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与研究》格式

合集下载

《外语教学与研究》期刊简介

《外语教学与研究》期刊简介

致力于研究:语言思想史,文化史, 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史
副主编
王克非
1954年生于北京。 1976-86年在湖南省地质部门工作
1986年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师 从许国璋教授,1989年获硕士学 位;1993年获博士学位;1997年 晋升教授。
主要从事:语言学和翻译研究。
主要栏目:
语言学研究 对语言学各领域和各边缘学科的原创性研究与评述;
北京外国语大学
外语教学与研究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 周期:双月 语种:中文 曾用刊名:西方语文&俄罗斯语文 创刊年:1957
外语教学与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学报
中国外语界第一家学术期刊。 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下属的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排
印出版 是中国目前发行量最大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
每期印数在35000册以上
主编
1953年3月23日生于上海;现为北京 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研究所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外语教学与研究》 双月刊主编
《当代语言学》、《语言研究》、 《语言科学》、《外语学刊》杂志 编委
该主编本学科语言为俄语,通晓英 语、 法语、西班牙语、俄语、日语、 德语
语言研究 对各国语言和文化所做的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单独研究以及与中国语言
外语教学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实验和调查报告;
翻译研究 对翻译史、翻译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外国文学研究 对外国文学作品、作家思潮的分析与评论;
书刊评介 与上述内容有关的书刊评介、札记、报道、访谈等。

《外语教学与研究》格式

《外语教学与研究》格式

《外语教学与研究》格式2006年3月第38卷第2期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bimonthly)Mar.2006Vol.38No.2本刊稿件格式要求11稿件构成○论文中文标题、英文标题○中文提要、英文提要、中英文关键词○论文正文○参考文献○附录等(如果有)○作者姓名、单位、通讯地址、电话号码、E-mail地址(另页)21正文格式1)小标题一般单独占一行,居中;段首小标题,前空两格,后空一格。

2)层次编码依次使用一、二、三…;112131…;1)、2)…。

也可使用111、112、113…的格式。

3)正文正文采用5号宋体字样打印。

引文务请核实无误,并注明出处。

3.注释注解性内容分附注、脚注和夹注三种。

1)附注一般注释采用附注的形式,即在正文需注释处的右上方按顺序加注数码1、2、3、…,在正文之后写明“附注”或“注释”字样,然后依次写出对应数码1、2、3、…和注文,回行时与上一行注文对齐。

2)脚注对标题的注释或对全篇文章的说明以脚注的形式处理,注号用3而不用阿拉伯数字,列在当页正文下,正文和脚注之间加一横线。

其他同于一般注释。

3)夹注夹注可采用以下几种形式(其中“作者姓名”表示引文或所依据的文献为中文作者的用其姓名,英文作者的用其姓):(作者姓名年代:原文页码)例如:随着语篇研究的深入,人们认识到“只有把交际过程的所有因素都包容进来时,语篇才能得到恰当的解释和描写”(Dogil et al.1996:481)。

作者姓名(年代:原文页码)例如:Leather(1983:204)认为“音段音位层面的迁移是受本身制约的,而超音段音位层面的迁移具有聚集性,因此更为严重”。

(作者姓名年代)例如:研究表明,可控因素通常包括动机、观念和策略(Wen1993;文秋芳、王海啸1996)。

作者姓名(年代)例如:Halliday(1985)认为,从语言的使用角度看,情景语境中有三个因素最为重要。

注释和参考文献格式要求

注释和参考文献格式要求

注释和参考文献格式要求Format of Notes and References for the Graduation Theses(说明:本格式参阅了MLA、CMS、《外语教学与研究》的格式、其他学术刊物格式要求。

)I. 注释Endnotes and In-text Citations1.尾注在正文需详细注释处的右上方按顺序加注数码①②③……,在全文之后写注文,每条加对应数码, 回行时与上一行注文对齐。

