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测试报告实战
性能测试报告样例

性能测试报告样例1.引言性能测试是一种用于评估系统在不同负载条件下的性能表现的测试方法。
本报告旨在对软件系统进行性能测试,并提供测试结果和性能优化建议。
2.测试目标本次性能测试的目标是评估系统在预定负载下的性能表现,包括响应时间、吞吐量和资源利用率等指标。
3.测试环境系统配置:- 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24-内存:16GB-硬盘:SSD-网络:千兆以太网测试工具:- 压力测试工具:JMeter- 监控工具:VisualVM4.测试场景本次测试使用了以下场景模拟真实用户行为:-场景1:模拟100个用户同时登录,并进行基本功能操作。
-场景2:模拟1000个用户同时访问一个热门页面。
-场景3:模拟500个用户同时上传文件,并监测系统的资源利用率。
5.测试结果5.1场景1场景1的测试结果如下:- 平均响应时间:500ms- 90%用户响应时间:700ms-吞吐量:100个请求/秒5.2场景2场景2的测试结果如下:- 平均响应时间:800ms- 90%用户响应时间:1000ms-吞吐量:1000个请求/秒5.3场景3场景3的测试结果如下:-平均响应时间:2s-90%用户响应时间:3s-吞吐量:500个请求/秒-CPU利用率:60%-内存利用率:70%-硬盘利用率:50%6.性能优化建议根据测试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性能优化建议:-针对场景1,可以考虑优化系统的登录逻辑,减少响应时间。
可以使用缓存技术、并发处理等方式提高性能。
-针对场景2,可以考虑增加服务器的处理能力,以减少响应时间,或者使用负载均衡技术分散请求。
-针对场景3,可以考虑优化文件上传的处理逻辑,以减少资源占用。
另外,可以增加服务器的存储容量以提高系统的性能。
7.结论通过本次性能测试,我们对系统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并提供了性能优化的建议。
希望这些评估和建议能帮助系统提升性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同时也意识到性能测试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需要不断优化和监测系统的性能。
jmeter性能测试实验报告

jmeter性能测试实验报告JMeter 性能测试实验报告一、实验背景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系统的性能成为了关键的关注点。
为了确保系统在高并发、大数据量等情况下能够稳定运行,满足用户的需求,我们使用 JMeter 工具对系统进行了性能测试。
二、实验目的本次性能测试的主要目的是评估系统的性能表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确定系统能够承受的最大并发用户数。
2、评估系统在不同并发用户数下的响应时间和吞吐量。
3、检测系统在高负载下是否存在性能瓶颈,如内存泄漏、CPU 利用率过高等。
4、为系统的优化和改进提供依据。
三、实验环境1、硬件环境服务器:_____客户端:_____2、软件环境操作系统:_____应用服务器:_____数据库:_____JMeter 版本:_____四、实验设计1、测试场景设计登录场景:模拟用户登录系统的操作。
搜索场景:模拟用户进行搜索的操作。
数据提交场景:模拟用户提交数据的操作。
2、并发用户数设置逐步增加并发用户数,从 100 开始,每次增加 100,直到系统出现性能瓶颈或达到预期的最大并发用户数。
3、测试数据准备准备足够的测试数据,包括用户账号、搜索关键词、提交的数据等,以确保测试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4、性能指标监控监控服务器的 CPU 利用率、内存利用率、磁盘 I/O 等性能指标。
监控系统的响应时间、吞吐量、错误率等性能指标。
五、实验步骤1、启动 JMeter 工具,创建测试计划。
2、添加线程组,设置并发用户数和循环次数。
3、添加 HTTP 请求,配置请求的方法、路径、参数等。
4、添加监听器,用于收集性能指标数据,如聚合报告、查看结果树等。
5、配置服务器监控插件,监控服务器的性能指标。
6、运行测试计划,观察性能指标的变化。
7、根据测试结果,分析系统的性能表现,找出性能瓶颈。
六、实验结果及分析1、登录场景并发用户数为 100 时,平均响应时间为 2 秒,吞吐量为 50 次/秒,错误率为 0%。
