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清代文学复习

1、清初遗民诗人: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大学者及吴嘉纪、屈大均、钱澄之、归庄申涵光等。
2写作文学散文的古文三大家:侯方域、魏禧、汪琬。
3.侯方域散文特点:以小说为古文辞。
以《李姬传》为例分析。
《李姬传》是侯的代表作,再现风尘女子李香识大体、辨是非的品德与节操,都“以小说为古文辞”,提炼细节,揣摩说话,刻画神情,所选的三个典型事件,精择李香对话组成,切合身份与心境,曲折生动,使人物个性鲜明,堪称性格化的语言,突破陈规,具有短篇小说的特点。
4.钱谦益、吴伟业和龚鼎孳被称为“江左三大家”。
吴力排七子的“诗尊盛唐而文学秦汉”,转移当时诗歌创作的风气,是从明诗到清诗转折的一大关键人物,其诗作风格接近晚唐和宋诗,技巧成熟。
他强调时代、遭遇和学问的重要性,建立起“诗有本”的真情论,确立了有清一代诗风。
被称为清诗的开山宗匠。
受钱谦益影响,在钱的家乡产生了虞山诗派,代表诗人有冯舒、冯班等人。
5.吴伟业的贡献:吴伟业的最大贡献在七言歌行,(他吸收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和元稹《连昌宫词》等歌行的写法,重在叙事,)在继承元白歌行体诗的基础上,辅以初唐四杰的采藻缤纷,温庭筠、李商隐的风情韵味,融合明代传奇曲折变化的戏剧性,自成一种叙事诗体——梅村体。
6.梅村体:梅村乃清朝诗人吴伟业的号,梅村体是他在继承元白歌行体诗的基础上,辅以初唐四杰的采藻缤纷,温庭筠、李商隐的风情韵味,融合明代传奇曲折变化的戏剧性,自成的一种叙事诗体。
题材、格式、语言、情调、风格、韵味等具有相对稳定的规范,以故国抒情和身世荣辱为主,又突出叙事写人,多了情节的传奇性。
吴伟业以人物命运沉浮为线索,叙写实事,映照兴衰,把古代的叙事诗推到新的高峰,对当时和后来的叙事诗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圆圆曲》是其代表性作品。
7.三大词家:阳羡词派:陈维崧;浙西诗派:朱彝尊(浙西六家:朱彝尊、李良年、李符、沈皞日、沈岸登、龚翔麟);满族词人纳兰性德(纳兰性德与曹贞吉、顾贞观合称“京华三绝”。
古代文学 明清文学 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默写:1、《登太白楼》王世贞(明)昔闻李供奉,长啸独登楼。
此地一垂顾,高名百代留。
白云海色曙,明月天门秋。
欲觅重来者,潺湲济水流。
2、《牡丹亭》(惊梦)【绕池游】〔旦上〕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
人立小庭深院。
〔贴〕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乌夜啼〕〔旦〕晓来望断梅关,宿妆残。
〔贴〕你侧著宜春髻子恰凭阑。
〔旦〕翦不断,理还乱,闷无端。
〔贴〕已分付催花莺燕借春看。
〔旦〕春香,可曾叫人扫除花径?〔贴〕分付了。
〔旦〕取镜台衣服来。
〔贴取镜台衣服上〕“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
”镜台衣服在此。
【步步娇】〔旦〕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停半晌整花钿。
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
〔行介〕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贴〕今日穿插的好。
【醉扶归】〔旦〕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
恰三春好处无人见。
不堤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贴〕早茶时了,请行。
〔行介〕你看:“画廊金粉半零星,池馆苍苔一片青。
踏草怕泥新绣袜,惜花疼煞小金铃。
”〔旦〕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
〔合〕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贴〕是花都放了,那牡丹还早。
【好姐姐】〔旦〕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蘼外烟丝醉软。
春香啊,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贴〕成对儿莺燕呵。
