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自然资源条件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爬行动物调查报告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爬行动物调查报告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爬行动物调查报告自然资源的保护是人类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而野生动物的保护则是自然资源保护的重点之一。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南省娄底市桃源县,是一个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地区。
本次调查针对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内爬行动物的分布、数量、生态习性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及分析。
以下是本次调查报告的详细内容。
一、概述本次调查的时间为2021年春季,调查区域为雷公山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区域,面积为10平方公里。
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爬行动物的种类及数量、栖息地环境情况、生态习性等方面。
二、爬行动物种类及数量本次调查共发现爬行动物12种,其中蛇类6种、蜥蜴类4种、鳄鱼类2种。
其中最常见的种类为五步蛇、竹叶青蛇、褐树蛇、小头蝮蛇等。
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序号|种类|数量||:-:|:-:|:-:||1|五步蛇|43只||2|竹叶青蛇|30只||3|褐树蛇|25只||4|小头蝮蛇|18只||5|板腹蜥|12只||6|玉米蛇|10只||7|绿蜥蜴|8只||8|彩虹蜥蜴|6只||9|金钱蜥蜴|4只||10|中华鳄|2只||11|棕鳄|1只||12|小鳄蜥|1只|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内的爬行动物种类还是比较丰富的,主要集中分布在山区地带。
三、栖息地环境情况本次调查显示,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内大部分爬行动物都喜欢栖息在草丛、岩石等地方,其中蛇类多栖息于草丛、灌木处,而蜥蜴类则多生活在岩石上。
此外,一些鳄蜥类动物也喜欢栖息在江河湖泊附近。
四、生态习性本次调查发现,不同种类的爬行动物在生态习性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主要表现在活动时间、食性、繁殖方式等方面。
例如,某些蛇类动物喜欢在夜间活动,捕食小型哺乳动物或鸟类;而蜥蜴类动物一般在白天活动,以昆虫、节肢动物等为食。
五、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内存在一些保护不力的问题。
比如,游客乱扔垃圾、破坏栖息地、非法捕杀爬行动物等现象。
湖南的地理环境与自然资源

湖南的地理环境与自然资源湖南省,位于中国中南部,地处长江中游,是中国地理上的南方地区。
湖南的地理环境复杂多样,自然资源丰富,为湖南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地理环境1.1 地理位置湖南省地处东经107°46′~114°14′,北纬24°38′~30°08′之间。
东邻江西,南接广东、广西,西靠贵州,北与湖北、重庆相连。
全省总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
1.2 地形地貌湖南地形地貌复杂,以山地、丘陵、盆地和平原为主。
山地主要分布在省内西南部,约占全省总面积的40%;丘陵占30%;盆地和平原占25%。
其中,岳阳、长沙、湘潭、株洲等市的部分地区为湘中丘陵盆地,湖南的农业生产主要集中在这里。
1.3 气候环境湖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春温多变,秋雨较多。
年均气温15.5~17.5℃,年均降水量1200~1700毫米。
二、自然资源2.1 土地资源湖南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
山地、丘陵、盆地和平原各具特色,为农、林、牧、副、渔等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2.2 水资源湖南水资源丰富,拥有众多的河流和湖泊。
主要河流有长江、湘江、资水、沅江、澧水等,湖泊有洞庭湖、鄱阳湖等。
全省水资源总量约2476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约2300立方米。
2.3 矿产资源湖南矿产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储量较大。
主要矿产有煤炭、铁矿、铜矿、铅锌矿、锡矿、汞矿、磷矿、铝土矿等。
其中,煤炭资源储量约100亿吨,铁矿资源储量约10亿吨,铜矿资源储量约400万吨。
2.4 生物资源湖南生物资源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
全省森林覆盖率约55%,拥有银杏、红豆杉、水杉等珍稀植物。
野生动物有金丝猴、白鳍豚、华南虎等。
湖南还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产地,拥有杜仲、厚朴、黄连等名贵中药材。
2.5 旅游资源湖南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张家界、岳阳楼、洞庭湖、韶山等著名景点。
其中,张家界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以其独特的峰林景观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娄底市长张硕辅“国土资源很给力”

