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重要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合集下载

高中必考的语文知识点归纳

高中必考的语文知识点归纳

高中必考的语文知识点归纳高中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鉴赏能力以及文化传承意识的重要学科。

以下是高中必考的语文知识点归纳:一、文言文阅读1. 文言文词汇:掌握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及其用法。

2. 句式结构:理解文言文中的倒装句、被动句、判断句等特殊句式。

3. 翻译技巧:学会直译和意译的方法,准确翻译文言文内容。

4. 文化背景:了解文言文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二、现代文阅读1. 文学鉴赏:学习如何鉴赏不同文体的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小说等。

2. 文章结构:分析文章的开头、发展、转折和结尾。

3. 主题思想: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深层含义。

4. 语言风格:识别并分析作者的语言特点和风格。

三、写作技巧1. 记叙文写作: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方法,包括叙述、描写、抒情等。

2. 议论文写作:学会构建论点、论据和论证,形成有说服力的议论文。

3. 说明文写作:了解说明文的特点,掌握如何清晰、准确地传达信息。

4. 应用文写作:熟悉各类应用文的格式和写作要求,如书信、通知等。

四、古诗词鉴赏1. 诗歌形式:了解不同诗歌形式,如律诗、绝句、词等。

2. 意象分析:识别诗歌中的意象,并分析其象征意义。

3. 韵律节奏: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理解其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4. 诗人风格:了解不同诗人的创作风格和思想情感。

五、文学常识1. 文学流派:掌握中国文学史上的主要文学流派及其特点。

2. 文学名著:熟悉中外文学名著的作者、内容和影响。

3. 文学理论:了解文学批评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六、语言文字运用1. 成语运用:正确使用成语,理解其含义和使用场合。

2. 修辞手法: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3. 标点符号: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七、文化传承1. 传统文化: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2. 历史典故:学习历史典故,理解其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

3. 民族精神: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

高中语文重点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重点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重点必背知识点总结高中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备考高中语文考试时,掌握和积累必要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高中语文重点必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有效备考。

一、古代文学史1. 文言文鉴赏2. 古代文学流派3. 古代文学名篇4. 古代文学家及其代表作品二、现当代文学史1. 白话文鉴赏2. 现当代文学流派3. 现当代文学名篇4. 现当代文学家及其代表作品三、修辞手法1. 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2. 修辞手法在作文中的应用3. 修辞手法与语言表达的关系四、作文技巧1. 议论文写作技巧2. 记叙文写作技巧3. 说明文写作技巧4. 应用文写作技巧五、古诗文鉴赏1. 古诗文基础知识2. 古诗人及其代表作品3. 古文阅读和鉴赏技巧六、现代文鉴赏1. 现代文基础知识2. 现代作家及其代表作品3. 现代文阅读和鉴赏技巧七、文学常识1. 唐诗宋词元曲基础知识2. 文言文基础知识3. 现代文学常识4. 文学名著及其作者八、常见的修辞手法及作用1. 比喻的作用2. 拟人的作用3. 夸张的作用4. 对比的作用九、常见的修辞手法及运用1. 比喻的运用技巧2. 拟人的运用技巧3. 夸张的运用技巧4. 对比的运用技巧十、常见的作文技巧及应用1. 提炼主题思想2. 情景交融的描写3. 运用修辞手法4. 增加修饰语的使用以上是高中语文重点必背的知识点总结,学生们可以根据这些知识点进行有目的的复习和备考。

掌握这些知识点不仅有助于提高语文成绩,也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有很大帮助。

希望同学们在备考中能够取得好成绩,展现出自己的语文才华!。

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

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

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I. 文言文阅读和汉语言文字常识1. 文言文阅读理解(1)横排、竖排与交错阅读(2)意群、结构和语法分析(3)古诗文的韵律、格律和修辞2. 汉语言文字常识(1)汉字基础(2)词语的构成与演变(3)汉字的结构、形状和笔画(4)音系、声调和语音变化II. 修辞与修辞手法1. 修辞方法(1)比喻(2)夸张(3)象征(4)符号2. 修辞手法(1)排比(2)对仗(3)倒装(4)拟人(5)反复III. 作品鉴赏与文学常识1. 作品鉴赏(1)文学流派和风格(2)作品的结构和文本分析(3)作品的主题、意义和价值2. 文学常识(1)文学概念和理论(2)文学史和文学批评(3)文学作品的语言艺术和人文主题IV. 写作与写作技巧1. 写作者的思维(1)写作方式(2)创意和想象2. 写作技巧(1)文体和文体变换(2)叙述、描写、抒情和议论的技巧(3)篇章和段落的结构和风格V. 古代文化与古代文学1. 古代文化(1)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化(2)中国古代哲学和宗教2. 古代文学(1)中国古代文学史和文学流派(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特点和价值VI. 现代文学1. 现代文学史和流派(1)中国现代文学史(2)西方文学史和流派2. 现代文学作品鉴赏(1)现代文学作品主题、风格和意义(2)现代文学作品语言艺术和创作手法VII. 美学与艺术欣赏1. 美学基础(1)美感、审美、美德和美学(2)美学理论和美学范畴2. 艺术欣赏和鉴赏(1)艺术史和艺术流派(2)艺术形式、内容和风格分析以上是高中语文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归纳,希望对广大同学有所帮助。

