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深300指数在牛市和熊市的不同的周效应

合集下载

沪深300指数的波动率分析与预测

沪深300指数的波动率分析与预测

沪深300指数的波动率分析与预测沪深300指数是中国股市中的一条重要的参考指标线路,它反映了中国股市整体的行情。

股票市场的波动性是普遍存在的,波动率的高低都对投资者投入现金的风险产生影响。

本文将从沪深300指数的波动率角度入手,对其进行分析与预测。

第一部分:沪深300指数波动率分析研究沪深300指数的波动率首先要对股票市场的波动原因有所了解。

通常,股票市场的波动性源于一些重大事件,如经济动荡、政策变化、公司业绩等因素。

在一段时间内,这些因素的变化会导致股票市场价格的变化,进而产生股票市场的波动。

波动率指股票市场价格波动的幅度,通过波动率可以了解市场的风险情况。

沪深300指数于2005年4月8日正式挂牌上市。

截至2021年3月底,该指数包括沪市和深市的300家公司,主要涵盖了各个行业的龙头企业。

沪深300指数的波动率可以用历史波动率和隐含波动率两种方法进行衡量。

历史波动率:是通过一个特定周期内的价格变化来计算波动率,一般使用过去30天或60天或者更长时间范围的收盘价变化率来计算波动率。

隐含波动率:是市场对未来波动情况的预期,也称为市场波动率。

隐含波动率是指股票期权的波动率,它是由期权价格推算出来的。

这个价格反映了一个期权合同的市场价值和期望未来波动性的概率分布。

根据历史数据,沪深300指数的波动率呈现出典型的趋势性特征。

2007年以来,沪深300指数持续爆发,成为中国股市的主力军。

但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沪深300指数整体下跌,波动率陡然升高。

2015 年 6 月初,股市暴涨,第二季度 75% 的创业板公司预告业绩为增长,股市再现一波狂潮。

在这轮牛市之后,沪深300指数呈现出震荡走势。

第二部分:沪深300指数波动率预测利用历史数据来进行沪深300指数的波动率预测是一种传统的方法。

这个方法假设市场波动率是一定的,通过历史数据分析,预测未来的波动率。

然而,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这种方法的预测准确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判断牛市到顶和熊市到底的4个指标

判断牛市到顶和熊市到底的4个指标

判断牛市到顶和熊市到底的4个指标展开全文进入了股市的市场,每天涨涨跌跌,略微拉长一下,就看到三种形态:上涨,下跌,震荡横盘。

再拉长一下看就只剩下两种形态:上涨和下跌。

一次上涨和一次下跌形成一个周期,而趋势又有两个以上的周期所决定。

而一个上涨的趋势加上一个下跌的趋势又组成了一个更大的周期,更大的周期又组成了一个更大的趋势。

如此循环往复,感觉要晕了。

摆脱这种状态的关键是时间,以时间来看上涨,下跌,周期和趋势。

不同的时间看到的是不一样的,以K线为例,你看小时图,日线图,周线图是有本质区别的,小时图放到周线图里是显得那么渺小。

以小时和日为单位凭的是运气,以周月为单位凭的是能力和经验,以年为单位凭的是眼光和胆识。

最少我们也得以周月为单位吧,能力和经验的学习吧,要是全凭运气和抛硬币又有什么区别。

在投资股市的这个市场里得以年为单位来看待市场。

上证指数,深证综指,中证综指往前推20年,是怎样的一个走势?看下图。

在过去的20年里,发生了两次牛熊的转换,现在一定是往第三次牛市的路上。

一次是以08年为轴线,一次是以15年为轴线,如果把握住了这两次牛熊我们的命运将发生改变,面对第三次即将来临的牛市,前两次有什么可以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呢。

可以从四个维度来进行阐述。

一,PE范围05年年底熊市底部中证综指的PE是14左右,点位是850左右。

到08年牛市最高点时中证综指的PE是48左右,点位是5400附近。

PE上涨了3.42倍,点位上涨了6.35倍。

05年年底熊市底部上证指数的PE是17左右,点位是1100左右。

到08年牛市最高点时上证指数的PE是53左右,点位是6100附近。

PE上涨了3.11倍,点位上涨了5.54倍。

14年年中熊市底部中证综指的PE是11左右,点位是2800左右。

到15年牛市最高点时中证综指的PE是28左右,点位是8000附近。

PE上涨了2.54倍,点位上涨了2.85倍。

14年年中熊市底部上证指数的PE是9左右,点位是2000左右。

48. 金融市场的牛市和熊市有什么区别?