性能测试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软件产品质量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因素之一。
为了保证软件产品的质量,性能测试成为软件开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次实习的目的在于深入了解性能测试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掌握性能测试工具的使用,并通过实际操作锻炼自己的性能测试能力。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前的准备在实习开始前,我们对性能测试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进行了学习,包括性能测试的定义、性能测试指标、性能测试方法以及性能测试工具等。
同时,我们还了解到了常见的性能测试工具,如LoadRunner、JMeter等。
2. 实习过程实习过程中,我们主要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性能测试工具的使用。
我们选取了一个简单的Web应用作为测试对象,使用LoadRunner进行性能测试。
(1)测试计划的制定首先,我们根据测试需求制定了测试计划,包括测试目标、测试环境、测试任务等。
(2)测试用例的设计接着,我们设计了测试用例,包括用户登录、查询信息、添加评论等典型操作。
(3)测试脚本的编写然后,我们使用LoadRunner的脚本录制功能,针对测试用例编写了测试脚本。
(4)测试场景的设置在设置测试场景时,我们模拟了不同的用户并发情况,并设置了相应的持续时间和迭代次数。
(5)测试执行与监控测试执行过程中,我们实时监控了服务器性能指标,如CPU利用率、内存占用、响应时间等。
(6)测试结果分析最后,我们分析了测试结果,生成了一份详细的性能测试报告,包括测试指标、测试数据、性能瓶颈等。
三、实习收获与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掌握了性能测试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学会了使用LoadRunner进行性能测试。
同时,我们还了解到性能测试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性能测试工具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
总结来说,性能测试是保证软件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
通过本次实习,我们为自己未来在软件开发和测试领域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性能测试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为软件产品质量保障做出贡献。
软件测试项目实战案例

软件测试项目实战案例软件测试项目实战案例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移动应用的迅猛发展,软件测试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家电子商务公司最近开发了一个全新的移动购物应用,为了确保其质量和性能,决定进行一次全面的软件测试项目。
首先,测试团队收到了产品经理的需求文档,其中明确了该应用的功能和用户需求。
测试团队首先进行了功能测试,包括对登录、浏览商品、下单、支付等核心功能的测试。
测试团队使用了多种手段进行测试,包括手动测试和自动化测试。
手动测试通过模拟用户的真实操作方式,测试应用在不同场景下的表现。
而自动化测试则利用测试工具对应用的功能进行自动化测试,提高测试效率。
经过多轮的测试,测试团队发现了一些功能上的问题,包括登录界面的布局不合理、商品详情页加载缓慢等。
这些问题随后被反馈给开发团队进行修复。
在功能测试通过后,测试团队又开始了性能测试。
性能测试主要是测试应用在大量访问和并发情况下的表现。
测试团队使用了负载测试工具,模拟了大量用户同时访问应用的情景,并监测了应用在不同访问负载下的响应时间和资源占用情况。
测试结果显示,应用在高负载情况下的响应时间过长,而且资源占用过高。
测试团队将这些问题反馈给开发团队,并与其合作解决了性能问题。
最后,为了确保应用的稳定性,测试团队进行了系统测试。
系统测试主要是模拟用户在不同操作系统和设备上使用应用的场景,以检测应用在不同环境下的兼容性和稳定性。
在系统测试中,测试团队发现了应用在某些设备上闪退的问题。
经过调查,发现是应用没有适配某些低版本的操作系统造成的。