娄底市长张硕辅:“国土资源很给力”作者:邹礼卿肖敏来源:《国土资源导刊》2011年第04期崛起的湘中1977年底,国务院批准在湖南中部设立一个全新的地级建制——涟源地区。
次年,我国全面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
三十年风雨兼程,三十年春华秋实,如今,诞生于改革开放前夕的涟源地区,已随着改革开放的步履,茁壮成长为湖南中部一个朝气蓬勃的地级市——娄底市!生逢其时,可说是娄底发展的最佳表述!在改革开放的鼓点中奋飞,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哺育,娄底已崛起为湘中腹地一颗璀璨的明珠,成为湖南中部一块发光发热的沃土。
娄底,这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其名意为光明、吉祥、团结、昌盛。
曾经,这座城市倚仗“世界锑都”、“江南煤海”、“现代钢城”、“火电明珠”、“有色金属之乡”的雄厚资源大放异彩。
然而,随着矿藏渐趋枯竭,靠“拼资源”成长的城市发展也逐渐陷入低迷。
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环境的恶化严重制约着这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娄底不能再走资源型道路,娄底需要改变。
而转变的方向是由资源型城市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的转变。
而国土资源是一个城市最重要的发展资源,也是最大的公共利益。
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效益,能为城市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在支持和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方面,国土资源部门做得很好。
尽管国土资源部门对建设用地指标的控制非常严格,但同时服务也非常到位,能保证国家和省里重点建设项目的落地,保证一些重大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的落地。
尽管近几年来,城市建设对土地的需求在扩张,但由于国土资源部门支持地方发展的服务工作很到位、很给力,因此娄底一直在快速、有序地发展。
”娄底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硕辅在全国“两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评价国土资源工作。
2006年6月,刘会和被湖南省国土资源厅任命为娄底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刘会和上任以来,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深化改革、开拓进取、推进依法行政,既规范管理、打造娄底国土资源品牌,又全力参与宏观调控,积极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效资源保障和优质服务。
城步县旅游景点

城步县旅游景点
城步县位于湖南省娄底市,地理环境优越,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被誉为“南方小桂林”。
下面是城步县的一些旅游景点:
1. 南天门国家森林公园:是一个以山水风光为主题的自然公园,拥有大片原始森林、瀑布、溪流等自然景观。
2. 垅山湖:是城步县最大的水库,湖泊周围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可以进行钓鱼、划船等娱乐活动。
3. 满族古寨:是城步县的一个历史文化景点,是满族族群的聚居地,有传统的民居建筑和民俗风情。
4. 桃花源风景区:以梦幻般的桃花为主题的景区,每年3月至4月是观赏桃花的最佳时期。
5. 磨山摩崖石刻群:是城步县的一处古代摩崖石刻,有各种精美的佛教石雕艺术作品,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6. 溪流森林公园:一个以溪流、绿色植被和小溪水景为主题的公园,可以进行自然散步、休闲娱乐等活动。
7. 小鸳鸯瀑布:是城步县的一处自然瀑布景点,水流湍急,景色壮观,是摄影和观光的好地方。
这只是城步县的一部分旅游景点,还有许多其他的自然风景、文化遗址和民俗景观等等,都值得游客去探索和体验。
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基地分析

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基地分析双峰县,地处湖南省娄底市,是一个充满特色与潜力的地方。
首先,从地理位置来看,双峰县位于湘中腹地,地理位置较为优越。
它东毗衡山、湘潭,南靠衡阳,西接邵东、涟源,北邻娄底、湘乡。
这种位置使得双峰县在交通、经济交流等方面具备一定的便利性。
境内有多条公路和铁路干线穿过,为物资运输和人员往来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自然资源方面,双峰县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煤炭、石膏、大理石等矿产储量较为可观,为当地的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支持。
同时,双峰县的水资源也较为丰富,多条河流流经此地,为农业灌溉和居民生活用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农业一直是双峰县的重要产业之一。
这里的耕地资源较为丰富,土壤肥沃,适宜多种农作物的生长。
粮食作物如水稻、玉米等产量稳定,为保障地区的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经济作物如油菜、蔬菜、水果等也有一定的种植规模。
双峰县还注重发展特色农业,如中药材种植、茶叶种植等,逐渐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体系。
