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人民公园调研报告2
郑州人民公园调研报告

一
郑 州 人 民公 园游 客来 园 的交 通 方式 如 图 2所
不 。
致, 并 按 照调 查 结果 对 调查 内容 分 组进 行 讨 论 和
由 图 2可 以看 出 , 公 交 车成 为 大 多数 少 年儿 童 和 青年 人来 园的 主要 交通 方 式 , 几 乎没有 人选 择 乘 坐 出租 车 和私 家 车 。值 得 一 提 的是 , 选 择 使用 自行
O引 言
郑 州 人 民公 园位 于 市 区 中心 北 二 七 路 西 侧 。 1 9 5 1年辟 为公 园 , 1 9 5 2年 8月 1日正式 开 放 。 郑 州 人 民公 园总 面积 3 O . 1 4公 顷。 其 中水 面 3 . 3 7公 顷 . 绿 化 面积 2 5 . 4 l 公顷。 郑 州市人 均 密度 比较 大 , 郑 州 市
1 。 2调 查 方 法
图 1
从 使 用者 的角 度 出发 , 运用 P O E法 , 对 郑 州 人 民公 园设 施 进行 系统 的评 价 。 根 据调 查需 求并 参 考
组 别 的界 定 : 少年儿童组( 1 4岁 以 下 ) ; 青 年组
( 1 5 — 3 5岁 ) ; 中年组 ( 3 6 ~ 6 0岁 ) ; 老年 组 ( 6 1岁 以
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Βιβλιοθήκη 问卷 2 0 0 份, 回收 2 0 0份 ,
基 本 与乘 坐 公 交车 的 回收率为 1 0 0 %。 在 回收的调查问卷中, 部分游客对 车 的 中老 年人 数量 也 很 可观 ,
1 6 7
在公 园 门 口和 园区广 场 、 运 动 区 中老 年人 主 要活 动 区域, 划 出专 门的地方 停放 自行 车 。再者 , 有 游 客反 映, 公 园 缺少避 雨设 施 。因为 郑州 市气 候 的原 因, 夏 天经 常会 无征 兆 的下 起瓢 泼 大 雨 。 游客 便 会浑 身 湿 透, 特 别 是老 年人 最 经不 起 雨 淋 。所 以 人 民公 园需 要修建 一 批避 雨 设施 , 这 些 避雨 建筑 可 以设在 公 园
风景园林规划调研报告

风景园林规划调研报告——郑州市人民公园规划分析调研时间:2011年9月3日调研目的:了解综合性公园的设计特点,重点研究其分区规划、设计风格、设计手法等。
调研内容:1.公园总体概况郑州人民公园坐落于郑州市位于市区中心地带,东起二七路,西至铭功路,南至西太康路。
人民公园是解放后兴建的第一个综合性公园,也是郑州市最大的综合性公园。
2.出入口及布局人民公园以西面正大门为主要入口,其他东、南两个次入口和一个专用通道口。
西门进入左拐是儿童游乐区,直走是休息厅,右边是公园管理处。
由东大门进入迎面就是门前广场,广场上的大型人造假山石景观是主要的观景点,假山旁还有水域。
3.游行路线及景观节点分析人民公园道路组织属于分散式,园路、建筑、水系等布局错落有致。
园内的道路是以几条主干道为主,主干道起到了一个重要的引导作用,而小干道则根据行人的目的设计,起到了游行捷径和欣赏景观的作用。
殿后为人工湖,西为青年湖、友谊山,湖中心有两岛。
园中最大的人工湖——青年湖位于公园的假山后面。
湖心岛作为园中的景观中心点,有利于人群的分散活动,使人在不同的空间各得其所,而景观更显自然、幽静。
人工湖东岸有划船亭及划船码头,荡舟西行,穿过两桥,可达“樱花园”。
在青年湖中,顺东河北行,经湖心岛,穿水泥桥,可至湖滨茶社。
穿桥荡舟北行,至公园最大的青石假山下。
公园中心有莲花形喷泉一座。
周环月季花坛花带及大草坪、大法桐、大雪松,间植常青灌木花丛。
西北有玉兰园,东有竹园、梅园。
鱼池东为迎春园和秋园,两园东西相连,并建有花卉展览馆一座。
迎春园东边为儿童游戏场。
进入公园西大门,遥望丛林之间,有凉亭五座,为彭公祠的一部分。
彭公祠亦为民国建筑,目前仅剩纪念亭以及汉白玉石碑残存。
各景观节点不仅是游览的视觉中心,也是游客的主要集散、活动场地,能够有效组织人流和景观结构的整合。
4.景观结构解析(1)纵横直曲的道路骨架。
园中道路直曲交错,直线式道路作为主路,方便快捷,便于疏散人群,蜿蜒的小路能够增加公园意趣,颇有曲径通幽之境。
公园调研报告总结(通用3篇)

公园调研报告总结(通用3篇)公园调研报告总结篇11. 绿城广场概况绿城广场是郑州市的中心广场,也是郑州西郊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是绿城郑州的点睛之笔,是郑州市一个面积较大且功能齐全的休息娱乐广场。
