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互联与路由A》课程设计
2.2计算机系统的互联(第1课时,教学设计)高一信息技术同步精讲教学设计(教科版2019必修2)

- 《OSI七层模型与TCP/IP协议详解》:详细解读OSI七层模型和TCP/IP协议,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网络互联的原理。
- 《网络工程师手册》:提供丰富的网络设备配置与调试技巧,为学生实践操作提供参考。
- 《互联网发展简史》:了解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帮助学生认识网络技术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 设备配置:了解不同品牌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 故障排查:学习网络设备故障的排查与解决方法,提高网络维护能力。
(5)网络技术发展历程
- 互联网起源:了解互联网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认识网络技术的重要性。
- 网络技术进步:学习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原因,思考未来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
板书设计
2. 拓展建议:
- 阅读教材《计算机网络》中关于网络互联的相关章节,加深对网络结构、拓扑、协议等基础知识的理解。
- 学习《网络技术实战教程》,通过实际案例了解网络互联技术的应用,尝试进行简单的网络配置与调试。
- 阅读详解OSI七层模型和TCP/IP协议的书籍,掌握网络互联的核心原理,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理论支持。
2. ②网络协议:HTTP、FTP、SMTP、DNS
3. ③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
4. ④OSI七层模型: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5. ⑤TCP/IP协议:TCP、IP、UDP
6. ⑦网络互联原理:层次结构、协议栈、数据封装与解封装
7. ⑧网络设备操作:配置方法、故障排查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网络互联原理,设计问题如“列举你所了解的网络协议及其作用”。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平台数据,跟踪学生预习情况,确保对重难点的初步理解。
高职《网络组建与互联》精品课程的建设

高职《网络组建与互联》精品课程的建设作者:王东苏东梅姜惠民迟恩宇来源:《职教论坛》2010年第32期摘要:介绍了国家级精品课程《网络组建与互联》的课程沿革、课程建设理念与设计、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改革、工作过程系统化教材开发、课程特色,总结了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一些做法,为其他课程的建设和申报提供参考。
关键词:网络组建与互联;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工作过程作者简介:王东(1979-),男,河北泊头人,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分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数据通信;姜惠民(1964-),男,吉林敦化人,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分院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迟恩宇(1976-),男,吉林德惠人,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分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网络安全。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10)32-0034-03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标志性成果。
2009年,长春职业技术学院的《网络组建与互联》课程被评定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经过本专业相关教师的共同努力,课程建设成效显著,实现了教学观念、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整体创新,开发了以网络工程师岗位的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行动体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在培养方式上实现了工学结合。
一、课程沿革《网络组建与互联》的前身是《局域网技术》和《广域网技术》两门课程,主要面向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三年制高职学生。
教学内容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主要讲授局域网和广域网的常用技术。
由于当时是专业成立初期,各种条件均不十分完善,网络硬件设备也非常有限,不能充分满足实践教学的全面实施。
课程资源有教学大纲、电子教案、教学课件、理论测试题库等。
2004年,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与神州数码网络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长春职业技术学院神州数码网络大学教育基地,将神州数码公司的DCNE(神州数码认证网络工程师)认证的课程内容纳入教学计划,合同为期三年。
《路由交换技术》部署和实施企业网络互联(任务3)

无连接网络协议( Connectionless Network Protocol,CLNP)
IS ES
13
3.1 IS-IS概述
区域(Area):IS-IS基于路由器划分区域,IS-IS允许将整个路由域分为多个区域。
Area 49.0002
L1 L1/2
Area 49.000L21
L2 L1
L1/2
0100.0000.1001 添加区域号+SEL
例如一台设备的区域号为49.0001,Router ID 为10.0.1.1, 则其对应的NET地址为:
49.0001.0100.0000.1001.00。
49.0001.0100.0000.1001.00
