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烟台的海》
六下第3课《烟台的海》第一课时

《烟台的海》第一课时课案课型新授课时第一课时执教理论支持品读,语文教学的魅力重视朗读是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有道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叶圣陶老先生曾告诫执教者: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强调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
“读”可以说是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一种规律性定位,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思路。
《烟台的海》文字精美,如诗如画。
本课教学,旨在让学生主动从文中读出形、读出意、读出情、读出味。
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情感与作品融为一体。
从而达到“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司空图)的程度。
感悟,语文教学的灵魂阅读认知理论认为:感悟是语文学习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心理意识活动,是学习者对于文本的积极反应,它使联想、想象和理解得以展开、跃进,情感得以加深,个性得以发展,人格得以升华。
语文课程标反复强调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判断,自己的心得,自己的疑问。
学生通过探究得到的体验、感受应该是多元的,是鲜活的,是有生命力的!它源于文本又高于文本,它是一支创造的火把,它是一口“新活”的源泉。
《烟台的海》教学中,我们需要帮助学生在大脑中建构一个较为完整的结构与表象,要让学生抓住文中重点句子中的重点词语来感悟,体会烟台的景美和烟台人的勤劳、坚韧。
情感,语文教学的源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
”教学时,要善于调动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真挚情感,叩击学生的心弦,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对文本加深理解和体验,激起情感的共鸣,掀起情感波澜,以情悟情,以心契心,在咀嚼语言滋味,体验语言情感的过程中受到熏陶和启迪。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了解冬季烟台的独特海景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3《烟台的海》课件)

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 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 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 堤岸,溅起数丈高的浪花, 发出雷鸣般的轰响,有时竟 把岸边数百斤重的石凳掀到 十几米远的马路中央。
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 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 堤岸,溅起数丈高的浪花,发出雷鸣般的 轰响,有时竟把岸边数百斤重的石凳掀到 十几米远的马路中央。
在每个季节中,海都有什么特 点?
冬天-凝重 春天-轻盈 夏天-浪漫 秋天-高远
自学要求:
1、这部分作者主要写了什么? 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的?可以分 为几层? 2、你认为这部分哪些语句写 得很美?为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或复述课文, 表现出烟台的海的季节特点。
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经常气 势汹汹地掠过这片海域。小山似 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 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 地扑向堤岸,溅起数丈高的浪花, 发出雷鸣般的轰响,有时竟把岸 边数百斤重的石凳掀到十几米远 的马路中央。
深褐hâ色 石凳dâng 湛zhàn蓝 恬tián静
凝níng重
害
羞xiū 忙 碌 lù
堤岸dī’àn 起锚máo 过滤lǜ 呢ní喃nán 嬉xī笑 轻盈yíng 如痴chī如醉
凳子 木凳
板凳 方凳
嬉闹 峻岭 滤色镜 恬静 恬不知耻 嬉戏
生 字 组 词
蔚蓝 峻峭 过滤 恬淡
蔚wâi为wãi壮观:丰富多彩成为盛大的景色。 蔚:茂盛。 崇chóng山峻jùn岭:高大陡峻的山岭。崇: 高。峻:山高而陡。 活剧:实际发生的带有戏剧性的事件。
f ù
前赴后继
qiè 锲而不舍
全文分为三段
第一段(1):概括介绍烟台北面临海, 有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 第二段(2—5):具体介绍烟台海四季 的不同特点和烟台人的生活情景。 第三段(6):赞扬了烟台的海和烟台的 人。
《3、烟台的海》教案