2.夹注某些引文或所依据的文献无须详细注释者,以夹注的形式随文在括号内注明。

1)来自专著的直接引语,作者姓名在文中已经出现:格式:出版年份:页码例:Rees said, “As key aspects of …in the process”(1986: 241).2 ) 来自专著的直接引语,作者姓名在文中没有出现:格式:作者姓名出版年份:页码例:The underlying assumption is that language “bound up with culture in multiple and complex ways”(Kramsch 1968: 3).3 ) 来自某篇文章的直接引语,作者姓名在文中已经出现:格式:发表年份(无须页码)例:Ernst Rose submits, “The highly spiritual view of the …alike”(1974).4 ) 来自某篇文章的直接引语,作者姓名在文中没有出现:格式:作者姓名(英文只注姓)、出版年份(无须页码)例:“Everything rests on the notion that there is such a thing as …just‟ words –but there isn‟t” (Bateson 1972)5 ) 来自专著的间接引语,作者姓名在文中已经出现:格式:出版年份:引文页码例:According to Alun Rees (1986:234), the writers focus on the unique contribution that each individual learner brings to the learning situation.6 ) 来自专著的间接引语,作者姓名在文中没有提到:格式:作者姓名出版年份:引文页码例:It may be true that in the appreciation of medieval art the attitude of the observer is of primary importance ( see Robertson 1987: 136).7 ) 来自文章的间接引语,作者姓名在文中没有提到:格式:作者姓名出版年份(无须页码)例:It is argued that if communication is to be successful, the people involved need to share the same referential meaning of the words they are using (Byron & Fleming 1999).8 ) 提到某人的观点与姓名:格式:发表年份(紧跟姓名后)例:Peters (1985) proposes that the operation of a rule-based system generates language, …9 )提到某人的观点(没有提到姓名):格式:作者姓名发表年份例:The writers focus on the unique contribution that each individual learner brings to the learning situation (Rees 1986 :32).A number of studies do not find texts with long series of Themes that derive from a single semantic field (Thompson 1985; Francis 1989/1990).10 ) 互联网资料:格式:编号例:“A deconstructive reading is a reading which analyses the specificity of a text‟s critical difference from itself” (Net. 2 ).( 注::Net. 1, Net. 2, Net. 3,……为了便于注明文内引语的出处,在参考文献中按编号顺序列出网址。

《外语教学与研究》论文格式

《外语教学与研究》论文格式

《外语教学与研究》论文格式1. 稿件构成论文中文标题、中文提要、中文关键词、论文正文(含参考文献)论文英文标题、英文提要(另页)附录等(如果有)作者姓名、单位(中英文)、通讯地址、电话号码、Email地址(另页)2. 提要与关键词论文须附中、英文提要;中文提要200—300字,英文提要150—200词。

另请择出能反映全文主要内容的关键词2—4个。

3.正文3.1 结构层次正文分为若干节(section),每节可分为若干小节(subsection)。

3.2 标题节标题、小节标题独占一行,顶左页边起头。

节号的形式为1、2、3…,节号加小数点,然后是节标题;或一、二、三…,节号后加顿号,然后是节标题。

小节号为阿拉伯数字,形式为1.1、1.2、1.3…,1.1.1、1.1.2、1.1.3…。

小节号后空1格,不加顿号或小数点,然后是小节标题。

小节之下可以采用字母A. B. C.,a. b. c.,(a) (b) (c)或罗马数字I. II. III.,i. ii. iii.,(i) (ii) (iii) 对需要编号的内容加以编号。

3.3 字体正文的默认字体为宋体五号。

中文楷体用于字词作为字词本身使用,如:“劣字怎么念?”英文倾斜字体的使用范围主要是:(1)词作为词本身使用,如:The most frequently used word in English is the.(2)拼写尚未被普遍接受的外来词,如:Jiaozi is a very popular food in China.(3)书刊等的名称。

图表的字体可根据需要换为较小的字号。

3.4 图表图标题置于图的下方,表标题置于表的上方。

图号/表号的格式为“图/表+带小数点的阿拉伯数字”。

图表的字体一般为宋体小五;如果需要,可以适当采用较小的字号。

图表的行距为单倍。

3.5 参引一切直接或间接引文以及论文所依据的文献均须通过随文圆括号参引(in-text parenthetical reference)标明其出处。

SMU外语学院-硕士毕业论文格式-070317

SMU外语学院-硕士毕业论文格式-070317

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生撰写毕业论文须知(2007-3—20)一、撰写论文注意事项:1.Literature Review(文献综述)1。

1 Literature Review是学位论文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一般包括在导论部分(导论的其他部分一般包括选题的缘起或背景,选题的意义,研究宗旨,本研究课题的创新点,研究方法或理论框架,论文结构安排等)。

学位论文如果没有Literature Review,人家就不知道你是在什么样的基础上从事本项研究,就会认为你根本就不懂如何搞研究。

1.2Literature Review应择要引述本研究领域前人的研究成果,可以引用国内外学者在本研究领域的观点,并进行必要的综合分析和归纳,以表明你对你所研究的问题已有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你的研究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的进一步推进。

