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合集下载

国学三分钟演讲稿5篇

国学三分钟演讲稿5篇

国学三分钟演讲稿5篇国学是以文学的形式扎根在心底,从为萌发的种子,到后来的发芽,抽枝,长叶,终成了一朵在神州大地上翩跹起舞的文学奇葩。

你知道国学三分钟演讲稿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国学三分钟演讲稿,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国学三分钟演讲稿1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正是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诵读国学经典致辞。

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从琴棋书画到礼乐射御,从孝悌忠信到精忠报国,我们无不感受到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文化基因,在我们的血液里留下了中华民族的烙樱中华民族厚德载物,自强不息,世世代代仁人志士的薪火相传使我们的民族生生不息,巍然屹立于世界之林。

九隆实验小学从办学开始设立“国学经典诵读”课,我们立足乡村语文教学实际,结合我校精细化管理的办学理念和实践,积极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到目前已经初见成效。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

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在吟诵中继承和发扬中华精典文化的精髓,使得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具体实践中,我们把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我校以“国学经典诵读”为切入口进行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与经典同行,与圣人为伍”的校园文化氛围,培育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育人环境。

校园本来就是文化传承的地方,国学经典所承载的中华文化精髓和民族精神的核心正是我们需要弘扬和发展的。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我国教育中对于国学经典的传承显得比较苍白,有些经典对于老师来说也比较陌生。

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达到教学相长,提升教师对国学经典的认识和理解水平,从而提高教师思想道德修养,补充教师精神文化食粮,进一步培养广大教师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最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语文素养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矗随着师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教学质量也会相应的提升。

唯大英雄真本色——明太祖诗歌赏析

唯大英雄真本色——明太祖诗歌赏析

唯大英雄真本色——明太祖詩歌賞析朱元璋,明朝開國皇帝,安徽省鳳陽縣人,先祖為傳說中五帝之一的顓頊後代。

朱元璋出生時,朱家已淪為赤貧,他的父母和祖父母都是拖欠稅款者,在淮河流域到處躲債,他的家庭完全可以說是中國社會的最底層。

朱元璋在家中排行第四,家族兄弟中排行第八,他在他父母的四子二女中,是大難不死的最小的孩子。

除了最大的孩子以外,其余孩子都因家庭無力撫養而已送人。

在元未,天災人禍不斷,在朱元璋十六歲的時候,他的父母兄長均死於瘟疫。

朱元璋孤苦無依,遂到鳳陽城西門外的皇覺寺當了一名小沙彌。

小沙彌是寺廟中地位最低的小和尚,負責寺廟清潔衛生、倉庫保管、添油等一類工作。

朱元璋到皇覺寺不到二個月,就因為荒年,寺廟地租難以收回,負擔不了眾僧的生活,寺廟主持便遣散眾僧,讓大家自謀生路。

朱元璋只得離開家鄉,四方乞食雲遊,後來,情況略有好轉,他於元至正八年又回到皇覺寺。

朱元璋回到皇覺寺不久,他收到好友湯和寫來一封書信,邀請他參加郭子儀領導的反元農民起義軍紅巾軍,三思而後,朱元璋依信而行,並自此改名“朱元璋”,意為誅(朱)滅元朝的璋,時年二十五歲後來,朱元璋隨郭子興南征北戰,攻無不克,很快就嶄露頭角。

郭守儀便把養女馬氏嫁與了他,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馬大腳”皇後。

在歷代帝王中,明太祖朱元璋起始的文化程度可能是最低的,但與其他開國帝王相比,朱元璋在文化學習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卻是最突出的,都是自學所得。

朱元璋的文化學習,始於他當了起義軍統帥之後。

此時他已經三十多歲了,戎馬倥傯之間,他堅持讀書,從不間斷,又常常和手下的一些文人大儒講經論史。

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加上天資聰慧,心智悟性極高,朱元璋不僅知書識禮,而且還能寫詩作賦、評點文學作品的優劣。