《3、烟台的海》教案《3、烟台的海》教案篇1教案背景1,面对同学:□学校2,学科:语文2,课时:33,同学课前预备: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二、自同学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查阅生词的意思。
三、自学课文,思索课后的问题。
四、让同学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课题教养方面: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争取熟读成诵。
2 把握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能联系课文理解文中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并能仿写。
4 凭借课文语言材料,了解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喜爱大自然、喜爱生活的美妙感情。
教育方面:1、培育同学互助合作、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
2、激发同学喜爱大自然、喜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情感。
进展方面:培育同学的想象力量、思维力量、语言表达力量。
三、教材分析《烟台的海》是苏教版学校语文六班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课是一篇写景散文,课文生动地描写了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独特景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了我们喜爱大自然、喜爱生活,为不断提高生活质量而努力的美妙感情。
本文的语言很美,写法上也着鲜亮的特色:(一)构思精致,结构严谨。
文章写"景'也写"人',"景'与"人'交相晖映。
"总分总'的结构,又突出了文章的重点。
(二)语言凝练,生动形象,运用比方、拟人等手法,增加了语言的表达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烟台的海冬季的独特景观'这部分,由于这部分既是烟台的海独特的风景的键之处,从文章写作结构上来说也为后面三个季节的分析起到了指导作用。
难点是理解"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宽阔的背景,是一座壮美的舞台。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寻《烟台的海》一文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许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然后依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寻在百度视频中找到课文的朗读视频学习参考,课堂上带领同学朗读课文。
《烟台的海》ppt课件

本课知识点:
《烟台的海》这篇课文以生动的笔触,描写 了烟台的海独特的景观:冬日的凝重,春天 的轻盈,夏天的浪漫,秋日的高远及在大海 的背景下烟台人的劳动与生活,激发人们热 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全文围绕“独特”这个中心词展开,行文结 构:总——分——总,按一年四季(冬春夏 秋)的顺序描写烟台的海上景观。 为什么作者把烟台的海说成是“画”,是 “广阔的背景”,是“壮丽的舞台”?
‹页脚›
秋日的高远
‹页脚›
一到立秋这天,海水立刻变得格外湛蓝,天 空也显得格外明朗,较之昨日,空气中立刻就有 了秋的凉意。 渔家驾船出海了,货轮起锚远航了……
‹页脚›
‹页脚›
渔家驾船出海了,货轮起锚远航了……
秋天的海平添了几分充实与忙碌。
‹页脚›
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 背景,是一座壮丽的舞台。世世代代的 烟台人在这里上演着威武雄壮的话剧。
沙滩,又害羞似的退了回去,然‹页脚›
夏天,来自南太平洋的风使许多南面临海的城市感 到湿漉漉的,而这股带着潮气的风经过胶东半岛崇山峻 岭的阻拦、过滤,到达北面临海的烟台时,只剩下凉爽 和惬意。因此,夏日烟台的海常常水平如镜,宛如一个 恬静、温柔的少女。清晨,太阳像被水冲洗过的红色气 球,飘飘悠悠地浮出水面,海面上拖着长长的倒影,每 一次的海边日出都使人如痴如醉。
‹页脚›
烟台
中国的沿海城市,东面或南面临海的居多, 北面临海的却很少。烟台恰是北面临海,所以 便有了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 独特的海上景观。
‹页脚›
生字 新词
锲而不舍
惬意
石凳 过滤
蔚为壮观
嬉笑 崇山峻岭 湛蓝
恬静如痴如醉
气势汹汹
湿漉漉
前赴后继 绿盈盈
《烟台的海》课件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汇报人:
目录
壹
贰
叁
肆
伍
课
绍烟
观烟
游烟
来烟
件
台
台
资台
发台
封
的
的
源的
展的
面
海
海
海
海
的
的
的
的
介
景
旅
未
课件封面
标题
烟台的海:大自然的杰作
烟台的海:旅游胜地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烟台的海:美丽的海滨城市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烟台的海:历史文化名城
作者
作者姓名:王 海涛
作者简介:王 海涛,烟台市 教育局教研员, 长期从事教育 教学工作,对 烟台的海有深
