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花之歌》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花之歌》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花之歌》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花之歌》的基本内容和主旨,并学会朗读课文;2.了解“比喻”的概念,掌握一些常见的比喻表达方式;3.形成自己的审美情趣,培养爱美爱花的良好习惯;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描述自己周围的景物,写出简短的描写文章。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常见的比喻表达方式,培养爱美爱花的良好习惯;2.教学难点:理解比喻的概念,掌握比喻表达的技巧。

三、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教学内容学时安排课文朗读10分钟课文解读20分钟比喻的概念及举例20分钟课本练习15分钟小组合作练习30分钟课堂总结5分钟1. 课文朗读老师可以先带领学生集体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中的鲜花盛开的美好景象,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同时,对于语文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可以再加强一些语音、语调的训练,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2. 课文解读在这部分内容中,老师要着重解读课文的内容和主旨,并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比喻表达方式。

同时,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可以适当讲解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课文感受作者对花的热爱,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花朵能够给人们带来愉悦及其他美好的感受。

3. 比喻的概念及举例首先,老师可以简单地介绍比喻的概念,并通过几个生动的例子来让学生初步了解比喻的表达方式。

接着,老师可以进一步讲解更多关于比喻的知识,如比喻的作用、比喻的分类等。

学生们需要自己思考一些常见的比喻表达方式,并且在解释和举例的过程中运用自己的思维,以达到更好的理解和记忆。

4. 课本练习在本小节中,老师可以利用教材中自带的一些题目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和比喻表达方式。

这些题目可以包括“填比喻”、“找比喻”等,可以通过小组自主讨论或交流的形式来完成答题。

5. 小组合作练习在这部分内容中,老师可以让学生组成若干个小组,并自由发挥创造力,以花为主题,进行交流、描述和观察。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4花之歌(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4花之歌(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4花之歌(教案)部编版六年级上册4花之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

2.整体把握这首散文诗独特精巧的构思。

3.体会以物喻人,寄托诗人心中美好情感的写法,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教学重点】在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整体把握这首散文诗独特精巧的构思。

教学课时】1课时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内容一、导入新课1.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是啊!一朵朵娇艳美丽的花朵,带给人们的是美的享受,也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散文诗《花之歌》,这首诗的作者是黎巴嫩诗人XXX,让我们跟随诗人一起感受花的美好,花的灵性吧!二、介绍作者XXX(1883~1931)黎巴嫩诗人、散文作家、画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

主要作品:《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

三、初读感知1.听范读。

边听边画出文中的难读的字,注意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

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中央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1)认读生字苍穹坠落孕育冠冕赠与祭献摇曳旖旎馥郁凝视琼浆XXX神往顾影自怜孤芳自赏2)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四、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将花比做什么?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大自然的话语、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的星星、诸元素之女、亲友之间交往的礼物、婚礼的冠冕以及生者赠与死者末了的祭献。

)五、品读释疑1.同砚自由朗读,注意读出文章的感情和节奏,感性体会XXX散文诗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

2.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中央可以看出“我”是花,请将有关句子画下来。

大自然的语言”、“诸元素之女”、“亲友间的礼品”、“原野上摇曳、清风中呼吸、星星陪伴微睡、太阳凝视中醒来”“饮朝露、听鸟鸣”等等,都是作者运用象征的手法,写出花的形象,渗透了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花之歌》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

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花之歌》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

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花之歌》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1.花之歌教学设计之一教学目标:1.认识“穹”、“孕”等10个生字。

会理解“苍穹”、“旖旎”、“琼浆”等词语的意思。

2.阅读诗一般的语言,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感悟花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花的赞美与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理解花的形象,感受生活中的美。

2难点:借助语言文字展开丰富想象,体会花儿向往光明,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的人生态度,流露出作者对花的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1.关于花的诗句。

2.黎巴嫩纪伯伦的《啊!风》的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请看下面一组诗。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这三首诗中都写到花。

