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幼儿园游戏
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黑猫警长》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黑猫警长》含反思教案:《黑猫警长》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幼儿园小班教材《动物世界》第五章,详细内容为:学习黑猫警长的形象特征和生活习性,通过故事《黑猫警长抓老鼠》让幼儿了解黑猫警长的勇敢和正义,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黑猫警长的形象特征,了解黑猫警长的生活习性。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树立正义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认识黑猫警长的形象特征,了解黑猫警长的生活习性。
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猫警长玩偶、老鼠玩偶、图片、视频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黑猫警长和老鼠玩偶,引导幼儿观察它们的形象特征,引发幼儿对黑猫警长的兴趣。
2. 故事讲述:教师讲述故事《黑猫警长抓老鼠》,引导幼儿关注黑猫警长的勇敢和正义。
3.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幼儿分组讨论,引导幼儿说出黑猫警长的特点和作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4. 创意绘画: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画出自己心中的黑猫警长。
5. 手工制作:教师发放剪刀、胶水等工具,引导幼儿制作黑猫警长手工作品,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6. 作品展示: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创作思路,培养幼儿的表达力和自信心。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黑猫警长1. 黑猫警长的形象特征2. 黑猫警长的生活习性3. 黑猫警长的勇敢和正义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向家长讲述黑猫警长的故事,并画出自己心中的黑猫警长。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幼儿对黑猫警长的形象特征和生活习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在创意绘画和手工制作环节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自我保护意识和正义感也得到了提升。
《学前教育原理》第五章 幼儿园游戏

教学 教师利用游戏形式为完成一定教学任务 游戏 而编制的、用于作业教学的游戏。
区域游戏的特性
以自选活动为主 以自主活动为主 以小组活动为主 教师对幼儿行为以间接控制为主 教育价值主要附着在区内的操作材料
教学游戏的特性
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构成环节或组织形式而存在,是游 戏化的或具有某些游戏因素的教学活动。
(四)游戏与幼儿人格发展
1、游戏是幼儿自我意识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或方法。 2、游戏可以促进幼儿人格和谐,有利于幼儿积极情感、 意志品志、良好性格的发展,保证幼儿的心理健康。
四、游戏的分类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角度分类 (二)帕 顿——社会性发展角度分类 (三)我国按游戏教育作用的分类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角度分类
教学游戏是幼儿园游戏的特殊形式,可以使幼儿在非游 戏活动中产生一定程度的游戏体验,因此可以把它看作 是游戏活动的衍生物,归入幼儿园的游戏活动范畴。
幼儿园游戏兼具自然性和教育性
一方面,幼儿园游戏对于幼儿具有“自然性”活动; 另一方面,幼儿园游戏对于教育者又是具有“教育性” 的活动。
“自然性”和“教育性”的双重性质决定了幼儿园游 戏是幼儿游戏的一种特殊的存在形式。
思考 什么是幼儿园游戏?它有什么特点?
幼儿园游戏
实际上幼儿园里的游戏可以分成两大类:
区域游戏:被幼儿称作“玩”的“游戏”
(幼儿的“创造”——侧重于幼儿的一般发展)
教学游戏:被教师称作“游戏”的教学
(教师的“创造”——侧重于知识技能的传授)
幼儿园游戏
区域 游戏
幼儿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分为 角色、表演、美劳、建构、益智、运动 六大类。
二、游戏的特征 (一)游戏的外部可观察行为特征 (二)游戏的描述性特征 (三)游戏的本质性特征
学前教育基础知识第五章幼儿园游戏

一、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不同角色
(一)教师是幼儿游戏的支持者
1.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 第一,合理的规划室内外的游戏空间。 第二,提供安全、适宜的游戏材料。 第三,要保证游戏的时长,给予幼儿充分的游戏时间
2.为幼儿做好游戏前的经验准备。
(二)教师是幼儿游戏的观察者
1.端正观察的态度,尊重幼儿的游戏行为 2.观察的同时要进行思考
他手持飞机自顾自地在活动室里飞 来飞去,其他的同学没有关注他, 他飞了三圈后回到原位。
经过老师的点拨,他又构建了一盏 灯、一门大炮,并把它们放在飞机 上,他高兴地请老师来看
小结:
本节内容主要讲授了幼儿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 (支持者、观察者、引导者、参与者、评价者)和指 导幼儿游戏的基本要求,希望大家重视游戏的开展和 组织,让游戏真正成为孩子们最喜爱最基本的活动
动
第四节 幼儿园游戏指导
一、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不同角色
教师是幼儿游戏的 支持者
观察者 引导者 参与者 评价者
二、幼儿园游戏指导的基本要求
(一)幼儿是游戏的主体 (二)观察是游戏指导的前提 (三)把握好游戏指导的方式和时机
幼儿园游戏
幼
游
幼
儿
幼
戏
儿
园
儿
的园以源自园定游游
游
义
戏
戏
戏
与
的
为
的
价
分
基
指
值
类
本
导
活
(三)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能够促进幼儿主动学习
1.使幼儿积累丰富的经验 2.促进幼儿各种能力的发展 (1)可以发展幼儿的专注力 (2) 可以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3) 可以发展有的创造力 (4) 可以发展有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园课程第五章幼儿园课程中的游戏