NET
20
3.2 IS-IS NSAP
配置SYSTEM ID和AREA ID NET中有相同Area ID的IS属于同一个区域
NET(Network Entity Title,网络实体名称)是OSI协议栈中设备的网络层信息,主要用于路由计算, 由区域地址(Area ID)和System ID组成,可以看作是特殊的NSAP(SEL为00的NSAP)。
NET的长度与NSAP的相同,最长为20Byte,最短为8Byte。 在IP网络中运行IS-IS时,只需配置NET,根据NET地址设备可以获取到Area ID以及System ID。
IS
IS-IS
IS-IS: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
RD:Routing Domain,路由域
ES-IS:终端系统到中间系统
ES-IS的作用:
ES
发现邻接节点
地址映射
路由重定向
ES-IS基本等同于IP中的ARP,ICMP和DHCP协议
网络互联技术教学设计

网络互联技术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网络互联技术能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掌握TCP/IP网络协议;•熟练使用HTTP、FTP、SMTP等网络协议;•理解DNS、VPN、防火墙等网络安全技术;•熟悉Web应用程序开发;•熟练使用Linux操作系统和相关工具。
2.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2.1 TCP/IP网络协议本章主要介绍TCP/IP协议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数据传输的三次握手、四次挥手过程、分组格式、IP地址和子网掩码的应用、路由选择算法等内容。
2.2 网络协议本章主要介绍HTTP、FTP、SMTP等常用网络协议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式,了解它们在互联网中的作用和应用场景,并学会通过网络工具进行协议分析和调试。
2.3 网络安全技术本章主要介绍DNS、VPN、防火墙等网络安全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和能力。
2.4 Web应用程序开发本章主要介绍Web应用程序的开发和实现,包括Web服务器和客户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静态和动态Web页面开发、Web脚本编程语言的应用等内容。
2.5 Linux操作系统和工具本章主要介绍Linux操作系统和常用工具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包括Linux 文件系统、命令行界面、进程管理、软件包管理等内容,帮助学生熟悉Linux操作系统的使用和常用工具的应用。
3.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3.1 授课采用小班授课方式,讲授理论知识和技术应用,对重点知识和技术进行详细讲解和演示。
3.2 实验采用实验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和技术应用的了解和掌握。
3.3 课堂讨论在课堂上设置问题讨论环节,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和技术的理解,提高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课程设计编写课程设计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合作完成一个小型Web应用程序,对学生的学习和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计算机网络构建与管理课程设计

计算机网络构建与管理课程设计设计要求与目标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网络的构建过程并学会管理计算机网络,掌握计算机网络中使用的工具和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和知识:•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概念和架构•掌握TCP/IP协议族及其重要的应用协议•能够安装、配置、管理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能够调试并解决常见的计算机网络故障•熟悉常用的网络工具和技术设计方案实验环境本实验采用以下实验环境:•操作系统:Ubuntu 18.04 LTS x64•虚拟化软件:VMware Workstation Pro 15•网络设备:路由器、交换机•网络工具:Wireshark、nmap、tcpdump、ping、traceroute等实验内容本课程设计共包含以下实验内容:实验1 TCP/IP协议及其应用本实验旨在帮助学生理解TCP/IP协议及其应用,在虚拟环境中实现TCP/IP协议相关的通信。
实验要求:•搭建一个局域网,包含两台主机和一个路由器•使用Wireshark抓包工具,对通信进行监控和分析•实现不同主机间的TCP/IP通信,并解析通信过程实验2 路由器配置本实验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路由器的基础配置和使用,以及网络互联的过程。
实验要求:•在搭建的局域网中添加一个路由器,配置网络拓扑•配置路由器的IP地址、默认网关和DNS等信息•配置路由器的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实验3 交换机配置本实验旨在帮助学生理解交换机的基础配置和使用,以及虚拟局域网的实现。
实验要求:•在搭建的局域网中添加一个交换机,并将主机连接至交换机•配置交换机的VLAN•使用nmap和tcpdump等工具进行交换机安全控制实验4 网络故障排除与调试本实验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网络故障的排查和调试方法,解决网络故障。
实验要求:•模拟网络故障场景,包括但不限于网络断开、主机无法访问互联网等故障•使用ping、traceroute、tcpdump等工具进行网络故障的诊断和解决实验报告每次实验完成后,学生需要根据所学内容撰写实验报告,包括以下内容:•实验目的•实验环境•实验步骤及结果•实验分析与总结实验报告要求使用Markdown格式输出,并附上实验截图和代码。
《路由交换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路由交换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适用专业:通信类专业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学时:60 课程学分:4一、课程定位路由交换技术与应用是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以数据通信网络组网维护所需技术为核心,详细介绍了数据通信技术的必备理论知识和设备操作技能。