〔合〕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剪,呖呖莺歌溜的圆。
〔旦〕去罢。
〔贴〕这园子委是观之不足也。
〔旦〕提他怎的!〔行介〕【隔尾】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
到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
3、《后秋兴》(其二)钱谦益海角崖山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
更无鱼腹捐躯地,况有龙涎泛海槎?望断关河非汉帜,吹残日月是胡笳。
嫦娥老大无归处,独倚银轮哭桂花。
4、《秦淮杂诗》(其一)王士祯年来肠断秣陵舟,梦绕秦淮水上楼。
古代文学清代复习

清初诗文的繁荣与词学的复兴一、填空题1、在清初诗坛上,吴伟业与钱谦益并称,其歌行诗“梅村体”风行一时。
2、桐城派古文是清中叶最著名的散文流派,主要作家有方苞,姚鼐,刘大櫆。
3、《圆圆曲》是吴伟业的长篇歌行的代表作。
4、清初词坛流派纷呈,出现了以陈维崧为首的阳羡词派,朱彝尊为首的浙西词派和独树一帜的著名满族词人纳兰性德。
5、整个清代的骈文作家里,公认成就最高的是汪中。
6、明清之际著名的“岭南三大家”是指屈大均、陈恭尹、梁佩兰。
7、吴伟业的诗歌体式被誉为“梅村体”。
8、袁枚论诗标举性灵说,与沈德潜的格调说、翁方纲的肌理说相抗衡。
9、汪中是整个清代骈文作家里成就最高的,其代表作是《哀盐船文》。
二、名词解释1、“梅村体”:吴伟业最具特色的七言歌行体其有元、白歌行体重在叙事之长,辅以初唐“四杰”的华艳词藻,温庭筠、李商隐的风情韵味,融合明代传奇曲折变化的戏剧性,创造了自成一体的“梅村体”。
2、阳羡词派:阳羡词派是清初词派,主要活动在顺治年间和康熙前期。
此派的创始人是陈维崧,为江苏宜兴人,而宜兴古称阳羡,故世称阳羡派。
阳羡词人崇尚苏轼、辛弃疾,词风雄浑粗豪,悲慨健举,尤以陈维崧最为突出。
当时在陈的周围还聚集了一批与之风格相近的词人,如曹贞吉、万树、蒋景祁等,相互唱和,一时颇具声势,为清词的中兴作出重要贡献。
阳羡词派的余韵还波及后世,清中期的蒋士铨、洪亮吉、黄景仁等都受其影响。
3、“义法说”:桐城派所主张的学说。
由方苞首倡。
义,指文章内容;法,指文章法式,要求内容纯正,文辞雅洁,成为“桐城派”论文纲领。
其论文主张向先秦、两汉及唐宋古文家学习,讲究“义法”,强调义理、考据、辞章合而为一,要求语言雅洁,并以阳刚、阴柔来分析文章风格,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
4、神韵说:王士禛的诗论主张。
其论诗吸取司空图“韵外之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与严羽“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理论,主张“兴会神到”,追求“得意忘言”,以清淡玄远的风神韵致为诗歌的最高境界,要求诗歌要有含蓄深蕴,言尽而意不尽的特点,以王维、孟浩然为诗歌创作的典范。
元明清文学期末复习资料全

元明清文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一讲元明清文学总论一、元明清文学总体特点是什么?为什么?1、作品繁富,体裁完备中国古代各种文学样式,如小说、戏曲、诗歌、散文、词、赋、散曲等在元明清时期得到全方位发展。
2、正统文学渐渐衰落,通俗文学逐渐崛起发展的态势从从前诗文创作为主导的文学格局,转向小说、戏曲。
正统文学:诗文(中国文学核心地位),通俗文学:小说、戏剧3、文学理论繁荣(叙事文学、抒情文学)明代戏曲理论贡献最大的是王骥德,其次是凌濛初王骥德的《曲律》是明代规模最大,系统性最强的戏曲论著,基本思想是提倡“关风化”冯梦龙“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原因: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的统治者建立的统一政权,它对广大汉族地区的占领和统治,明显具有民族掠夺性质。
元代的最高统治者懂得汉族文化的优越性,又懂得要保持蒙古祖制,保证民族特权的重要性。
如何理解“一代一代又一代之文学”近代大学者王国维说过:“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
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雅文学与俗文学分别指什么?有什么区别?雅文学主要指诗文俗文学主要指戏剧和小说郑镇铎俗文学的六大特征:是大众的;是无名的集体创作的;新鲜但是粗鄙的;想象力是奔放的,不保守,少模拟;用于引进新的东西第二讲元散曲与诗文一、元代文学的特点是什么?1、叙事文学成为主流。