花是美丽的,带给大自然以多姿多彩,带给大自然以芬芳。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一首散文诗《花之歌》,诗人纪伯伦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所以他笔下的花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构成了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

这花给人以启迪,富有生命的内涵,接下来请跟随诗人,走进花的世界吧!2.书写课题:4.花之歌3.介绍作者。

纪伯伦是黎巴嫩诗人、作家、画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现代小说、艺术和散文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

其主要作品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性和东方精神,不以情节为重,旨在抒发丰富的情感。

代表作品有《我的心灵告诫我》,《先知》,《论友谊》。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出示自学提示,借助字典等工具书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苍穹( qióng )孕育(yùn )摇曳( yè)馥郁(fù)赠予(yǔ)硕大(shuò)琼浆(qióng )鸣啭( zhuǎn )婆娑( suō)冠冕(miǎn )(2)检查词语的理解。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花之歌》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花之歌》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花之歌》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花之歌》课文原文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

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

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

________本文作者是黎巴嫩的纪伯伦,译者仲跻昆。

【篇二】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花之歌》教案1教学目标1.在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理解课文内容。

2.整体把握这首散文诗独特精巧的构思。

3.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以物喻人、寄托诗人心中美好情感的写法。

4.把课文与“阅读链接”中的材料进行比较阅读,体会作者想象的奇妙。

教学重点在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教师播放以花为主题的音乐片段(如民歌《茉莉花》、世界名曲《花之圆舞曲》等),让学生静静倾听,并谈谈听曲的感受。

导语:同学们,老师刚才给你们播放了几段乐曲,它们都是以花为主题的,有民歌,有流行歌曲,还有西方的古典音乐。

你们的脑海中是不是浮现出了曾经见过的花朵的模样呢?这些都是名副其实的“花之歌”。

今天我们要学习纪伯伦的《花之歌》,这是一首散文诗,是一首花的赞歌。

学习这篇文章,也需要我们发挥想象力,就像刚才大家听那些美妙的音乐一样。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花之歌》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花之歌》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花之歌》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花的美丽与生命力。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如“绽放”、“芬芳”等。

通过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通过观察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花的美丽与生命力。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课文《花之歌》教材相关的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花的图片、音乐等)学生作业本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情境创设:播放一段花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花的美丽。

提问:“你们喜欢花吗?为什么?”2. 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花的感受,激发他们对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1. 自由朗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速和语调。

2. 检查生字: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的读音,如“绽放”、“芬芳”等。

3. 整体感知:提问:“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15分钟)1. 分段朗读: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每段结束后提问:“这段主要写了什么?”2. 理解难点:针对课文中的难点句子,进行讲解和讨论。

例如:“花的芬芳,是大自然赋予的香气。

”3. 感受花的美: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感受花的美丽与生命力。

提问:“你们认为花的美在哪里?”四、互动探究,深入理解(15分钟)1.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花,讨论其特点和象征意义。

例如:“玫瑰代表爱情,莲花代表纯洁。

”2. 展示分享:每组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并分享对花的感受。

提问:“你们为什么选择这种花?”3.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强调花的象征意义和生命力。

五、朗读训练,提升表达(10分钟)1. 示范朗读:教师示范朗读课文,注意语速和语调,展示情感的表达。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教案与反思第【1】篇〗【预习导学】自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生词,有疑问的地方注意做记号,检查是否读通顺连贯,并在相应的栏目下做出评价,用“√”表示。

★吐字清晰,课文读正确★★声音响亮,课文读流利★★★朗读正确、流利,富有感染力2.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坠(duò zhuì)落祭(sì jì)献凝(yí n íng)视朝(cháo zhāo)露仰(yǎng yáng)望哲(zhé zh è)理【课堂助学】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1.人们都喜欢花,那五颜六色、清香四溢的鲜花装点了人们的生活。

