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改革开放三十年回顾8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经验总结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经验总结——“十个结合”以1978年10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开端,中国的改革开放到2008年已是30年的时间了。
30年的历史“弹指一挥间”,但不容置疑的是,30年过去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深入而全面地总结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宝贵经验,并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进一步改革开放,这是我们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的一个重要使命。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党的十七大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
随后,胡锦涛同志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研讨班开班讲话时再次强调,这“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是我们党和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艰辛探索得来的,是我们党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一个结合: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强调我国改革开放之所以成功,在于我们既没丢老祖宗、又发展老祖宗,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根据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发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马克思主义更好发挥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指导作用,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勃勃生机。
之所以把这个结合放到第一,是因为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最根本的经验。
“老祖宗不能丢”,这是邓小平1992年南方视察时留给我们的谆谆教导。
因为丢了就丢掉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和方法论与世界观,就丢掉了共产党人建立和发展的理论基础,就丢掉了中国共产党人执政并长期执政的法理依据。
所以,中国共产党人今天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我们过去是、现在是、将来还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指导思想。
但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发展马克思主义。
30年改革中,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同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这是我们的宝贵经验。
第二个结合: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强调我国改革开放之所以成功,在于我们既以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又通过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新的时代内涵,教育和引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认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辩证关系和重大意义,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当今世界的深刻变动和当代中国的深刻变革中牢牢站住了、站稳了,并成为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的成就

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的成就自1978年以来,中国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开放政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这些成就不仅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也深刻地影响了全球。
以下将从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总结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的成就。
经济方面。
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从封闭、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措施被实施,例如农村改革、城市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
这些改革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增长,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40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99.1万亿元,年均增长约9.5%。
同时,改革开放还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投资,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教育方面。
