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古诗二首

合集下载

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八单元 28古诗二首 小儿垂钓》教案_9

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八单元  28古诗二首  小儿垂钓》教案_9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学习生字“稚、侧”,理解“蓬头、垂纶、侧坐、遥招手、不应人”的意思。

3、引导学生根据诗句想象小男孩钓鱼时的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及重点指导学生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一、导入揭题称“胡钉铰”。

但是他为人聪明勤奋好学,善于吟诗。

他隐居在家乡莆田,其诗传世仅四首。

)2、一位手工匠最后能写出千古流传的诗歌,真了不起呀!让我们带着敬意读读他的名字。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他最有名的一首诗《小儿垂钓》。

(出示:小儿垂钓)4、和老师一起来写课题,“垂”字的横画比较多,中间这一横字得稍微长一点,字应站稳了。

“钓”字里面有个点。

5、“垂钓”就是钓鱼的意思,那“小儿垂钓”的意思就是小孩子钓鱼。

6、同学们,钓鱼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你们钓过鱼吗?钓鱼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8、钓鱼是一门学问,诗人笔下的小儿垂钓可是另有一番情趣呢!(出示整首诗内容,师配乐范读诗歌)二、初读探趣1、你们都被这首小诗吸引了。

它呀就写在书上,翻开书p124,自己读读,看谁能把诗歌读流利?2、在这首诗歌里藏着这样几个汉字朋友呢! (出示生字“稚、侧、纶、莓”。

)谁会读?(个别读、开火车读、领读)3、离开了拼音朋友的帮助,你还能读准这些字吗?开火车认读生字。

你们读得真准!4、“稚”和“侧”这两个字我们不光要会读,还要会写。

师范写。

5、请同学们大声地把这首诗读一遍,然后读给你的同桌听听。

个别读。

6、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每一行有7个字,共四句。

每行停顿都是2/2/3。

所以我们朗读时字音要准确,停顿节奏也要准确。

(出示:标上分隔号的整首诗内容)谁愿意再来读读看?齐读。

三、细读品趣。

1、诗读正确了,可是,要真正地体会这首诗的情趣和意境,还需要好好的读一读。

请你再去轻轻地读一读,抓住诗中的词语好好体会体会,把你认为有趣传神的词圈画出来。

⑴出示第一、二行。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8课文笔记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8课文笔记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8课文笔记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8课《古诗三首》课文笔记一、古诗大意《浪淘沙》描绘了黄河雄伟的形象,抒发了作者的豪迈气概和奋发精神,同时表明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江南春》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风景。

《书湖阴先生壁》描绘了湖阴先生庭院的环境之美,表达了作者对清幽洁净的田园生活的向往。

二、古诗佳句品析1.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这两句描绘了黄河雄伟的形象,还表现了诗人奋发精神,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个“直”字,表现了黄河的豪迈和气势磅礴。

2.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两句表现了江南景色的特点,在烟雨迷蒙中有着特别的美感,南朝修建了许许多多的佛教寺庙,为这首诗增加了浪漫主义的色彩。

一个“烟雨”就更有迷离之感,一个“多少”,则更显得出色。

3.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这两句描绘了庭院的景致:流水环绕青翠的农田,两座巍峨的绿山扑面而来,仿佛推门而入。

尤其“护”字,“绕”字,使得一幅景色活灵活现。

全诗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一个“护”字,写出了青山的娇态可掬,一条小河把农田环绕起来,青葱翠绿的农田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十分宜居的小型村落。

青山像推开门一样,送来一片绿色。

“排闼”则是说两座山像人一样把门推开,让人感觉山和人都一样有情有义。

三、诗意总结《浪淘沙》通过对黄河雄伟的形象描写,表达作者的豪迈气概和奋发精神,同时暗含对现实的不满。

全诗语言生动传神,意境雄浑,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江南春》通过对江南春景的描绘,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全诗语言清新明快,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书湖阴先生壁》通过对湖阴先生庭院环境的描写,表达作者对清幽洁净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全诗语言自然流畅,诗意醇厚,体现了作者的个性和审美情趣。

小学语文-有答案-语文A版三年级上册《第28课_古诗二首_别董大》同步练习卷(2)

小学语文-有答案-语文A版三年级上册《第28课_古诗二首_别董大》同步练习卷(2)