绿城广场始建于1986年,1987年5月建成对外开放,规划占地面积近9公顷。
广场位于中原路与嵩山路两条城市主干道的交汇处,西靠市委市政府,地理位置优越。
广场内建设有音乐喷泉、观礼台、雕塑等设施。
配以大面积绿色草坪,花灌木,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环境宜人,是我市广大人民群众开展文化、集会、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
2. 空间组合和组织空间组织围绕广场东西主轴线和南北轴线展开,由东向西追求由实空间到虚空间,由下沉空间到凸起空间的转化,形成有抑有扬,有张有弛,有放有收的空间变化模式。
广场空间在强化轴线序列感的同时,也注意小型半开敞,开敞空间的营造,丰富广场的空间构成。
规划采用植被分隔,铺地界定,高差错落相结合的手法,将广场空间划分为六个功能特色各异的小型活动空间,并通过广场内部道路串联组织,使广场空间相互融合,渗透,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体。
同时,规划运用城市设计的手法,对广场周围建筑的空间布局提出了具体要求,保证广场地区空间景观组织的统一有序。
绿城广场是一面围合的广场,里面进行了多种形式的空间分割,对二次空间进行组织,如设置了一些下沉空间,点状空间,块状空间等。
广场空间的分割主要是底面通过高差或铺装的不同把广场分成若干个空间,绿城广场也是利用布置下沉空间和铺地材料,花纹的不同进行空间的分割。
绿城广场内有多个下沉空间,其中一个大椭圆形的下沉空间是主空间,起着主导作用。
这是个椭圆形的旱冰场,也可作为人们集会和举行公共活动的场所,旱冰场边缘的台阶为人们提供了休息的场地,整个下沉空间是人流聚集最密集的地方。
绿城广场的次空间以点,块状为主,其中点状空间一般是由植物(如植物立面造型,枝叶覆盖等),喷泉,水池等构成,块状空间由铺地,草坪等构成。
郑州市人民公园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郑州人民公园旅游资源调查报告旅游规划与开发题目:郑州市人民公园旅游资源调查报告本项目背景介绍一.项目目的:为了解郑州市人民公园资源赋存与市场情况,本项目组采用分工合作方式对此进行调查分析。
二.项目调查方法:分工合作(一)本项目分工基于每位项目成员的专业背景与能力等各方面的考虑,本项目由韩艳艳任组长,主要负责资料的整合与编辑。
小组分工表:1(二)调查实施本项目自3月20日开始,直至4月5日一期项目结束,再此期间小组成员经过搜集资料,分析,整理加工,实地调查等手段最终形成此成果。
三.项目结论郑州市人民公园资源赋存丰富,一定范围内竞争力较大,但要想拥有更大的市场,必须进行进一步的开发。
2目录一.人民公园简介及环境析 (6)(一)简介 (6)(二)环境分析 (6)1.自然环境 (6)(1)概况 (6)(2)气候 (6)(3)景观环境 (6)2.人文环境 (7)3.区位环境(注:地图) (7)二.郑州市人民公园的产业现状调查 (7)(一)产业发展环境现状(PST)调查 (7)1.政策环境 (7)2.社会环境 (7)3.技术环境 (8)(二)产业规模现状调查 (8)1.经济指标 (9)2.从业人口数量与结构 (9)3.接待游客数量 (9)(三)从产业结构来讲 (10)1.部门结构 (10)2.产品结构 (11)3.所有制结构 (11)4.区域结构 (12)(四)产业效益调查 (12)1.经济效益 (12)2.社会效益 (12)3.环境效益 (13)三.人民公园游资源赋存状况调`(一)旅游资源类型调查(附:人民公园旅游资源调查表) (13)(二)资源规模调查 (14)(三)旅游资源组合结构 (14)(四)开发护现状调查 (15)四.郑州人民公园市场态势分析 (17)(一)人民公园市场宏观环境分析 (17)1.经济因素 (17)2.社会因素 (17)3文化因素 (17)4.环境因素 (17)(二)市场接待现状 (18)1.旅游者特征及行为特点 (18)2.旅游者消费结构和模式 (18)3.旅游者对该地旅游接待的满意程度 (19)3(三)市场竞争者分析 (19)1.主要竞争着者 (19)2.竞争者的优势与劣势 (19)3.客源市场预测 (20)附:人民公园游客抽样调查问卷 (21)4人民公园简介以及环境分析一、简介郑州人民公园位于市区中心北二七路西侧。
