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习题解2015
仪器分析习题(附答案)

1。
仪器分析法的主要特点是( D )A。
分析速度快但重现性低,样品用量少但选择性不高B。
灵敏度高但重现性低,选择性高但样品用量大C。
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样品用量少,准确度高D. 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样品用量少,选择性高2. 仪器分析法的主要不足是(B )A. 样品用量大B。
相对误差大 C. 选择性差D。
重现性低3. 下列方法不属于光分析法的是( D )A。
原子吸收分析法 B. 原子发射分析法 C. 核磁共振分析法D。
质谱分析法4。
不属于电分析法的是(D )A。
伏安分析法B。
电位分析法C。
永停滴定法 D. 毛细管电泳分析法5. Ag-AgCl参比电极的电极电位取决于电极内部溶液中的( B )。
A. Ag+活度B。
C1-活度 C. AgCl活度D。
Ag+和C1-活度之和6. 玻璃电极使用前,需要( C ).A. 在酸性溶液中浸泡1 h B。
在碱性溶液中浸泡1 hC。
在水溶液中浸泡24 h D。
测量的pH不同,浸泡溶液不同7。
根据氟离子选择电极的膜电位和内参比电极来分析,其电极的内充液中一定含有( A )。
A. 一定浓度的F-和Cl-B. 一定浓度的H+C. 一定浓度的F-和H+ D。
一定浓度的Cl-和H+8. 测量pH时,需要用标准pH溶液定位,这是为了( D ).A。
避免产生酸差 B. 避免产生碱差C。
消除温度的影响 D. 消除不对称电位和液接电位的影响9. 玻璃电极不包括( C )。
A. Ag—AgCl内参比电极B. 一定浓度的HCl溶液C. 饱和KCl溶液D. 玻璃膜10. 测量溶液pH通常所使用的两支电极为( A )。
A. 玻璃电极和饱和甘汞电极B。
玻璃电极和Ag-AgCl电极C。
玻璃电极和标准甘汞电极D。
饱和甘汞电极和Ag-AgCl电极11. 液接电位的产生是由于( B )。
A. 两种溶液接触前带有电荷B. 两种溶液中离子扩散速度不同所产生的C. 电极电位对溶液作用的结果D. 溶液表面张力不同所致12. 离子选择性电极多用于测定低价离子,这是由于( A )。
(完整版)仪器分析试题及答案

复习题库绪论1、仪器分析法:采用专门的仪器,通过测量能表征物质某些物理、化学特性的物理量,来对物质进行分析的方法。
( A )2、以下哪些方法不属于电化学分析法。
A、荧光光谱法B、电位法C、库仑分析法D、电解分析法( B )3、以下哪些方法不属于光学分析法。
A、荧光光谱法B、电位法C、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D、原子吸收法( A )4、以下哪些方法不属于色谱分析法。
A、荧光广谱法B、气相色谱法C、液相色谱法D、纸色谱法5、简述玻璃器皿的洗涤方法和洗涤干净的标志。
答:(1)最方便的方法是用肥皂、洗涤剂等以毛刷进行清洗,然后依次用自来水、蒸馏水淋洗。
(3分)(2)玻璃器皿被污染的程度不同,所选用的洗涤液也有所不同:如:①工业盐酸——碱性物质及大多数无机物残渣(1分)②热碱溶液——油污及某些有机物(1分)③碱性高锰酸钾溶液——油污及某些有机物(1分)(3)洗涤干净的标志是:清洗干净后的玻璃器皿表面,倒置时应布上一层薄薄的水膜,而不挂水珠。
(3分)6、简述分析天平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答:(1)水平调节。
观察水平仪,如水平仪水泡偏移,需调整水平调节脚,使水泡位于水平仪中心。
(2分)(2)预热。
接通电源,预热至规定时间后。
(1分)(3)开启显示器,轻按ON键,显示器全亮,约2 s后,显示天平的型号,然后是称量模式0.0000 g。
(2分)(4)称量。
按TAR键清零,置容器于称盘上,天平显示容器质量,再按TAR键,显示零,即去除皮重。
再置称量物于容器中,或将称量物(粉末状物或液体)逐步加入容器中直至达到所需质量,待显示器左下角“0”消失,这时显示的是称量物的净质量。
读数时应关上天平门。
(2分)(5)称量结束后,若较短时间内还使用天平(或其他人还使用天平),可不必切断电源,再用时可省去预热时间。
一般不用关闭显示器。
实验全部结束后,按OFF键关闭显示器,切断电源。
把天平清理干净,在记录本上记录。
(2分)第一章 电位分析法1、电化学分析法:利用物质的电学及化学性质进行分析的一类分析方法。
