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第3节化学反应的速率第4课时PPT课件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第四课时: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共21张PPT)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一般是利用气压的原理,在图2装置中,关闭A处分液漏斗活塞, 将注射器的活塞拉出一定距离,过一段时间后再松开活塞,如活塞回到原位,说明气 密性良好,否则漏气,所以正确。(涉及到注射器的装置气密性检查方法)
热水
3支大小相同的试管,各装入3mL5%H2O2,滴加2滴做催化剂的1mol/LFeCl3溶液,然 后一支放入冷水,一支放入热水,一支不变,如上图,观察现象:
高中化学选修4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反应方程式: 2H2O2 = 2H2O +O2
现象
结论
热水中
常温 冷水中
产生气泡速率增大, 带火星火柴复燃
碰撞理论解释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催化剂是能够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自身的组成、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 应前后保持不变的物质。催化剂有正、负之分,正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 负催化剂能降低化学反应的速率。我们通常所说的催化剂是正催化剂。
其它条件不变时,使用正催化剂,改变了 反应,机降理低了 反,应使的很活多化普能通分子变成 活化分子,活化分子百分数 ,使活化分增子大间的有效碰撞频率变大,反应速率增大。
2FeCl2+2HCl+H202==2FeCl3+2H20
由此可见,催化剂参与了化学反应,催化剂先与反应物反应生成了中间产物
(FeCl2),然后中间产物再与反应物反应,催化剂又重新生成,催化剂的量和性质都 不变,改变了反应的历程,但没有改变反应的实质(整个过程还是过氧化氢的分解)。
高中化学选修4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解的速率
例5.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效果,甲、乙两组同学分别 设计了如图1、图2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化学反应速率ppt课件正式版

7.在2 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A(g)+B(g)====2C(g)+D(g)。 若最初加入的A和B都是4 mol,在前10s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 为0.12 mol·L-1·s-1,则10 s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为 3.2 mol 。
一、化学反应速率
1.含义: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物理量。
2.表示方法: 用单位时间内
______________某__物__质__浓__度__的_______来表示。
改变量(取绝对值)
3.表达式:
v
= Dn = Dc V ×t Dt
4.单位: mol·L-1·min-1或mol·L-1·s -1
例题:反应4NH3+5O2
A.3 2
B.1 3
C.3 1
D.2 1
5.在2L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mX(g)+nY(g) pZ(g)+qQ(g),
2s内用Z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3 mol·L-1·s-1,则2s时
间内,Q物质增加的物质的量为( A )mol
A.1.2q/p
B.1.2 m/p
C.1.6 p/q
D.0.6 q/p
4NO+6H2O 在5升的密闭容器中进
行,30秒后,NO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 mol,此反应的平均
反应速率用NO来表示为多少? v(NO)=0.002mol·L-1·s-1
问题1:若用O2的浓度变化来表示,此反应速率是多少? v(O2)=0.002 5 mol·L-1·s-1
问题2:v(NO)=0.002 mol·L·s-1与
快的是( B ) A.vA=3.0 mol·L-1·min-1 B.vB=0.28 mol·L-1·s-1 C.vC=4.8 mol·L-1·min-1 D.vD=1.0 mol·L-1·s-1
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

第二章第三节学反应速率编辑人:李海英学习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一. 化学反应速率1、:概念;公式:υ=△C/△t (△C—浓度变化量;△t—反应时间)单位:;2、特点:(1).是平均速率,均取正值;(2).方程式中的系数之比等于各物质反应速率之比;(3).同一反应中用不同的物质表示的速率,其数值可能不同.3、一个重要规律:不同物质的速率的比值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相应的系数比。
如对:mA + nB + qD有:υ(A)∶υ(B)∶υ(C)∶υ(D)=二、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反应速率常数与无关,但受、、等因素的影响。