语文A版三年级上册《第28课古诗二首别董大》同步练习卷(2)一、基础知识达标)1. 《别董大》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这是一首________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的感情。

2. 《别董大》诗的前两句是________描写。

3. 《别董大》诗的后两句是________。

意思是________4. 《别董大》诗中描写别时的景物有________5. (《别董大》)“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用那个字更好?为什么?________6. (《别董大》)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格调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______7. 阅读后回答送人之松江宋•俞桂西风萧瑟入船窗,送客离愁酒满缸。

要记此时分袂处,暮烟微雨过松江。

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注]袂:袖子。

诗中“分袂”是分别的意思。

(1)《送人之松江》所写送别的季节是________,《别董大》所写送别的季节是________。

(2)请赏析这两首送别诗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________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语文A版三年级上册《第28课古诗二首别董大》同步练习卷(2)一、基础知识达标1.【答案】唐,高适,送别,对友人远行依依惜别【考点】诗的思想情感别董大【解析】考查了文学常识及作者思想感情的感悟。

结合课内的学习和理解完成。

【解答】《别董大》是唐代诗人高适的组诗作品,出自《高常待集》,体裁属于七言绝句,是一首送别诗。

作品勾勒了送别时晦暗寒冷的愁人景色,表现了诗人当时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但没有因此沮丧、沉沦,既表露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展现出诗人豪迈豁达的胸襟。

译文:满天阴沉沉的云,太阳也变得暗暗的,北风呼呼地吹,大雁在纷飞的雪花中向南飞去。

不要担心新去的地方没有朋友,凭着你的琴声、你的音乐修养世上有谁不知道你、不敬重你呢?2.【答案】环境【考点】诗歌写作手法别董大【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课内所学古诗《别董大》的理解与掌握,结合课内的学习与理解完成。

小学语文-有答案-语文A版三年级上册《第28课_古诗二首_送元二使安西》同步练习卷(2)

小学语文-有答案-语文A版三年级上册《第28课_古诗二首_送元二使安西》同步练习卷(2)

语文A版三年级上册《第28课古诗二首送元二使安西》同步练习卷(2)一、填空题)1. 给带点的字或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或解释,用“√”画出。

渭城朝(zhāo cháo)________雨浥(①湿润②坑洼地)________轻尘(chén chéng)________,客舍(shě shè)________青青柳色新(①柳树长出的嫩叶格外清新②新种的柳树)________。

劝君(①君子②指元二)________更(gēng gèng)________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①故乡的人②老朋友)________。

2. 读一读,填一填。

客舍青青柳色新。

这两句诗交代了送别的地点:________,送别的时间:________,送别时的环境:________,这样的环境烘托出朋友之间的________。

3. 读一读,填一填。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更尽”的意思是________,表明酒已经________,诗人与朋友的________全在这一杯杯酒中。

4. 在离别之际,诗人与好朋友元二会说些什么?想一想,写一写。

________5. 词意使:________城:________浥:________客舍:________更尽:________6.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________写的,字________世称________他的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有“________”之称。

7. (《送元二使安西》)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时间________,送别的地点________。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与朋友的________之情。

8. 【经典送别诗中的名句】《赠汪伦》(李白):_______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________《别董大》(高适):________《山中送别》(王维):________《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________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语文A版三年级上册《第28课古诗二首送元二使安西》同步练习卷(2)一、填空题1.【答案】zhāo,①,chén,shè,①,②,gèng,②【考点】翻译句子拼音古诗二首(池上、所见)【解析】考查了选择正确的读音或解释以及诗歌的翻译,要做到见到就能拼出拼音,注意平翘舌的运用,声调的掌握情况这样才能做到选择正确的读音,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七年级下语文《古诗二首》

七年级下语文《古诗二首》

28课《古诗二首》《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选自他的组诗《步出夏门行》,属古乐府诗,写于东汉建安12年(207年)秋天。

当年夏历5月,曹操率军北征乌桓,7月出?龙塞,9月大获全胜,班师途中经碣石山,诗人登高望海,感慨万分,留下了这首千古传颂的名篇。

这首诗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表现了诗人壮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天下的雄伟抱负。

陶渊明的《饮酒》,是一首五言古诗,是作者《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

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年)。

全诗以归复自然为宗旨,以即事即景的叙写,表现了诗人弃官归隐后乐于田居,陶醉于自然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既反映他远离世俗,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心志,也流露出作者躲避社会矛盾、与世无争独善其身的消极思想。