课程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科学精神以及利用数据通信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获得对数据网络的全面理解,了解数据网络在未来3G、NGN网络中的地位,对数据网络规划、网络组建及维护有清晰的认识。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为《数字通信技术及应用》《网络基础》,后续课程为《软交换设备配置与维护》《EPON技术与应用》《WLAN技术与应用》。
二、课程目标1.专业能力目标(1)掌握网络基础知识;(2)理解并掌握IP地址的分类、组成和表示方法;(3)掌握子网划分的方法;(4)理解路由基础知识与应用;(5)掌握RIP协议的基本原理及配置实现;(6)掌握VLAN间路由技术原理及配置实现;(7)掌握OSPF协议的基本原理及配置实现;(8)了解路由在大型网络中的应用;2.方法能力目标(1)具有查找资料,并对文献资料利用与筛查的能力。
(2)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组织表达能力。
(3)具有一定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具有知识迁移和继续学习能力。
(5)具有制定计划、决策及评估的能力。
(6)具有创新思维能力。
3.社会能力目标(2)具有团队协作能力。
(3)遵守职业道德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1、设计理念(1)职业性及时跟踪产业发展与行业动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教学目标。
将企业主流技术、企业工作流程引入课程教学,在课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课程组始终与企业进行密切合作。
(2)实践性理论学习和动手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3)开放性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2、设计思路选取数据通信网络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进行讲解,弱化实际应用不多而又难度较大的理论知识,注重通过实验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实验提高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网络组建和互联课程设计

网络组建和互联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网络组建的基础知识,包括网络拓扑结构、网络设备的功能与选型。
2. 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网络协议及其在网络互联中的应用。
3. 帮助学生理解IP地址分配、子网划分和网络地址转换(NAT)的原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网络设备搭建小型局域网的能力,并能够进行基本的故障排查。
2. 让学生学会使用网络命令和工具进行网络测试和诊断。
3. 提高学生设计简单网络互联方案的能力,包括选择合适的网络设备和技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探索网络技术奥秘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使其在网络组建和互联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3. 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使其明白网络道德和法律规范的重要性。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在掌握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实际操作和设计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对网络技术的需求,具备一定的网络组建和互联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网络安全意识,使其成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网络技术人才。
二、教学内容1. 网络基础知识:介绍网络拓扑结构、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等)的功能与选型,让学生了解网络的基本组成。
教材章节: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2. 网络协议:讲解TCP/IP协议栈、以太网协议等,分析其在网络互联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 网络协议与标准3. 网络组建与故障排查:教授如何搭建小型局域网,介绍常见的网络故障及其排查方法。
教材章节:第三章 局域网技术与组网方法4. 网络测试与诊断:指导学生使用网络命令(如ping、tracert)和工具(如Wireshark)进行网络测试和诊断。
教材章节:第四章 网络测试与监控5. 网络互联方案设计:讲解IP地址分配、子网划分、NAT等原理,培养学生设计网络互联方案的能力。
教材章节:第五章 IP网络地址与互联技术6. 网络安全与道德:强调网络安全意识,介绍网络道德和法律规范。
“网络互联技术”课程标准

“网络互联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要二、课程定位本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目标是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的网络技术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独立完成中小型网络设计、构建和维护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胜任网络工程师和网络管理员等岗位工作。
本课程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通过与思科和华为等世界级主流企业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将企业的教育资源融入到教学体系中,确保学生学习到最先进和实用的网络技术。
