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语文重点知识点归纳

高一语文重点知识点归纳高一语文重点知识点归纳篇一一、语文知识点1.小说三要素:A人物,B情节,C环境2.议论文三要素:A论点,B论据,C论证3.比喻三要素:A本体,B喻体,C喻词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因why,何过how,何果what5.律诗四条件:A八句四联(首颔颈尾),B偶尾同韵,C 中联对偶,D平声合调6.五种表达方式:A叙述,B议论,C抒情,D说明,E 描写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A举例子,B列数字,C打比方(喻),D作比较,E分类别F下定义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A总分总结构,B总分结构,C 分总结构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A按时间顺序,B按空间顺序,C按逻辑顺序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A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B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A举例法,B对比法,C,喻证法,D,E归谬法12.八种主要修辞方法:A比喻,B拟人,C排比,D夸张,E反问,F设问,G反复,H对偶(简记为:喻拟排夸,二反设对)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A外貌描写,B语言描写,C动作描写,D心理描写(简记为:外语动心)14.七种短语类型:,A并列短语,B偏正短语,C,主谓短语,D动宾短语E动补短语,F介宾短语,G的字短语(按功能划分为七种)A名词性短语,B动词性短语,C形容词性短语(按词性分三种)15.六种句子成分:A主语,B谓语,C宾语,D补语,E 定语,F状语16.十二词类(性):A名动形,B数量代,C副介连,D助叹拟17.三种记叙方法(顺序):A顺叙,B倒叙,C插叙18.三种省略号作用:A表引文内容省略,B表列举事项省略,C表说话中断延长19.四种波折号作用:A表解释说明前文,B表后文跳跃转折,C表声音中断延长D表时地数起止20.四种引号作用:A表引用实际内容,B表讽刺反语,C表特定称谓,D表着重强调高一语文重点知识点归纳篇二离骚1、文学常识屈原(约公元前340-约前278),战国时期楚国人,伟大的爱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
高一年级语文重要知识难点总结

高一年级语文重要知识难点总结通过学习语文,把模糊的思想变为清亮的思想,把不清不楚的语言变为有条有理的语言。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有关高考考生必看的高一年级语文重要知识点,期望能够帮助到需要的高考考生。
高一年级语文重要知识点11、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
误:城墙,正:军营。
译文: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
误:依照,正:审理。
译文:徐有功特地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
误:拜见,正:授予官职。
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
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误:报告,正:回复。
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5、齐孝公伐我北鄙。
误:轻视,正:边疆。
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疆。
6、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误:爱好,正:吝啬。
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
误:生病,正:担忧,担忧。
译文:尧的百姓担忧水患,因此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
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
误:免除,正:(被)授职。
译文: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望同乡吏部侍郎石琚。
9、师进,次于陉。
误:顺次,正:暂时驻扎。
译文: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
误:完毕,正:通“猝”,突然。
译文: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害突然降临也不会惊骇。
1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
误:高兴,正:通“促”,赶快。
译文:楚王赶快会面(尊卢沙),(尊卢沙)没有到,(楚王派)使者屡次前去(邀请)。
12、存诸故交,请谢宾客。
误:安置,正:问候。
译文: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
13、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误:借给,正:宽恕。
译文:如果再不供养母亲,我就不宽恕你了。
14、楚庄王找事而当,群臣莫能逮。
误:捉拿,正:及,到达。
译文: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
语文高一必考知识点总结

语文高一必考知识点总结高一语文是学生在中学阶段的起点,掌握好高一语文的基础知识点对于学生的学业发展至关重要。
下面是语文高一必考知识点的总结,供大家参考。
一、修辞手法1.比喻: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语言,来表达某种意义,增强表现能力。
2.拟人:将人的特点赋予事物,使其更具有生命力和形象感。