测试团队与开发团队合作,修复了这些问题。
总结来说,这个软件测试项目实战案例包括了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系统测试等多个阶段的测试工作。
通过不同手段的测试,测试团队发现并解决了应用中的各种问题,确保了应用的质量和性能。
这个案例充分说明了软件测试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测试团队的价值和作用。
服务器性能测试实战负载测试压力测试等

服务器性能测试实战负载测试压力测试等在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服务器已成为许多企业和组织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
而服务器的性能,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运行效率以及用户体验。
因此,为了确保服务器的性能达到预期标准,进行性能测试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服务器性能测试的实战经验,重点讨论负载测试和压力测试等方面。
一、性能测试的目的和方法性能测试的目的是评估服务器在特定负载条件下的表现,以便确定是否达到预期性能要求,或者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调优。
常见的性能测试方法包括负载测试、压力测试、稳定性测试、容量测试等。
1. 负载测试负载测试是通过模拟真实的用户行为以及不同的负载条件,对服务器进行测试。
测试的目的是了解服务器在不同负载下的表现,并确定其性能瓶颈。
负载测试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服务器的性能极限,并做出相应的优化和改进。
2. 压力测试压力测试是通过给服务器增加逐渐增加的负载,使其工作在超过正常预期负载的情况下。
测试的目的是观察服务器在超负荷情况下的表现,以及找出服务器性能的边界。
通过压力测试,我们可以确定服务器在高负载压力下是否能够正常运行,并且了解其表现以及是否需要进行优化。
二、性能测试的步骤和注意事项进行性能测试需要严谨的步骤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 确定测试目标在进行性能测试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测试的目标和要求。
例如,评估服务器的响应时间、并发用户数、吞吐量等指标。
只有明确了测试目标,才能选择适当的测试方法和工具。
2. 设置测试环境测试环境的设置对性能测试结果有重要影响。
需要确保测试环境和实际生产环境尽可能接近。
包括硬件配置、操作系统、网络带宽等。
3. 选择测试工具选择合适的性能测试工具是保证测试准确性和效率的重要一环。
常用的性能测试工具包括JMeter、LoadRunner、WebLOAD等。
根据测试需求选择合适的工具,并对其进行合理配置。
4. 编写测试脚本测试脚本的编写是性能测试的核心工作。
软件性能测试报告

软件性能测试报告1.引言2.测试环境2.1硬件环境-内存:16GB-存储:SSD500GB2.2软件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 10- 测试工具:JMeter-目标软件:XXX软件版本X.X.X3.测试目标和方法3.1测试目标-测试软件系统的响应时间-测试软件系统的并发用户数-测试软件系统的吞吐量3.2测试方法- 使用JMeter工具对软件系统进行压力测试-获取软件系统在不同负载下的响应时间-使用不同数量的虚拟用户模拟并发用户数-计算软件系统的吞吐量4.测试结果分析4.1响应时间-负载为10并发用户时,平均响应时间为1.5秒-负载为50并发用户时,平均响应时间为2.5秒-负载为100并发用户时,平均响应时间为4秒4.2并发用户数-在负载为10并发用户时,软件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并且响应时间在可接受范围内-在负载为50并发用户时,软件系统开始出现性能问题,响应时间明显延长-在负载为100并发用户时,软件系统出现严重的性能问题,响应时间大幅增加,且出现错误和崩溃的情况4.3吞吐量-在负载为10并发用户时,软件系统的吞吐量为100次/秒-在负载为50并发用户时-在负载为100并发用户时,软件系统的吞吐量为50次/秒5.结论和建议根据以上测试结果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软件系统在负载为10并发用户时能够正常运行,并且响应时间在可接受范围内,满足正常使用的需求。