双峰县的工业发展也颇具特点。
传统的制造业如机械制造、建材生产等在当地具有一定的基础。
近年来,随着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一些高新技术产业也开始在双峰县崭露头角。
工业园区的建设为企业提供了集中发展的平台,促进了产业的集聚效应和协同发展。
在旅游资源方面,双峰县虽然不像一些知名旅游胜地那样名声在外,但也有着独特的魅力。
双峰山、水府庙等自然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同时,双峰县还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曾国藩故居等,这些文化景点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对于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双峰县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例如,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仍需加快步伐;在人才引进和留住方面存在一定困难,缺乏高端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差距,尤其是在农村地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为了实现更好的发展,双峰县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基地分析

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基地分析双峰县,隶属于湖南省娄底市,地处湘中腹地。
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秀美,经济发展也有着独特的特点和潜力。
从地理位置来看,双峰县位于湖南省中部,交通较为便利。
境内有多条公路和铁路干线穿过,为人员和物资的流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这种交通优势为双峰县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使其能够更好地与周边地区进行经济交流和合作。
在自然资源方面,双峰县土地肥沃,气候适宜,农业资源丰富。
这里是重要的粮食产区,盛产水稻、小麦、玉米等农作物。
同时,双峰县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石膏等,为工业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原材料支持。
双峰县的工业发展也颇具特色。
传统的制造业在当地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机械制造、建材生产等。
近年来,双峰县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加大了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一些新兴的产业开始崭露头角。
工业园区的建设不断完善,吸引了众多企业入驻,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促进了工业的快速发展。
农业方面,除了传统的种植和养殖,双峰县还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现代农业。
一些乡镇通过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如辣椒、茶叶等,打造了自己的品牌,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
同时,农业产业化经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不断涌现,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在旅游资源方面,双峰县也有着独特的魅力。
境内有曾国藩故居、蔡和森纪念馆等人文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此外,还有一些自然风光优美的地方,如九峰山等,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然而,目前双峰县的旅游业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旅游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旅游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等。
教育方面,双峰县一直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质量逐步提高,为培养人才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但与一些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在文化方面,双峰县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双峰的民间艺术形式多样,如剪纸、木偶戏等,这些传统文化需要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
湖南省娄底市的详细情况介绍

湖南省娄底市的基本详细情况详细介绍娄底市位于湖南省中部地区,地理坐标为27°37′N至28°15′N,113°49′E至115°05′E之间。
娄底市总面积约为8117平方公里,人口约400万。
娄底市地处湘中地槽褶皱带,地势西高东低,山地、丘陵和平原错落分布。
娄底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