(完整版)仪器分析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仪器分析练习题及答案1. 简述仪器分析法的特点。
答:1.仪器分析法灵敏度⾼。
2.仪器分析法多数选择性较好。
3.仪器分析法分析速度较快,利于批量样品分析。
4.易于使分析⼯作⾃动化。
5.相对误差较⼤。
6.设备复杂、价格昂贵,对仪器⼯作环境要求较⾼。
光分析导论⼀、选择题1.在光学分析法中, 采⽤钨灯作光源的是( )(1)原⼦光谱(2)分⼦光谱(3)可见分⼦光谱(4)红外光谱2.可见光的能量应为( )(1) 1.24×104~1.24×106eV (2) 1.43×102~71 eV(3) 6.2 ~3.1 eV (4) 3.1 ~1.65 eV3.已知:h=6.63×10-34 J s则波长为0.01nm的光⼦能量为( )(1) 12.4 eV (2) 124 eV (3) 12.4×105eV (4) 0.124 eV4..频率可⽤下列哪种⽅式表⽰(c------光速,λ---波长,б---波数()(1)б/c (2cб (3)1/λ(4)c/б5.光量⼦的能量正⽐于辐射的()(1)频率(2)波长(3波数(4)传播速度6. 下列四个电磁波谱区中,请指出能量最⼩(),频率最⼩(),波数最⼤者(),波长最短者()(1)X射线(2)红外区(3)⽆线电波(4)紫外和可见光区⼆、填空题( 共7题12分)1.库仑滴定分析法, 实际上是⼀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解分析法.2. 任何⼀种分析仪器都可视作由以下四部分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仪器分析主要分为三⼤类, 它们是、和.4.⽤pH计测定某溶液pH时, 其信号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感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电化学分析法是建⽴在基础上的⼀类分析⽅法.6.光学分析法是建⽴在基础上的⼀类分析⽅法.三、解释术语1.电磁波谱2.发射光谱3.吸收光谱4.荧光光谱四、计算题1.计算下列辐射的频率(Hz)和波数(cm-1)(1)0.25cm的微波束;(2)324.7nm铜的发射线。
《仪器分析》朱明华版习题解答

第二章习题解答1.简要说明气相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借在两相间分配原理而使混合物中各组分分离。
气相色谱就是根据组分与固定相与流动相的亲和力不同而实现分离。
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不断进行溶解、挥发(气液色谱),或吸附、解吸过程而相互分离,然后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
3.当下列参数改变时:(1)柱长缩短,(2)固定相改变,(3)流动相流速增加,(4)相比减少,是否会引起分配系数的改变?为什么?答:固定相改变会引起分配系数的改变,因为分配系数只于组分的性质及固定相与流动相的性质有关.所以(1)柱长缩短不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2)固定相改变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3)流动相流速增加不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4)相比减少不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4.当下列参数改变时: (1)柱长增加,(2)固定相量增加,(3)流动相流速减小,(4)相比增大,是否会引起分配比的变化?为什么?答: k=K/b,而b=VM/VS ,分配比除了与组分,两相的性质,柱温,柱压有关外,还与相比有关,而与流动相流速,柱长无关.故:(1)不变化,(2)增加,(3)不改变,(4)减小5.试以塔板高度H做指标,讨论气相色谱操作条件的选择.解:提示:主要从速率理论(van Deemer equation)来解释,同时考虑流速的影响,选择最佳载气流速.P13-24。
(1)选择流动相最佳流速。