據《明史 .藝文誌》記載,朱元璋有《禦制文集》五十五卷。

現在流傳下來的有《高皇帝禦制文集》二十多卷。

關於詩歌,流傳至今的詩歌大約有三十多首。

朱元璋喜歡誦詩,也喜歡寫詩。

他詩作,基本上是“我手寫我口”的本色之作。

赞美曹操的优美句子

赞美曹操的优美句子

赞美曹操的优美句子1、大气。

曹操是真实的,也是本色的。

包括他的奸诈、狡猾、残忍、暴虐,都表现得从容不迫,落落大方,真诚而坦然。

这实在是一种"大气"。

"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从这个角度看,曹操是英雄,而且是大英雄。

曹操的气质,正是一种"大气",一种将生死成败、进退荣辱置之度外的豁达大度,一种我行我素、笑傲江湖的英雄本色。

曹操确实是很大气的。

读他的诗和文,常会感到他的英雄气势。

哪怕是信手拈来,嘻笑怒骂,随心所欲的短章,也因有一种大气而不显粗俗。

尤其是他的《观沧海》,是何等的气势:"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样的诗,确非大手笔而不能作。

钟嵘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这种悲凉,除如刘勰所说,是"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慨而多气也"外,与曹操对宇宙人生的哲学思考也不无关系。

曹操毕竟是乱世英雄,对于生命的毁灭,他比谁都看得多。

他的感慨,是多少要带点终极关怀的意味的。

也许,正是这种对宇宙人生的透彻了悟,使曹操自始自终都能够以笑容面对艰难困苦和曲折坎坷。

如果去读《三国志·武帝纪》,我们就会发现,笑、笑曰、太祖大笑这些字眼,竟会频频出现。

当然,曹操的笑是各种各样的。

有放声大笑,开怀大笑,也有自我调侃的苦笑、嘲笑,还有讥笑、冷笑,甚至是充满杀机的冷笑。

然而曹操始终在笑。

曹操也哭。

他的战友去世,他的朋友去世,他的亲人去世,也会嚎啕大哭。

但如果是做错了事情,打了败仗、遭到人家的羞辱,曹操绝对不会哭,他一定是笑。

因为曹操豁达开朗大气磅礴,他是一个性情中人和本色英雄。

2、可爱曹操是很可爱的。

生活中的曹操常常穿薄绸做的衣裳,腰里挂一个皮制的腰包,用来装手巾之类的零碎东西,有时还戴着丝绸制的便帽去会见宾客。

与人交谈时,也没什么顾忌,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说道高兴处,笑弯了腰,一头埋进杯盘之中,弄得帽子上都是汤汤水水。

英雄能本色,名士自风流

英雄能本色,名士自风流

英雄能本色,名士自风流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莎翁作品乃英国镇国之宝,名士风流,他却不
遵循戏剧的三一律,写的诗歌也属于不严格押韵的。

所谓,唯大英雄能本色是也。

中国也有例证,看那竹林七贤。

饮酒作诗,袒
胸露怀,以房屋为衣着,可见其旷阔之心。

是真名士,自然不混同世俗;遁隐山林,大隐
于野,无论选择如何,心中自有一份坚守:不为
外界所同流,不因利益而合污。

宁可守空山而死,不断送一生名节。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
得开心颜。

风流名士,可见潇洒人生。

英雄本色,自然不走寻常路;煮酒论道,问鼎
中原,刚柔并济,同仇敌忾,军民鱼水,铁汉柔情。

是真英雄,进能沧海横流,退能问渠清流。

看那民国战乱时作文期,北平的知识分子,可见
一斑。

本色英雄,可见铮铮铁骨。

名士与英雄,都带着一颗不安分的心,竹马仗剑,行走天涯。

名士的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

处处兼济天下之心坏于我心。

英雄的视野,收复关山十五州,万里长城今犹在。

英雄,真刀真枪地打拼,成就捉刀人的英武之气。

世界上本无名士和英雄。

效仿先贤,便多了许多阮籍,多了许多曹操。

我们从名士身上,学到的是:不为蝇头小利所动,要为国家利益、人类利益而忧。

我们从英雄身上,学到的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单枪匹马,也要定夺天下大计。

醉里挑灯看剑,是英雄与名士的完美结合,亦真亦幻,虽可怜白发,却不枉此生。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唯大英雄论本色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唯大英雄论本色

唯大英雄论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菜根谭》(明洪应明)编释义:真正高雅的人物,用不着装扮做作,其一举一动自然而然地就能显示出超俗洒脱的高品位来。

在历史的长河中,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十分特殊的时代,政权动荡、文化交融、人性百态、各尽风骨。

