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题训练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练习题(含答案)100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练习题(含答案)100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1.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完成小题。
孔明密写了十六个字,交给周瑜,只见上面写着: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孔明缓步登坛,看定方位,在炉里焚香,在壶里注水,仰天祷告。
祷告完毕,孔明直奔刘备船上,询问军马战船调配办好否,刘备答道:“早已准备,只等调用。
”黄盖火船,安排定当,就使小卒呈密书与曹操,约定今晚去降曹。
周瑜下令开船,黄盖在第三只火船上,手持钢刀,船头上大书:“先锋黄盖”。
曹操站在船头,专等黄盖来到,他大笑:“冬至一阳生,来复之时,哪来的东南风。
”东吴战船离曹操仅两里水面,黄盖命前船一齐发火,火趁风势,二十只火船一齐插进曹营。
黄盖跳上小船,冒烟突火,来寻曹操,曹操跳上岸逃命。
曹操上岸后,引着百余骑兵,在火林里奔突,在张辽的指引下直奔乌林。
(2)这场战役能大败曹操,关键在于孙、刘两军联盟,在促成孙、刘联盟的过程中,有两个人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两个人物是()A. 鲁肃B. 黄盖C. 孔明D. 庞统E. 周瑜(3)在班级名著阅读活动中,为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语文老师让大家做书目推荐,你的任务是给《三国演义》做内容简介,要求不超过80个字。
【答案】(1)火烧赤壁(或赤壁之战)(2)A,C(3)内容简介示例:小说描写了东汉末年(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塑造出曹操、刘备、关羽、张飞等许多不朽的历史人物形象,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
用心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了解作者、国籍,以及作品的主要内容、关键情节、经典片段和名言警句,才能轻松应对试题。
该题考查的是《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的情节,要能概括名著的主要内容,并且注意其中的主要人物。
2.小巷传来戏文“就是我家小九妹,不知梁兄可喜爱?”唱腔醇厚柔美,婉转细腻,此戏最有可能()A. 京剧B. 秦腔C. 越剧D. 昆曲【答案】 C【解析】【分析】京剧,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专题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文知识及名篇名著专题练习( 含答案 )一、初中语文知识及名篇名著1.以下文学知识、文化知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 《诗经》是“五经”之一,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按乐曲的性质能够分红风、雅、颂。
“风”是各地民歌民谣,“雅”是正统宫廷乐歌,“颂”是祭祀乐歌。
B. 古诗词中的意象常常有特定的含义,如“折柳”代表“惜别”,“归雁”代表“思乡”,“莲花”代表“高洁”,“菊花”代表“隐逸”。
C.《木兰诗》选自北宋郭茂倩编写的《乐府诗集》,它是汉朝的一首乐府民歌,塑造了一位代父参军、英勇无畏、不慕荣利的女英豪形象。
D.《岳阳楼记》中的“庆历四年春”和《桃花源记》中的“晋太元中”是用了皇帝的年号纪年,而《己亥杂诗》中的“己亥”用的是干支纪年。
【答案】 C【分析】【剖析】 C.“它是汉朝的一首乐府民歌”文学知识表述有错误。
《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纳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
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
故答案为: C;【评论】做好此题需要平常学习中要做居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知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2.阅读下边文字填空。
(1)读《三国演义》,看英豪命运,最令人惋惜的是连叫数声“既生瑜,何生亮”气绝而亡的________。
此中“亮”是指 ________。
(2)你必定读过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吧。
你喜爱此中的哪一个人物形象?说说喜爱的原由。
【答案】(1)周瑜;诸葛亮(2)示例:我喜爱《三国演义》中的关羽,由于关羽这个人物是赤胆忠心的化身,是诚实守信的代言人。
与刘备失散,山南海北,被曹操收容并重用。
当得悉刘备在荆州刘表处时,关羽断然带着嫂子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拼命投靠齐全。
这是多么的赤胆忠心,令人寂然起敬。
【分析】【剖析】此题是对名有名篇的考察。
名有名篇第一要从中国的四大名著读起。
四大名著是我国文学宝库的收藏,此中广博精湛的思想内容和让人入迷的艺术特点,都能让所学者惊叹不已。
语文八年级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题训练含答案

语文八年级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题训练含答案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1.请你参加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学习活动,并完成下列题目。
