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试卷18
2023-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练习题(含答案)

2023-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练习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35题)1.下列属于解决结构不良的问题的是A.根据背景推测照片中人物的身高B.预测神舟飞船返回地面的时间、地点C.测算某一形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D.评价某年轻老师的课堂教学效果2.在报纸上被评价为“夫试行……制度最大目标,厥为使政治学术化一语。
而一年来,现象之呈露,无一非为学术之官僚化”。
这个制度是()A.大学区制B.戊辰学制C.教育独立化D.训育制度3.某研究团队采用观察法研究幼儿游戏中的冲突事件。
事先制定了观察记录表,记录幼儿冲突行为主体、起因、过程和结果。
为了不干扰幼儿园正常活动,经与幼儿园沟通,研究者每周二上午入园观察。
这种记录方法是A.事件取样法B.行为检核法C.时间取样法D.轶事记录法4.苏联20世纪30年代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之一是()A.使学校类型统一化B.全面批判西方教育理论C.新大学运动D.提高教育质量5.在遗传和环境对人的心理发展的作用程度上,美国心理学家霍尔认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这种观点是()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成熟论D.相互作用论6.法国教育史上,曾经颁布过这样的法案,其中规定:“对于擅自不送子女上学读书,也不在家中对子女进行教育的家长,届时按违反国家法律处治,情节严重者将受到起诉,甚至被投进监狱。
”这部法案应该是()A.《课程宪章》B.《阿斯蒂埃法》C.《费里法案》D.《哈比改革法》7.古罗马帝国时期的学校的表述错误的是()A.拉丁语取代了希腊语,成为文法学校的主要教学语言B.拉丁修辞学校成为主要的高等教育机构C.医学、建筑学和法律教育得到了较大发展D.雄辩术教育关注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8.我们经常在新闻媒体上看到,某老师强制学生用小刀刮自己的脸;某老师让全班学生轮流扇犯了错误的学生的耳光,等等诸如此类的教育惩罚给儿童造成了太深、太多的心灵伤害,这体现了教育对个体发展所发挥的()A.正向教育功能B.负向教育功能C.显性教育功能D.隐性教育功能9.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的关系是( )A.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没有直接关系B.研究假设的叙述是直接从研究问题的叙述中产生的C.研究问题的叙述比研究假设的叙述更具有操作性D.研究问题就是研究假设10.主张用“理解和解释”研究教育问题的教育学派是()A.实验教育学B.文化教育学C.实用主义教音学D.批判教育学11.在智力技能形成的过程中,依据智力活动的实践模式,以展开的、外显的方式付诸实施的阶段是()。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以下是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的试题及答案示例:
一、单项选择题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
A. 教学方法
B. 教师
C. 学习过程
D. 学生
答案:C
下列哪项不是学习动机的功能?( )
A. 激发功能
B. 维持功能
C. 导向功能
D. 阻碍功能
答案:D
二、填空题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教育过程中,__________的规律的科学。
答案:心理现象及其变化
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喜爱程度,以及认为这些内容是否值得学习,都属于学习动机的__________成分。
答案:价值
三、简答题
简述学习动机的作用。
答案:学习动机是引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导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它有三个主要功能:激发功能,即引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功能,即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学习行为,使之朝着一定的学习目标进行;导向功能,即使个体的学习行为指向一定的学习目标。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试卷26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试卷26(总分:4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下面不属于教育心理学研究范畴的是(分数:2.00)A.学习心理B.学生心理C.教学心理D.学生心理健康√解析:解析:教育心理学研究学生学和教师教的心理学规律,探究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相互作用,学生心理健康不是教育心理学关注的主题,它属于学校心理学关注的主题。