我们随时随地可见那些美丽的鲜花:生日宴会上的康乃馨,婚礼现场的红玫瑰,校园花坛里的白牡丹……人们赋予鲜花许许多多的含义。

今天我们就来加深对花的认识,让我们来看看黎巴嫩的纪伯伦是怎样看待鲜花的。

(板书课题:花之歌)2. 纪伯伦简介,学生初步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解决字词。

1.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障碍。

2.出示词语。

苍穹坠落孕育冠冕赠予祭献顾影自怜摇曳旖旎馥郁凝视琼浆婆娑心驰神往孤芳自赏3. 指名读词语,相机解释词语意思。

(二)读懂文意1.在文中,作者将花比作了什么?(大自然的话语、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的星星、诸元素之女、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婚礼的冠冕以及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板书:大自然的话语星星诸元素之女礼品婚礼的冠冕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2.在这首为花儿唱的赞歌里,花儿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花儿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它向往光明,与万物和谐共处。

)【设计意图:以问题方式来引导学生读懂文意,使学生的问题意识明确,注意力集中。

随着问题的逐步解决,课文的大意也就明确了。

】三、再读课文,深入分析。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4 花之歌》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4 花之歌》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4*花之歌》教案【教材分析】本课是一首散文诗,也是一篇充满哲理的美文。

诗人通过花语的清新流露,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四季更迭的自然变化,塑造了花朵作为自然的使者和奉献者,向往光明、与万物和谐共处的形象。

本文表面上是关于花的描写,实际上是借花喻人,作者已与花融为一体,洋溢着对花的欣赏和赞美,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文章文辞优美,意味深长,发人深思。

这是本册书的第一篇自读课文,一方面需充分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把握“放手”的方向和标准,注重提供给学生一些具有现实可行性、操作性强的学习策略或建议,如设计自主学习卡等,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自学的方法。

另外,本课是一首散文诗,要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引领学生通过朗读想象文字所描绘的画面,领悟诗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还可以让学生仿写文中的语句,有效提升其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目标】1.在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理解课文内容。

2.整体把握这首散文诗独特精巧的构思。

3.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以物喻人、寄托诗人心中美好情感的写法。

4.把课文与“阅读链接”中的材料进行比较阅读,体会作者想象的奇妙。

【教学重点】在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播放以花为主题的音乐片段(如民歌《茉莉花》、世界名曲《花之圆舞曲》等),让学生静静倾听,并谈谈听曲的感受。

导语:同学们,老师刚才给你们播放了几段乐曲,它们都是以花为主题的,有民歌,有流行歌曲,还有西方的古典音乐。

你们的脑海中是不是浮现出了曾经见过的花朵的模样呢?这些都是名副其实的“花之歌”。

今天我们要学习纪伯伦的《花之歌》,这是一首散文诗,是一首花的赞歌。

学习这篇文章,也需要我们发挥想象力,就像刚才大家听那些美妙的音乐一样。

2.出示课题,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题并引发思考。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花之歌》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花之歌》教案

4*花之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读准、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诵,感悟花的奇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花热爱自然、纯洁高尚的品格。

【教学重点】感悟作者的奇特想象。

【教学难点】从“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人类尚未完全领悟”中体会花的高尚品格【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1:各种花的图片。

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说说花给你们留下的印象。

你们能说几个关于花的四字词语吗?(预设:花红柳绿、花开富贵、花前月下……)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篇关于花的课文。

(板书:花之歌)设计意图:出示美丽的花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课文。

出示课件2:诵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深入感悟。

(一)出示课件3:自学提示。

1.朗读课文,说说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花。

2.读“阅读链接”的《杨柳与水莲》,找出想象奇特的地方,分析选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3.找出哲理性的句子,用自己的话概括花的精神。

(二)学生交流讨论。

(三)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1.课文把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星星、诸元素之女。

2.请学生说说《花之歌》与“阅读链接”中《杨柳与水莲》的奇特之处。

(都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都具有高尚的品格)3.这些哲理指“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而“人类尚未完全领悟”的说法是对没有高尚情操且自私狭隘的人的批判。