(1)请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填写相应的节日名称。
①农历九月初九日,有敬老和登高的风俗。
________②公历5月第二个星期日,用康乃馨花表达感恩之情。
________(2)请根据下表显示的调查结果,回答下面的问题。
认同程度调查结果统计表①请简要概括青年人对中国传统节日和“洋”节日的认同情况(不超过25个字)。
②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请谈谈看法。
【答案】(1)重阳节;母亲节(2)①更喜欢“洋”节日或对“洋”节日的认同度高于中国传统节日。
②“洋”节日较传统节日形式新颖活泼,新鲜感强,符合青年人的好奇心和求新的心理。
【解析】【分析】(1)本题是对传统文化的考查。
传统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作为学生应该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
这些不光要从书本上学习,也包括从家庭学起,从社会生活中学习。
(2)本题是对图表转换能力的考查。
首先要搞清表头,也就是本表是对什么的调查。
本表是对各个年龄段的人对于中西节日认同度的调查统计表。
结合上面的各项数据,不难得出相应的答案。
【点评】(1)文化常识知识内容丰富,重在平时的积累,但然这里的积累不是限于书本的。
(2)图文转换题一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认真审题,整体看图。
2.注意部分和细节。
3.表面描述。
4.深层寓意。
5.语言表述要简洁明确。
图表题综合考查学生对图表的分析能力,要求考生根据图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性的信息,或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
这类题型属于语言应用能力的考查,能力层级高。
2.下列各个选项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出自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体史书《左传》。
B. “未若柳絮因风起”出自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撰的笔记小说《世说新语》。
C. 老舍,中国现代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语文八年级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题训练及答案

语文八年级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题训练及答案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1.下列文学常识及对文章的理解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它是我国一部长篇章回体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B.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描写作者童年生活的散文,其中成长读书阶段所遇的启蒙老师古板无趣,令作者心生厌恶。
C. 《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莫泊桑,是法国十九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代表作品有《项链》《变色龙》D. 《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字茂叔,世称“濂溪先生”,南宋哲学家。
该文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世风的鄙弃。
【答案】 A【解析】【分析】B.“所遇的启蒙老师古板无趣,令作者心生厌恶”不妥。
文中没有表达出这个意思。
C.《变色龙》的作者是契诃夫。
D.周敦颐是北宋时期的人。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辨析能力。
解答此题考生要逐项审读,仔细辨析。
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课本内的注释知识的掌握,注意平时的积累。
2.下面的选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宗教和哲学是印度诗人泰戈尔诗歌的核心主题。
他的抒情诗集《吉檀迦利》集中体现了这点,作品以形象化的手法表现诗人宗教哲学思想。
B. 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以若瑟夫回忆少年时代往事的角度来叙述故事,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使故事更加真实。
C. 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最有特色的那些描写狐鬼花妖的故事,像婴宁、聂小倩、香玉,大都温婉体贴,善解人意,寄托着人们对理想女性的美好想象。
D. 《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编撰的一部笔记小说,从内容上分为“德行”“言语”“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咏雪》《陈太丘与友期》均出自“言语”这类。