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可以参加CCNA和HCIA认证考试,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IPv4和IPv6编址技术;2.掌握IP路由原理和交换原理;3.掌握交换技术(VLAN、Trunk、链路聚合、VRRP)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4.掌握无线局域网的工作原理和发展趋势;5.掌握OSPF路由协议的特征、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6.掌握广域网技术(PPP、PPPoE、NAT)的使用场合、特征和工作原理;7.掌握网络安全技术和网络监控技术的使用场合和功能。
(二)能力目标1.具备IPv4和IPv6地址规划和设计能力;2.具备常见网络设备的选型能力;3.能够利用交换技术实现企业园区网的设计和实施;4.能够部署和实施企业无线网络;5.能够利用路由协议实现网络之间的数据通信;6.能够利用广域网技术实施企业园区网接入Internet;7.能够通过网络安全技术和监控手段实施企业网络安全策略。
(三)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掌握故障分析和排除的方法;2.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协作意识、表达能力和文档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4.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5.培养学生标准意识、操作规范意识、服务质量意识、尊重产权意识及环境保护意识;6.培养学生网络安全意识。
四、课程设计本课程立足网络技术发展趋势和粤港澳大湾区对网络技术人才需求,以企业实际网络应用案例为载体,以企业网络中涉及的网络技术为核心,以“职业岗位—学习领域—项目任务—工作任务(子任务)”为主线,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认证为抓手,以真实工作任务为依据,从宏观到微观,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和项目,从而整合和序化教学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互联与路由A》课程设计学院:工学院专业:网络工程班级: 1301姓名:学号: 2013011052指导教师:2015 年12 月24 日工学院课程设计评审表《网络互联与路由A》课程设计任务书二、多层交换机VLAN的划分和VLAN间路由1. 不同vlan可以相互访问,相同vlan不能访问。
2.交换机A和交换机B划分vlan。
三、标准ACL1.交换机A和B通过的24口级联。
2.配置交换机A和B各VLAN虚拟接口的IP地址目录交换机端口与MAC绑定 (6)一、实训目的 (6)二、应用环境 (6)三、实训设备 (6)四、实训拓扑 (6)五、实训要求 (7)六、实训步骤 (7)多层交换机VLAN的划分和VLAN间路由 (11)一、实训目的 (11)二、应用环境 (11)三、实训设备 (11)四、实训拓扑 (11)五、实训要求 (11)六、实训步骤 (12)标准ACL实训 (16)一、实训目的 (16)二、应用环境 (16)三、实训设备 (16)四、实训拓扑 (16)五、实训要求 (17)六、实训步骤 (17)设计体会 (24)交换机端口与MAC绑定一、实训目的1、了解什么是交换机的MAC绑定功能;2、熟练掌握MAC与端口绑定的静态、动态方式。
二、应用环境当网络中某机器由于中毒进而引发大量的广播数据包在网络中洪泛时,网络管理员的唯一想法就是尽快地找到根源主机并把它从网络中暂时隔离开。
当网络的布置很随意时,任何用户只要插上网线,在任何位置都能够上网,这虽然使正常情况下的大多数用户很满意,但一旦发生网络故障,网管人员却很难快速准确定位根源主机,就更谈不上将它隔离了。
端口与地址绑定技术使主机必须与某一端口进行绑定,也就是说,特定主机只有在某个特定端口下发出数据帧,才能被交换机接收并传输到网络上,如果这台主机移动到其他位置,则无法实现正常的连网。
这样做看起来似乎对用户苛刻了一些,而且对于有大量使用便携机的员工的园区网并不适用,但基于安全管理的角度考虑,它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安全和便于管理,需要将MAC地址与端口进行绑定,即,MAC地址与端口绑定后,该MAC地址的数据流只能从绑定端口进入,不能从其他端口进入。
该端口可以允许其他MAC地址的数据流通过。
但是如果绑定方式采用动态lock的方式会使该端口的地址学习功能关闭,因此在取消lock之前,其他MAC的主机也不能从这个端口进入。
三、实训设备1、DCS-3926S交换机1台(SoftWare version is DCRS-5650-28_5.2.1.0)2、PC机2台3、Console线1根4、直通网线2根四、实训拓扑PC1PC2PC2PC1图1.1交换机端口与mac绑定拓扑图五、实训要求1、交换机IP地址为192.168.1.11/24,PC1的地址为192.168.1.101/24;PC2的地址为192.168.1.102/24。
2、在交换机上作MAC与端口绑定;3、P C1在不同的端口上ping交换机的IP,检验理论是否和实训一致。
4、P C2在不同的端口上ping 交换机的IP,检验理论是否和实训一致。
六、实训步骤第一步:得到PC1主机的mac地址在“开始”菜单中选择“运行”输入命令行“CMD”,在弹出窗口中输入命令行“ipconfig/all”图1.2本机mac地址我们得到了PC1主机的mac地址为:00-1F-E2-66-70-18第二步:交换机全部恢复出厂设置,配置交换机的IP地址switch(Config)#interface vlan 1switch(Config-If-Vlan1)#ip address 192.168.1.11 255.255.255.0switch(Config-If-Vlan1)#no shutswitch(Config-If-Vlan1)#exitswitch(Config)#第三步:使能端口的MAC地址绑定功能switch(Config)#interface ethernet 0/0/1switch(Config-Ethernet0/0/1)#switchport port-security第四步:添加端口静态安全MAC地址,缺省端口最大安全MAC地址数为1 switch(Config-Ethernet0/0/1)#switchport port-security mac-address00-1F-E2-66-70-18验证配置:switch#show port-securitySecurity Port MaxSecurityAddr CurrentAddr Security Action(count) (count)----------------------------------------------------------------------- Ethernet0/0/1 