因此,答案为D。
3.皮亚杰认为个体的认知能力从不平衡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是因为个体具有(分数:2.00)A.运算能力B.自我调节能力√C.适应机能D.组织机能解析:解析: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的过程表现为不平衡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这被称之为平衡化。
当个体已有的图式能够同化环境中的新信息时,他在心理上处于暂时的平衡状态;当个体已有的图式不能同化环境中的新信息时,他在心理上处于不平衡状态。
此时,由于个体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个体的认知会向平衡状态发展。
因此,答案为B。
4.埃里克森论述的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中不包括(分数:2.00)A.生物因素B.心理因素C.社会因素D.遗传因素√解析:解析:埃里克森是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格的发展不仅仅受到生物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心理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被称之为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因此,答案为D。
5.下列各种个别差异中,属于认知方式差异的是(分数:2.00)A.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B.合作型与竞争型C.内控型与外控型D.视觉型与听觉型解析:解析:合作型与竞争型是从社会因素的角度划分学习风格的。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研究方法)模拟试卷1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研究方法)模拟试卷1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3. 简答题 4. 分析论述题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研究者设计的研究是用思辨的方法研究“对职业教育价值问题的理性审视”,这一研究属于A.基础研究B.应用研究C.价值研究D.事实研究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研究的类型。
对教育研究的类型的划分,主要有三个维度:(1)根据教育研究对象及任务,将教育研究分为教育价值研究、教育事实研究。
其中教育价值研究是一种应然研究,揭示的是“为什么”和“如何做”的问题;教育事实研究是一种实然的研究,主要解释“是什么”的问题。
(2)根据教育研究的目的不同,将教育研究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
其中基础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发展和完善理论,通过研究,寻找新的事实,阐明新的理论或重新评价原有理论,它回答的是“为什么”的问题,与建立教育的一般原理有关。
应用研究用于应用或检验理论,评价它在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应用研究具有直接的实际应用价值,解决某些特定的实际问题或提供直接的实际应用价值,解决某些特定的实际问题或提供直接有用的知识,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3)按照教育研究的范式不同,将教育研究分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本题的命题是“对职业教育价值问题的理性审视”,采用思辨的方法。
因此,本题的答案是C。
知识模块:教育研究方法2.有研究表明,早期阅读对孩子成长极为重要。
基于此,NML小学开展了书香校园的校本课程,学生们获益匪浅。
研究者想将此经验推广,在这所学校开展了参与式观察,并对校长、老师、同学进行了访谈。
这一研究属于A.基础研究B.应用研究C.定性研究D.定量研究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研究的类型。
对教育研究类型的划分,主要有三个维度:(1)根据教育研究对象及任务,将教育研究分为教育价值研究和教育事实研究。
(2)根据教育研究的目的不同,将教育研究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最新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最新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中特定的心理问题的一门学科,其目的是: A. 研究为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 B. 研究人类认知和情绪发展的规律 C. 研究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心理变化 D. 研究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的调整和改进答案:A2.