48. 金融市场的牛市和熊市有什么区别?

48. 金融市场的牛市和熊市有什么区别?48、金融市场的牛市和熊市有什么区别?在金融市场的风云变幻中,牛市和熊市是两个经常被提及的概念。

对于投资者来说,理解它们的区别至关重要,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投资策略的制定和资产的增值或保值。

牛市,简单来说,就是市场行情一片大好,股价普遍上涨,投资者信心满满,赚钱效应明显。

在牛市中,经济通常处于繁荣阶段,企业盈利增长,消费者信心高涨,市场资金充裕。

这种积极的氛围推动着股票价格不断攀升,形成了一个向上的趋势。

想象一下,在牛市里,就好像大家都在参加一场盛大的狂欢派对。

公司业绩蒸蒸日上,新的项目不断上马,利润节节攀升。

投资者们纷纷涌入股市,争相购买股票,期待着能够分享企业成长带来的丰厚回报。

股价的上涨又吸引了更多的资金进入市场,进一步推动股价走高。

这就像是一个良性循环,让整个市场充满了活力和机遇。

在牛市中,各种行业板块往往都有不错的表现。

无论是传统的制造业、金融业,还是新兴的科技行业、消费行业,都能在市场的热潮中分得一杯羹。

而且,牛市的持续时间可能会较长,让投资者有足够的时间来获取收益。

然而,熊市则是完全不同的一番景象。

它就像是一场寒冷的冬夜,市场气氛沉闷,股价持续下跌,投资者们忧心忡忡,损失惨重。

在熊市中,经济可能面临着各种问题,如增长放缓、失业率上升、企业盈利下滑等。

这些负面因素导致投资者对市场前景感到悲观,纷纷抛售股票,从而引发股价的大幅下跌。

在熊市里,投资者们的信心受到严重打击,市场情绪低落。

大家都在担心自己的投资会进一步缩水,于是纷纷逃离市场。

这导致了股票的供大于求,股价不断下挫。

而且,熊市的下跌趋势往往具有较强的惯性,一旦形成,很难在短时间内扭转。

与牛市不同,熊市中大多数行业板块都会受到影响,只有少数防御性行业,如公用事业、消费必需品等,可能相对抗跌。

但总体来说,在熊市中赚钱的难度极大,投资者需要更加谨慎地管理自己的投资组合。

从市场指标来看,牛市和熊市也有明显的区别。

股票市场中的牛市与熊市的特点与策略

股票市场中的牛市与熊市的特点与策略

股票市场中的牛市与熊市的特点与策略在股票市场中,牛市和熊市是投资者经常遇到的两种市场状态。

牛市指股票市场行情上涨、投资者信心高涨的时期,而熊市则指股票市场行情下跌、投资者信心低迷的时期。

了解牛市和熊市的特点以及相应的投资策略,对于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中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至关重要。

1. 牛市的特点与策略在牛市中,股票市场的整体行情呈现上涨趋势。

这时候,投资者普遍对市场充满信心,股票价格持续走高,投资者愿意持有股票并抱牢。

牛市的特点主要包括:1.1 股票价格上涨:在牛市中,股票价格呈现稳定上涨的趋势,投资者能够获得较高的收益。

1.2 投资者信心高涨:由于股票市场行情看好,投资者信心普遍提高,他们对于自己的投资决策更加自信。

1.3 市场热情高涨:牛市中,市场热情高涨,投资者人气旺盛,交易活跃。

针对牛市的特点,投资者可采取以下策略:1.4 长期投资:在牛市中,股票价格上涨的潜力较大,投资者可以选择长期持有股票,以获取更多收益。

1.5 确定风险承受能力:尽管牛市中市场看好,但投资者仍需根据自身财务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明确自己的投资目标和风险偏好。