这两首诗表现了两位诗人不同的人生态度。

这与诗人所处的时代,个人抱负和那个时代的文风有关。

教师在教学时应让学生了解诗人的经历和写作时的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意和诗人感情;引导学生自行搜集有关资料,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加深对诗歌的理解;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感受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感情;加强朗读训练,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古代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联系时代背景和诗人经历,体会诗人感情。

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积累理解名句,背诵全诗。

3、学习和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感受诗中所描绘的不同的优美境界。

【教学重难点】重点:训练朗读,培养语感,体会诗人感情。

难点:引导学生想象和联想,进入诗歌描绘的意境,激发学生再创造的热情。

【教学安排】1、本教学安排两个课时。

2、布置预习,搜集相关资料(作者经历、写作背景材料等)。

3、第一课时:预习交流,训练诵读,自主合作学习诗歌。

4、第二课时:课堂合作探究,比较赏析,背诵默写。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导入今天学习两首古诗,一首是曹操的具有恢宏壮丽之美的《观沧海》;另一首是陶渊明的具有清新脱俗之美的《饮酒》。

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八单元 28.古诗两首 28.1 村居》教案_18

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八单元  28.古诗两首  28.1 村居》教案_18
3)先跟老师一起书空,然后再描红。
2、教师巡视指导。
3、师生共同进行评价。
【自主完成】:学生举手进行吟诵。
学生:跟老师一起写。
生1读诗。
其他同学提问不会的字音,生1解读。
学生举手回答问题。
生试读。
学生自己读诗。
找个别读的好的同学展示,其他同学模仿读。
【小组合作】:小小组合作读诗:读给小小组的同学听,互相纠正。
项目
及要

生字和朗读项目。
要求:
1、能准确认读二类字,正确运用多音字,正确、美观地书写一类字。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吟诵、歌唱、变节奏读、男女生分读、拍手读),理解诗意,达到熟读成诵。
项目
设置
意图
为了让学生能达到熟读成诵的目标,所以先设置了生字项目,学生能正确的识字认字后再由简到难过度到朗读项目,最终达到理解诗意,达到熟读成诵和正确、漂亮地书写一类字的目标。
【归纳总结】:师:哇!老师被你们声情并茂地朗读声陶醉了!
【拓展提升】:练习背诗。
4)、练习背诗。现在请你和我一起闭上眼睛,伴着优美的音乐,随着高飞的风筝,放飞我们的心灵,美美地,醉醉地背一次。
三、一类字书写。
师:学语文除了会诵读美文,最重要的还要会写一笔漂亮的好字。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课需要掌握的几个一类字:
教学过程(项目实施——交流展示——评价激励)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项目准备】:
1、复习背诵《咏柳》、《春游湖》、《绝句》。
同学们,春天是一个百花盛开、万物复苏的季节。以前我们学了很多赞美春天的古诗。现在,谁先来给大家展示一首?
【指导调控】: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入。
导入:好,听了大家的吟诵,老师从你们身上也感受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气息。一百多年前,有位清代诗人高鼎,也写下了一首描写春天的诗,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欣赏,好不好?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8《古诗二首》观沧海教案 鄂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8《古诗二首》观沧海教案 鄂教版

《观沧海》教学目标:1、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2、体会宏伟壮丽的景象。

3、写实与想象。

教学重点:目标1、目标2。

教学时数:教学过程:一、由写作背景导入该诗写于东汉建安十二年(207)秋。

当年的夏五月,诗人率军北征乌桓,七月出卢龙塞,九月大获全胜。

班师途中经过碣石山,诗人登高望海,留下了这千古传颂的名篇。

二、简介作者,揭示目标曹操,字孟德,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

曾历任大将军、丞相,封魏王,建安二十五年卒。

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曹操是一位杰出的诗人。

三、新授内容1、师范读,生跟读。

2、生自由朗读,查字典解决生字词。

3、生齐读。

4、分析课文内容⑴分析字义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沧,通“苍”,青绿色。

海,渤海。

观,看,统领全篇。

萧瑟,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洪,大。

行,运行。

若,如同。

星汉,银河。

志,理想。

⑵内容A、诗的前两句写什么?最后两句是写什么?中间十句写了什么?叙事合乐时所加,与正文内容无关写景B、写景部分采用手法,勾画了汹涌的,耸立海中的,岛上繁茂的,给人以如画的感觉。