-软件系统在负载为50并发用户时出现性能问题,响应时间延长,需要进行优化以提升性能。
-软件系统在负载为100并发用户时出现严重的性能问题,响应时间增加,出现错误和崩溃,需要进行系统级的性能优化和容量扩展。
-建议开发团队对软件系统进行性能优化,包括代码优化、数据库优化等,以提升软件系统的性能和承载能力。
-建议进行容量规划,根据用户规模和负载情况进行服务器和网络的升级,以满足未来的扩展需求。
-建议定期进行性能测试,以持续监控和优化软件系统的性能。
性能测试分析报告案例

性能测试分析报告案例一、背景介绍在快节奏的信息时代,软件性能对于企业和用户来说都至关重要。
性能测试是一种评估系统在不同负载条件下的性能和可靠性的方法。
本文将通过一个性能测试分析报告案例,详细介绍测试对象、测试目标、测试方法、测试结果以及相应的优化措施,以便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准确的性能测试分析案例。
二、测试对象我们选择了一个电子商务网站作为测试对象,该网站的主要功能包括用户注册、商品浏览、商品搜索、购物车管理、下单支付等。
三、测试目标我们的测试目标是评估该电子商务网站在不同负载条件下的性能表现,包括网站响应时间、并发用户数、系统资源消耗以及系统稳定性等。
四、测试方法1. 确定测试环境:搭建与实际生产环境相似的测试环境,包括服务器数量、配置、操作系统、网络等。
2. 制定测试计划:根据测试目标和测试环境,制定详细的测试计划,包括测试场景、测试用例、测试数据等。
3. 执行性能测试:根据测试计划,使用性能测试工具对系统进行测试,模拟不同负载条件下的用户行为,监控系统关键指标和响应时间。
5. 收集测试数据:记录系统在不同测试场景下的性能数据,包括响应时间、并发用户数、CPU和内存占用等。
6. 分析测试结果:根据收集到的测试数据,对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发现性能瓶颈和问题所在。
五、测试结果1. 响应时间分析:测试结果显示,在并发用户数较少的情况下,系统的响应时间较快,用户体验良好。
但是随着并发用户数的增加,系统响应时间明显延长,甚至出现了部分请求超时的情况。
2. 并发用户数分析:测试结果显示,系统在承受一定并发用户数后出现性能瓶颈,无法满足大量用户同时访问的需求。
3. 系统资源消耗分析:测试结果显示,在高负载条件下,系统的CPU和内存资源消耗明显增加,达到了较高的利用率,存在资源占用过高的风险。
六、优化措施基于性能测试结果,我们提出以下的优化措施:1. 优化系统架构:对系统进行优化,包括增加服务器数量,优化数据库设计,提升系统的吞吐量和并发处理能力。
性能测试报告范文

性能测试报告范文一、引言性能测试是对系统的负载能力,响应时间以及吞吐量的测试。
它旨在评估系统在不同负载下的可扩展性和稳定性。
本报告将详细描述所测试系统的性能测试结果和相关分析。
二、测试环境1.硬件配置:- CPU:Intel Core i7-7700HQ-内存:16GB-硬盘:512GBSSD- 网络:1Gbps以太网2.软件配置:- 操作系统:Windows 10- 浏览器:Chrome 78.0.3904.97- 测试工具:JMeter 5.2三、测试目标本次性能测试的目标是评估系统在1000个并发用户下的性能表现,并分析系统是否能够在此负载下保持稳定的响应时间和吞吐量。
四、测试过程与结果1.测试步骤:a.配置测试计划:设置线程组数量为1000,设置每个线程的启动时间间隔为1秒。
b.添加HTTP请求:模拟用户在系统中执行常见业务操作的HTTP请求,并设置相应的参数和断言。
c.配置结果分析器:选择合适的结果分析器,以便能够监测系统的响应时间和吞吐量。
2.测试结果:a.响应时间:系统的平均响应时间为1.5秒,最大响应时间为5秒。
大多数请求的响应时间在1-2秒之间,只有少数请求的响应时间超过了3秒。
b.吞吐量:系统的吞吐量为2000个请求/分钟,平均每秒处理33个请求。
系统对于每个请求的平均处理时间为0.5秒。
c.错误率:在1000个并发用户下,系统处理的请求中有2%的请求发生了错误。
这些错误可能是由于系统负载过高或者部分功能出现了异常。
五、结果分析1.响应时间分析:系统的平均响应时间较低且稳定,在可接受范围内。
然而,有少部分请求的响应时间超过了3秒,可能会给用户带来较差的体验。
可以尝试优化系统的代码和数据库查询等操作,以减少这部分请求的响应时间。
2.吞吐量分析:系统的吞吐量为每分钟2000个请求,可以满足当前系统的需求。
然而,在预期未来的用户增长中,系统应该考虑水平扩展和优化以支持更高的吞吐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hpwind系统性能测试报告
目录
1计划概述 (3)
2参考资料 (3)
3术语解释 (3)
4系统简介 (3)