1.6 观察市场趋势:及时了解股市的行情变化和市场动态,关注投资热点和趋势,及时调整投资组合。

2. 熊市的特点与策略熊市是股票市场行情下跌,投资者信心低迷的时期。

在熊市中,股票价格持续下跌,市场情绪悲观。

熊市的特点主要包括:2.1 股票价格下跌:在熊市中,股票价格持续走低,投资者面临较大的风险,可能遭受损失。

2.2 投资者心理压力:由于市场行情看跌,投资者普遍对市场失去信心,心理压力较大。

2.3 成交量下降:在熊市中,投资者交易积极性降低,成交量较平时明显下降。

在面对熊市时,以下是一些应对策略:2.4 保持冷静:在熊市中,投资者应保持冷静,避免情绪化的投资决策,尽量避免恐慌抛售。

2.5 分散投资:通过将投资资金分散配置到不同的股票和行业上,以降低整体投资组合的风险。

2.6 寻找投资机会:熊市中也存在一些行业、股票的投资机会,投资者可以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寻找具有潜力和价值的投资标的。

分辨金融市场中的牛市和熊市

分辨金融市场中的牛市和熊市

分辨金融市场中的牛市和熊市金融市场是一个充满波动和不确定性的世界,投资者们经常会遇到牛市和熊市这两个术语。

牛市和熊市是用来形容市场的整体趋势的,它们代表着不同的市场状态和投资机会。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如何分辨金融市场中的牛市和熊市,并提供一些投资建议。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牛市和熊市的定义。

牛市是指市场整体上涨的状态,投资者信心高涨,股票价格稳步上升。

相反,熊市是指市场整体下跌的状态,投资者情绪低迷,股票价格持续下降。

这两个术语通常用来描述股市,但也可以适用于其他金融市场,如外汇市场和商品市场。

那么,如何分辨金融市场中的牛市和熊市呢?有几个指标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市场的趋势。

首先是市场指数,比如股票市场中的道琼斯指数和标普500指数。

如果这些指数在一段时间内持续上涨,那么可以认为市场处于牛市。

相反,如果指数在一段时间内持续下跌,那么市场可能处于熊市。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单一指标并不能完全代表整个市场,所以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

其次,市场情绪也是判断市场趋势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投资者信心高涨,市场情绪乐观时,通常意味着市场处于牛市。

投资者会积极买入股票和其他资产,推动市场上涨。

相反,当投资者情绪低迷,市场情绪悲观时,市场可能处于熊市。

投资者会纷纷抛售股票和其他资产,导致市场下跌。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投资者的行为和市场评论来了解市场情绪。

此外,经济数据也是判断市场趋势的重要参考。

经济数据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对市场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经济数据表现良好,比如GDP增长、就业率上升等,那么市场很可能处于牛市。

相反,如果经济数据表现疲软,比如GDP下降、失业率上升等,市场可能处于熊市。

投资者应该密切关注经济数据的发布和解读,以便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最后,我想给投资者一些建议。

首先,不要盲目追逐市场热点。

在牛市中,市场上往往会出现一些热门股票或行业,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一定会持续上涨。

相反,在熊市中,市场上往往会有一些被低估的股票或行业,这可能是投资机会。

中国历次大牛市大熊市起止时间和原因

中国历次大牛市大熊市起止时间和原因

中国历次大牛市大熊市起止时间和原因在中国的股市历史上,大牛市和大熊市如同潮水般起伏,影响着无数投资者的心态和财富。

回顾这些历史时刻,不仅能让我们了解市场的变化,也能反思其中的深意。

首先,我们来看几次重要的大牛市。

1990年代初,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中国证券市场刚刚起步。

1992年,深圳证券市场正式开市,资本市场的活跃让很多人看到财富的希望。

特别是1996年到1997年间,股市迎来了第一次大牛市,主要得益于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的鼓励。