2、必须指明的是,一个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与参与反应的物质的浓度的关系式是的结果,不能随意根据反应的直接写出。
由教材表2-3-2可见,对于很多反应,这种关系式中浓度的方次与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并无确定关系。
3、对于气态反应,在温度、体积一定的条件下,压强与成正比,因此压强的改变也会对化学反应速率产生影响。
对于只涉及和的反应,压强的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几乎没有影响。
思考稀有气体充入反应容器中对反应速率有何影响?4、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温度一定时,对于气体反应;增大压强,气体体积,物质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减小压强,化学反应速率。
(2)对于只涉及液体和固体的反应,压强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
三、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 化学反应速率; 降低温度可以 化学反应速率。
2、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定量关系 (1)经验规律对于在 中发生的反应,温度每升高10K ,反应速率增加到 倍。
此近似规律只对一些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做粗略估计。
(2)经验公式(阿伦尼乌斯公式) k=E a 为 ,单位当E a >0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常数 ,化学反应速率 。
(3)活化能①概念:普通反应物分子形成 所 的能量。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化学反应原理精品课件 第2章 第3节 第1课时 化学反应速率

Δ
Δ
这样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来说,无论用哪一种物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都是相
同的。
【微思考】同一反应同一时间段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不同,表
示反应速率的意义是否相同?
提示 相同。
三、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
1.测定原理:利用化学反应中与某一种化学物质的浓度(或质量)相关的性
质进行测定。
2.测定方法
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的系数之比。如对于化学反应aA(g)+bB(g)c
C(g)+dD(g),有下列恒等式:v(A)∶v(B)∶v(C)∶v(D)=a∶b∶c∶d。为了统一
起见,将化学反应速率定义为
1 |Δ(A)| 1 |Δ(B)| 1 Δ(C) 1 Δ(D)
v= ·
= ·
= ·
= ·
Δ
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确定化学计量数。
(3)看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浓度最后是否保持不变,若一段时间后各物质的
浓度保持不变,说明反应为可逆反应,应使用“
”。
探究二
化学反应速率的比较
问题探究
在两种不同条件下进行反应mA+nB
pC+qD中,一种条件下v(A)=4
mol·L-1·min-1,另外一种条件下v(B)=1 mol·L-1·min-1,若A表示的反应速率比
反应的总和称为总反应。由几个基元反应组成的总反应也称复杂反应。
平常所写的化学方程式就是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简单反应:有的反应反应物一步直接转化为反应产物,其总反应就是基
元反应,这类反应又称为简单反应,如中和反应OH-+H+==H2O。
2.造成化学反应速率千差万别的原因
第4课时 化学平衡常数

2.表达式 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A(g)+nB(g)
pC(g)+qD(g)
cp(C)·cq(D) cm(A)·cn(B)=K
7
练习:试写出下列反应的浓度平衡常数的数学表达式:
2SO2(g)+O2(g) 催化剂 2SO3(g)
C(s)+H2O(g)
CO(g)+H2(g)
K
c2 (SO3) c2 (SO2 ) c(O2
12
例2:在密闭容器中,将2.0molCO与10molH2O混合加热到800 °C,达到平衡:
CO(g)+H2O(g)
CO2(g)+H2(g) K=1.0。 求CO转化为CO2的转化率。
【解析】 设达到平衡时CO转化为CO2的物质的量为x,容器的容积为V。
CO(g) + H2O(g)
起始浓度:2.0
c2(HI)
(2x)2
K= c(H2)·c(I2) = (0.020-x)2 = 0.25
解之得 x=0.0040mol/L
平衡时 c(H2)=c(I2)=0.016mol/L c(HI)=0.0080mol/L
答:平衡时c(H2)=c(I2)=0.016mol/L c(HI)=0.0080mol/L
)
K c(CO) c(H 2 ) c( H 2O)
注意: 反应中的固体或纯溶剂不列入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中!