而在文学的星空中,则横空出世一部《世说新语》。

汇集名士逸闻、悬言轻谈,成为不可多得的传世经典。

初中语文第一篇文言文,有故事有情节,阅读难度小,另外,文章中的主角都是少年儿童。

从她们的故事里,我们能够了解古代少男少女的聪慧、机敏,以及他们的修养。

这篇《咏雪》总体不难,但在初中阶段文言文的学习中,我要提醒同学们一个时常要注意的问题,这就是注意辨别一些古今词语的差异。

看上去是同一个词同一个字,但是在古代汉语和今天的语言环境中是不一样的。

比如:文中的“儿女”(子女,小,这种古异义的情况,在不少古诗词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得出焉。

”——《桃花园记》(陶渊明)2、“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妻子:妻子和儿女3、“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汤:滚开的水。

与此相关连的成语:赴汤蹈火、扬汤止沸都是一样的意思。

接下来我们回过头来看这篇课文。

《咏雪》的故事出于东晋谢安和他的侄子谢朗和侄女谢道韫的一段即兴对话。

东晋时,有两大家族,一是王家,一是谢家。

王家的王导是一代名臣,他的堂侄子就是鼎鼎大名的书圣王羲之,谢家也有个鼎鼎大名的人物就是文章中的谢太傅谢安,他后来主政东晋大局。

在著名的淝水之战中,他就是总指挥,最后淝水之战,以少胜多,8万东晋军胜80万符坚率领的前秦军。

刘禹锡那首脍炙人口的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用的就是王导和谢安两家名门望族的典故。

这篇《咏雪》讲的是谢安有一次跟子侄们在一起聊天上课,谢家孩子的教育都是由谢安一手完成的。

那天,突然下大雪了,雪花纷纷落下,看到下雪的场景,谢安就问大家,“白雪纷纷何所似”就是说这个雪像什么呢?谢安给大家上课,经常都是聊天,包括孔子给学生上课都是聊天似的,可是中国古代教育中,很早就有了那种启发性的思维和教育方式。

作文《勇气》800字7篇

作文《勇气》800字7篇

作文《勇气》800字优质7篇作文《勇气》800字篇1勇气,是一个人一生中必不可少的东西。

《菜根谭》中写道:“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诚然,唯有勇于尝试,才能显出人生真正的色彩。

若想使短暂的生命中开满妍丽之花,唯有勇于尝试。

当广袤无垠的天幕上缀满星星时,你也许会感叹,人生真是短暂。

长江后浪推前浪,那些勇于尝试,成就伟业的人,必将化作历史沙滩上的美丽的宝石。

一心中国梦,归国科学家黄大年,勇于尝试,作别康河的水草,归来做祖国的栋梁,天妒英才,你就在这七年中争分夺秒,透支自己,也要让人生发光,地质宫五楼的灯源自前辈的薪传,永不熄灭。

他之所以有如此的成就,正是因为他勇于尝试,并为此而不惜代价,勇往直前。

勇于尝试,才会有水滴石穿的精神,永不间断的前行。

尝试,是每个人必须面对无法回避的课题。

刘传健——中国民航英雄机长,勇于尝试,仪表失灵,你越发清醒;乘客的心悬得越高,你肩上的责任越重。

在万米高空的险情中如此从容。

别问这是怎么做到的。

每一个传奇背后,都隐藏着坚守和执着。

如果不能做到勇于尝试,他怎能获得这样的肯定与赞美?只有勇于尝试,才会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有了尝试,就会永不言弃,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古往今来,达人贤士都十分重视尝试。

见义勇为英雄方俊明,勇于尝试,纵身一跃,却被命运撞得头破血流。

在轮椅上度过青春,但你却固执地相信善良,丝毫不悔。

今天你不能起身,但我们知道,你早已站立在所有人的面前。

这足以说明,勇于尝试是帮助他登上生命巅峰的发动机。

正确对待尝试,可以让我们看到未来,看到希望,看到远方。

一个人如果没有尝试,如何前行。

时光如水,人生易逝,转眼间红颜成白发。

反观当下,某些富二代,星二代,没有勇于尝试,不思进取,吃喝玩乐,甚至吸毒犯法,毁掉了大好的青春。

这充分说明不勇于尝试,很难使人生有价值。

我们应当勇于尝试。

“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的,只是一瞬之间。

”歌德的这句话提醒了我,只有勇于尝试,才能把握命运的一瞬间。

描写励志的四字成语故事

描写励志的四字成语故事

描写励志的四字成语故事描写励志的四字成语故事同学们在写作时,适当的加入一些描写励志的四字成语故事还是很不错的,那么描写励志的四字成语故事都有哪些呢?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参考!描写励志的四字成语故事:水滴石穿宋朝时期,张乖崖在崇阳(今属湖北)当县令,为官清正廉洁。