那段时间,股指从数百点飙升至几千点,市场气氛极其火热,很多普通人都争相入市,纷纷希望一夜暴富。

就连街边小摊也贴上了“炒股”的广告,大家一片欢腾。

接下来是2006年至2007年间的牛市,这是中国股市历史上又一个辉煌时刻。

随着经济持续向好、上市公司业绩增长,以及国际资金的流入,A股市场再度迎来盛宴。

上证指数从1000点一路攀升至6000多点,甚至有人称之为“千年一遇”的行情。

股民们在交易所里频繁进出,很多人开始借钱入市,甚至家里的存款都拿出来投资。

这个时期的牛市不仅是股市的狂欢,更是社会情绪的集体高涨,大家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幻想。

然而,市场的涨幅往往伴随着风险。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来袭,牛市戛然而止,接踵而来的是2008年的大熊市。

随着股指暴跌,很多投资者的信心瞬间崩塌,整个市场陷入恐慌。

这场危机不仅影响了股市,也对整个经济体产生了深远影响。

许多人在一夜之间失去了财富,生活的压力骤然加大。

人们开始反思,为什么在看似光鲜的牛市中,却埋藏着如此巨大的风险。

接下来,2015年的牛市和随之而来的熊市更是让人唏嘘。

那时,A股市场的涨幅令人瞩目,股指在短短几个月内翻了一番,很多人再次疯狂追逐股市的财富。

在这种热情中,国家的刺激和市场情绪的高涨形成了强大的合力,投资者的乐观情绪推动了股市的快速上涨。

然而,这场牛市同样没有持续太久,随后因市场的非理性行为和监管的缺失,股市迅速崩盘,许多投资者再次经历了巨大的损失。

什么是熊市与牛市如何判断市场走势

什么是熊市与牛市如何判断市场走势

什么是熊市与牛市如何判断市场走势熊市与牛市,是股市中常用来描述不同市场走势的术语。

熊市指的是股市整体下跌并持续一段时间的状况,而牛市则指的是股市整体上涨并持续一段时间的状况。

如何判断市场走势,对于投资者来说至关重要,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市场指数市场指数是判断市场走势的重要工具之一。

股票市场中,常用的市场指数如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纳斯达克指数、上证指数等。

通过观察市场指数的走势,可以初步了解市场的整体走势。

在牛市中,市场指数会持续上升,而在熊市中,市场指数则会呈现下降的趋势。

二、技术分析技术分析是通过对股票价格和交易量等数据的分析,来预测市场走势的方法。

常用的技术指标包括移动平均线、相对强弱指标(RSI)、随机指标(KDJ)等。

通过分析这些指标的走势变化,可以辅助判断市场是处于熊市还是牛市。

例如,当股票价格的移动平均线向上交叉时,可能意味着市场正在进入牛市阶段;而当价格的移动平均线向下交叉时,可能预示着市场正处于熊市。

三、经济基本面分析经济基本面分析是以宏观经济数据为基础,从经济、政策、产业等方面来分析市场走势的方法。

例如,GDP增速、通货膨胀率、利率变动、政策调控等都会对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在牛市中,经济增长态势良好,企业盈利水平高涨,政策环境积极,这些因素会助推市场进入牛市。

而在熊市中,可能出现经济增长放缓、企业盈利下滑、政策调控不利等情况。

四、情绪指标分析情绪指标反映了市场参与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对于市场走势的判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常用的情绪指标包括投资者信心指数、恐慌指数(VIX指数)等。

当投资者信心较高,市场情绪积极,可能会推动市场进入牛市;而当投资者信心较低,市场情绪恐慌,可能会导致市场进入熊市。

总结起来,判断市场走势需要综合考虑市场指数、技术分析、经济基本面分析和情绪指标等多个因素。

只有全面了解市场的多个方面,才能准确判断是熊市还是牛市,并做出相应的投资决策。

然而,市场走势变幻莫测,投资者也需谨慎对待,做好风险控制和适当的分散投资,以规避市场波动对自己的影响。

牛市和熊市的区别是什么

牛市和熊市的区别是什么

牛市和熊市的区别是什么作为一个股票投资者,应该要知道牛市和熊市的区别,由于牛市和熊市的差异是特别明显而且宏大的,那么牛市和熊市有什么区别呢?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2021牛市和熊市的区别是什么,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牛市和熊市的区别是什么板块特征:牛市中总有一个或者多个热门板块推动大盘,而且具有很强的持续性,当一个板块调整时,又能马上出现另外一个板块接力赛;熊市没有明显的热门板块,板块运作也没有持续性。