元代文学最突出的特点是叙事文学的发展、繁荣。
戏剧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样式,其剧本创作的成就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水平。
2、抒情文学:散曲成为新的文学样式3、元代文学的审美情趣迥异,抒情文学与叙事文学情趣吻合,都追求自然酣畅之美,大异于温柔敦厚。
二、元曲的概念元曲又称夹心,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是元代文学主体。
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
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
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
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
清代文学 复习纲要

一、填空1、清初诗人可分为遗民诗人和入仕诗人两类。
遗民诗人以顾炎武、吴嘉纪、屈大均为代表。
其中屈大均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家”。
入仕诗人以钱谦益、吴伟业和被称为“南施北宋”的施闰章和宋琬为代表。
2、钱谦益的明代作品收在《初学集》中,入清后的作品收在《有学集》中。
其后期的代表作是《后秋兴》。
清代诗歌的宗宋倾向和感伤思潮,都是从钱谦益开始的。
3、吴伟业的诗歌尤长于七言歌行,时称“梅村体”,代表作为《圆圆曲》。
4、“江左三大家”是: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
5、王士禛,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新城(今山东桓台)人。
著有《带经堂集》等。
其成名作是《秋柳》诗。
6、王士禛在司空图和严羽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神韵说”,竭力提倡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一派的诗歌。
赵执信著《谈龙录》批评王士禛的神韵说。
7、清代中期的诗歌有以沈德潜为代表的宗法唐人的“格调说”和以厉鹗、翁方纲为代表的宗法宋诗派。
翁方纲并提出了“肌理说”。
8、以袁枚为代表的性灵诗派主要活动在乾隆年间。
性灵说是对明代公安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9、袁枚字子才,号简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曾辞官在南京小仓山下筑“随园”,著有《小仓山房诗文集》和《随园诗话》等。
10、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今属江苏)人,为“扬州八怪”之一。
他的代表作有《竹石》等。
11、“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诗句出自赵翼的《论诗》。
12、明末清初有以陈子龙为首的云间词派。
13、开创清代词坛风气的是以陈维崧为首的阳羡派和以朱彝尊为代表的浙西派,以及自成一家的纳兰性德。
14、陈维崧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著有《迦陵词》,存词1600多首,为历史上存词最多的词人,其词师法苏轼和辛弃疾。
15、朱彝尊字锡鬯,号竹斋,秀水(今浙江嘉兴)人。
著有《曝书亭集》,并编选《词综》表明其词学观,大力推举南宋姜夔、张炎一派的词人。
16、朱彝尊的词学影响广泛,后来龚翔麟选朱彝尊等六人的词为《浙西六家词》,遂有浙西词派之名。
清代文学期末考试复习

沈德潜有感于王士禛“神韵说”内容上的空疏和把握上的虚无缥缈,提出诗歌中的“格调说”加以匡正。所谓“格调说”就是用唐诗的格调去表现封建政治和伦理思想。即在表现上要恢复儒家“温柔敦厚”、“忠正和平”的诗教传统,并用唐诗的格调将以上意图落到实处。将封建诗教与唐诗的艺术格调捏合在一起,实际上割裂了唐诗的艺术表现与诗人内在情感之间的联系。
6、常州词派
嘉庆时期,常州人张惠言与其弟张琦针对浙派末流,振起词格,形成在清中后期声势浩大的常州词派。代表人物为张氏兄弟、董士锡、周济等。主张恢复风骚传统,强调寄托比兴,并讲求文辞之“深美闳约”的体式。常派的“比兴”主要指的是个人生活和遭遇的曲折吐露,与诗骚传统有别。所以他所提出的恢复风骚传统的愿望很难从根本上实现。但由于张惠言的重大影响,这种理论在当时相当风行。
解释及简答?