高中语文十大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十大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一:文言文阅读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语言基础,学习掌握文言文是高中学习语文的重中之重。

在文言文阅读中,我们需要掌握古文的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理解古文的含义和内涵,熟悉古代文学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从而能够深入理解其中的意义和价值。

知识点二:现代文阅读现代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文字语言,学习掌握现代文阅读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文阅读中,我们需要理解文章的主题和结构,掌握文章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分析文章的立意和情感表达,从而对其进行深入思考和理解。

知识点三:古代诗词鉴赏古代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形式,学习鉴赏古代诗词是高中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古代诗词鉴赏中,我们需要认识并理解古代诗词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体会古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领悟古代诗词的价值和意义。

知识点四:现代散文鉴赏现代散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文学形式,学习鉴赏现代散文是高中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

在现代散文鉴赏中,我们需要理解现代散文的文体特点和表现手法,分析文章的主题和结构,体会文章的情感和内涵,从而对其进行深入理解和思考。

知识点五:历史和文化知识学习语文不仅仅是学习文字语言,更是学习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对于理解古代文学作品和现代文学作品意义深远。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熟悉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代表作品,了解文学作品对当时社会和人文风貌的反映,从而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理解和解读。

知识点六: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语文学习不仅仅是语言文字本身的学习,更是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学习。

在语文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各种修辞手法的应用和表达技巧的运用,从而能够在阅读和写作中更好地表达和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知识点七:作文写作技巧作文写作是语文学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作文写作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在作文写作中,我们需要掌握各种写作技巧和方法,如段落书写、结构安排、语言表达等,从而能够写出具有思想深度和艺术水平的文章。

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完整版作为学生,对于高中语文知识点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仅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更是在日常生活和职场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高二和高三阶段,学习内容逐渐趋向深入和广泛,因此掌握高中语文知识点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对高中语文各个章节的重点知识点作一个完整的归纳。

一、古诗文鉴赏1. 古诗文鉴赏的基本功● 思考文学作品中的意义和价值● 分析文学作品的形式和结构● 掌握文学作品的语言特色和艺术结构● 认识文学作品历史背景和作者的思想特点2. 《诗经》的艺术特色● 揭示诗经的文化价值和人文精神● 分析诗经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理解诗经中的典型形象和意象3. 唐诗宋词的创作手法● 唐诗宋词的艺术特点和传统美学● 分析唐诗宋词的写作技巧和意境表现● 理解唐诗宋词中的主题和思想内容4. 古文观止和文化背景● 理解古文观止的文化背景和形成背景● 分析古文观止的文史价值和思想特点● 理解古文观止中的文学艺术二、现代文学1. 现代小说的特点和风格● 分析现代小说的历史背景和传统文化● 掌握现代小说的创作技巧和表现手法● 理解现代小说中的社会现实和人性揭示2. 《红楼梦》的文学魅力● 分析《红楼梦》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理解《红楼梦》的文学价值和意义● 认识《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和艺术特点3. 现代戏剧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掌握现代戏剧的传统和发展● 理解现代戏剧的创新和表现手法● 认识现代戏剧中的深刻社会问题和人性冲突三、古代文化1. 汉唐文化的代表作品● 掌握汉唐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 分析汉唐文化的典型作品● 理解汉唐文化的思想和艺术特点2. 唐宋诗词的魅力● 掌握唐宋诗词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 分析唐宋诗词中的优美意境和形象描写● 理解唐宋诗词的文化价值和艺术特色3. 明清小说的代表作品● 理解明清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征● 分析明清小说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掌握明清小说的创作手法和表现特点四、现代语言文字1. 现代语言文字的特点和使用● 理解现代语言文字的历史背景和基本知识● 掌握现代语言文字的语法和词汇用法● 认识现代语言文字的应用和表达技巧2. 文字运用的规范和注意事项● 分析文字运用的规范和错误● 掌握文字运用的注意事项和技巧● 理解文字运用的传播和效果综上所述,高中语文知识点的归纳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提高写作水平,巩固高中语文知识体系,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信和能力。