均线特征:牛市大盘和个股均线呈现多头排列,股价依托均线上行;熊市大盘和个股均线呈现空头排列,股价依托均线下行。

成交量:牛市量能稳步放大,天量之后还有天量;熊市量能逐步萎缩,地量之后还有地量。

K线图:牛市阳多阴少,上涨容易下跌难;熊市阴多阳少,下跌容易上涨难。

此外,牛熊市还在对消息面的反响、缺口回补、除权除息等方面有着显著差异,在经过长期实战之后,想必股民们能正确的区分出牛熊市,并知道该怎样去应对。

牛市炒股怎么操作1、集中操作。

由于牛市总的行情是上涨趋势,市场利好,收益的概率相对较大。

因而,要把资金相对地集中起来进行操作。

应遵循利益最大化原则,将资金主力投向成长性较好的个股并且集中投资。

这是在牛市炒股怎么操作中最简单有效的操作。

2、分期操作。

股市有言:牛久必熊,熊久必牛。

初入牛市之时,行情看涨,投资者应尽量满仓。

牛市持续一段时日之后,假如没有利空消息出台,牛市即将进入中期阶段,满仓者应及时调整股种,将资金向短期移动平均线向上移动且穿过长期移动平均线的个股,而且短期线的斜率越大越是应该选择的对象。

3、果断操作。

购股坚决,选种即购,不可优柔寡断,此所谓时机就是利润,不可轻失。

在消息面较为明朗,理性分析已经明确了投资方向和投资品种时,立即购买。

由于,在实际涨停板制度的牛市情况下,略微的忧郁不决将会错过几个涨浪,而当再行购买时,利润率的余地就已所剩无几。

4、冷静操作。

这能够讲是投资者在牛市炒股怎么操作中最关键的操作了,持股坚定,不唯小道和谣言,牛市持股莫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 析 师曹力(0755) 8208 0141 caoli@ 周效应(week effect)是指指标在周内各日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是主要的日历效应之一。

股市的周效应主要是指周内各交易日的平均收益率不同。

关于中国股市的周效应已经有过一些研究。

但大部分是针对中国股市早期数据,而且结论非常不一致。

尚没有利用最新数据对不同行情下的周效应研究。

对最近3年的数据分成牛市和熊市两个阶段分别研究周效应,发现两个阶段的周效应非常不同。

牛市中周一收益率大幅高于平均,而周三收益率最低。

熊市中周三的收益率最高且显著为正,其他日收益率为负,周二最低。

对牛市和熊市的周效应的统计检验表明这种效应是显著的,基本排除了是随机因素造成的可能性。

分析其中原因,我们认为投资者的接受信息之后的心理反应特点造成了这种规律性的特征。

周效应有一定的实际意义,那就是在牛市中周五收盘相对适合买入,而周二相对适合卖出。

而在熊市中周二收盘相对更适合买入,周三收盘相对适合卖出。

一句话概括就是“牛市把握好周一,熊市收益靠周三”。

相关研究 沪深300指数在牛市和熊市的不同周效应目 录什么是周效应 (3)熊市和牛市的不同周效应 (3)周效应的统计检验 (5)周效应的原因分析 (5)周效应的用处 (6)什么是周效应周效应(week effect)是指指标在周内各日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是主要的日历效应之一。

关于股市和期货市场的周效应在国外已经有不少研究。

Cross(1973)和French(1980)研究了S&P500指数收益发现周五取得较高的平均收益而周一较低。

Gibbons(1981)和Keim(1984)发现Dow Jones指数周一存在负收益。

Rogalski(1984)发现所有周五收盘至周一收盘之间的平均负收益发生在非交易时问,平均交易日收益(从开盘至收盘)所有天都是一致的。

其他美国金融市场如期货市场、国债市场、中期债券市场表现出和股票市场类似的效应(Cornell,l985;Dyland Maberly,1986)。

Jaffe和(1985)研究了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和英国四个发达市场的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国家中存在周末效应。

