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2019年春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导学案:第十课 第2课时 我们与法律同行(一)共3份
最新2019年春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导学案:第十课 第2课时 我们与法律同行共3份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科导学案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第十课第2课时我们与法律同行一、学习目标1.了解依法办事的原因,知道什么是依法办事。
2.知道树立法律信仰的原因,知道作为青少年也是法治中国的推动者。
3.知道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二、自主预习1.法律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
2.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
3.法律的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4.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
三、合作探究洋洋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学习《时事》,收获很大。
在学习过程中,他把重大时事要闻、学习的困惑和体会记录在自己的学习笔记里。
现摘录洋洋的部分学习笔记,请你帮他答疑解惑。
(1)【时事要闻】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什么?说一说全面推进这一主题的总目标。
(2)【释疑解惑】①一次,我的邻居小华喝了在网吧认识的朋友给他的一瓶“神仙水”,之后不能自拔,原来水里掺了毒品。
后来,小华被强制戒毒。
这则案例对我们青少年学生有什么启示?②今天中午我睡过头了,酒后的爸爸执意要开车送我上学。
途中,爸爸因酒驾被交警拘留。
爸爸酒驾被捕,这件事说明了什么?(3)【学习体会】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建设法治中国,人人有责。
对此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四、随堂演练1.法律秩序是我们健康成长所需要的,而良好法律秩序的形成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
因此,我们应该( )A.认真学习法律知识,熟练地掌握相关的法律条文就行了B.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攀登科学高峰C.依法办事,善于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受侵犯,成为法律的坚定捍卫者D.积极锻炼身体,与违法犯罪分子斗争到底2.依法办事,遵循法律而生活,就要做到( )①遵守各种法律法规,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②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③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④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3.对于未成年人来说,由于生活阅历和经验很少,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行为的侵害,如被人勒索、敲诈、殴打、拐骗等。
【精品】部编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导学案:第十课第2节 我们与法律同行共3份

参考答案自主预习1、尊崇和遵守法律后果2、法律法规法治方式合法权益3、学法尊法崇尚者捍卫者4、共同事业受益者真诚信仰5、尊崇法律遵守法律法治精神6、道德尊法守法法治生活7、健康成长受益者参与者互动探究探究活动一: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
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法律的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一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
我们要树立法律意识,日常生活中,要常想一想,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要考虑违背法律的后果,进而学会依法办事。
探究活动二:小宇应该依法办事,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
具体来说,小宇应该搜集爸爸打骂妈妈的证据,通过法律途径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晓程应该向学校、老师及同学反映情况,寻求帮助,以解决问题。
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
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
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探究活动三:小明的著作权受到不法侵害后,他和父亲应该运用《民法通则》和《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同出版社论法、论理,以维护自己的著作权。
小明还可以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依法办事,就要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老师PPT展示知识拓展:未成年人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非诉讼途径:投诉、调解、裁决、仲裁、申诉。
如通过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等各方面反映问题,寻求帮助;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争议、纠纷;寻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机构的法律服务和帮助。
诉讼途径:“打官司”诉最权威、最有效、最正规、最终的维权途径。
探究活动四:一、可以树立宪法的权威;二、可以让国家工作人员树立宪法意识,可以为全社会尊重和遵守宪法起强烈的示范引领作用。
这既体现了依法治国的理念,也体现了政治文明的进步。
探究活动五: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
〖优选〗2019年春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导学案:第十课 第2课时 我们与法律同行共3份

第2课时我们与法律同行【基础知识】1.为什么要学会依法办事?【为什么】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
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________和________。
2.怎样做到依法办事?【怎样做】(1)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____________。
①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________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
②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____________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2)依法办事,就要养成________________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__________、自觉____________、坚定__________。
3.什么是法治意识?【怎样做】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地_______、崇尚、_______和服从。
4.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为什么】(1) 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的________时,才会充分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2)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_______,人民既是法治的_______,又是法治的_______。
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
(3)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全面推进_______、建设_______具有重要意义。
(4)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_______。
5.法治时代,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的意义【为什么】(1)有利于增强__________的意识和自觉性。
(2)有助于________________的形成。
6. 法治中国建设对青少年的要求【怎样做】(1)增强________意识,________办事,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
(2)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________,更应该成为________和________。
【基础达标】1.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法治的实现离不开担当。
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 )A.对法律的认可和实践B.坚信法律的公正性C.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D.对法律的信赖和认可2.下列事件中不属于依法办事的有( )A.进城务工人员为了获得自己的工资,把欠薪老板告上了法庭B.因拆迁问题到政府机关静坐C.中学生刘某买了一双新鞋,穿了一天就坏了,他找到商家要求更换D.小明在市场发现假冒伪劣商品及时举报3.某中学利用开学典礼,特邀请辖区派出所的警官针对青少年如何提高自身素质,用法律、道德规范约束自己,预防违法犯罪进行了专题演讲,为学生们上好开学第一课。
七下道德与法治第十课第二课时导学案

说一说:小小可以怎样做。会有什么后果。
议一议:为了减少这类事件的发生,社会各方面可以做哪些努力?