1、“南施北宋”
指清代年辈较晚的入仕诗人施闰章和宋琬,施为南方人,宋为北方人,故称“南施北宋”。思想属于理学复古的保守派,在诗歌上主张以温柔敦厚的诗风来为“清明广大”的盛世服务。
2、“神韵说”
王士禛从司空图和严羽的“妙悟说”和“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等说法中找到诗歌的真谛所在,提出了“神韵说”。所谓“神韵说”就是力图摆脱政治等社会性因素对诗歌艺术的干扰,而更多地注重诗歌本身淡远清新的境界和含蓄蕴藉的语言从而更加强调诗歌排闲解愁的消遣娱乐功能。竭力提倡唐代王、孟、韦、柳一派的诗风。
(3)提倡宋元诗歌,又能兼融唐人诗歌之长,故能汇唐宋诗歌风格为一炉,形成“情真而体婉,力厚而沉思,音雅而节和,味浓而色丽”的特色。
(4)清代诗歌的宗宋倾向和感伤思潮,都是从钱谦益开始的。
4、简述吴伟业的诗歌创作特点。
(1)?推崇前后七子,却又不排斥公安派所提倡的性灵,取法唐诗却又能吸收宋诗精华。
古代文学清代复习资料

清初诗文的繁荣与词学的复兴考核要求:清遗民诗:受传统的民族思想、爱国主义熏陶,反对清朝的民族压迫与歧视,其作品具有抒发家国之悲和同情民生疾苦的共同主题,体验深切,感情真挚,反映易代之际惨痛的史实与民族共具的感情,笔力遒劲,沉痛悲壮。
代表诗人有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清词的中兴:首先,数量超过元明甚至宋代,叶恭绰《全清词钞》共录词人3196人,词作8260多首,超过宋词两倍以上。
其次、出现较多的词学流派:陈维崧为代表的阳羡派;朱彝尊为首的浙西词派;纳兰性德、曹贞吉、顾贞观三人组成的“京华三绝”;再次,从朱彝尊《词综》到张惠言《词选》、万树《词律》出现一大批立论精审的词学专著。
最后,词作整理、编辑成就巨大,有王鹏运辑《四印斋所刻词》、朱孝臧辑《强村丛书》、江标辑《宋元名家词》等。
一、填空题1、在清初诗坛上,吴伟业与钱谦益并称,其歌行诗“梅村体”风行一时。
2、桐城派古文是清中叶最著名的散文流派,主要作家有方苞,姚鼐,刘大櫆。
3、王士祯论诗以神韵为宗,以“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二十四诗品》)和“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沧浪诗话》)为诗的最高境界。
4、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5、寻他一春伴侣,只断红相识夕阳间。
未忍无声委地,将低重又飞还。
6、十日雨丝风片里,浓春烟景似残秋。
7、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
8、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
9、夕阳劝客登楼去,山色将秋绕郭来。
寒甚更无修竹倚,愁多思买白杨栽。
10、魑魅择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
冰与雪,周旋久。
11、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12、疏狂情性,算凄凉耐得到春阑。
便月地和梅,花天伴雪,合称清寒。
13、魑魅择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
14、年来肠断秣陵舟,梦绕秦淮水上楼。
十日雨丝风片里,浓春艳景似残秋。
15、三户已亡熊绎国,一成犹启少康家。
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
清代文学复习题及答案

清代文学复习题及答案### 清代文学复习题#### 一、选择题1. 清代文学中,被誉为“小说之祖”的作品是:A. 《红楼梦》B. 《三国演义》C. 《水浒传》D. 《西游记》2. 下列哪位不是清代著名的小说家?A. 曹雪芹B. 罗贯中C. 施耐庵D. 吴承恩3. 清代文学中,以讽刺手法著称的是哪部作品?A. 《聊斋志异》B. 《儒林外史》C. 《金瓶梅》D. 《醒世恒言》4. 清代文学中,以描写女性生活为主的长篇小说是:A. 《红楼梦》B. 《儒林外史》C. 《聊斋志异》D. 《官场现形记》5. 清代文学中,以历史题材为背景的长篇小说是:A. 《红楼梦》B. 《三国演义》C. 《水浒传》D. 《聊斋志异》#### 二、填空题6. 清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是________,其代表作是《________》。