郑州人民公园调研报告

郑州人民公园调研报告一、简介郑州人民公园是郑州市最大的公园,位于二七区,占地面积2800亩,建于1952年,是郑州市的标志性公园之一。
为了更好地了解公园的现状和民众需求,我们进行了一次关于郑州人民公园的调研。
二、调研目的和方法在调研前,我们明确了调研的目的:了解公园建设、管理和服务情况,探讨公园未来发展方向。
调研方法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方式,分别对普通游客和公园工作人员进行了调查,进而得出调研结果。
三、调研结果(一)公园巡视和安保问卷结果显示,81%的游客认为公园巡视和安保工作良好,95%的受访者认为公园安保人员的工作态度友好且尽职尽责。
实地访谈中,公园工作人员也表示,他们时刻关注公园的安全,安排警力进行巡视,并加强自己的防范意识,以保证公园的安全。
(二)公园环境和设施问卷结果显示,82%的游客对公园环境和设施的卫生和整洁感到满意,但有一些游客反映公园卫生情况不够理想。
实地访谈中,公园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会及时清理公园内的垃圾,但游人也需要配合,爱护公共环境,并保持公园的整洁和舒适。
(三)公园活动和服务问卷结果显示,88%的游客对公园的各类活动和服务表示满意,并希望公园能增加更多的活动和服务。
实地访谈中,公园工作人员表示他们计划开展更多的公益活动,如义演、环保宣传等活动,以进一步提升公园的文化氛围。
四、分析与建议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发现公园管理人员和游客都很注重公园的安全、环境和服务。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公园卫生情况不够理想的问题,需要加强管理人员的努力,增加公园工作人员巡逻频率;同时,也需要游客们的配合,共同爱护公共环境。
此外,公园也需要加强文化活动和服务,根据游客需求有针对性地增加更多的文化活动、丰富公园的服务内容,提高公园的参与度和观赏性,让人民公园成为更多市民休闲娱乐的去处,以及体现城市文明进步的标志性公园之一。
人民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

人民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人民公园作为一个城市内的公共休闲场所,承载着社会公益的使命,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健身等功能。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于城市绿化、休闲空间的需求逐渐增加,人民公园的地位和作用也变得日益重要。
因此,对人民公园进行可行性研究,对于科学规划和管理城市公共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人民公园的可行性调研和分析,确定其建设和发展的方向和优先发展项目,为人民公园未来的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实地考察、数据分析等方法,对人民公园的现状及其潜在的发展需求进行全面的调研和分析。
同时,还结合了相关资料和文献的研究,对人民公园的发展模式进行比较和借鉴,从而得出可行性研究的结论。
四、人民公园的现状分析1. 位置及规模:人民公园位于市中心区域,占地面积约为XX平方公里,是市民休闲娱乐的主要去处。
2. 设施配套:人民公园内设有各类游乐设施、健身器材、步道、广场等,满足市民各种休闲需求。
3. 管理服务:人民公园由市政府管理部门负责管理,定期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宣传健康知识等,服务水平较高。
4. 受众群体:人民公园的受众群体覆盖了各个年龄段的市民,尤其受到中老年人和家庭的青睐。
五、人民公园的发展需求1. 提升设施:人民公园设施较为陈旧,需要进行更新和提升,增加更多适合各年龄段市民的娱乐设施和健身器材。
2. 增加绿化:人民公园绿化程度较低,应增加绿植种植,提高空气质量和环境舒适度。
3. 丰富文化活动:人民公园应增加各类文化演出、展览等活动,满足市民对文化休闲的需求。