3.表示意义
K值越大,说明平衡体系中生成物的比例越大,正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
即该反应进行得越完全,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反之就越不完全,转化率 就越小。
9
注意
(1) K只是温度的函数,即:K=f(T) 若∆H>0, 温度升高,K值 增大。 若∆H<0, 温度升高,K值 减小。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 第二章 第三节 化学平衡(第4课时)

化学平衡图像
二、速度-时间图: 可用于: 1) 已知引起平衡移动的因素,判断反应是吸热或放热, 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的变化。 v2) (已知反应)判断引起平衡移动的因素。
v正 v逆
v t1 v正 v逆 t1
2014年6月25日星期三
•引起平衡移动的因素是 增大反应物浓度 ,平衡 将向 正方向移动。 t2 t •引起平衡移动的因素是 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 将向 正 方向移动。
2014年6月25日星期三
T
25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2014年6月25日星期三
26
17
化学平衡图像
小结:百分含量(或转化率)--压强 --温度 图像
解法精要:“定一议二” 在化学平衡图象中,包括纵坐标、横坐 标和曲线所表示的三个量,确定横坐标所示的 量后,讨论纵坐标与曲线的关系;确定纵坐标 所示的量后,讨论横坐标与曲线的关系。
2014年6月25日星期三
18
化学平衡图像
反应mA (g) + nB (g) pC (g) + D% qD (g)有如图所示的关系,则反应中: > p + q (填>、=、 ⑴、 m + n———— <) ⑵、正反应为———— 放热 反应(填吸热、 放热)(已知:P1<P2<P3) P1
A%
•正反应吸热
T
450℃ •正反应放热
2014年6月25日星期三
T
P1 •m+n<p+q
P
20
化学平衡图像
练习
1、对于 m A (g) + n B (g) 则: p C (g) + Q 有如图所示的变化, C% ;
T2 P2 T1 P2 T1 P1 0
必修1 第2章 第3节 氧化还原反应 第4课时

氧化剂/ 氧化剂/还原剂
Duty Honor Love
化学学习的神器
H L D
复习回顾
试根据反应方程式比较氧化剂强弱 3Cl2 + 2Fe = 2FeCl3 I2 + Fe = FeI2 Cl2 与 I2 2Ag+ + Cu = 2Ag + Cu2+ Ag+ 与 Cu2+ 试根据反应方程式比较还原剂强弱 Fe + 2H+ = Fe2+ + H2 H2 与 Fe
乔乔
化学学习的神器
H L D
作 业
完成学案
乔乔
乔乔
化学学习的神器
H L D
氧化还原的应用
?? + 6H2O
反应方程式的定性分析: 2CrO3 + 3C2H6O + 3H2SO4 = Cr2(SO4)3 + 3 从方程式来看,酒精是被氧化了还是还原了? 从方程式来看,酒精是被氧化了还是还原了?
如果这个人喝酒了,那么酒精可能会变成下面哪个东西?
乔乔
化学学习的神器
H L D
小练习
已知将碘放入烧碱溶液会发生如下反应: 产物A I2 + NaOH — 产物A + NaIO3 + H2O 1 据你推测,产物A应当为什么物质? 据你推测,产物A应当为什么物质? 2 反应中若生成1mol的NaIO3 则转移几mol电子? 反应中若生成1mol的 则转移几mol电子? 3 反应中若生成1mol的NaIO3 生成物质A多少mol? 反应中若生成1mol的 生成物质A多少mol? 4 试配平这个反应
A C2H6 B C2H4O
酒在体内经过酶的催化会发生同样的 反应,产生的物质毒性是酒精的30倍 反应,产生的物质毒性是酒精的30倍 以上,所以,节日饮酒,注意有度!