(往年有些同学在Literature Review中确实引述了前人的不少观点,但往往与论文主要内容关系不很密切,也有同学引述他人观点按作者分段,每个作者单独一段,显得太机械,体现不出论文作者的综合分析能力。

可将相同或相近的内容或观点合并在一段或几段之内综述。

)1。

3 在Literature Review的结尾处应表明自己有什么观点或进行了何种综合分析.如有创新点,有自己有独立的见解、观点,哪怕只有一丁点,最好明确写清楚(如写明创新点在第几章、第几节)。

如没有特别的创新点,也可表明本论文重在综合分析,已把各家的观点、各书的内容综合在一起,比现有的专著、论文、教材更详细、更全面。

还可表明自己的分类体系与传统的体系有所不同,等等.总之,你需表明你的论文在哪一点上或在哪些方面胜过了前人。

这部分内容也可从Literature Review 中分离出来,单独作为导论的一部分处理,以突出本研究课题的创新点或胜过前人之处。

2.Abstract摘要顾名思义是提供论文内容梗概,重点是结论,使得读者通过有限的字数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创新之点。

e.参考文献的格式

e.参考文献的格式

参考文献的格式:1.参考文献条目以[1], [2], [3]……的形式编号(英文姓氏按照字母排序, 中文姓氏按照拼音字母排序/日语按作者姓名五十音图顺序排序,先排英文/日文, 再排中文,例如:[1]Bloomfield, L. 1933. Language[M]. New York: Holt,[2]Halliday, M. A. K. 1985.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 London: EdwardArnold,[1] くらし.1997.文化百選.[M].東京:西日本新聞社.[2] 井上忠司.1999.講座食の文化・第五巻[C].東京:味の素食の文化センタ2.如果文献条目要转行,需采用悬挂缩进格式,如上例[2]。

3.排列顺序如果是著作,按作者(如果是译著,原作者在前,译者在后)、出版年份、书名、文献类别标号、出版地(要写出版社所在的城市的名称,而非省的名称)、出版社排列;如果是杂志文章,按作者、出版年份、文章标题、文献类别标号、刊名、期号和页码(期号用括号括起来)排列;如果是论文集文章,按作者、文章标题、文献类别标号、编者(外文要有“ed”或“eds”字样并用括号括起来)、书名、文献类别标号、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排列;如果是网上下载的文献,按作者、年份、文献标题、网址排列,如果没有作者,以“佚名”替代。

4.文献类别标号文献类别标号由大写字母和方括号组成。

专著为[M],论文集为[C],论文集内的文章为[A],期刊文章为[J],尚未出版的会议论文为[P],博士论文为[D],硕士论文为[MA],词典为[Z]。

注意:类别标号与其前的文字之间没有任何标点符号,也不需空格。

5.文献条目中作者的写法汉语姓氏按汉语拼音为序,外文姓氏按字母顺序/日语按作者姓氏的假名顺序排序。

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文献按出版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同一作者同一年发表的两种文献在年份后加a和b(若有三种或以上的文献,照此类推),以示区分。

外语教师教育研究的发展综述——以《外语教学与研究》为例

外语教师教育研究的发展综述——以《外语教学与研究》为例

- 1 -校园英语 / 高等教育研究外语教师教育研究的发展综述——以《外语教学与研究》为例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孙亮亮【摘要】外语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引发了研究者对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广泛关注。

本文统计分析了近10年(2008-2017)《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期刊发表的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论文, 结果显示:l.进入21世纪以来,研究成果明显增加;2.研究方法发生变化,实证性研究有所上升;3.研究内容涵盖4个方面。

【关键词】教师教育与发展 研究方法 研究内容 研究趋势一、引言《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教学要求》(2007)等课程改革指导性文件,引发了全国规模的英语教育改革。

与以往的改革相比,这场改革更直接触动着参与者的教育和教学理念。

教师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媒介,是改革成败的关键。

外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发展自然为这场改革所关注。

国际上教师专业化走向、教师教育研究的蓬勃开展及其理论的不断深化是本研究的学术背景。

二、文献检索本文以CNKI(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数据库为检索源,整理和分类出2008-2017年间《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期刊发表的有关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的论文,共检索到9篇论文作为本研究的对象。

三、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现状1.基本态势。

近10年间该期刊发表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论文9篇,其中发文最多的是2016年,其次为2012年。