做一做:“我们与法律同行”,你打算在学习和生活中怎么做?
教师指导学生找出相关内容。
认真阅读教材,并达成共识。
对学生法律服务的机构可能把握不好,教师必要时进行点拨。
教师深入小组,引导学生汇总各种观点和做法。
根据要求制定建议,具体,切实可行。
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展示。
在展示中有的同学可能对依法维权想法不到位,教师应适当引导和追问。
时习
终生的作业:做一个会维护依法办事的人。
引导学生学会依法办事的认识。
学会依法办事。
板书
设计
我们与学会依法办事
法律同行树立法律信仰
教学
反思Biblioteka 七年级下道德与法治导学案第十六周第1课时编号:29
课题
第十课第二框我们与法律同行
导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预习学会依法办事。
2、指导学生通过展示树立法律信仰。
教学重点
学会依法办事。
教学难点
学会依法办事。
课型
综合型新授课
课时
主备人
1课时
审核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任务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见性问题
及解决对策
复习(创设情境)
出示“倒霉”的小小事例。
思考:给你什么启示?
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积极思考,踊跃参与
回答不一定是老师想要的结果,教师要适时引导。
研
习
1、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在实现自身利益的 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导学案:10.2我们与法律同行

2022-2022学年下学期七年级政治科第四单元导学案〔老师版〕主备人:_______ 审核人:______班级:_____ 姓名:_______ 家长签名:_____ 日期:_____课题10.2我们与法律同行一、学习目的:1.知道依法办事的原因、定义以及怎样依法办事;懂得要树立法律信仰的原因、定义及作为青少年应怎样推进法治中国的建立;知道道德与法治的关系。
2.明白道德与法治的关系,懂得树立法律信仰的原因,知道作为青少年也是法治中国的推动者;3.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法律信仰,学会依法办事。
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会依法办事。
教学难点:树立法律信仰。
三、教学方法:事例分析法、比拟法、讨论法、活动体验法等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时间:1课时六、学习过程:〔一〕自学过程1、法律的功能是什么?法律的功能的实现靠什么?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
法律的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
2、什么是依法办事?依法办事就是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
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
3、树立法律信仰的原因建立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当法律真正成为我们的信仰时,才会充分表达其自身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4、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是青少年安康成长的根本要求。
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立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
〔二〕检测练习1、当公民受到不法损害时,最正确方法是〔B〕A.逆来顺受,忍气吞声 B.运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C.采取一切手段进展报复 D.积极找损害者进展论理2、在法律活动课模拟表演中,“德先生〞对“法博士〞说:“没有你的帮助,治理国家有时我有心无力。
〞“法博士〞答复:“没有你的支持,有时我也鞭长莫及。
〞这段对话说明〔 D 〕①法律即道德,道德即法律②道德与法律互相制约、互相限制③法律表达并维护道德④道德补充法律的缺乏,并促进法律贯彻施行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3、未成年人保护的根底在于〔B〕A.学校保护B.家庭保护C.社会保护D.司法保护4、我国首次把“尊重和保护人权〞写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这说明〔 D 〕A.公民的政治权利进一步扩大B.对违法犯罪人员减轻处分C.开场尊重和保护公民权利D.法制建立不断完善5、关于违法行为,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D 〕A.不履行法定义务的行为B.所有犯罪都是违法行为C.做出法律制止的行为D.违背道德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三〕才能提升问题:怎样才能培养守法精神,做一名知法守法的好学生?答案:第一要学法懂法,理解法律根本要求,理解法律的根本精神;第二要自觉遵守法律,按法律的要求办事,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第三要自觉维护法律的尊严,敢于并擅长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公共利益。
优选2019年春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导学案:第十课 第2课时 我们与法律同行共3份

第2课时我们与法律同行【基础知识】1.为什么要学会依法办事?【为什么】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
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________和________。
2.怎样做到依法办事?【怎样做】(1)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____________。
①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________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
②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____________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2)依法办事,就要养成________________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__________、自觉____________、坚定__________。
3.什么是法治意识?【怎样做】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地_______、崇尚、_______和服从。
4.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为什么】(1) 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的________时,才会充分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2)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_______,人民既是法治的_______,又是法治的_______。
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
(3)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全面推进_______、建设_______具有重要意义。
