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技术和杂交的区别

合集下载

嫁接、杂交和转基因三个概念的辨析

嫁接、杂交和转基因三个概念的辨析

嫁接、杂交和转基因三个概念的辨析(转)在中国科技馆作专家志愿者1年了,每次服务都期待观众能够更多的提问。

7月10号是今年暑期接待的第一天,比平时4点半闭馆延长一小时。

5点20分,几个在二层B厅孟德尔豌豆实验展品前的游客向我提问:嫁接、杂交和转基因有什么区别?听到这个提问,我顿觉神清气爽,多么可爱的观众,提出这么销魂的问题,且听我慢慢道来。

先说嫁接。

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株植物体上,使两部分长成一株完整的植物体。

接上的芽或枝叶接触, 接的植物体叫砧木。

一般都限于植物,是人工对植物进行无性生殖的一种。

嫁接时应当使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接穗成活。

嫁接是利用植物受伤后具有愈伤的机能来进行的。

嫁接时,使两个伤面的形成层靠近并扎紧在一起,结果因细胞增生,彼此愈合成为维管组织连接在一起的一个整体。

影响嫁接成活的主要因素是接穗和砧木的亲和力,其次是嫁接的技术和嫁接后的管理。

所谓亲合力,就是接穗和砧木在内部组织结构上、生理和遗传上,彼此相同或相近,从而能互相结合在一起的能力。

亲和力高,嫁接成活率高。

反之,则成活率低。

一般来说,植物亲缘关系越近,则亲和力越强。

例如苹果接于沙果;梨接于杜梨、秋子梨;柿接于黑枣;核桃接于核桃楸等亲和力都很好。

嫁接不涉及遗产物质的重组与改变,品质的改善只是通过砧木的营养组织来实现的,这种改善并不会遗传。

接穗所结的果实、种子、一切都是原来的物种,毫无改变。

那么杂交呢?我想观众这里问的“杂交”很可能主要是指“杂交水稻”“杂交育种”等概念里面的杂交,而非“体细胞杂交”“分子杂交”等概念里面的杂交。

那就重点说说前者吧,这个杂交是说通过人工有性生殖的方式把基因型不同的两个个体通过染色体基因重组而选育新的基因型,与转基因技术的不同在于没有外源基因的导入。

杂交是在多发生同种、同属或同科物种之间,亲缘关系很近,如袁隆平的杂交稻是野生稻与水稻杂交,但都是稻属这个植物。

杂交最远发生在属间,科间就需要人帮助了。

转基因与杂交的区别

转基因与杂交的区别

转基因与杂交的区别植物杂交:指近缘种间的有性繁殖,嫁接不属于此列。

利用体细胞杂交技术可以做到远缘的杂交。

杂交畜牧:指两个不同近交系之间,优质品种的雌雄畜牧进行有计划的交配,杂交所产生的第一代动物,具有两亲本遗传的优质特性,用于改良家畜品质,有着正常的生长周期和正常繁殖能力的畜牧品种。

主要区别:人工转基因技术和人工杂交技术是两个概念,植物杂交技术是自体基因重组过程,不改变繁殖特性,但有组合优质基因的几率,基本不会产生变异基因,即没有剥夺其基本特性的作物。

它可通过原生质体之间的融合、细胞自体细胞重组、自体遗传物质自由组合转移、自体染色体工程技术获得,不改变植物的遗传特性,可以提高优质率水平,从而培育出高产、优质、抗病毒、抗虫、抗寒、抗旱、抗涝、抗盐碱、等的作物新品种。

自从人类耕种作物以来,我们的祖先就从未停止过作物的遗传改良。

过去的几千年里农作物改良的方式主要是对自然突变产生的优良基因和重组体的选择和利用,通过随机和自然的方式来积累优良基因。

遗传学创立后近百年的动植物育种则是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进行优良基因的重组和外源基因的导入而实现遗传改良。

因此,人工转基因技术与传统技术有着同样的目的,其本质都是通过获得优良基因进行遗传改良。

但在基因转移的范围和效率上,人工转基因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有两点重要区别。

第一,传统技术一般只能在生物种内个体间实现基因转移,而人工转基因技术所转移的基因则不受生物体间亲缘关系的限制。

第二,传统的杂交和选择技术一般是在生物个体水平上进行,操作对象是整个基因组,所转移的是大量的基因,不可能准确地对某个基因进行操作和选择,对后代的表现预见性较差。

而人工转基因技术所操作和转移的一般是经过明确定义的基因,功能清楚,后代表现可准确预期。

因此,人工转基因技术是对传统技术的发展和补充。

将两者紧密结合,可相得益彰,大大地提高动植物品种改良的效率。

转基因技术简介

转基因技术简介

Genetically Modified——转基因,简称GM。

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体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再从结果中进行数代的人工选育,从而获得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