一、历史文化娄底市历史悠久,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
在历史上,娄底市先后隶属于楚国、秦朝、汉朝等。
汉武帝时期设立庐陵郡,辖区包括今娄底市全境。
娄底市是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拥有独特的民族文化。
二、经济发展娄底市经济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服务业为支撑。
农业方面,娄底市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等农作物,农业产值稳定增长。
工业方面,娄底市以能源、建材、化工、机械制造等为主导产业,拥有一批知名的企业和工业园区。
服务业方面,娄底市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发展了旅游、商贸、餐饮等多元化的服务业。
三、旅游资源娄底市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
以下是一些娄底市著名的旅游景点:1. 涟源市湄江风景区:位于娄底市涟源市,湄江风景区以喀斯特地貌和丰富的植物资源而闻名。
2. 新化县的紫鹊界梯田:位于娄底市新化县,紫鹊界梯田是湘西南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梯田群,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3. 双峰县的曾国藩故居:位于娄底市双峰县,曾国藩故居是曾国藩的祖居地,是了解曾国藩生平和历史的重要场所。
除了以上景点,娄底市还有很多其他旅游资源等待着游客去发掘。
这些旅游资源为娄底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也提高了娄底市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交通与基础设施娄底市交通便利,国道、省道纵横交错,高速、铁路贯穿全市。
娄底市拥有五个火车站,分别是娄底站、娄底西站、娄底南站、娄底东站和娄底北站。
娄底市还有一个娄底南站,提供高铁服务。
娄底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娄底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订的政策解读(2020)

娄底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娄底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订的政策解读(2020)经娄底市人民政府批准,娄底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修订了《娄底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为我市的城市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工作提供了依据。
为增进公众对《规定》的理解,推进我市城市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工作的开展,现对《规定》进行解读。
一、修订《规定》的必要性《规定》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城市规划相关的行业标准、强制性条文及地方规范性文件,是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对国家法律、法规的细化,是进行城市规划编制、实施管理的重要保障。
自2014年《规定》试行以来,基本实现了城市规划编制、设计、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随着新一轮国家工程建设标准规范的制订和修订,特别是《城市居住区设计标准》GB50180–2018的公布实施,《规定》急需进行修订,以保证《规定》和最新国家标准、规范的统一以及适当的超前性。
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新时代的发展理念和发展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绿色发展,进一步提升规划管理水平、提高行政效率,减少自由裁量权,实施阳光规划,促进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经市政府批准,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对《规定》进行了修订。
二、修订《规定》的主要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湖南省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娄底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2011年修改及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与技术标准、规范。
三、《规定》的适用范围《规定》明确在娄底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各项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工程及与城市规划、设计、管理有关的活动必须遵守本规定,规划区范围依据《娄底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2011年修改)确定。