(2)当流速较小时,可以选择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载气(如N2,Ar),而当流速较大时,应该选择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载气(如H2,He),同时还应该考虑载气对不同检测器的适应性。
(3)柱温不能高于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以免引起固定液的挥发流失。
在使最难分离组分能尽可能好的分离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较低的温度,但以保留时间适宜,峰形不拖尾为度。
(4)固定液用量:担体表面积越大,固定液用量可以越高,允许的进样量也越多,但为了改善液相传质,应使固定液膜薄一些。
(5)对担体的要求:担体表面积要大,表面和孔径均匀。
仪器分析习题及答案

1.是否能用普通电位计或伏特计测量参比电极和pH玻璃电极所组成电池的电动势?简述原因。
答:不能。
因为玻璃电极的内阻(50MΩ~500MΩ)很高,若采用普通电位计或伏特计测量其电位,会引起较大的测量误差。
用普通电位计或伏特计测量玻璃电极所组成电池的电动势时,若检流计的灵敏度为10-9A(测量中有10-9A电流通过),玻璃电极的内阻108Ω,当这微小电流流经电极时,由于电压降所引起的电动势测量误差可达:△E=IV=10-9×108=0.1V,它相当于1.7个pH单位的误差。
因此不能用普通电位计或伏特计测量参比电极和p H玻璃电极所组成电池的电动势。
2.已知=0.10,若试样溶液中F-浓度为1.0×10-2mol/L时,允许测定误差为5%,问溶液允许的最大p H(以浓度代替活度计算)为多少?解:离子电极选择性误差用下式表示和计算:即:-离子选择电极插入50.00ml某高氯酸盐待测溶液,与饱和甘汞电极3.将一支ClO4标准溶液(为负极)组成电池。
25℃时测得电动势为358.7mV,加入1.00ml NaClO4-浓度。
(0.0500m o l/L)后,电动势变成346.1m V。
求待测溶液中C l O4解:-为阴离子,但该离子选择电极为电池的正极,因此S为负注意:此题中虽然ClO4值。
4. 用离子选择电极校正曲线法进行定量分析有什么优点?需注意什么问题?使用T I S A B有何作用?答:离子选择电极校正曲线法进行定量分析的优点是适用于大批量的样品分析。
定量分析中应注意实验条件的一致,特别是待测液和标准溶液系列的离子强度须保持一致。
使用TISAB的作用为:①保持待测液和标准溶液系列的总离子强度及活度系数恒定;② 维持溶液在适宜的pH范围内,满足离子电极的要求;③掩蔽干扰离子。
5. 某pH值的标度每改变一个pH单位,相当于电位的改变为60mV,用响应斜率为53mV/pH的玻璃电极来测定pH为5.00的溶液,分别用pH2.00及pH4.00的标准缓冲溶液来标定,测定结果的绝对误差各为多少?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解:用p H2.00标准缓冲溶液标定时:ΔE=53×(5.00-2.00)=159(m V)实际测到的p H为:2.00+2.65=4.65p H 绝对误差=4.65-5.00=-0.35p H 用p H=4.00的标准缓冲溶液标定时:ΔE=53×(5.00-4.00)=53(m V)第8章电位法和永停滴定法实际测到的p H为:4.00+0.88=4.88,绝对误=4.88-5.00=-0.12结论:①绝对误差的大小与选用标定溶液的p H有关;②应选用与待测试液p H相近的标准缓冲溶液标定,以减小测量误差。
《仪器分析》习题及课后答案

色谱法习题一、选择题1.在色谱分析中, 用于定性分析的参数是 ( )A.保留值B.峰面积C.分离度D.半峰宽2.在色谱分析中, 用于定量分析的参数是 ( )A.保留时间B.保留体积C.半峰宽D.峰面积3. 良好的气-液色谱固定液为 ( )A.蒸气压低、稳定性好B.化学性质稳定C.溶解度大, 对相邻两组分有一定的分离能力D. (1)、(2)和(3)4. 在气-液色谱分析中, 良好的载体为 ( )A.粒度适宜、均匀, 表面积大 (2)表面没有吸附中心和催化中心C.化学惰性、热稳定性好, 有一定的机械强度D. (1)、(2)和(3)5. 试指出下列说法中, 哪一个不正确? 气相色谱法常用的载气是 ( )A.氢气B.氮气C.氧气D.氦气6.在液相色谱中,范第姆特方程中的哪一项对柱效的影响可以忽略()A.涡流扩散项B.分子扩散项C.流动区域的流动相传质阻力D.