但David J.Kim(1998)对韩国和泰国市场的研究发现不存在周内效应。

对于周一效应两个最典型的解释包括日历时间假说和交易时间假说。

Jaffe等(1985)通过对澳大利亚周二效应的检验后认为可能的原因是美国的DOW和亚太地区市场之间的链结关系,他们发现其他主要国家存在和美国相似的周内效应,但由于不同的时差,远东国家可能会经历一日偏差的周内效应。

关于中国股市的周效应已经有一些学者做过相关研究,由于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和不同时间段内的数据,所以结论并不一致,甚至完全相反。

比如有的研究指出中国股市有一定程度周效应,而有的研究表明周效应在统计意义上并不显著。

另外这些文章采用的数据主要是中国早期股票市场的数据,缺乏规范性,同时由于近年来国家出台了许多管制措施。

股票市场越来越规范,他们的研究结论对于如今的中国股票市场的指导意义越来越弱。

总之,中国股市到底有没有周效应,如果有会是什么样的周效应,关于这个问题众说纷纭,仍然没有令人信服的答案。

熊市和牛市的不同周效应我们也注意到,很少有不同行情下的周效应的研究。

这里我们考虑到周效应很有可能是一种投资者的心理偏差的体现,而股市在不同的行情阶段投资者的心态非常不一样,所以有必要分别研究牛市和熊市的周内收益特点。

沪深300指数兼顾到2个市场,而且权重股的权重适中,不像上证指数一样权重股的权重过高而导致权重股主导性过强。

一般认为沪深300指数能够很好地代表中国股市的走势。

这里我们只对沪深300指数统计研究。

以2007年10月17日为分界线,我们把2006年初到2008年12月15日的沪深300指数日线数据分为牛市和熊市,之前称为牛市,股指以上涨为主,之后为熊市,股指以下跌为主。

分别统计牛市和熊市的周内每个交易日的平均收益率并作图显示:图1:熊市(Mon Tue Wed ThuFri-0.010-0.0050.0.005Bear Market(2007/10/17-2008/12/15)图2:牛市(2006/1-2007/10)的周内交易日平均收益率Mon Tue Wed ThuFri0.00.0020.0040.0060.0080.010Bull Market(2006/1/4-2007/10/16)图中可见熊市和牛市的周内平均收益率有非常大的区别,进一步印证了将熊市和牛市分开研究的必要性。

熊市中只有周三的平均收益率明显为正,其他交易日都是负的收益率,周二的平均收益率最差。

2007年下半年中国股市见顶, 随后是惨烈的大幅下跌的熊市,在这样的行情阶段统计出周三的平均收益率为正,已经足够让人惊讶。

牛市中周一的平均收益率最高,远远超出其他交易日的平均水平,周三的平均收益率虽然为正,但明显低于其他交易日,不到周一的平均收益率的1/5。

周效应的统计检验为了排除交易日收益率的随机性造成一定的差别而导致以上现象的可能,我们对以上的平均收益率的规律做统计检验,看这种规律是否在统计意义上显著。

我们用两种方法: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和非参数方法Kruskal-Wallis 检验。

其中单因素模型为,,1,2,3,4,51,2,...i j i i jiy i j n με=+==待检验假设:012345::a i jH H μμμμμμμ====≠至少有某个其中1μ到5μ表示周一到周五对收益率影响,如果沪深300指数不存在周效应,那么周一到周五的平均收益率应该是相等的。

如果拒绝原假设,那么表明沪深300指数周一到周五的平均收益水平的不同是统计意义上显著的,周效应存在。

非参数方法Kruskal-Wallis 检验主要利用样本排序后的秩(rank 或者名次)来做统计检验,无需对样本的分布做任何假设。

具体操作方法这里不多介绍了。

检验的p-value 为:表p-value检验方法行情 单因子方差分析 Kruskal-Wallis熊市0.052 <0.001 牛市 0.0042 <0.001资料来源:联合证券研究所除了熊市的单因子方差分析检验的p-value 略大于0.05以外,其他的p-value 都显著小于0.05,表明熊市和牛市里原假设应该被拒绝,周效应都在统计意义上显著。