3.夸张:通过夸大事物的形态或程度,以强调事物的特点或引起阅读者的注意。
4.排比:通过并列的方式,对事物进行总结、说明或强调。
5.设问:通过提出问题,引起读者的思考,增加阅读的吸引力。
二、修辞手法在古文中的运用古文是高中语文的重要内容,修辞手法在古文中的运用具有重要意义。
1.比兴手法:比如用景物来象征人的喜怒哀乐等情绪。
2.夸张手法:通过夸张的修辞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或强调事物的特点。
3.排比手法:用以增强文章的语言感染力,引起读者的共鸣。
4.反问手法:通过提出反问来引起读者的思考。
三、古文阅读技巧古文阅读是高中语文中的难点,下面介绍几种古文阅读技巧:1.抓住文意:首先理解句子的字面意思,然后通过上下文推断整篇文章的意思。
2.注重常识:通过了解作者的生平、时事背景等常识,认识文章的背景和目的。
3.掌握关键词:通过抓住关键词,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和用词含义,揭示文章的主题和逻辑关系。
4.分段梳理:将句子拆分成短语或短句,逐句理解,再将各句间的关系进行梳理。
四、现代文阅读技巧现代文阅读是高中语文的重要内容,下面介绍几种现代文阅读技巧:1.了解背景:通过了解文本所涉及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等信息,有助于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思想。
2.把握结构: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段落结构等,理解作者的组织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3.理解论证:重点理解作者的论述过程和论证方法,揭示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4.辨析选项:在阅读题中,要善于分析选项的表述,结合文本理解进行选择。
五、作文写作技巧高一语文中的作文写作是一项重要的能力培养,以下是几种写作技巧:1.语言表达:选用准确简练的语言,以突出文章的主题和观点。
高一必修一语文知识点总结大全(暑假预习)

高一年级必修一语文知识(1)通假字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弯曲)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智慧)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天赋)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日晒)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致”通“至”,达到)(2)古今异义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参古义:验,检查。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参加,参考。
疾古义:强。
例:声非加疾也(这里指声音宏大);疾风知劲草。
今义:疾病,快。
假古义:凭借,借助。
例:假舆马者。
今义:与“真”相对。
金古义:金属制的刀剑。
例:金就砺则利。
今义:金子。
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
例:蚓无爪牙之利。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用心古义:思想意识活动。
例如:用心一也。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3)词类活用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故木受绳则直(直:形作动,变直)(4)特殊句式与固定格式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用心一也(判断句,“……也”表判断)用心躁也(判断句,“……也”表判断)无以至千里(“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高一必修一语文必备知识点特殊句式判断句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也不再能再挺直,(这是由于)煣的工艺使它变成这样的。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增长,但是远处的人能看得见;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的天资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差别,(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一、古诗文背诵1. 《诗经》选篇- 《关雎》- 《蒹葭》- 《卷耳》2. 唐诗宋词- 李白《将进酒》- 杜甫《春望》- 苏轼《水调歌头》- 李清照《如梦令》3. 文言文- 《岳阳楼记》 - 范仲淹- 《醉翁亭记》 - 欧阳修- 《出师表》 - 诸葛亮二、现代文阅读1. 散文- 朱自清《背影》-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 小说- 鲁迅《阿Q正传》- 茅盾《子夜》节选三、文学常识1. 文学流派- 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 新文化运动2. 文学术语- 比喻- 拟人- 排比- 对仗四、写作技巧1. 文章结构- 引言- 正文- 结尾2. 修辞手法- 夸张- 反问- 设问五、语言知识1. 成语- 必背成语100条 - 成语故事2. 古诗文默写- 课本内古诗文- 经典文言文篇章六、阅读理解1. 主旨大意- 抓住文章中心思想- 理解作者意图2. 细节把握- 文章中的关键信息- 人物、事件、时间、地点七、古文翻译1. 直译与意译- 理解古文原意- 现代汉语表达2. 词汇与句式- 古今异义词- 特殊句式结构请将以上内容复制到Word文档中,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格式设置,如标题加粗、分点符号使用、段落缩进等,以确保文档的专业性和可读性。