停滞区域的流动相传质阻力7. 使用热导池检测器时, 应选用下列哪种气体作载气, 其效果最好? ( )A.H2B.HeC. ArD.N28.热导池检测器是一种 ( )A.浓度型检测器B.质量型检测器C.只对含碳、氢的有机化合物有响应的检测器D.只对含硫、磷化合物有响应的检测器9. 使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选用下列哪种气体作载气最合适? ( )A.H2B.HeC.ArD.N210.含氯农药的检测使用哪种色谱检测器为最佳?( )A. 火焰离子化检测器B. 热导检测器C. 电子捕获检测器D. 火焰光度检测器11. 某色谱柱长1m时,其分离度为1.0,问要实现完全分离(R=1.5),色谱柱至少应为多长:A. 1.5mB. 2.25mC. 3mD. 4.5m12. 气相色谱检测器中,通用型检测器是:A. 热导池检测器B.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C. 火焰光度检测器D. 差示折光检测器13. 使用热导池检测器时,下列操作哪种是正确的:A.先开载气,后开桥电流, 先关载气,后关桥电流B. 先开桥电流,后开载气, 先关载气,后关桥电流C. 先开载气,后开桥电流, 先关桥电流,后关载气D. 先开桥电流,后开载气, 先关桥电流,后关载气14. 下列哪种方法不适用于分析试样中铅、镉等金属离子的含量A. 气相色谱法B.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C. 可见分光光度法D. 伏安法15. 分析农药残留,可以选用下列哪种方法:A. 电位分析法B. 原子吸收光谱法C. 原子发射光谱法D. 气相色谱法16.载体填充的均匀程度主要影响()A.涡流扩散B分子扩散 C.气象传质阻力 D.液相传质阻力17.在色谱分析中,柱长从 1m 增加到 4m ,其它条件不变,则分离度增加( )A. 4 倍B. 1 倍C. 2 倍D. 10 倍18.试指出下述说法中, 哪一种是错误的? ( )A.根据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可以进行定性分析B. 根据色谱峰的面积可以进行定量分析C. 色谱图上峰的个数一定等于试样中的组分数D.色谱峰的区域宽度体现了组分在柱中的运动情况19. 色谱体系的最小检测量是指恰能产生与噪声相鉴别的信号时 ( )A 进入单独一个检测器的最小物质量B 进入色谱柱的最小物质量C 组分在气相中的最小物质量D 组分在液相中的最小物质量20.柱效率用理论塔板数n或理论塔板高度h表示,柱效率越高,则:A.n越大,h越小;B.n越小,h越大;C.n越大,h越大;D.n越小,h越小;21..如果试样中组分的沸点范围很宽,分离不理想,可采取的措施为:A.选择合适的固定相;B.采用最佳载气线速;C.程序升温;D.降低柱温22.要使相对保留值增加,可以采取的措施是:A.采用最佳线速;B.采用高选择性固定相;C.采用细颗粒载体;D.减少柱外效应二、填空题1.色谱分析中,根据进行定性分析,根据进行定量分析。
仪器分析练习题及答案

仪器分析练习题及答案《仪器分析》习题及解答无机及分析化学教研室编第一部分:仪器分析练习题及答案第2章气相色谱分析一.选择题1.在气相色谱分析中,用作定性分析的参数就是()a保留值b峰面积c拆分度d半峰阔2.在气相色谱分析中,用作定量分析的参数就是()a留存时间b保留体积c半峰阔d峰面积3.使用热导池检测器时,应选用下列哪种气体作载气,其效果最好?()ah2bhecardn24.热导池检测器是一种()a浓度型检测器b质量型检测器c只对含碳、氢的有机化合物有响应的检测器d只对含硫、磷化合物有响应的检测器5.采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采用以下哪种气体并作载气合适?()ah2bhecardn26、色谱法分离混合物的可能性决定于试样混合物在固定相中()的差别。
a.沸点差,b.温度差,c.吸光度,d.分配系数。
7、选择固定液时,一般根据()原则。
a.沸点多寡,b.熔点多寡,c.相近相溶,d.化学稳定性。
8、相对保留值就是所指某组分2与某组分1的()。
a.调整保留值之比,b.死时间之比,c.保留时间之比,d.保留体积之比。
9、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时()要求进样量特别准确。
a.内标法;b.外标法;c.面积归一法。
10、理论塔板数反映了()。