与杂交不同,该技术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创造新染色体,改变动植物性状,培育新品种,具有更大的随机性、不确定性。

也可以利用其它生物体培育出期望的生物制品,用于医药、食品等方面。

[1]转基因分类转基因按照途径可分为人工转基因和自然转基因,按照对象可分为植物转基因和动物转基因。

人工转基因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的性状的可遗传的修饰,这一技术称之为转基因技术(Transgene technology)。

人们常说的“遗传工程”、“基因工程”、“遗传转化”均为转基因的同义词。

经转基因技术修饰的生物体在媒体上常被称为“遗传修饰过的生物体”(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简称GMO)。

自然转基因不是人为导向的,自然界里动物或植物自主形成的转基因。

植物转基因植物转基因是基因组中含有外源基因的植物。

它可通过原生质体融合、细胞重组、遗传物质转移、染色体工程技术获得,有可能改变植物的某些遗传特性,培育高产、优质、抗病毒、抗虫、抗寒、抗旱、抗涝、抗盐碱、抗除草剂等的作物新品种。

而且可用转基因植物或离体培养的细胞,来生产外源基因的表达产物,如人的生长素、胰岛素、干扰素、白介素2、表皮生长因子、乙型肝炎疫苗等基因已在转基因植物中得到表达。

动物转基因动物转基因就是基因组中含有外源基因的动物。

它是按照预先的设计,通过细胞融合、细胞重组、遗传物质转移、染色体工程和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精子、卵细胞或受精卵,再以生殖工程技术,有可能育成转基因动物。

通过生长素基因、多产基因、促卵素基因、高泌乳量基因、瘦肉型基因、角蛋白基因、抗寄生虫基因、抗病毒基因等基因转移,可能育成生长周期短,产仔、生蛋多和泌乳量高,转基因超级鼠比普通老鼠大约一倍。

常规育种、杂交和转基因的异同点

常规育种、杂交和转基因的异同点

常规育种、杂交和转基因的异同点目前国内民众对转基因的讨论非常热烈。

在这些讨论中,我发现许多民众对转基因的知识概念认知不足,缺乏必要的基本科学知识;而有些专业人士,尤其是从事转基因研究和积极推广转基因产品主粮化的人士,有意或者无意地混淆转基因,杂交和常规育种的概念,因而,误导或者忽悠民众对这个问题的认知,以达到他们个人的目的。

鉴于此,我认为要有效地,理智地对转基因话题进行科学的讨论,首先必须客观公正地向公众介绍有关方面的科学知识,让广大民众了解其中的科学原理。

本着这样的思考,我现在以一个专业人士的身份来为大家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常规育种就是从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对自然物种进行的人工选择。

这种选择的最大特点是不对自然物种进行人为的强制性的隔离,交配和诱导,而是通过改变周围环境来进行选择。

那些在特殊环境中表现突出的物种就被选择保留下来,那些表现不佳的就遭到淘汰。

因而,常规育种的目的就是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选出性状优良的新品种。

这种新品种具有稳定的遗传特性,可以继续在后代中完整地表现出来。

杂交育种是通过人为的干预方式对物种进行指定的隔离和交配,这种育种方式对自花授粉的作物尤其重要。

比如说蕃茄,它是自花授粉作物。

也就是说,蕃茄的同一朵花既是雄花也是雌花,因而,它在自然条件下可以授精结果。

这样的过程称为自交。

说得简单一点,某个物种的同一个品种的雄花和雌花交配生成的果子属于自交果。

要防止自交果的形成,就必须将同一个品种的雄花除去,用另一个品种的雄花与其交配,这样生成的果子就是杂交果。

因而,杂交就是对某个品种的生殖系统进行强制性的隔离和用另一个品种的整个遗传物质进行交配。

但是,这种交配必须是在自然条件下,物种之间可以自由进行遗传物质交换的原则下进行的。

杂交育种的最大特点就是取父母双亲的优势互补,来获得性状突出的优良杂交品种。

不过,杂交种子的后代性状很不稳定,会发生自然的性状分离。

因而,杂交种子必须每年重新制备,不可从收获的种子中继续播种下一代。

杂交与转基因的区别

杂交与转基因的区别

杂交与转基因的区别
杂交与转基因的区别是定义不同,繁殖方法不同,父本、母本不同,结果不同。

杂交是通过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而取得某些双亲基因重新组合的个体的方法。

而转基因是将DNA的片段转入特定生物中,与其本身的基因组进行重组,再从重组体中进行数代的人工选育。

无论是转基因还是杂交,都是生物培育的技术方法。

关于杂交,生物学指不同种、属或品种的动物之间、植物之间进行交配。

而转基因技术,是直接将其他生物的显性基因导入目标物种基因中,并不存在严格的动物植物界划分,也并不限于生殖细胞的融合。

杂交与转基因的区别如下:
1、定义不同
杂交是通过不同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而取得某些双亲基因重新组合的个体的方法,通过生殖细胞相互融合而达到这一目的过程称为杂交。