(4)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_______。
5.法治时代,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的意义【为什么】(1)有利于增强__________的意识和自觉性。
(2)有助于________________的形成。
6. 法治中国建设对青少年的要求【怎样做】(1)增强________意识,________办事,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
(2)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________,更应该成为________和________。
【基础达标】1.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法治的实现离不开担当。
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 )A.对法律的认可和实践B.坚信法律的公正性C.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D.对法律的信赖和认可2.下列事件中不属于依法办事的有( )A.进城务工人员为了获得自己的工资,把欠薪老板告上了法庭B.因拆迁问题到政府机关静坐C.中学生刘某买了一双新鞋,穿了一天就坏了,他找到商家要求更换D.小明在市场发现假冒伪劣商品及时举报3.某中学利用开学典礼,特邀请辖区派出所的警官针对青少年如何提高自身素质,用法律、道德规范约束自己,预防违法犯罪进行了专题演讲,为学生们上好开学第一课。
(精品)2019年春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导学案:第十课 第2课时 我们与法律同行共3份

七年级下学期政治科第四单元导学案(教师版)主备人:_______ 审核人:______班级:_____ 姓名:_______ 家长签名:_____ 日期:_____课题10.2我们与法律同行一、学习目标:1.知道依法办事的原因、定义以及怎样依法办事;懂得要树立法律信仰的原因、定义及作为青少年应怎样推进法治中国的建设;知道道德与法治的关系。
2.明白道德与法治的关系,懂得树立法律信仰的原因,知道作为青少年也是法治中国的推动者;3.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法律信仰,学会依法办事。
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会依法办事。
教学难点:树立法律信仰。
三、教学方法:事例分析法、比较法、讨论法、活动体验法等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时间:1课时六、学习过程:(一)自学过程1、法律的功能是什么?法律的功能的实现靠什么?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
法律的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
2、什么是依法办事?依法办事就是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
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
3、树立法律信仰的原因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当法律真正成为我们的信仰时,才会充分体现其自身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4、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
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
(二)检测练习1、当公民受到不法侵害时,最佳方法是(B)A.逆来顺受,忍气吞声 B.运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C.采取一切手段进行报复 D.积极找侵害者进行论理2、在法律活动课模拟表演中,“德先生”对“法博士”说:“没有你的帮助,治理国家有时我有心无力。
”“法博士”回答:“没有你的支持,有时我也鞭长莫及。
”这段对话表明( D )①法律即道德,道德即法律②道德与法律相互制约、相互限制③法律体现并维护道德④道德补充法律的不足,并促进法律贯彻实施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3、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在于(B)A.学校保护B.家庭保护C.社会保护D.司法保护4、我国首次把“尊重和保护人权”写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这表明( D )A.公民的政治权利进一步扩大B.对违法犯罪人员减轻处罚C.开始尊重和保护公民权利D.法制建设不断完善5、关于违法行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不履行法定义务的行为B.所有犯罪都是违法行为C.做出法律禁止的行为D.违反道德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三)能力提升问题:怎样才能培养守法精神,做一名知法守法的好学生?答案:第一要学法懂法,了解法律基本要求,理解法律的基本精神;第二要自觉遵守法律,按法律的要求办事,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第三要自觉维护法律的尊严,敢于并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公共利益。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0.2《我们与法律同行》导学案(含答案)

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第十课第2课时我们与法律同行一、学习目标1.了解依法办事的原因,知道什么是依法办事。
2.知道树立法律信仰的原因,知道作为青少年也是法治中国的推动者。
3.知道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二、自主预习1.法律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
2.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
3.法律的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4.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
三、合作探究洋洋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学习《时事》,收获很大。
在学习过程中,他把重大时事要闻、学习的困惑和体会记录在自己的学习笔记里。
现摘录洋洋的部分学习笔记,请你帮他答疑解惑。
(1)【时事要闻】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什么?说一说全面推进这一主题的总目标。
(2)【释疑解惑】①一次,我的邻居小华喝了在网吧认识的朋友给他的一瓶“神仙水”,之后不能自拔,原来水里掺了毒品。
后来,小华被强制戒毒。
这则案例对我们青少年学生有什么启示?②今天中午我睡过头了,酒后的爸爸执意要开车送我上学。
途中,爸爸因酒驾被交警拘留。
爸爸酒驾被捕,这件事说明了什么?(3)【学习体会】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建设法治中国,人人有责。
对此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四、随堂演练1.法律秩序是我们健康成长所需要的,而良好法律秩序的形成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