【答案】 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专题复习 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专题复习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1.下列各项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我的叔叔于勒》以一个小孩的视角展开故事,以儿童的善良、纯真,折射出成人世界的世态炎凉、虚伪冷酷。
B. 《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用寓言阐述道理是其一大特色,《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都选自此书C.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共分上下两片,上片问“月”,创造了一种神话般的美丽境界;下片问“天”,表达了作者苏轼的旷达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D. 鲁迅先生在《社戏》一文中,以细腻的笔触写了“我”在少年时代的一段生活经历,表达了“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答案】 D【解析】【分析】D.“对自由生活的向往”错误,应是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及留恋。
故答案为:D【点评】文学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
令郎是对方的儿子,令堂是对方的父亲,令爱是对方的女儿。
B. 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
《愚公移山》“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一句中的“汉之阴”指的就是汉水的南岸。
C. 科举分为乡试、会试、殿试。
乡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试的第一名为会元,而殿试的一、二、三名为状元,探花、榜眼。
D. 古人常用特定称谓来代替年龄。
如“弱冠”指男子十六岁,表示已成年,“花甲”指六十岁,“耄耋”指八九十岁。
【答案】 B【解析】【分析】A项错误。
令堂是对方的父亲;B项正确;C项错误。
殿试的一、二、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D项错误。
古人常用特定称谓来代替年龄。
如“弱冠”指男子20岁,表示已成年。
故答案为:B【点评】对于传统文化常识要熟知,注意敬称、谦称、科举考试制度、特定称谓、历法、礼节等。
语文八年级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题训练含答案

语文八年级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题训练含答案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1.班级开展了“气象物候”专题学习活动,你一直参与其中:(1)【诗海撷趣】晓文同学从《经典诵读》上抄录了王安石《梅花》中的诗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请简要说说这两句蕴含的物候现象。
(2)【文化探究】“雨水”“白露”“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三个时节。
请仿照示例,从“白露”“霜降”中任选一个加以描述。
示例:“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雨水时节,降雨开始,雨量增多。
(3)【妙语评析】央视天气预报主播概说天气状况时,这样描述:“在刚刚过去的一周里,阳光是当之无愧的主角。
”这句话妙在何处?请作简要评析。
【答案】(1)寒冬里梅花不畏严寒,傲然挺立。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白露时节,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霜降时节,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3)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过去一周以晴好天气为主的特征。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综合性学习试题。
(1)此题考查学生结合诗句分析物候知识的能力。
这两句诗写出了寒冬梅花傲然挺立的形象。
(2)解答本题的关键一是要选准自己把握准确的节气,二是要结合示例进行解释,即使不能答准节气内容,也要根据示例和节气的字面意义进行解释。
回答该题时,要联系节气名称,再联系节气时间和特点作答,注意不要牵强附会。
(3)“阳光是当之无愧的主角”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以晴天为主的天气状况。
故答案为:(1)寒冬里梅花不畏严寒,傲然挺立。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白露时节,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霜降时节,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3)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过去一周以晴好天气为主的特征。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相关物候和节气知识。
能力层级为A.2.(2017·北京)欧阳询的字点画工妙,骨硬肉丰。
古人评价其字的笔画“(斜钩)”具有“险而劲”的特点。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文知识及名篇名著练习题(含答案)一、初中语文知识及名篇名著1.以下对于文学知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范进中举》选自《儒林外史》,是我国元末明初期间的一部长篇嘲讽小说,主要描绘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相貌。