改革开放使中国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教育体制改革使教育资源更加公平地分配,普及了教育。
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使中国基本消除了青少年文盲,大大提高了全民素质。
高等教育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大量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得到创立,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
中国的科技实力也因此得到提升,很多科研成果在国际上享有声誉。
科技方面。
改革开放推动了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中国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
中国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特别是在互联网和通信技术方面,中国已成为全球的领导者之一。
例如,中国的5G技术在全球范围内领先,为全球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重要支持。
文化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文化事业也取得了显著成就。
文化产业的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保护和传承,同时也吸收了世界各国的文化精髓。
文化交流与合作也得到了大力推进,中国的电影、音乐、艺术等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影响力。
中国的文化软实力逐渐提升,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提供了支持。
改革开放前三十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科技创新不断推进,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的故事,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的故事,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改革开放三十年·我的故事我是leilei,来自80年代中期。
改革开放10周年时我才3岁,但却是恍惚记事的时候。
虽然很多长辈都说我们这一代是自我的一代,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自我心。
然而,儿时的人事物却还是不容抗拒的全部储存到我的记忆棒中。
直到如今,才恍然大悟,原来一切自有定数。
记忆中的事物,那是社会变迁在脑海中留下的痕迹。
从1978-2008,我经历了改革开放其中三分之二的历程。
以前父亲在省外当兵,一年到头难得回家几趟。
碰到家里有什么紧急要事,时下最快捷的联系方式就是到邮局发电报。
每每此时,妈妈就会绞尽脑汁,思考着怎样将长篇大话浓缩到只言片语。
现在看来,那时电报写作风格很“春秋笔法”。
通篇电报无任何标点符号,数字之内就将千百字的事情讲述清楚。
听说,这是由于电报费用的高昂。
那时一份电报的计费用标准是按电报纸上格子数计算,加急电报一个格子是2毛5,普通电报是1毛3,标点符号也算一格。
2毛5一个字是什么样的概念?听长辈们说,那时1分钱可以买2-3斤青菜,5元钱够一名普通老百姓潇洒生活一个月。
为了尽可能精减内容,妈妈常叫我在旁出谋划策。
次数多了,也就学会了如何发电报。
虽然还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却比同龄孩子会更多的东西。
那时最自豪的事莫过于向同学宣称:你会写电报么?我会!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电报这一通讯工具开始从我身边逐渐隐退。
取而代之的是大街小巷到处树立的电话亭。
家里的桌上也多了部叫做“电话”的新设备。
如果想要找远在他乡的某人,只要电话一拨,再劳烦对方传叫,要找的人在数十分钟后就能和你通话。
听着彼此的熟悉的声音唠家常,心里倍感温暖。
不过在此之前,社会上还流行过传呼机,还有从香港传来的大哥大,价钱都是相当昂贵。
小时候,只是偶尔从隔壁邻居的叔叔身上瞄到过它的形状。
在那时的记忆中,那是“有钱人”的象征。
改革开放30年朝阳的变化

第一阶段(1978年—1988年),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以来,到1983年全国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天时、地利、人和”条件下,全市农业生产发展迅速。
主要体现在粮食产量有明显提高,畜牧业生产突飞猛进,从根本上解决了人们的吃饱乃至吃好的问题,这十年里全市农村经济步入较快增长的阶段。
1982年-1986年,中央连续五年制定和颁布了关于农村工作的五个“一号”文件,从1983年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继而到延长土地承包期、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收入、进一步深化改革。
中央稳定的农村经济发展政策,给改革初期的我市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呈现“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前所未有局面。
据统计,1978年粮食总产量97.9万吨,首次打破建国以来全市粮食产量记录,到1979年突破100万吨大关,达到106.5万吨。
1988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2.6亿元(产值及增加值绝对数为现价,其增幅用不变价计算,下同),其中:实现农业产值5.8亿元,牧业产值5.2亿元,农业、畜牧业的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46.0%和41.3%。
第二阶段(1989年-2003年),改革确定了农村市场经济的主体地位,农村改革进入了一个全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时期。
农村改革的成功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把农村改革引向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改革外部环境的更高层次。