此文档旨在为高一学生提供必背的语文知识点概览,便于学生复习和教师指导。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
1. 诗歌鉴赏:掌握诗歌的基本形式和韵律,了解古代和现代相关的诗人和他们的代表
作品。
2. 文言文阅读与鉴赏: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病句的修复,阅读和理解古代文学作品。
3. 古文观止:熟悉《古文观止》中的经典篇章,掌握文言文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
4. 现代文阅读与鉴赏:学习现代文的基本语法和表达方式,阅读和理解现代文学作品。
5. 文学常识: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代表作品,掌握文学
史和作家的基本知识。
6. 修辞手法:学习修辞手法的分类和运用,如比喻、夸张、排比等,能够分析和理解
修辞手法在作品中的作用。
7. 文学批评方法:了解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和理论,如评点、评述、评析等,能够分
析和评价文学作品。
8. 作文写作技巧:学习作文的写作技巧,如材料的选取、结构的安排、语言的表达等,能够写出符合语文表达要求的优秀作文。
9. 古代文化与文学:了解古代文化和文学的关系,掌握古代文化的基本概念和代表性
作品。
10. 现代文化与文学:了解现代文化和文学的关系,掌握现代文化的基本概念和代表性作品。
注意:以上列出的是高一语文的必背知识点,但实际上,语文知识点非常广泛,学生还需要根据教材的具体要求和老师的指导进行学习。
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详细总结

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详细总结一、《诗经》《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集大成者,记录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人民生活和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内容。
1. 《关雎》- 描述了远古时期爱情的痛苦和失落。
- 出现了诗经中常见的“和、和”、“何其”等叠词和感叹句的修辞手法。
2. 《商颂》- 主要描写了周武王消灭商纣王的事迹以及建立周朝的背景。
- 诗歌中使用了很多以古为新的手法,善于抒发自己的感情。
3. 《小雅》- 讲述了古代贵族的生活,表达了贵族面对困难时坚强的精神。
- 通过铿锵有力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坚定的心志和追求。
4. 《国风》- 以描写民风民情为主,使人们更加了解旧社会。
- 诗中融入了大量的哲理和教化的内容,富有深意。
二、《论语》《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记述了孔子的思想和教育观念。
1. 《学而篇》-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篇文章有很多对话,往往一问一答,使文章更显得有活力。
2. 《为政篇》- 主要论述了政治的道德规范和原则。
- 文章中充满了讲究算计之道的讨论,强调了合理、公正和清廉的重要性。
3. 《公冶长》- 主要是告诉人们要尊重他人的竞争和能力,不要嫉妒别人的成功。
- 文章中充满了知识以及人生智慧的教诲。
三、《红楼梦》《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描写了贾家的兴衰和荣辱。
1. 贾宝玉- 他是贾家的冷眼笑傲者,代表了曹雪芹对封建礼教的一种批判。
- 他痴情于林黛玉,但结果却是悲剧性的。
2. 林黛玉- 她是一个胸怀坦荡、性格独特的女子,具有独特的文学形象。
- 她的形象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是曹雪芹对自己理想女性的一种寄托。
3. 薛宝钗- 她是贾宝玉的表妹,是一个坚强、聪明、机敏的女子。
- 她在经济和政治上成功,并且在感情上战胜了林黛玉。
以上是高一语文必修一的知识点详细总结。
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文学常识1. 文学体裁- 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的区别与特点- 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基本特征2. 文学流派- 现实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文学- 其他重要文学流派简介3. 重要作家与作品- 古代重要诗人及其代表作- 近现代重要作家及其代表作二、文言文阅读1. 文言文基础知识- 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 文言句式结构分析- 古今异义词的理解2. 文言文阅读理解- 课文中的文言文阅读指导-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3. 文言文翻译- 直译与意译的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注意事项三、现代文阅读1. 现代文基础知识- 现代汉语的语法特点- 修辞手法的识别与运用2. 现代文阅读理解- 课文中的现代文阅读指导 - 课外现代文阅读练习3. 现代文写作- 记叙文、议论文的写作技巧 - 文章结构的组织与安排四、写作技巧1. 写作基础知识- 文章的开头与结尾- 段落的划分与连贯性2. 写作实践- 记叙文写作指导- 议论文写作指导- 说明文写作指导3. 写作修改与润色- 文章修改的基本方法- 文章润色技巧五、语言知识1. 词汇积累- 新词汇的学习与记忆- 成语、俗语的正确使用2. 语法知识- 句子成分分析- 时态、语态的使用3. 标点符号的使用- 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 标点符号的书写规则六、名著阅读1. 名著导读- 《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名著的背景介绍 - 名著的主要情节与人物分析2. 名著阅读指导- 阅读策略与技巧- 阅读过程中的思考与感悟3. 名著阅读笔记- 读书笔记的撰写方法- 读书笔记的分享与交流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一个基本框架,具体的知识点总结应根据实际使用的教材和教学要求进行调整。