7. 《红楼梦》的作者是________,该书通过________家族的兴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衰败。
8. 清代文学中,________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其作品以幽默讽刺著称。
9. 清代文学中,________是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10. 清代文学中,________是第一部以女性为主角的长篇小说。
#### 三、简答题11. 简述清代文学的特点。
12. 简述《红楼梦》的艺术成就。
13. 简述《儒林外史》的讽刺手法及其社会意义。
#### 四、论述题14. 论述清代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 清代文学复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1. A2. B3. B4. A5. B#### 二、填空题6. 曹雪芹,《红楼梦》7. 曹雪芹,贾、王、史、薛8. 蒲松龄,《聊斋志异》9. 《水浒传》10. 《红楼梦》#### 三、简答题11. 清代文学的特点包括: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生动,艺术手法丰富,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12. 《红楼梦》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深刻的社会批判,丰富的人物形象,精湛的艺术手法,以及对封建社会的深刻揭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释及简答?1、“南施北宋”指清代年辈较晚的入仕诗人施闰章和宋琬,施为南方人,宋为北方人,故称“南施北宋”。
思想属于理学复古的保守派,在诗歌上主张以温柔敦厚的诗风来为“清明广大”的盛世服务。
2、“神韵说”王士禛从司空图和严羽的“妙悟说”和“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等说法中找到诗歌的真谛所在,提出了“神韵说”。
所谓“神韵说”就是力图摆脱政治等社会性因素对诗歌艺术的干扰,而更多地注重诗歌本身淡远清新的境界和含蓄蕴藉的语言从而更加强调诗歌排闲解愁的消遣娱乐功能。
竭力提倡唐代王、孟、韦、柳一派的诗风。
3、“格调说”沈德潜有感于王士禛“神韵说”内容上的空疏和把握上的虚无缥缈,提出诗歌中的“格调说”加以匡正。
所谓“格调说”就是用唐诗的格调去表现封建政治和伦理思想。
即在表现上要恢复儒家“温柔敦厚”、“忠正和平”的诗教传统,并用唐诗的格调将以上意图落到实处。
将封建诗教与唐诗的艺术格调捏合在一起,实际上割裂了唐诗的艺术表现与诗人内在情感之间的联系。
4、性灵诗派清代乾隆年间以袁枚为代表的诗派,主张和风格相似的还有郑燮、赵翼和黄景仁等。
继承晚明以来的主情传统,文学上主张“独抒性灵”,文学史观上主张文学进化。
他们的文学主张是对于清代以来道统文学观的强大权威的挑战。
5、浙西词派清代以朱彝尊为代表的词学流派。
朱彝尊论词主张和词作受到浙西词家的认同,影响波及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百年词坛。
后来龚翔麟选朱彝尊等六人的词为《浙西六家词》,遂有“浙西词派”之名。
推举姜夔、张炎一类婉约词人作品,并以张炎“清空”境界为作词最高标准。
实际上比较注重词的格律和技巧,而对词的意境和内容有所忽略。
6、常州词派嘉庆时期,常州人张惠言与其弟张琦针对浙派末流,振起词格,形成在清中后期声势浩大的常州词派。
代表人物为张氏兄弟、董士锡、周济等。
主张恢复风骚传统,强调寄托比兴,并讲求文辞之“深美闳约”的体式。
常派的“比兴”主要指的是个人生活和遭遇的曲折吐露,与诗骚传统有别。
所以他所提出的恢复风骚传统的愿望很难从根本上实现。
但由于张惠言的重大影响,这种理论在当时相当风行。