当时,经常发生一些军卒侮辱将帅、小吏侵犯长官的事情。

张乖崖认为这是一种反常的事,下决心要整治这种现象。

一天,他在衙门周围巡行。

突然,他看见一个小吏从府库中慌慌张张地走出来。

张乖崖觉得奇怪,就把小吏喊到跟前问话,结果发现他头巾下藏着一文钱。

那个小吏支吾了半天,才承认是从府军中偷来的。

张乖崖把那个小吏带回大堂,让人用杖刑猛打他。

那小吏不服气:“一文钱算得了什么!你也只能打我,不能杀我!”张乖崖大怒,在判决书上写道:“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意思是说,假如每天偷一个铜钱,一千天就是一千个铜钱。

同样,如果用绳子锯木头,时间长了,木头会被锯断。

水滴时常滴在石头上,石头也会被滴穿。

为了惩罚这种行为,张乖崖当堂斩了这个小吏。

——《鹤林玉露》描写励志的四字成语故事:从善如流春秋时期,诸侯林立,其中郑国是个小国,夹在楚、晋两个大国之间。

郑悼公时,郑国同北方以晋国为首的其他各国签订了盟约。

结盟的第二年,南方的楚国就来攻伐郑国。

晋国便派栾书为将军,率领大军,前去援助郑国,两军在绕角(今河南鲁山县东南)相遇。

楚军不敢同晋军对敌,便撤退而回。

但晋军并不撤走,还准备趁机侵入楚国的蔡地(今河南上蔡县一带)。

楚国获知这个消息,就立刻调动近申、息二地的精锐部队,准备迎击。

这时,晋将赵同、赵括仗着兵力优势,欲挥军南下,占领蔡地,因此催请栾书赶紧下令进攻。

就在栾书准备下令的时候,中军佐知庄子、上军佐范文子和中军将韩献子三人却提出了不同意见。

他们一致认为:“我们当初出兵是为了援救郑国,反对侵略,是正义之师。

现在进犯的楚军既然已经撤退,我们如果借此攻打蔡地,这样我们就要承担不义的罪名。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词两首课件【品质课件】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词两首课件【品质课件】

思考: 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
了什么情怀?
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恢复中原的伟大 抱负, 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 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赏析下阕
上片中的两个典故孙权、寄奴都同京口 北固亭直接相关,下片中出现的人物是不是 作者天马行空地胡思乱想? 他们是怎样联系 起来的?
赏析下阕
上片中的两个典故孙权、寄奴都同京口 北固亭直接相关,下片中出现的人物是不是 作者天马行空地胡思乱想? 他们是怎样联系 起来的?
颇 老 矣 ,
思考:用廉颇的典故,用意是什么?
思考:用廉颇的典故,用意是什么?
以廉颇自况,虽66岁仍想为国效力: 可当 政者不接受他的建议,又有小人挑拨,他感到 悲愤,担心像廉颇一样被弃置不用。抒写了自 己虽有远大抱负,而朝廷却不重用,壮志未酬 的苦闷。而这正是全诗的主旨。
上阕: 大好河山 下阕:
诗人登亭远眺,看到了什么景物?
千古江山 舞榭歌台
赏析上阕
诗人登亭远眺,看到了什么景物?
千古江山 舞榭歌台
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
赏析上阕
诗人登亭远眺,看到了什么景物?
千古江山 舞榭歌台
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
孙权
赏析上阕
诗人登亭远眺,看到了什么景物?
千古江山 舞榭歌台
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
孙权
刘裕
赏析上阕
诗人登亭远眺,看到了什么景物?
刘义隆在元嘉二十七年, 草率出师北伐, 想要 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 结果落得北望 敌军而仓皇失措。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刘义隆在元嘉二十七年, 草率出师北伐, 想要 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 结果落得北望 敌军而仓皇失措。
思考: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 的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就让我用文字果腹,用光阴下酒,在湛湛的阳光下,抒写一段盛世年华,可好?
我自是年少,却终是韶华倾负。