第一节 戏的界定
2
游戏在学龄前儿童教 育实践中的地位
3
游戏在儿童发展和教 育中的作用
不过无论如何,就目前而言,将游 戏融入幼儿园课程之中的理论与实践, 已经被大家所公认。人们在观念形态上 对游戏给以极高的希冀,教育家和心理 学家们对儿童游戏赋予极高的价值。在 许多学前教育机构中,儿童游戏的权利 并没有普遍受到尊重,在课程编制和实 施过程中,游戏在实际上尚缺少其应有 的地位。
第一节 游戏与幼儿园课程中的游戏活动
1
在学前教育实践中对 游戏的界定
2
游戏在学龄前儿童教 育实践中的地位
3
游戏在儿童发展和教 育中的作用
在英文中,“做”(doing) “工作”(work)“玩”(play)“游 戏”(game)。他们还提出,“工作” 是物质的,具有功利性、强迫性。而 “游戏”则是超功利性的,具有娱乐性、 自主性。当今的看法:游戏与非游戏的 区别并不是分明的,因为一些非游戏活 动可能具有游戏活动的特征。
第一节 游戏与幼儿园课程中的游戏活动
1
在学前教育实践中对 游戏的界定
2
游戏在学龄前儿童教 育实践中的地位
3
游戏在儿童发展和教 育中的作用
比如打篮球,可以对你来说是游戏, 但是对其他人可能就不是游戏。正如运 动员在场上比赛就是工作,和我们平时 休闲时的打球是不一样的。虽然活动形 式上是一样的,但是动机不一样。所以 一个是工作,一个就是游戏。再比如工 作,你喜欢这份工作就会觉得有兴趣, 并不是完全的动机。同一种行为在不同 的情境下可能是游戏也有可能不是游戏。
第一节 游戏与幼儿园课程中的游戏活动
1
在学前教育实践中对 游戏的界定
2
游戏在学龄前儿童教 育实践中的地位
学前教育学(第3版)-全套课件

热爱孩子的原则
要求孩子的原则
教育一致的原则
全面发展的原则
因材施教的原则
(六)阐明家庭教育的基本途径 家庭生活结构 家庭生活条件 家庭人际关系
(七) 阐述家庭教育的若干方法
讲解说理法 榜样示范法 表扬奖励法 批评惩罚法 提醒暗示法 实践活动法 陶冶感染法
(八) 介绍幼儿园的教育概况 (九) 述评孩子的在园表现 (十) 引导家长与幼儿园教育保持一致
丰富幼儿游戏活动的经验
要发挥园内教 育资源的作用
要利用园外教 育资源的优势
调动家长参与 教育的积极性
第四节 幼儿园游戏活动的观察
一、 观察幼儿游戏活动的价值
观察幼儿游戏活动的价值
要发挥园内教育资源的作用 要利用园外教育资源的优势 调动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
第四节 幼儿园游戏活动的观察
二、 观察幼儿游戏活动的策略
第一节 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种类
二、 幼儿游戏活动的种类
幼儿游戏活动的种类
(一) 从教育的作用上分
音乐游戏
角色游戏
智力游戏
结构游戏表演游戏 体育游戏 体育游戏
幼儿游戏活动的种类
(二) 从教师的指导上分
(三) 从儿童社会性的发展上分
(四) 从儿童认知的发展上分
第二节 幼儿园游戏活动的价值
一、 促进幼儿体力的发展
第一节 美国学前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二、 开放多样的学前教育途径
开放多样的学前教育途径
丰富多彩的一日活动 五彩缤纷的区角活动 自由自在的游戏活动 走进社会的实践活动
第一节 美国学前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三、 千姿百态的学前儿童教师
千姿百态的学前儿童教师
学历、职称 经验、特点 时段、性别
第一节 美国学前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四、 责权并重的学前儿童家长
2024年幼儿园教案帐篷游戏