7、桐城派清代中期重要的散文流派,因其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被称为“桐城派”。
桐城派散文理论的基本特征是以程朱理学为思想基础,以清王朝政权为服务目的,以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家的古文为楷模,在文章体制和作法上有细致规则的系统化的散文理论。
8、才子佳人小说是以青年男女爱情婚姻为题材的小说,但又有特殊的狭义所指。
情节上有固定的程序:一见钟情,私定终身,拨乱离散,及第团圆。
创作倾向上主张存情去欲。
代表作为《玉娇梨》、《平山冷燕》、《好逑传》。
9、才学小说清代以来,随着考据学的兴盛,出现的炫耀学问、以才学见长的小说。
作者往往不把思想意图放在首要位置,因此在内容上没有相对统一的倾向。
有的追奇猎异,却能够反映和揭露一定的现实问题,如《镜花缘》,有的宣扬封建伦理纲常、功名利禄和因果报应,如《野叟曝言》。
10、“聊斋”系列《聊斋志异》问世以后,模仿者蜂拥而起,形成了一个以《聊斋》的题材笔法为楷模的小说系列。
影响较大的有沈起凤《谐铎》,浩歌子《萤窗异草》和宣鼎《夜雨秋灯录》这类小说的成批涌现代表了文言小说的主导潮流和正确方向。
11、“阅微系列”《聊斋志异》问世后,以纪昀为代表的正统文人从传统小说观念出发,认为《聊斋》那种使用传奇小说虚构的手法来描写志怪题材违反生活真实。
他写了《阅微草堂笔记》,以六朝志怪小说的质朴简淡的文笔与《聊斋志异》抗衡。
引起社会上许多人的模仿。
其他作品主要有梁恭臣《池上草堂笔记》等,也有些作品兼擅《聊斋》、《阅微》二体。
12、“世说”系列以《世说新语》为模仿对象,采摭文人逸事,按内容分类的世说体志人小说。
有的采摭旧事,编纂成书;有的记载近人及当朝遗事。
与白话小说和中兴的传奇体小说相比,此类小说未免相形见绌,但《世说新语》的古老样式,借此得以延续。
13、“虞初系列”从班固《汉书·艺文志》小说家类着录《虞初周说》开始,“虞初”成为古代“小说”的代名词。
明代吴仲虚将唐代以后优秀传奇小说辑为《虞初志》,入清后,张潮将当时着名文人的传记散文和传奇小说辑成《虞初新志》,嗣后有许多人追随。
将传记散文与小说混为一谈,是清代求实文学观念的反映,却造成小说文学界限的模糊,是小说观念倒退的表现。
14、鼓词鼓词是流行于北方的以鼓板击节的一种讲唱文学形式。
有两种演唱方式:一种是艺人自击鼓板,无乐器伴奏;另一种是艺人自弹三弦说唱。
形式上散韵相间,唱词多为十言,亦有七言者,较弹词句式更为灵活。
主要作品有《大唐秦王词话》、贾凫西《木皮散人鼓词》等。
15、弹词弹词是流行于南方的用琵琶、三弦伴奏的讲唱文学形式。
是清代讲唱文学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流传作品最多的一种。
由说(说白)、噱(穿插)、弹(伴奏)、唱(唱词)等部分组成。
唱词以七言句为主,间有三言衬字。
作品多为长篇,多用第三人称叙述,文字也很浅近。
开说前往往插上一段开篇,逐渐发展为独立的演唱形式。
在语言上有“国音”“土音”之分。
前者重要作品有《天雨花》、《再生缘》、《笔生花》、后者有《义妖传》、《三笑姻缘》等。
16、子弟书子弟书是清代由八旗子弟首创并流行的讲唱文学。
以七言为体,没有说白,以叙述故事为主,演唱时以八角鼓击节。
以北京东、西两城地域为界,分为东城调和西城调两种。
前者代表为罗松窗,主要作品有《红拂私奔》、《杜丽娘寻梦》等;后者代表为韩小窗,主要作品《长坂坡》、《托孤》、《宝玉问病》、《黛玉悲秋》等。
17、苏州派苏州派是明末清初之际活动在苏州一代的重要戏剧流派。
以李玉为代表,包括朱素臣、朱朝佐、毕巍、叶时章、陈二白、邱园、张大复等。
他们彼此交往密切,经常合作写作戏剧,以至形成了共同的思想倾向和艺术风格。
18、“南洪北孔”指清代着名戏剧家洪昇与孔尚任,洪昇创作的《长生殿》与孔尚任创作的《桃花扇》齐名,洪是钱塘人,孔是曲阜人,故号称“南洪北孔”。
思考及论述题1、简述清初的遗民诗人和入仕诗人的特点。
(1)??依据清初诗人对清政权的不同态度,可分为遗民诗人和入仕诗人两类。
由于处境和心态不同,其诗歌也形成不同风格。
(2)??遗民诗人保持民族气节,对明末清初的战乱和民生疾苦铭刻在心,发之为诗,自然流露出关注现实的重实倾向。
(3)??入仕诗人更多游移与个人出处的尴尬选择中,因而在诗中较多地表现出伤感的情怀。
2、简析清遗民诗人作品的共同特点。
(1)能够坚持民族气节,揭露清兵罪行,颂扬抗清英烈,寄托故国哀思。