第2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速率限度

分析:标准状态下、常温反应的自发性判断,求出DrGm;
方法一:由物质的标准生成自由能计算 方法二:由Gibbs公式DrGm = DrHm – TDrSm 计算
解题步骤:1、写出反应方程式(注明状态); 2、由书附录查出相应物质的标准生成自由能、 标准生成焓以及标准熵。
注意点:1、注意物质的状态
• 定义:在热力学标准态下,由稳定单质生 成1 mol 纯物质时反应的自由能变化叫该物 质的标准生成自由能,用符号DfGm,单 位:kJ.mol-1。
在热力学标准态下,稳定单质的生成自由能 为零。即 DfGm = 0
25
例1 298.15K、标准压力下,石灰石(CaCO3)能否分 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P31
例如:H2O(s)=H2O(l); 在101.325KPa和温度高于零度的情况下冰就 可以自发地变为水。
NH4Cl(s) =NH4+(aq)+Cl-(aq); Δr HmΘ=14.7 kJ.mol-1
8
有些吸热非自发反应在改变条件后 可以自发进行的!!
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
石灰石(CaCO3)煅烧分解反应为吸热反应, CaCO3(s)=CaO(s)+CO2(g) Δr HmΘ=178.32 kJ.mol-1 在常温、标准态下反应为非自发的;但在温度升高
较复杂(内部微观粒子较多)的物质的标准熵大于分子或晶
体结构较简单(内部微观粒子较少)的物质的标准熵.
298.15K
C2H4与CH4
15
• 例 1 试计算石灰石(CaCO3)热分解的反应的DrH
(298.15K) 和DrS(298.15K)并初步分析该反应的
自发性。 • 1)写出化学式 • 2)从书后面的附录中查出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标准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AD )
Y
A、B物质的转化率 B、正反应的速率
300℃ C、平衡体系中的A% 200℃ D、平衡体系中的C%
100℃ P
0
-
12
5、下图是在其它条件一定时,反应2NO+O2
2NO2 △H<0 中NO的最大转化率与温 度的关系曲线。图中坐标有A、B、C、D、
E 5点,其中表示未达平衡状态且V正>V逆的
A
C
500℃
的 转 化 率
的
1.01*107Pa 浓
1.01*106Pa
度
200℃
1.01*105Pa
T
P
0
0
正反应放热 m+n>p+q
m+n>p+q
正反应吸热
-
10
对于反应mA(g)+nB(g)
A%
200℃
pC(g)+qD(g)
300℃
P
0
m+n=p+q
正反应吸热
-
11
4、对于2A(g)+B(g) C(g)+3D(g) △H>0 有如下图所示的变化,图中Y轴可能表示:
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 )
A.反应 I2(aq)+I-(aq) I3-(aq)的△H>0
B.若温度为T1、T2,反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
K1、K2,则K1>K2
C(I3-)
C.若反应进行到状态
A
D时,一定有v正>v逆 D.状态A与状态B相比,
衡_逆__向__移动,a+b_<_c。
(2)在压强一定时(如p3),温度 升高,C%的变化是__增__大,化
学 平 衡 _正__向_ 移 动 , 正 反 应 是
___吸__热_反应。
-
7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在化学平衡图像中,先出现拐点的反应则先 达到平衡,先出现拐点的曲线表示的温度较高
(如图1)或表示的压强较大(如图2)[仍以aA(g) +bB(g) cC(g)为例]。
_逆__向_移动,a+b_<_c。 -
8
3、如图所示,图中a曲线表示X(g) +Y(g)
2Z(g)+ W(s) △H<0 的反应过程,若使a曲 线变为b曲线,可采取的措施是( AD )
Z%
A. 加入催化剂
B. 增大Y的浓度
b
a C. 降低温度
D. 增大体系压强
0
t-
9
(四)转化率(或百分含量)-温度-压强图 对于反应mA(g)+nB(g) pC(g)+qD(g)
进行到W点放出的热量。
(2)T2下,在 0~ t1时间内, v(Y) = ______mol·L - 1·min-1。
(3)M 点 的 正 反 应 速 率>
( 填 “>” 或 “<”)N 点 的 逆
反应速率。
(4)M 点 时 再 加 入 一 定 量 X , 平 衡 后 X 的 转 化增率大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点是 C点 。