C、“日月之行”四句采用了什么手法?(想象、夸张)写出了观沧海时的什么感受?D、写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借景抒情,表达诗人博大的胸襟。

四、总结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内容。

先突出写大海的碣石山高高耸立,节令虽是晚秋,山上却生机盎然,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吹来,林呼山唤,草木共鸣;海中的波涛呼啸翻腾,上欲接天,风助浪势,浪壮风色。

从“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幅壮美的海山秋色图,敏锐的观察,开阔的视野,,统揽全局的谋篇,显示出作者超人的智慧和非凡的学识。

写完眼前的山海,诗人虚走一笔,把不同时空段内沧海托举日月星汉的壮丽景象切换过来,使这海山秋色图平添出一股浩荡磅礴的气势。

这是诗人英武壮阔胸怀的进一步拓展。

太阳、月亮给人类送来温暖和光明,是诗人拯救苍生于水深火热之中、一统天下宏大政治抱负的真切比拟;灿烂的银河则是诗人文武兼备、雄才大略的生动写照。

【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28.古诗二首【第2课时】《小儿垂钓》胡令能》课件

【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28.古诗二首【第2课时】《小儿垂钓》胡令能》课件

ɡěi jiā diǎn zì xuǎn zé zhènɡ què de dú yīn 四、给 加 点 字 选 择 正 确 的 读音。 yīng yīng ) 1. 应该 ﹒ ( 2. 散步 ﹒ ( sàn ) zhǎng ) 3. 成长 ﹒( yìng yìng ) 答应 ﹒( 散会 ﹒ ( sàn ) cháng) 长远 ﹒ ( yìng ) 应用 ﹒ ( sǎn sàn sǎn ) 散文 ( ﹒ zhǎnɡ chánɡ 长短 ﹒ (cháng )
点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首先要借助汉语拼音或
《新华字典》解决文中的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流 利。然后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情感 完成有感情朗读课文。再在理解每句诗的意思的基 础上背诵古诗。
参考答案:略。

想象两首诗中描述的不同场景,读下面的诗句,体会儿童各
自的心情。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蓬头:形容 小孩可爱。 稚子:年龄小的、 懵懂的孩子。 垂纶:钓鱼。纶, 钓鱼用的丝线。 莓:一种野草。 映:遮映。 苔:苔藓植物。
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子正在学垂钓,侧身坐在青
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借问:向人打听问路。 应:回应,答应,理睬。
遇到有人问路,他老远就招着小手,不敢大
走进中华传统文化 【有关春天的农谚】 春雨贵如油。春天孩儿面,一日三变脸。 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费劲。 水淋春牛头,农夫百日忧。一年之计在 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诗人对钓鱼这么细小的事情都能描写得如
此生动,是因为他细致入微地观察。我们在平
时的生活中也应该多观察多记录,这样才能提
高写作水平。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 古诗二首村居【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八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写田字格中的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二、情感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朗读,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

难点:通过朗读,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并通过想象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朗诵音频、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通过朗读,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师:在二三月间,公园里、学校中,到处都是春暖花开的景象。

今天,老师还想带大家到一首古诗中去找一找小山村的春天呢!板书课题:村居二、初读古诗。

1、师:请大家自由读古诗,用自己的学习符号标记应重点注意的地方。

(如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难写的字等)2、师:大家瞧,这么多的风筝多美呀,你能将它们放飞得更高吗?(指名认读生字)提示:“莺”的韵母是“ing”,不要念成了“in”。

“趁”是的韵母是“en”,不是“eng”。

3、师:同学们真不错,将漂亮的风筝都放上了天。

让我们再来认认它们!4、进行自学,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

5、互相交流。

6、师针对难字进行指导。

三、品悟古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师:早春二月的小山村是冰冷沉静的吗?它有怎样的美景?1、自由读读古诗,你会有很多的发现的。

2、学生自由读诗。

3、师:你看到了什么?生汇报。

4、师:(小黑板上的诗句)你能把你看到的这些带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文。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长”“飞”“拂”“醉”等字眼体会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