因此,我们应该( )A.认真学习法律知识,熟练地掌握相关的法律条文就行了B.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攀登科学高峰C.依法办事,善于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受侵犯,成为法律的坚定捍卫者D.积极锻炼身体,与违法犯罪分子斗争到底2.依法办事,遵循法律而生活,就要做到( )①遵守各种法律法规,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②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③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④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3.对于未成年人来说,由于生活阅历和经验很少,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行为的侵害,如被人勒索、敲诈、殴打、拐骗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我们与法律同行【基础知识】1.为什么要学会依法办事?【为什么】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
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________和________。
2.怎样做到依法办事?【怎样做】(1)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____________。
①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________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
②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____________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2)依法办事,就要养成________________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__________、自觉____________、坚定__________。
3.什么是法治意识?【怎样做】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地_______、崇尚、_______和服从。
4.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为什么】(1) 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的________时,才会充分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2)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_______,人民既是法治的_______,又是法治的_______。
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
(3)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全面推进_______、建设_______具有重要意义。
(4)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_______。
5.法治时代,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的意义【为什么】(1)有利于增强__________的意识和自觉性。
(2)有助于________________的形成。
6. 法治中国建设对青少年的要求【怎样做】(1)增强________意识,________办事,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
(2)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________,更应该成为________和________。
【基础达标】1.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法治的实现离不开担当。
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 )A.对法律的认可和实践B.坚信法律的公正性C.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D.对法律的信赖和认可2.下列事件中不属于依法办事的有( )A.进城务工人员为了获得自己的工资,把欠薪老板告上了法庭B.因拆迁问题到政府机关静坐C.中学生刘某买了一双新鞋,穿了一天就坏了,他找到商家要求更换D.小明在市场发现假冒伪劣商品及时举报3.某中学利用开学典礼,特邀请辖区派出所的警官针对青少年如何提高自身素质,用法律、道德规范约束自己,预防违法犯罪进行了专题演讲,为学生们上好开学第一课。
这一活动( )A.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法律信仰B.帮助学生都遵守法律C.能杜绝学生做违法犯罪的行为D.能让学生不敢犯罪4.树立法治意识,要求我们( )A.对法律发自内心地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B.积极宣传法律C.加大执法力度D.制定越来越多的法律法规5.一些青少年法律意识淡薄,对违法犯罪的界限认识模糊,在不知不觉中犯了法,等到案发才悔之晚矣。
这警示我们要( )①学会依法办事②增强法治意识③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④提高道德水平,增强守法的自觉性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6.观察漫画《相见恨晚》,回答问题。
(1)漫画中的主人公为什么会对法律知识发出“相见恨晚”的哭泣?请你作出合理的推测。
(2)这幅漫画对你有什么启示?【能力提升】1.关于依法办事,叙述正确的有( )①遵守各种法律法规②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③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④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④ D.①②③④2.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应该遵纪守法,做任何事都要守规矩、合法度。
当遇到问题需要解决时( )①都要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②应当通过法治方式③表达自己的所有的想法和愿望④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A.①② B.②③C.②④ D.③④3.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开创了法治中国的新天地,依法治国的进程将进一步加快,这也相应地对公民道德素质提升的跟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 )①有利于增强尊法守法的意识②有利于增强尊法守法的自觉性③有利于维护自身的所有权益④有助于法治文化环境的形成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4.卢梭说过,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
这句话强调的是( )A.加强法治教育是依法治国的前提B.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C.公民的法律认同是法治力量之源D.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5.下列行为中,体现出公民法治精神和法律至上信仰的有( )①小林打电话向有关部门举报学校附近有一个黑网吧②李某想方设法少纳税③七年级学生宁宁积极参与社区的法治宣传活动④小梅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成了学校道德标兵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6.阅读漫画,思考问题。