4. 完善管理服务:人民公园管理服务应进一步完善,增加保安巡逻、卫生清洁等服务,提升市民的体验感。
六、人民公园的可行性建议1. 多元化发展:人民公园应加强与市民的互动,组织文化活动、义工服务等,吸引更多市民参与,实现多元化发展。
2. 引入社会资本:人民公园可以引入社会资本进行合作开发,以提升设施和服务水平。
关于公园的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公园的实践调查报告调研目的:本文以郑州市人民公园为研究对象,对城市公园组织形式和环境配置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城市公园自然要素进行了熟悉以及人工要素等,以实现对城市公园设计要素的把握,做好城市公园设计的铺垫。
一、园区总体情况郑州市人民公园位于郑州市的中心位置,东至二七路、西至铭功路、南到西太康路、北临金水河。
1951年辟为公园,1952年8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全园占地面积30.14公顷,其中水域面积3.37公顷,绿化面积25.41公顷,是解放后兴建的第一座综合性公园,也是郑州市最大的综合性公园,园内有“彭公祠”、“胡公祠”,他们的存在让公园多了一份内涵。
是以休闲娱为主要目的公共场所,主要娱乐设施包括摩天轮,过山车,海盗船,旋转木马,流星锤,碰碰车,蹦极和水上乐园。
全园树高林密、绿茵如茵、湖水碧波万顷,成为居民休闲游憩的好去处。
二,功能分析对人民公园进行规划时,以满足为目标进行分区规划不同年龄组,不同嗜好的游客对游憩与娱乐的需求,合理有序地安排游客到园区进行各种游乐活动。
同时根据公园所处地区的地形,土壤状况,水体,原有植物等自然条件和已经存在和需要保存的建筑物或者历史古迹,文物等状况,尽量做到“因地因时制宜”,综合考虑每个功能分区自身的特殊要求和各分区间的相互联系,公园与其周边环境的联系,对公园进行分区规划和建设。
按照公园规划中需要开展的活动项目所服务的对象——游客的不同年龄特点,幼儿,老人,青年等自己的游园目的与要求;(2)不同游客的兴趣,爱好,习惯以及其他游园活动的规律制定计划。
应该看到,分区规划决不是一个机械的分区,特别是在大型综合性公园内,地形更是千姿百态,错综复杂。
因此,分区规划不应该绝对化,要因地制宜、分而治之、统筹兼顾。
人民公园功能区分为安静休闲区(西部、南部、东部),娱乐活动区(北部),办公管理区(东北角)。
其中安静休闲区由专类公园(牡丹园竹园樱花园盆景园等)、综合公园(玉棠园、怡情园、欧风园)和纪念公园(胡公祠、彭公祠)组成;动区由东,西两处游乐场,莲花池广场和游船区组成。
人民公园调研报告

人民公园调研报告人民公园是我们城市的一处重要公共空间,也是人们休闲娱乐、健身锻炼的重要场所。
为了进一步了解人民公园的功能、服务质量和改进空间,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
首先,我们就人民公园的功能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人民公园主要提供了散步、跑步、健身、儿童游乐等功能。
其中,散步和跑步是最受欢迎的活动,受访者表示这些活动对身体和心理健康具有积极影响。
然而,对于一些老年人来说,健身设施相对不够完善,建议在公园内增加适合老年人锻炼的设施。
其次,我们对人民公园的服务质量进行了评估。
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人民公园的卫生情况得到了市民的普遍认可,公园内垃圾桶设置合理,保洁工作做得较好。
然而,一些市民提到公园内的厕所设施不足,尤其是在高峰时段,需要排队等候的情况较为普遍。
此外,部分市民也反映在公园内的餐饮选择较为单一,建议增加更多健康、方便的餐饮选择,以满足不同需求。
最后,我们还调查了市民对人民公园改进空间的建议。
其中,一些市民提到希望增加一些文化设施,比如图书馆、小剧场等,丰富公园内的文化娱乐氛围。
另外,一些市民认为公园内的路灯亮度不够,建议加大照明设施的投入,提升公园夜间的安全感。
此外,一些建议还涉及到公园环境的改善,如加大绿化力度、提升植物种植质量等。
综上所述,人民公园在提供休闲娱乐、健身锻炼的功能上具有很大的优势,得到了市民的普遍认可。
然而,一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如增加老年人健身设施、改善厕所设施和餐饮选择等。