烟台的海洋旅游资源丰富,如海滩、 海岛、海洋公园等
海洋文化
烟台的海:中国北方著名的海滨城市,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文化 海洋文化:烟台的海洋文化历史悠久,包括渔业、航海、海洋生物等 海洋节:烟台每年举办海洋节,展示海洋文化,吸引游客 海洋博物馆:烟台的海洋博物馆展示了丰富的海洋生物和海洋文化历史
烟台的海的景 观
海岸线
烟台的海岸线 曲折蜿蜒,长 达100多公里
海岸线由沙滩、 礁石、悬崖等 多种地貌组成
海岸线附近有 众多旅游景点, 如烟台山、养
马岛等
海岸线是烟台 市的重要旅游 资源,吸引了 大量游客来
观光旅游
岛屿
长岛:位于烟台 市蓬莱区,是中 国最大的群岛之 一
崆峒岛:位于烟 台市芝罘区,是 烟台市最大的岛 屿
入研究
作者作品: 《烟台的海》、 《烟台的海与
文化》等
作者荣誉:多 次获得省市级 教育教学成果 奖,被评为烟 台市优秀教师
《烟台的海》ppt课件

夏日烟台的海常常水平如镜,宛 如一个恬静、温柔的少女。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写出了夏季烟 台海的浪漫,可爱,平静)
夏日的浪漫
秋季的烟台海
• 一到立秋这天,海水 立刻变得格外湛蓝( 视觉描写),天空也 显得格外明朗(视觉 描写),较之昨日, 空气中立刻就有了秋 的凉意(触觉描写) • 告别了冬日的凝重, 春日的轻盈,夏日的 浪漫,秋天的海平添 了几分充实与忙碌, 渔家驾船出海了,货 轮起锚远航了……
人的活动:纷纷顶着……跑到……观赏…… 还有的不顾……站在……拍照留念 (几个词语写出烟台人和游客不畏严寒,不 怕风浪衬托烟台海的壮观。)
3、作者又是如何表现烟台的春 季、夏季、秋季的海的特点?请 找出相关语句进行讨论。
微波泛起,一道道白色的(色彩描 写)浪花,从北面遥远的地平线嬉笑 着追逐着(神态,动作描写)奔向岸 边,刚一触摸(动作描写)到岸边的 礁石、沙滩,又害羞似(神态描写) 的退了回去,然后又扑了上来,像个 顽皮的孩子。
飘飘悠悠
水平如镜 万家灯火
威武雄壮
呢喃细语 世世代代
• 前赴fù后继:前面的人冲上去了,后面的紧 跟上来。形容奋勇向前,连续不断。 • 锲qiè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镂 刻;舍:停止。
• 蔚wèi为wéi壮观:丰富多彩成为盛大的景色。 蔚:茂盛。 • 崇chóng山峻jùn岭:高大陡峻的山岭。崇: 高。峻:山高而陡。 • 活剧:实际发生的带有戏剧性的事件。
对这句话,你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页脚›
一、句子练习。 1.烟台的海很平静。(改成比喻句) 2.如果你想领略烟台的海最为独特的景观, 。(补充句子) 3.烟台的海 是一幅画, 是一道广阔的背景; 是一份独 特的海上景观, 是一座壮丽的舞台。(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因为 ;烟台的 海是“一道广阔广阔的背景”,是因为 ; 烟台的海是“一座壮丽的舞台”,是因 为 。 【知识积累】 含“海”字的成语: 沧海一粟 碧海青天 天南海北 海阔天空 漂洋过海 天涯海角 百川归海 苦海无边 排山倒海 浩如烟海 情深似海 精卫填海
《烟台的海》课文

《烟台的海》课文中国的沿海城市, 东面或南面临海的居多, 北面临海的却很少。
烟台恰是北面临海, 所以便有了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
冬天, 深褐色的海面显得很凝重。
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经常气势汹汹的掠过这片海域。
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 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 溅起数丈高的浪花, 发出雷鸣般的轰响, 有时竟把岸边数百斤重的石凳掀到十几米远的马路中央。
每到这巨浪拍岸的日子, 许多烟台人和外地的游客, 纷纷顶着寒风跑到岸边, 观赏这蔚为壮观的景象。
还有的不顾被浪花打湿衣服, 站在岸边, 以那数丈高的浪花作背景拍照留念, 形成一道壮丽的风景线。
春天, 海水变得绿盈盈的。
微波泛起, 一道道白色的浪花, 从北面遥远的地平线嬉笑着追逐着奔向岸边, 刚一触摸到岸边的礁石、沙滩, 又害羞似的退了回去, 然后又扑了上来, 像个顽皮的孩子。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 大海也不例外。
脱去冬装的渔民们驾船驶过平静的海面, 到养殖区去播下希望的种苗, 期待着收获的季节。
夏天, 来自南太平洋的风使许多南面临海的城市感到湿漉漉的, 而这股带着潮气的风经过胶东半岛崇山峻岭的阻拦、过滤, 到达北面临海的烟台时, 只剩下凉爽和惬意。
因此, 夏日烟台的海常常水平如镜, 宛如一个恬静、温柔的少女。
清晨, 太阳像被水冲洗过的红色气球, 飘飘悠悠地浮出水面, 海面上拖着长长的倒影, 每一次的海边日出都使人如痴如醉。
傍晚, 平静的海面倒映着万家灯火, 岸边的石凳上坐满了游人, 他们脚下, 是海浪与堤岸的呢喃细语。
走出夏日的浪漫, 烟台的海步入秋的高远。
久居这座城市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 一到立秋这天, 海水立刻变得格外湛蓝, 天空也显得格外明朗, 较之昨日, 空气中立刻就有了秋的凉意。