(1)漫画告诉我们,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需要解决时应该如何做?(2)现实生活中如何做到依法办事?7.材料一美国著名法学家伯尔曼曾说:“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
”材料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1)为什么说“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2) 在崇尚法律的法治社会,青少年应该如何做?【学科素养】一名快递员驾驶的三轮车与一辆出租车发生剐蹭,出租车司机便辱骂并连续抽打快递员耳光。
当地警方迅速展开调查,对打人者处以拘留10日的处罚。
某地一中学生剐蹭路边轿车,主动留下联系方式。
事后,这位中学生得到车主的谅解,受损车主未要求赔偿。
思考:(1)从道德角度看,上述“剐蹭”事件不同的处理方式和结果说明了什么?(2)从法律角度看,打人者的行为启示我们怎样依法办事?教师详解详析【基础知识小练】1.尊崇遵守2.法律法规法治自觉维护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崇尚者遵守者捍卫者3.认可遵守4.内心共同事业践行者受益者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要求5.尊法守法法治文化环境6.法治依法受益者参与者推动者【基础达标小练】1.C [解析] 本题考查依法办事。
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
故选C。
2.B [解析] 本题考查依法办事。
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
由此判断A、C、D正确;B的做法没有维护集体的合法权益,不正确。
故选B。
3.A 4.A5.A [解析] 题干材料说明我们要提高法治素养,树立法治意识,学会依法办事。
因此①②③④都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故选A。
6.(1)推测一:漫画中的主人公由于缺乏法律知识,法治观念淡薄,走上了违法甚至犯罪的道路。
经过教育后,他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发出了“相见恨晚”的哭泣。
推测二:漫画中的主人公由于不懂得依法办事,采用非法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结果受到法律的惩罚。
通过学习法律知识后,他认识到依法办事的重要性,发出了“相见恨晚”的哭泣。
(2)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依法办事。
【综合能力提升】1.D [解析] 本题考查如何依法办事。
①②③④都体现了依法办事的要求。
故选D。
2.C 3.B4.C [解析] 这句名言强调法律必须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C符合题意。
A错误,依法治国的前提是有法可依;B是法律的本质,D是法治的重要原则,表述正确,但都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D [解析] 小林和宁宁的行为是捍卫法律、尊崇法律,体现了法治精神和法律至上的信仰。
李某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小梅表现出来的则是道德素养,因此②④不符合题意。
故选D。
6.(1)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
(2)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
依法办事,就要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7.(1)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的内心时,才会充分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2)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
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
【学科素养提升】(1)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强尊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有助于促进法治文化环境的形成。
(2)增强法治意识,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
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还要自觉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
10.2 我们与法律同行【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法律信仰,学会依法办事。
能力目标:通过对学会依法办事的原因,知道依法办事的定义及怎样依法办事;明白道德与法治的关系,懂得树立法律信仰的原因,知道作为青少年也是法治中国的推动者;通过用法律知识分析简单的案例,培养学生判断思维能力和概括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学会依法办事的原因,定义以及怎样依法办事;懂得要树立法律信仰的原因,定义及作为青少年应怎样推进法治中国的做法;知道道德与法治的关系。
【知识梳理】1.依法办事的要求?如何做到依法办事?2.法律的权威来源于什么?3.如何树立法律信仰?4.让法律成为信仰有什么作用?5.人民道德水平提高有什么好处?6.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基础过关】一、选择题1.“治之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
明德慎罚,国家既治四海平”,“若要美德得以保存,法律是必需的;而若要法律得以遵守,美德则是不可缺少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道德是人们追求的较高境界,不违法是人们的行为底线B.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C.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是法律的基本特征2.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不管遇到什么事,托人情、找关系几乎成为常态。
本该依法处理的争端或纠纷,也往往是通过法律以外的途径解决。
现实折射出中国法治文化的缺失,拷问着每个公民的法治素养。
提高法治素养,我们应该 ( )A.把不违法作为生活追求的最高境界B.积极运用诉讼手段解决所有纠纷C.淡化权利观念,积极承担义务D.增强权利与义务意识,提高法治意识3.俗话说:“河流虽急,沿着河槽走;人虽众多,守着法律走。
”这句话提示我们 ( )A.爱护河流,保护河流B.自尊自信,学会坚强C.依法律己,依法做事D.调控情绪,品味生活4. 2016年3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反家庭暴力法正式实施。
家庭暴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身体的侵害,包括殴打、残害、限制人身自由等;二是对精神的侵害,包括经常性谩骂、恐吓等。
反家庭暴力法 ( )A.可以从根本上杜绝家庭暴力,促进家庭和谐B.有利于公民通过法治方式,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C.使未成年人不再受家长批评,保障未成年人成长D.是解决家庭暴力的唯一方法,彰显了社会进步5.生活在法治社会,人人学习法律、学会依法办事()①可以增长法律知识②就能避免犯法③能够增强法律意识④有利于促进形成人人守法的社会氛围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二、简答题1.你遇到这件事你会怎么办?为什么?2.中学生小阳在公交车上,看见两个扒手在偷乘客的钱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