1 1 Protect----------------------------------------------------------------------- Max Addresses limit per port :128Total Addresses in System :1switch#switch#show port-security addressSecurity Mac Address Table----------------------------------------------------------------------- Vlan Mac Address Type Ports1 00-1F-E2-66-70-18 SecurityConfigured Ethernet0/0/1----------------------------------------------------------------------- Total Addresses in System :1Max Addresses limit in System :128switch#第五步:使用ping命令验证表1 ping命令验证第六步:在一个以太口上静态捆绑多个MACSwitch(Config-Ethernet0/0/1)#switchport port-security maximum 4Switch(Config-Ethernet0/0/1)#switchport port-security mac-address aa-aa-aa-aa-aa-aa Switch(Config-Ethernet0/0/1)#switchport port-security mac-address aa-aa-aa-bb-bb-bb Switch(Config-Ethernet0/0/1)#switchport port-security mac-address aa-aa-aa-cc-cc-cc 验证配置:switch#show port-securitySecurity Port MaxSecurityAddr CurrentAddr Security Action(count) (count)----------------------------------------------------------------------- Ethernet0/0/1 4 4 Protect----------------------------------------------------------------------- Max Addresses limit per port :128Total Addresses in System :4switch#show port-security addressSecurity Mac Address Table----------------------------------------------------------------------- Vlan Mac Address Type Ports1 00-a0-d1-d1-07-ff SecurityConfigured Ethernet0/0/11 aa-aa-aa-aa-aa-aa SecurityConfigured Ethernet0/0/11 aa-aa-aa-bb-bb-bb SecurityConfigured Ethernet0/0/11 aa-aa-aa-cc-cc-cc SecurityConfigured Ethernet0/0/1----------------------------------------------------------------------- Total Addresses in System :4Max Addresses limit in System :128switch#上面使用的都是静态捆绑MAC的方法,下面介绍动态mac地址绑定的基本方法,首先清空刚才做过的捆绑。
第七步:清空端口与MAC绑定switch(Config)#switch(Config)#int ethernet 0/0/1switch(Config-Ethernet0/0/1)#no switchport port-securityswitch(Config-Ethernet0/0/1)#exitswitch(Config)#exit验证配置:switch#show port-securitySecurity Port MaxSecurityAddr CurrentAddr Security Action(count) (count)----------------------------------------------------------------------- ----------------------------------------------------------------------- Max Addresses limit per port :128Total Addresses in System :0第八步:使能端口的MAC地址绑定功能,动态学习MAC并转换switch(Config)#interface ethernet 0/0/1switch(Config-Ethernet0/0/1)#switchport port-securityswitch(Config-Ethernet0/0/1)#switchport port-security lockswitch(Config-Ethernet0/0/1)#switchport port-security convert1 dynamic mac have been converted to security mac on interface Ethernet0/0/1switch(Config-Ethernet0/0/1)#exit验证配置:switch#show port-security addressSecurity Mac Address Table----------------------------------------------------------------------- Vlan Mac Address Type Ports1 00-a0-d1-d1-07-ff SecurityConfigured Ethernet0/0/1----------------------------------------------------------------------- Total Addresses in System :1Max Addresses limit in System :128switch#多层交换机VLAN的划分和VLAN间路由一、实训目的1、了解VLAN原理;2、学会使用各种多层交换设备进行VLAN的划分;3、理解VLAN之间路由的原理和实现方法;二、应用环境软件实训室的IP地址段是192.168.10.0/24,多媒体实训室的IP地址段是192.168.20.0/24,为了保证它们之间的数据互不干扰,也不影响各自的通信效率,我们划分了VLAN,使两个实训室属于不同的V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