告别了冬日的凝重、春日的轻盈、夏日的浪漫, 秋天的海平添了几分充实与忙碌, 渔家驾船出海了, 货轮起锚远航了……烟台的海, 是一幅画, 是一道广阔的背景, 是一壮丽的舞台。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烟台的海》教学设计教案板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烟台的海》教学设计教案板书反思《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烟台的海》教学设计教案板书反思》这是一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希望能对您的生活工作得到帮助。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烟台的海》教学设计PPT课件教案板书教学要求: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掌握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能联系课文理解文中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并能仿造打比方的句子。
4 凭借课文语言材料,了解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同时感悟课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意思,感受烟台的海绮丽壮观,烟台的人勤劳、能干,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一、看图导入,揭题:1 同学们,你们看过或游览过大海吗?谈谈自己所了解或体验过的海边生活情景。
2 看中国地图,沿海城市很多,有没有北面面临着大海的城市呢?(烟台)3 揭题。
注意海的笔顺:最后三笔,先写上面的点,接着写中间的横,最后写下面的点。
再从地图上了解一下烟台、渤海湾、胶东半岛、西伯利亚、南太平洋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过渡:这里的海有什么独特的景观?作者想向我们介绍些什么呢?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 看画面,听配乐朗诵,说说自己的感受。
2 是的,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特点各不相同,景色太美了!请同学们自由轻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3 检查自学:(1)读生字及词语。
独特景观深褐色凝重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巨浪拍岸蔚为壮观壮丽嬉笑害羞崇山峻岭过滤宛如如痴如醉呢喃细语体验湛蓝凝重轻盈浪漫忙碌(2)指名读课文,评议纠正(3)理解词语。
看录象,有关轮船、锚及起锚的过程。
4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什么?5 分清段落层次。
三、学习第一段:1 齐读2 读懂了什么?(概括介绍烟台北面临海,有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烟台的海》苏教版六年级下册3 .烟台的海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理解生字所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体会两个“扑”字的细微差别,感受不同的表达效果。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总分总的行文结构及景人交融的写法,运用段意串连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能力。
3.反复诵读文中优美语句,抓住比喻和拟人语句体会烟台海的四季特点和烟台人的生活场景,从而推进学生对“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是一座壮丽的舞台”这句话的理解。
4.创设情境,通过口述的形式介绍某一季节烟台的海。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了解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景观,感受烟台海的绮丽壮观。
体会语言的生动与精妙。
2.难点:在充分读书、感悟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是一座壮丽的舞台。
”三、教学评价设计:1.在检查预习环节,通过检查预习单,指名读、轮读等多种形式,了解学生的写字及正确流利的读书情况。
2.在初读感知环节,通过默读、快速浏览等形式,指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及文章结构。
3.在精读感悟环节,采用默读,圈画批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等方式推进学生感悟烟台海的绮丽壮观。
4.借助口述的形式,推进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大海的魅力,并在口述训练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学生:按要求认真完成预习单五、教学时间: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1.同学们,你们喜欢海吗?(喜欢)为什么?(学生说出喜欢的理由)是呀,大海总能带给我们无限的乐趣。
大海边的城市也是那么让人神往。
2.(出示地图)找出北面临海的城市——烟台。