教育心理学的核心理论之一是行为主义学派的“刺激-反应”理论,其主张是: A. 培养学生的个人兴趣和主动性B. 注重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变革 C. 重视激励和奖惩对学习行为的影响 D. 强调教育的社会功能和价值导向答案:C3.以下属于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学”研究领域的是:A. 人际关系和沟通的心理机制B. 教育技术和远程教育的应用C. 学习和记忆的心理过程D. 儿童和青少年的成长发育规律答案:D4.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以下哪种行为属于外部激励? A. 自主学习 B. 任务导向型学习 C. 竞争型学习 D. 内在目标导向型学习答案:C5.智力是个体在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中的能力,以下关于智力测试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智力测试能够完全客观地评估个体的智力水平 B. 智力测试只能评估个体的学习成绩 C. 智力测试结果可以作为预测个体学习成绩的依据 D.智力测试结果只能作为参考,不能够确定个体的智力水平答案:D二、简答题1.请说明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对学习成绩的影响?答: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是指学习者对自己在某一学科或任务上成功完成的信心程度。
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对学习成绩有重要影响。
学习者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时,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充满信心地面对挑战,坚持努力,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
相反,如果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较低,可能会产生对学习的不自信、动力不足等问题,从而影响学习成绩。
2.请简要解释“情绪智力”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答:情绪智力是指个体在认识、理解、表达和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
情绪智力在教育实践中有重要的应用。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2015年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2015年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不属于迁移的是______A.吃一堑,长一智B.近墨者黑C.因噎废食D.温故知新答案:B[解答] 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
近墨者黑是指接近坏人就会使人变坏。
强调的是别人的影响,而非自己也学到的影响。
2. 心理学研究发现,在一段主题思想不明确的短文之前加上主题标题与未加相比,被试感到加上标题的材料更易于理解且记忆效果好。
最适宜解释这一现象的理论是______A.同化论B.生成论C.联想论D.图式理论答案:D[解答] 所谓图式,是指围绕某一个主题组织起来的知识的表征和贮存方式。
题目中给短文加上主题标题相当于把杂乱的知识组织起来,便于人们的学习,属于图式理论。
3. 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儿童能发现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排开的水量有关,而与物体的质地无关。
这说明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已处在______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答案:D[解答] 这个时候的儿童已经能够进行抽象的运算,具备逻辑推理能力,属于形式运算阶段。
4. 研究表明,学习成功的学生往往对学习抱积极态度,而学习遭受挫折的学生对学习抱消极态度。
能对这种态度做出合理解释的是______A.认知失调理论B.社会学习理论C.效果律D.准备律答案:C[解答] 效果律:如果一个动作跟随以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但是,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个行为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
成功对于学生来说就是满意的变化,他拥有积极的态度后就会有更多地学习。