B.《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主席的名篇。
上片描绘北国雪景,显现祖国壮丽的河山;下片纵论历代英豪人物,抒发生者伟大的志向。
C.鲁迅在小说《故土》中经过塑造闰土这一世活在重压下的纯朴和善的贫困者的形象,寄托了对乡村劳感人民的深切怜悯。
D. 《我的叔叔于勒》作者莫泊桑,法国有名文学家。
小说透过“我”的目光刻画了菲利普夫妇自私、冷峻、虚伪、倾慕虚荣的形象。
【答案】A【分析】【剖析】 A 项,有两处错误一处年月不对《范进中举》是清朝吴敬梓优秀现实主义长篇嘲讽小说《儒林外史》中极为出色的篇章之一,不是元末明初期间的一部长篇嘲讽小说。
此外一处是描绘要点不对,本文要点描绘范进参加乡试中了举人一事,反应以及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相貌。
而不是描绘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相貌。
故答案为: A【评论】文学知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呼、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派别等。
回首所读文章的有关情节,依据问题作答即可。
2.《苏菲的世界》和《格列佛游记》二选一。
(1)格列佛在利立普特遇到厚待,作为条件他一定做什么除了()A.替国王递送信函B.帮助工人搬运石头修筑王宫C.解说欧洲政府、宗教、法律、民俗D.参加战斗摧毁仇敌(2)以下不属于《苏菲的世界》中的句子是()A.你太习惯这个世界了,才会对任何事情都不感觉诧异。
B.我们把世界看错,反说它欺诈了我们。
C.我们到达这个美好的世界里,相互相遇,相互问候,并结随同游一段短暂的时间。
D.这个世界不行能大家都喜爱我,我也不需要每一个人都喜爱我,我只好说好多人还不认识我。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练习题(含答案)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A. 《范进中举》选自《儒林外史》,是我国元末明初时期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B.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主席的名篇。
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壮丽的山河;下片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作者伟大的抱负。
C. 鲁迅在小说《故乡》中通过塑造闰土这一生活在重压下的纯朴善良的贫苦者的形象,寄予了对农村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D. 《我的叔叔于勒》作者莫泊桑,法国著名文学家。
小说透过“我”的眼光刻画了菲利普夫妇自私、冷酷、虚伪、爱慕虚荣的形象。
【答案】 A【解析】【分析】A项,有两处错误一处年代不对《范进中举》是清代吴敬梓杰出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极为精彩的篇章之一,不是元末明初时期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
另外一处是描写重点不对,本文重点描写范进参加乡试中了举人一事,反映以及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而不是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故答案为:A【点评】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2.《苏菲的世界》和《格列佛游记》二选一。
(1)格列佛在利立普特受到优待,作为条件他必须做什么除了()A. 替国王递送信件B. 帮助工人搬运石头修建王宫C. 讲解欧洲政府、宗教、法律、风俗D. 参加战斗摧毁敌人(2)下列不属于《苏菲的世界》中的句子是()A. 你太习惯这个世界了,才会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到惊奇。
B. 我们把世界看错,反说它欺骗了我们。
C. 我们来到这个美好的世界里,彼此相逢,彼此问候,并结伴同游一段短暂的时间。
D. 这个世界不可能大家都喜欢我,我也不需要每个人都喜欢我,我只能说很多人还不了解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八年级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题训练含答案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1.下列关于名著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躲在箱子里睡觉时,不料一只大鹰将箱子叼走,还把箱子掉进了海里。
B. 《简·爱》中女主人公自尊、独立的性格的形成,是与她童年的幸福生活分不开的。
C. 青面兽杨志潜心仕途,但先丢了花石纲,后又丢失生辰纲,不得不落草并投奔梁山,最终在征方腊时病逝。
D. 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刻画了很多受科举制度播弄而失魂落魄的人物形象。
书中所写王家三姑娘绝食“殉夫”,实则是对封建礼教的愤怒抨击。
【答案】 B【解析】【分析】B项,“是与她童年的幸福生活分不开的”错。
《简·爱》中女主人公的童年是不幸的。
故答案为:B【点评】中考试题中对文学常识内容的考查,目前都局限于课程标准所列出的12部(类)中外文学名著。
这类积累题可以给出作品中的人物,问这个人物出自哪部作品,还可以考作品的作者叫什么名字,是哪个朝代、哪个国家的,该作者还有哪些著作等。