数据显示,2012年以前关于外语教师知识与能力的文章居多(4篇),其次是关于教师决策与信念的文章(2篇)。

2013到2015年间没有关于教师教育发展与研究的文章发表。

2016年关于教师知识与能力,专业发展模式,国外理论与实践的文章各有一篇。

实证性研究比例偏高,研究领域有所扩展除教师知识能力外,专业发展的知识体系也备受关注。

2.研究方法。

2008-2017年间《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期刊发表的有关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以实证性研究为主(8篇),这与研究者逐渐具备了大数据的统计技能有关。

参考文献格式

参考文献格式

文献引用格式1. 直接或间接引述某人的具体观点,须给出文献的页码;转述某人基本观点或仅提及其某文献,只需给出文献的出版年份。

2. 作者名字为英文或汉语拼音时,参引时仅标注其姓。

3.如某个作者在同一年发表/出版了多篇/本著述,在出版年份后加“a、b、c”等来区分。

4. 参引用夹注标示,其格式为:(作者名+空格+出版年份+冒号+页码)(注意:作者名之后不用标点)。

引用格式示例:(1)一般情况示例:(王刚1995:20);王刚(1995:20);(王刚1995:20、25);(王刚1995:20-25)。

(2)同一中文著述如有两个作者,作者名之间用顿号连接:(王刚、张力1995:20);如超过两人,第三人起不再列出,用“等”表示,如:(王刚、张力等1995:20)。

(3)同时参引一个作者两种以上的著述:(王刚1992,1995);(王刚1995a,1995b)。

(4)同时参引不同作者的著述,中间用分号隔开:(王刚1995;张力、李涛2001:20)。

(5)同时标示著述首次发表/出版时间和所引用版本的出版时间,中间用斜杠隔开,引文的具体页码见所引用的版本,如:吕叔湘(1977/1983:137)。

(6)若引文中最后一句话为完整的句子,句号放在夹注前,否则放在夹注后,如:“……看来是一种虚幻的信念。

”(苏力2007:43)“……,最终导致交际的失败”(王刚1995:20)。

认知语言学认为(Lakoff & Johnson 1980: 115),“……”。

参考文献排列格式(一)共性要求1.“参考文献”四字统一用5号粗黑宋体标示,首字与正文左边对齐。

2.文中没有参引的著作或文章一律不列入参考文献。

3.中外文献分别排列,中文在前,外文在后;中文用小5号仿宋体,西文用相当字号的Times New Roman 字体。

4.文献条目用小5号阿拉伯数字(不加标点)顺序排列。

5.每一条目首行顶正文左边起头,换行时以顺序号为准缩进两格,即仍同篇目第一个字对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3月
第38卷 第2期
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bimonthly)
Mar.2006
Vol.38No.2本刊稿件格式要求
11稿件构成
○论文中文标题、英文标题
○中文提要、英文提要、中英文关键词
○论文正文
○参考文献
○附录等(如果有)
○作者姓名、单位、通讯地址、电话号码、E-mail地址(另页)
21正文格式
1)小标题 一般单独占一行,居中;段首小标题,前空两格,后空一格。

2)层次编码 依次使用一、二、三…;112131…;
1)、2)…。

也可使用111、112、113…的格式。

3)正文 正文采用5号宋体字样打印。

引文务请核实无误,并注明出处。

3.注释
注解性内容分附注、脚注和夹注三种。

1)附注
一般注释采用附注的形式,即在正文需注释处的右上方按顺序加注数码1、2、3、…,在正文之后写明“附注”或“注释”字样,然后依次写出对应数码1、2、3、…和注文,回行时与上一行注文对齐。

2)脚注
对标题的注释或对全篇文章的说明以脚注的形式处理,注号用3而不用阿拉伯数字,列在当页正文下,正文和脚注之间加一横线。

其他同于一般注释。

3)夹注
夹注可采用以下几种形式(其中“作者姓 名”表示引文或所依据的文献为中文作者的用其姓名,英文作者的用其姓):
(作者姓 名年代:原文页码)
例如:随着语篇研究的深入,人们认识到“只有把交际过程的所有因素都包容进来时,语篇才能得到恰当的解释和描写”(Dogil et al.1996:481)。