2024年幼儿园教案帐篷游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快乐生活》第五章《好玩的户外游戏》,详细内容为“帐篷游戏”。
通过该章节的学习,让孩子们了解帐篷的基本结构,学习如何安全、有序地进行帐篷游戏。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帐篷的基本结构,掌握帐篷游戏的玩法。
2. 培养幼儿团结协作、遵守游戏规则的良好品质。
3. 增强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帐篷的搭建与空间感知。
教学重点:帐篷游戏的安全与协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帐篷一套、教学图片若干。
学具:小铲子、小桶、沙子、玩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来到户外,展示帐篷,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帐篷的基本结构。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教学图片,讲解帐篷的搭建方法,强调安全注意事项。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帐篷搭建比赛,鼓励幼儿相互合作,完成搭建任务。
4. 帐篷游戏(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探险家”游戏,让幼儿在帐篷内寻找宝藏,培养空间感知能力。
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强调团结协作、遵守游戏规则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帐篷的基本结构:顶部、支架、底部。
2. 帐篷搭建方法:先搭建支架,再铺设底部,固定顶部。
3. 安全注意事项:不要站在帐篷上、不要在帐篷内打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与爸爸妈妈一起搭建一个家庭帐篷。
2. 答案:完成搭建后,拍照至班级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组织家长参与帐篷游戏,增进亲子关系,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同时,鼓励幼儿尝试设计自己的帐篷,培养创新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
4. 板书设计。
5. 作业设计。
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教学难点:帐篷的搭建与空间感知。
幼儿园课件第五章学前儿童角色游戏.

幼儿园课件第五章学前儿童角色游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幼儿园第五章的学前儿童角色游戏。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角色游戏的定义及其特点;2. 角色游戏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3. 学前儿童角色游戏的设计与指导。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角色游戏的定义及其特点,理解角色游戏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设计学前儿童角色游戏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学前儿童游戏的指导水平。
3. 培养学生对学前儿童游戏的热爱和关注,提高学生的教育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角色游戏的定义及其特点,角色游戏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难点:如何设计和指导学前儿童的角色游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课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学前儿童角色游戏视频,引发学生对角色游戏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角色游戏的定义及其特点,阐述角色游戏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成功的学前儿童角色游戏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设计和指导角色游戏。
4.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学前儿童角色游戏,并进行展示和评价。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角色游戏的定义及其特点作用:1. 培养学前儿童的想象力2. 培养学前儿童的社会性3. 促进学前儿童的人格发展设计指导:1. 游戏内容要贴近生活2. 游戏难度要适中3. 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空间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个适合学前儿童的角色游戏,并写出游戏的设计思路和目标。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角色游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设计和指导简单的角色游戏。
但仍有部分学生对如何设计和指导角色游戏存在疑问,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指导和启发。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不同类型的学前儿童游戏,了解其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角色游戏的定义及其特点,角色游戏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2024年幼儿教育学第五章教案