2.下列内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大雪后一片静寂,湖山封冻,一个“绝”字,传出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
这种写意手法,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上画出了大雪的威严。
B. 古代仁人贤士多有闲情雅致,高洁情怀。
刘禹锡钟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陋室,陶渊明倾心“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桃源,表达了他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
C. 《记承天寺夜游》中,“积水空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藻荇交横”却具有小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而愈见其静。
D. 劝谏是一门艺术。
不仅讲究方法,而且还必须注意表达的技巧。
宋濂循循善诱,诚恳真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诸葛亮采用委婉劝谏的方式,试图以深深的感情打动君主。
邹忌则直言相劝齐王,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先讲故事,再摆治国之道。
【答案】 D【解析】【分析】D“邹忌则直言相劝齐王”错误,邹忌以现身说法为喻去讽谏齐王。
以小比大,以家比国,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使“王之蔽甚矣”的结论水到渠成,结果齐威王心悦诚服,欣然接受。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辨析能力。
考查的内容往往与课本有关,涉及经典篇目的出处、重要作家的资料、作品相关的内容,考生要注意平时对课本内注释内容的积累,还对所学过的文章的内容加以掌握。
3.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艾青,原名蒋海澄,诗人,1966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真挚,诗风清新。
B.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一路走过女儿国、大人国、飞岛国、慧姻国等多个国家。
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去到西天,取得了真经。
C. 在《朝花夕拾》中的《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鲁迅先生明明赞扬长妈妈,却从她的缺点说起,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
D. 李逵,绰号“黑旋风”,使两把斧,力大如牛,为人爱僧分明。
【答案】 B【解析】【分析】B错误,没有经过大人国、飞岛国、慧姻国。
故答案为:B【点评】文学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是儒家经典之一,又称为“诗三百”。
B. 《出师表》是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名表,文中以实情、实礼、实事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C. 一部小说的成功之处,往往是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有着钢铁般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的保尔柯察金,《骆驼祥子》中老实坚忍、吃苦耐劳却一步步走向堕落的祥子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 鲁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小说集《呐喊》开创了现代现实主义的先河,许多优秀文章如《孔乙己》《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都被收入其中。
【答案】 D【解析】【分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是选自《呐喊》,而是选自《朝花夕拾》。
故答案为D。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
解答时需要平时进行系统的识记,然后灵活运用即可。
5.小巷传来戏文“就是我家小九妹,不知梁兄可喜爱?”唱腔醇厚柔美,婉转细腻,此戏最有可能()A. 京剧B. 秦腔C. 越剧D. 昆曲【答案】 C【解析】【分析】京剧,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
秦腔:表演朴实、粗犷、细腻、深刻,以情动人,富有夸张性。
越剧:长于抒情,唱腔俏丽多变,跌宕婉转,富有表现力,表演充沛,细腻有神,有感人以形、动之以情的魅力。
昆剧: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柔漫悠远见长。
结合“唱腔醇厚柔美,婉转细腻”分析得出是“越剧”。
选C。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中国是一个传统文化丰富的民族,例如戏曲、节气歌、传统节日、经典文学、中华礼仪等都是学生应该了解和掌握的知识。
6.名著阅读。
(1)在罗切斯特的房间放火,并且撕裂简·爱的婚纱的人是()A. 格雷斯·普尔B. 布兰奇小姐C. 谭波尔小姐D. 伯莎·梅森(2)研究者陈美玲认为,《儒林外史》描写了一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的生活命运。