此外,公园还可以通过增加文化设施和改善环境来提升人民的满意度。
我们相信,在政府和市民的共同努力下,人民公园将会更好地满足市民的需求,成为城市的绿色氧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州人民公园景观园林规划设计调研
报告
专业:建筑设计
年级班级:11级02班
学号:0132
姓名:赵卫红
园林景观设计是在传统园林理论的基础上、具有建筑、植物、没学、文学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士对自然环境进行有意识改造的思维过程和筹划策略。
具体的讲,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该造地形,种植植物,营造建筑和布置园林等途径创造没得自然环境和生活,通过景观设计。
使环境具有美学价值体现了当时人类文明的发展程度和价值取向及设计者个人的审美观念。
目录
引言
一、公园概况
二、公园设计分析
1、入口部分
2、游园路线分析
3、山水布局
4、植物配置
5、节点分析
三、人的活动
1、广场上
2、树荫下
3、游园中
四、设计初探
( 一 )共享与开放性
( 二 )多样性的功能
( 三 )系统化的园林
( 四 )环境艺术的创造
五、结束语
调研时间:2013-10-23
调研地点:郑州市人民公园
调研目的:通过郑州市人民公园的调研,了解城市公园的组织形式以及环境配置,熟悉城市公园的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从而达到掌握城市公园的设计要素,为城市公园的设计做准备。
引言:
城市公园,是供城市公众使用的园林,为“供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开展户外科普、文体及健身活动,向全社会开放,有较完善的设施及良好生态环境的城市绿地”。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对休闲娱乐有了更多的需求。
在工作之余,去公园散步、娱乐、运动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城市公园因其在城市生活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受到普遍重视,如何营造宜人景观,发挥其应有功能,成
为设计者追求的永恒主题。
一、公园概况
郑州市人民公园坐落于郑州市中
心地带,东起二七路,西至铭功路,
南至西太康路,北至金水河。
1951
年辟为公园,1952年8月1日正式
开放。
公园面积30.14公顷,其中
水面积公顷,绿化面积25.41
公顷,是解放后兴建的第一个综合性公园,也是郑州市最大的综合性公园,园内有“彭公祠”、“胡公祠”,他们的存在使公园多了一份内涵。
它是一个以休闲娱乐为主的公共场所,娱乐设施有摩天轮、过山车、海盗船、旋转木马、流星锤、碰碰车、蹦极、水上乐园等。
整个公园有参天的大树,有茵茵的绿地,有荡漾的湖水,是市民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
二、公园设计分析
1、入口部分
个人认为人民公园以东面正大门为最主
要入口,其他西、南两个入口也比较重要,
还有一个专用通道口。
东大门作为人民公
园的主要入口,有一个大型的入口广场,
有很多人在门口拍照留念。
从东大门进去
迎面就是门前广场,广场上的大型人造假山石景观是主要的观景点,假山旁还有水域。
大门美观、气派大方,是仿古建筑,据说耗资很多,不过个人觉得也不过如此,大门、广场、假山形成了公园主要入口空间。
2、游园路线分析
公园采用分散式道路,所以人流也较分
散,从而避免了人流拥堵现象。
公园内
的大道主要是以铺地为主,而小道则是
以曲折的石子路,石砖为材质铺设,小
路的铺设可以避免行人为抄近道,而践
踏草地,同时还增添了行人行走过程中
的视觉享受。
此园路铺装以红色砖构成大的框架,以绿色砖为小单元重复穿插于其中,并配以黄色,使园路不仅实用而且美观。
人民公园的儿童乐园大都位于整个公园的西、北两侧。
它是来这里儿童的必去之处。
有水乐园,摩天轮、过山车、米老鼠等。
3、山水布局
叠山理水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最常用的造园
手法,在现代园林中的运用非常普遍。
人
民公园中各种水系都是是引横穿郑州市的