2024年幼儿教育学第五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幼儿教育学第五章,主题为“幼儿游戏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具体内容包括:第五章第一节“幼儿游戏活动的概述”,第二节“幼儿游戏活动的分类与功能”,第三节“幼儿游戏活动的指导原则与方法”,以及第四节“幼儿游戏活动的实践案例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幼儿游戏活动的定义、分类、功能及指导原则。
2. 培养学生设计与指导幼儿游戏活动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幼儿游戏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幼儿游戏活动的分类、指导原则及实践案例分析。
教学重点:幼儿游戏活动的功能、指导方法以及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视频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幼儿游戏活动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1) 讲解幼儿游戏活动的定义、分类、功能。
2) 解析幼儿游戏活动的指导原则与方法。
3. 实践案例分析:1) 分析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幼儿游戏活动的设计与指导要点。
2) 分组讨论,让学生针对案例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4. 例题讲解:1) 出示例题,讲解幼儿游戏活动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2) 让学生尝试设计一个简单的幼儿游戏活动,并进行点评。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幼儿游戏活动,并简要说明设计思路。
六、板书设计1. 幼儿游戏活动的定义、分类、功能2. 幼儿游戏活动的指导原则与方法3. 幼儿游戏活动设计与指导实践案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所学内容,设计一个针对34岁幼儿的户外游戏活动,并详细说明活动目标、内容、步骤、指导方法等。
2. 答案:学生需在作业中体现出对幼儿游戏活动设计的基本要素的理解,如活动目标明确、内容丰富、步骤合理、指导方法得当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幼儿游戏活动的理论与实践,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要保证游戏的时长,给予幼儿充分的游戏时间
(二)教师是幼儿游戏的观察者
观察时注意:1、 要端正态度,尊重幼儿
游戏行为
2、要进行思考
(三)教师是幼儿游戏的引导者
第一,引导不是掌控 第二、引导是“因势利导”
(四)教师是游戏的参与者
有两种形式 外在干预
内在干预
•
3、提供丰富、适宜的游戏材料
•
(三)巧妙地使教学活动游戏化
(二)恰当地组织集体游 戏
• •
(一)教师是幼儿游戏的支持者 1、合理地规划室内外的游戏空间 2、提供安全、适宜的游戏材料 3、要保证游戏的时长,给予幼儿充分的游戏时间
• (一)教师是幼儿游戏的支持者
•
1、合理地规划室内外的游戏空间
案例
• • • • •
(一)游戏能促进幼儿身体动作发展 (二)游戏能促进儿童语言发展 (三)游戏能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 (四)游戏能促进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 (五)游戏能促进儿童认知能力发展
幼儿园游戏 分两类
游戏
幼儿 自由游戏
教师 幼儿的自 由游戏
结构性游戏
(五)教师是幼儿游戏的评论者
一方面,评价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幼 儿的现有发展水平和游戏的兴趣点,而 且能够为投放游戏材料,改进游戏活动, 调整教学计划提供依据。 另一方面,评价可以帮助教师反思自己 的游戏指导行为,提升游戏指导水平。
案例 “Y”形积木
二、幼儿园游戏指导的基本要求
第一、幼儿是游戏的主体 第二、观察是游戏指导的前提 第三、把握好游戏指导方式和时机
威县职教中心附属幼儿园欢迎你
220122222018年4月25日 22522525525222二222222
规则游戏
围绕一个主题来扮演角色进行
•
把戏剧、舞蹈等作品中角色、情节表现出来, 就是幼儿把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或自己创编的 故事中的人物、情节进行创造行的表现。
表演游戏
手指游戏 是边用手指做边有节奏的说唱歌谣的游戏。 案列书图 视频: 五兄弟去看戏
• 1、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
规则游戏 主体角色游戏 表演游戏
•
通过模仿和想象扮演角色,完成以物代物以 人带人的象征过程。最大特征是“假装”。是学 前儿童典型游戏形式。
象征性游戏(符号游戏)
•
幼儿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来建构物体的游 戏
结构游戏(建构)
•
一种两人以上参加的,按照事先制定好的游 戏规则判胜负的竞赛性质的游戏,包括智力 竞赛和运动竞赛,是游戏的最高发展形式。
• 2、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能够保障幼儿游戏的权利
• 3、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能够促进幼儿主动学习
•
基本活动 就是一日生活中占据时间最多的活动,也是最长的
•
幼儿游戏有三种形式:自由游戏 集体游戏 带有游戏因素的教学活动
• (一)注重开展幼儿的自由游戏 • • 1、保证充足的自由游戏时间
2、创设安全、合理的自由游戏空间
•
本书定义: 游戏是儿童追求快乐的一种行为,是儿童自愿参加、以娱乐为
主要目的,通过模仿和假想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并伴有快乐情绪体验的活
动
二、游戏的特征
1、游戏是儿童自主选择或自愿参加的活动 (自主性) 案例 我喜欢挖小洞 2、游戏没有任何功利目的 即儿童在此过程中获得发展且享受快乐,却并不需要明确 所进行游戏的具体目的(非功利性)
职教中心
威县
第一节 第二节
游戏的定义与价值 幼儿园游戏的分类
第三节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视频
一、什么是游戏
在我国“游戏”一词与“嬉戏”、“玩耍”极为相似,最早出现在战国时 期的历史文献中。在英文中,游戏一词有“play”和“game”两词,主 要切近play ,因为 game主要指有规则的游戏。可以说儿童游戏的历史和 人类社会历史一样古老悠久,但游戏真正成为理论研究的对象,大约开始 于19世纪中期以后
传统儿童玩具
• 我国《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第 2卷P218“游戏”是幼儿的基 本活动。是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通过模仿和想象, 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活动。特点是:①趣味性 ②具体性 ③虚幻性 ④自由自愿性 ⑤社会性 • 丁海东《学前儿童游戏论》P15 刘焱 游戏的本质是幼儿的主体性活动,这 种活动现实直观地表现为人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活动。 • 毛曙阳在《关于幼儿游戏本质及其对幼儿的发展价值的思考》,一文中指 出“游戏从本质上说是指一类由幼儿自主控制的,能带来愉快情绪体验的, 有操作材料的活动,其中自主控制是游戏的最内在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