随着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全面确立,农村第二步改革进入了全面探索市场化改革的阶段,改革重心放在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培育农产品市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促进非农企业发展等重要方面。
因此,第二阶段可以看成是农村改革迈向市场化的阶段。
通过这一时期的改革,市场机制逐渐被引入到农业和农村经济之中,并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向市场经济过渡奠定了基础。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同年10月党的十四大召开,推动了全国新一轮的经济高速增长。
初二作文《身边的改革开放三十年》1000字(共12页PPT)

初二作文《身边的改革开放三十 年》
那时候常常是做一件衣服给
大舅穿,要是小了二舅就捡着
妈妈 穿,最后改一改再给
穿。有
句话说的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
初二作文
身边的改革开放三十 年
1000字
身边的改革开放三十年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
决策 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
。
从此,我们的新中国快步向前,彻底
局 告别了建国初期“一穷二白”的
面。
经历 我是没有
过改革开放的
小辈,不敢对改革开放指指
点点,但是从父母和爷爷
奶奶们的口中以及家里的“老物
件”,我还是窥到了改革开放的
面容。
关键词:身边,改革开放,三十
年,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 行,改革开放,重大,决策,从此,我们, 中国,快步,向前,彻底,告别,建国初 期,一穷二白,局面,没有,经历,改革 开放,小辈,不敢,改革开放,指指点 点,但是,父母,爷爷奶奶,口中,以及, 家里,物件,还是,窥到,改革开放,面 容。
子,不少还是二层的小楼。
关键词:真是,眼界,还有,老家,
人们,过去,家乡,一个,安逸,贫穷, 村庄,大街,小巷,清一色,泥泞,小路, 路边,清一色,土坯房,现在,那里,发 展,手工业,家家户户,作坊,一种,装 修,插接,木板,许多,家庭,因此,村 里,道路,甚至,小巷子,柏油,大部分, 家庭,新房子,不少,还是,二层,小楼。
初二作文《身边的改革开放三十 年》
但是现在呢,顿顿饭都能“吃香喝
改革开放三十年回顾心得体会范文企业变迁

改革开放三十年回顾心得体会范文企业变迁1978年到天津市某局工作至今整三十年,这三十年是我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大转折时期。
来到某局始终在物资管理处工作,管中窥豹略见一斑,从一个侧面见证和亲历了我国物资流通体制、物资计划分配体制和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革开放历程。
物资处是某局一大处室,最多时职工人数约1500人,主要职责负责天津市该局系统所需物资的供应与管理,主要部门是供应、管理和后方生产,下设几个工业小企业,也是为建设工程提供产品,为完成物资供应任务配套服务。
随之而来的改革进一步深化。
1983年底,物资处开始试图扩大经营,在计划分配物资之外开展营销活动,为适应经营工作,将计划供应科的计划组、管理组、供应组分别独立,成立物资计划科,主要负责物资计划、分配和调拨;物资管理科,主要负责全系统的物资管理工作;物资供应站,主要负责实物供应和经销,同时扩大经营,开展钢模板租赁业务,经销计划外物资。
领导层看到了计划外物资经营的潜力,为了强化经营工作,1984年9月将三个部门统并到物资供应站。
此时的国家物资工作实行双轨制,有权且心怀不轨的人利用批件就能捞钱,计划内物资转计划外销售是挣钱的一大捷径,与此同时也是产生腐败的温床。
而物资处严格按计划渠道分配供应计划内物资,这也是“不出事”的重要因素。
物资处从领导到职工观念上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从管好物资到增加收入,更加注重经济利益,逐步建立了经济指标的考核制度。
在计划外物资资源方面不断扩大渠道,那时不必考虑销售,永远是卖方市场,拿到资源就等于拿到钱,因为系统内各单位在社会上尚未建立起自己的进货渠道,计划外物资还是认物资处这一条道。
从1984年到1993年是物资处的辉煌时期,有许多耀眼的光环罩在头上,上下内外也显得比较和谐,同时造就了一位副局级干部(升迁)。
1989、1990年尽管国家出现通胀,我们没有深刻地感受到,或者说,对我们没有任何影响,而正是干得火热,财源不断的时候。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变化回望祖国大地,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个年头了。
30年来,从城市的景色面貌到普通人的着装饮食,相信我们每个人,都真真切切地目睹和感受到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巨变。
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年,是我们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创造性活动的30年。
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
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基本达到小康、主人翁意识显著增强、受教育水平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不断发展、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成效显著、社会整体文明程度大幅提升等等,这一切只用了30年时间,被称为世界发展史上的奇迹,而这一奇迹的创造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13亿中国人民。
13亿中国人民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根本改变,这本身就是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巨大贡献。