然而心中却承载着万物山河,乃至清风明月。

自知肩上担着许多重负,却从不曾有过半分怨悔。

只因我深信,万物生灵,芸芸众生皆苦,离合悲喜,终是令人感到孤苦。

可既是得以来到人世上,总不该白白走这一遭。

与其耽溺于悲伤,为其劫难而怨天尤人,不如独自扛起千江风月,同命运的苦难奋战到底。

不为争论输赢,也不为其结果,只为求其一份心安。

为人处事,当是光明磊落,处变不惊。

而凡尘之事,十有八九不如意,不如常想一二,不思八九,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的烦恼就让明日的肩膀来承担。

自幼便喜欢那些武侠剧里的英雄豪杰,快意恩仇,侠肝义胆,仗剑走天涯。

从鲜衣怒马的少年,到独当一面,成为一介风流人物,洒脱恣意地游走于天地之间。

虽知万物非我所有,却可为我所用,与我所相依。

与山水为伴,与草木相依,纵孤独一人,亦是何等畅快潇洒。

古语有云:“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是仗剑走天涯的侠客也好,是风度翩翩的书生廊也罢,拥有一身正气,乃至一颗热血丹心,保家卫国,锄奸扶弱,扶危济困,此等豪杰又何尝不是真正的英雄,又何尝不是真正的风流人物?
大唐盛世,自是诞生了许多豪迈旷达的诗人,因而唐诗自是风流倜傥,令人读之倍感汹涌澎湃。

而宋词旖旎清丽,自是一番意境悠远,婉约静好。

然而亦有一个时代虽然动荡不安,亦是短暂的朝代,却也诞生了无数的风流人物,那便是魏晋南北朝。

所谓“乱世出英雄”,说的一点也没错。

犹如竹林七贤、风流宰相谢安、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等等,皆是如此。

在动荡不安的年代,他们即便心有抱负,亦是报国无门,与其如此,不如寄情山水,纵酒放歌,填词造赋,隐居山林,自得一份宁静致远。

虽仍有几分忿忿
不平,乃至对迂腐的朝政感到无能为力,然而他们却仍旧愿意在苦中作乐,落拓不羁,潇洒恣意,如那竹林七贤,聚于竹林之中,不问世俗之事,只管将日子过得云淡风轻,淡若明月清风。

魏晋朝代,所诞生的风流人物皆有其风骨。

不畏强权,不为五斗米折腰,亦是果敢坚毅,越名教而任自然。

在竹林七贤之中,我最爱嵇康,光是一曲《广陵散》,就足以令人将他永远铭记。

嵇康一生不拘礼法,傲视权贵,嫉恶如仇,性格刚烈。

即便是临终之际,在刑场之上仍旧淡定从容地弹奏完一曲《广陵散》,就足以表现出嵇康绝不向司马氏暴政低头的视死如归的精神。

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也许于嵇康而言,他早已看透人生世事,亦早已将生死看透,他是真正的英雄,面对死亡他无惧无悔,面对恶势力亦绝不低头认输。

亦是真正的风流人物,心胸坦荡,赤子丹心。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如嵇康一般潇洒豁达,随缘放旷,心有抱负,却一生仕途不如意,而含恨一生。

然而他们的英雄事迹,乃至壮丽诗篇,会永垂不朽,流芳百世。

真正的名士,不是身居高官厚禄,也不是腰缠万贯,更不是势力滔天,而是拥有一颗赤子丹心。

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大义凛然;亦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视死如归;又或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豁达。

只叹生不逢时,若能得以与众为英豪相识,亦是不枉此生。

填词造赋、把酒言欢、抚琴作画,互诉衷肠,也算是潇潇洒洒地活过一场了。

自古人生知音难求,若得一人知心解意,知你冷暖,懂你悲欢,纵缘分浅薄,然淡交似水,亦是千杯不醉。

就让我用文字果腹,用光阴下酒,在湛湛的阳光下,抒写一段盛世年华,可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