高中高一语文各篇知识点总结

高中高一语文各篇知识点总结

高中高一语文各篇知识点总结
一、古文阅读
1. 古文基础知识
- 古文语法
- 古文修辞手法
- 古文常见字词
2. 古文阅读技巧
- 构词法分析
- 字词引申义
- 上下文推测
- 句子结构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
1. 现代文基础知识
- 现代文的特点
- 现代文的表达方式
- 现代文的文体与体裁
2. 现代文阅读技巧
- 认识文章结构
- 抓住关键词语
- 理解段落主题
- 掌握归纳总结方法
三、诗歌鉴赏
1. 诗歌基础知识
- 诗歌的节奏与韵律
- 诗歌的意象与表达
- 诗歌的修辞手法
2. 诗歌鉴赏技巧
- 阅读诗歌的音乐性
- 把握诗歌的意境
- 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 解读诗歌的主旨与情感
四、文言文阅读
1. 文言文基础知识
- 文言文的基本语法
- 文言文的常用词句
- 文言文的表达方式
2. 文言文阅读技巧
- 对文言文进行翻译
- 熟悉文言文的典故和典型用法
- 理解古代人物和事件
- 分析文言文的语言特色
以上是高中高一语文各篇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语文高考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语文高考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语文高考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一、古代文学1. 文言文基础知识1.1 词性1.2 基本句式1.3 修辞手法1.4 文言文阅读技巧2. 古代诗歌2.1 五言绝句2.2 七言绝句2.3 音律格律2.4 诗歌鉴赏3. 古代散文3.1 隋唐散文3.2 宋代散文3.3 元明清散文3.4 散文鉴赏4. 小说与戏剧4.1 四大名著4.2 明清小说4.3 传统戏曲4.4 剧目鉴赏二、现代文学1. 白话文基础知识1.1 词性和句法1.2 清新文风与新感觉派1.3 先锋派与后现代派1.4 文学流派与代表作品2. 新时期文学2.1 新时期小说2.2 新时期散文2.3 新诗与新长诗2.4 新时期剧本3. 先锋作家与作品3.1 鲁迅与《狂人日记》3.2 茅盾与《子夜》3.3 丁玲与《叶落风》3.4 钱钟书与《围城》4. 现代戏剧与电影4.1 现代戏剧派别4.2 电影与文学之间的关系4.3 现代电影鉴赏三、修辞与修辞手法1. 名词与动词修辞1.1 比喻1.2 拟人1.3 夸张1.4 比拟2. 形容词与副词修辞2.1 夸张与象征2.2 拟声与拟态2.3 顺畅与凝滞2.4 温柔与尖刻3. 句子修辞3.1 反问与排比3.2 双关与隐喻3.3 倒装与省略3.4 讽刺与幽默四、阅读理解与应用1. 阅读技巧1.1 主旨概括1.2 段落写作意图1.3 推理判断1.4 引用理解2. 文学鉴赏2.1 作品分析与解读2.2 语言风格把握2.3 艺术特点理解2.4 审美价值评析3. 写作与应用能力3.1 文章结构与段落拟定3.2 信息整合与论证3.3 题材选择与文风固定3.4 内容魅力与文采展示五、文言文阅读与分析1. 古代诗词欣赏1.1 选读古体诗1.2 名句背诵与解读1.3 诗歌创作与仿写1.4 诗词意象与音律感悟2. 古文阅读2.1 文言文选读2.2 句式结构解析2.3 古文名篇赏析2.4 古文名句默写3. 古代散文鉴赏3.1 隋唐文选读3.2 汉魏六朝散文3.3 元明清散文作品3.4 散文名篇赏析六、写作规范与技巧1. 写作基础知识1.1 作文思路构建1.2 文体选择与运用1.3 开篇与结尾写作1.4 段落过渡与衔接2. 议论文写作技巧2.1 议题确定与立意2.2 论证方式与方法2.3 举例与引用运用2.4 总结与观点表达3. 说明文写作技巧3.1 定义分类与分析3.2 过程与方法阐述3.3 事物特点与比较3.4 结构合理与语言准确4. 故事与描写写作4.1 细节描写与场景刻画4.2 人物塑造与形象描绘4.3 情节安排与节奏掌控4.4 修辞手法与语言运用总结:以上是语文高考必考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包括古代文学、现代文学、修辞与修辞手法、阅读理解与应用、文言文阅读与分析以及写作规范与技巧等内容。

高中语文重要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高中语文重要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高中语文重要知识点归纳完整版1.诗歌按题材来划分,可分为8种,分别是:⑴咏史怀古诗: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

(写古迹古人,多用典故)⑵托物言志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

(常有松、竹、梅等意象)⑶边塞征战诗:或抒写报国立功壮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对开边拓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

⑷羁旅思乡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

(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⑸送别留念诗: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达彼此勉励。