您可以将此文档保存为Word格式,并根据需要进行编辑和格式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语文知识点
1.小说三要素:A人物,B情节,C环境
3.比喻三要素:A本体,B喻体,C喻词
5.律诗四条件:A八句四联(首颔颈尾),B偶尾同韵,C中联对偶,D平声合调
6.五种表达方式:A叙述,B议论,C抒情,D说明,E描写
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A总分总结构,B总分结构,C分总结构
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A按时间顺序,B按空间顺序,C按逻辑顺序
B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A举例法,B对比法,C,喻证法,D,E归谬法
12.八种主要修辞方法:A比喻,B拟人,C排比,D夸张,E反问,F设问,G反复,H对偶(简记为:喻拟排夸,二反设对)
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A外貌描写,B语言描写,C动作描写,D心理描写(简记为:外语动心)
E动补短语,F介宾短语,G的字短语(按功能划分为七种)
A名词性短语,B动词性短语,C形容词性短语(按词性分三种)
16.十二词类(性):A名动形,B数量代,C副介连,D助叹拟
17.三种记叙方法(顺序):A顺叙,B倒叙,C插叙
18.三种省略号作用:A表引文内容省略,B表列举事项省略,C 表说话中断延长
19.四种波折号作用:A表解释说明前文,B表后文跳跃转折,C 表声音中断延长D表时地数起止
20.四种引号作用:A表引用实际内容,B表讽刺反语,C表特定称谓,D表着重强调
离骚
1、文学常识
2、词语读音
修姱、嫉妒、謇、忳郁悒、侘傺
溘死、鸷鸟、方圜、攘诟、谣诼、延伫、芰荷、偭、兰皋、椒丘
岌岌、杂糅、昭质、可惩
孔雀东南飞
1、文学常识
乐府诗是一种合乐的古诗,因传自乐府官署而得名,乐府原为汉武帝刘彻设置的音乐机关,专事制作乐章并采集整理各地民间俗乐和歌辞,分别用于朝廷典礼和宴会时演唱。
这些乐章、歌辞,后来就叫“乐府”,成为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2、词语读音
箜篌、怀忿、槌床、哽咽、绣腰襦葳蕤、卑鄙、蹑丝履、玳瑁、流纨
明月珰、磐石、拊掌、郡丞、思量量体裁衣、否极泰来、白鹄、婀娜
踯躅、金镂鞍、赍钱、蟠龙、琉璃
晻晻、日暝、摧藏、蹑履、怅然戊戌、戍守、彷徨
诗三首
1、字词
芙蓉、慷慨、青青子衿、嘉宾、阡陌
羁鸟、樊笼
2、文学常识
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
一名潜,字元亮,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著名的隐士,不满于官场的黑暗,“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农村。
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
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
陶渊明
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他亦有、
“隐逸诗人”之称。
兰亭集序
1、字词
符契、修禊、癸丑、流觞、激湍、彭殇、嗟悼、会稽、感慨系之
清流激湍、流觞曲水、静躁、虚诞
世殊事异
崇山峻岭:崇,高;峻,山高而陡。
高大险峻的山岭。
放浪形骸:放浪,放荡;形骸,人的形体。
指行动不受世俗礼节
的束缚。
游目骋怀:游目,远眺;骋怀,放开胸怀,往远处想。
纵目四望,开阔心胸。
情随事迁:情况变了,思想感情也随着起了变化。
感慨系之:感,感触;慨,慨叹;系,联结。
有所感触,慨叹不已。
2、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
①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号秋实。
祖籍浙江绍兴。
朱自清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
毛泽东称他“、”。
②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浙江富阳人。
1922年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了“创造社”。
1930年参
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沉沦》《、》等,在
不同程度上揭露了旧社会的罪恶,向封建道德大胆挑战,有一定的
积极意义,但也有颓废色彩。
散文以游记著称,情景交融,自成一家。
名段名句
(1)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遮住了,
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学习作者运用的比喻、排
比和通感的修辞手法,并学习合理安排描写顺序。
平时养成细心观
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
(2)秋天,无论是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学会使用“文眼”,总领全文。
)
(3)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
不浓,回味不永。
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
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学会使用对比的手法,突
出要描写的事物。
)
看了高一语文重点知识点归纳的人还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