四、修订的主要内容《规定》共8章69条,其中保持原文未修改的29条,修改其中34条,增加6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娄底市自然资源条件0802602-27 邱志霞摘要:娄底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风光旖旎湄、并且孕育了代代英才,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晚清外交家曾纪泽、辛亥革命先驱陈天华、中共早期领导人蔡和森、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罗盛教等大批志士仁人,在娄底悠久历史长河中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光辉的篇章。
娄底自解放以来就努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注重发展自身经济。
随着近年来工农业的进一步发展,经济更是迅猛提升。
文章从自然地理的角度,阐述了娄底的几大自然资源关键词:地理,自然资源,发展一、娄底概况娄底市,2007年中国十大宜居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位于湖南的地理几何中心,辖娄星区、涟源市、冷水江市、新化县、双峰县,全市东西宽160公里,南北长102公里,总面积8117平方公里。
娄底一带原为少数民族杂居之地,相传先民们是盘古的后裔,属三苗、九黎集团,出自五帝中的颛顼。
娄底在夏商周时为荆州一隅,战国时属楚的范围。
秦统一中国后,娄底正式列入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的多民族国家秦的国土,隶属长沙郡。
1977年9月,国务院批准建立涟源地区,1982年12月更名为娄底地区,1999年1月改为地级娄底市。
娄底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自古以来就是湖南省主要的战略腹地和南北通达、东西连贯的要衢。
湘黔、娄邵铁路在这里交汇。
207国道、320国道与正在兴建的洛(阳)湛(江)铁路、上(海)瑞(丽)高速公路贯穿娄底,使娄底成为中国江南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
娄底属中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
热量丰富,温度适宜,四季分明:冬季少严寒,夏季多酷热,秋季晴朗温暖,春末夏初多雨成涝,盛夏初秋少雨多旱。
全年平均气温16-17.3℃。
年平均日照时间1538小时,东部多于西部。
无霜期268天。
由于雨水偏多,土壤湿重,多为红壤,其次还有黄壤、黄褐土等。
境内整个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倾斜。
西部雪峰山脉从新化西部风车巷蜿蜒入境,斜亘西北,境内群山林立、丘陵起伏之间,溪水奔流,河网密布,水系完整,水量充沛。
水能理论蕴藏量32.5万千瓦,其中可开发利用的14. 26万千瓦。
目前具备人工养殖的水面18万亩。
娄底山清水秀,风光旖旎。
市内有清代名臣曾国藩故居等人文景观和各类风景名胜旅游点70多处。
涟源市湄江风景区、冷水江波月洞及大熊山、九峰山、龙山等省级森林公园风光秀丽,景观奇特。
位于娄底市郊的水府庙水库、胜仙洞等胜景,都是别具一格的旅游佳境。
娄底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双峰洛阳湾古建筑群、九峰山古庵。
新化北塔、洋溪文昌阁、涟源龙山药王殿等名胜古迹各具特色,为优美的自然风光抹上了浓厚的历史文化色彩,广袤的娄底土地到处闪耀着中华古文明的辉煌。
钟灵毓秀的娄底山水孕育了代代英才。
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晚清著名外交家曾纪泽,辛亥革命先驱陈天华,中共早期领导人蔡和森,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罗盛教等大批志士仁人,在娄底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光辉的篇章。
娄底矿产资源丰富,素有“世界锑都”、“百里煤海”和“有色金属之乡”的美誉。
已探明可供开采的矿藏达48种,且储量大,品位高。
其中锑矿储量居世界之冠,煤炭储量居湖南全省第一,石膏、石墨、重晶石、大理石等非金属矿藏在湖南乃至全国名列前茅。
娄底经济发展迅速,投资环境日益完善。
九十年代以来,娄底工业从小到大,由弱转强,形成了以冶金、建材、煤炭、化工、电力、机械为骨干的工业支柱产业,涌现出了涟源钢铁集团、锡矿山闪星锑业有限公司、金竹山电厂等产业典型。
近年来,娄底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兴建了日供水量总达60万吨的水厂、超高压变电站、第二煤气源厂等一大批基础设施,修建了两条高等级公路和多条市内主要交通干线,开通了40万门程控电话、20万部移动电话,建立了与全球联网的娄底信息港。
娄底市中心城区已建成全国有名的森林城市。
娄底正敞开大门,以最优惠的政策、最优美的环境、最优质的服务,竭诚欢迎海内外客商和有识之士前来观光旅游,投资兴业,大展宏图,共同开发这块宝地,共图繁荣富强。
娄底市位于湖南省中部,介于北纬27°12''31"~28°14''27"、东经110°45''40"~112°31''07"之间,处于江南地形由西向东递降的第二阶梯(云贵高原)向第三阶梯(江浙丘陵)的过渡地带,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侯区。
东起双峰县荷叶乡新高村,西至新化县上团乡上团村,东西直线距离160公里;南起双峰县花门乡仁山村,北至新化县大熊山毛坪界,南北直线距离102公里。
周围与6地、市相邻:东北与湘潭市的湘乡市、长沙市的宁乡县毗连,东南与衡阳市的衡山县、衡阳县接壤,西北与益阳地区的安化县相依,西南与邵阳市的邵东、新邵、隆回县交界,西部紧靠怀化地区的溆浦县。
娄底市政府机关驻娄底市市中心,与省会长沙市中心直线距离112公里。
湘黔铁路由东向西,经娄星区、涟源市、冷水江市、新化县,境内里程145公里。
娄邵铁路从北到南,自娄星区经涟源市、双峰县至邵东县、邵阳市,境内里程52.2公里。
洛湛铁路从北到南,经娄星区、涟源市、双峰县,境内里程70公里。
潭邵高速公路经过娄星区、双峰县,320国道横过双峰县,境内里程50.5公里;207国道经过涟源市,境内里程71.5公里。
宁涟、涟淑、邵新、双衡、双涟、娄双等6条(段)省级公路与320、207国道相连。
还有资江、涟水两条航道,交通便利。
