丝绸之路后,701班历史小组开展主题为“丝绸之路的古与今”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史书记史】材料一《汉书·张骞传》载:“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1)材料一中的“然骞凿空”指的是什么事情?答:张骞通西域。

2015年中考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热点:_“一带一路”

2015年中考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热点:_“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补充资料1.据图写出“一带一路”经过的大洲和大洋。

“丝绸之路经济带”经过亚洲和欧洲。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过亚洲、非洲、欧洲;太平洋、印度洋。

2.据图写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线路。

中国东南沿海(宁波、泉州)—太平洋(东海、南海)—马六甲海峡—印度洋—非洲—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欧洲3.简述新疆在新丝绸之路开发中的地理优势。

a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中国边陲,邻国多,便于发展边境贸易;b油气资源、旅游资源丰富;c国家政策扶持;d经贸往来历史悠久;e劳动力廉价;f经济发展潜力较大;g交通不断完善;h面积大,农业特色突出.4. 简述新疆的自然地理特征,并分析这些特征对农业、人口、城市分布的有利影响。

a(位置)新疆位于亚欧大陆内部;b(地形)以盆地为主的地形,沙漠广布,水源处有绿洲分布。

C(气候)气候类型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少;d(河流)河流为多为季节性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有利影响:农业:夏季热量充足,白天光照强烈,夜晚降温很快,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降水少,利于瓜果积累大量糖分。

(由于光热资源充足,降水稀少而有比较稳定的灌溉水源,该区域成为我国重要的长绒棉产区。

)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该盆地边缘的绿洲地带,这里水源相对比较稳定。

5.从(经济、生态、社会)三方面分析丝绸之路沿线开发给沿线地理环境带来的变化。

(经济)a加强沿线地区之间的联系;b有利于对外贸易;c带动旅游业的发展;d有利资源开发将当地的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e有利于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f有利于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g促进经济发展。

(社会)a增加就业;b促进文化交流;c加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生态)在开发的过程中可能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6.请你为“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①利用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旅游业和服务业;②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防止荒漠化;③利用边境线漫长的优势发展边境贸易;④合理控制旅游规模,提高服务质量等7.指出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时出发和返航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政治材料阅读题及解析

政治材料阅读题及解析

政治材料阅读题及解析政治材料阅读题及解析【材料一】“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

2000多年前,各国人民就通过海陆两条丝绸之路开展商贸往来。

从21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到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海陆两条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运往沿途各国,带去了文明和友好,得到了各国人民的赞誉和喜爱。

继承古丝绸之路开放的传统,“一带一路”同样秉持开放包容精神,倡议的地域和国别范围也是开放的。

【材料二】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主要是互通商品。

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

他们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洛阳、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

如今的“一带一路”交流合作的范畴更广泛,可以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也可以是贸易投资便利化和产业合作,当然也少不了人文交流和人员往来。

各类合作项目和合作方式,都旨在把政治互信、地缘毗邻、经济互补的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持续增长的优势。

“一带一路”这一战略构想的目标是物畅其流,政通人和,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12.结合“一带一路示意图”对【材料一】中画线部分进行具体说明。

(3分)答:。

13.阅读【材料二】概括“一带一路”和“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在达成目标上的不同点。

(3分)答:。

答案解析:12.(3分)参考答案示例:“一带一路”包括陆路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地域上看跨越亚洲、欧洲和非洲;从经过的国家看涵盖了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评分说明:意思对即可。

13.(3分)参考答案示例:政通人和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评分说明:意思对即可。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材料题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材料题 新人教版

材料题: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1世纪的某一天,古罗马的恺撒大帝穿着灿若朝霞的丝织长袍进入剧场,在场的百官以及贵夫人们惊叹声此起彼伏,觉得恺撒大帝简直“帅呆”了。

于是穿中国锦衣绣服,成为当时男女贵族的流行时尚。

材料二:下图是古代著名中西陆上交通示意图。

(1)恺撒大帝的丝袍是通过材料二中的这条中西通道得到的,这条通道的名称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说出这条通道的起点在哪里,最远到达什么地方。

(3)这条通道最早开辟于哪个朝代?对这条通道开通贡献最大的人物是谁?(4)结合材料谈谈该通道的开通产生了什么作用。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宛闻汉之饶财(非常富庶),欲通(交往)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

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堵塞道路)。

今亡(从匈奴逃出来),唯(希望)王使人导(引导)送我。

诚得至,反(返)汉,汉之赂遗(送给)王财物不可胜言。

”材料二:“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材料三:“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

汉为置使者、校尉领护之。

宣帝改曰都护。

……十六年,明帝乃命将帅北征匈奴……西域自绝六十五载,乃复通焉。

……因以超为都护……”——《后汉书》(1)材料一中的“骞”是谁?生活在哪一时期?(2)材料一中骞“为汉使月氏”的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3)材料二中哪些内容反映了这次出使的艰难?我们要学习此人什么精神?(4)材料三中“宣帝改曰都护”指什么?有何意义?“以超为都护”指什么?参考答案1.(1)丝绸之路。

(2)长安;欧洲。

(3)西汉;张骞。

(4)对于中国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2.(1)张骞;汉武帝时期。

(2)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但了解了西域各国的状况及其与汉朝交往的愿望。

(3)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不畏艰辛、百折不挠、勇往直前。

(言之有理即可)(4)指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历史:一带一路热点:关于丝绸之路的5道材料题
一、综合题
1.敦煌壁画为我们了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连环画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一个渠道。

结合下列壁画和连环画,完成相关问题的探究。

(1)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张骞出使西域,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图2反映的是丝绸之路商旅图,商旅往来进行贸易的货物有哪些?这些商人为传播文化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3)图1和图2之间有着怎样内在的联系?
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与西域的毛皮、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丝绸之路路线中的两处的名字。

说出一位开辟或维护这一“要道”的功臣。

我们从他们的身上学到了那些优秀品质?
(2)材料二体现了丝绸之路的双向交流,哪些物品、技艺、文化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中国?中国的哪些物品、技艺、文化传到了西方?(各举两例即可)
(3)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什么意义?
3.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

学完丝绸之路后,701班历史小组开展主题为“丝绸之路的古与今”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史书记史】
材料一《汉书·张骞传》载:“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1)材料一中的“然骞凿空”指的是什么事情?
【看图说史】
材料二
(2)结合所学知识,请将材料二图中丝绸之路路线中的A、E两处填写完整。

【材料析史】
材料三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以至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