NO
A
转 化
B
E
率
CD
-0
T13
6、下列各图中,表示2A(g)+B(g) 2C(g)(正反应放热)这个可逆反应的正确图
像为( A )
-
14
7、在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X并反应:2X(g)
Y(g),温度T1、T2下,X的物质的量浓度c(X)随时 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1)该反应进行到M点放出的热量 < (填“>”或“<”)
15
8.已知可逆反应:4NH3(g)+5O2(g) 4NO(g)
+6H2O(g)ΔH=-1 025 kJ·mol-1。若反应
物起始物质的量相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示
意图不正确的是( D )
-
16
9.某化学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 改变某一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得到如
下变化规律(右图中,p表示压强,T表示温 度,n表示物质的量,t表示反应时间):
根据图像回答 下列问题:
(1)图1中,温度T1、T2的大小关系是__T_2_>_T_1 ,温
度升高,C%(C的含量)的变化是_减__小_,化学平衡 _逆__向_移动,正反应是_放__热__反应。
(2)图2中,压强p1、p2的大小关系是_p_1_>_p_2_,压
强增大,C%(C的含量)的变化是_减__小_,化学平衡
T2
化
率
P2
0
0 t
t
T1>T2
P1<P2
正反应吸热 - m+n<p+q
6
1练.反习应aA(g)+bB(g)
cC(g)在不同温度
下(T1<T2),压强(p)与混合气体中C的含量 (C%)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回答
下列问题: (1)T1 为 一 条 等 温 线 , 随 着 压 强的增大,C%__减__小,化学平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
第4课时化学反应的限度和速率的图像(2)
2018-9-18
-
1
一、化学平衡图像
1.图像问题解题步骤
(1)看懂图像:
①看面(即弄清纵坐标与横坐标的意义);
②看线(即弄清线的走向和变化趋势);
③看点(即弄清起点、拐点、交点、终点的意义);
④看是否要作辅助线(如等温线、等压线);
⑤看定量图像中有关量的多少。
根据以上规律判断
(填“>”“=”或“<”):
(1)反应Ⅰ:p2 > p1, ΔH < 0。
(2)反应Ⅱ:T1> T2,ΔH < 0。 (3)反应Ⅲ:若T2> (或<)T1,ΔH>(或<)0。
(4)反应Ⅳ:若T2>(或<) T1,ΔH >(或<) 0。
10.I2在KI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I2(aq)+I-(aq) I3-(aq),某I2、KI混合溶液中,c(I3-)与温度T
D.CO2(g)+C(s) 2CO(g)
-
4
2、对于反应mA(g)+nB(g)
v
v正
v
v逆吸
T1
T2
T
pC(g)+qD(g)
v正 v逆 吸
T
△H>0
△H>0
-
5
(三)转化率(或百分含量)-时间-温度(或 压强)图
对于反应mA(g)+nB(g) pC(g)+qD(g)
A
B
的 转
T1
的 转
P1
化 率
(2)联想规律:联想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反应速
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
(3)作出判断:根据图像中表现的关系与所学规律
相对比,作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判断。
-
2
2.原则
(1)“定一议二”原则
在化学平衡图像中,包括纵坐标、横坐标
和曲线所表示的三个量,确定横坐标所示的
量后,讨论纵坐标与曲线的关系或确定纵坐
标所示的量后,讨论横坐标与曲线的关系。
(2)“先拐先平,数值大”原则
在化学平衡图像中,先出现拐点的反应则
先达到平衡,先出现拐点的曲线表示的温度
较高或表示的压强较大。
-
3
(二)速率-压强(温度)图
1、符合下图的反应为( B)
A.H2(g) +I2(g) 2HI(g)
B.3NO2(g)+H2O(l)
2HNO3(l)+NO(g)
C.4NH3(g)+5O2(g) 4NO(g)+6H2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