5测试环境 (3)
6测试指标 (4)
7测试工具和测试策略 (4)
8测试数据收集 (4)
9测试结果数据以及截图 (4)
10 测试结论 (9)
1计划概述
目的:找出系统潜在的性能缺陷
目标:从安全,可靠,稳定的角度出发,找出性能缺陷,并且找出系统最佳承受并发用户数,以及并发用户数下长时间运行的负载情况,如要并发100用户,如何对系统进行调优
概述:本次测试计划主要收集分析数据库处理并发请求相关数据,做出分析和调优
测试时间:2018年02月11日*点*分-*点*分
2参考资料
相关性能测试资料
3术语解释
性能测试
英文解释:Performance testing
概念解释:运行性能测试确定系统处理能力,来判断系统是否需要优化
负载测试
英文解释:Load testing
概念解释:通过系统面临多资源运行或被攻击情况下进行测试
4系统简介
数据库服务器,支持整个系统对数据的存储过程
5测试环境
6测试指标
测试时间:*年*月*日—*年*月*日
测试范围:数据库处理服务器或客户端请求信息(插入,查询,更新,删除)语句时,服务器各项性能指标的性能测试
Jmeter指标:(由于Apache旗下性能测试工具Jmeter收集的性能指标偏少,下面的数据选取代表性指标)1.Average/ms:服务器处理事物平均响应时间(表示客户端请求到服务器处理信息且反馈客户端的时间)
2.Throughput/s:服务器每秒处理请求数(表示服务器每秒处理客户端请求数(单位:个/秒))3.KB/s:服务器每秒接受到的数据流量(表示服务器每秒接受到客户端请求的数据量KB表示)硬件指标:
1.%Processor time :CUP使用率(平均低于75%,低于50%更佳)
2.System:Processor Queue Length :CUP队列中的线程数(每个处理器平均低于2)
3.Memory:Pages/sec :内存错误页数(平均低于20,低于15更佳)
4.Physical Disk-%Disk Time:磁盘使用率(平均低于50%)
5.SQL Server:Buffer Manager-Buffer Cache Hit Ratio:(在缓冲区告诉缓存中找到而不需要从磁盘中读取的页的百分比,正常情况次比率超过90%,理想状态接近99%)
7测试工具和测试策略
✧测试工具:Apache-Jmeter3.0.1
✧测试策略:根据公司内部实际情况,以及业务分布设置数据库访问量即并发用户数
✧测试数据:因为涉及公司内部数据不便外泄,敬请见谅!
✧数据说明:选取数据均为代表性数据,包括存储过程以及查询,更新,删除,插入
8测试数据收集
收集多轮测试的结果进行对比,绘制成几何增长图形,找出压力转折点
9测试结果数据以及截图
前提条件:用户数为25个用户数时,各项指标均下降,所以最佳用户定在20个
9.1Jmeter性能指标
Average/ms
数据分析:
本图表示服务器处理请求的平均相应时间,
最佳性能是随着并发用户数的增加,平均事物响应时间比较平缓。
本图清晰可以看到,随着并发用户数的增加事物响应也随着上升,且用户数达到55个时,响应时间1492毫秒,表现良好
Throughput/s
✧数据分析:
本图表示服务器每秒处理请求个数
最佳性能服务器处理处理请求数是随着用户的增加而增加
本图可以直观看到服务器处理请求数的个数并未随着用户数的增加而增加KB/S
数据库分析:
✧本图为服务器每秒接受到的数据流量
✧最佳或理想状态下,服务器接受到的数据流量一定是随着用户数的增加而上升
✧上图使用折线视图清晰表明当用户数增加的同时服务器接受的请求数据流量并未上升请求总数与用户数图
数据库分析:
✧上图明显看出15-25个用户数发起请求时,总请求数比较高而且平缓
✧当在25-30之后的请求总数与并发用户数的不成比例
✧反而随着并发用户数的增加,总请求数在下降!
9.2硬件指标图
下图为20并发用户数发起请求服务器硬件信息监控图
数据分析:
上图直观表现出内存错误页数平均值在28,峰值高达324(蓝线)正常平均数据为20以下,15以下更佳
下图为55并发用户数发起请求服务器硬件信息监控图
数据分析:
✧上图直观表现出内存错误页数平均值在149,峰值高达1637(蓝线)
✧正常平均数据为20以下,15以下更佳
备注:(更多硬件指标图请到192.168.1.***机器下F:\jmeter report\jmeter 中察看)10 测试结论
Jmeter性能指标分析
✧由Jmeter性能指标最直观的可以看出时网络性能的不足
客观的可以反映出服务器处理能力存在优化空间
✧优化建议:增加网络速度(增加宽带兆数)
✧服务器可以承受55个用户同时并发访问,但是,本次测试不代表服务器负载能力
服务器硬件信息监控数据分析
✧结合Jmeter性能指标和多个硬件监控图得出内存是服务器瓶颈之一
✧优化建议:提高内存质量,更换更大内存以提高内存处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