中国改革开放走过的30年光辉历程,使我们这个过去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看成就,想变化,回顾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我们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体育、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国际地位和声望不断增长,这使得我们更有信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有信心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有信心履行好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
这个季节,正是农村下谷种稻的季节,也是农民三夏大忙的季节。
30年前,当拖拉机第一次驶入农村时,农民群众还十分好奇。
而现如今,传统的耕作方式正逐渐被轰鸣的拖拉机、收割机等农机所代替,许多农民已不再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农民买拖拉机或汽车,已不再稀奇。
而现在在城里,购买轿车已不再是遥远的梦想,在宽阔的道路上,“大众”“尼桑”等品牌家用轿车正自由地疾驰,体现出了30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公民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
中国改革开放走过三十年的历程

中国改革开放走过三十年的历程,回想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发展,回顾从自身的经历和生活情况,真是一脸无奈。
那时接近解放已经一个世纪的三分之一,由于国从一穷二白贫困线上走来,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虽然与解放前相比,生活状况的确有了很大改善,但当时生活水平还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需要。
普遍物资匮乏,什么东西都供不应求,“千种商品千种票”。
什么东西都要凭票供应,离开了票无法生活。
那时人们只能节衣缩食,一切只能将就将就,谈不上满足二字,生活窘境,几乎大家都如此。
改革开放不仅使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国民福利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而且也使中国日益融入世界经济和主流文明之中。
二00一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截止到去年,中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四,外贸总额位居全球第三。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当然民生得到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总体上进入了小康水平。
以收入和住房这两大最能反映生活水平的项目为例,从1978年到2006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住房面积都有大幅提高。
改革的速变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从而在全国进行了真理标准大讨论,批判了“二个凡是”,人们的思想得到了不断地解放,特别是小平同志提出“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全国兴起了持续经济大发展,从而奠定了目前国家空前发展与强大。
国已跻身于世界强国行列,人民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与改革开放前相比,真是不可同日而语。
其他不说,单说们一家发展情况,足以证明“改革开放”带来新飞跃。
民生的改善在住房方面,我细细的听我爷爷开始说起,30年前一家6口人局促在不到40平方旧厂房里,一家老小起居在一处诸多不便,那时做梦也想要一间房子,然后说起当时20年前单位自建职工宿舍,根据当时政策,家分到一间60平方米三层楼,真是欢天喜地,像是做梦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改革开放三十年回顾(三十三)
贵阳市乌当中学高力超
2004年元月是我在保加利亚的第11个月。
没有多久就要结束我的一年旅程了。
这个月是这里最冷的月份。
这里处处经常被大雪笼罩着,一切都是白茫茫的。
其实白色代表纯洁,代表干净,不过有时候你会感到心里一片空白。
我就是以这美丽的白色风景为主线在索菲亚城市使劲地转了个过瘾,尽量多观光这里的视野。
其实,没有大雪覆盖的东西是一种景色,而被大雪覆盖又成了另一道风景,这就是因为天气的改变而产生的美。
人们说不仅距离能产生美,而且天气也能产生美,这是一种天气+自然结合的美。
冬天,在我国北方有冰雪覆盖的时候,处于同样纬度的保加利亚也是由大雪所覆盖。
一月份这里的气温总是在摄氏零度一下,而且经常地上的雪能持续一个星期甚至于更长的时间不融化。
在祖国南方习惯的我自然就不适应这种天气。
再加上我们住的宿舍有空调,所以出门遇到一冷一热就更加不适应了。
索菲亚的冬天时很美的。
我只能对图片进行简单的描述了。
索菲亚的有轨电车实在是很方便。
不管是什么天气,它都能穿梭在城市的各个地方。
这种交通使得市民们很方便。
有轨电车的速度自然要比公共汽车快,而且票价和公交车一样。
有轨电车除了在市区的
街道上行驶,更多的是它能穿过密密的森林,穿过隧道,田间等等。
在索菲亚,我经常乘坐有轨电车。
这是因为我喜欢它的车轮与钢轨亲吻时发出的很有节奏的哐当哐当声,这悦耳的声音像是在唱歌,像是在唱保加利亚的民间歌曲,你还可以欣赏电车所经过的路边的风景。
看看所有的人物都在与你相反的方向跑去的时候,你便觉得你跑得很快很快。
这里是索菲亚自然公园附近的广场,这里是苏联军队曾经帮助过保加利亚解放的见证,这里蕴含着亲人送郎当红军的感情,这里是保加利亚获得解放的象征。
这是索菲亚大学的创办者。
这是索菲亚大学独特的建筑。
我就是在这所欧洲有名的大学作为一位访问学者,在这里访问,在这里学习,在这里陶冶各种生活的情操。
我经常在这里出入,每个月还在这里领取我的生活费(100多美金)。
在这里我认识了很多保加利亚的朋友(包括这里的老师和学生以及国内的同事们)。
我常常光顾这里的食堂,饱尝这里的丰富食品,不过都是西式的哦!吃不惯你也得吃,否则你就会饿肚子。
这里的面包、牛排、蔬菜还有一个大大的苹果或一只大大的香蕉很适合我的口味,再加上我是一个对食物还不挑剔的食者。
保加利亚的食堂几乎没有辣椒,尽管几乎没有米饭令我这个南方人头疼,但时刻牢记入乡随俗就没有问题了。
这里是索菲亚最大的图书馆。
这里是索菲亚路边的雕塑。
他们都能表示保加利亚的历史。
保加利亚的英雄们曾经经历过不少苦难,他们不屈不饶与来侵入的敌人坐殊死的斗争。
这些雕塑的形象让人们不要忘记过去前辈所受的灾难,让人们记住历史的教训,珍惜英雄们换来的幸福生活。
历史只能说明过去,历史是未来的铺路石,历史是不能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