a.拆分度;b.分配系数;c.保留值;d.柱的效能。
11、以下气相色谱仪的检测器中,属质量型检测器的就是()a.热导池和氢焰离子化检测器;b.火焰光度和氢焰离子化检测器;c.热导池和电子捕捉检测器;d.火焰光度和电子捕捉检测器。
12、在气-液色谱中,为了改变色谱柱的选择性,主要可进行如下哪种(些)操作?()a.改变固定相的种类b.改变载气的种类和流速c.改变色谱柱的柱温d.(a)、(b)和(c)13、进行色谱分析时,进样时间过长会导致半峰宽()。
a.没有变化,b.变宽,c.变窄,d.不成线性14、在气液色谱中,色谱柱的使用上限温度取决于()a.样品中沸点最低组分的沸点,b.样品中各组分沸点的平均值。
仪器分析练习题参考答案

5.答:光栅公式:d(sinθ sin ) K ,色散原理:由上式可知,当入射角 θ 一定时,不同波长
对应的衍射角 φ 不同,本来混合在一起的各种波长的光经过光栅衍射后就按照不同的方向彼此分开 排列成光谱,这就是光栅的分光原理。
6.答:因为铁光谱谱线多,谱线间距较近,每条谱线都做过精确测定,在各个波段均有容易记忆的 特征谱线,所以在原子发射光谱定性分析中,选用铁谱作为标准光谱图。
9
跃至第一激发三重态,再经过振动弛豫,转至其最低振动能级而发射的,系间窜跃是跃迁禁阻的, 因而其速率常数小得多。 2.答:①具有共轭双键(π 键)体系;②具有刚性平面结构;③环上的取代基是给电子取代基团;④ 其最低的电子激发单重态为(π-π*)型。 3.答:影响物质荧光发射的主要因素:(1)分子结构:包括共轭 π 键体系、刚性平面结构及取代基 影响(给电子取代基有利于荧光发射,而吸电子取代基不利于荧光发射);(2)环境因素:包括溶剂 影响、温度影响、pH 影响、内滤作用和自吸作用、荧光猝灭作用。 4.答:原理:荧光是由分子第一电子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以辐射跃迁的方式返回向基态各 振动能级而产生的,磷光是由处于分子第一电子激发三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以辐射跃迁的方式返 回向基态各振动能级而产生的。荧光和磷光都是光致发光,即激发能是光能。 5.答:磷光比荧光寿命长,波长也长。另外,磷光对于重原子和顺磁性粒子都极其敏感。
统、雾化系统 4. 电感偶和等离子体光源 5. lgR=blgc+lgA 6. 谱线自吸收,有自吸;无自吸 7. 激发光源、分光系统、检测系统 8. 原子发射光谱法。 9. 蒸发、原子化、激发。 10. 标准试样、标准谱图;谱线黑度比较法、谱线呈现法;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 11. 分析线,比较线 12. 提高谱线强度,保证有一定的分辨率,减小谱线间干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基本要求:掌握以下基本概念:共振线、特征谱线、锐线光源、吸收线轮廓、通带、积分吸收、峰值吸收、灵敏度和检出限, 掌握原子吸收的测量、AAS 的定量关系及定量方法, 了解AAS 中的干扰及火焰法的条件选择, 通过和火焰法比较,了解石墨炉法的特点。
重点:有关方法和仪器的基本术语。
难点:AAS 的定量原理,火焰法的条件选择。
参考学时:4学时部分习题解答10、用标准加入法测定一无机试样溶液中镉的浓度。
各试液在加入镉标准溶液后,用水稀释至50mL ,测得其吸光度如下表所示。
求镉的浓度。
解:设镉的浓度为c x μg/ml加入镉标的浓度c 0分别为:c 0 = 0, A x = 0.042 2.0501011=⨯=c μg/ml A 1 = 0.080 4.0501022=⨯=c μg/ml A 2 = 0.116 8.0501043=⨯=c μg/ml A 3 = 0.190按标准加入法作图得:c x = 0.22 μg/ml11、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自来水中镁的含量(用mg ·L -1表示)。
取一系列镁标准溶液(1μg ·mL -1)及自来水水样于50mL 容量瓶中,分别加入5%锶盐溶液2mL 后,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
然后与蒸馏水交替喷雾测定其吸光度,其数据如下表所示。
计算自来水中镁的含量。
解:吸光度(A )—标准溶液含镁量(μg )的标准曲线线性回归得x yˆ0484.00427.0ˆ+= γ=0.9999将A=0.135代入得自来水样中含镁量为1.91μg。