“花”具有热爱自然、无私奉献、追求光明的情操,是一个天使的形象。

设计意图:抓住“阅读提示”的问题,适当加入其他的问题,层层引导,层层深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四、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用自己的话说说大自然(植物、雨、雪、雷等)的美好,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来说。

(小组交流)五、课堂小结。

花是美好的,它令人向往,使人陶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教案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苍穹、孕育、冠冕”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

3.理解文章主旨,体会作者的感情。

借助丰富的想象,丰富人生内涵。

【重点难点】
重点:
在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

难点:
体会借物喻人,寄托心中美好情感的写法,丰富审美体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花朵吗?花儿真美丽啊,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花的课文。

(板书课题,生齐读)
2.作者简介:有一位诗人,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称他是“东方刮起的第一次风暴,席卷了西方,给我们西海岸带来了鲜花”,而他带有强烈东方意识的作品被称为“东方赠给西方的最好礼物”。

这位诗
人是谁呢?他就是纪伯伦,黎巴嫩诗人、画家、作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

他与印度诗人泰戈尔齐名,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两位巨人”。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学生借助拼音初读课文,多读几遍。

2.自由朗读,读出韵味。

三、研读课文,了解结构。

1.再读课文,划分文章结构。

2.生交流,师总结:
课文共7段,从内容及语言表达上来看,可分为两部分。

(1)第1—4自然段为第一部分。

这部分以“我是……”的句式对花的形象展开描画。

第1段写“我是大自然的话语”。

第2段写“我是星星”,以星喻花,突出花的高洁夺目。

第3段写“我是诸元素之女”,诸元素指春夏秋冬,写出了花孕育、生长的过程。

第4段写“我”是礼品、冠冕、祭献。

(2)第5—7自然段为第二部分。

这部分主要围绕“我在做什么”,继续描写花的形象。

分别写了“我”的一天如何度过——迎接光明、送行光明;“我”怎样和周遭世界和谐相处——摇曳、呼吸、微睡、醒来;以及我在享受世界无私给予的同时,坚持追求光明的决心与行动。

3.读想结合,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花?
这是一篇借物抒怀之作,全篇都是“花”的隐喻,前四段尤其可以看出花的特征。

(1)“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是说在自然界中循环往复的花开花落。

“大自然说出来”喻指花开,“又收回去”喻指花落,“然后又说一遍”喻指这个过程循环往复。

(2)“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这是交代花的整体形貌和生长环境,远观犹如草坪中亮丽的星星点点。

(3)“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是说花的四季变化。

(4)“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是说花的功用,可以作为表达情意的礼物,可以作为婚礼的装饰,还可以作为葬礼的祭献。

四、拓展延伸。

联系背景,阅读最后三段,边读边想象作者所描写的花的形象,说说哪一个形象最能打动你,为什么?
五、作业。

拓展阅读《浪之歌》《雨之歌》。

【课文小结】
本文是一首散文诗。

诗人运用第一人称,从花的视角描画了四季更迭花开花落的景象,以及花的日常生活和品质追求,塑造了花向往光明、与万物和谐共处的鲜明形象,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独特感
悟:人生要像花一样,失意时不顾影自怜,得意时不孤芳自赏,无论处于哪种境遇,总是积极地向往和追求光明。

【板书设计】
我是……追求光明
花之歌无私给予
我在做……和谐相处
【教学反思】
本文语言清丽流畅,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展开了丰富的想象。

在教学中,我尽全力调动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这是一篇很适合朗读的文章。

纪伯伦的文章总能带给人一种特有的美感。

诗人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在他笔下,花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们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时,它们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迪。

因此这篇文章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以读为主:听读想象,默读思考,朗读悟情,品读欣赏。

但不足的是,为了赶教学进度,这节课的朗读还不到位。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的朗读非常重要,更何况是这样优美的散文诗,朗读的过程就是理解体会的过程。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强朗读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