转基因技术是将DNA的片段转入特定生物中,与其本身的基因组进行重组,再从重组体中进行数代的人工选育,从而获得具有稳定表现特定的遗传性状的个体。

2、繁殖方法不同
杂交是通过有性繁殖育种,而转基因是通过基因转移嫁接育种。

3、父本、母本不同
杂交是选择两种亲缘关系近的植物或动物进行杂交,逐代筛选综合了父本、母本优良性状的后代,不会脱离其本身所属种类。

而转基因的基因片段可以是从特定生物体基因组中提取的,也可以是人工合成指定序列的DNA的片段,所以转基因技术可以创造出新物种。

4、结果不同
杂交在育种过程中结果是未知的,只有结果出来才知道是遗传了上一代的优良基因还是劣质基因,而转基因是人为挑选的基因序列进行育种,结果是可知的。

“杂交”与“转基因”区别

“杂交”与“转基因”区别

“杂交”与“转基因”区别大家对转基因争论不休,其实很多人并不太明白,有人企图“混淆”转基因与杂交的区别。

所以我们必须分清楚“杂交”与“转基因”区别。

杂交——物种非常非常相近的生物,进行交配,生育出后代。

杂交的条件苛刻,即使能成功,也受自然生物体系的限制。

转基因不同——它可以把“不同的物种”进行切片,从理论上可以进行“任意组合”。

也就是说——“转基因”可以不受自然生物体系的限制。

比如——狮虎兽是杂交;长翅膀会飞的老虎就是“转基因”。

利用“杂交”手段,完全不可能让麻雀与老虎“杂交”。

因为那样——完全违背了自然生物体系。

不可能被自然界允许接受。

但“转基因”不同——它突破了“自然生物体系的限制”。

我完全相信——有一天,通过“转基因”,麻雀的翅膀可以长到老虎身上。

这就为“转基因”现在所谓的转基因技术,大多并不是对染色体进行改变,而是使用质粒。

质粒是类似线粒体和叶绿体一样的自带DNA的细胞器。

质粒其实可以看作一种介于病毒和细胞器之间的一种存在形式。

基于质粒的这种存在形式,它可以很容易地被导入到细胞。

而由于它可以利用细胞结构产生蛋白质,或者把部分基因导入到植物细胞DNA上/从植物细胞DNA移除部分基因,所以是目前转基因技术的主要应用方式。

质粒的遗传、变异规律并没有研究那么透彻。

质粒可以把更大范围的基因进行重组,质粒的稳定性比核内基因差很多,质粒还分几种复制和遗传特性差别很大的不同类型,等等。

从这个角度来说,人们对转基因技术的担心是可以理解的。

例如,质粒在环境物种之中的扩散规律就没有研究报告说得清楚,在何种情况下影响环境物种、何种情况下不影响环境物种?但杂交基因在这方面就好得多。

基于以上原因,谨慎使用转基因技术于开放式大规模生产的环境是合理的。

杂交只能在同种和近亲种间进行,可自然发生,而转基因技术可以将基因在不同生物间转移,自然发生的概率非常小,几乎为零概率事件。

透过杂交技术的品种改良只能够在近亲的品种之间进行, 杂交水稻都是在栽培稻之间或栽培稻与野生稻之间的杂交品种, 育种及筛选优良的株系。

生物转基因技术利与弊

生物转基因技术利与弊

发明与创新2010.07INVENTION&INNOVATION走进科学生物转基因技术利与弊陈亚光生物转基因技术是通过遗传工程,改变植物种子中的脱氧核糖核酸,然后把这些修改过的再复合基因转移到另一些植物种子内,从而获得在自然界中无法自动生长的植物物种。

上世纪80年代末,科学家们开始把10多年分子研究的成果运用到转基因食品上,1995年成功地生产出抗杂草黄豆,并在市场上出售。

现在他们利用基因技术已批量生产出抗虫害、抗病毒、抗杂草的转基因,如玉米、大豆、油菜、土豆、西葫芦、棉花等。

目前,转基因农作物的主要产地是美国、加拿大、欧盟、南非、阿根廷等国家。

中国也开始实验并种植一些转基因农作物。

在科研方面,中国的生物转基因技术水平仅次于美国、加拿大,在世界上处于比较先进的地位。

那么,为什么要通过生物科研手段研究、开发转基因植物呢?其根本原因在于人类为了要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改善农作物的品质和增强农作物的抗病虫、抗逆的能力,而采用人工杂交、远缘杂交等方法来育种,希望将不同品种的作物,甚至是采用野生近缘物种中间的有益基因,转移到推广品种中间去。