⑹田园山水诗: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

⑺即事感怀诗: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

⑻闺怨闺愁诗: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

2、表达方式又五种,分别是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3第一种:描写景物的方法:(⒈)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有:描写和描写,(想象联想)与实写;(⒉)运用修辞手法(至少写八种)比喻,对比,夸张,比拟,(高考常考)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互文;(3).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至少写八种):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高考常考)象征、铺陈,白描。

(4).从景物的动静角度来写:动景静景结合,或以动写静,以静写动;(高考常考)(5).从观察的层次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俯仰结合;上下结合,高低结合。

(6).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视觉(形和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

第二种:描写人物的方法(⒈)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方法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2).运用具体描写手段: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⒊)运用修辞手法来写人:比喻、对比、夸张、比拟、借代、双关、反问、设问、(⒋)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象征、铺陈,白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排比整齐、有气势
(7)设问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8)反问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6、语言风格专业术语
1、清新、自然(淡雅)2、平淡、质朴(朴实无华)3、华丽、绚烂(辞藻华美)4、简洁、明快(言简意赅)5、委婉、含蓄6、明白晓畅(明快浅显)、7、多用口语(明白如话)、直率8、笔调婉约、9、简练生动、10、沉郁顿挫。
10、吸引读者的兴趣,引发阅读的作用。
三,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场所。
2、渲染故事气氛、增强故事真实性。
3、烘托人物形象
4、推动故事情节
5、暗示社会环境
6、深化主题
另附:文学作品中环境描写主要有以下作用:
①渲染营造某种氛围,为后边内容作铺垫
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
③衬托人物心理。
高中语文重要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高中语文重要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一、相关专业术语
1.歌按题材来划分,可分为8种,分别是:
⑴咏史怀古诗: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写古迹古人,多用典故)
⑵托物言志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常有松、竹、梅等意象)
⑶边塞征战诗:或抒写报国立功壮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对开边拓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
⑷羁旅思乡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
⑸送别留念诗: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达彼此勉励。
⑹田园山水诗: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
4.虚实结合。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以突出中心。
5.色彩的渲染。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感伤之情。
6.观察角度的变化。俯视,仰视,远眺,近看,由远到近或由下而上。
二、小说中的专业术语
一、小说标题的含意(双重或多重)
1、表面意义与真实意义。
(6).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视觉(形和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
第二种:描写人物的方法
(⒈)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方法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2).运用具体描写手段: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⒊)运用修辞手法来写人:比喻、对比、夸张、比拟、借代、双关、反问、设问、
2、指代意义与比喻意义。
3、一语双关,双层含义。
二、小说标题的用意(原因、作用、效果、好处)
1、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
2、概括小说主要事件。
3、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4、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
5、具有象征意义。
6、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
7、寄托作者情感。
8、展开情节,前后呼应。
9、对比讽刺,强化效果。
7、高考重点考查的六种表现手法:
1.衬托。包括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以乐景衬哀情等。
2.各种修辞手法。比喻是为更加形象生动,比拟是把事物人格化,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对偶是为了增强诗的音乐美。
3.动静结合。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
(⒉)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
(⒊)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
(⒋)悲情类: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灭),猿(悲伤)。
(⒌)其它类:昆山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东篱(高雅,洁身自好)
5、指出下列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形象化
(2)借代使语言简练、含蓄。
(3)夸张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
(4)对偶形式:语言简练,整齐对称;内容:意义集中含蓄。
(5)比拟拟人、拟物。更形象、生动。
4、写出下列意象所指代的一般含义
(⒈)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对比,前后照应,问与答,卒章显志,总分,虚实结合,(高考常考)过渡,详略,人称,设置悬念,欲扬先抑、
诗歌鉴赏中重点注意的几个方面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
表达方式:描写衬托、动静、色彩、
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
表达技巧:联想想象象征铺垫衬托
结构章法: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一唱三叹首尾照应以景结情
⑺即事感怀诗: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
⑻闺怨闺愁诗: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
2、表达方式又五种,分别是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3第一种:描写景物的方法:
(⒈)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有:描写和描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⒋)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象征、铺陈,白描。
第三种:抒情方式
(1)、直抒胸臆:直接运用抒情与议论的表达方式来抒发情感
(2)、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寓理),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换位思考
景和情的关系(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情景交融、乐景写哀情)
第四种:结构(构篇)方式
(⒉)运用修辞手法(至少写八种)比喻,对比,夸张,比拟,(高考常考)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互文;
(3).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至少写八种):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高考常考)象征、铺陈,白描。
(4).从景物的动静角度来写:动景静景结合,或以动写静,以静写动;(高考常考)
(5).从观察的层次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俯仰结合;上下结合,高低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