作者姓 名(年代:原文页码)
例如:Leather(1983:204)认为“音段音位层面的迁移是受本身制约的,而超音段音位层面的迁移具有聚集性,因此更为严重”。

(作者姓 名年代)
例如:研究表明,可控因素通常包括动机、观念和策略(Wen1993;文秋芳、王海啸1996)。

作者姓 名(年代)
例如:Halliday(1985)认为,从语言的使用角度看,情景语境中有三个因素最为重要。

41参考文献
论文和书评须在正文后附参考文献,注明文中所有引文的出处和所依据文献的版本情况,包括作者的姓、名;出版年;篇名、刊名、刊物的卷号和期号、文章的起止页码;书名、出版地和出版者。

另请在每一文献后加注文献类别标号,专著标号为[M],论文集为[C],论文集内文章为[A],期刊文章为[J],尚未出版之会议论文为[P],博士论文为[D],硕士论文为[MA],其它(如工具书)为[Z]。

文献条目按作者姓氏(中文姓氏按其汉语拼音)的字母顺序、中外文分别排列。

外文文献在前,中文文献在后。

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文献按出版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

外文书名以斜体书写,实词首字母大写;外文论文篇名以正体书写,仅篇名首字母大写。

每条顶格写,回行时空两格。

例如:
吕叔湘、饶长溶,1981,试论非谓形容词[J],《中国语文》第2期,81—85页。

王 力,1980,《音韵学初步》[M]。

北京:商务印书馆。

赵元任,1968,《中国话的文法》[M],丁邦新译。

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Bloomfield,L.1933.L anguage[M].New Y ork:Holt. Bolinger, D.1965.The atomization of meaning[J].
L anguage41:555-573.
Peters,A.M.&T. B.Stephen.1986.Interaction routines as cultural influences u pon language acquisi2
tion[A].In B. B.Schieffelin&E.Ochs(eds.).
L anguage Socializ ation across Cultures[C].Cam2
bridge:CU P.
网上下载的文献应注明相关网页的网址,如: Jiang,Y an.2000.The Tao of V erbal Com m unication:
·
8
5
1
·
A n Elementary Textbook on Pragm atics and Dis 2course A nalysis .http ://.hk/~
cbs/jy/teach.htm.51引文 
引文较长者(中文100字以上,外文50词以上,诗
2行以上)宜另起一行,不加引号,左边缩进一格。

61译名
外文专有名词和术语一般应译成中文。

不常用的专有名词和术语译成中文后,宜在译名第一次出现时
随文在括弧内注明原文。

英文人名可直接在文中使用,不必译成中文。

71例句
例句较多时,宜按顺序用(1)(2)(3)…将之编号。

每例另起,空两格,回行时与上一行例句文字对齐。

外文例句可酌情在括弧内给出中译文。

81提要与关键词
论文须附中、英文提要;中文提要200—300字,英文提要150—200词。

另请择出能反映全文主要内容的关键词2—4个。

本刊稿约
一、本刊继续欢迎以下各类来稿:
11语言本体研究;
21对语言学各领域和各边缘语言学科的原创性研究和评述;
31对各国语言和文化所做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单独研究(包括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
研究),以及与中国语言文化的比较研究;
41关于第二语言习得与外语教学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实验和调查报告;51对翻译理论和方法以及翻译史的研究;61对外国文学作品、作家、思潮的分析与评论;
71与上述内容有关的书刊评介、新书简介、札记、访谈、报道等。

二、来稿凡论文以10000字以内为宜,书评、札记、访谈5000字以内为宜,简介、报道等不超过3000字。

论文请附中、英文摘要和题目。

三、来稿请在电脑上编写、打印后投寄本刊。

来稿格式见本期《本刊稿件格式要求》。

四、本刊按国际学术界通行做法实行同行专家匿名审稿,故来稿正文请勿写作者姓名和单位。

请另页写明姓名、单位、学历、职称、职务和通讯地址(包括电话号码、E -mail 地址等),以便及时联系。

亦可提供简历一份,告知研究方向、发表作品等,便于本刊存档。

五、本刊力求高效处理稿件。

投稿三个月后若无答复,表示本刊不拟采用,作者可另作处理。

来稿恕不退还,请自留底稿。

六、来稿若获发表,属境内特约稿者,本刊将给付稿酬,并赠当期刊物1—2册;属境内非特约
稿及境外(包括国外和港、澳、台地区)来稿者,本刊将不付稿酬,只赠当期刊物共4册。

七、来稿请寄:100089北京外国语大学169信箱《外语教学与研究》编辑部;请勿寄个人。

本刊地址:北京西三环北路2号北京外国语大学东院新图书馆楼北门二层
电话:(010)88816466 E -mail :bwyys @
·
951·本刊稿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