∴ 自来水中镁的含量为095.02091.1=μg ·mL -1 即 0.095mg ·mL -1 12、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倒线色散率为1nm/mm ,狭缝宽度分别为0.1mm, 0.2mm, 1.0mm ,问对应的通带分别是多少?解:W = D ·S已知:D = 1nm/mm, S 1 = 0.1mm, S 2 = 0.2mm, S 3 = 1.0mm通带:W 1 = D ·S 1 = 1×0.1 = 0.1nmW 2 = D ·S 2 = 1×0.2 = 0.2nm W 3 = D ·S 3 = 1×1.0 = 1.0nm第八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基本要求:掌握紫外一可见吸收光谱的特征及其产生的原因,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电子跃迁类型及饱和烃、不饱和烃、羰基化合物、苯和单取代苯的特征吸收,了解影响紫外一可见吸收光谱的因素,共轭烯烃、α、β一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λmax的估算以及UV-Vis在定性和结构分析中的应用,掌握Lambert-Beer定律及其物理意义,偏离Lambert-Beer定律的原因,了解显色反应及显色条件的选择,掌握光度测量条件的选择原则,了解多组分分析、光度滴定、酸碱离解常数的测定、双波长光度法以及配合物的组成和K稳测定等方面的应用及其特点。
重点:紫外一可见吸收光谱的特征,Lambert-Beer定律及其物理意义,光度分析的应用。
难点:λmax的估算。
参考学时:6学时部分习题解答8、能否用紫外光谱区别下列异构体?和解:α、β不饱和酮λmax = 215+30+3×18=299λmax = 215 + 12 = 227nm 基值、增加一个共轭双键、3个γ或α、β不饱和酮基值+β位烷基取代1个更高位烷基取代∴两个结构的λmax之差较大,故可以用紫外光谱区别。
9、计算下述化合物的λmax。
解:(A)共轭二烯基值217增加一个共轭双链30同环二烯1个36环外双链1个5烷基取代4个4×5308∴λmax = 308nm(B)共轭二烯基值217增加一个共轭双链30同环二烯1个36烷基取代4个4×5303∴λmax = 303nm(C)共轭二烯基值217增加一个共轭双链30同环二烯1个36环外双链2个2×5烷基取代4个5×5318∴λmax = 318nm10、某化合物的结构可能是A或B,经紫外光谱测定EtOH=352nm,试判断应为哪种结构?max解:A:α、β六元环酮基值215增加一个共轭双链30同环二烯1个39α位烷基取代1个10β位烷基取代1个12γ或更高位烷基取代2个5环外双链3个3×5λmax =357nmB:α、β六元环酮基值215增加一个共轭双链30同环二烯1个39α位烷基取代1个10β位烷基取代1个12γ或更高位烷基取代2个18λmax =324nm∴应为A。
11、根据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推定某一化合物的结构可能为(1)或(2)。
其紫外光谱的EtOH=284nm(ε=9700),试问其结构为何式?max解:(1)α、β五元环酮基值202α位—OH取代1个35β位烷基取代1个12β位—OR取代1个30λmax =279nm(2)α、β不饱和酯基值193α位—OH取代1个35β位烷基取代2个2×12λmax =252nm∴应为(1)。
12、有一个化合物,其化学式为C10H14,它有如下4个异构体,试推测它们的紫外光谱哪个的λmax最大,哪个的λmax最小?解:(1)λmax = 217 +30 + 2×5 = 257(2)λmax = 217 +5 = 222(3)λmax = 217 +36 + 3×5 = 268(4)λmax = 217 +30 + 36 + 3×5 = 298∴(4)λmax最大,(2)λmax最小。
16、用邻苯三酚红钼铬合显色法测定蛋白质含量,试剂空白溶液及显色溶液的吸收曲线分别如图8-42中的1和2,应该如何选用参比溶液?(所测定蛋白质本身无色)解:应选用试剂空白为参比溶液。
22、0.08mg Fe 3+用硫氰酸盐显色后,定容至50mL ,用1cm 比色皿,在波长480nm 处测得A=0.740。
求吸光系数a 及摩尔吸光系数ε。