请你结合作品中周进与范进两个人物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D(2)《儒林外史》真实地揭示了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周进是一个皓首穷经、迷信经典、沉溺于制艺难以自拔的人。
周进生活穷困潦倒,不得不忍受着士林人物的羞辱和市井小民的轻蔑。
但他始终坚信科举是自己唯一的救命稻草。
范进,通过描写范进参加乡试中了举人一事,刻画了他为科举考试喜极而疯的形象,又以岳丈在范进中举前后极其鲜明的肢体动作和言语表情上的巨大反差揭示了世态炎凉。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简·爱》的阅读理解,在罗切斯特的房间放火,并且撕裂简·爱的婚纱的人是罗切斯特的妻子伯莎·梅森。
故选D。
(2)《儒林外史》真实地揭示了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
周进生活穷困潦倒,不得不忍受着士林人物的羞辱和市井小民的轻蔑。
但他始终坚信科举是自己唯一的救命稻草。
范进考到五十多岁,连个秀才都没有中,但在他的思想里,除了考秀才,再没别的人生意义了,他人生价值的标准也就是科举考试。
虽然那个时候科举制度已经腐朽、没落,成为了迫害读书人的工具,但他认识不到,还一心追求着。
后来周进看了他考试写的文章,居然认为是好文章,所以他们的思想认识、价值标准都被扭曲了。
所以作者写范进、周进这两个人物,主要目的都是反映封建科举制度对文化人的思想毒害。
故答案为:⑴D;⑵《儒林外史》真实地揭示了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周进是一个皓首穷经、迷信经典、沉溺于制艺难以自拔的人。
周进生活穷困潦倒,不得不忍受着士林人物的羞辱和市井小民的轻蔑。
但他始终坚信科举是自己唯一的救命稻草。
范进,通过描写范进参加乡试中了举人一事,刻画了他为科举考试喜极而疯的形象,又以岳丈在范进中举前后极其鲜明的肢体动作和言语表情上的巨大反差揭示了世态炎凉。
【点评】⑴阅读名著,要了解名著的故事内容,对所读名著有关的知识信息要大致了解,比如作者的情况,对名著中的人物,要掌握其形象特征。
阅读名著,尽可能的写点读后感,这样阅读名著才会更有意义。
阅读名著最好读原著,也可以读一些介绍性的文字,总之对一些名著方面的常识要熟悉。
做此类常识题,注意题干要求答什么,简要回答即可。
⑵本题考查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
考生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需要对人物心理和性格有充分的了解,能够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名著的主要内容。
7.名著阅读。
(1)下列有关名著阅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祥子是老舍作品《骆驼祥子》的主人公,他作为人力车夫,最大的梦想是拥有自己的车。
他经历了三起三落,其希望一次次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以惨败告终。
B. 《简·爱》塑造了一个坚强的女性形象一一简·爱,她和罗切斯特之间的经历一波三折。
当她再次回到桑菲尔德庄园时,罗切斯特已双耳失聪,双腿残疾,但简·爱依然爱他。
C.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是奥斯特洛夫斯基,书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是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成长为无产阶级战士的。
他身上凝聚了那个时代最美好的品质一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品质。
D. 《水浒传》中杨志因杀死泼皮牛二,被打入死囚牢,后刺配充军到北京大名府留守司,因押送生辰纲被吴用等人设计智取,走投无路,之后到二龙山落草。
(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那猴道:“你可是东土大王差往西天取经去的么?”.…三藏闻言,满心欢喜,道:“你虽有此善心,又蒙A教诲,愿入沙门,只是我又没斧凿,如何教得你出?”那猴道:“不用斧凿…”上文《西游记》片段中,A是________ (人物),三藏救得那猴出来的方法是 ________。
【答案】(1)B(2)观音菩萨;揭去山顶如来的金字压帖【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骆驼祥子》《简?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水浒传》中的重要故事情节的了解。
B表述有误,原著中是罗切斯特由于疯子妻子的疯狂放火而失去一条胳膊和一只眼睛,另一只眼睛也失明了。
最后成为简?爱的丈夫。
婚后两年眼睛复明。
所以“双耳失聪”表述错误,应是“双目失明”。
故选B;(2)题干所给的片段,描述的是唐僧解救压在五行山下孙悟空的过程。
在此前写了孙悟空的话:“我是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只因犯了诳上之罪,被佛祖压于此处。
前者有个观音菩萨,领佛旨意,上东土寻取经人。
我教他救我一救,他劝我再莫行凶,归依佛法,尽殷勤保护取经人,往西方拜佛,功成后自有好处。
故此昼夜提心,晨昏吊胆,只等师父来救我脱身。
我愿保你取经,与你做个徒弟。
”由此可见,“此善心”指的就是“保你取经,与你做个徒弟”。
而唐僧话中提到的人物,正是观音菩萨。
孙悟空告诉他,“这山顶上有我佛如来的金字压帖。
你只上出去将帖儿揭起,我就出来了。
”唐僧就是用这个方法得以救出孙悟空。
故答案为:⑴B;⑵观音菩萨;揭去山顶如来的金字压帖。
【点评】⑴解答此题,学生必须对选项中涉及的名著内容熟悉,才能准确把握语句表述的正确与否。
这就要求平时的名著阅读认真细致,准确识记名著内容。
⑵本题考查名著《西游记》情节内容的理解与识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