5. 在上“圆柱体体积计算”这节课时,老师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来确定如何测量体积,教师所采取的教学策略是______A.接受学习B.操作性条件学习C.发现学习D.观察学习答案:C[解答] 老师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来确定,说明希望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去学习。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2016年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2016年一、单项选择题1.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中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______A.勤奋感B.自主性C.自我同一性D.亲密感答案:C[解答] 在埃里克森看来,中学生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形成角色同一性。
2. 丽丽是个含羞的女孩儿,正在准备参加演讲比赛,如果她是内控的,她会将演讲比赛的成功归因于______A.自己具备这个能力B.认真的准备C.运气好D.任务简单答案:B[解答] 内控的人会把成功归因于能力与努力,由于丽丽是个含羞的女孩儿,所以它会把成功归因于可控部分,即认真的准备。
3. 某学生花20分钟学习一首短诗,为防止遗忘,他又继续学习了10分钟,这种学习属于A.适度学习B.过度学习C.掌握学习D.意义学习答案:B[解答] 过度学习,又称为“过度识记”,是指达到一次完全正确再现后仍继续识记的记忆。
实验证明150%的学习效果最佳。
由题目中的“为防止遗忘”可以看出他已经掌握,又使用50%时间来复习,属于过度学习。
4. 某学生在体操技能训练中表现为,整体动作趋向于协调连贯,多余的动作有所减少,视觉控制让位于动觉控制,但动作技能尚未达到自动化,该学生的体操技能属于什么阶段A.操作定向B.操作模仿C.操作熟练D.操作整合答案:D[解答] 操作的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通过整合,一方面动作水平得以提高,动作结构趋于合理、协调,动作的初步概括化得以实现;另一方面,学员对动作的有效控制逐步增强,但是还未达到自动化、熟练的阶段。
操作模仿阶段的错误相对比较多。
5. 学生采用画图表或列提纲的方式整理所学知识,这种属于A.资源管理策略B.元认知策略C.精细加工策略D.组织策略答案:D[解答] 编码与组织策略是指发现部分之间的层次关系或其他关系,使之形成某种结构以达到有效保持之目的的一种学习策略。
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归类策略,用于概念、语词、规则等知识的归类整理;另一种是纲要策略,主要用于对学习材料结构的把握。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_真题-无答案(820)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总分72,考试时间90分钟)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教育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是( )。
(2007年)A. 1877年卡普杰列夫的《教育心理学》B. 1886年霍普金斯的《教育心理学》C. 1899年詹姆斯的《对教师的谈话》D. 1903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2. 首先提出“教育的心理学化”主张的学者是( )。
(2009年)A. 裴斯泰洛齐B. 夸美纽斯C. 詹姆斯D. 赫尔巴特3. 根据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小学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
(2007年)A. 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感,体验意志的实现B. 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C. 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D. 获得同一感,克服混乱感,体验忠诚的实现4. 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开始获得守恒概念的个体,其思维发展处于( )。
(2007年)A. 感知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5. 关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维果茨基的基本观点是( )。
(2007年)A. 教学跟随发展B. 教学与发展并行C. 教学促进发展D. 教学等同于发展6. 艾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 )。
(2008年)A. 勤奋感B. 亲密感C. 自我完善感D. 自我同一感7. 幼儿往往认为所有会动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因此当他们看到月亮会动时,就坚持认为月亮是有生命的。
这种建构知识的方式是( )。
(2008年)A. 同化B. 顺应C. 图式D. 平衡8. 兼具敏感、细心、情感体验深刻等积极品质和多疑、孤僻等消极品质的气质类型是( )。
(2008年)A. 胆汁质B. 多血质C. 黏液质D. 抑郁质9. 下列各种个别差异中,不属于认知方式差异的是( )。