5、师:瞧,草儿吐出嫩绿的新芽,黄莺也飞来快乐地歌唱,河堤上的杨柳也陶醉在这迷人的春色中,在春风的吹拂下轻轻柔柔的。

我们的小山村变成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世界。

想配合这美丽的画面再来读读吗?6、你还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吗?7、这么多美妙的感觉,我想大家一定能读好这一句的。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1)、这么好的春光,你想做些什么呢?(指名说)(2)、村子里的孩子也和大家一样喜欢这美妙的春天吗?(3)、板书: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防纸鸢(4)、你能读好它吗?自由读古诗第二句。

(5)、指名读、齐读。

(6)、你能配合画面,说说这句诗所描绘的情景吗?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归来早”“忙趁”体会孩童欢畅的心情。

(7)、读了这一句,你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吗?(8)、很有意思的想法,能将你的想法融进诗里读出来吗?(9)、想不想加入他们放风筝的队伍?这样吧,让我们一起放飞心爱的纸鸢,一边用诗歌表达自己的心情。

四、背诵全诗1、早春的山村,草长莺飞,杨柳依依。

孩子们也将自己心爱的风筝放飞。

多美的春景图呀!它不仅吸引了诗人高鼎,也迷住了大家。

我相信这一首古诗你一定能背下来。

2、生自由背。

3、集体配乐吟诵。

拓展学习:让学生在“我的小笔头里”把学习所得画一画、写一写,课文广阔的意境给学生留下了自由开阔的空间,可以让学生搜集描写春天的诗歌并整理在“我的采蜜集”里。

板书: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第2课时【课时目标】正确认读本课八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写田字格中的六个生字。

一、复习导入1、师: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古诗,里面的的生字都会念了吗?就让我再来考考你们把。

(出示识字卡片,开火车回答)2、师:接下来就让我们继续来学习本课田字格中生字的写法。

二.生字的呈现。

(1)借助古诗自学生字。

(3)出示生字条中的生字,引导认识。

三.书写指导。

教师指导书写:本课六个要写的字,各有特点,可逐一进行指导。

例如:“村、堤、散、归”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要占好田字格。

“童”有一定的难度,可以分开来写就是“立”“里”的结合。

这样会容易很多。

“遥”是半包围结构,要先写里面部分再写走之旁。

四、课堂作业新设计新学的生字你能组词吗?试一试吧。

村()()童()()归()()堤()()散()()遥()()【课后反思】《村居》写的是诗人在农村看到的景象。

早春二月,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的放风筝。

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

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古诗是一副有声的画。

在学习古诗时,我首先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似乎听到了什么?学生就会大胆交流:看见莺在天上飞来飞去;小草长出来了;杨柳树也发芽了,长长的枝条垂下来随着春风轻轻地摆动,轻抚着堤面;孩子们放学了,在放风筝;烟囱里冒出了缕缕炊烟。

听到了莺的鸣叫声;孩子们的欢笑声;下课的铃声。

这样学生和诗人一起走进生机勃勃的早春二月,一同欣赏那醉人的美景,从而使学生渐入古诗意境,达到人入画中、人融画中。

情感是古诗的魂。

学生主要通过情感体验而喜欢读古诗,在学习“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时,我特别注重创设情境,从情感体验为主线,首先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品味,在读的过程中体会放纸鸢的乐趣。

再引导学生交流情感从而体会诗人所表达的对春天的喜悦和赞美。

小儿垂钓【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认读本课八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写田字格中的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二、情感与价值观目标:1、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好。

有趣的场景。

2、感受诗句中儿童快乐、烂漫的生活情趣及诗中所蕴含的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三、重点与难点:1、能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用具:识字卡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垂钓吗?说说你的垂钓经历。

不光同学们喜欢垂钓,连古代的小朋友也很喜欢垂钓,今天我们来进修唐代骚人胡令能的《小儿垂钓》。

2、揭示课题:(1)齐读课题;⑵说说意思:"小儿"就是"小孩儿","垂钓"就是"垂钓"的意思。

⑶设问:作者为什么不写大人垂钓,要写小孩儿垂钓呢?这个小孩儿垂钓事实有什么地方把人吸引住了呢?让我们一路来学习古诗。

二、朗读古诗:(1)要想学好古诗,必须起首要读好古诗,本身操练将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

⑵指名读,分句指导。

"稚子、侧坐"。

稚子:小孩儿。

标题问题中有一个同义词就是"小儿"。

侧坐:身板歪斜着坐。

⑶教师范读,注意停顿和语气。

⑷再指名读,齐读。

二、自学古诗:(1)自学,说说每句诗的意思,不懂之处可以查字典,看图,或接洽上下文举行诠释。

⑵小组讨论,每位同学都说一说,小组上举行总结。

3、师生交流,初步理解古诗:(1)通过适才的自学,说说你懂得了哪个词、哪句诗的意思?⑵初步理解"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