为了实现这些问题,科学家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的方法,将我们所需要的基因进行定位,分离克隆,然后再将这个目的基因,通过载体转移到我们的目标生物品种中去。

这种以生物技术的手段来转移基因的过程就是我们现在常常提到的转基因。

转基因技术与自然杂交的或传统的通过人工杂交转移的基因技术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这种用生物技术来进行转基因有很强的目的性———只转移需要的基因,而将不需要和有害的基因统统拒之门外。

同时,现代的转基因技术还可以从亲缘关系较远的生物中的基因,甚至是人工合成的基因转移到我们需要的品种中,扩大了可利用的种质资源。

转基因食品是指利用生物技术改良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所制造或生产的食品、食品原料及食品添加物等。

针对某一或某些特性,以一些生物技术方式,修改动物、植物基因,使动物、植物或微生物具备或增强次特性,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食品或食品原料的价值。

杂交与转基因食品定义、区别、常识

杂交与转基因食品定义、区别、常识

杂交与转基因食品定义、区别、常识一、杂交、转基因定义1、杂交:指将两种不同基因型的生物通过生殖手段达到基因融合的方法。

2、转基因:指将人工分离出来的性状基因或修饰过的性状基因通过人工手段导入生物基因内的方法。

二、杂交、转基因区别1、杂交:选一种各方面性状都好就某些方面差的品种A,再选一个有一个或几个性状好的品种B,让这两个品种的性状正好互补。

然后通过杂交,将品种B的控制优良性状的基因传到品种A上,从而获得优良性状的后代。

因为这种方法不能保证每次杂交都可以获得理想后代,所以需要多次、大量的杂交。

2、转基因: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在分子层面上培育更好的粮食品种),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

其物种改良速度比自然状态下的速度快了几千上万倍。

三、植物性杂交食品(非转基因)1、中国农业大学,农大108玉米,用了近20年时间才育成。

2、袁隆平,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4年)。

3、小番茄,现在市面上的小番茄正式叫法是樱桃番茄(Cherry Tomato),经过育种后(杂交)比其野生祖先要好吃的多,而且没有那么娇气,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种。

我国大陆地区引入樱桃番茄是在90年代,从台湾引进过来的。

当时引进的是台湾栽培的一个品种,品种名叫“圣女”(比如现在常见的苹果品种是“红富士”),所以很多地方都把这个叫做圣女果。

四、植物性转基因食品植物性转基因食品很多。

目前中国已颁发了7种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耐贮藏番茄、抗虫棉花、改变花色矮牵牛、抗病辣椒(甜椒、线辣椒)、转基因抗病番木瓜、转基因抗虫水稻和转植酸酶玉米等。

1、小麦。

面包生产需要高蛋白质含量的小麦,而目前的小麦品种含蛋白质较低,将高效表达的蛋白基因转入小麦,将会使做成的面包具有更好的焙烤性能。

2、番茄。

是一种营养丰富、经济价值很高的果蔬,但它不耐贮藏。

为了解决番茄这类果实的贮藏问题,研究者发现,控制植物衰老激素乙烯合成的酶基因,是导致植物衰老的重要基因,如果能够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抑制这个基因的表达,那么衰老激素乙烯的生物合成就会得到控制,番茄也就不会容易变软和腐烂了,这就是转基因番茄,具有抗衰老,抗软化,耐贮藏,能长途运输,可减少加工生产及运输中的浪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基因技术和杂交的区别
转基因是指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的性状的可遗传的修饰,这一技术称之为转基因技术(Transgene technology)。

人们常说的“遗传工程”、“基因工程”、“遗传转化”均为转基因的同义词。

经转基因技术修饰的生物体在媒体上常被称为“遗传修饰过的生物体”(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简称GMO)。

杂交(hybridization)是两条单链DNA或RNA的碱基配对,是通过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而取得某些双亲基因重新组合的个体的方法。

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杂交的原理是基因重组,通过基因重组产生新的基因型,从而产生新的优良性状。

杂交可以使双亲的基因重新组合,形成各种不同的类型,为选择提供丰富的材料;基因重组可以将双亲控制不同性状的优良基因结合于一体,或将双亲中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微效基因积累起来,产生在各该性状上超过亲本的类型。

但是,杂交过程并不会产生新基因,且杂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育种过程缓慢,过程复杂。

转基因是将特定的外源基因片段导入生物体的基因组中,是一种外源基因的引入手段;杂交是不同基因型个体之间通过交配而实现的双亲基因重组,不会产生新的基因。

同时,转基因可以直接在当代表现出来,而杂交表象在后代才能表现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