(2009年)A. 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B. 冲动型与沉思型C. 内控型与外控型D. 分析型与综合型10. 皮亚杰用来说明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概念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试卷18(总分:5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2,分数:44.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立时间是(分数:2.00)A.1897年B.1903年√C.1910年D.1913年解析:解析:一般将1903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的出版作为科学教育心理学的肇始时间,同时将桑代克视为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
因此,本题的答案为B。
3.婴儿出生后依靠吮吸反射吃奶、喝水,后来婴儿又依靠吮吸感知外界事物,这在皮亚杰看来,这个过程是(分数:2.00)A.同化√B.组织C.顺应D.运算解析:解析:皮亚杰认为个体的心理机能包括适应和组织。
适应包括同化和顺应两种认知机能。
同化是儿童利用已有的图式把新刺激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的过程。
顺应是儿童通过改变已有的图式或形成新的图式来适应新刺激的认知过程。
组织则将通过同化和顺应发展起来的图式联系起来。
题中涉及婴儿使用同一图式解决不同问题,属于同化过程。
因此,本题的答案为A。
4.关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皮亚杰的基本观点是(分数:2.00)A.教学适应发展√B.教学与发展并行C.教学促进发展D.教学等同于发展解析:解析:皮亚杰强调教学要适应儿童的认知发展,与此形成对比的观点是教学促进发展,维果茨基持有此种观点。
因此,本题的答案为A。
5.科尔伯格将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划分为(分数:2.00)A.三个阶段B.三个水平√C.四个水平D.八个阶段解析:解析:科尔伯格将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每个水平又划分为两个阶段,因此,本题的答案为B。
6.下列各种个别差异中,不属于认知方式差异的是(分数:2.00)A.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B.冲动型与沉思型C.内控型与外控型√D.深层加工与表层加工解析:解析: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的认知方式是从信息加工对环境依赖的程度的角度进行划分的。
冲动型和沉思型的认知方式是从信息加工时是关注速度还是精度的角度进行划分的。
深层加工和表层加工是从信息加工时对信息的加工深度的角度进行划分的。
内控型和外控型则是从情感的角度划分学习风格差异的。
因此,本题的答案为C。
7.下面不属于学习现象的是(分数:2.00)A.习惯化和去习惯化B.图式改变C.形成条件反射D.视觉适应√解析:解析:习惯化是指当个体对于一个事物比较熟悉之后不再关注它,这说明个体由于经验已经获得了对于这个事物的认识。
去习惯化是指当个体遇到与以前不一样的事物之后,又引起了个体的兴趣,说明个体由于经验的作用能够区分不同事物了。
图式改变来自于皮亚杰的观念,指的是由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而导致的个体认知的变化。
形成条件反射说明个体学到了不同的经验。
视觉适应属于生理反应,不属于学习。
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
8.每次给孩子喂奶时都说“宝贝,乖”,以后孩子饿了哭闹时跟他说“宝贝,乖”,他就会安静下来,这是因为孩子(分数:2.00)A.形成了经典条件反射√B.形成了操作条件反射C.进行了社会学习D.习惯化了解析:解析:条件反射是通过条件刺激反复与无条件刺激相匹配,从而使个体学会对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的过程建立起来的。
本题中“宝贝,乖”属于条件刺激,“奶水”属于无条件刺激,“安静下来”是反应,“奶水”能够使孩子安静下来,这是无条件反射,通过“宝贝,乖”和“奶水”的匹配使孩子在听到“宝贝,乖”时安静下来,这时形成了条件反射。
因此,本题的答案为A。
9.在斯金纳看来,人们之所以会反复做出错误和不当的行为,主要是因为(分数:2.00)A.此类行为受到强化的结果√B.练习的结果C.观察学习的结果D.人的天性使然解析:解析:斯金纳提出操作性行为的概念,用强化解释人类和动物的操作性行为的获得,不管这种行为是对个体有用的正确行为还是对个体无用的错误行为,都是受到强化的结果。
10.一个坐公共汽车的大学生看到别人给老人让座受到他人的赞许,自己也立即起来给身边的老人让座。
这体现了通过榜样示范学习的(分数:2.00)A.环境加强效应B.情绪唤起效应C.抑制效应D.反应促进效应√解析:解析:班杜拉认为通过榜样示范可能会产生五种效应,分别是习得效应或称观察学习效应、环境加强效应、情绪唤醒效应、抑制效应和去抑制效应以及反应促进效应。
其中习得效应或观察学习效应是指学习者通过榜样示范习得以前不会的新的知识或技能。
有人将班杜拉的理论简称为观察学习理论是不正确的。
在班杜拉的理论体系中,观察学习特指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
本题涉及的是反应促进效应,它是指学习者由于受到榜样的影响而去做那些他们本来就会做的事情。
其他三种效应的解释见后三题。