1999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地建市,全市总面积为8117.7平方公里,合81.18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8%。
耕地面积223.75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18.5%。
到2010年,娄底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42平方公里以上,常住人口40万以上。
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40%。
“十一五”期间,我市将着力完善以总体规划、专业规划、控制性详规为重点的城市规划体系,把规划理念从“技术规划”转到“经济规划”上来,把规划重点放到突出优化布局、合理分布产业、优化用地结构、改善人居环境上来。
立足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主体功能定位,按照“配套设施、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填充产业”的发展思路,抓好市本级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排水规划和中心城区20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抓好县市城区和重点小城镇的总体规划修编和其它建制镇的规划,形成与中心城市功能互补、规模适度的城镇体系。
二、自然资源概况基于以上娄底的各种地理环境,娄底在土壤及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旅游资源等方面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特别是旅游资源,已成为娄底发展的一大关键资源。
(一)土地资源境内土地总面积1217.53万亩,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8%,人均面积3.32亩,比全省人均5.57亩少2.25亩。
土地利用构成为:耕地22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8.5%;园地25.92万亩,占2.2%;有林地329.13万亩,占27.1%;牧草地(含宜林地)193.44万亩,占15.9%;城乡居民及工矿用地62.48万亩,占5.2%;交通用地12.05万亩,占1.1%;水域85万亩,占7.l%,合计利用土地939.97万亩,占77.2%。
未利用地277.56万亩,占22.9%。
据全区待开发土地资源调查,共有待开发的土地资源116.3万亩,其中荒坡隙地11O.88万亩,农村废弃地7364亩,工矿废弃地2933亩,河洲滩地1.19万亩,荒水面3.2万亩。
按照自然条件可开发成耕地的有7.4万亩,可开发成园地的11.36万亩,可开发为林地的73.19万亩,可开发为牧草地的2.09万亩,可开发为养殖水面的3.O7万亩。
(二)矿产资源境内地层发育齐全,矿藏资源丰富,经3O多年的地质勘探,现已发现47个矿种,482个矿产地,其中探明储量的有25个矿种,占全省探明储量矿种的3O%,是湖南省矿种较齐全的地区之一。
已探明储量的有163个矿产地(煤矿以井田计算),其中大中型矿床36处,保有储量人全国第一位的有锑,占全省第一位的有煤、白云岩、石灰岩和大理石,占全省第二位的有石墨,第三位的有石膏和黄铁矿。
其他如金、铅、锌、铁、锰、钨、粘土岩等矿种的探明储量也在全省占有重要位置,钒、硅石、煤层气等矿种,虽然尚未探明储量,但潜在远景较大,有可能成为未来区内的优势矿产资源。
1.能源矿藏:娄底是湖南省主要煤炭产地。
全区含煤面积210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6%,60%的乡镇有煤炭资源分布。
2.黑色金属矿藏:境内共有铁矿点58处。
有锰矿及铁锰矿产地8处。
3.有色金属及稀有金属矿藏:境内有色金属及稀有金属矿产有锑、铅、锌、钨、锡、用、铰、金、铜、汞等矿产地121处。
锑储量大、产量多、质量优的锡矿山,有“世界锑都”之称。
4.非金属矿藏:境内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尤以黄铁矿(硫)、石墨、石膏、石灰岩、白云岩、大理石、硅石和各类粘土矿产为最富。
(三)森林资源境内林地主要由两大山脉组成,西北部为雪峰山及其余脉,东南部为衡山山脉。
根据地域差异、森林分布及林业发展方向,将全市林地划分为四个林业区:西北部中山商品用材林区,北部中低山坑木林经济林区,中部丘岗盆经济防护风景林区,南部东部中低山楠竹用材、水土保持林区。
到2000年底,全市林业用地355910.4公顷,其中有林地324641.0公顷。
按林种用途划分:用材林198847.7公顷,经济林33552.8公顷,楠竹林41872.7公顷,防护林48011.44公顷,特种用途林2030.80公顷。
按树种,杉木林84671.8公顷,马尾松林122446.9公顷,天然阔叶林35924.5公顷,柏木林6172.3公顷。
全市木材蓄积量1184.7万立方米;全市楠竹面积41872.7公顷,蓄积9143.9万根;全市森业覆盖率42.79%。
全市有省级森林公园三个:新化大熊山森林公园,涟源龙山森林公园,双峰九丰山森林公园。
全市树龄上百年、胸径在100厘米以上的珍稀大树共有36种、192株。
(四)植物资源全市农作物和果树资源常见的有78科,168属2500多个品种。
水稻常规品种370多个,杂交水稻21个组合以及大小麦、高梁、玉米、粟、糁子、红薯、马铃薯、豆类等30多种作物,有340多个品种,油料作物有油菜、花生、芝麻、蓖麻、向日葵、油沙豆等8科,70多个品种。
经济作物有茶叶、西瓜、百合、烤烟、黄花等30多个科,360多个品种、蔬菜有瓜类、豆角、辣椒、茄子、白菜、萝卜、葱、蒜等58科,480多个品种;饲料作物有水浮莲、水花生、聚合草、葳菜、苏丹草等20多个品种;绿肥有兰花苕子、红花草子、回青、红萍等30多个品种;药材有丹皮、白芍、生地、尾参等150多个品种;树有柑桔、桐柚、桃、李、梨、葡萄、枣、柿、板粟、杨梅、枇杷、猕猴桃等30多科,200多个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