"A、蓬头:头发散乱,没有梳理。

垂纶。

纶指垂钓用的丝纺线,用一个同义词的书写形式容。

垂纶就是指垂钓的意思。

莓苔:长在湿润之处的低等植物。

一般长在太阳光不容易照到之处。

映身:讳饰着身板。

B、连起来讲说诗句的意思。

(注意要改正病句)⑶初步理解"路人借问遥挥手,怕得鱼惊不该人。

"A、借问:向人探询看望, "借问路人遥招手"借问是指有礼貌地问。

遥:远远的;应:应答。

B、连起来讲说诗的意思。

(注意要改正病句)三、深入理解古诗,赏识诗歌。

一、一个小孩儿垂钓是再泛泛不过了,作者为什么要去写他呢?再读读诗歌,说说你感受和领会最深的是什么?同桌彼此交流一下。

二、教师引导,深入领会(机警可爱、收视反听)(1)、咀嚼""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

"A、"蓬头"申明了连头发也没有梳理,就来垂钓,申明很是孔殷很是踊跃地想学会垂钓。

(黑板字)B、"侧坐莓苔草映身"申明小孩儿机警伶俐。

莓苔:此地太阳光不容易照到,人不会被爆晒。

人去的比较少,干扰少,是一个垂钓的好地方。

草映身:担忧被鱼看见,用草遮拦着身板。

又申明了他收视反听地垂钓,不惮草划破小脸。

这一切申明了小孩儿有了一定的垂钓知识,学得有样。

教师语言小结:这个小孩已看了很长时间,学了很长时间,准备了比较长的时间(钓竿、钓钩、渔篓),今天终于有机会大展身手了,你说此时,他心中会想什么?(钓大鱼,大人瞧得起)C、训练朗读:熬头句开心,第二句要念书儿童的机警可爱。

(指名读、齐读)⑵、理解""路人借问遥挥手,怕得鱼惊不该人。

"A、让学生先回答;B、师:是啊,当你正在收视反听垂钓时,而且好象鱼就要上当了,却有一小我私人高声向你问路,你心中会想什么?(做了用手做姿势叫行人不作声)你会如何去做?(摆手让他走、摆手叫他别作声、挥手叫他过来,轻轻告诉他)你以为书上说的是怎样用手做姿势?教师语言小结。

(真是伶俐的小孩)C、训练朗读。

这两句轻声。

⑶、看图理解:看书上的图,行人笑呵呵地,没有告诉他路,为什么还是笑呵呵的呢?行人会说什么?(黑板字:可爱)⑷、齐读古诗,读出小孩的可爱机警。

四、背诵诵古诗,这么好的古诗,28个字就将一个可爱的垂钓小孩活泼地描述了出来,让我们试着把它背下来。

5、拓展赏识:古代的许多诗歌描述儿童的可爱的形象,写得大好,我们来读读:(1)放牧的孩子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遽然闭口立。

清袁枚〈所见〉这是写了放牧的孩子的形象)⑵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油菜花无处寻。

(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⑶放牧的孩子归去横牛违,短笛无腔信口吹。

(宋、雷震《村晚》)5、作业设计:将《小儿垂钓》改写成200字摆布的短文。

板书设计: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学得踊跃学得有样可爱侧坐莓台草映身。

学得伶俐路人借问遥挥手,怕得鱼惊不该人。

【教学反思】《小儿垂钓》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绝句。

作者是唐代诗人胡令能。

诗描写了一个小孩儿初学钓鱼时的情景,孩子认真专注,天真浪漫的神态跃然纸上。

是句通俗易懂,活灵活现的勾画出一个天真浪漫的小孩儿的形象,是人感到逼真,亲切。

根据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象,体验情感,丰富学生的积累,陶冶爱美情趣。

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理解诗句、诗意,体会情感,培养想象能力。

为切实突破这一难点,我主要采用,讨论、观察、诵读体会的教法,指导学生运用边读边想象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古诗。

需要用的教具,主要有,配乐录音带,插图投影片,投影机。

我在教学中涉及以下方案。

首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诵读,思考,领会,掌握阅读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读古诗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