解:A=abc ,已知A=0.740, b=1cm,5.4620016.01740.0=⨯==bc A a L ·g -1·cm -1 =0.0016mg/ml=0.0016g/L=560016.0=2.86×10-5mol/L 5.4620016.01740.0=⨯==bc A a L ·g -1·cm -1 451059.21086.2174.0⨯=⨯⨯==-bc A εL ·mol -1·cm -123、用双硫腙光度法测定Pb 2+。
Pb 2+的浓度为0.0800mg/50mL ,用5cm 比色皿在520nm 下测得T=53%,求ε。
若改用3cm 比色皿时,T ,A ,ε各为多少?解:T=53%, A=2757.0)53.01lg()1lg(==T6107.72070016.0/0016.050/0800.02-⨯====+L g ml mg c Pb mol/L 461079.11070.722757.0⨯=⨯⨯==-bc A εL ·mol -1·cm -1 改用3cm 比色皿时, b=3,ε不变,c 不变∴2323=A A ∴ 385.0104136.02757.023234136.023===⨯==-T A A24、某钢样含镍约0.12%,用丁二酮肟比色法(ε=1.3×104)进行测定。
试样溶解后,定量转入100mL 容量瓶中,显色,用水稀释至刻度。
于波长470nm 处用1cm 比色皿进行测量。
欲使测量误差最小,应称取试样多少克?解:当A=0.434时,测量的误差最小,M Ni = 58设此时试样应取m 克 则431004.2101007.58%12.0--⨯=⨯⨯=m c Ni m (mol/L)b=1cm, 4103.1⨯=ε L ·mol -1·cm -1 A=0.434 A=εbc ∴ 0.434 = 1.3×104×1×2.04×10-4m m = 0.1636g25、在Zn 2+ + 2Q 2- — -22ZnQ 显色反应中,当螯合剂的浓度超过阳离子40倍以上时,可以认为Zn 2+全部生成-22ZnQ 。
在选定的波长下,用1cm 吸收池,测得两种显色反应溶液的吸光度如下:Zn 2+初始浓度 Q 2-初始浓度 A 8.00×10-4mol ·L -1 4.00×10-2mol ·L -1 0.364 8.00×10-4mol ·L -12.00×10-3mol ·L -10.273求该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解:①40501000.81000.44222>=⨯⨯=--+-Zn Q c c∴ Zn 2+全部生成-22ZnQ4551081364.04=⨯⨯==-bc A εL ·mol -1·cm -1 ②405.21000.81000.24322<=⨯⨯=--+-Zn Q c c[-22ZnQ ] 41000.6455273.0-⨯==mol ·L -1 [ Zn 2+]= (8.00-6.00)×10-4 = 2.00×10-4 mol ·L -1[ Q 2-] = 2.00×10-3 –2×6.00×10-4 = 8.00×10-4 mol ·L -1 ∴ 6222221069.4]][Q [Zn ][ZnQ ⨯==-+-稳K26、在下列不同pH 值的缓冲溶液中,甲基橙的浓度均为2.0×10-4mol ·L -1,用1.00cm 比色皿,在520nm 处测得下列数据:pH 0.88 1.17 2.99 3.41 3.95 4.89 5.50A 0.890 0.890 0.692 0.552 0.385 0.260 0.260 试用代数法和图解法求甲基橙的pK a 值。
解:代数法: pKa = pH + AA A A HB B ---lgA HB =0.890 ( pH = 0.88 ) -B A =0.260 ( pH = 5.50 )pH = 3.41时A=0.552∴ pKa = 3.41 + 35.3064.041.3552.0890.0260.0552.0lg=-=--同样,将pH = 2.99,A=0.692代入得pKa = 3.33将pH = 3.95,A=0.385代入得pKa = 3.34取平均值 pKa = 3.34 图解法(略)第九章 分子荧光光谱法基本要求:了解荧光的产生和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掌握分子荧光光谱法的定量关系和应用特点,重点:荧光光谱法的定量关系、应用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