很多作品表现了民众在明清战乱中的流离之苦和失国之痛。
(2)诗歌呈现出慷慨苍凉、激昂悲壮的艺术风格。
(3)与明末诗歌相比,他们的诗歌显然有回归诗骚和汉魏风骨传统的倾向,表现出诗歌服务与社会的道统文学观念。
3、简述钱谦益的生平和诗作特点。
(1)?钱谦益,号牧斋,曾仕于崇祯和弘光朝,清兵渡江后率先迎降,不久辞官从事着述。
曾秘密支持抗清活动。
(2)早年曾醉心于前后七子,中年以后开始注重诗歌的抒情作用,转而抨击前后七子的模拟复古倾向,而明清之际的沧桑巨变和个人的污点有为他以诗歌排遣心灵、痛苦寻找心理平衡提供了题材和素材。
(3)提倡宋元诗歌,又能兼融唐人诗歌之长,故能汇唐宋诗歌风格为一炉,形成“情真而体婉,力厚而沉思,音雅而节和,味浓而色丽”的特色。
(4)清代诗歌的宗宋倾向和感伤思潮,都是从钱谦益开始的。
4、简述吴伟业的诗歌创作特点。
(1)?推崇前后七子,却又不排斥公安派所提倡的性灵,取法唐诗却又能吸收宋诗精华。
(2)早年诗歌华艳绮丽,藻采风流;明亡后则苍凉凄楚,风骨遒劲。
后期作品代表了诗歌创作的成就。
(3)?诗歌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明清易代之际社会的动荡局势和亡国之痛、各色人等的不同处境和心态等,有“一代诗史”之誉。
《圆圆曲》为其代表作。
(4)他的诗歌多为五言七言古体,尤长七言歌行,时有“梅村体”之称。
其歌行体诗歌在叙事方面受到白居易新乐府的影响,但在用事和辞藻方面则接近李商隐,形成沉郁苍凉、气势磅礴、语言华丽、律度严整的特色。
(5)?在清人宗法唐人的诗路中,吴伟业为开导先路者。
5、试述清代感伤和重实的文学思潮在词坛的表现。
(1)??清代感伤思潮主要体现在清初词坛。
明末清初的王夫之、屈大均、钱谦益、宋琬等人虽然政治立场各不相同,但词作中蕴含的兴亡之感和凄怆之情,多相类似。
他们的词风不仅预示着清词的中兴,而且也是清代文学感伤思潮的肇始。
阳羡派的词风豪放苍凉,浙西派崇尚清空婉约,也与清代感伤文学思潮相关。
纳兰性德词风既感伤幽婉而又直抒胸臆,上承南唐后主李煜,旁则与清初文学的感伤思潮相融汇。
(2)?重实思潮主要体现在清代中后期词坛。
乾嘉时期,以朴学为代表的求实风气笼罩了整个社会,文学领域的重实倾向也成为这个时期审美的重要价值取向。
这个时期词坛中注重质实的风格取代了清初词坛的感伤和激情风格。
由于人们对质实的内涵理解不同,造成当时词的风格的明显差异,以厉鹗为代表的浙派词的延续和以张惠言为代表的常州词派的崛起,就是这种差异的表现。
以厉鹗为代表的清中叶浙派则从形式方面强调词的质实。
以张惠言为代表的常州派则从内容质实的角度,主张恢复风骚传统,强调风雅比兴。
6、简述赵翼诗歌的内容和特点。
(1)他的诗题材与风格比较多样,并注意在诗中突出个性,抒发才情。
也有许多诗好发议论,有不少富有见地的见解。
(2)??他的诗歌不讲格调和宗法,不雕饰字句,明白晓畅,随意书写,给人以清新明畅的感觉。
7、性灵诗人的主张与明代公安派文学思想有何关联?性灵派诗人的主张是晚明公安派思想的重振和延续。
(1)?在文学上,公安派提出“独抒性灵”的口号,主张诗歌要脱离“理”的束缚而能够自由地抒发个人真实性情和表现个人生活欲望,并具有诗人的艺术独创特征。
性灵派则接过公安派“独抒性灵”的口号,认为写诗要抒发人的真性情。
(2)在文学史观上,公安派反对今不如昔的文学退化观点,而比较重视文学的时代精神,主张文学的创新。
性灵派同样主张文学进化论,认为每个时代应当有自己的文学。
8、简述清代词中兴的表现及其原因。
(1)?清代词坛开始了全面的中兴,表现为:词的创作数量不仅超过元明两代,而且也超过了宋代;词学理论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朱彝尊《词综》、张惠言《词选》、万树《词律》等一大批词学着作;在词作的整理和编辑方面也有很大的成就。
(2)清代词中兴的原因与社会的政治文化及其对文人心态的影响有密切关系:清代社会政治格局的骤变使文人从晚明的狂放恣肆转而为内敛拘谨;散曲这种随心所欲、自由灵便的诗体不再适应内敛型文人的抒情要求;词这种相对能够比较含蓄地抒情,又有一定法度的形式就成为他们在压抑状态时抒发性情时的重要选择。
9、试比较清初与清中叶浙派的异同。
(1)相同之处:都认为清婉秀丽的词风胜过慷慨豪放词风;都比较注重词的音律和辞藻,但内容及抒情则相对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