介绍烟台的地理位置及其周边环境,理清胶东半岛、渤海湾、西伯利亚、南太平洋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3.过渡:由于烟台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一份独特的海上奇观。
今天,我们就走入烟台,一起感受烟台的海带给我们的独特的感受。
(板书:烟台的海)(二)预习检测,巩固字词1.重点词语的认读及理解。
(1)指名读,齐读。
“赴”字容易读错,多读几遍。
提醒学生:“痴”是翘舌音,“恬”是前鼻音。
(2)指导“滤”的写法。
指导字形结构,“滤”字的左旁三点水要写得窄一些,略向上提,居于右长撇上,右部虎字头,撇要长而舒展,留出右下“心“的位置。
教师范写,学生描红。
(3)通过预习,你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可以放到课文学习的环节借助语境理解)2.指导读好长句。
(1)小山似的涌浪……马路中央。
(2)春天,来自太平洋的风……只剩下凉爽和惬意。
——指名读句子。
——着重指导学生读不通顺之处,学生再练读。
——你能用简练的语言分别表述这两个句子的意思吗?(提示学生:抓住句子的主干)(三)整体感知,理清结构1.通过预习,你对烟台的海有哪些独特的感受?2.借助预习单,了解文章顺序及行文结构(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2)浏览课文,理清文章的行文结构是怎样的?3.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二至五自然段,思考每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归纳。
(重点引导学生不仅要关注“海景”,还要融合人的活动梳理各段内容)(3)请用串连段意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四)指导学习,感悟冬天引入:我们先来领略一下冬天的海凝重壮观的景象。
1.自主学习自由读第二小节,划出描写海的句子;圈出能突出表现大海特点的词语。
(鼓励学生在重点词句旁做出批注,师巡视了解学情)2.交流展示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抓住“气势汹汹”“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扑向……溅起……发出……掀到……”“雷鸣般的轰响” “小山似的”、“前赴后继”、“锲而不舍”、“数丈高”、“雷鸣般”等词句来赏析,从气势、声响、力量等不同的角度感受烟台海巨浪汹涌的壮观景象。
3.出示冬日烟台海的图片,学生直观感受大海壮观的景象。
4.再次指导朗读,读出烟台的海冬天的磅礴气势。
过渡:从同学们的读书声中老师感受到了烟台海的蔚为壮观,面对这样的景象,烟台的人们在做些什么?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经常气势汹汹....地掠过这片海域。
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溅起数丈高的浪花,发出雷鸣般...的轰响,有时竟把岸边数百斤重的石凳掀到十几米远的马路中央。
5.出示句子:每到巨浪拍岸的日子,许多烟台人和外地的游客,纷纷顶着寒风跑到岸边,观赏这蔚为壮观的景象。
还有的不顾被浪花打湿衣服,站在岸边,以那数丈高的巨浪作背景拍照留念,形成一道壮丽的风景线。
(1)自由读句子,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2)哪些词语最能体现烟台人的优秀品质?(3)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纷纷顶着”、“不顾”等词语。
(4)指导学生朗读。
6.感知“景人交融”的写法(把描写“海景”和“人活动”的句子连起来读一读,感知作者写人的不畏严寒,不怕风浪是为了衬托烟台海的壮观,实现“景人交融”。
)(五)借助修辞,语言训练1.再次读描写海景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你有什么发现?(比喻和拟人)2.去掉加点的词语,对比读一读,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3.你能用上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描写一段下雨时的景象吗?(六)作业1.抄写词语。
2.积累文中精妙语句。
第二课时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一)回忆学法,明确目标1.上节课,我们一起欣赏到了烟台的冬天的海是那么凝重,人是多么豪情。
回忆一下,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欣赏冬天烟台的海的?出示:(1)自由读段,圈画批注。
(2)赏析词句,体会海的特点以及人的活动。
(3)感情朗读。
2.下面我们就采用这种学习方法,去领略烟台海其他季节的美丽景色。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1.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春天海的轻盈、夏天的浪漫以及秋天的高远。
(教师巡视指导,重点指导学困生。
)2.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成果。
(组长组织组员读、说、评,力求每个组员都有表达的机会。
)3.组织汇报交流成果。
——第三自然段(1)说一说你抓住了哪些词语,体会到了什么?生:抓住“嬉笑着追逐着奔向、触摸到、退了回去、扑了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等词句,体会冬去春来,烟台的海“微波泛起”的景象,感受春的轻盈。