11.托尔曼通过“位置学习实验”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形成(分数:2.00)A.图式B.认知地图√C.学科基本结构D.认知结构解析:解析:托尔曼通过“位置学习实验”认为老鼠在学习过程中已经获得对环境的认知,他创造了一个词汇“认知地图”。
12.布鲁纳的螺旋式课程理念是基于他提出的(分数:2.00)A.发现学习理论B.编码系统理论C.表征系统理论√D.学习过程观解析:解析:布鲁纳提出螺旋式课程理念,强调一个社会所认可的有价值的学习内容应该在任何阶段都能够教给任何学生。
要实现这一课程理念,他提出表征系统理论,认为人类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以顺次叠加的方式产生三种表征方式,分别是动作性表征、映像性表征和符号性表征,这样当学习内容能以这三种形式进行表征的话,就可以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学生了。
因此,本题的答案为C。
13.强调学习过程中人格、态度、价值观都应得以改变的学习理论派别是(分数:2.00)A.联结理论B.认知理论C.建构主义理论D.人本主义理论√解析:解析:人本主义理论强调情感在人的行为改变中的作用,强调认知改变的同时,人格、态度和价值观的转变。
14.在下列各种学习动机中属于内在动机的是(分数:2.00)A.获得解答√B.获得高分C.获得老师表扬D.获得成就解析:解析:学习的内在动机是指在学习过程中,推动学习者学习的力量来自于学习活动本身。
与此对应的是学习的外部动机,即推动学习者学习的动力来自于学习活动之外,例如分数、表扬等。
15.阿特金森认为个人追求成功的倾向受到追求成功的动机、对行为成功的主观期望概率以及取得成就的诱因值的影响,影响个体选择不同难度的任务的因素是(分数:2.00)A.追求成功的动机√B.对行为成功的主观期望概率C.行为成功后的诱因值D.以上都不是解析:解析:一个人追求成功的动机影响其对不同难度任务的选择。
当个体有较高成就动机时,倾向于选择中等难度的任务。
当个体有较低的成就动机时,倾向于选择难度较大或较小的任务。
16.小明在上课的时候听到教师说“蜻蜒是益虫”,回家后他对父母说“蜻蜒是人类的好朋友”,此时,小明对于“蜻蜓是益虫”的表征形式是(分数:2.00)A.图式B.命题√C.表象D.概念解析:解析:命题是意义观念的最小单元,用于表述一个事实或描述一个状态。
命题是用句子表达的,但命题不等于句子,命题代表观念本身,同一命题可以用不同的句子表达。
17.概念转变中主要涉及的迁移有(分数:2.00)A.正迁移B.负迁移√C.一般迁移D.特殊迁移解析:解析:概念转变中主要涉及的是原有的学习对于新的学习产生不利的影响,这属于负迁移。
在概念转变的过程中还涉及逆向迁移,当概念转变之后,实际上就是新的学习内容对于原有学习产生了影响,这属于逆向迁移。
18.“爱屋及乌”这个成语中涉及的迁移类型是(分数:2.00)A.知识迁移B.技能迁移C.习惯迁移D.态度迁移√解析:解析:根据学习迁移所发生的领域可将学习迁移分为知识迁移、技能迁移、习惯迁移、态度迁移等。
“爱屋及乌”涉及对一种事物的情感迁移到另一种事物上,属于态度迁移。
因此,答案为D。
19.下列学习类型中不属于技能的是(分数:2.00)A.认知策略B.智慧技能C.反射动作√D.动作技巧解析:解析:反射动作是动作技能产生的基础,但反射动作本身不是动作技能。
认知策略和智力技能属于认知技能的范畴。
动作技巧是动作技能达到高水平的程度。
20.某学生在遇到难解问题时向教师求助,然后根据教师的提示自己解决了问题,该生采用的这类求助方式是(分数:2.00)A.工具性求助√B.执行性求助C.目的性求助D.被动性求助解析:解析:有学者按求助者的目的将学业求助划分为执行性求助与工具性求助两类。
执行性求助也称非适应性求助,指儿童在面对本应自己解决的问题时,不经努力就直接向老师或同学询问正确答案或要求帮助者代替自己完成任务。
工具性求助也称适应性求助,指学生向帮助者询问有关问题解决的一些信息,期望利用这些信息、借助他人的力量以达到自己解决问题或实现目标的目的。
因此,本题的答案为A。
21.下面不属于创造性思维的特点的是(分数:2.00)A.流畅性B.适应性√C.灵活性D.独创性解析:解析:创造性包括创造性认知品质、创造性人格品质和创造性适应品质。
其中认知品质包括创造性想象、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认知策略。
创造性思维具有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的特点。
22.社会规范学习的过程是社会规范的(分数:2.00)A.外铄过程B.内化过程√C.移植过程D.泛化过程解析:解析:社会规范学习的过程是个体接受外在社会规范的过程,外在的社会规范逐渐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社会规范逐次地成为个体一部分的过程被心理学家称为内化过程。
因此,本题的答案为B。
二、辨析题(总题数:4,分数:8.00)23.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4.人们气质类型和性格特征都无好坏之分。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这种表述是错误的。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气质是人心理的动力特征,它使人的全部活动都染上个人独特的色彩。
一般认为,气质无好坏之分,每一种气质类型各有其长处和短处。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性格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