以上的统计检验基本上排除了随机因素造成周内各交易日平均收益率不同的可能性,这种周效应应该是非随机的因素造成,是股市变化的内在规律的体现。

周效应的原因分析有效市场理论显然无法解释这种显著的周效应,因为如果市场有效,那么不同的交易日对收益率的影响是一样的,不应该存在差别。

应该从行为金融角度,即投资者的心理变化在股市上的反映来理解周效应。

比如在牛市,市场充满着做多的气氛,几乎所有的消息都在暗示市场的欣欣向荣,那么在经过一个周末两天的充分接受正面信息或者被做多情绪感染,周一的投资者做多意愿最强烈,导致周一的平均收益率最高,经过周一周二的高涨,周三更可能倾向有一个调整,体现在周三的平均收益最低,因市场依旧看多,周四和周五的收益率又开始抬升。

而在熊市,几乎所有的因素都是反过来的,投资者接受到负面消息或者负面的情绪感染,在周一开始抛售,周二引起更多恐慌而更大抛售,但周三有一个回调修复,所以在几乎是单边下跌的熊市里,周三的平均收益竟然是正的,市场继续看空,周四和周五就依然下跌。

投资者对信息的反应总是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激发更多的跟随而变得稍稍过度,而后会反过来调整,调整之后又会反过来再调整,呈现一种波浪形的反应曲线。

股市的有效状态不是不需要时间实现的,在尚未达到完全有效状态之前,投资者的心理变化的能够带来股市的某种固定的变化特征。

投资者心理变化特征的解释能够很好地符合熊市和牛市的周效应特点。

周效应的用处为了更好第说明周效应的特点,我们再做一些统计表熊市 牛市涨幅最大的前n天周三出现次数 占比 周一出现次数 占比 1030.370.72090.4590.4530120.4130.4340170.425150.37550180.36190.38资料来源:联合证券研究所如果没有周效应,周内每个交易日出现在涨幅最大榜单前n的机会应该是大致均等的,都是0.20,而以上表格中熊市周三出现的比例明显高出0.20,前20大涨幅里出现的比例为0.45,几近一半的出现率。

而牛市中周一在前10大涨幅里占了7席,前20大,前30大里保持了超过40%的出现率。

这在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周效应带来的显著偏差。

周效应对投资者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比如在牛市中,得到最大涨幅可能性的是周一,买入时候更适合在提前一周的周五,卖出更适合在周三回调之前的周二。

而在熊市中,买入适合在周二的收盘左右,而卖出更时候在周三的收盘左右。

总结起来,就是“牛市把握周一,熊市收益靠周三”。

这样的策略并不能保证每次操作都是最优的,但是长期累计下来会带来好处,也就是说在统计意义上是更好的选择。

联合证券股票评级标准增持未来6个月内股价超越大盘10%以上中性未来6个月内股价相对大盘波动在-10% 至10%间减持未来6个月内股价相对大盘下跌10%以上联合证券行业评级标准增持行业股票指数超越大盘中性行业股票指数基本与大盘持平减持行业股票指数明显弱于大盘深 圳深圳罗湖深南东路5047号深圳发展银行大厦10层邮政编码:518001TEL: (86-755) 8249 2212 FAX: (86-755) 8249 2062 E-MAIL: lzrd@ 上 海上海浦东银城中路68号时代金融中心17层邮政编码:200120TEL: (86-21) 5010 6028 FAX: (86-21) 6849 8501 E-MAIL: lzrd@免责申明本研究报告仅供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联合证券”)客户内部交流使用。

本报告是基于我们认为可靠且已公开的信息,我们力求但不保证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也不保证文中观点或陈述不会发生任何变更。

我们会适时更新我们的研究,但可能会因某些规定而无法做到。

本报告所载信息均为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所涉及证券的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客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

客户应考虑本报告中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

本文中提及的投资价格和价值以及这些投资带来的收入可能会波动。

某些交易,包括牵涉期货、期权及其它衍生工具的交易,有很大的风险,可能并不适合所有投资者。

联合证券是一家覆盖证券经纪、投资银行、投资管理和证券咨询等多项业务的全国性综合类证券公司。

我公司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及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还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或金融产品等相关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