东风渠水系,其中最大湖叫亲年湖。
青年
湖位于公园的假山后面,约两亩大属于人
工湖。
湖上有小岛、水榭、亭、桥等,人工堆成的假山由湖边起伏伸入湖中,两米多高的假山顶端从湖中伸出水面,与对面园亭相望,湖光山色,交相辉映,使整个岛成为了园中圣地,园林木葱郁、泉水淙淙、鸟语花香、环境清幽、岩石耸立、亭台层叠。
既有厚重的历史特色,又是闹市中的休闲胜地。
4、植物配置
植物的搭配种植施工员设计的一向重头戏。
人民公园的植物搭配还是比较合理的。
主要的道路旁边植法桐,造成大面积的阴影,给人们提供休息之所。
在南大门出有一颗160年的国槐撑起一片阴凉。
此外还有各种果树和草本植物。
但是更多的我却叫不出名字,但是看着还是比较舒心的。
就是有点颜色单调,绿色太多没有其他较鲜艳颜色。
5、节点分析
1)此桥的名字,我不得而知,但是他给我的
印象很深,因为我们的一位同伴在这个桥上滑倒了,这是我对他多留意了一下。
看起来这座桥很美,而且考虑到了车行需要,但是就是坡度太大了,且防滑设施也不到位。
还有这座桥前面是湖,有很多人在此拍照,桥放在这里有点小了,护栏也不够高。
2)灯饰
中国传统的的中国结作为骨架,并配以鲜艳的红
色,十分具有中国特色,看上去很亲切。
其实这
种造型的灯饰我并不是第一次看到,上次去郑州
大学的时候我就发现路边有中国结,原来不知道
是干嘛的,以为只是装饰,现在看来应该是灯饰。
3)幽径
所谓曲径通幽,正是此处的写照,小
路弯弯曲曲,竹影婆娑,使人忍不住
想要置身其中,享受片刻的宁静。
三、人的活动
广场上
广场给人们提供一个场地,一个可以进行大
型活动的地方。
人们在这里跳舞、交流享受
着安闲的时光。
树荫下
一棵大树,撑起一片绿荫的同时,也是一个空间的形成。
在这样一个开放的空间,老人们、小孩们、青年们各得其所,坐着他们喜欢的游戏活动。
游乐园中
小孩子们最喜欢的地方莫过于此了吧,各种各样的娱乐场所,让每一位小朋友流连忘返,一次一次的缠着大人们来此玩耍休息。
同时泛舟湖中,吹着习习凉风感受夏日的宁静,也是很值得做的。
四、设计初探
( 一)共享与开放性
城市公园常常由于实体园墙的围合而使公园园林景观自成一体.对城市景观未充分发挥作用。
公园围墙设计应为低矮的通透栏杆,从公园周边各种角度都可欣赏公园美景,植物装饰的栏杆也成为城市一景。
公园管理上不收门票,把公园园林休闲空间完全向市民开放,以提高公园的使用率、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为市民日常休闲活动提供良好的场所。
( 二)多样性的功能
在现代城市紧张工作的人们渴望回到自然的怀抱,宁静的自然、闲适与生趣对都市人来讲是难能可贵的人们在自然环境中漫步、游戏、运动,都表现得那么自然。
所以,有意识地在公园内组织和创造多种功能的活动,充分发挥公园空间的内在
潜力如设置运动区。
区内除球场外.设置富于趣味的运动径,兼运动、按摩、健身等多种功能;设置旱喷泉,跳跃泉,人们在泉水之间穿梭戏水,别有一番生气。
( 三)系统化的园林
随着城市化进程发展,作为自然的再现引人到人为环境中的城市园林,已不仅仅是传统上的园林概念。
它应走向宏观尺度,从“咫尺园林”向“大地园林”、“生态园林”发展。
现代城市园林作为一个完整绿地系统,更应注重其生态效杲。
公园应放在这一系统之中考虑,以保持整个区域绿地系统的完整性,设计要上保留原有的植被,保证足够的绿化面积,保证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
( 四)环境艺术的创造
公园作为开放的室外空间,主要以休闲娱乐、陶冶性情为主。
人们在公园里或散步、或游戏、或躺或坐,体现了人对自然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热爱和渴望。
人们与自然充分而自由地接融,公园环境的质量与魅力对人们产生亲和力和归属感,所以在公园设计中应十分重视运用环境艺术手段来美化各种设施和园林小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将越来越重视环境艺术的问题。
五、结束语
此次的调研报告着重对人民公园现状及使用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并在调查结果基础上加以分析研究得出一些结论,希望这些结论对我接下来的公园的设计、建设有一定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