(2)师顺势出示:a 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
b 微波泛起,一道道白色的浪花,从北面遥远的地平线嬉笑着追逐着奔向岸边,刚一触摸到岸边的礁石、沙滩,又害羞似的退了回去,然后又扑.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
——读一读,你认为两个“扑”字表达的意思一样吗?——学生读悟后,相互交流。
——指名讲,教师相机引导。
(第一句中的“扑”字体现出海浪的力量巨大,展现了冬天烟台海的壮观景象;第二句中的“扑”字展现的是春天烟台海“微波泛起”的可爱与轻盈。
)——你能通过朗读,把“扑”字表达的不同情感展现出来吗?(指名读齐读)(3)通过“脱去、驾船驶过、播下希望的种苗,期待着收获的季节”等词句领悟烟台人不误春时、勤劳繁忙的情景和生气蓬勃、充满希望的幸福生活。
)(4)指导朗读。
过渡:烟台人在勤劳播种,春天的海轻盈得像个顽皮的孩子,这是一片多么生机勃勃的春海啊,夏天的海景也不逊色。
——第四自然段(1)引导学生抓住“凉爽和惬意、水平如镜、浮出、拖着、倒映、呢喃细语”等词语谈感受,感受夏日烟台的海的浪漫可爱,人海相依的惬意。
(2)重点赏析优美语句,出示:——这两个句子美吗?美在哪里?(体会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表达的效果)——你能通过你的朗读,把大家带入浪漫的烟台海吗?(3)在这样梦幻的夏日世界里,烟台的人们——(引读):晚上,平静的海面倒映着万家灯火,岸边的石凳上坐满了游人,他们脚下,是海浪与堤岸的呢喃细语。
(4)小结:这真是一幅人海相依的恬静画面,所以说夏日烟台的海是浪漫的。
——第五自然段(1) “秋天的海平添了几分充实与忙碌”这又表现在哪里呢?(2)指导朗读(3)小结:这真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烟台人充满希望和幸福的生活着,所以说秋天的海是充实与忙碌的。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三)总结拓展,合作探究在我们眼中,烟台的海凝重而又轻盈,浪漫而又充实。
在作者心中,它却有更深的内涵,我们再次来体会作者眼中烟台的海。
出示句子: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是一座壮丽的舞台。
世世代代的烟台人在这里上演着威武雄壮的活剧。
1.齐读,重点指导理解“活剧“2.思考:为什么说烟台的海是一幅画?一道广阔的背景?一座壮丽的舞台?3.教师引导:烟台海在烟台人的生活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4.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四)纵观全文,把握特色过渡质疑:同学们,我们依次领略了烟台的海四个季节不同的特点和烟台人们的生活情景,对于本篇文章,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吗?(1)学生质疑:作者为什么没有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而是先写冬天烟台的海?(2)同位共同探讨,教师巡视。
(3)指名说。
(冬天烟台的海是一道壮丽的风景线,景象尤为独特)(五)创设情境,练习口述烟台的海一年四季各具特色,一定会吸引很多游客前来观光,请你也来当次小导游,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季节介绍给大家。
(1)同桌练习。
(互相修改,互相补充。
)(2) 推荐出两名学生上台展示,学生评价。
(3)学生再完善解说词,选出“最佳小导游”。
(六)作业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2.写一个片断,介绍一处迷人的风景。
(七)板书设计3 烟台的海海人冬凝重不畏严寒春轻盈勤劳播种夏浪漫人海相依秋高远充实忙碌画、背景、舞台——活剧附学生预习单:3.《烟台的海》班级姓名一、自主识字1.我能写美观。
(自主识记生字,在下面的田字格中听写一个,注意字的间架结构)2.摘抄本课四字词语。
(写正确,写美观。
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
)二、朗读课文,完成练习。
(1)全文是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来写的,文章结构是。
(2)烟台的海一年四季分别有什么特点?三、摘抄文中使用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句子。
教学反思:《烟台的海》是本学期我承担的第一次备课。
为了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我绞尽脑汁认真备课;上课时,我精心安排教学;课后,我又进行了总结,现将收获和反思记录如下:一、倡导自主阅读,重视诵读感悟本文大量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语言精妙、生动、形象,是学生学习内化语言的好材料。
因此我把本文的教学重点设置为通过文字语言的领悟,感受烟台的海的四季特点。
在具体的实施上我以关键词为引领让学生边读边悟,读出烟台海的独特来。
如第二自然段我作为精读指导,围绕“壮观、有气势、力量大”指导朗读。
抓住关键词语“气势汹汹”、“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前赴后继”、“锲而不舍”等让学生谈体会,并在感悟的基础上朗读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